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理论用量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df6e06327d3240c8447ef8c.png)
钢 板 (kg/m)
W=7.85×d
d=厚
厚度4mm的钢板,求每m重量,每m重量=7.85 ×4=31.4kg
钢管(包括无缝钢管及焊 W=0.02466×S(D-S) 接钢管) (kg/m)
D=外径mm S=壁厚mm
外径为60mm壁厚4mm的无缝钢管,求每m重 量,每m重量=0.02466×4×(60-4)=5.52kg
W=0.00785× [hd+2t(bd)+0.615(R 2-r2)]
求250mm×118mm×10mm的工字钢每m重量。 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为13,R 为10,r为5,则每m重量=0.00785×[250 ×10+2×13×(118-10)+0615×(10 2-52)] =42.03kg
不等边角钢 (kg/m)
W=0.00785× [d(B+bd)+0.215(R 2-2r2)]
B=长边宽 b=短边宽 d=边厚 R=内弧半径 r=端弧半径 h=高 b=腿长 d=腰厚 t=平均腿厚 R=内弧半径 r=端弧半径 h=高 b=腿长 d=腰厚 t=平均腿厚 R=内弧半径 r=端弧半径
求30mm×20mm×4mm不等边角钢每m重量。 从治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20×4不等边角 钢的R为3.5,r为1.2,则每m重量=0.00785 ×[4×(30+20-4)+0.215×(3.52-2× 1.22)]=1.46kg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钢的密度为:7.85g/cm3, 名称(单位) 圆钢 盘条 (kg/m)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直径100mm的圆钢,求每m重量,每m重量 =0.006165×100 2=61.65kg 断面直径12mm的螺纹钢,求每m重量,每m重 量=0.00617×122=0.89kg 边宽20mm的方钢,求每m重量,每m重量 =0.00785×20 2=3.14kg 边宽20mm,厚5mm的扁钢,求每m重量,每m重 量=0.00785×40×5=1.57kg 对边距离50mm六角钢,求每m重量,每m重量 =0.006789×50 2=17kg 对边距离80mm八角钢,求每m重量,每m重量 =0.0065×80 2=41.62kg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0349390912a2161479296b.png)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至Φ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Φ22=3KgΦ25=3.86Kg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方钢W=0.00785×边长2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2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8dfbfeab52acfc788ebc907.png)
钢筋工程量计算一、理论部分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
钢筋密度按7850kg/m³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²/4)X7850X(1/1000000)=0.006165d²,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
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
见图1-103、钢筋锚固长度(LAe 、La )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
(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所示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纵,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 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含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
见图1-18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尺度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
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14@200. Y:12@15: 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
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14@200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取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取放射状配筋时,以R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
见图2-9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2.5m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交错配置,最靠边的钢筋除外。
见图2-4所示。
8、条形基础钢筋标注:条形基础钢筋标注采取集中标注。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及附表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及附表](https://img.taocdn.com/s3/m/2bde3b4ff7ec4afe04a1df1b.png)
关于钢筋的理论重量告诉大家一个经验公式:钢筋理论重量=0.00617乘以钢筋直径的平方,单位为kg/m,其中钢筋直径单位为mm。
钢筋理论重量表钢筋Φ6 ;kg/m 0.222钢筋Φ8 ;kg/m 0.3950钢筋Φ10 ;kg/m 0.6169钢筋Φ12 ;kg/m 0.8880钢筋Φ14 ;kg/m 1.21钢筋Φ16 ;kg/m 1.5800钢筋Φ18 ;kg/m 2钢筋Φ20 ;kg/m 2.4700钢筋Φ22 ;kg/m 2.98钢筋Φ25 ;kg/m 3.8500钢筋Φ28 ;kg/m 4.8300钢筋Φ32 ;kg/m 6.3100钢筋Φ36 ;kg/m 7.9900钢筋Φ40 ;kg/m 9.8700钢筋Φ50 ;kg/m 15.42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5.5 kg/m ;0.18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6.0 kg/m ;0.222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6.5 kg/m ;0.260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7.0 kg/m ;0.3019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7.5 kg/m ;0.3469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8.0 kg/m ;0.3950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8.5 kg/m ;0.4450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Φ9.0 kg/m ;0.499 钢板密度为:7.85g/cm^3或7.85*10^3Kg/m^3常用材料密度表石灰岩密度 g/cm3 2.60 花岗岩密度 g/cm3 2.60~2.80(石灰岩)碎石密度g/cm3 2.60砂密度g/cm3 2.60粘土密度 g/cm3 2.60普通粘土砖密度 g/cm3 2.50~2.80 粘土空心砖密度 g/cm3 2.50 水泥密度 g/cm3 3.10 普通混凝土密度 g/cm3 2.60轻骨料混凝土密度 