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

合集下载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导读:本文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对于北宋道学五子之一的邵雍,研究者一般将其“象数学”体系视为推演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对其“性命”之学关注不够。

本文集中探讨邵雍《皇极经世》和《击壤集》的“性命学”体系,认为邵雍走的是以天道推论人道、以先天推论后天、以物理推论性命的路子,其性命学是他“心学”的核心部分,依“性——心——身——物”作逻辑展开,以“圣人之心”、“神明之性”为本性,以先天象数为心法。

儒家的人道观、价值观与道家的天道观、认识论,儒家的道德修养与道家的宇宙精神被邵雍巧妙地贯通在“易”理之中。

他的身上既有道家的坦夷旷达,又有儒家的中庸仁和,达到了一种“天理真乐”的生命境界。

[关键词]邵雍物理之学性命之学心学先天之学后天之学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这首诗是北宋道学五子之一的邵雍写的,题目叫《观易吟》,诗中流露了作者参透天人、观易见道的智慧,显示了作者博大舒放的宇宙胸怀和洞明深湛的生命意识。

当代研究者一般偏重于研究其《观物篇》中的“物理”之学,而比较忽略其“性命”之学。

其实邵雍不仅是宋易之区别于汉易的开风气的人物,而且还是宋明理学“心学派”的开拓人物,他不仅建构了一套缜密的宇宙论图式,而且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性命学说、修养理论与价值系统,并最终完成了他的以“物理”推论“性命”的“先天易学”体系。

唯其如此,才备受二程、朱子等理学大师的称赞。

邵雍的人文情怀、安乐精神和真善境界,不仅对后世易学家、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世俗人生仍然有着可资借鉴的意义。

一、天人相为表里,推天道以明人事“天”和“人”的问题是邵雍象数哲学的基本问题。

邵雍在《观物外篇》中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他把易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物的,即“天学”,又称“物理之学”;另一类是研究人的,即“人学”,又称“性命之学”。

易经的十个主要思维模式

易经的十个主要思维模式

易经的十个主要思维模式十个主要思维模式为题,进行创作。

以下是对每个思维模式的描述:1. 阴阳平衡: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代表着相对的两个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阴阳的平衡,不偏向任何一方。

就像自然界中的白天和黑夜,只有平衡才能带来和谐。

2. 变化无常:世界充满了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我们需要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就像易经中的卦象一样,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转变。

3. 和谐共处:易经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他人和睦相处。

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顺势而为:顺势而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即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抓住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水行舟,逆势而动。

5. 求同存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完全相同,但我们可以尊重彼此的差异,寻求共同点,达成共识。

求同存异有助于增进交流和合作。

6. 忍辱负重: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需要学会忍耐和承受。

忍辱负重并不是懦弱,而是坚韧不拔的表现,它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 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一种谦逊的品质,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乐于学习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虚怀若谷能够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8. 互补共生: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互补的关系。

我们应该学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互补共生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共赢。

9. 无我无为:无我无为是一种超脱于个人欲望和私利的境界。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舍弃私心,以大局为重,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10. 返璞归真:返璞归真是指回归本源,回归真实的自我。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逐物质和功利,很容易迷失自我。

返璞归真能够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北宋邵雍发明简易算卦法:把万事万物转化为数学

北宋邵雍发明简易算卦法:把万事万物转化为数学

北宋邵雍发明简易算卦法:把万事万物转化为数学司马光问邵雍:“我何许人也?”邵雍说:“君实九分人也。

”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君实九分人,意思是说司马光九分像人,一分不像人。

不像人,那像什么?难道像鬼?NO,像神仙。

司马光听了这句话,芳心窃喜。

司马光像不像神仙,我没见过,不明白,那个邵雍倒真像神仙。

邵雍是北宋专门有名的隐士,也是司马光专门要好的朋友,《宋史》上说他“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

他是如何推测的呢?靠算卦。

邵雍是专门有创意的算命先生,他发明了一种简便易学的算卦方法,叫做“梅花神数”,能把万事万物都转化成数学,进而再转换成卦象。

比如说他看到《房事如烟》那个专栏就会掐着指头算:房事两个字加起来16画,如烟两个字加起来17画。

拿16对8求余,得数是0,0对应坤卦;拿17对8求余,得数是1,1对应乾卦。

坤卦在外,乾卦在内,组成泰卦。

泰卦象征着外阴内阳、外柔内刚、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因此常看那个专栏的读者都会遇到好运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邵雍的运气就专门好,他起初专门穷,买不起房子,更买不起花园,结果司马光送给他一套房子,另一个大臣富弼送给他一座花园,还有一个大臣吕公著送给他一群仆人,一文钱没花,花园豪宅有了,丫鬟仆人有了,鸟枪换炮,咸鱼翻生,面团团做起富家翁。

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邵雍,字虚亭,号醉翁,明代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人性教育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邵雍的思想既深刻、丰富,又极具现实意义,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邵雍提倡的人性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可以归为"诚"、"宽"、"简"三个方面。

"诚",指的是诚实守信。

邵雍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他主张在教育中应该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宽",指的是宽容、仁爱。

邵雍认为人应当心胸开阔、宽容大度,不该轻易与人结怨,而要尽力去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

在教育中,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和同情心,使其具备相应的社交能力和道德责任感。

"简",指的是简单而深刻。

邵雍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纯粹,拥有真诚、深邃的内心。

在教育方面,他主张要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让孩子接触自然、体验生活的真谛,从而形成健康、自然的心态和人生态度。

二、邵雍的人性教育实践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并非泛泛而谈,他在实践中也有具体的做法。

