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格式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格式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习,旨在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的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化工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化工厂四、实习单位及部门XX化工厂生产部五、实习内容1. 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 参观了工厂的原料仓库、反应车间、精制车间、包装车间等,了解了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

- 学习了原料的预处理、反应、分离、纯化、包装等环节的具体操作。

2. 设备操作与维护- 学习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如反应釜、换热器、分离设备、输送设备等。

- 掌握了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知识。

3. 安全管理- 学习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了常见的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 了解了化工生产的环保要求,学习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4. 数据分析与应用- 学习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物料平衡、热量平衡等。

- 通过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1. 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实习,我对化工生产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设备操作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加强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部分工艺流程不够优化,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3. 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 建议加强实习前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 建议与更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实习成果1. 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加深- 通过实习,我对化工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实训报告

化工原理课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工原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化工原理课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单元操作:1. 流体流动:通过管路输送实验,了解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特性,掌握流体流动的计算方法。

2. 传热:通过传热实验,学习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3. 传质:通过传质实验,了解传质的基本原理,掌握传质系数的计算方法。

4. 蒸馏:通过蒸馏实验,学习蒸馏的基本原理,掌握蒸馏塔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5. 吸收:通过吸收实验,了解吸收的基本原理,掌握吸收塔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实训前,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果。

4.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流体流动实验:通过管路输送实验,学生掌握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特性,了解了流速、流量、阻力等因素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2. 传热实验:通过传热实验,学生掌握了传热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等因素对传热效果的影响。

3. 传质实验:通过传质实验,学生掌握了传质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传质系数、传质面积等因素对传质效果的影响。

4. 蒸馏实验:通过蒸馏实验,学生掌握了蒸馏的基本原理,了解了蒸馏塔的设计和操作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蒸馏塔。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④对流传热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④对流传热

0.0549 0.0713 0.0781 0.0899 0.0958
同一双对数坐标系中绘制光滑管、波纹管的 Nu~Re 的关系图:
双对数坐标系中螺纹管的Nu-Re的关系图 2.5 y = 2.3116x - 8.4856 2
1.5
lgNu
1 0.5 0 4.4
4.45
4.5 lgRe
4.55
4.6
1.实验前的准备 (1)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 (2)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 (3)检查普通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保证蒸汽和空气管路的畅通。 (4)接通电源总闸,设定加热电压,启动电热锅炉开关,开始加热。
2.实验开始 (1)当蒸汽压力稳定后,启动旋涡气泵并运行一段时间,保证实验开始时空气 入口温度 t1 (℃)稳定。 (2)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或主阀开度,使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读数为所 需的空气流量值。 (3)稳定 5-8 分钟左右读取压差计读数,读取空气入口、出口的温度值 t1 、 t 2 (温度测量可采用热电偶或温度计) 、空气压力值 p1、空气入、出口之间压力差 p2、 蒸汽温度值 t3 及压力值 p3,孔板流量计读数 p4。 (4)调节空气流量,重复(3)与(4)共测 6-10 组数据(注意:在空气入、 出口之间压力差 p2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可分为 6-10 段) 。 (5)实验过程,要尽可能保证蒸汽温度或压力稳定,在蒸汽锅炉加热过程(蒸 汽温度或压力变化较大)不要记录数据。 3.实验结束 (1)关闭加热器开关。 (2)过 5 分钟后关闭鼓风机,并将旁路阀全开。 (3)切断总电源。
0.4984 0.6028 0.7682 0.8273 0.8746
0.0951 0.1231 0.1856 0.2052 0.2217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化工原理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了化工原理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本次化工原理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与目标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三个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

(1)化工原理实验:主要包括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化工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实训等。

(2)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离心泵仿真操作、板式塔仿真操作、真空抽料原理仿真操作等。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等。

2. 实训目标(1)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提高对化工行业的认识。

三、实训过程与收获1. 实训过程(1)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2)仿真操作: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过程,掌握仿真操作技能。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过程,掌握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

2. 实训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2)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仿真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工程意识:实训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实验设备不足:部分实验设备老化,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2)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内容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性。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解。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流体力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光滑管、粗糙管、倒U形压差计、1151压差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调整进水阀,使水从高位水槽流入光滑管,调节球阀,使水分别流经光滑管和粗糙管。

