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三探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赴沈阳二十中见闻感想
赴沈阳二十中见闻感想沈阳二十中的教改进行了十多年,形成了如今之特色,相比之下,我校的教改想短时间内形成规模,见到成果很不现实,现在的老师们仍然放不开手脚,因为有教学任务压着呢,有期末考试成绩比着呢!谁敢!明知课改思路对!好!不改不行,但老师们心存顾虑,放不开手脚,假改现象很普遍,故学校对高一,高二的考试成绩的态度很重要,我觉得成绩仍是指挥棒,老师们不是不敢改,而是不敢输,不自信,也有的老师是没见过,不知如何操作。
其次,二十中是走读学校,不完全符合我校特点,如班容量问题,学校地位,不能照搬照抄,我校的教改仍然得摸索,必需得经过失败,修改,再失败,再修改的过程,教改也是一个大工程,配套措施得跟上,得允许失败,得宽容,得一步一步来,而不是七八步能完成的。
我听了二十中的四节数学课,半节通用技术课,通用技术课就别提了,讲的是汽车驾驶,咱没那个条件。
四节数学课都不是非常完美,就如同吃婚宴,吃饱了但不尽兴,总觉得缺点什么!第一节是我感觉最差,学生不积极动手,动脑,动嘴,老师很尴尬,气氛沉闷,重点不突出,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但教师的思路很清晰,公式推导超前,目的是让学生琢磨公式的变形。
第二节是复习课,让学生辨析公式的正误,最后让学生自己发挥:“你还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是高二复习课,在纲要中只给出一个题,让学生看完题后,自由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出题,总结都有什么类型的题,各类型题目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激烈。
第四节是试卷讲评课。
四节课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在老师所画的范围内,学生之间互相出题,或给老师出题,以此来迫使学生动起来(手动、脑动、嘴动)。
二十中的校长说过一句话:老师讲是一种最懒、最容易的教学方式。
仔细想来有道理,讲了多少年了,都这样讲,不用备课,只需背课,容易。
这样怎能进步二十中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学生,这就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学生必须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道咋来的,如何用,才能编题,否则出的题目只让别人笑话。
教服从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_宁炜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3日/第003版新闻·调查教服从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调查报告(下)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宁炜沈阳师范大学教授陶双宾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校长助理王文东北京麦斯迪教育咨询中心主任田金华本报记者刘玉陈中原核心提示经过10年的课程改革,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教学创新变成了常态。
学校及时发现教师课堂上有发展潜质的操作亮点,有意识地加以完善、拓展与推广,这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行为。
十余年的坚持不懈,形成了这所学校的教学改革特色和教学改革文化。
以下通过对形成这所学校教学改革特色的几起重要事件进行简要的回顾,探讨这所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脉络,并分析该校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些基本经验,在教师的职责、教育模式的形成、学生学习的本质、人才培养的根本、课改实效的关键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同时,调研组试图提出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对学习品质与不同学业水平的多样性关系、高考改革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调查结论之二:几起教学事件的初步定性分析两次测试让教师越来越多地告别了“讲神”状态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师生们常常把坚持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的教师调侃为“讲神”。
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曾引起一些“讲神”的非议,甚至消极抵抗。
但两次对于数学分段函数的教学测试结果,促使全校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2007年,一节由“讲神”完成的关于分段函数的数学研讨课引起了教师的讨论,为检验教学效果,一个月后学校组织做了一个测试,让全年级每班学号前3名的学生完整地完成书上的例题,结果在54人中只有9名学生的答案完全正确。
2008年,同样的研讨课,一位老师使用了“导学纲要”,给出一段开放式的材料——生活中的邮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提出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之后,结合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命名一个新型的函数——分段函数,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习题,一名学生居然编写出类似教材上例题的习题。
沈阳二十中学习心得
学习沈阳二十中学课改文集《历程与智慧》(上)的体会通过对沈阳二十中学课改文集《历程与智慧》(上)的学习之后,使我认识到教育就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
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和《历程与智慧》(上)这本书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合上这本书,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仍在我脑海中回荡,从传统的师生学习到“以生为本”观念的更新;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到“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的建立;从粗放、单一的经验管理方式到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从教师检测命题到学生自主命题;从校刊的发行到学科知识大讲堂的开设;从多种学习方式的交流碰撞到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与践行;从师生的体会反思到同仁们的建议与批评……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要想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解放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具体办法,就必须改变“一言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树立“一切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发展主体地位。
学生怎么学好,教师就应该怎么教。