例如,在他的学校中,推崇自然、实践、运动式的教育模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以愉悦的心态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

此外,邵雍还提倡学习文化、传统礼仪和身体锻炼并重,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发展,以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

此外,邵雍还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他主张以实用为本,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为其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培养创新和创造力。

三、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邵雍的人性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教育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性意义。

首先,邵雍的"诚、宽、简"的教育理念,提醒人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注重品行的培养,注重道德教育。

易学大师邵雍的三句名言,读懂受益一生

易学大师邵雍的三句名言,读懂受益一生

易学大师邵雍的三句名言,读懂受益一生文案|艺述史主播|雅鑫艺述史官方原创什么是好心态?易学大师邵雍三句话说出关键,你读懂了吗?打开APP,提升3倍流畅度说起邵雍,恐怕很多朋友都会非常茫然。

这个名字似乎并不熟悉,但是在北宋,邵雍可是和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一起并称为北宋五子,是宋代读书人眼中当之无愧的楷模。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邵雍的三句名言,认真思考,对我们大有益处。

1不作风波于世间,自无冰炭到胸中。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一旦我们习惯阴谋算计,自身的气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再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旦丢掉了善心,眼神也会自然变得阴郁。

而且旁人是不难发现这种变化的。

何况通过阴谋诡计占他人的便宜,别人当然也能用这种方式来夺取你的利益。

所以说,得了不该得得利益,一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利用人情得了好处,自己的人脉也就有所冷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着身静处观人事,放意闲中练物情。

去尽风波存止水,世间何事不能平。

现代社会中,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如果不练出很强的心志,不懂得以静制动,就会被接踵而来的物欲牵着鼻子走。

通俗一点来说,我们想买东西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就算现在买到了最想买的东西,商家也会利用你不坚定的内心,想尽办法掏空你的口袋。

所以说,只有让自己内心心静如水,才能在物欲充斥双眼的时候不掉进陷阱。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这两句话是在强调:做事应该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邵雍在年轻时也有着雄心壮志,满心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

可在职场沉浮几年之后,他迅速醒悟了过来,当年的自己还是太锋芒毕露了,而应该审时度势,巧妙地争取机会。

电视里鳄鱼和老虎捕食,它们就很懂这个道理,对猎物发动攻击之前,一直静静的守在那里,绝不妄动,因为一旦妄动,猎物就吓跑了。

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以上这三句话,从我们的心态上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不论在社会,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贪婪、不心急、也不作妖,相信啊,你的生活不会太差。

学习心易五行原理与思维方式

学习心易五行原理与思维方式

原创]]学习心易五行原理与思维方式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学习心易五行原理与思维方式心易之道,在乎生活用心体会并实行八方之旅.易经亦是生活中来,佛道亦如是从此而出.天地之间,六六无穷,九九归真,都说明了,变和循环不息的道理,本是五行心易之道.心是静是不变是本,而易是活,是变是用.起心动念,是易用之物.用心镜照而显出,明心见性就是观察十二因缘和自身变化而得来的.五行心易当然法无居所,不能定死局限,而是要循环不息顺其自然,如能顺其自然,那心易五行,则各居其位,自得其所,而自已则和万物同步,同归信息,而得预测吉凶.例如,本人在一朋友家中,见一门处,在门有缺口,直断家中人牙痛.果验.还有看到朋友名字中有一"平"字,就知其家生活辛苦压力大,等等,都是围绕着同步信息,各居其位,自得其所和万物同步,同归信息的一种信息表达方法.心易五行,当然是以天地为准,生活为用,东西南北,佩后天八卦方位,先天八卦数为准.梅花易数也为此五行作根基.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一般五行以天地交泰,东西南北四方为要,而心易五行,以物为"主"自定五行为用.但多数以本心和万物事情信息同步的五行自定,如前例中,朋友的大门处有缺口,以门为五行,同步家人信息之口牙,左门对左牙,如左眉有缺,当然是门的左上角有缺了,就如东南西北方位,不能物为"主"如屋坐西向东,尾的左下角,即西南方了,本人断为钱财困难,父亲多病,因为本人以尾为"主",以东方"南" 以西为"北"的方位来断了,这也是一种心易方位五行断.心易思维方式就要如水一样,物静则水静,物动时水动,物流时水流,物下则水下,顺其自然而去,万物都是顺其自然法则而而循环不息的,我们心易思维方式本体"心"性不变.但易学之道随着时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局限不变在一个思维上,就如一条线一样,可能看是直,也能看作曲,也能看作连,也可以看作断,在乎一个"观"字,如般若心经中的"观自在"我们要"观自在".不能勉强要顺其自然地看,因为勉强会造成同步信息固定化,固定就是不变,不变就看不清楚变的过程和吉凶,只有顺其自然,抓住心念的一刻,就是把预测"变"的事情,断出吉凶,如见食东西,很对胃口,子孙一定生活很好,因为食为子孙,食可以为兑,为缺,为快乐,为妻子,但要看当时临场心易思维如何,只有当时临场,才有同步接触带出来的信息,才能断出各种信息的吉凶祸福,所以要求各学生,一定要用心体会生活之道,认识各临场的信息和各方面信息,这样才能断准吉凶,你如是没有接触体会这生活信息,是很难体会断准吉凶的标准. 还有最好希望大家多点念下老子<道德经>和般若心经.。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宋锡同【摘要】二程兄弟认为,邵雍的先天易学象数模式“无所用于世”,与他们自己体贴“天理”以求明体达用的儒学旨趣迥异。

