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汇总【含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知识点睛溶解度(讲义)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温度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转化对大多数固体(除 Ca(OH)2 外)来说,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性越强。

2.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①定义: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解度(S)的关系:ω=SS +100 g×100%(2)气体的溶解度①定义:该气体的为101 kPa 和一定时,在水里溶解达到状态时的气体。

②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3.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随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对应的溶液必然是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K 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比较平,如N 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坡度下降,如C 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或)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的物质。

二、精讲精练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2.一定温度下,检验某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溶解度讲义(解析版)

溶解度讲义(解析版)

溶解度讲义(解析版)一、固体溶解度1. 概念:表示在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符号为S。

【答案】一定温度100g 饱和状态质量2. 含义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为:在20℃时,10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g。

3. 四要素(1)前提:一定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100g溶剂里。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4)单位:克。

及时小练求下列物质的溶解度:(1)在20℃时,测得25 g水中溶解9 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在60℃时,测得105 g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5 g。

【答案】(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2)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 g4. 与溶解性的关系(1)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3)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解度/g<0.010.01~11~10>10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示例AgCl、CaCO3Ca(OH)2KClO3KNO3、NaCl1. 概念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g)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上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 意义(1)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_______溶液。

(3)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为_________溶液。

(4)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溶液为_________溶液,会有固体析出。

(5)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答案】饱和不饱和过饱和3.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呈“陡升型”,如KNO3,NH4Cl。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增大,如果改变温度溶液的质量就不变;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2.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 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第18讲 溶解度-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

第18讲 溶解度-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怎么去判断呢?有几种方法?图1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1)实验法:在同一温度下继续加此溶质,观察是否继续溶解。

(2)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固体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一般规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表示为: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①对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固体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②熟石灰[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通过升温和降温实现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中,要特别注意Ca(OH)2的特殊性。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B .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 .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答案:D解析:A 、植物油难溶于水,植物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答案】D 【解析】解:、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 错;B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 错;C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 错误;D 、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故D 正确。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A.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解析:B【解析】【分析】本题题干中强调一定温度下,可见在选择方法时不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详解】A.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大,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不一定变小,选项A错误;B. 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也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B正确;C.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质量变小,选项C错误;D.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如果通过增加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如果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选项D错误。

故选B。

2.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里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硝酸钾晶体不溶,②硝酸钾晶体溶解,③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减小,⑤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增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而使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即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食盐的质量分数要减小,②④是正确的,故选C。

中考化学溶解度计算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溶解度]

中考化学溶解度计算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溶解度]

1.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硫酸铜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的质量为10g.
2.已知硝酸银的溶解度为2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银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的质量为20g.
3.已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36g.
4.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20g.
5.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铵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铵的质量为40g.
6.已知硫酸铁的溶解度为3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硫酸铁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硫酸铁的质量为30g.
7.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钾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50g.
8.已知硝酸钠的溶解度为25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5g.
9.已知硝酸铜的溶解度为15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铜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的质量为15g.
10.已知氯化钙的溶解度为4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钙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钙的质量为40g.。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100g (理解记忆)溶解度(S)=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g推论:溶质质量1 / 溶剂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剂质量2溶质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液质量2溶剂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典型例题精讲】1、20℃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31.6 g)2、20℃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4g)※4、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84g,266g)(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247g)※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不饱和溶液)(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 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D )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解析: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m(NaNO3)=45g,m(H2O)= 180g,m(溶液)=225g7、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8、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9、t℃,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水,然后冷却至t℃,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10g、20g、30g,析出A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A. c=a+bB. c=2b-aC. c=2a+bD. c=2a-b解析:由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在确定三者关系时应作如下理解:t℃时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3,由以上过程可知:c= a+2(b-a)=2b-a。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同学们可能早就接触过了,而在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加深对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但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有些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而溶质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饱和溶解度与过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

饱和溶液有一个固定的溶质质量。

而过饱和溶液则指在同样温度下,溶质的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所允许的最大溶质质量。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加热、振动等外界条件来使其结晶。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当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称为正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称为反溶解度曲线。

5. 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肥料中溶质的浓度来控制肥料的效果。

在医药生产中,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附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最大量溶质的性质。

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解过程中的熵变,从而促进溶解;(2)压力: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气体溶质有很大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3)溶剂类型:不同类型的溶剂对不同的溶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溶剂可以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倾向于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倾向于溶解非极性溶质。

2.饱和溶解度和过饱和溶解度:(1)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溶解了最大量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情况。

当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时,溶质会沉淀出来,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状态;(2)过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溶解了超过饱和溶解度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微的扰动就会引发溶质的沉淀。

3.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曲线图:(1)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正相关,即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相应增加;(2)溶解度曲线图:以温度为横轴,溶解度为纵轴绘制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图,用来分析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

4.难溶盐溶解度的规律:(1)阳离子效应:在溶质为阳离子的情况下,随着阳离子的半径增大,溶解度增大;(2)阴离子效应:在溶质为阴离子的情况下,随着阴离子的电荷数目增多,溶解度减小;(3)其他因素:摩尔质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

5.共沉淀和共沉淀反应:(1)共沉淀:在溶液中,两种或多种不溶于溶液中的物质共同沉淀,形成一个固体混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共沉淀物有沉淀、胶体等;(2)共沉淀反应:导致共沉淀的反应称为共沉淀反应。

