食品化学 :第6.1章 维生素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 :第6.1章 维生素

食品化学 :第6.1章 维生素
有四种: 天然的维生素K1和K2,还有人工合成的 维生素K3和K4。
40
VK结构:
41
VK性质
维生素K是黄色粘稠油状物,可被空 气中氧缓慢地氧化而分解,遇光则很快破 坏,对热、酸较稳定,但对碱不稳定。
42
VK来源
维生素K1在绿色蔬菜中含量丰富,如菠
菜、洋白菜等,鱼肉中维生素K含量较多,
但麦胚油、鱼肝油中含量很少。
缺乏: (1)对眼睛的影响:暗适应能力降低是VA缺 乏最早出现的症状,夜盲症,干眼病、失 明等。 (2)黏膜、上皮组织的改变:干燥、增生、 角化、失去正常功能,如“呼吸道感染”。 (3)生长发育迟缓。 (4)其它:味觉减退、食欲降低、免疫力下 降、贫血等。

20

2.过量
(1)急性毒性:一次特大剂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多 次大剂量摄入。
23
VA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4

总之,VA对氧、氧化剂、脂肪氧化酶等因
素较敏感,光照可以加速其氧化。在加热、
碱性条件下和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
无机强酸条件下VA也是不稳定的。
25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些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 固醇的统称。 1、 结构与功能
CH C H2 CH 3 OH VD 2 C H3 CH 3 OH VD 3 CH 3 C H3
1.缺乏:易衰老,不育症 ,头发分叉,色斑
2.过多

注意:目前没有任何权威机构推荐每日补充VE 制剂,因此若自行补充,每日不宜超过400mg。 VE过量可损害凝血机制而导致出血倾向。因此,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人,在没有密切医疗监控情况

下不宜使用VE补充剂。
39
四 维生素K

食品化学课件6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品化学课件6维生素和矿物质
烹调方法
不同的烹调方法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影响不同。例如,蒸、 煮等烹调方式相对较为温和,而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可 能导致更多营养素的损失。
食品添加剂
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酸性添加剂可能加速维生素的降解。
05
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人体内代谢及生 理功能
维生素在人体内代谢途径及生理功能
06
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方法
通过膳食结构调整补充
01
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摄入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种子、豆类、鱼类、禽类、蛋类等。
02
合理搭配食物
遵循食物多样化的原则,通过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使各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摄入达到平衡。
03
注意烹饪方式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
维生素通过肠道吸收,经血液转运至身体各个部位,参与多种生 理活动。
维生素的活化与利用
部分维生素需在体内经过活化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需 转化为视黄醛或视黄酸。
维生素的排泄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脂溶性维生素则通过胆汁和肠道 排泄。
矿物质在人体内代谢途径及生理功能
矿物质的吸收与转运
选择合适营养补充剂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不同人群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 适的营养补充剂。
选择正规品牌
购买营养补充剂时应选择正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遵循医嘱或营养师建议
在使用营养补充剂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 全有效地补充所需营养素。
注意补充时机和剂量
合适的补充时机
维生素与矿物质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联合应用

食品化学课件6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品化学课件6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 质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维生素的种类和功能 05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来源
0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本概念
04
矿物质的种类和功能
06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方式
添加章节标 题
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基本
概念
维生素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维生素A、B、C、D、 E、K等
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疾病
维生素和矿物 质是人体必需 的营养素,缺 乏可能导致疾

合理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可 以预防心血管 疾病、骨质疏 松、贫血等疾

维生素和矿物 质的摄入量应 根据个人身体 状况和需求进
行调节
过量摄入维生 素和矿物质可 能导致中毒, 应避免过量补
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维生素C缺乏:可能导致坏血病、牙龈 出血、免疫力下降等
维生素B1缺乏:可能导致脚气病、神 经炎、消化不良等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 疏松、免疫力下降等
维生素B2缺乏: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皮 炎、贫血等
维生素E缺乏:可能导致不育、肌肉萎 缩、免疫力下降等
矿物质缺乏与疾病的关系
钙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铁缺乏:可能导致贫血、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锌缺乏:可能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硒缺乏:可能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饮料和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如白开水、绿茶、黑咖啡等
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补充
方式
维生素补充剂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原则:根据 个人需求、健康 状况和医生建议 选择合适的维生 素补充剂

