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解答逻辑题目中的真假话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法巧解真假话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两法巧解真假话
在公务员
考试中,真假话问题作为逻辑推理中的一类常考题型,着实难倒了众多考生。
其题干的典
型特征是给出几个命题(至少三个),其中有真有假,最终要求考生推出结论。
今天,中公
教育专家为广大考生介绍两种真假话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矛盾法和假设法。
相信考生掌
握这两种解题方法后,对于这种题型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矛盾法解题的核心在于矛盾的基本特性,即:矛盾双方必有一真一假。
具体来说矛盾法分
为三步,即“一找二绕三回”。
“一找”:寻找题干中互相矛盾的两句话,二者必有一真一
假;“二绕”:绕开矛盾,结合题干所给条件,确定其他句子的真假,从而得到结论;“三回”:
将结论带入矛盾,判断二者真假性。
例: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
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
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公解析:一找,由题干知乙和丁为一对矛盾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二绕,绕开矛盾,由题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则甲与丙均为假命题,由甲为假知钱为甲捐。
三回,
将该结论代入矛盾,可知乙说假话,丁说真话。
答案为A选项。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巧用“排除法”解决真假话问题真话假话问题是中比较容易涉及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常出现在朴素逻辑问题当中,作为朴素逻辑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考生感觉到比较难,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的跟大家做一些的探讨和交流。
所谓真假话问题,无非就是在题干的表述中,涉及到一些人,这些人各说了一些话,有的是真话有的是假话,然后给出一些条件,让考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题的办法,就是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一般应用在题干关系复杂,涉及的元素较多,不好直接推出,而选项对应关系全面的情况下。
题干中所涉及的元素又有一种元素和两种元素之分,在使用时又可以分为直接排除和代入排除两种,现在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看一下如何去运用代入排除法。
直接排除是根据题干中的条件或根据题干推断出的条件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题: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能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A 英国德国韩国法国 B法国英国德国韩国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 D 德国英国韩国法国【中公解析】答案:C。
中公解析: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房间这四类元素,我们先分析一下这四句话,由韩国人和德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德国人和韩国人不是邻居,由此可以排除A、B项,再由韩国人和英国人所说的话可以知道,韩国人和英国人不是邻居,由此排除D项,所以C项正确。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考生们知道怎样解答国家公务员行测真假话问题吗?本文“2017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由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大家喜欢!真假话问题是判断推理里面非常经典的一种题型。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各地省考,从事业单位考试到村官、选调生考试,从金融银行考试到MBA入学考试,无处不见真假话的身影。
真假话题型涉及内容广泛,但离不开几句真真假假的判断,离不开真假之中存在的矛盾。
小编总结发现,解这类真假话问题,其实很简单,其中的秘密就在真假话的矛盾里。
例1.老师把双手伸进围棋匣子,然后双手握拳各执一子,让同学猜哪只手里有黑子。
假设老师说了四句话,其中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1)右手肯定不是黑子(2)或者左手是黑子,或者右手是黑子(3)如果左手是黑子,则右手就不是黑子(4)左手、右手都是黑子则___是假话。
A (1) B(2) C(3) D(4)答案:D解析:这其实是一道比较简单的真假话问题,只要能够找到假话是哪句就好了。
那既然是真假话问题,我们可以先找一找有没有矛盾关系。
(3)与 (4)两句话是矛盾关系,两句里面必然是一真一假,题干又说只有一句假话,所以假话一定在(3)(4)里面。
(1)(2)两句为真话,可以得知右手不是黑子,所以假话一定是(4)。
这道真题的解题方法就是找到矛盾后,判断剩下命题真假,再来判断假话是谁说的。
有时候,题目也会比较难些,在找到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后,在推断其他命题真假时,还需要用假设法来找答案。
这也是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题目里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真话、一句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中答案:A解析:这道题比较综合,三个人说了六句话。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方法一:矛盾法。
矛盾关系是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的考点,这需要大家能够了解每种命题的矛盾关系及矛盾定义。
知识点:所有非与有些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例题: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答案】C。
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
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
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
故答案选C。
方法二:反对法。
反对关系是直言命题的考点。
知识点:所有是和所有非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例题: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答案】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由此可推知D项为真。
方法三:代入排除法在解决真假话问题时,如果题干中没有矛盾关系及反对关系,但是题干限定了真话或者假话的个数;同时选项对应信息全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把选项带入题干的形式进行解题。