改革教学方式,变注入式为发动式,变被动式为互动式。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授课方式,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当“导演”。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当“演员”、当“先生”,或讲解、或纠错、或争辩、或表演、或操作,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刘洋(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对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进行的探究,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生物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8-0096-02收稿日期:2017-05-01作者简介:刘洋(1979.1-)男,沈阳人,本科,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学的根本归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教育名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高中生物教学一定要不断转化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真正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一、深度转变传统观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彻底的变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度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变化.高中生物教师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优化课堂环境,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融合,让学生在感知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确保他们的思维由课堂空间向更为广阔的生产生活应用空间拓展.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与生活生产实践应用相关的事例,提出更多的趣味性生活问题,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和生活,唤醒他们的生活生产阅历和生活体验,真正将生物知识与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紧密融合.例如,白血病又称血癌,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骨髓移植,中华骨髓基因库就是为了解决DNA 比对而专业设置的机构,也是为更多人能够实现骨髓移植而设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因为骨髓配型合适的概率非常低,所以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其中,以此来进行更好地筛选和匹配.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如何才能获得可靠的骨髓呢?又如,学习和了解“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奶粉是现在食品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为什么有的小孩喝奶粉会成为大头儿子呢?请从生物学的知识中找到答案.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或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二、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体验高中生活生活化教学需要设置与之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应用相结合,为学生呈现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者生活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分析,思考甚至动手实践,以此将学生带进具体的情境中来,获得最为直观的体验.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带进课堂,调动他们已有的体验和生活经验,结合生物学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或者为学生播放具体的生活生产应用的视频,让学生感知生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来强化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感知,丰富学生的体验.同时,高中生物教材设置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探究栏目,意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分析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根据这问题积极创设相应的生活课堂教学应用情境,做好各种知识的应用拓展与迁移,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应用空间,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蛋白质”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创设更具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情境.每个学生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购买的各种食品都会在包装袋上附上较为详细的营养价值分类说明.现代食品工业都会用到各种添加剂,标注蛋白质的含量,给学生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情境:(1)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名称;(2)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合人体健康营养需要的食品来保障人体所需的蛋白质?(3)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一定的氨基酸,不同食品添加的氨基酸数量不同,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将其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根据这些问题做好深入分析,不仅能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感知其作用和营养价值,还能更好地关注食品安全,依照身体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食品,做好营养搭配.三、开展更具生活化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生活化实验实验是进行科研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也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途径.生物实验是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重要体现.高中生物在充分重视生物实验的基础上,注重生物实验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69—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分析其缺少了哪种矿物质元素,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或者自己亲手种植相关的花草或者其他植物,调整氮磷钾的比例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数量,观察这些花草的生长变化情况.学习微生物的相关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发面、制作果醋,甚至酿制米酒等.这样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实验热情,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变成学生的经验和素养.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实现生活化教学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高中生物教学注重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生物知识学习和应用与生活的融合,强化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参考文献:[1]秦艳.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8).[2]王明涛.让源头活水汩汩来———浅谈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J ].新课程(下),2016(09).