g/cm3 2.60石灰岩容重 kg/m3 1000~2600花岗岩容重 kg/m3 2500~2700 (石灰岩)碎石容重kg/m3 1400~1700 砂容重kg/m3 1450~1650 粘土容重 kg/m3 1600~1800普通粘土砖容重 kg/m3 1600~1800粘土空心砖容重 kg/m3 1000~1400 水泥容重 kg/m3 1200~1300普通混凝土容重 kg/m3 2100~2600 轻骨料混凝土容重 kg/m3 800~1900常用钢丝钢丝0.05 kg/km 0.016钢丝0.055 kg/km 0.019钢丝0.063 kg/km 0.024钢丝0.07 kg/km 0.03钢丝0.08 kg/km 0.039钢丝0.09 kg/km 0.05钢丝0.1 ;kg/km 0.062钢丝0.11 kg/km 0.075钢丝0.12 kg/km 0.089钢丝0.14 kg/km 0.121钢丝0.16 kg/km 0.158钢丝0.18 kg/km 0.199钢丝0.2 ;kg/km 0.246钢丝0.22 kg/km 0.298钢丝0.25 kg/km 0.385钢丝0.28 kg/km 0.484钢丝0.30* kg/km 0.555钢丝0.32 kg/km 0.631钢丝0.35 kg/km 0.754钢丝0.4 ;kg/km 0.989钢丝0.45 kg/km 1.248钢丝0.5 ;kg/km 1.539钢丝0.55 kg/km 1.86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名称型号单位数值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2) 10 kg/km 31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2) 12 kg/km 44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3) 10.8 kg/km 46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3) 12.9 kg/km 67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9.5 ;kg/km 43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1.1 kg/km 58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2.7 kg/km 77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标准型15.2 kg/km 110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摸拔型12.7 kg/km 89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1×7)摸拔型15.2 kg/km 1295注: 1.表中的理论重量是按密度为7.85g/cm3 计算的,对特殊合金钢丝,在计算理论重量时应采用相应牌号的密度。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75e4717192e45361066f5aa.png)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方钢W=0.00785×边长 2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e52b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e.png)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b1f592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e.png)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那么(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那么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以下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道长度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道长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确实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外表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a7b53390066f5335a8121bc.png)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 0.00617 (mm)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 钢筋的直径(mm) 钢筋的直径(mm) (Kg)= (mm)× (mm)×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Φ 6=0.222 Kg Φ 9=0.499kg Φ 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Φ20=2.47kg Φ22=2.98kg Φ25=3.85kg Φ28=4.837kg Φ32=6.31kg/m Φ40=9.87kg/ m............ 12(含 12)以下和 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以下和Φ 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 Φ8=0.395Kg Φ10= 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Φ25=3.86Kg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方钢 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 2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 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 W=0.00 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渡锌类:W=原理论重量×1.06 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6fdebfb7360b4c2f3f643f.png)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 0.00617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 Φ8=0.395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 W(kg/m)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方钢 W=0.00785×边长 2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 2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 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钢筋计算公式整理
![钢筋计算公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d9e915c281e53a5802ff94.png)