(3)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和温度值。

(4)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2. 实验二:精馏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精馏塔、回流液收集器、塔顶冷凝器、塔釜加热器等。

(2)调整塔釜加热器,使塔釜温度达到设定值。

(3)调整回流液收集器,使回流液流量达到设定值。

(4)记录塔顶和塔釜的液相折光度,计算液相浓度。

(5)根据数据绘出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3. 实验三: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目的: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流化床干燥器、物料进料装置、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将物料放入流化床干燥器中,调整进料量和空气流量。

(3)记录不同时间下的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

(4)绘制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计算机仿真实验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102班
姓名:王翔
学号:1505110321
日期:2014年1月1日
本套软件系统包括8个单元仿真实验: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的测试
实验二管道阻力实验
实验三传热实验
实验四吸收实验
实验五流体流动形态的观测
实验六柏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七干燥实验
实验八精馏实验
以下是实验模拟观测过程和计算机生成的实验报告。

图1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观察气蚀现象(1)
图2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观察气蚀现象(2)
图3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1)图4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2)图5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3)图6 离心泵性能的测试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4)图7 管道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1)
图8 管道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2)
图9 管道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3)
图10 传热实验
图11 传热实验报告(1)
图12 传热实验报告(2)
图13 传热实验报告(3)
图14 传热实验报告(4)
图15 吸收实验观察液泛现象
图16 吸收实验报告
图17 液体流动形态的观测观察滞留形态
图18 液体流动形态的观测实验报告
图19 柏努利方程实验观察测压孔与水流方向方位角与水位变化(1)图20 柏努利方程实验观察测压孔与水流方向方位角与水位变化(2)图21 干燥实验报告(1)
图22 干燥实验报告(2)
图23 干燥实验报告(3)
图24 干燥实验报告(4)
图25 精馏实验动态平衡调整
图26 精馏实验报告(1)
图27 精馏实验报告(2)。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12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12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NOR X 1 X 2 x1 x2 X m xm (4)
式中: X m
X 1 X 2 * ; X1 X F X1* , X 2 X n X 2 X 1 ln X 2
传质单元高度:
HOE H / NOE
两液相的平衡关系可用体系的分配曲线求得: y*=2.3x 物料衡算得 很接近,所以手工萃取的结果比较差。由于 实验过程中没有测定原油的比重,所以无法求出传质单元高度。
六、 结果与讨论
(1)注意事项: 1.以水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在塔顶,调节界面调节阀(出水阀), 注意控制界面恒定。 2.改变频率时,调节振动频率要慢,以免频率过高损坏设备。长久未运转时应检 查偏心转与振动柱是否连接牢固,盘动偏心转再开电源,缓慢调大频率; 2.磁力泵切忌空转,请先排气,并注意油槽不能抽干。 (2)思考题: 1.在萃取过程中选择连续相、分散相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分散相的原则: ①. 两相体积流率相差不大时, 以体积流率大的作为分散相。 对同样尺寸的液滴,
二、 实验原理
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 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 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特点 液液萃取与精馏、吸收均属于相际传质操作,它们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 在液液系统中, 两相的密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 因而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充分混合。 为了促进两相的传质,在液液萃取过程常常要借用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 (如利用外加脉冲的脉冲塔、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等等)。然而两相一旦混合,要使 它们充分分离也很难,因此萃取塔通常在顶部与底部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在萃取过程中, 两相的混合与分离好坏, 直接影响到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 分离的因素很多,除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有设备结构、外加能量、两相流体的流 量等等有关。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因而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 多用实验直接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班察操作现象十分重要,实验时应注意 了解以下几点: (1)液滴分散与聚结现象;

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报告

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提高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四、实习单位及部门某化工企业生产部五、实习内容1. 项目背景本次实习项目为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的设备改造,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项目涉及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优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方面。

2. 实习过程(1)设备选型在实习过程中,我负责对生产车间现有设备进行调研,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

根据项目需求,对设备进行选型,包括换热器、反应器、分离设备等。

(2)工艺流程优化针对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我提出以下优化方案:①调整原料配比,提高原料利用率;②优化工艺参数,降低能耗;③改进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3)设备安装与调试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我负责以下工作:①参与设备安装,确保设备安装质量;②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③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状况。