[责任编辑:季春阳]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赵志英(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摘要: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的过程中,较多的内容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如果不能够帮助他们解压,学生很容易对生物失去兴趣.思维导图的出现改善了当前的趋势,让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将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等用较为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来,进行思维导图复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将思维导图引入复习教学过程已逐渐被一些教师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复习;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8-0097-02收稿日期:2017-05-01作者简介:赵志英(1982.2-)女,江苏常熟,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从事生物教育教学.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现状高中学生的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本身基础薄弱,自主能力差等,教师也相应的没有更多经验,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使得现在对高中学生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这对于教师们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校和教师已经在将思维导图在高中学生生物复习中的应用方面开始研讨.二、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意义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复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复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复习植物细胞结构和动物细胞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看清楚植物细胞结构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的复习,另一方面这样使得这样教师也就无须在课堂上再进行文字的讲述,有效地节省了课内的时间.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思维导图的复习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高考试卷中的解题能力.简而言之,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2.促进高中生物复习课堂的构建据调查了解,高中生物复习课堂中出现了很多不乐观的局面,比如高中生物教师注重学生总体知识的提高,却大大忽视了学生的导向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对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明确的思维导向,帮助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复习,将自己的问题与所复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能够简化他们的复习过程,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物的复习兴趣,进而到达高效复习.3.创造富有活力的复习氛围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比如在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运用“一只羊摄入了三斤草就长三斤肉吗?”这个例子,加入思维导图分析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分支关系;在复习免疫调节时候,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联系自身健康知识,活跃氛围,在这样的思维导图帮助下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79—。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辽宁省沈阳二十中课改纪实文艺艾明按语:谈起课改,辽宁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说:“辽宁课改在沈阳,沈阳课改在二十中。
”自2003年以来,沈阳二十中凭借扎实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推行“两纲一模”和“两动一主”的生本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本率在全省重点高中名列前茅,比同类学校高15个百分点左右。
近两年,许多学校纷至沓来,参观二十中生机勃勃的课堂;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希望孩子能就读二十中;学校也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辽宁省课改先进集体、沈阳市普通高中数学和化学学科教师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沈阳二十中,原本是一所基础良好,在沈阳市有一定影响,但在辽宁省影响力不是很强的学校,目前正以势不可当的姿态崛起,成为当地乃至东北课改的中坚力量。
那么,在举步维艰的高中课改中,沈阳二十中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她又如何抓住了课改的本质?如何破解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改革的坚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美丽的学校,去探寻她成功背后的奥秘。
沈阳二十中始建于1921年,是辽宁省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
早在新世纪之初,面对全市5个区学校的激烈竞争,二十中就率先走上了自主办学之路。
当时,光是人员自主这一块,学校就要每年拿出10万元经费与东北师大的“亲密接触”,作为东北师大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提供优秀毕业生的战略资源,此项自主活动,让学校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
2002年,经验丰富的俞万祥接任沈阳二十中校长。
面对学校良好的物质基础、队伍基础和管理基础,俞校长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开始了新的思考。
优质学校的发展,关键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当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思潮正在涌入,俞校长敏锐地感觉到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机遇,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模式。
然而,课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
通过一番理论沉淀和实践调研,俞校长清楚地认识到,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人会思考,传统教育的弊端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这是二十中和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的问题。
学与教的智慧—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悟道教育” 刘群
学与教的智慧—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悟道教育”刘群学与教的智慧——记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悟道教育”本刊记者刘群2002年7月,俞万祥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担任校长,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