他们对邵雍先天易学一边口上赞誉有加,一边却极不认可,甚至视之为术数。

与二程兄弟不甚认可邵雍先天易学相比,其门人弟子中却不乏对先天易学非常认可者,如杨时、尹蔰以及后期影响力较大的四传弟子朱熹等人。

此中,朱熹立足其理一分殊的理气观,调和易学象数与义理,与二程视角不尽相同,但从侧面透出不尽认同二程对先天易学的理解。

基于此,本文将考察二程兄弟及其门人对先天易学的两极态度及相关评论,以理解和把握邵雍以后先天易学的流传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二程;弟子;先天易学;两极态度中图分类号:B24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3-0137-05作者简介:宋锡同,山东潍坊人,哲学博士,(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邵雍先天易学流传问题研究”(14BZX119)一、二程的学术背景及其易学特质处于“经学变古时代”的北宋易学,其解经模式一反汉唐以来的训诂、注疏、严守师法、家法等路数,倾向以己意、新意解经,实则是继续沿袭“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来建构其时代之新儒学。

其间,由于儒释道三教的合流,更兼道教的大发展,传统道教内部的易学图式越来越多地浮现于世,促使宋代易学在解经方式变化的同时,将汉代以来的象数易学模式转向图书易学模式。

宋儒由此以发挥儒门“性与天道”的本体论问题,从而为被撼动的儒家名教重新确立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邵雍的先天易学是以先天图式加元会运世的象数模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即以“先天”为本体,以“观物”为功夫的新儒学理论体系。

可以说,邵雍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儒学(即理学)、宋代新易学之典型代表。

与邵雍几乎同时的二程兄弟,其易学思想则不尽相同。

二程延续王弼、孔颖达以来的玄学易模式,强调以象解易,阐发其内在义理,构建起以“天理”为本体、以“涵养须用敬”为功夫论,并强调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理想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邵雍: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上)韦力撰

邵雍: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上)韦力撰

邵雍: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上)韦力撰邵雍是宋明理学中数学派代表人物,他能够在这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除了天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着特殊的机遇。

邵雍的祖上本是范阳人,也即今天河北涿州人,他的父亲邵古也是位读书人,但一生无功名,也未出来任职。

邵雍小的时候,家中为了避乱,迁移到了河南的林县,12岁那年,他又跟着父亲搬到了共城,就是今日的河南辉县。

在那里,邵雍开始独自学习,也许是先天的机缘,他对古书中的《周易》最感兴趣,但他的学习方法却是典型的宋人做派,因为他不喜欢读古书中的注疏,他曾说过这样的话:“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始为知《易》。

孟子著书,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

人能用《易》,是为知《易》,如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

”邵雍编《河洛理数》七卷,明崇祯五年序刻清修板重印本,书牌邵雍编《河洛理数》七卷,明崇祯五年序刻清修板重印本,卷首邵雍认为,真正懂《周易》的人用不着看前人的注疏,他说孟子的文章里并没有谈到《周易》,但周易的道理却存在文中,只是别人没有品味出来罢了,所以他赞赏孟子是真正懂得《周易》的人。

他的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也有弊,利者是他有着独立的价值判断,弊端则是很难真正理解《易经》中的原意。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李之才,才修正了这种学习方式。

邵雍30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在苏门山边照顾父亲边读书。

他的名气被共城县令李之才听到了,于是特地来到邵雍家中与之相见,二人一番对话后,李感觉到邵是个可塑之才。

过了几个月,李之才又来见邵雍,他向邵雍讲解了一些易学上的观念。

他的讲解让邵雍感觉到了自己学问的不足,于是邵雍正式拜李之才为师。

在《张载》一文中,已谈到《周易·先天图》的递传,发明此图者乃是五代时期的道士陈抟。

陈抟把自己的发明传给了种放,种放又传给他的弟子穆修,而穆修又把这部秘笈传给了李之才,而李之才也希望在自己的晚年能够找到一位真正的传承人,《宾退录》卷二中有这样一段话:“康节邵先生之学受于李挺之,而今世少知挺之者。

梅花易数——心易触机占口诀

梅花易数——心易触机占口诀

梅花易数——心易触机占口诀《心易触机占》是“梅花心易”的秘门心法,相传,“梅花心易”为麻衣、陈奇夷等人绵延传下来的预测秘法,后来成为北宋邵康节先生常用的〔心易神数〕。

此数经邵先生传下后,使此算法在易学上更有其重大的实用价值,也由邵康节后,才改名为梅花易数;后来的学者因认为数竟能断出与卦题不相干的事情来,是其它各种占法不能比拟的,才将此种断法命名为“梅花易数”或“梅花心易”。

邵先生认为,此种易数是先天之心学,太极者道也,因心即道,道即理,数由心生,故可于心里默演其数理,而预知吉凶祸福,故又名为心易,于心上起经纶。

但如果心不静,就不能决天下之疑耳,所以此数被误解为易学难精,因自然界之一动一静之间,皆有自然之理与数,只要随时随地动心起念,那么五行生克之理即已具备,此时时吉凶之数即已定,故善卜者可以凭此初起的念头来占算,并预测吉凶,此法因起卦简便、灵活、快又准,用途广,功能多,故此术也多为历代修行者所乐用。

此种术数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数代大师的倡导、研习,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正因为这样,才越来越多的涌现了梅花的爱好者、追随者,也挖掘出了一些一直流传在民间的梅花心易断法。

