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合集下载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一、三北防护林工程简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于1979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

工程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

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实施年度为1979年到2050年,历时71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5.95%。

1979-1999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9-1984年为一期工程,1985-1994年为二期工程,1995-1999年为三期工程;2000-2019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0-2009年为四期工程,2010-2019年为五期工程;2020-2049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0-2029年为六期工程,2030-2039年为七期工程,2040-2049年为八期工程。

二、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乌兰浩特市2006年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总造林面积9.75万亩。

分别为:200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总投资250万元,国家投资200万元;201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325万元;2011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05万亩,总投资18.75万元,国家投资15万元;2013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4万亩,总投资525万元,国家投资420万元;2014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国家投资600万元;2015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万亩,国家投资300万元;201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200万元。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工程(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并作为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列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拉开了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序幕,成为我国林业建设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

新疆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省(区)之一。

工程实施范围随着“三北”工程的推进而不断扩大,一期工程建设范围为54个县(市);二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84个县(市);三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87个县(市);四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为到94个县(市)。

工程实施30年来,特别是“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新疆林业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在国家林业局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关心、支持下,自治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带领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克服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因素,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1985年,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重点布局在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54个县市。

工程建设区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76%。

工程规划8年人工造林180万亩,实际完成人工造林270万亩,封山(沙)育林366万亩。

期间有6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疆森林覆盖率由1.03%提高到1.15%。

1986-1995年,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30个县。

除沙漠外,还将戈壁、荒漠区绿洲列入到工程建设范围中来。

工程规划10年人工造林327.3万亩,实际完成人工造林678.05万亩,封山(沙)育林945万亩。

期间有53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20个县市实现平原绿化,全疆森林覆盖率由1.15%提高到1.68%。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立监测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检查、验收还停留在人工现场调查的 基础上,既费时费力,又造成人为误差,致使资源本底不清,不 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成果,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调 控、宏观指导、科学决策和有效地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2.投资严重不足,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质量。三北工程建设 长期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投入机制,国家专项 资金的投入水平很低。加之,地方经济困难,配套能力弱,大部 分项目县很难达到规划要求的配套标准,低水平的投入制约、影
-8-
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加大。目前,三北地区尚未建
-5-
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建设区的森林蓄积 量已达 1.8 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的蓄积量 6446.5 万立方米, 是建国初期的 2.5 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用 材。
——三北地区已发展经济林 360 多万公顷,建设了一批名、 特、优、新果品基地,年产干鲜果品 1255 万吨,总产值达 170 亿元,使我国果品生产基地发生了明显转移。经济林的发展已成 为部分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培育了地方财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辽宁省三北 防护林建设区现有干、鲜果品基地 25 万公顷,年产量 202 万吨, 建设区已有 20%的农户靠经济林脱了贫;陕西省经济林面积已达 百万公顷,建成了八大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年产量 40 亿公斤,每年为财政增加农林特产税达 3 亿元。
250.0
38.1
307.8 369.2 91.2
9.2

一 543.7
459.1
71.8
3.8
360.0 105.6
164.6 18.9
61.1

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三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工程项目,即“北方防护林工程”、“西北防护林工程”和“西南防护林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土地治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内容。

首先,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土地治理方面。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建设技术标准需要考虑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植被恢复等问题,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

其次,植树造林是三北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树种选择、苗木培育、种植密度、抚育管理等方面。

树种选择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分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另外,水土保持是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这涉及到坡地治理、沟渠整治、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此外,生态保护也是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内
容之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当地植被、野生动物
等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当
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的来说,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涉及到土地治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
生态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
取得预期的生态效果。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中国绿色时报11月17日报道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战略决策,由此三北工程迈上了建设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的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广,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面积大,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期限长,从1978年~2050年共计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任务重,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并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

1979年,国务院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重大问题,为推动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亲笔题词“绿色长城”。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大力植树种草,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到三北地区考察生态建设,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进一步强调:“继续推进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三北是指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常年风沙肆虐,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来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总体目标。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5%,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35%,使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实施步骤。

