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
——兼谈《H自组织理论》
郭彧
邵雍(1011—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他运用数学、物理与《易》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宇宙的自然生成过程,在中国哲学的本源问题上,以《先天图》的模式将易《道》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之道统一起。他“以心观物”的实验观察,用数学定量和《易》理定性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论。他的学术思想及著作贯穿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之中,是其他或偏于象数的术数家或偏于义理的理学家所不可同年而语的。南宋以后,因朱熹有意思地从“唯理”的角度对邵雍的“先天之学”进行了改造,虽说“历代皆重其书”,然而后人多是从朱熹对“先天之学”的诠释中去了解邵雍的学问。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把握邵雍辩证思维的学术思想,所以,一些曲解甚至批评的现象就是在所难免的了。今人姜祖桐先生从数学、物理与《易》理相结合的高度写出了《H自组织理论》一书,读后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许多观点竟与九百多年前邵雍的观点相通,而且是在对邵雍之学没有专门研究的前提下进行阐述的。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谈《H自组织理论》一书,对邵雍先天之学的辩证思维方法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把“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演化过程的悖谬
朱熹说“太极”无形而有理,主“理一分殊”之说。他将“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的演化过程,其结果就是:“易有太极”是一理,“是生两仪”是一理分成二理,“两仪生四象”是二理分成四理,“四象生八卦”是四理分成八理……原来八卦是八个理,六十四卦是六十四个理。“分”并不等于是“生”,不管“一理”是如何地无限分下去,终归还是一理,只不过有总理和分理、一理和多理而已。《H自组织理论》一书则恰到好处地阐明了这一点:
八卦图的推演方法应当从集合论的集合要素方面来考虑。不少易学书用小横图(笔者注:指朱熹《伏羲八卦次序》图)来推导八卦。显然,这种方法是得不到真实的八卦图的。无限二分法的集合系统可以用数学逻辑计算它集合后的元素有多少个。但是,这种系统不发生质变运动。质变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灭运动。创生与消灭,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禀规律。
同样,朱熹屡屡教人“须先将六十四卦作一横图”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即“大横图”),也是不能用来描述质变运动的。太极无画,一画为仪,两画为象,三画为八卦,四画、五画无所主名,六画为六十四卦。皆是由太极之母生出体外之子。太极为一理,一画阴阳非物(乃物之属性),两画四象阴阳亦非物,叠成三画之后岂能象八物?四画、五画无名亦非物,叠成六画之后岂能象万物?至六画成六十四卦,则仪有六十四,象有六十四,“八卦”有六十四,还有五画“卦”与六画“卦”各六十四。如果从“生”的角度说,太极之母先生二画为两仪,及四象时,则母仅生四画,合先为仪之两画而成象(两仪为作四仪),及八卦时,母仅生八画,合先为仪之两画与
先为象之四画而成卦(两仪为作八仪,四象为作八象),余类推。如此的“母生子,在母体之外”的模式,于化生万物方面是说不通的。这只能是朱熹“理一分殊”的“唯理”模式,根本不是“观物”而来的经验模式。朱熹所改造的“先天之学”,是唯义理派的,是与宇宙生成论不沾边的东西。究其原因,则是抛弃了邵雍所运用的物理和数学,单一以《易》理贯彻始终。不以物生物,唯以理分理,就必然产生悖谬。
朱熹抛弃物理与数学,仅从《易》理的角度阐述《易》之体。自然就对老子的道体说有所非议和曲解:
老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亦剩说了一个道。便如太极生阳,阳生阴,至二生三,又更都无道理。一便生二,二便生四。老子却说“二生三”,便是不理会得。
程大昌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先生答云:“此道字即《易》之太极。一乃阳数之奇,二乃阴数之偶,三乃奇偶之积。其曰二生三者,犹所谓二与一为三也。”(《文公易说》)
二 .易、道相通的诠释
邵雍说:
一气分而阴阳判,得阳之多者为天,得阴之多者为地。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易》六位而成章”也。(《观物外篇》)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矣。(《观物内篇》)
邵雍的“分”,是“八卦相错”之后“然后万物生”的万物(六十四卦)之“分”。前面说有了“天之四象”和“地之四象”,就是“八卦成”了。所以,八卦之前,根本不是从太极一分为二“加一倍法”而来的。一气、天地、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万物,这都是性质不同的物。邵雍从“观物”的角度,结合《易》道阴阳、刚柔的义理来说宇宙生成,就必是从“唯物主义”出发以物生物地叙说。“加一倍法”的集合系统只能用来描述物质的量变过程,所以邵雍用来说六十四卦的“一分为二”(故有“乾为一,乾之五爻分而为大有”等说)。而从太极一气说到“八卦成矣”,则是两元素自集后变成三元素的集合系统,即是“二生三”系统。一气分为天、地,天有日月星辰,地有水火土石,天地两元素自集后变成三元素,就是天之日月星辰、地之水火土石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的八卦。所以,八卦是“二生三”的结果。如此,邵雍就在道体方面把《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统一起来了。(示意图见下)
《易传》邵雍《老子》今用符号
太极一
气道生一○
两仪天
地一生二 A B
四象(八卦)天之四象地之四象二生
三 A B
八
卦 A+B
(天四象+地四象)
六十四卦天之四象交于天之四象三生万
物 A×A
天之四象交于地之四
象 A×B
地之四象交于天之四
象 B×A
地之四象交于地之四
象 B×B
(或八卦相错略)
早在南宋时期,程大昌于《易原·辨疑》“邵郑异同”篇中就说邵雍“是取一生二,二生三者,以为之宗主也”。又《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所载《太极先天之图》,变《周氏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