3. 实习成果(1)完成设备选型报告,为设备采购提供依据;(2)提出生产工艺优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3)参与设备安装与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化工原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4.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化工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2. 增加实习项目种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3.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4. 注重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4篇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4篇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化工原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化工原理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工实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实验技术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进行应用。

二、实习内容1. 实验一:测定某溶液的密度和浓度本实验通过测定溶液的密度和折射率,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以加深对溶液浓度计算和质量测量的理解。

2. 实验二:观察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本实验通过观察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过程的规律,进一步深入了解浓溶液的制备方法。

3. 实验三:测定物质的蒸汽压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物质的蒸汽压,掌握蒸汽压实验的操作方法,并了解蒸汽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实验四:测定反应物的溶解度本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并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1. 实验一结果:测定某溶液的密度和浓度经过实验测定,得出该溶液的密度为1.02g/cm³,折射率为1.50。

根据密度和折射率的关系,计算出该溶液的浓度为10%。

2. 实验二结果:观察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符合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 实验三结果:测定物质的蒸汽压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物质的蒸汽压,得到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结果,符合蒸汽压与温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4. 实验四结果:测定反应物的溶解度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溶解度,得到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的结果,符合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化工实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术,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将所学的化工原理理论应用到实验中。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了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的理解,也了解了实际应用中化工原理的重要性。

中南大学09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09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2012)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同组成员一、流体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管摩擦阻力△P f、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

2.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3.掌握弯头等局部阻力系数ξ测定方法。

4.学习流量流速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技巧。

5.掌握坐标系的选用方法和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秒表一块、温度计一支。

图1 实验装置实物图表1 装置管道尺寸一览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主要部分由水槽,不同管径、材质的管子,各种阀门或管件,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皮托测速管等组成。

最下边的第五根为内径6mm的细铜管,用于层流流动阻力的测定。

三、实验内容1 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ρρρρ)(2)(2-=-==z oo b a o o o o gR A C p p A C u A V (1-1)关联Co ~Re 曲线2 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的测定ρρρρ)(2)(2-=-=z oV o a oV gR A C p p A C V (1-2)关联Cv ~Re 曲线 3 掌握毕托管测速原理o u = (1-3)关联C ~Re 曲线4 测定流体在螺纹管内的λ~Re 。

5 测定流体在直管内的λ~Re 。

6 测定90o 标准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ξ~Re 。

7.滞留区摩擦系数的测定,绘制λ~Re 关系图。

四、实验原理l .直管阻力系数测定直管的摩擦系数是雷诺数和管的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即λ=Φ(Re ,ε/d ),因此,相对粗糙度一定,λ与Re 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2u d l h 2f λ=(1-4)式中:h f ——阻力损失,J/kg ; l ——管段长度,m ; d ——管径,m ; u ——流速,m/s ; λ——摩擦系数。

管路的摩擦系数是根据这一理论关系来测定的。

对已知长度、管径的直管,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测出阻力损失,然后按式(1-4)求出摩擦系数。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报告样本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报告样本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离心泵特性的测定 (1)实验二:管路阻力的测定 (6)实验五:液体流动形态的观测 (9)实验六:伯努利方程实验 (13)实验一:离心泵特性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离心泵的特性.。

2.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 熟悉离心泵操作方法。

二. 实验方法:1. 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 观察气蚀现象。

三. 操作过程:1. 关闭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灌水阀V1.2. 关闭出口阀V3,灌水阀V1.3. 启动水泵.4. 打开进口阀V2至100%.5. 逐步打开进口阀V3.6. 调整天平砝码,使天平平衡.7. 记录数据.8. 重复5~7项记录10组左右数据.9. 调整出口阀V3,使该显示位在100左右.10.逐步关小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且保持该显示位在100左右,直至发生气蚀现象.11.关闭出口阀V3.12.停泵.13.退出.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1,离心泵启动时,应关闭出口阀,此时电机功率最低,降低了启动电流,有利于保护电机;关闭离心泵时,也应关闭出口阀,避免管路中液体倒流。