例题:宋江、林冲和武松各自买了一辆汽车,分别是宝马、奥迪和陆虎。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真假推理的解题方式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真假推理的解题方式逻辑判断是行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同时是整个判断推理的核心内容,在公务员考试中也要涉及对逻辑判断的考查,同时这也是考生感觉比较吃力的一个模块。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考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广大备考生了解并掌握逻辑判断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技巧,这样才会在考场上赢得高分,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在此针对逻辑判断中真假推理解题方法的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中真假推理真假推理是指题干中给出考生若干信息,这些信息中题干要求这些信息中有真话有假话,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推断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主要是两种,首先通过矛盾关系进行解题,其次通过反对关系解题。
我们首先来看,通过矛盾关系如何解决这类题。
在考试中除了常见的矛盾关系有:A与-A、所有的S都是P 与有的S不是P、所有的S都不是P 与有的S是P,还有一些其他的矛盾关系即A与-A的否命题:P——>Q与P且-Q、P且Q与-P或-Q、P 或Q与-P且-Q,而遇到了题干中出现的这几组矛盾关系,那就要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然后其余信息的真假就可以确定。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加深对此知识点的印象:例1:某大学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学校和某乡镇联合选拔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该乡镇担任村官,多方考核之后,甲乙丙丁人在一起讨论入选的可能性。
甲说:“我不会入选”乙说:“如果我入选,则丙会入选。
”丙说:“如果乙入选,则丁会入选。
”丁说:“乙会入选但丙不会入选。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甲、乙会入选B.甲、丁会入选C.乙、丙会入选D.乙、丁会入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判断中的真假推理。
主要运用的是真假推理的相关方法解题。
题干中明确提出了:只有一个人说真话。
那说明四个人说的四句话是有真有假的情况。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真假破案题型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真假破案题型解题技巧真假破案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推理试题中很重要的一种类型题真假破案解题三步骤:一、找突破口: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二、看其余伪话;三、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例题技巧分析一、甲、乙、丙、丁在比他们的身高。
甲说:“我最高。
”乙说:“我不是最矮的。
”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
”丁说:“我可能最矮。
”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
这四个人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甲、乙、丙、丁·乙、丙、甲、丁·乙、甲、丙、丁·甲、乙、丁、丙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为丁,丁没有说错,因为如果丁说错了,这四个人就没有最矮的了。
第二步:看其他人的话丁没有说错,则乙也没有说错,那么甲和丙比有一个人说错了;假设甲说对了“我最高”,那么丙也说对了“我没有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所以此假设不成立,即甲说错了,那么丙就说对了。
这四个人的身高按从高到矮排列为:乙、甲、丙、丁。
所以答案为C。
二、针对一块园地,园艺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牡丹、芍药至多种植一种;(2)如果种植芍药,则不能种植蝴蝶兰或者玫瑰;(3)牡丹、玫瑰至少种植一种。
实际种植时,上述三条建议只有一条被采纳。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最可能符合实际种植情况的是( )。
·牡丹、芍药和玫瑰均种·种植芍药,但不种蝴蝶兰、玫瑰·芍药、蝴蝶兰和玫瑰均种·种植蝴蝶兰,但不种植玫瑰、芍药第一步:翻译题干。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1)(-种植牡丹)∨(-种植芍药),(2)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3)种植牡丹∨种植玫瑰。
第二步:本题题干信息没有明显突破口,所以通过代入选项验证求解A中种植牡丹∧种植芍药∧种植玫瑰,不符合(1)和(2),符合(3),因此A项正确;B中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符合(1)和(2),不符合(3),因此B项错误;C中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符合(1)和(3),不符合(2),因此C项错误;D中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种植芍药),符合(1)和(2),不符合(3),因此D项错误。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真假话问题之矛盾法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真假话问题之矛盾法在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题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而逻辑判断中有一类真假话题型十分典型,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矛盾法。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深入分析这一方法。
矛盾是指对于同一种事物,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永不相交,那么就说A与B是互为矛盾的。
比如“黑与非黑,生与死”。
具有矛盾关系的双方必定为“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要记忆的知识点1:直言命题“所有S是P”和“有些S非P”;(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所有S非P”和“有些S是P”;(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某个S是P”和“某个S非P”;(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应用:“所有的女人都爱美”和“有些女人不爱美”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如果“所有的女人都爱美”这一命题为真的,那么“有些女人不爱美”就一定是假的。
涉及题型中可能会像这样直接考察矛盾关系,也会在真假话问题中考察。
如:例题: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
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乙和丁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
由“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由甲的话为假可知甲拿了白球。
要记忆的知识点2:复言命题的矛盾关系“P且Q”和“非P或非Q”;“P或Q”和“非P且非Q”;“如果P,那么Q”和“P且非Q”;“只有P,才Q”和“非P且Q”;例题:甲乙丙丁戊5人打猎,一起射中了一只鸟。
