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ppt

合集下载

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

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

一、概念阐述
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在新闻传播领域,算法主要指基于大数 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伦理则是指人们行 为准则的总称,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在新闻传播领域,伦理主要 涉及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行为的道德规范。
二、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网络新闻传播领域算法伦理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然而,数字新闻传播平台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平台的把关人作用 受到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真实可信的内容成为一大难题。 此外,平台间的竞争也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进而影响新闻传播的多样 性。因此,如何在保证平台效率的同时,强化平台的把关人角色,提高新闻传 播的质量和多样性,是数字新闻传播领域需要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现代把关人理论Leabharlann 模式化个体、算法和 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
01 一、模式化个体
目录
02 二、算法
03 三、平台
04 四、崛起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媒 体逐渐向数字化转型,与此一系列新型的新闻传播平台和算法技术不断涌现。 本次演示将探讨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 域的崛起,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四、崛起
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主要 原因在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个性化、高效化、多样化新闻传播的 需求。模式化个体通过精准传播和个性化推荐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用户满 意度;算法则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解决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些难题,提高了 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和效率;而平台则通过聚合和优化新闻资源,提供了更为便 捷的新闻获取方式。

知识鸿沟理论简介

知识鸿沟理论简介

3
把关理论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
把关人的角色被弱化 由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通过各个层级的把关人来完成, “把关人”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决定媒介内容的支配地 位。但是网络论坛传播更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 的信息流动。在网络论坛里,把关人角色被弱化的现 象更严重。
挑战二
把关的可行性降低
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大大降低了“把关” 的可行性。网络论坛的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导 致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无数个信息发布 点在世界范围开放。
挑战三
把关权的分化
网络是一种没有中心的“蜘蛛网”,传者和受众都是 这个网上的一个个节点。也就是说,网络论坛中,传 播权几乎已经完全被大众所分享,传统意义上的把关 人在网络论坛中就分解为网名个人,网站编辑,版主 角色和媒体外部组织和环境。
Thank U
“形形色色”的把关人
• 职业把关人: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新华网、人民网) • 二级把关人:网络上数以万计的商业网站 • 影子把关人:网民 • 最终把关人:政府总是最重要和有力的控制者和把关人
案例
案例
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的教师颜艳红因“一 时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 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 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其残暴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强烈谴责。 网友立马对其进行了人肉搜索。据悉该老师姓名、QQ号、 手机号、家庭住址等讯息已统统被搜索出来。其亲友则不 幸被“株连”,不仅受到了网友的肆意谩骂,更有人直接 将电话打到了颜某的父亲处,对其进行言语上的攻击。
Gate keeping
CONTENTS
把关理论
把关人
把关理论面临的挑战

控制研究的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控制研究的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传播学总论
下图左起:周建人、 许广平、鲁迅。后 左起:孙熙福、林 语堂、孙伏园。1927 年10月4日合影,时 鲁迅与许广平初抵 上海。
作者: 休梅克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 译者: 张咏华 出版年: 2007 页数: 136 定价: 14.00元 ISBN: 9787313046567
2.怀特 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怀特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 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被筛选的。
N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N2 N3 N4
N2` N3`
M
N1 N4
传播学总论
3.施拉姆 ‚在信息网络中到处都设有把关人。‛ 其中包括记者,……;包括编辑,……; ‚包括作家,……;包括出版公司编辑,…… ‚包括电视、电影的制片人,……;包括影片剪辑 人员,…… ‚包括图书管理员,……;包括教员,…… ‚包括负责汇报的官员,…… ‚甚至可以包括餐桌旁的丈夫,……‛
控制研究的把关人 (Gatekeeper)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把关人”在传播中的作用 2.正确对待“把关”现象 3.使用“把关人”理论分析传播现象
在传播中起作用的要素有哪些?哪些属 于与传播者相关的要素?
一、把关人(Gatekeeper,守门人)理论的发展
1.卢因 1947《群体生活的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 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把关人’的个人意见, 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 出决定。‛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 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 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 优先得到传播;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 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汉 的事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他的成长 期,热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 (1951);50年代是他的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 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 志;60年代是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 出版了《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①、《媒介即是讯息》 (1967,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 摩、是逆风》(1967)等书。 ·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 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 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 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 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返回
“热媒介”与“冷媒介”
返回
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媒介本身才是真 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 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 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 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返回
“容器人”的概念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2、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 卢因 1890-1947) (1890-1947)
①简介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犹太人 原在柏林大学任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 原在柏林大学任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 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 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在美国大学 任教 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研究, 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研究,是 心理学中的“场论” 群体力学” 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力学”的最先 提出者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①简介 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1926年在 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1926年在 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 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大学任教, 大学任教,曾在美国政府的许多机构中担任 顾问。 顾问。二战期间他任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 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三、经验学派著名理论成果及评析
1、成果 20年代的培基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 (1)20年代的培基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 的研究。 的研究。这项研究开创了以经验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 效果的先河。 效果的先河。 1938年 火星入侵地球” (2)对1938年“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 研究。 研究。该研究侧重点不是为了提出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 一般理论,而是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因素。 一般理论,而是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因素。 1940年的 伊里调查”。(见 人民的选择》 年的“ (3)1940年的“伊里调查”。(见《人民的选择》一 这项研究精心设计了方法和程序, 书)这项研究精心设计了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 一个典范。 一个典范。