2,不同转速的相同类型的泵,其特性曲线不同。

3,随着流量的增大,进口真空表读数逐渐增大,出口压力表读数逐渐减小,功率表读数也逐渐增大。

4,离心泵启动以前,应先注满水,然后关紧出口阀,再打开启动电源。

如果不灌满水,会产生气缚现象,如此,离心泵就无法从水槽中将水吸入泵内。

实验二:管路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管路阻力损失(hf),管路摩擦系数(λ), 管材阻力系数(ξ)的测定方法, 并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 巩固对流体阻力基本理论的认识.2.学习液压计及流量计的用法.二.实验任务:1.测定流体流经直管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2.测定90°标准弯头的阻力系数.三.操作过程:1.关闭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灌水阀V1.2.关闭出口阀V3,灌水阀V1.3.启动水泵.4.打开进口阀.5.打开出口阀.6.打开V4阀,打开V5阀.7.关闭V5阀.8.打开V6,V7阀.9.关闭V7阀.10.逐步打开出口阀V3,并记录数据(10组左右)11.关闭出口阀V3.12.停泵.13.退出.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1,为什么测定数据前首先要赶尽设备和测压管中的空气?怎样赶走?如果设备或测压管中留有空气,则会引起U形管读书产生误差。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3、弯头阻力管Dg25。突扩、突缩,内径分别为25mm变32mm,32mm变22mm。
4、差压测量:采用ZQ501差压传感器采集信号,电控箱仪表显示,精度:0.3﹪FS,共六套传感器。
5、流量测量:涡轮流量计(单位m3/h)、文丘里流量计喉径¢27mm、孔板流量计孔径¢18.5mm。
6、显示仪表;差压显示采用智能数字显示报警仪,温度显示采用XMZA数显仪表。
ΔP (KPa)
Vs(m3/h)
Vs(m3/s)*10-3
λ
lgλ
lgRe
1
6.2
16.2532
4.51478
0.0131434
-1.88129
5.09884
2
5.1
14.1119
3,91997
0.0143415
-1.84340
5.03748
3
4.1
11.51830
3.19953
0.0173062
-1.76180
5
56.3
7.20330
2.00092
0.329289
-0.482422
5.02232
6
43.1
6.11258
1.69794
0.319364
-0.495741
4.95102
7
34.5
5.42283
1.50634
0.316677
-0.49பைடு நூலகம்384
4.89902
以以上表格中数据2来计算
1.直管阻力磨擦系数λ的测定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JK-LDZ流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 ,湘潭金凯化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1、光滑管有Dg40、Dg25、Dg20、Dg8,φ18 Dg15粗糙管、管长2000mm,测压点距离1500mm。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⑩填料式精馏塔的操作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⑩填料式精馏塔的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 理论塔板数和等板高度 HETP 塔板数 NT 可通过乙醇—水的平衡数据(见附表)作图得出(见图 2) 。 等板高度 HETP 可由公式 Z=HETP×NT 计算得出。
1.0
0.8
乙 醇— 水
0.6yBiblioteka 0.4 0.2 0.0 0.0 0.2 0.4 0.6 0.8 1.0
x
常压下乙醇—水 x-y 图 2.操作因素对塔性能的影响
u
Vs 1 2 d 4
(1)
式中:u——空塔速度,m/s; Vs——上升的蒸气体积流量,m3/s。 对于精馏段 V=(R+l)D (2) (3) (4)
VS
对于提馏段
22.4(R 1)D P0 T 3600 PT0
V‘= V+(q-1)F
式中:V‘——提馏段上升蒸气量,kmol/s。
22.4V ' P0 T VS ' 3600 PT0
中 南 大 学
化工原理 实 验 报 告 化学化工院 院 系 应用化学 专 业 xxxx 班 级
姓 名 X X X 学 号 xxxxxxxxxx 同 组 者 X X X 实验日期 xxxx 年 x 月 x 日 指导教师 X X X
实验十、填料式精馏塔的操作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填料塔的结构及精馏流程; 2.掌握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并分析这些操作状态对塔性能的影响; 3.测定全回流操作条件和部分回流条件下塔顶和塔釜液浓度。
三、 实验装置
本精馏塔是微分接触式的填料塔。整套装置由塔体、供料系统、产品贮槽和调节 控制仪表柜等部分组成。装置总高度 3400mm,塔釜与产品贮槽固定在槽钢制成的底 座上。
四、 实验步骤
1.配制约 5%(v)酒精水溶液注入蒸馏釜内至液位计上的标记为止(约塔釜 2/3 处) 。供料槽内配置 15~20%(v)酒精水溶液; 2.开冷水阀门,向冷凝器供水; 3.开启电源,调节电压给蒸馏釜加热; 4.有回流后,先作全回流,控制蒸发量,这时“灵敏板”温度应控制在设定范围 内; 5.操作基本稳定(蒸馏釜蒸气压力及塔顶温度不变)后,开始塔顶、塔釜溶液取 样分析,分别通过比重法和阿贝折射仪测定酒精浓度,前后取样 3 组,分析平均值; 6.启动料泵向精馏塔供料, 控制一定流量, 进行部分回流操作, 操作基本稳定 (蒸 馏釜蒸气压力及塔顶温度不变)后,开始进样、塔顶、塔釜溶液取样分析,分别通过