食品化学-维生素PPT课件

食品化学-维生素PPT课件

来源:
由肠道中的细菌合成,绿色蔬菜中含量丰富。
精选pp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6.3 水溶性维生素
精选ppt
21
6.3.1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多羟基羧酸的内酯 烯二醇结构具有强还原性 可以解离出氢离子 脱氢形式和还原形式可以相互转变 L-抗坏血酸生物活性最高
精选ppt
22
维生素C的稳定性
在所有维生素中VC是最不稳定的,在加工储藏 过程中很容易被破坏。
✓ 降解影响因素:氧气、温度、光照、盐和糖的浓 度、酶、金属离子、Aw等。
✓ 不稳定:碱性条件、受潮、光照、加热。 ✓ 稳定:对酸很稳定,干燥较稳定。
精选ppt
23
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
AH2
[H]
2-呋喃甲酸
AH-
-H2O
A2-
A H2O 2,3-二酮古洛糖酸(DKG)
-CO2 -H2O
3-脱氧戊酮糖 木酮糖
第6章 维生素 Vitamins
精选ppt
1
6.1 概述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 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 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精选ppt
2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A(A1、A2) 维生素 D(D2、D3) 维生素 E 维生素 K(K1、K2、K3、K4)
➢ 不稳定:无机强酸,O2、氧化剂、脂肪氧 合酶、光照。
➢ 紫外线,金属离子,O2均会加速其氧化。
➢ 脂肪氧化酶可导致分解。
➢ 缺氧条件下,可能降低营养价值。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6.2.2 维生素D

第六章讲义维生素化学

第六章讲义维生素化学

维生素K3
维生素K4
6.3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C。 维B族主要包括:B1、B2、B3、
B5 (PP) 、B6、B7、B11和B12。
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及相应辅酶
1维生素B1:焦磷酸硫胺素(TTP) 2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3泛酸: 辅酶 A(CoA) 4维生素p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磷酸吡哆醇(醛) 转氨、脱羧、消旋 羧化辅酶
7.叶酸 8. B12(钴维生素) 9. C(抗坏血酸)
FH4(THFA)
传递一碳基团 分子重排、甲基化 氧化还原作用
10.硫辛酸
酰基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微量元素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元素 铁 碘 铜 锰 锌 钴 钼 硒 钒 镍 铬 锡 氟 硅 砷
生物化学功能的例子 血红素酶的辅基 甲状腺素结构中需要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 精氨酸酶和其它酶的辅因子 脱氨酶类、DNA聚合酶的辅因子 维生素B12的组分 黄嘌呤氧化酶的辅因子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因子 硝酸还原酶的辅因子 脲酶的辅因子 血糖的适当利用 骨的形成 骨的形成 结缔组织和骨的形成 不清楚
6.4维生素的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见表6-6。P243
6.5维生素在医疗卫生和保健上的重要性
见P243,表6-7。
6.6维生素的制备和测定
制备 方法:从动植物组织中分离、半人 工合成和人工合成三类。
测定 方法:动物法、微生物法、物理法 和化学法。
Thanks!
叶酸(folic acid)和 四氢叶酸(FH4)
叶 酸
蝶呤
对氨基苯甲酸
谷氨酸