《心易触机占》以其至简的,随机抓取占应吉凶的口诀,为历代易家所重视,它直舒胸意,直断其事,占法简单,易学易用,实为不可多得的预测心法。

全套口诀如下:圣人作易预测用,道合乾坤赞神明,天机泄在感应中,妙用灵机识变通。

观君出门去谋望,路遇出殡有吉庆,此因官财是吉征,碰见嫁娶运难行。

人为名利到外乡,不知他乡利害情,乍逢丁韩黄染姓,谋望定遇不利境。

曹姓之人若经营,切记莫雇牛马姓,百家姓中藏生克,牛马吃尽曹家坑。

请求调动和晋升,忌遇段邵丛姓逢,邵与少字是同音,神明感格君要清。

调动忌遇刘姓逢,谋利休与吴合营,圣人造字象形声,天人感应藏其中。

求谋忌遇崔姓逢,官事忌遇范苏姓,谒官若碰闫姓人,须防事情有困境。

朱杨莫合郎沙姓,周于休与郭合营,天地人间存生克,受克之人运难兴。

邵雍易数“加一倍法”

邵雍易数“加一倍法”

邵雍易数“加一倍法”刍议郭彧提要:本文谈论了邵雍易数的“加一倍法”。

指出:《周易》六十四卦的原本符号不能“一分为二”。

邵雍主张“独阳不生,寡阴不成”,因而其“加一倍法”并非爻画的“一分为二”的层累叠加,而是本指六十四卦的易数。

至于朱熹的爻画加一倍法则与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笔者此刍议意在辨析于这一问题上的某些误解。

《二程外书·传闻杂记》有一条:“尧夫易数甚精。

自来推长历者,至久必差,惟尧夫不然。

指一二近事,当面可验。

明道云:待要传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

明道闻说甚熟,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皆合。

出谓尧夫曰: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

以此知《太玄》都不济事。

尧夫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恁聪明!”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五子之一,谥康节。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五子之一。

他说邵雍的易数“只是加一倍法”,并得到邵雍的夸奖。

那么,邵雍易数的“加一倍法”究竟是什么学问?是什么学问可称得上“甚精”?是什么学问与“推长历”有关?是什么学问须用二十年的工夫去学?是什么学问能令程颢“闻说甚熟”,并且在无事时“推算之”,而有“皆合”的结果?如此想来:该学问能是《易》卦爻画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这样简单的“易数”吗?这的确是我们应该讨论明白的问题。

一《周易》六十四卦的阴爻或阳爻不能“一分为二”《周易》六十四卦的原本符号,阳爻是“—”,阴爻是“——”,如果要“一分为二”,“—”可分为两个“阳爻”,而“——”分二之后也成了两个“阳爻”。

由此可见,《周易》六十四卦的原本符号不可“一分为二”。

我们注意到,北宋时的儒者在解释《易传·系辞》“易有太极”一节时,没有人以阴阳爻画的组合为“四象”。

如,胡瑗《周易口义》释《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曰:“夫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以生成万物。

邵雍合一形万的象数学

邵雍合一形万的象数学

邵雍合一形万的象数学
邵雍,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艺术家,被誉为中国文
化及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形而上学合一思想,并对象数学进行
了探索和研究。

在邵雍看来,数学恰好能很好地解释这种合一思想。

他将数学视为一
种思维方式,认为数学是解决自然界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他的观点,数学与自然界有着相同的规律,并通过数学能够找到自然界中所有的规律。

为了阐明这个观点,邵雍还发明了一种数学方法,称之为“分圆术”。

这种术语基于他的“象数”概念,他将圆等比分成若干份,并用象数来表
示每一份的大小和位置。

这种分圆术的应用广泛,不仅能用来处理几何问题,还能够解决物理和天文学的问题。

总之,邵雍的合一思想和象数理论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存在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学术的发展。

邵雍的贡献将
震撼人心,并成为中国文化不朽的一部分。

邵雍梅花易数体会

邵雍梅花易数体会

邵雍的《梅花易数》是一本深入讲解如何预测的经典之作,其中涉及了象数转换、主卦内的体用、互卦、变卦以及其中的生克关系和旺衰关系等分析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建立起预测的基本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影像翻阅的方式快速吸收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内容。

比如,从预测足球比赛的角度来学习如何分析卦象,只需要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即可。

虽然书中的内容很多,但只要持续学习,就能不断进步。

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以及伏義仰观日月星辰之变、俯察山川风物之则而创立八卦的故事。

这些都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以及通过观察和领悟自然规律来理解事物的方法。

总的来说,《梅花易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和实践,可以深入理解预测的本质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

易经思维的四个层级

易经思维的四个层级

易经思维的四个层级易经思维的四个层级闲云真人玄学种类虽然很多,但中国的玄学无非都是八卦、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符号的运用。

模型体类虽不同,基本材料一样,思维模式也一样。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有思维能力。

虽然某些动物有的也有思维能力,但只是最初级的思维能力。

而人的思维能力,有四个级别,除了初级之外,另外三个级别是动物不可能达到和掌握的。

易经最大的功用,就是让我们认识到高层次思维模式是如何运作的,我将之归纳为三大思维。

其实,即使同样是运用三大思维,也有四个不同层级的区别。

大家要多在提高自己思维层级上下工夫。

思维由低向高递进的四个层次:1)非A即B;2)亦A亦B;3)A即是B;4)非A亦非B;把这四个层次的思维概念,放到那张旋转少女图上,那就是:1)非左旋即右旋在这一级思维层次中,有人看到了右旋,有人看到了左旋。

看到右旋的必然否定左旋的存在;看到左旋的必然否定右旋的存在。

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容对立面的对立思维。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思维模式。