第三讲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三讲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动机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获取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库利“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
•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 一书中,提出镜中我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 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 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 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 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 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 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 传播不仅需要微观、线性的考察,更需要中观、 宏观的综合考察,即进行传播系统研究。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 1959年,美国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传播系统模式,并指 出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 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 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 个个体系统,他们进行着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 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 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构成群体传播;4,群 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组织和总体社会 系统中进行,构成组织传播,它与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保持着互动关系。5,传播的 信息,与大众媒介的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大众传播受众的基本特征有多、杂、散、匿。受众接触媒 介的动机包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文化传承。
• 施拉姆曾提出一个受众媒介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 然率=报偿的保证(credibility)/费力的程度(Easy to contact)。

网络舆情问题及应对 ppt课件

网络舆情问题及应对 ppt课件

2020/12/17
ppt课件
36
萝卜招聘
2020/12/17
ppt课件
37
周久耕事件
2020/12/17
ppt课件
38
二、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
1.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网民出现的变化。 2.网络载体的多样化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推动
力量。 3.一些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少数官员素质低下,
成为舆情热点发生的导火索。 4.回应舆情时机把握不准,催发多个网络舆情 的“连锁反应”。
“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年来网络舆 情事件炒作的重要话题之一
2020/12/17
ppt课件
13
2020/12/17
ppt课件
14
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
2020/12/17
ppt课件
15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和分类
3.网络舆情的分类
①监督政府类舆情
②爱国情绪类舆情
2008年4月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遭遇麻烦时,有调 查表明:
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 与突发事件应对
2020/12/17
ppt课件
1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个体问题公众化
普通问题政治化
一般问题热点化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 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
孙志在前往网吧的路上,
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
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
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

新媒体“把关人”理论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探析

新媒体“把关人”理论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探析

一是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把关人需 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舆论的 把握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更好地履行把关 人的职责。
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受关 系也发生了变化。把关人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开放、包容 的心态面对新的传播环境,积极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才能更好地履行 把关人的职责。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是否仍然适用呢?首先,新媒体的开 放性使得公众可以自由地发布和传播信息,这使得“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的作用被削弱。其次,新媒体的即时性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任何人都可以在 任何时间发布信息,这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最后,新媒体的 互动性使得公众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评论、转发和分享,这 进一步削弱了“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
新媒体“把关人”理论研究综 述及发展趋势探析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发展趋势探析
02 二、文献综述 04 参考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逐渐引起人们的。本次演示将对“新媒体把关人” 理论进行综述,总结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1、“新媒体把关人”理论面临 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把关人”理论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给把关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难度;另一方面,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变得更加普遍,给把关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特点,把关人还需要用户反馈和需求,以满足用户 的多元化需求。

传播心理学-第一讲PPT课件

传播心理学-第一讲PPT课件
(5)撰写研究报告
.
23
(三)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被称为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
的描述"(Bernard Berelson)。它是一种分析讯息内容的系 统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特定传播者的讯息,使研究者可 以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对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传播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传播者"说了什么" 和 "如何说"(传播技巧)来反应传播者的立场,推断传播 内容对受传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整个传播过程所产生的影 响。
内容分析通常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课题; (2)选样:即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材料; (3)分类及评分:根据一定的客观的分类标准将要分析的
对象归类,再将经过分类的内容以某种方式测量或区分, 最终被赋予一定的分数;
(4)统计及解释。
.
24
(四)控制实验
控制实验涉及到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以客观 而系统的方式观察和测量结果。经典的实验将回答一个变 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其他变量(因变 量)。
如果把传播定义为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换,则特有现象 或特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众媒介这个自变 量,包括它的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内容对信息交换的 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例如: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人们研究电视画面以不同 方式呈现时所引起的注意的改变,图像和声音的不同 组合对记忆、理解的影响等。
.
6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中,只要涉及到媒体从业人员的 活动和受众的活动,都必然涉及心理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分为五大类:
传播心理学
.
1
第一章 绪 论
.
2
第一节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缘分
一 传播学开阔的研究视野