共沉淀反应往往涉及到溶质浓度、温度、pH值、还原剂等因素的改变。

中考《溶解度》的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溶解度》的经典例题及解析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2.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相转化的。

(2)其次,要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还能溶解KNO 3,此时的溶液是NaCl 的饱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一般规律:此转化条件适合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极少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溶液时,要升高温度;若把饱和溶液转化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未溶解的溶质二、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的四个要(1)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溶液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时,饱和溶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的饱和溶液,对KNO 3来说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化条件 的溶液,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此类物质转化成不饱和溶液,要降低温度。

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不饱和溶液。

或者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的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固态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四个要点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不能再溶解NaCl 的溶液,可能液了。

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初中溶解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溶解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溶解度的知识点总结一、概念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

2. 饱和溶解度:溶液中已达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的物质的量。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2.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不同的溶质和溶剂有不同的溶解度,相互溶解度不同。

三、溶解度曲线1. 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的表示曲线。

2. 饱和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溶解度和温度关系的曲线。

四、溶解度的实验测定方法1. 饱和溶解度测定法2. 逐渐加热法3. 逐渐冷却法五、溶解度的应用1. 溶解度常用于溶液制备方面,如药物、化妆品的配制。

2. 在化工生产上,溶解度也有重要的应用,如在晶体生长、结晶分离、物质提纯等方面。

六、实例分析例题:一定量物质A在100g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当温度为25°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2)当温度为40°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3)当温度为60°C时,此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请说明理由。

(4)0°C时,饱和溶解度是多少?与5°C时的饱和溶解度相比是多了多少?解答:(1) 当温度为25°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为30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的下方,因此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2) 当温度为40°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约为40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上方,因此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3) 当温度为60°C时,根据图可知,此时溶解度约为65g/100g水,此处在饱和溶解度线上方,因此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4) 0°C时,饱和溶解度为25g/100g水;5°C时,饱和溶解度为30g/100g水。

因此0°C 时的饱和溶解度是25g/100g水,5°C时的饱和溶解度比0°C时的饱和溶解度多了5g。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
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
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
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一、选择题1.线上学习,居家实验。

小明查阅资料后,利用食盐、纯碱等进行溶液相关实验的探究,不考虑食盐中除氯化钠外其它物质的影响,他的做法或思考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大于纯碱B.25℃时,将纯碱加入适量水中至不再溶解,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纯碱的饱和溶液从25℃升温到50℃,先无晶体析出,后有晶体析出D.含有食盐的饱和纯碱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可用白醋区分晶体中有无碳酸钠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时,38g乙溶于50g水中,得到88g的溶液C.T℃时等质量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含有等质量的溶质D.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析出的晶体多于乙3.X、Y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B.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C.升高温度,Y的饱和溶液有溶质析出D.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4.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中,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在接触绳子的一端后瞬间变成温热的“冰球”。

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吸收热量B.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D.将A点的醋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5.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65.6B.将A点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没有晶体析出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D.0℃时,100g饱和醋酸钠溶液的中含有溶质为36.2g6.KNO3、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表示在18℃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B.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gKNO3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C.30℃时,45g甲物质完全溶解到100g水中得到145g溶液D.10℃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加水可使乙溶液从M 点状态变为N 点状态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D.将T3℃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15g 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a、b和c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D.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00g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B.升高温度溶液中可能析出溶质C.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性,且是无色透明的D.洗洁精、汽油均能洗去油污,二者去油污原理相同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C.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t3℃时甲、乙溶液降温至t1℃,一定可以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D.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二、填空与简答13.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知识讲解以及经典例题(精心整理)

溶解度知识讲解以及经典例题(精心整理)

溶解度知识讲解以及经典例题(精心整理)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4.把90克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10 ℃时的溶解度是( A )A、80 克B、80C、44.4 克D、44.4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B )A、20 克B、40 克C、20D、40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剂的质量3、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物理性质)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1. 已知20℃ 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A )A 、易溶B 、难溶 C、微溶 D 、可溶2. 已知20℃ 时, 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C )A 、易溶B 、微溶C 、可溶D 、易溶4、气体的溶解度: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随压强增大而增大A )A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B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C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D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5、固体溶解度曲线(中考必考)(1)t3o C 时A 的溶解度为_80g(2)P 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3)N 点为t3o C 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N 点也为t3o C 时B的饱和溶液)(4)t1o C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o C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o C 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p="">(8)除去A 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 和B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1、(2011?株洲)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2、(2011?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11?衢州)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均为40克D、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2)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 初三化学溶解度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 初三化学溶解度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1. 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解物质溶解程度的高低。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但对于一些物质,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则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压力: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对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变化则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这会影响溶解度。

3.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整个溶液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 总质量) × 100%•体积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体积与整个溶液体积之比。

体积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体积分数(%)= (溶质体积 / 总体积) × 100%•摩尔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摩尔数与整个溶液摩尔数之比。

摩尔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摩尔分数(%)= (溶质摩尔数 / 总摩尔数) × 100%4.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浓度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通常与温度有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会增加。

饱和溶液相对于不饱和溶液更加稳定。

5.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低于它的饱和温度时,通过某种方法使溶质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液的状态。

在过饱和溶液中引入了过多的溶质,但溶质仍然保持溶解态。

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结晶析出。

6. 非电解质与电解质的溶解度•非电解质指在溶液中不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蔗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电解质指在溶液中能够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NaCl、HCl等。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7.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故选C。
5.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汇总【含立体解析】
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溶解度知识点
概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