在这12年中间,俞万祥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我能为学校的发展做些什么?”“学校盖楼、扩建是政府的责任,校长的责任是带好一支教师队伍,让课堂发生真正的变化——学生自主、活泼地学,老师做一个快乐的引路人。
”12年来,他和老师们一起,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同许多学校一样,他们也曾在花样翻新的各种教学流派、模式中迷失方向,但一路磕磕绊绊地走过来,他们发现:唯有依靠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学”,才是最有智慧的学法;唯有生长于课堂、源于教师真实感悟的“教”,才是最有智慧的教法。
他们把这种体现学与教的草根智慧的方法,叫做“悟道教育”。
“导学纲要”本质上是一条线索说起“悟道教育”,就不能不说到“导学纲要”。
导学纲要到底是什么?这还要从头说起。
2007年3月,地理教师薛文霞上了一节研讨课,讲的是《人口的迁移》。
薛文霞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用电视剧《闯关东》的视频导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然后由国内延伸到世界,洋洋洒洒,十分翔实周密。
课讲完了,薛文霞自己挺满意的。
可是俞万祥对她说:“你能不能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讲些,你少讲些?”这让薛文霞觉得很为难,她想:“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讲的,这节课又用了视频,又让学生回答了不少问题,这还能怎么换呢?”思来想去,薛文霞也理不出头绪,她甚至去教导处哭了一场……一个星期过去,薛文霞硬着头皮走上讲台。
这一次,她设计了两个图,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世界的,上课时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画出不同时期中国和世界人口的迁移方向。
“我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因为学生事先没有看书,他们完全靠自己以前的知识储备,我想,学生肯定会画得乱七八糟,那可怎么收场呢?”但学生画完后比对课本,竟然大致都是对的,只有少数错误,分析原因也头头是道,这让她感到意外。
“悟道教育”课改体系
摘要:悟道教育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参与主体的“悟”为主要学习方式,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教育。
悟道教育以“牧民理论”“还权思想”为认识基础,“两纲一模”“两动一主”为实践方式,以“教的进度服从于学生学的进度”为推进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业成绩同步提升,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学校人才品质与社会认可同步提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潜能发挥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悟道教育;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牧民理论;还权思想一、“悟道教育”是学校创意发展的最佳答卷悟道教育的探索研究开始于2003年,基于人才国际化和多样性的需求,国家新一轮的课改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违背。
第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能力与学生发展不共振;第二,学生学的规律与教的现实不一致;第三,按教材章节进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形成不协调;第四,创造力形成与教学过程不统一;第五,伪学习取代了真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第一,瞄准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有效服务学生的现代中学教学体系;第二,建立具有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第三,教的进度、频率与学的进度、频率同步、共振,实现跨进度整体学习。
课改是教学文化的重建,生本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学校提出了“牧民理论”和“还权思想”,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聚焦课堂教学,及时发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灵感与智慧,逐渐形成了悟道教育思想。
二、“悟道教育”——对人的“激活”(一)重构教学文化,打造学习团队我校重构了教学文化,提出了以“教的进度服从学的进度”为核心的“牧民理念”“还权思想”。
即教师的角色是牧民;教学过程中要还权于教师,还权于学生。
形成“悟道教育”理念体系。
学校每学期印发具有二十中学特色的《教师学习手册》,推进教师自主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更新教师观念。
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
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建立时间:2013年03月11日浏览次数:892011年3月8日和2012年3月8日,本报两次对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宣传。
如今,这一方校园已是闪光灯聚焦的中心,在2012年5月举办的沈阳第二十中学第十五届教学开放周暨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0多所学校的近4000名教育工作者前来取经。
“沈阳二十中学效应”,正在全国课改战线上持续发酵。
二十中学以独特的教育理念成功构建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教学体系。
2012年,二十中学被评为辽宁省首批“教学特色”实验学校。
同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悟道》一书,也系统地介绍了二十中学的课改经验。
她凭借十年的坚持,骄傲地向世人证明:目标高远,尊重规律,就会破解一个又一个课改难题!课改的本质是什么?沈阳二十中学校长俞万祥有一段经典的概括:“课改是一种悟道,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突破,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悟道的核心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经历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的推出与深化,在过去的一年中,二十中学的课改又带来了哪些惊喜?他们持续10年的悟道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诀呢?课程纲要:激活三维目标2003年,二十中学进行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解决了知识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2007年,该校形成了课程纲要,集中解决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实施问题。
2008年,他们又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目标为维度的立体系统,解决了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何激活“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又成为了二十中学重点研究的课题。
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研究,他们认为,优秀人才应该具备的6种品质是:(1)自主学习品质,即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很好规划、调控,以及在学习上有方向感。
(2)自我表现性品质,即学生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环节。
20王春霞市集备
让“学会”向“会学”转变的 使者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王春霞
•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 高考命题核心: 学生素质和能力
怎么办?