Setting议题设置.ppt

Setting议题设置.ppt
society
1看电视较多者与较少者(heavy viewers VS. light viewers)
2电视所描绘的世界(the world portrayed on TV)
3看电视较多者对世界的认知与电视所描写的情形相近
perceptions of reality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of the world presented in TV programs.
1.it’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cause and effect因果难以确定 2.people differ in ways other than their TV habits人们使用电视的方式不 同于他们的观看习惯 3.The mainstreaming factor主流因素 4.The resonance factor共鸣因素 5.Measurement variables can impact findings测量变数能影响发现
• Agenda building, examines how media build their agenda of newsworthy items 议题建构,检测媒介建构有新闻价值的议题
Agenda Setting (con’t.) 议题设置(续)
Methodology方法 Step 1: Identify predominant themes and messages 第一步:确立主题与讯息
• Children are a vulnerable audience, subject to exploitation.
•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younger ones, might be easily deceived by sophisticated TV ad techniques.

《传播学》第五章控制分析

《传播学》第五章控制分析
2. 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 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如果说人际传播属 于点对点的传播,那么大众传播就属于点对面的 传播。
反馈
反馈就是信息的反向传播(从输出向输入),或叫信息的部分 倒流。目的:更好地调节系统的输出状况。
反馈概念的通用意义:信息的反向传播; 特定意义: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三、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新闻传播过程中,乃至在整个信息流通的网络中,往往存在 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四、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Nhomakorabea 新闻媒介重要观: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在新闻媒介中,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新闻媒介
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与新闻媒介相比,其他把关因素都处于 次要地位。
二、怀特的把关研究
输入信息 - 输出信息 = 把关过滤信息
怀特理论的最大缺陷: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 成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把关不仅要受到媒介组织及其规范的约束,都程度 不同地受到客观必然性的钳制。
怀特理论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探讨打开门路,一系列修正完善的把关学说, 既充实了传播的内容,也深化了对把关问题的认识,使把关说成为传播学 的一大理论板块。
交流中的主要网络,在传播活动中作用巨大。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在新闻事业的早期阶段,封建专制势力还占 据着统治地位,他们对新闻事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垄断。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源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体现着自由资 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主张对新闻事业不加任何限制,允许传播媒介自由 行事,随意去报道一切事实。(代表人物:弥尔顿、卢梭、杰斐逊、约翰•穆勒)
1. 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
2. 从宏观方面审视传播活动潜在控制因素。

媒介信息的把关人

媒介信息的把关人

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进新闻 研究领域,提出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N=新闻的信源
N1.2.3.4=新闻
M=受众
门=传媒组织;=选择的新闻 N1N4=舍弃的新闻
在众多新闻素材的取舍过程中,传 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 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 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一部分。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节约战争开支开展 了一场号召人们食用牛下水(牛内脏)的大规模宣 传活动,卢因对这场宣传活动的的过程进行研究时 发现,除非家庭主妇们接受了宣传,把牛下水买回 家中并做成菜肴摆上餐桌,否则她们的丈夫或孩子 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并接受这种不习惯的食品的。
其次,由于大众传媒本身是经营性组织,它 所提供的新闻信息产品要尽量让更多的受众 接受。因此在新闻的选择上会受到市场标准 的制约。
市场标准:指事件能够满足受众的 求知欲、好奇心,具有趣味性、人 情味等。
从现实中看,大众媒介为了追求更多
的利益,在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中越来越 看重市场标准。
大众传媒为了扩大发行量,赚取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
把关人”的作用。 卢因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一则
消息在传播中需要通过传播者中的若干个“检 查点”,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群体的价值标准 的信息才可以取得通过“检查点”的“通行许 可证”,这些掌握发放“通行许可证”的人或 组织即传播过程中的“守门人”。
也即是说,在群体传播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 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 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的广告费选择一些能够满足人类好奇心、 窥探欲等的新闻,而把那些真正具有新闻 价值的新闻拒之门外。某种程度上,大众 媒介通过对信息的把关影响受众对世界的 认知。