中南大学化工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工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题实验(2014)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郭帅翼学号1505111009专业班级化工1101同组成员黎伟、杨洲游、朱勇秦学桐、李伟豪、巩勇T1.气体PVT关系的研究(热力学,指导教师:李海普)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 C,T = T C和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 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 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C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 和T 存在以下关系:F(P,V,T) = 0 或V = f (P,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 和V 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 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 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化工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化工原理设计实验学生姓名: [您的姓名]学号: [您的学号]实验日期: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工原理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工流程,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该流程的性能。

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原料处理:将原料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反应过程:将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3. 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4. 产品回收: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

三、实验内容1. 原料处理: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等。

2. 反应过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分离纯化: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4. 产品回收: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如蒸发浓缩、吸附、生物处理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 对原料进行干燥,使其水分达到实验要求。

- 对干燥后的原料进行粉碎,使其粒度达到实验要求。

2. 反应过程:-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反应器,按照设定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

- 在反应过程中,监测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3. 分离纯化:- 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

- 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4. 产品回收:- 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如蒸发浓缩、吸附、生物处理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处理:- 干燥后的原料水分达到实验要求。

- 粉碎后的原料粒度达到实验要求。

化工原理见习报告

化工原理见习报告

化工原理见习报告见习地点:中南大学化学实验室见习时间: 2014年12月30日院系:药学院专业:药物制剂学生姓名:肖佩学号: 12012051901024指导教师:谢文国、娄铮长沙医学院药学院一、见习的目的通过本次见习,我们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和理解。

见习是老师们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我们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通过工艺及设备的参观使用使我们增加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工程观点,为学习《化工原理》打下基础。

二、见习的内容1、流体阻力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直管摩擦阻力ΔPf、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

测定不同直径的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系数Re之间关系测定弯头等局部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学习流量流速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技巧2)实验装置秒表一块、温度计一支、流体阻力实验装置见图一。

3)实验内容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V=AO UO=COAOρ)(2PbPa-= COAOρρρ)(2-zgR通过实验关联Co~Re曲线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的测定V=CV AOρ)(2PbPa-= CVAOρρρ)(2-zgR通过实验关联Cv~Re曲线掌握毕托管测速原理u o =RgC∆2通过实验关联C~Re曲线测定流体在直管内的λ~Re测定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Re4)实验原理直管阻力系数的测定直管阻力系数是雷诺数和管的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因此,相对粗糙读一定,λ与Re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存在如下关系:H f =λd1du2式中Hf---阻力损失J/kg;L---管段长度m;d---管径,m;u---流速,m/s;λ---摩擦系数。

管路的摩擦系数是根据这一理论关系来测定的。

对已知长度、管径的直管,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测出阻力损失,然后按上式求出摩擦系数。