“两纲一模,两动一组”
《课程纲要》 《导学纲要》 “以生为本” 教学模式
先“瞄准”,后“打眼”
• 设计《导学纲要》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自己概括 、总结,使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保持 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提出好的问题, 设计自然的流程, 符合学生的学习 规律,符合学科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必修1》 •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必修2》
• 《原电池》导学《选修4》 • 《氯气》导学《必修1》 • 《第一电离能》导学《选修3》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导学《选修3》 • 《晶格能》导学《选修3》
பைடு நூலகம்
• 《导学纲要》使用后学生的变化: 学会了知识
学会了表达,质疑
求知欲浓烈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
c(Na+)>c(HCO3-)>c(OH-)>c(H+)>c(CO32-)
• 《导学纲要》的使用也真正实现了教学
相长。
提升 专业素养
不断 学习
熟练 工种
• 设计思路: 不再偏重于讲授知识,而是要通过 导学提供的材料,自然的引入学生进入 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层层设问, 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 完成知识的掌握。
•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的具体
问题入手,应答域要具有明确性、具体
性,避免设计大而空的问题情境。 • 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要具有 探究性,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逻辑性。
回归教育的本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考察记.doc
回归教育的本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考察记通过到课改示范学校沈阳二十中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听课四节语文课,分别于俞万祥、语文组长霍建华和多位语文教师、学生广泛交流。
其中最大的感受是:要发展就要改革,要发展就要持之以恒,要改革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
特别是把沈阳二十中和我省的“超级中学”做一个对比,越发意识到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一、与俞万祥校长的两次交流。
听了俞万祥校长对沈阳二十中的讲解、介绍,我有所思考,沈阳二十中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
(一)改革管理模式,促成领导干部和教师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在学校管理中,沈阳二十中坚持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有机结合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形成了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
在教学工作中提出教育目标综合化、教学过程民主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成果最优化的四化标准。
教学管理实践中坚持“八个优化”,即优化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优化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优化评价体系,优化负担结构,优化教学策略。
实施自主发展策略、分层递进策略、精讲精练策略、学法指导策略,将能学、爱学、学会、创新四个层次融为一体。
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成果显著。
(二)以课堂为突破口,创新办学机制。
办学机制新。
二十中是沈阳市最早实行中学六年一贯制教学体制改革的试点校,该实验是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体制多元化的体现,实验改革成果斐然。
教学模式新。
二十中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中心,选修课、活动课、隐性课、研究性学习为相互促进的环形课程结构,开发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整体运行结构。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为首要工作,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适合不同学科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也已形成,效果卓著。
(三)《课程纲要》是教与学的根本,集体备课强化。
颠覆传统理念的生本教学模式
颠覆传统理念的“生本教学模式”——沈阳二十中学课改经验学习体会化学组孙玉平沈阳二十中“教师‘教’的进度服从学生‘学’的进度”,“两纲一模”的经验独特,备受关注。
2014年5月15-16日,二十中学举办了第17届教学开放周,我们在14日上午报到时就受到俞万祥校长的热情接待,有幸听俞校长在大会之外的简要介绍, 15日上午,听了5节课,留下的印象生动而深刻,感触颇多,尤其是他们“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模式”,令人感觉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一、俞校长谈课改体会俞校长说,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更重要的是课堂要改。
课堂教学不改一定不行,改了不一定行,但是慢慢会行。
教学进度就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杀手。
按传统的评课标准听我们的课会感到“节节不完整”。
我们的课堂是两个字——放开,教的力度服从学的力度。
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就是看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在动。
课堂就是要乱糟糟。
要先改干部,再改老师,难啊,旧习惯最难改,要小火慢炖。
对老师要包容。
我校现在的情况是,在所有的考试中,“讲神”们纷纷“落马”。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验证明“满堂灌”、“填鸭式”、“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成绩。