1. 科学选址,根据三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科学确定各地的造林选址,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2. 种植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东北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松树等耐寒树种;在华北地区,可以选择柏树、柳树等适应干旱的树种;在西北地区,可以选择胡杨、沙柳等耐旱树种。

3. 技术支持,加强对三北地区的造林技术支持,包括土壤改良、水源保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成活率。

4. 生态保护,在进行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对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地,保护湿地等生态系统。

5. 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造林工程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保障措施。

1. 资金投入,加大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三北地区的造林工程中来,提供相关的补贴和支持。

3.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效果评估。

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造林工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语。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三北”工程的资金 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行和后期管护工作的 落实。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工 程建设的监管和考核。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和智能化 管理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 效益。
“三北”四期工程防 护林建设的做法、问 题及发展建议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现状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发展建议 • 案例分析 • 与意义
背景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人 工林业生态工程。四期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扩大前三期工程建设成果,构建更加 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沙漠地区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农田和村庄,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问题案例剖析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防护林建设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防护林生长不良,未 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护林建设
同样存在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护林 成活率较低。
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04
发展建议
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力度
01
02
0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 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工 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防护林建设,通过 PPP模式、绿色金融等方 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12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它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 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 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78) 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3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 至此, 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 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 北抵国界线, 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 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 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551个县( 旗、市、区) 。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 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 为第一阶段, 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 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 1996-为三期工程; -2020年为第二阶段, 分两期工程。

-为四期工程, -2020年为五期工程; 2021-2050年为4第三阶段, 分三期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三北防护林工程概述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5)二、三北防护林概况 (6)2.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7)2.2 林种结构和树种选择 (9)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0)三、经济效益评估 (11)3.1 直接经济收益 (11)3.1.1 木材生产 (12)3.1.2 生态旅游 (14)3.1.3 森林可能发生的商业增值 (15)3.2 间接经济收益 (17)3.2.1 土壤保持与农产品增产 (18)3.2.2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19)3.2.3 水质改善与水资源保护 (20)3.3 社会效益 (21)3.3.1 就业机会与社区发展 (22)3.3.2 文化与传承教育 (23)四、生态平衡与森林可持续发展 (24)4.1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监测 (25)4.2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26)4.3 林业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27)五、政策与建议 (28)5.1 现有政策的成效与挑战 (30)5.2 改进建议 (31)5.3 未来发展方向 (32)六、结论 (33)6.1 研究总结 (34)6.2 长期经济效益模型归纳 (35)6.3 建议与展望 (36)一、内容简述三北防护林工程自实施以来,不仅显著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碳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分析防护林对大气污染治理、气候变化减缓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汇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

林下经济发展:探讨防护林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潜力,包括素菜补给、精准采摘、农林业融合等,促进当地农业转型 upgrading,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产业发展:展示防护林工程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带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产业发展的效用。

水土保持与农业效益增强:主要阐述防护林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为了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北方大范围的防护林带,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防风固沙,提高灾害抵御能力。

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持续进行了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建议。

二、成就与经验1.林地增加: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恢复工作,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特别是在新一轮国家土地绿化工程中,大量的边坡、沙地、荒山等被植被覆盖,有效减缓了风沙的侵袭。

2.生态效益: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了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景观的改善。

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提高了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质量。

3.经济效益:三北地区除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护林工程还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林木种植和经营管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社会效益:防护林的覆盖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了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也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三、问题与挑战1.乱种乱护:由于对土地的环境和气候特点不了解,有些地区出现了乱种乱护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部分树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林地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灌溉用水不足:在林地建设过程中,由于水资源的限制,有些地区的灌溉用水不足,导致树木生长受限,林地效益不理想。

3.病虫害防控不力: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林地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

这给林地建设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4.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于防护林建设的管理监督不够到位,导致执法力度不够,乱占乱用林地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地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科学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建设论文