一、钢筋单位理论质量:0.00617d2(d不换算成m,计算结果单位是kg)二、钢板质量:7.85*V 单位是t三、弯钩长度:90°=3.5d;135°=11.9d;180°=6.25d四、箍筋:1、2肢箍长度=周长-8*保护层+8d+11.9d*22、拉筋长度=截面宽度-2*保护层+2d+11.9d*2(d为箍筋直径,03G101减保护层,新版图集11G101不减保护层)当d=6时,计算d取6.5 ,11.9d*2换为(75+1.9d)*2五、柱:l=基础插筋+中间层+顶层1、基础插筋=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弯折长度:①图纸中构件详图标注②(基础高-基础保护层)长度所在范围与(0.5lae,0.6lae,0.7lae,0.8lae比较)分析2、中间层=柱基上表面至顶层梁下表面3、顶层1)外侧纵筋①顶层为现浇砼板,砼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 ,全部外侧纵筋锚入梁内1.5lae②除情况①外,外侧纵筋总根数的65%锚入梁内1.5lae,其余外侧纵筋长度同内测纵筋2)内侧纵筋①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直锚,l=梁高-柱保护层②当梁高-柱保护层﹤lae,选择弯锚,l=梁高-柱保护层+15d4、箍筋根数计算1)基础:至少两根,间距≦5002)刚性地面:上下各500距离为加密区3)柱根部加密区:1/3Hn Hn:基础上表面至一层梁下表面4)柱与梁连接加密区:max=(柱长边尺寸,1/6Hn,500) Hn:本层楼板上表面至本层梁下表面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 (加密区分段计算)非加密区根数=(柱总长-加密区总长度)/非加密区间距(向上取整)-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基础箍筋根数六、框架梁1、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右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端支座锚固 2)第二排=Ln/4+端支座锚固(Ln为单跨梁净跨长)3、中间支座负筋1)第一排=Ln/3*2+支座宽 2)第二排=Ln/4*2+支座宽 (Ln为相邻梁跨最大值) 支座锚固:①支座宽-柱保护层≥Lae,直锚=max(lae,0.5hc+5d) hc为柱宽②支座宽﹤Lae,弯锚=柱宽-保护层+15d4、架立筋=单梁净跨长-1/3左支座Ln-1/3右支座Ln+2*0.155、构造腰筋=单梁净跨长+15d*26、抗扭钢筋=单梁净跨长+lae*27、拉筋:每两根侧面纵筋设置一道拉筋,当梁宽≦350时,去直径6钢筋,当梁宽>350时,取直径8钢筋,拉筋间距为梁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根数=((单梁净跨长-0.05*2)/非加密箍筋间距2倍+1)*排数8、吊筋=次梁宽+0.05*2+((主梁高-2保护层)/sin45°或sin60°)*2+20d*21)主梁高≧800时,取60° 2)主梁高﹤800时,取45°有吊筋时有附加箍筋,但有附加箍筋时未必有吊筋8、箍筋根数1)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加密区=max(2hb,500)2)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箍筋加密区=max(1.5hb,500) 其中hb为梁高单跨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0.05)/加密区间距+1单跨非加密区根数=(单梁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附加箍筋(没有则不加)七、非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之处: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2fac3135727a5e9856a61e6.png)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 0.00617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 Φ8=0.395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 W(kg/m)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方钢 W=0.00785×边长 2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 2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 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e023e756137ee06eff918c5.png)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道长度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道长在20m以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ec27d1192e45361166f5ba.png)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
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 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的计算-钢筋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的计算-钢筋](https://img.taocdn.com/s3/m/80154ec54028915f804dc232.png)
钢筋工程:包括现浇砼钢筋、预制构件钢筋、预应力钢筋、钢筋网片、钢筋笼等,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以T计算(即其工程量为图纸用量)。
钢筋图纸用量计算公式:G=L×n×g×kL—计算长度n—钢筋根数g—每米长重量k—构件根数1)、每米长钢筋重量(g)(g/m)①查钢筋重量表②[直径(mm)/10]2×0.6172)、长度计算(L)①两端无弯钩的直筋L=构件长—保护层②有弯钩(折)的直筋L=构件长—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折长度)③弯起钢筋长度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可按构件长度减去保护层,加上弯起部分增加的长度及端部的弯钩或弯折长度。
L=构件长—保护层+弯起增加长+端部弯钩长④保护层厚度基础:有垫层a=35无垫层a=70梁柱:a=25板:板厚<100 a=10板厚>100 a=15⑤钢筋的接头在计算钢筋长度时,还应考虑钢筋的接头情况,对于钢筋的接头长度: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搭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搭接长度的,不在另行计算搭接长度(已包括在定额钢筋的损耗率之内或报价时自行考虑)。
⑥箍筋长度计算可以按构件(梁、柱)断面周长加上调整值计算。
L=(B+H)×2+△△调整值见教材P215⑦螺旋箍筋长度计算L=n×(P2+π2【D-(2×0.015+d)】2)(开平方)n-箍筋根数p-箍筋间距D-桩径d-箍筋直径3)钢筋的根数计算(n)①图纸上直接注明钢筋根数的,已图纸标注为准,如梁、柱中的柱筋②以间距表示的,如箍筋、板中的钢筋n=构件长度/间距+14)施工措施用钢筋施工措施用钢筋是指施工图纸上未标出,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的钢筋,应按其实际用量计入钢筋工程量内。
如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梁中的垫筋、伸入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钢筋的理论重量的掌握窍门
![钢筋的理论重量的掌握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776328de80eb6294dd886c7b.png)
钢筋的理论重量的掌握窍门
例如:求直径为X的钢筋的理论重量=X^2/100*0.617
^2为平方,0.617为直径为10钢筋的理论重量,只需要记住10钢筋的理论重量即可!
直径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数;直径12以上的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时候6舍7入
0.617=0.01^2*3.14/4*7850,用其他钢筋这样用10号去折算就是由于这个10^2。
建筑常用钢筋理论重量计算公式:Q=0.006165d2
式中:Q——单位长度钢筋的理论重量(kg/m)
d——钢筋直径(mm)
例:φ12钢筋的理论重量计算
Q=0.006165×144=0.888(kg/m)
通过公式计算,我们很容易就算出了φ12钢筋的理论重量,每米0.888kg。
系数是0.00617,12以下保留三位,12以上保留二位,6舍7进,钢筋直径的平方乘0.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