老师们常说,“我都讲了十遍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是学生笨,还是老师笨呢?要研究整体学习方式与过程。
我不赞成课前预习。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一个不研究规律的老师正努力地工作!为解决学生学的方向,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每节课研讨的课堂《导学纲要》都要源于教材,打破教材书写顺序,以知识点发生、发展顺序、学生的心理、思维、情绪特点为依据,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生发、探索新知识。
自从有了《导学纲要》,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一场“导游参与的自助游”,而且,《导学纲要》在实践中越来越变得简单了。
二、听课感悟15日上午共听了5节课,3节化学,一节物理,一节国学。
整体感觉是课堂乱糟糟的,但是学生都在思考,有问题也不举手,站起来就说,下课了没讲完就没讲完,也不拖堂。
二十中“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总结精品文档14页
行走在课改路上――二十中“活动式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总结青岛市初中教研工作会议在青岛第二十二中学(原市中区第四中学)召开,该校所有的课堂向与会者全面开放。
市教科研中心陈为词科长听完课后说:“青岛第二十二中学校舍虽然简陋,但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室到办公室,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此后,区内外学校的领导、教师纷纷前来青岛第二十二中学参观考察、研讨交流,他们无不对该校“活动式自主课堂”的“活”大加赞赏。
那么,青岛第二十二中学的课堂“活力”从哪里来?引言——探索活力之源时间追溯到2019年,也就是时任校长同志调到青岛第二十二中学后第三年。
每每走进课堂,孙校长看到教师和学生在无精打采地“拼精力,熬时间”时,他就不由得一阵阵心痛,具有几十年教学经历的他,深知这种“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方式,只会令学生越来越疲惫,使教师越来越平庸,让学生越来越备感学习的困难和痛苦!长此以往,这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兴趣造成越来越大的摧残和伤害。
于是,孙校长在业务教干会议上说:“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课堂,而真正的一堂好课是‘老师要放手,学生要动手’,‘老师静下来,学生活起来’。
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之后,孙校长便带领教干教师毅然踏上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但是,创新课堂到底应怎么改?教师该如何放手,放手要放到什么程度?学生“动起来”,如何动?动的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孙校长,使他所领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初始阶段举步维艰。
所以,他见着明白人就请教,见着专家就学习。
当他把自己的烦恼向当时的市中区××局孙文彬副局长诉说时,孙副局长告诉他,“在山东聊城有个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搞得不错,被称为是最具活力的原生态的课堂,可以到那儿去看一看,学一学。
”孙校长一听,马上带领着业务教干和一批教学骨干来到了杜郎口中学,到那儿一看,他们确实被那儿的活力课堂震撼了:在杜郎口中学,传统课堂的概念已经杳无踪迹。
谈谈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应该具备的新观念
作者: 焦玉琨;封立红
作者机构: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辽宁沈阳110002
出版物刊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页码: 4-5页
主题词: 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教学新观念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应该具备的新观念:教师应该积极投入课程研究与实践当中,积极总结经验,发表对课程改革的观点;要正确对待教材这种教学资源,既要合理利用教材,又要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要正确对待学生,既要教学生学,也要向学生学;要积极应用网络,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三探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经营管理03-09 2109悟道:教育本质的回归——三探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2011年3月8日和2012年3月8日,本报两次对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宣传。
如今,这一方校园已是闪光灯聚焦的中心,在2012年5月举办的沈阳第二十中学第十五届教学开放周暨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0多所学校的近4000名教育工前来取经。
“沈阳二十中学效应”,正在全国课改战线上持续发酵。
二十中学以独特的教育理念成功构建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教学体系。
2012年,二十中学被评为辽宁省首批“教学特色”实验学校。
同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悟道》一书,也系统地介绍了二十中学的课改经验。
她凭借十年的坚持,骄傲地向世人证明:目标高远,尊重规律,就会破解一个又一个课改难题!课改的本质是什么?沈阳二十中学校长俞万祥有一段经典的概括:“课改是一种悟道,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突破,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悟道的核心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经历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的推出与深化,在过去的一年中,二十中学的课改又带来了哪些惊喜?他们持续10年的悟道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诀呢?课程纲要:激活三维目标2003年,二十中学进行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解决了知识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2007年,该校形成了课程纲要,集中解决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实施问题。