H

食品化学-维生素完整版.ppt

食品化学-维生素完整版.ppt
优选文档
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
AH2
AH-
-H2O
A2-
[H]
2-呋喃甲酸
A H2O
2,3-二酮古洛糖酸
-CO2 -H2O
(DKG)
3-脱氧戊酮糖 木酮糖
2-呋喃醛
氨基酸
褐色物质
还原酮
VC易被水降解成无活性的二酮古优选洛文档糖酸,后者两种途径进一步分解。
VC的功能
➢ 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 防治坏血病 ➢ 预防动脉硬化 ➢ 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 ➢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
优选文档
F5-VC缺
Vit C缺乏症——坏血病(皮肤下出现瘀点)
优选文档
6.3.2 维生素B1
•即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 •结构:取代的嘧啶环通过亚甲基和噻唑环相连 •生物活性形式:硫胺不稳定的一类维生素。
对热、光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及 中型介质中不稳定。
优选文档
稳定性
在自然界常以酯的形式存在,为白色晶体,溶于脂肪和 有机溶剂,化学性质较稳定。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高温和氧化。 光照、酸存在下会被破坏。 油脂氧化酸败时也会引起VD破坏。
优选文档
fat-soluble Vit
VD来源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 维生素D的来源除了食物来源之外,还可来源于自身的合 成制造,但这需要多晒太阳,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优选文档
维生素E的来源
优选文档
6.2.4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其中较常见的有四种:天然的维生素K1和K2,还有人工合 成的维生素K3和K4(生物活性高于K1和K2)。

食品化学PPT讲义,适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阚建全版本---第六章维生素矿物质-72页精选文档

食品化学PPT讲义,适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阚建全版本---第六章维生素矿物质-72页精选文档

VC性质
溶于水。 广泛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在柑橘、山楂、番
茄、辣椒、豆芽等果蔬中含量尤多P211。 溶后呈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中性或
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失活。铁、铜、等金属离 子可以加速其氧化速度。属最不稳定的维生素, 在贮藏加工中,损失惊人。 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6.1.3.2 VB1(硫胺素thiamine ) P213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有四种异构体,其中L-型活性最高。 易被氧化剂氧化,本身具有还原能力。 广泛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在柑橘、山楂、
番茄、辣椒、豆芽等果蔬中含量尤多。 溶于水,溶后呈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较稳
对氧敏感,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无活 性的醌类物质。可作抗氧化剂使用。
对热、酸、碱、紫外光均比较稳定。加 工中损失较少。
脂溶性。
维生素A (视黄醇)
存在于高等动物及海产鱼类,尤以肝、 眼球及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其前体物 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胡萝卜等植物性 食物中。
对热烫、碱性、冷冻稳定。 pH<4.5的条件下,效价有所降低 对空气、氧化剂及紫外光敏感。 脂溶性。
6.1.3.1 维生素C
6.1.3.2 6.1.3.3 6.1.3.4 6.1.3.7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5 维生素B12
6.1.2.1维生素A P205
A1
维生素A结构:
A2
CH2OH CH2OH
是一类具有活性的不饱和烃,包括视黄醇(retinol VA1)及相关化合物
具有b-紫罗酮环、一个以醇、醛或羧基功能团为 末端的异戊二烯侧链
170℃ 45min时损失30% ; Vc、亚硫酸盐等引起破坏; 铁离子有保护作用,亚铁离子则导致破坏。
P218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三)生理功能
1 促进小肠钙吸收 2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3 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 4 调节基因转录作用 5 通过Vit 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四)缺乏与过多症 1.缺乏症
原因:日光照射不足,膳食摄入不足 表现:缺钙的临床表现
1 佝偻病(rickets)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五)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视黄醇当量(µg) RE **= 3.33IU VitA = 6 µg β-胡萝卜素
RNI 800 µg 视黄醇当量 UL 3000 µg 视黄醇当量
膳食或食物中总视黄醇当量(μgRE)=视黄醇(μg)+β-胡萝 卜素(μg)×0.167。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2 骨质软化症(osteomalacia)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4 手足痉挛症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Vit D缺乏症 “O”型腿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五)营养评价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二、维生素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
(一)概念、理化性质 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以Vit D2、
D3最常见 Vit D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中性和碱性溶液
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环境下会逐渐 破坏,一般烹调加工不易破坏。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LOGO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维生素(vitamin)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维 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 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并不是化学上的一类物质,但是由于营养学意 义和生理功能类似所以归为一类。