根据能量衡算方程在一条等径的水平管上选取两个截面,测定λ~Re的关系,则这两截面间管段的阻力损失便简化为Hf =ρ21p p-两截面间管段的压力差(p1-p2)可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故通过上式可以算出Hf5)实验操作本装置的孔板,管径,d1=40.00;孔径,d=24.33,d/d=0.6083 本装置孔板的孔流系数Re 1042×1043×1045×104105>2×105 CO0.6773 0.6655 0.6609 0.6561 0.6519 0.6506 孔板流量计系数测定;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的测定;毕托管测速;光滑管阻力系数的测定;螺纹管阻力系数的测定;弯头阻力测定;6)实验注意事项磊应在流量调节阀关闭的情况下启动。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总结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总结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化工原理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化工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化工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在化工厂的生产车间进行,实习内容包括化工工艺流程的学习、设备操作、生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车间的部分工艺操作,了解了原料供应、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废物处理等环节。

2. 收获(1)化工工艺流程的学习通过实习,我掌握了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了解了原料供应、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废物处理等环节,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设备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如反应釜、离心机、蒸发器等。

掌握了设备的开停机操作、运行参数调整、故障排除等技能。

(3)生产数据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判断生产状况是否正常,如何处理异常情况。

这对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安全防护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化工厂的安全防护措施,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掌握了事故应急预案。

这对我今后在化工行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协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 敬业精神在化工厂,我看到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化工原理实验的学习过程,对实验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化工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涉及的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程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本实验通过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以及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 流化床干燥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分析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和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3. 精馏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描述。

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和阀门开启度有关。

2. 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临界含水量和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均符合实验预期。

3. 精馏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与理论塔板数密切相关,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较高,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相对较低。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操作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室实习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室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化工原理实验室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于近期进行了化工原理实验室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项目,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2.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流体流动实验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包括层流和湍流。

通过测量不同管径、不同流速下的压力损失,验证层流和湍流的特点,并计算摩擦系数。

2. 传热实验传热实验主要研究传热过程,包括对流传热、热传导和辐射传热。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传热系数,验证传热规律,并计算传热速率。

3. 传质实验传质实验主要研究传质过程,包括气液传质、液液传质和气固传质。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传质系数,验证传质规律,并计算传质速率。

四、实习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前,我们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2. 深化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实验一、流体阻力实验 (2)实验二、柏努利实验 (14)实验四、对流传热实验 (18)实验五、板框压滤机过滤常数的测定 (28)实验六、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 (34)实验七、干燥实验 (40)实验十、填料式精馏塔的操作 (51)实验十二、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57)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学化工院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实验一、流体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直管摩擦阻力△P f、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

2. 测定、对比光滑Dg40(φ45×2.5mm)、Dg32、Dg20直管、φ18粗糙直管和Dg8光滑管的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3.测定弯头、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ξ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

4.测量流量计校正系数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以及流速的几种测量方法。

5.掌握坐标系的选用方法和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实验流体阻力产生的根源是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内摩擦。

而壁的形状则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流动状况及壁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流动阻力可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要消耗能量以克服流动阻力。

因此,流动阻力的测定颇为重要。

从流程图可知水从贮槽由泵输入恒位水槽,再流经管道,经计量槽计量后回到水槽,循环利用。

改变流量并测定直管与管件的相应压差,即可测得流体流动阻力。

2. 直管阻力磨擦系数λ的测定直管阻力是流体流经直管时,由于流体的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损失h f 。

对于等直径水平直管段根据两测压点间的柏努利方程有: 式中:l — 直管长度(m )d — 管内径 (m )ΔP — 流体流经直管的压强降(Pa ) u — 流体截面平均流速(ms ) ρ— 流体密度(kgm 3)由式(1 - 1)可知,欲测定λ,需知道I 、d 、(P 1 - P 2)、u 、ρ等。

1) 若测得流体温度,则可查得流体的ρ值。

2) 若测得流量,则由管径可计算流速u 。

两测压点间的压降ΔP ,可由仪表直接读数。

3.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局部阻力主要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位置时所引起的阻力损失,在局部阻力件左右两侧的测压点间列柏努利方程有:(1-4)即:式中: ζ — 局部阻力系数ΔP —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式(1 — 4)中ρ、u 、ΔP 等的测定同直管阻力测定方法。

ρρ2222121122p u gz p u gz ++=++4.文丘里流量计与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是应用最广泛的节流式流量计。