2)亦左旋亦右旋在这一级思维层次中,人们观察到这张照片既有右旋也有左旋的情况。

虽然这仍然是在对立思维中,但已经进化到对立统一,所以到这个阶段才谈得上辩证思维。

3)左旋即右旋在这一级思维层次中,人们发现右旋与左旋是一回事,右与左的不同只是人的视觉错觉而已。

这时人们已经从对立思维进化到非对立思维,达到辩证思维的高层次阶段,即认识到矛盾双方都在向其对立面转化过程中。

4)非左旋非右旋在这一级思维层次中,人们发现,这只是一张平面图而已,根本不存在右旋或左旋的情况,连旋都只是错觉而已。

这是因为观察者已经从某一角度,或某几个角度的观察,蜕变为无角度观察。

这种观察近似于佛家的观照,不带立场,不取于相,而是直指事物本质。

这是思维的最高境界。

2 邵雍的心为太极

2 邵雍的心为太极

一、先天心法所谓先天心法,指邵雍把先天之学称之为心法,即心所具有的形成先天图的法则。

邵纩雍根据《周易》和道教的思想资料,以图解《易》,制定了一个世界构成的图式,即所谓“先天八卦图”。

认为“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而先天学即来源于先天图,并把先天之学等同于心,形成先天图的法则,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等,即是心所具有。

并又吸取道教宇宙生成的思想,构建起自己的以心为宇宙本原的心学思想。

他说:“先天学,心法也。

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

”邵雍认为,先天学是心法的产物,居先天图之中心的太极,亦即是人心。

在这里,中即是心,万事万物及其变化都是心的产物,起源于心。

邵雍所说的先天心法,实际上也就是心学,有了心,才有先天学的法则,也才有宇宙万物。

在心生万物的前提下,邵雍把心与迹对举,以说明各自的先天、后天性质。

他说:“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

”认为先天之学即是心学,心为宇宙之本,而有形迹的万事万物是后天形成的,来源于心。

邵雍进一步提出“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的命题。

指出:“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

”认为虽然人的身体产生于天地之后,但心却是超越宇宙天地,不以人身为存在的居所。

可见心是超越的精神实体,与人体相脱离,心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而天地万物则产生于我心。

这种心生天地的思想是典型的心为宇宙本原的心学理论。

总体上讲,邵雍哲学的心是超越人的身体而独存的。

心与形体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心超越万物,不需要任何物质载体作为其存在的条件。

这不仅割裂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而且使心成为脱离宇宙天地而在宇宙天地之先的绝对精神,其心便具有了绝对理的万分。

可见,邵雍哲学的心是主体理与绝对理合一的宇宙本体。

他认为,心既是己之心,又是天地之心;既是一心,又是万心。

当他把天地之心作为宇宙本原时,其心便是绝对精神实体。

他说:“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

”而当他把天下之心归于己之心时,其心便是主体精神,具有无所不谋的主观能动作用。

邵雍的易学思想来源是什么

邵雍的易学思想来源是什么

邵雍的易学思想来源是什么?0分回答:1 浏览:256 提问时间:2009-04-29 00:25共0条评论...相关资料: 邵雍推步思想.PDF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揪错┆评论┆举报我踏清风而来[大师] 邵雍的易学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已成为定论,众家皆有论述。

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汉上易传.表》)而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也有所承传。

他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

”(《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从朱震、朱熹记功看,邵雍的思想源于道家系统,而直接传授者是李之才。

关于这一点,张岷等人皆有说明。

张岷在邵雍的行状略中指出:“先生少事北海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汶阳穆修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

”(《邵子全书.附录》)值得说明的是,邵子之学虽有渊源,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悟。

《宋史.邵雍传》对此论述得极为清楚:邵雍“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邵雍对于易学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的贡献不是承传道家思想或重复前人的思想,而是以数为框架建立起庞大的思想体系,即所谓“自得者”。

邵氏易学的价值不在于对传统象数易学的继承,而在于继承传统象易学基础上对易学所进行的精心的改造和创新。

恰恰是这些不符合《易》之本文或与传统易学相违背的观点和思想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推动易学不断地发展和臻于完善。

如清儒全祖望所言:“康节之学,别为一家。

或谓《皇极经世》只是京、焦末流,然康节之可以列圣门者,正不在此,亦犹温公之造九分者,不在《潜虚》也。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也正因为如此,邵氏之学虽然遭到了种种攻击,而传者不绝于世。

“南渡之后,如林栗、袁枢之徒,攻邵者尤众,虽象山陆氏亦以为先天图非圣人作《易》本指,独朱子与蔡氏阐发表章,而邵学始显明于世,五百年来,虽复有为异论者而不能夺也。

先天象数学大师邵雍的四分归纳法

先天象数学大师邵雍的四分归纳法

先天象数学大师邵雍的四分归纳法《易经》重视四分法,每一个卦都有四个部分组成:卦、爻、彖、象。

四条方法论原则:言尚辞、动尚变、制器尚象、卜筮尚占。

四种卦爻象:得、失、忧、虞。

四种断占心态:吉、凶、悔、吝。

邵雍的观物哲学根源于《易经》,还进行创造性发挥和解释。

每一个思想家都会思考天地是如何生成的?天地之先还有什么?《易经·系辞传》曰: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可以看出太极生天地万物,太极就是道,道生万物。