食品化学课件: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

食品化学课件: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

Structure:
FMN
FAD
25
食品中核黄素与硫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动 物性食品富含核黄素,尤其是肝、肾和心脏;奶类和 蛋黄中含量较丰富;豆类和绿色蔬菜中也有一定量的 核黄素。
核黄素参与机体内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一旦缺乏 将影响机体呼吸和代谢,出现溢出性皮脂炎、口角 炎和角膜炎等病症。
26
VA来源:
鱼肝油 鱼肉
动物 牛肉
蛋黄 牛乳及乳制品
植物: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 原)
维生素A1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和血液中,维生素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中。 蔬菜中没有维生素A,但含有的胡萝卜素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1,通 常称之为维生素A原或维生素A前体,其中以β-胡萝卜素转化效率最高,1分 子的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2个分子的维生素A。
食品中其他组分也会影响硫胺素的降解,例如单宁能与硫 胺素形成加成物而使之失活;SO2或亚硫酸盐对其有破坏作 用;胆碱使其分子裂开,加速其降解;蛋白质与硫胺素的硫 醇形式形成二硫化物阻止其降解。
19
早餐谷物食品在45℃贮藏条件下硫胺素的 降解速率与体系中水分活度的关系
20
食品在加工和贮藏中硫胺素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例如,面包焙烤破坏20%的硫胺素;牛奶巴式消毒损 失3%~20%;高温消毒损失30%~50%;喷雾干燥 损失10%;滚筒干燥损失20%~30%。煮面条时,大 约有50%的维生素BI会流失到面汤中,所以如果吃面 条,要喝些汤,充分利用面汤中的营养素。高温油炸 和加碱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Bl。
VB2稳定性
❖对热稳定,对酸和中性pH也稳定,在 120 ℃加热6h仅少量破坏.
❖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分解. ❖在光照下转变为光黄素和光色素,并产
生自由基,破坏其它营养成分产生异味, 如牛奶的日光臭味即由此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烫、碱性、冷冻等处理比较稳定,在无氧 条件下,VA和VA元在120℃下加热12h仍 无损失。但有氧存在时,同样温度下经过 4h即全部丧失其活性。
18
3 生理功能


视觉功能 : 参与视网膜中杆状细胞内视紫红质的 构成。 抗氧化作用: 类胡萝卜素能捕捉自由基,猝灭单线 态氧,提高抗氧化能力。
19
4. 缺乏与过量
3
C H3 C H2
CH 3
C H3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D3,二者结构十分相似,D2 只比D3多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
26
2 来源
植物性食品、酵母等含有麦角固醇,经紫 人和动物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 维生素D3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并在 外线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 紫外线照射后可得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 。 鱼肝油中含量较丰富,在鸡蛋、牛乳、黄油和 干酪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3。
5
二、维生素的功能
1. 辅酶或辅酶的前体,如B族维生素。
2. 抗氧化剂,如VC,VE,类胡萝卜素。
3. 遗传调节因子,如VA,VD。 4. 特殊功能,如VA与视觉有关,VD对骨 骼的构成,VK对血液凝固的作用等。
6
三、维生素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7
1.脂溶性维生素特点: ① 溶于脂溶剂,不溶于水。一般烹调加工损失少。 ②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同存在,其吸收与脂类有 关。此外,脂肪酸败时亦可使脂溶性维生素受到
症状: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肌肉运动 失调,婴儿囟门膨出。
(2)慢性中毒:剂量为RNI 的10 倍以上。 症状:头痛、脱发、肝大、长骨末端外周疼痛, 皮肤瘙痒。 (3)致畸作用:孕早期摄入大量VA 浓缩制剂。
21
5. 来源
两方面: VA的最好来源为动物肝脏、鱼肝油、 鱼卵、蛋类、奶类等; VA原的良好来源是深绿色蔬菜或红黄 色蔬菜和水果。 建议:儿童及成人膳食VA 应1/3~1/2
破坏。
③ 排泄慢,大量摄入可引起中毒;其营养状况一般 不能用尿进行评价。 ④ 可在体内储存,摄入不足时,缺乏症状出现缓慢。
8
2.水溶性维生素特点:
① 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② 排泄快,一般不中毒。
③ 储存少,摄入不足时,很快出现缺乏症状。 ④ 其营养状况多可从尿中反映出来。 ⑤ 易在加工烹调过程中损失。
另一类是来自植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 A 原 —— 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在体内 可以转变成 VA的类胡萝卜素,亦称“维生 素A原类胡萝卜素”
12
1 结构
注意: (1)并非所有的类胡萝卜素均为维生 素A原。 (2)其他的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 叶黄素、番茄红素(lycopene)、辣椒红 素等虽不能生成VA,但具有许多重要的 生理功能,如抗氧化作用。
23VA在食品ຫໍສະໝຸດ 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24
总之,VA对氧、氧化剂、脂肪氧化酶等因
素较敏感,光照可以加速其氧化。在加热、
碱性条件下和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
无机强酸条件下VA也是不稳定的。
25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些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 固醇的统称。 1、 结构与功能
CH C H2 CH 3 OH VD 2 C H3 CH 3 OH VD 3 CH 3 C H3
3
1. 维生素
维生素就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 物质,或者说维生素是细胞为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所必须而需量极微的天然有机物质。
4
2. 维生素元
能在人及动物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元或维生素前体。 3. 同效维生素 化学性质与维生素相似,并有维 生素生命活性的物质称为同效维生素。
缺乏: (1)对眼睛的影响:暗适应能力降低是VA缺 乏最早出现的症状,夜盲症,干眼病、失 明等。 (2)黏膜、上皮组织的改变:干燥、增生、 角化、失去正常功能,如“呼吸道感染”。 (3)生长发育迟缓。 (4)其它:味觉减退、食欲降低、免疫力下 降、贫血等。