当流体通过孔板或文丘里时由于流道的缩小,使流速增加,即增加了液体的动能,从而降低了流体的势能,利用压降的变化,可以测量流体的流速,根据柏努利原理,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式中:Q――流量计流量,ms;――流量系数,无因次;A――喉管(孔口)的截面积;ρ――流体密度,kgm3;ΔP――压力差,Pa。

文丘里流量计的相关数据:喉管直径:27mm 流量系数:0.99孔板流量计的相关数据:孔口直径:18.5mm 流量系数:0.78其中不仅与(孔口与管道截面积比)有关,而且还与孔板的结构形状、加工进度、流体在管内雷诺数、取压方式以及管壁面的粗糙度等诸因素有关,所以只能通过实验测定求得,才能利用公式得出流速、流量。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JK-LDZ流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湘潭金凯化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1、光滑管有Dg40、Dg25、Dg20、Dg8,φ18 Dg15粗糙管、管长2000mm,测压点距离1500mm。

2、水泵型号为50SGR10-15型管道式离心泵,流量:10m3,功率0.75KW。

3、弯头阻力管Dg25。

突扩、突缩,内径分别为25mm变32mm,32mm 变22mm。

4、差压测量:采用ZQ501差压传感器采集信号,电控箱仪表显示,精度:0.3﹪FS,共六套传感器。

5、流量测量:涡轮流量计(单位m3、孔板流量计孔径¢18.5mm。

6、显示仪表;差压显示采用智能数字显示报警仪,温度显示采用XMZA数显仪表。

四、实验步骤1.实验操作前先仔细阅读说明书,然后依次检查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了解其名称与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

2.向蓄水箱加水,测量并记录实验时的水温,关闭管路上所有阀门包括测压点上的小阀门,待仪器运转正常以后再开启需要测量压差的测压点的小阀门。

3.打开所需实验的测量管路,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按下离心泵启动开关启动离心泵,缓慢调节离心泵出口阀门,如果突然开大流量会损坏涡轮流量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用泵前阀调节流量,但流量不能调节得太小,每调节一次流量待数据稳定以后方可记录。