邵雍根据易经,静静地在那里观察,对宇宙生成进行推断。

时间久了,道理就看得透彻,他看什么也都是四分法,万物都可以四分。

所以4这个数字是很重要的。

他在《观物内篇》中这样解析: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

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

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

一柔一刚交,而地之用尽之矣。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少者谓之少阳。

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少者谓之少阴。

这样,阴阳就变成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有2变成4了。

接着都有各自的对应。

图示:—— ______阴阳—— _____ —— _____———— _____ _____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月星辰日太柔少刚少柔太刚水石土火寒昼夜暑雨雷露风情形体性感之变暑寒昼夜走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声形之走善气体之走善味飞性之飞善色情之飞善声形之飞善气体之飞善味草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声形之草善气体之草善味木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声形之木善气体之木善味应之化雨风露雷性走之性善耳飞之性善目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情走之情善耳飞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形走之形善耳飞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体走之体善耳飞之体善目草之体善口木之体善鼻那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邵雍继续分析、归纳: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

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

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

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

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兼谈《H自组织理论》郭彧邵雍(1011—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

他运用数学、物理与《易》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宇宙的自然生成过程,在中国哲学的本源问题上,以《先天图》的模式将易《道》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之道统一起。

他“以心观物”的实验观察,用数学定量和《易》理定性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论。

他的学术思想及著作贯穿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之中,是其他或偏于象数的术数家或偏于义理的理学家所不可同年而语的。

南宋以后,因朱熹有意思地从“唯理”的角度对邵雍的“先天之学”进行了改造,虽说“历代皆重其书”,然而后人多是从朱熹对“先天之学”的诠释中去了解邵雍的学问。

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把握邵雍辩证思维的学术思想,所以,一些曲解甚至批评的现象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今人姜祖桐先生从数学、物理与《易》理相结合的高度写出了《H自组织理论》一书,读后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许多观点竟与九百多年前邵雍的观点相通,而且是在对邵雍之学没有专门研究的前提下进行阐述的。

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谈《H自组织理论》一书,对邵雍先天之学的辩证思维方法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把“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演化过程的悖谬朱熹说“太极”无形而有理,主“理一分殊”之说。

他将“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的演化过程,其结果就是:“易有太极”是一理,“是生两仪”是一理分成二理,“两仪生四象”是二理分成四理,“四象生八卦”是四理分成八理……原来八卦是八个理,六十四卦是六十四个理。

“分”并不等于是“生”,不管“一理”是如何地无限分下去,终归还是一理,只不过有总理和分理、一理和多理而已。

《H自组织理论》一书则恰到好处地阐明了这一点:八卦图的推演方法应当从集合论的集合要素方面来考虑。

不少易学书用小横图(笔者注:指朱熹《伏羲八卦次序》图)来推导八卦。

显然,这种方法是得不到真实的八卦图的。

无限二分法的集合系统可以用数学逻辑计算它集合后的元素有多少个。

高级心易思维模式

高级心易思维模式

高级心易思维模式1、整体思维:从一个卦的整体,也就是从全面的角度去看问题。

看一个卦要看它的卦象,体用,卦气旺衰,卦名寓意,和它的旁通卦,它与所占事物的内在联系,类比它的阴阳五行等等。

2、理性思维:所推断之卦要遵从或符合卦理,从易理上要讲得通,说得过去。

如测求财,得火天《大有》,有较丰之财,因大有为有许多,富有之象意。

3、辨证思维:一个卦象卦爻充满了阴阳五行辨证之理,必须用辨证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如测怀孕得《巽》,按体用比和为吉,但这里体用同为阴卦,同性相斥,巽又为风,不定之象,故断为怀不上,既使怀不上也保不住。

4、形象思维:看占测所得的卦,其卦象与何物何事相象,也就是象什么。

如测场所,建筑物得火山《旅》,上卦离为火为电,下卦艮为山为不动,停留,站立之象,综合起来其卦象象征电站。

5、循环思维:把卦象、爻象反复进行思维分析,以求得正确结论。

如出行得《旅》,下卦体卦艮土得上卦离火之生,出行吉,并有收获。

但《旅》卦的互卦为泽风《大过》,为大坎之象,内藏险象必须慎行,防止行为大过头而招灾险或困难。

6、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指看了卦象后,心理既悟解,明确知道卦象与所占事物的内在联系,它需深厚的易学基础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淀。

它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气功修炼而产生,或学易的“悟性”。

7、多层次思维:看问题不要只看正面,还要看到反面,以及旁边,旁边的反面。

四面八方看了以后,还要看内在的变化,就是看一个卦可旁通错卦、综卦、互卦等三个或更多的卦。

8、创造性思维:要尊重古圣贤,但不拘泥于古训,在八卦学习和运用上要大胆地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推陈出新。

如马在古代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从而在卦辞,爻辞中无数次出现马,而没有飞机、汽车、火车的现代新鲜事物。

马乃“键行”之象,而“键行”之象是可以引申许多事物的。

所以今天我们在学易的时候就不必去硬套“古人之法”,应该“法古人之所以法”。

以上类型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联系的,内涵上又有区别,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心易》为何推演如神

《心易》为何推演如神

《心易》为何推演如神《梅花易数》又名《梅花心易》相传为麻衣道人、陈希夷等一脉绵延传下之秘法,后来成为北宋邵康节先生常用的心易神数,经邵康节传世,名为《梅花易数》。

宋《汉上易解》记载:“陈抟的《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雍。

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传刘牧。

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

据《正统道藏》中《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卷三中所载:純陽帝君,高尚其志,不事王侯。