20

2.过量
(1)急性毒性:一次特大剂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多 次大剂量摄入。
9
2. 命
(一)命名
分为三个系统:

1.按发现的时间顺序,以英文字母命名; 2.按生理功能命名:如抗坏血酸,抗神经炎 因子等;
3.按化学结构命名:如硫胺素、核黄素视黄 醇等。
10
6.1.2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11
一、维生素A
它包括两类: 一类是来自动物性食品的维生素A,称 为已经形成的维生素A ;
16
2. 性质
维生素A为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
易溶于脂肪和脂肪溶剂。易被空气中的氧
及氧化剂氧化破坏,高温和紫外线可促进 其破坏,VA及VA元对热、碱和酸稳定。
油脂氧化酸败时,油脂中的VA和VA元受
到严重的破坏,食物中含有磷脂、VE等
天然抗氧化剂时,VA和VA元较为稳定。
17
食品中的VA和VA元在一般的情况下对热
6.1 维生素
Vitamin
1
6.1 维生素
主要内容:
食品中常见维生素的种类及其在机体中的 主要作用。
常见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在食品 加工、贮藏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 的影响。
2
概 述
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生理功能各异。
大部分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 从食物供给。 不构成组织,不供给能量。 需要量很少,但却有重要作用。
13
CH2OR
维生素A1(视黄醇)
CH2OR
维生素A2
14
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 包括VA1(视黄醇)和VA2(脱氢视黄醇)。 VA1由20个碳构成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其脂链上有四个双键,所以有顺式和反式异 构体。食品中存在的视黄醇多为全反式构象, 生物效价最高。
15
VA2是在3-位上脱氢的视黄醇,主要存 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其生物活性为A1的 40%。视黄醇可由胡萝卜素在动物的肝及 肠壁内转化而来。凡是在体内转化成视黄 醇的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如α-、β-、 γ-胡萝卜素。其中生物活性最高的是β胡 萝卜素。
以上来自动物性食物,但孕妇膳食VA 来
源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22
维生素A的含量常常用国际单位(IU)来表 示,一个国际单位相当于0.344µg结晶维生 素A醋酸盐或0.600µgβ-胡萝卜素(或1.2µg其 它的类胡萝卜素)。
根据RDA(每日推荐量),成人每天所需的 维生素A为5000IU或1mg。 青少年、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需要增加供 应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