“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建设论文

浅谈“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建设【摘要】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及监测体系建设必要性的论述,揭示了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监测体系;必要性“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兹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5%,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三北”防护林工程效益进行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具有以下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全国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变化研究的支柱是监测、实验和信息系统,而地面长期定位的生态、环境观测和实验系统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

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环境效应,深入研究生态特点及生态变化过程,为工程退化提前发出预警,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必须对工程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国家林业局通过“八五”“九五”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在“三北”、长江、黄河、沿海、太行山等生态林业工程区内建立了近30多个定位监测点,监测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及环境效益。

另外,林业部门在荒漠化地区、重要的湿地以及三峡库区建立了多个生态定位监测站,开展大气、植被、土壤、水文等多方面的系统观测,这些不同类型的监测站构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效益监测网络的主体,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农田林网到山地森林,从内陆湿地到干旱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现有的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取得了不同层次的长期监测数据信息与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陕、甘、宁、青、新、京、津、冀、晋、内蒙、辽、吉、黑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

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40.5%,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2/3以上,这里是我国沙漠戈壁集中分布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增强这个地区的国土整治,建设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对于促动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地区经济振兴有重要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1978—1985年)已经完成,这期工程包括13个省(市、区)的396个县(旗)。

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在广大农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

同时,在农村生活能源短缺地区和立地条件适宜地区营造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具体任务是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8年内造林593万公顷(实际完成6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8%提升到5.9%。

水土流失和沙漠危害有所减轻;柴薪奇缺的地区有所缓解;800万公顷农田得到林网保护。

黑、吉西部地区,宁夏黄灌区,河西走廊、新疆和田绿洲都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数县连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据测算,当前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平均每公顷可保护10.5公顷耕地,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抗御自然灾害,促动牧业生产起到有益的作用。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工程(1986—1995年),包括551个县(旗),其任务是在管理、抚育好现有林,巩固第一期工程成果的基础上,提升造林质量,营造人工林637万公顷,封育林草155万公顷,飞播造林17万公顷。

重点搞好京津周围的绿化,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防风固沙林,京包、包兰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和黄河中游沿岸防护林等五大骨干工程及沙棘商品生产基地、听水河流域水保经济林,乌兰布和速生丰产林和滦河、潮白河水源涵养经济林四个重点项目,以及90个省级重点工程。

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可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5.9%增加到7.7%,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将有1/3的面积得到控制,1733万公顷农田可实现林网化,1000万公顷沙漠化土地将得到治理,绝绝大部分公路、京包、包兰铁路两侧的自然面貌将有很大改观。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建造大规模的防风林,控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防风林带:在三北地区建设宽阔的防风林带,以阻挡风沙、降低风速、防止沙漠化。

营造混交林:采用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保护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和培育,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经济林: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木,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加强科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原创版)目录一、三北重点生态工程简介二、工程目标与成果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正文【一、三北重点生态工程简介】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全称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三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沙化、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旨在通过构建大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工程目标与成果】三北重点生态工程自 1978 年启动以来,已经历经 40 余年的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到 2020 年,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建设任务。

第一阶段(1978-2000 年):主要任务是治理沙漠化、荒漠化土地,建设了一批大型防护林,初步建立了三北地区的生态屏障。

第二阶段(2001-2020 年):以治理沙化土地为重点,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提高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

截止目前,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已经累计完成造林面积约 3.3 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 1978 年的 5.05% 提高到 13.59%,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约 25%,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约 30%,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在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技术支持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科技创新:引进、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态效益;2.政策支持: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共享生态建设成果;3.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面向未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将进入第三阶段(2021-2035 年)的建设,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完善防护林体系,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工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以展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的三个北方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暴源地,沙漠化、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库布其沙漠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经从每年50 多次减少到现在的10 多次,沙漠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林茂粮丰的富饶之地。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绿洲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过程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在沙漠边缘建设大型的人工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展。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生态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建议浅析