5第五章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6稿

5第五章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6稿
5第五章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6 稿
传播的基本特性
➢普遍性 ➢社会性 ➢工具性 ➢互动性 ➢符号性 ➢共享性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受传者 ➢传播信息 ➢传播媒介 ➢转换(编码或译码) ➢干扰 ➢反馈
传播的模式与理论
“传播万能论” 到“有限效果论”(以“两 级传播”为主要内容),
由“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传播模 式”。
⑵传播什么(Say what)?
⑶通过什么渠道传播(Through which)?
⑷向谁传播(To whom)?
⑸传播效果怎么样(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
信息
渠道 媒介
接受者
效果
反馈
五W 传播模式
新型控制论模式
由美国学者奥斯古德首先提出,经美国学者韦尔 伯·施拉姆完善而成,是典型的新型控制论传播模 式。这种模式中引进了“转换”和“反馈”机制, 它弥补了拉斯韦尔“5W”模式的缺陷,将反馈过 程与传受双方的互动过程联系了起来,使传播成 为一种互动的循环往复过程,反映了传播是传播 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但它未能明确反映 出“环境”、“干扰”对“效果”及“目标”的 影响。
• 克拉帕将这一选择过程的三种现象概括为: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理解 (Selective Perception )、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 )。
第二节 公共关系传播——定义
•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 组织目标、塑造组织良好形象,利用 各种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公众进 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沟通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特征
➢计划性 ➢双向性 ➢社会性 ➢互利性 ➢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目前为止,中 国新闻从业人员大约为 50万。4580万比50万, 一比之下,就可发现, 仅就中国来讲,网络上 “互联网把关人”已泛 滥成灾,人数的增多使 以前处于垄断地位的 “把关人”地位边缘化, 而以前的边缘人成了新 闻信息的“把关人”了。
一时间,好像传统媒体的后院被打开了无数个缺口,“把关”一说无从谈起了,互联 网时代,“把关人”下岗了。
把 关 的 可 行 性 降 低
其次,网络论坛的海量信息也导致把关难度加大。 海量的信息常常混淆受众的视听,使其目不暇接,甚至 会对信息的真假慢慢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而对于把关 人,每天发布千条信息以下的中小型网站的审核工作就 能将工作人员累垮,更别说再审核网站的互动社区里的 帖子。所以论坛信息的海量存在这一事实又进一步降低 了“守门”的可行性。
形形色色的把关人
职业把关人:如新华网、人民网、千龙新闻网、 四川在线等,这些网站一个共同点是几乎都有传 统媒体作背景。有新闻与信息的采访和发布权。 • 二级把关人:网络上充斥着数以万计的商业网站 但直到现在,我国的商业网站也仅仅获得了发布 新闻的权力。 “强化编辑力量,弱化记者队伍 ”的政策 • 最终把关人:在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社会,政府 总是最重要和有力的控制者和把关人。 政府是 网络时代的“最权重也最乏力的把关人。
形形色色“把关人”
影子把关人:网民只是网络上部份信息的“影子把关 人”。 据CNNIC2002年的最新报告,中国目前4580 万网民上网主要为获取信息的占47。6%,占居上网目的 的第一位。 所谓网络时代网民们享有完全的自由,也只不过是在 BBS、聊天室、讨论组、电子邮箱等网络提供的服务上 可以发布自己的言论、想法罢了,从未见过有网民个人 把自己的观点发布到新华网、新浪网的新闻上去过。
感谢您的关注!
节最重要、最有意义。
巴斯认为,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
新闻媒介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 而其它把关因素都处于次要地位。
巴斯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新闻采集阶段,把关人主要是记者; 2 新闻加工阶段,把关人主要是编辑。
新闻事件
新闻采集者
新闻稿件
新闻加工者
新闻成品
第一阶段
• • • • • • • • • 1、时间跨度(日报、周报) 2、强度或阈限价值(重要性、震动性) 3、明晰性(意义) 4、文化接近性(趣味性) 5、预期性(预料) 6、出乎预料性(不同寻常) 7、连续性(持续) 8、组合性(相关性) 9、社会文化价值(个人、群体素质)
平面媒体
报纸的编辑常常会因为文章 字数的问题发愁,他们总是不得 不由于版面的限制而将文章本身 迚行截取,加重自己的“把关” ,使删掉许多内容的文章还可以 成文,为改后标题和内容脱节的 文章重新标题。 而这种情况对于电视和互 联网的“把关人”来说就好得多 。
挑战一:
把 关 人 的 角 色 被 弱 化
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 互动媒介”,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着 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传播者和受 传者的区别在减小。网络传播使昔日的 把关人失去了信息传播中的特权,“把 关人”这一传统角色在逐渐弱化。
网络论坛传播更是一种典型的“去中 心化”的信息流动。在网络论坛里,把 关人角色被弱化的现象更严重。网民在 论坛上获得信息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即可以自己控制以何种方式获得信息, 还可以随时就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 馈。这种交互性方式使“把关”角色被 弱化。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 闻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如新闻价值和新闻 要素。 新闻价值,即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做的 价值判断。 新闻要素,即构成这种价值判断的各种因素。 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的研究,揭示了新闻报道 具有宣传性,即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
新闻要素
• 3.版主角色。 • 网络论坛还存在着一群较为特殊的“把关人”—— 版主,即网站论坛的管理人员,其职能是推动该版 面的讨论风气,并尽可能经常发表与该版内容有关 的文章或回答论坛网民的问题。从本质上看,他们 仍属于网民,但又不同于一般网民。
4.媒体外部组织及环境。 这里主要是指媒介制度。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国家 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职业守则 等。
怀特的初始研究
美国的传播学者怀特的把关人研究是传播学的经典研究之一。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 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 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 用。


