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考讨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讨论题
学号:2011640003 姓名:褚静
1.“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大致同时起步,结果何以迥然相异?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结果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运动的背景上来看,中国洋务运动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极为缓慢,几近停滞,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从民族心态上来看,中国背负着五千年厚重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负,进而发展出天朝上国、妄自尊大的心态,日本则历来有着善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运动主体看,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而明治维新则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为主体;从运动内容看,洋务运动是单纯是对西方技术的学习,没有触及制度层面,明治维新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做了全面的学习和引入;另外,中国与日本在世界上的不同地位,使得西方列强将侵略的重点指向中国,这为日本明治维新客观上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归根结底,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清王朝地主阶级为挽救政权的自救运动,是悖逆时代潮流的反动行为,明治维新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顺应了当时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带有进步的性质。简单的讲,是中国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顽固的封建势力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迥然不同的结果。
2.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实践对德意志的崛起有何作用?
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以重商主义为主流,要实行重商主义,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首要前提,其次是以国家的力量来推动重商主义,
然而这两个条件是当时德国所完全不具备的。在这种条件下,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所提到的生产力理论及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对于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崛起起着巨大的作用。当时德意志在欧洲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地理上的称谓,而远非一个国家的概念。中欧的土地上由大大小小数百个城邦共同组成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长达数个世纪的分裂严重阻碍了德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周边国家相继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得一片散沙的德意志必须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首先回顾了欧洲各强国的历史,指出资本主义是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接着,他针对古典重商主义的价值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生产力理论”。实际上,幼稚工业保护论只是李斯特经济学的一个铺垫,他的最终落脚点是在于探寻财富的原因以及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对于国家力量的强调上。贸易保护,是使德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归根结底,动用强大的国家力量给予工业以扶持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总而言之,李斯特认为,在工业化时代,对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工业意味着一切。后起的德国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1880后,德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指导重工业的发展。人力、物力在国家的指导下被更加合理的利用,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并最终成为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崛起腾飞的核心推动力。
3.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之经验教训何在?
一般所说的“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在分析“斯大林模式”时,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区分开来。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这些都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要坚持的。“斯大林模式”的另一类制度是具体制度,即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体制,这些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是苏联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类制度是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这些具体制度必须作相应的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在苏联的具体条件下是对的,但不能照搬到别的国家去;更多的情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却必须进行改革。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应该说“斯大林模式”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对于“斯大林模式”中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苏联具体国情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应该肯定在苏联工业化的初期,提出这一方针是完全必要的。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就论证过,在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苏联的错误是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力求农轻重有一个协调的关系。但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本身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法西斯国家处心积虑地妄图侵犯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展军事工业和与之相配套的重工业。事实证明,卫国战争苏联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又如,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必须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所处的国际国内具体环境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而且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苏联仅仅用12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计划经济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复杂化,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计划经济逐渐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了,需要进行改革。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历史上建立这种体制是错误的。又如,苏联肃反扩大化,不可否认,苏联在肃清反革命分子的过程中犯过扩大化的错误,我们应该从中总结教训。但是,第一,必须警惕敌对势力夸大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利用这一错误来攻击和污蔑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不能因为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就完全否定苏联的肃反工作。应该肯定在当时国内外阶级斗争十分激烈、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危险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开展肃反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对于斯大林的肃反工作我们党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斯大林在肃反工作中,在一方面,惩办了很多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基本上完成了这条战线上的任务;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