綽然方外,頓超物表。

所以天下莫敢臣,侯王不能友。

自別師後,密隱華峰羽谷四十年餘。

自唐末問,時人方知之。

故指示李奇,奇壽百五十歲終焉。

度諸仙百餘人,隱顯更名不一。

五代時,又隱華山,號元家宮,至衣麻布袍,人呼為麻衣道者。

以易理參同點化陳希夷先生,與燕國相劉玄英即海蟾帝君也,皆師事之。

海蟾帝君始遇正陽帝君,示累卵之危,頓悟入道,後隱華山修證。

後純陽帝君作《心易》授希夷先生,即今傳於世《麻衣心易》是也。

又作《仙統祕訣》三篇,授海蟾劉君,今玄門達道,師德心心相印,而密授受,今存《金蓮寶錄》中。

......象章日:真人授希夷先生易妙及心易,希夷後授神放,放授穆脩,脩授周濂漢,周授二程,程授溫公司馬光。

海蟾帝君受易,發明仙道,復南授張紫陽。

張作《周易參同契》。

授石泰之,後三傳至諸葛玉蟾,又二傳至清庵李元素先生。

北授重陽帝君王某,王乃以易妙河圖洛書,分梨十化丹陽七真。

後開金蓮萬朵,玉樹千株,代不乏人。

......邵雍先师承传了陈抟祖师的道法与易学体系,而陈抟祖师传承了吕祖的道法与《心易》体系,邵雍先师在世时曾受吕祖显圣点化,后道业精进,可谓得吕祖之真传。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中所载《道印康節第三十四化》康節先生邵雍,字堯夫。

一日宴坐,忽聞異香滿室,覺心地恍然。

遂下數,得一兌卦,為口,重兌,兩口也,日:呂公至也。

忙整案,設一純陽真人位牌,敬待良久,僕報一道人在門首欲謁。

雍忙出作禮,迎請上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邵雍先天心易的思维模式——兼谈《H自组织理论》郭彧邵雍(1011—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

他运用数学、物理与《易》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宇宙的自然生成过程,在中国哲学的本源问题上,以《先天图》的模式将易《道》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之道统一起。

他“以心观物”的实验观察,用数学定量和《易》理定性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论。

他的学术思想及著作贯穿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之中,是其他或偏于象数的术数家或偏于义理的理学家所不可同年而语的。

南宋以后,因朱熹有意思地从“唯理”的角度对邵雍的“先天之学”进行了改造,虽说“历代皆重其书”,然而后人多是从朱熹对“先天之学”的诠释中去了解邵雍的学问。

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把握邵雍辩证思维的学术思想,所以,一些曲解甚至批评的现象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今人姜祖桐先生从数学、物理与《易》理相结合的高度写出了《H自组织理论》一书,读后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许多观点竟与九百多年前邵雍的观点相通,而且是在对邵雍之学没有专门研究的前提下进行阐述的。

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谈《H自组织理论》一书,对邵雍先天之学的辩证思维方法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把“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演化过程的悖谬朱熹说“太极”无形而有理,主“理一分殊”之说。

他将“加一倍法”用于“太极”到万物的演化过程,其结果就是:“易有太极”是一理,“是生两仪”是一理分成二理,“两仪生四象”是二理分成四理,“四象生八卦”是四理分成八理……原来八卦是八个理,六十四卦是六十四个理。

“分”并不等于是“生”,不管“一理”是如何地无限分下去,终归还是一理,只不过有总理和分理、一理和多理而已。

《H自组织理论》一书则恰到好处地阐明了这一点:八卦图的推演方法应当从集合论的集合要素方面来考虑。

不少易学书用小横图(笔者注:指朱熹《伏羲八卦次序》图)来推导八卦。

显然,这种方法是得不到真实的八卦图的。

无限二分法的集合系统可以用数学逻辑计算它集合后的元素有多少个。

但是,这种系统不发生质变运动。

质变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灭运动。

创生与消灭,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禀规律。

同样,朱熹屡屡教人“须先将六十四卦作一横图”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即“大横图”),也是不能用来描述质变运动的。

太极无画,一画为仪,两画为象,三画为八卦,四画、五画无所主名,六画为六十四卦。

皆是由太极之母生出体外之子。

太极为一理,一画阴阳非物(乃物之属性),两画四象阴阳亦非物,叠成三画之后岂能象八物?四画、五画无名亦非物,叠成六画之后岂能象万物?至六画成六十四卦,则仪有六十四,象有六十四,“八卦”有六十四,还有五画“卦”与六画“卦”各六十四。

如果从“生”的角度说,太极之母先生二画为两仪,及四象时,则母仅生四画,合先为仪之两画而成象(两仪为作四仪),及八卦时,母仅生八画,合先为仪之两画与先为象之四画而成卦(两仪为作八仪,四象为作八象),余类推。

如此的“母生子,在母体之外”的模式,于化生万物方面是说不通的。

这只能是朱熹“理一分殊”的“唯理”模式,根本不是“观物”而来的经验模式。

朱熹所改造的“先天之学”,是唯义理派的,是与宇宙生成论不沾边的东西。

究其原因,则是抛弃了邵雍所运用的物理和数学,单一以《易》理贯彻始终。

不以物生物,唯以理分理,就必然产生悖谬。

朱熹抛弃物理与数学,仅从《易》理的角度阐述《易》之体。

自然就对老子的道体说有所非议和曲解:老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亦剩说了一个道。

便如太极生阳,阳生阴,至二生三,又更都无道理。

一便生二,二便生四。

老子却说“二生三”,便是不理会得。

程大昌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先生答云:“此道字即《易》之太极。

一乃阳数之奇,二乃阴数之偶,三乃奇偶之积。

其曰二生三者,犹所谓二与一为三也。

”(《文公易说》)二 .易、道相通的诠释邵雍说:一气分而阴阳判,得阳之多者为天,得阴之多者为地。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

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

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

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

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故曰“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易》六位而成章”也。