把关行为不限于媒介,还见诸受众;
反馈虽然不充分、不及时,但毕竟存在;


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
麦克内利的深入研究
麦克内利模式
总社编辑
报纸 电台 电视台编辑
受者
分社编辑
记者
受者亲友
信源
受者亲友
反馈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巴斯认为,麦克内利的模式中每个把关人都处于等量齐观
的地位,彼此平起平坐,不分主次,看不到哪个把关环
内容:
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把 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媒介在信息的传送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作用。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让受众知道什么,不知 道什么,媒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怀特“把关人”理论
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 提出了把关(gate-keeping)模式。
的内容要比单纯的文字性报道强得多,尽管同 样是从海量信息当中选择,电视和网络的“把 关人”需要抉择的程度就比单纯纸媒的“把关 人”就要小得多。 可以说,单就报纸而言,“把关人”的重 要性会比其他视听媒体要大,因为受困于报纸 本身出版的速度和版面的限制,把关人必须并 且只能选择最符合他思维方向的内容和最服务 于他想法的标题在报纸上,对于同样的奥运报 道,我们在报纸上会更多地看到节选自把关编 辑思维的报道片段,而不是所有。
第二阶段
• • •

把关过程的实质 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传播者个人,也要把 传媒制度和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在 内。 第一,大众传媒是具有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 标准,在进行把关中不可能真正做到“客观中立 性”; 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 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 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 先入选; 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个人的因素是有限的,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挑战三:1.网民个人。
把 关 权 的 分 化
网络论坛中的广大网民拥有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 他们可以向全世界发言,享受着高度自由的传播权。 所以网络论坛的传播让每一个网民可以自己充当传播 的把关人。
2.网站编辑。 网络媒介带进来一大批新的媒介从业人员,那就是网站 编辑。由于目前我国网民的素质普遍不太高,所以网站 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对 信息的真实性、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进行审查,保留 修改甚至删除的权利;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 过时代,把关人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但“把关人”并没有消失,虽然在 一定情况下“把关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他 们仍然是我们获得权威信息,真实新闻的重要来 源。 但是,网络媒介的兴起,人类信息传播的方 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网络中,每个人 都有可能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 辑能力、经济能力的严格限制,真正实现个人的 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因此,“把关人”理论
内涵: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探讨把 关及把关过滤信息。 用公式表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
怀特模式
N1
N2 N1
N
N2 N3 N4
M
N4 N3
N=新闻来源
N1、2、3、4=新闻
N1、4=舍弃的新闻 N2、3=选择的新闻
优点:形象、清楚
缺点:过于简单化

把关人未必只有一个
把关行为未必只是取舍,也可能是修改
把关理论
• 1、卢因的把关理论 • 2、怀特的把关理论 新闻信息把关流程图 • 3、麦克内利的深入研究 • 4、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理 论
• 卢因(Kurt Lewin 1890一1947)是德国犹太人, 原柏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躲避法 西斯迫害逃亡到美国,在艾奥瓦大学任教,卢 因的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 传播的问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 用性。 •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 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这个概 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 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 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 种重要理论。
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大大降低了“把 挑战二: 关”的可行性。网络论坛的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 导致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无数个信息发布 点在世界范围开放。这就给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 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传播的迅速, 论坛把关人可能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一些帖子就已经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把关人处境尴尬。
把关人
主 要 内 容
控制分析:谁-说什么
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与“把关”概念
• 1、把关人: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
“人”。 • 守门人/把关人(Gatekeeper)一词,最早见于卢因( Lewin)的《群体生活的渠道》。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 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 信息沿着包含着“门”的某些渠道传播,传播能否顺利 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 的论文中,首创了把关(gatekeeping)一词。在《群 体生活的渠道》中,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 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 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 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 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 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 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 2、把关: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