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01《观沧海》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观沧海》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目录
【知识储备】 (1)
【基础过关】 (3)
【实战过关】 (4)
一、理解性默写 (4)
二、课内诗歌鉴赏 (5)
三、课外诗歌鉴赏 (6)
【迁移拓展】 (8)
【知识储备】
一、原文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诗意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三、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是登临,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
这两句写得很平,但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可以请学生想象一下,曹操此时是怎样的姿态?这里“观”字统领全篇,下面的几句诗,都是观的内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多么动荡啊!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那里。
诗人第一次面对大海,表现出一种惊讶、赞美之情。
诗人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诗人又写到树木、野草,体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是风吹树木的声音。
诗人这时的视线从山岛又转移到哪里呢?(明确:海面上)在这里,写出了海面上的另一番景象。
前面“水何澹澹”是无风三尺浪的景象,而这两句则写大海海面上大风大浪的情景,声势更加惊心动魄。
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海起风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提示: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
日月运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
星汉是指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也发源于大海。
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
四、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2、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曹操趁机扩大了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
公元207年,他率兵打败了北方实力雄厚的一个少数民族乌桓,凯旋而归,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五、问题探究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明确:“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写到人吗?
明确: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显示了在茫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4、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
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5、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明确: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这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基础过关】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沧海()碣石()竦峙
水何澹澹()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澹澹:
(2)竦峙:
(3)星汉:
(4)萧瑟:
(5)至:
(6)何:
(7)若:
(8)临:
3.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4.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实战过关】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9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3月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二)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经典课内古诗词鉴赏题】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 _______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经典课外诗歌鉴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 《龟虽寿》(曹操)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 《竹里馆》(王维)
D. 《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迁移拓展】
与曹诗一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也多表现豪放、慷慨情调。
老师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学生共同欣赏。
附:《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