2008年,他们又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目标为维度的立体系统,解决了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何激活“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又成为了二十中学重点研究的课题。
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研究,他们认为,优秀人才应该具备的6种品质是:(1)自主学习品质,即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很好规划、调控,以及在学习上有方向感。
(2)自我表现性品质,即学生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环节。
(3)个体—群体统一性品质,即学生能认识到个体与集体在发展上的一致性、统一性。
(4)人际关系品质,即学生能在学习中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5)创新性品质,即学生能在学习中采用具有创造性的、新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6)自信心品质,即学生能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自信品质。
六大品质的提出,使课程纲要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以优秀人才品质为“纲”,以能力为“目”,以知识为“科”的新体系,具体研究了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优秀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以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使人才品质的培养不再只是理念构想,真正激活了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在学科教学上,教师们更加注重对教育本质的宏观思考与实践,他们首先自问“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学生什么品质?”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制定完整的计划,要求学生独立地分析,通过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勤于提问,当众表达观点,激发他们为目标奋斗的理念。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建立互信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获得更强大的心理支持。
教师更鼓励学生找到与同学和老师不一样的解决办法,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为高中之后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生涯奠基。
这些做法将优秀人才品质和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效,着眼未来。
二十中学还将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纳入到课程纲要中,更注重立足于学生品质提升。
走廊内的“人生规划”墙、班级的“民主生活会”、全员参与的“模拟联合国”、学校艺术节、读书活动月等,都是注重优秀品质教育的点滴体现。
他们深深地认识到,真正能够回应并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应该是对教育本质的追求。
只有将学习能力与优秀人才品质融合,或者说,能力培养在优秀人才品质的目标指导下进行,就真正回归了教育本质,肩负了教育使命。
导学纲要:统领科学学习二十中学的课改理念首先体现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上,而思考能力的形成要在科学学习方法指导下进行。
二十中学探索并实践了十年的“两纲一模”教学体系就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施,几年来已经收到显著成效。
新一年,他们也深化导学纲要的研究,设计了递进式导学纲要。
递进式导学纲要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心理、思维、情感特征,整体设计高中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体现能力梯度,集中解决知识生成和能力提升问题。
他们将高中阶段的学习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研究学科方法,让学生学习该科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思维,实现“学会”;第二层研究学科思维,使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实现“会学”;第三层提升学习品质,着重激发学生将能力进行系统应用,实现“乐学”。
这种纲要使学生清晰地把握高中学习的知识递变和能力发展层级,既遵循了学习规律,又提升了学习品质。
以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为例,教师根据知识生成生长规律,将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第一,对文本做详细分析,探究知识DNA,使学生在文化和基础知识上做积累,掌握文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基本流程。
第二,把文章交给学生,让学生按学习流程自主完成,养成文言文的学习思维。
第三,将文言文标点去掉,按照文言文题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将文章交给学生,由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并自主命题。
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到宏观上鉴赏一篇文章,再到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递进式导学纲要”教学收到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但对于整个学科的知识来说,还缺少“纲举目张”的宏观体系。
在对课程的研究中,二十中学的老师发现,每个学科都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由于教材编写时,人为地将知识的完整体系分割成章节,教师一章一节地教,学生一章一节地学,很难将知识连成整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很难形成思维品质。
而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正来自学科整体思维的构建。