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建议浅析
应当加强退化、低质低效林分改造与修复,采 取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有害生物防 治、退耕还(林)草等修复改造措施.提高林分质 量,增强“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达到 遏制土地退化沙化的发展、改善“三北”地区生态 环境的目的。
4 建议
4.1统筹规划管理,增加投入力度 在今后任务安排上统筹考虑,侧重对沙化土地
面积大、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的任务安排。这些地 区大部分经济欠发达.落实配套资金有一定的困 难.建议提高国家投资补助标准或进行造林全成本 投资。 4.2依靠科技支撑,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一是遵循“以水定林”方针,推广低密度覆盖治 沙模式;二是围绕工程技术“瓶颈”,加强优良树种 驯化与引种、盐碱化土壤改良技术攻关;三是建立 和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四是依托科研机构建立“三 北”工程种质资源库。 4.3重视退化林分改造修复,提高生态建设效益
务的 24.26 % □ 内蒙古自治区“三北”五期工程完成防护林保
存面积104.69万公顷,完成防风固沙林保存面积 82.67万公顷,水土保持林保存面积17.31万公顷,农 [D防护林保存面积1.53万公顷,水源涵养林保存面 积3.18万公顷。 2.2生态效益评估
依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 / T1721—2008)对“三北”五期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 估测算: 2.2.1防风固沙效益评估
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一阿拉善及鄂尔 多斯等高平原组成,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 山、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一 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 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有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 克、乌珠穆沁、毛乌素等五大沙地,有嫩江西岸平 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 平原以及黄土丘陵低山区。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冯德乾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第一个世界著名生态工程,是中国针对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大区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状况,于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启动的大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启动背景长期以来,中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

据调查,三北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七八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

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水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母亲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从1950年起,中国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开展防护林建设,同时,在河北西部一些河流的两岸,河南东部的黄河故道,陕西北部榆林沙荒和新疆等地进行了防护林建设。

已建成的防护林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1978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有关专家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营造万里防护林改造自然的意见”,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世界著名生态工程工程档案: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规划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1978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工程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 1979年,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成立,地址设在宁夏银川。 国务院建设二期工程启动。 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全球500佳”称号。 1988年,林业部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启动。 2001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启动。 2003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工程颁发“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纪录证书。 200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启动。
防沙固沙的人工草甸
2012年8月,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正式启动…………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期限10年,规划确定, 到2020年,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三北地区新增森 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 规划投入逾90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生态保 护与建设的形势变化,许多困难和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三北五期工程建设进入了啃“硬骨头”阶段。
四期工程主攻防沙治沙,在重点风沙区营造防 风固沙林158万公顷。与上世纪末相比,工程区沙化 土地面积首次出现净减少。据最新监测结果表明, 工程区有陕、甘、宁、青、蒙、晋、冀、黑等8省 (区)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1500平方 公里,缩减面积占全国的85.3%。重点治理的毛乌 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已实现了根本性逆转,已进入 改造利用的新阶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GXU—STX12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我们的现状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由来 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果 5,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不足
至今为止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的根本问 题,然而在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是环境的一大杀 手!
任何事情在前进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北防护林在整治过程中也遇到 各式各样的困难……
2013年10月05日,大片无人看护的防护林
受灾防护林场
沙漠的侵蚀
假如说前面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和力量不到位, 那么接下来呢???
防护林区的树木遭人砍伐倒卖…………
三北防护林需要做 的还有很多,我们要努 力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 用我们所能做的去保护 我们共同的地球!!!
第三期于1996年启动,总投资78.57亿元,是 前十五年总投资的2倍多,奋斗目标是在造林4万 平方公里。到20世纪末,从东北西部和内蒙东部 京津与河北东北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等地区 建成了一批不同等级的区域性防护体系,使三北 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
成 果 展 示
整片防护林
防护林带
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 2010年结束,10年创下了年均造林面积、年均中央 投资、年均增长森林覆盖率“三个第一”。10年完 成造林面积790.9万公顷,完成中央投资84亿元,森 林覆盖率净增近4个百分点。通过前4期工程的持续 建设,生态效应累积发挥,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工 程区生态状况出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
沙漠正向我推进着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1978年11月启动的,建设范围主要 是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工程规划期限 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 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有力的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