(《观物外篇》)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矣。

(《观物内篇》)邵雍的“分”,是“八卦相错”之后“然后万物生”的万物(六十四卦)之“分”。

前面说有了“天之四象”和“地之四象”,就是“八卦成”了。

所以,八卦之前,根本不是从太极一分为二“加一倍法”而来的。

一气、天地、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万物,这都是性质不同的物。

邵雍从“观物”的角度,结合《易》道阴阳、刚柔的义理来说宇宙生成,就必是从“唯物主义”出发以物生物地叙说。

“加一倍法”的集合系统只能用来描述物质的量变过程,所以邵雍用来说六十四卦的“一分为二”(故有“乾为一,乾之五爻分而为大有”等说)。

而从太极一气说到“八卦成矣”,则是两元素自集后变成三元素的集合系统,即是“二生三”系统。

一气分为天、地,天有日月星辰,地有水火土石,天地两元素自集后变成三元素,就是天之日月星辰、地之水火土石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的八卦。

所以,八卦是“二生三”的结果。

如此,邵雍就在道体方面把《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统一起来了。

(示意图见下)《易传》邵雍《老子》今用符号太极一气道生一○两仪天地一生二 A B四象(八卦)天之四象地之四象二生三 A B八卦 A+B(天四象+地四象)六十四卦天之四象交于天之四象三生万物 A×A天之四象交于地之四象 A×B地之四象交于天之四象 B×A地之四象交于地之四象 B×B(或八卦相错略)早在南宋时期,程大昌于《易原·辨疑》“邵郑异同”篇中就说邵雍“是取一生二,二生三者,以为之宗主也”。

又《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所载《太极先天之图》,变《周氏太极图》为此图者,亦是本邵雍八卦为“二生三”之结果,而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八字从第四层图式左右移至第三层图式左右。

把原标于第五层图式的“万物化生”四字移至第四层图式左右,亦是要体现“三生万物”之义。

可见,变《周氏太极图》为《太极先天之图》者,很是明了邵雍“先天学”所言“易之体”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方有如此改动及“先天”的命名。

《H自组织理论》:易学逻辑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或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两个原理是同一原理,老子学说中的“三”,相当于易学中阴阳交感的过程,都是对具有运动属性系统演化规律的描述。

易学的基本逻辑法则是,当道演化成“三”时,能揭示三要素中对立属性之间交互感应,形成新系统的结构关系,共八种,称八卦。

“二生三”是大自然能够进行自组织的重要演化程序。

……“三生万物”的道或易系统,必须是能出现“四象”的系统。

从姜祖桐先生此书的内容看,并没有涉及邵雍的先天易学。

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滤”。

从物理学、数学与《易》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宇宙生成的大课题,姜先生的见解却同先哲邵雍不谋而合。

在邵雍看来,《易传》“易有太极”一节,说得是《易》之体。

而《老子》中的道体就是说的这个《易》之体。

所以,邵雍说:“老子,知《易》之体者也。

”(《观物外篇》)《H自组织理论》一书就是基于这两个原理就是同一原理而阐述“方法论”的:“道生一”或“易有太极”是指质变系统演化过程中,必须从“无”产生一个新事件。

“一生二”是指质变系统新事件出现,必定是成对发生的,新事件中内禀存在着两种对立互补属性的要素。

“二生三”质变逻辑是指两个对立元素之间存在着内禀的、自然的联接关系。

这种联接关系成为两个对立元素的自集新元素“三”。

在同一类型的系统中两元素自集只能生成八种状态的自集新元素。

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组合而成的。

阴、阳两元素组合成三元素,只能有八种。

这就是邵雍为什么把八卦当作“二生三”结果的理由。

邵雍说: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观物内篇》)在邵雍看来,天地为两仪,天有阴阳,地有刚柔。

而阴阳中又有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刚柔中又有太刚、太柔、少刚、少柔。

就是用天之四象与地之四象的交互而成八卦。

《H自组织理论》:真实的易学八卦图是从“四宫”推来的。

虽然易经中只讲“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易经中的四象就是“四宫”。

它把“两仪”(两种元素)的四种状态先确定为四象(四宫),然后去推这四象,在“两仪”自集元素发生的两种状态下交互作用,得八卦。

又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滤”。

真理只有一个,前人见得,后人也能见得。

尽管后人并不知前人已有此说。

姜先生之说与邵雍“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之说,又是不谋而合。

这分明是从物理、数学与《易》理结合中悟得的道理。

“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所以能处理性者,非道而何?”邵雍的这段话值得深思。

中国的历史哲学,在宇宙生成论的本源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儒、道之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我们远古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就是说宇宙的自组织运动,从来就没有“上帝”造物之说。

《易乾凿度》说“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郑玄说“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

则有形生于无形矣”,邵雍说“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周敦颐说“自无极而为太极”。

可见,“无极”、“太极”的命题并不是道家的知识专利。

南宋时道教空前发展,朱熹说邵雍的学问“似老子”有“老庄之说”并有意思地改造他的“先天之学”,自有其时代背景。

在学术上,既重于时代的门户之见,就自然不能客观地阐述真理。

朱熹不能诠释邵雍之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邵雍数学”持“未须理会”的态度,一味地说“自是有此理”。

任何人不以物理、数学与《易》理结合的方法去研究邵雍之学,都不会悟得邵雍之学的真谛。

特别是在宇宙生成的大学问方面,即使如同朱熹这样的人也不例外。

《H自组织理论》:任何自组织系统,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系统。

这一“组织”在出现之前是不存在的,它能从“无”(道)系统自我创造出来。

“无”只是“虚”而已,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邵雍说:“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

则吾不得而知之也。

……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

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乎?”“混沌如鸡子”的宇宙之外不可得而言之,一○之内言有,一○之外即言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