为此,他们提出:按教材章节教学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元凶!“跨进度导学纲要”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所谓跨进度导学纲要,就是要打破教材现有的章节分布,让学生建立起科学思维和宏观知识体系,实现知识整体重构。
它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对此,一位老师形象地比喻:“要游走一片森林,必须有旅游图,对森林有整体的了解,再选择路径欣赏风景。
简单一点说,要研究水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今天研究橘子,明天研究葡萄。
而跨进度整体学习,先研究水果是什么,当学生清楚了水果的共性后,就可以自主学习具体的水果了。
”在一张物理跨进度导学纲要上,只有一幅物体运动图,却引发出诸多问题:有哪些力?受力作用有没有变化?它们作用时符合什么规律?变化后又是怎样的情况……一位物理老师介绍说:“高中物理实质上,按照两条主线进行:一是力与运动,一是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一张跨进度导学纲要就能将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完整的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体系。
利用跨进度导学纲要建立学科体系,培养学科思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跨进度导学纲要”源于课堂实践,二十中学无数精彩的课例也印证了这种方式的高效性。
如一位数学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一道分段函数的例题,没有任何练习,一个月后考试,全班39个学生38个全对。
而一年前,用传统的方式教授同样内容,54名年级高手,只有9个人全对。
还有一位老师到大连某高中去上课,当地的一位校长听后感叹:“这位老师讲空间向量,绝了!没有几句话,学生全都探索完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课!”二十中的师生,已将系统的学科思维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一年以来,学校在课程时间上采用动态制,实时动态课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申请大课堂教学,保障了跨进度整体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重构课程。
10年来,沈阳二十中学在处理教材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教教材、用教材教、用自己的教材教,而跨进度导学纲要的设计,就是要重构国家现有的教材,最终实现教材的校本化。
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理想,二十中人坦言:“重构教材难度极大,面临诸多难题,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不是一代人的工作,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如今,我们发现二十中学的课堂呈现了几大特色:(1)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的规律;(2)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3)教的规律与学科方法、学科思维高度协调;(4)高效、优质变为常态,呈现原生态。
改革“悟道”者的启示站在2013年的起点,课改已走过了整整10年,二十中学也经历了探索、发现、提高、深化的艰难历程,其改革的足迹令人振奋,促人深思。
“牧民理论”——彰显教师本位的回归二十中人经典的“牧民理论”既形象,又发人深省。
学校认为教师角色应该是牧民。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是农民的角色,春种秋收,靠天吃饭;也不再是工人的角色,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
而应该是牧民的角色,将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草原,任由学生自由汲取知识的嫩草,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各得所需,自由、自主发展。
这种教师角色的定位,真正回归了教师本位。
教育观念——引领教师素质的提升在“牧民理论”的指导下,经过10年的课改历练,二十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
人才观:优秀人才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学科思维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优秀品质。
服务观:学生是教育的主要资源,学校为学生服务,教为学服务,教的进度为学的进度服务。
课程观:用自己的课程教,实现跨进度的整体学习,是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核心。
质量观:学校除了教学质量之外更主要的是“为明天”,学校要由功利教育变为公利教育。
二十中教师经历理念输入与实践输出,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名师云集。
“两纲一模”——破解课改与高考的“矛盾”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课改是推进人才成长的方式,课改不可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高考和课改都是国家意志,不可能有本质上的矛盾。
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优秀品质,“走进课改,就是走进高考。
”实践中,沈阳二十中学高度关注科学方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几年来,二十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同类学校相比,已经有大幅度的超越。
二十中学学生的优秀人才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两纲一模”的具体实施,成功破解了课改与高考“矛盾”的难题,不仅让改革与高考更加契合,也体现出深层次的课改文化。
“悟道”之路——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课改路上,二十中学开启了师生的思维之门,引领他们走向自主学习、文化自觉的状态,已经让师生由“上道”到“悟道”,这是他们肩负的生命重责。
10年来,他们沉潜于学生学习之道、教师成长之道、人才培养之道、学校发展之道、中国基础教育之道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摸索,扎实前行,实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