4.若实验只需测量两至三组管路,可关闭其它管路中测压点的小阀门。

在测量管路压差要注意几点:差压传感器分高压端和低压端,传感器的H一端为高压端、L为低压端,使用中如果仪表出现负数只需要将两端取压管互换即可。

5.实验过程中可以关闭不需要测量的测压点,只需关闭测压点上的小阀门即可。

这样一只差压传感器就可以测量几组测压点的压差了。

6.实验完毕以后注意断水断电。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数据记录1. 直管阻力磨擦系数λ的测定①.φ25*2.5 mmΔP (KPa)Vs(m3h) Vs(m3s)*10-3λlgλlgRe1 27.3 6.32495 1.75693 0. -1.63295 4.932002 24.2 5.89635 1.63788 0. -1.62435 4.901523 17.6 4.99836 1.38843 0. -1.61914 4.829774 13.7 4.01580 1.11550 0. -1.53782 4.734715 12.3 3.34920 0.930056 0. -1.426714.6554756 11.7 2.64890 0.735806 0. -1.24494 4.554007 11.2 1.94820 0.541167 0.100683-0.9970454.42057 8 9.5 1.15326 0.320350 0.243710-0.6131274.19287②.φ42*3.5mmΔP (KPa) Vs(m3h) Vs(m3s)*10-3λlgλlgRe1 6.2 16.2532 4.51478 0.-1.88129 5.098842 5.1 14.1119 0.-1.84340 5.037483 4.111.51830 3.19953 0.-1.76184.949294 3.2 9.85240 2.73678 0. -1.7337 4.88144 45 2.1 7.11644 1.97679 0.-1.63411 4.740166 1.4 5.29320 1.47033 0.-1.55311 4.611627 0.7 3.55321 0.987003 0.-1.50795 4.438528 0.3 1.80642 0.501783 0.-1.28825 4.144722. 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ΔP (KPa) Vs(m3h) Vs(m3s)*10-3u(ms) ζlgζlgRe1 12.5 8.65678 2.404666.32585 0.624932-0.2041685.02692 10.3 7.72632 2.146205.64592 0.646439-0.1894724.977523 8.9 6.85626 1.904525.01014 0.709335-0.1491494.925634 6.5 5.74920 1.579004.20116 0.736774-0.1326664.849155 4.9 4.85632 1.348983.54870 0.778427-0.1087824.775856 3.7 3.87479 1.076332.83146 0.923296-0.0346594.677797 2.3 2.77908 0.7719672.03078 1.11574 0.4.533458 1.5 1.82345 0.5065141.33246 1.69020 0.2279394.350443.文丘里流量计与孔板流量计①文丘里流量计ΔP (KPa) Vs(m3h) Vs(m3s)*10-3 c lgc lgRe1 19.0 12.3587 3.432972.07148 0.316285.092582 17.3 11.6701 3.241692.04991 0.3042765.067683 13.1 9.98223 2.772842.01500 0.3042764.999834 9.3 8.28901 2.302501.98584 0.2979444.919115 7.2 7.20330 2.000921.96133 0.292554.858146 5.0 6.11258 1.697941.93986 0.2877714.786837 3.9 5.42283 1.506341.93323 0.2862854.73483②.孔板流量计ΔP (KPa) Vs(m 3h) Vs(m 3s) *10-3c lgc lgRe 1138.8 12.3587 3.432970.359814 -0.443922 5.25677 2 127.9 11.6701 3.241690.353947 -0.451061 5.23187 3 98.5 9.98223 2.772840.343254 -0.464384 5.16402 4 71.2 8.28901 2.302500.336947 -0.472438 5.08330 5 56.3 7.20330 2.000920.329289 -0.482422 5.02232 6 43.1 6.11258 1.697940.319364 -0.495741 4.95102 7 34.5 5.42283 1.506340.316677-0.4993844.89902以以上表格中数据2来计算 1. 直管阻力磨擦系数λ的测定 ① .φ25*2.5 mm已知=999.7kgm3,=1.,Pas,d=0.020m ,L=1.5m ,)/(21352.5020.0785.01063788.14232s m d Vsu =⨯⨯==-π80.79711103077.17.99921352.502.03=⨯⨯⨯=-0237490.021352.55.17.99910002.24020.02222=⨯⨯⨯⨯⨯==lu P d ρλΔ② . φ42*3.5 mm已知d=0.035,其他条件不变s)4.07433(m/022.0785.01040466.24232=⨯⨯==-d Vsu π 109014.89103077.17.9994.0743302.03=⨯⨯⨯-0143415.007433.45.17.99910001.5035.02222=⨯⨯⨯⨯⨯==lu P d ρλΔ2.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已知d=0.022m)/(64592.5022.0785.01041620.24232s m d Vsu =⨯⨯==-π 25.94955103077.17.99964592.5022.0Re 3=⨯⨯⨯==-μρdu646439.064592.57.99910003.102222=⨯⨯⨯=∆=u P ρζ 3.文丘里流量计与孔板流量计①文丘里流量计已知d=0.027m ,)/(99892.5027.0785.01043297.34232s m d Vsu =⨯⨯==-π 64.116863103077.17.99999892.5027.0Re 3=⨯⨯⨯==-μρdu 04991.27.99910003.172027.0785.01024169.324232=⨯⨯⨯⨯⨯=∆=-ρπP d Q c ②.孔板流量计已知d=0.0185m)/(7778.120185.0785.01043297.34232s m d Vsu =⨯⨯==-π 74.170557103077.17.9997778.120185.0Re 3=⨯⨯⨯==-μρdu 353947.07.99910009.12720185.0785.01024169.324232=⨯⨯⨯⨯⨯=∆=-ρπP d Q c 分别由lg λ~lgRe 、lg ζ~lgRe 、lgc ~lgRe 作关系曲线:φ25*2.5 mmΦ42*3.5 mm弯头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根据处理结果可得:(1)由图1知曲线方程为y = -0.6782x + 3.7459,理论上用柏拉修斯公式表示则为: y=-0.25x-0.4998,与理论较为接近(2)由图2知曲线方程为y = -1.6466x + 2.0201,理论上用柏拉修斯公式表示则为: y=-0.25x-0.4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