甲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丙射中的;乙说不是戊射中的;丙说如果不是丁射中的,那么一定是乙射中的;丁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乙射中的;戊说既不是甲射中的,也不是丙射中的。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点拨:如何巧解真假话题目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点拨:如何巧解真假话题目真假话题目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的常考题型,但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题目一直为很多考生所苦恼。
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矛盾关系法,优先找出矛盾,进行推理方法二:带入排除法,筛选排除错误选项方法三:假设法,进行推理,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假设法:假设提干当中的某个元素为“真”进行推理,如果推理合理没有出现矛盾,则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1)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准确的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也考核优秀: 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 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判断为真的是: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的推理形式是:①周→吴:②郑:③周且非吴:④周或王①和③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②和④为假,故根据④可知周处长不是优秀的,所以③为假,故①为真,A项正确。
(2)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
A.赵B.钱C.周D.李【正确答案】C。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类题目。
对于多真多假的题,带入法比较简单。
如果赵去,则赵钱李对,孙周错;如果钱去,则赵李错,钱孙周对;如果周去,则赵钱孙错,李周对;如果李去,则钱孙李周对。
带入后即可知道C项正确,故选C。
(3)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
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
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
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
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
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
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甲:非甲乙:丁丙:乙丁:非丁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下面是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希望您阅读愉快!更多国家公务员行测相关请关注公务员栏目!2017国考试行测技巧:四种方法速解真假话问题一、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例1: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解析:这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题目。
我们可以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
首先把甲乙丙丁这四人的讲话内容转换成直言命题的标准形式,然后我们会发现甲和丙说的话分别是:“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由“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则乙和丁说的必为假。
如果乙说的为假,则老陈没有嫌疑。
如果丁说的为假,则五人中没有人作案,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二、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例2: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该班所有人都没通过;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
可见:A.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B.班长没有通过了C.所有人都通过了D.所有人都没有通过解析:这道题目也是一道真假话题,但是把题干所给的三句话转换成直言命题标准形式后,我们发现其中并没有存在矛盾关系,而是存在了一组反对关系。
其实单凭反对关系也是可以做出真假话题目的。
在该道题目当中第一句话相当于“所有是”,第二句话相当于“所有非”,它们二者互为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由“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则第一句话一定是真的,进而可知第三句话为假,第二句话为真,所以答案选择第C选项。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以及假设法。
作为考公一族无法绕开的一项重要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让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头疼、在考场上手忙脚乱、在查分后心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考生准备不充分。
可能有考生不同意了:“我都考了N年,上过考场M次了。
书看破千页,题做过万道,这样还能叫准备不充分么?”其实,他们确实还是准备不充分!因为这些考生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不及时总结方法;所以同样的题型,改头换面一番后又不知所措了。
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和假设法。
矛盾法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的具体步骤:发现矛盾;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得出结论。
例1、某省举行“文明城市”评比。
4位评委对大家普遍看好的A、B、C3城市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预测。
评委甲说:“要么A市能获得,要么C市能获得。
”“如果A市与C市能获得,则B市也能获得。
”评委乙说:评委丙说:“只有当B市不能获得或者C市能获得时,A市才不能获得。
”评委丁说:“我看B市能获得的可能性为零,而A市与C市一定能获得。
”评比结束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是:A.A市B.B市C.C市D.A、B、C3市【解析】发现矛盾――乙(A且C→B)与丁(A且C 且非B)互为矛盾命题,两者必然一真一假。
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题干告知只有一句为真;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丙(非A→非B或C)为假话,则其矛盾“非A且B且非C”为真。
得出结论――即B市获得,A和C市都不能获得,故选B。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在行测逻辑判定中有一种常常考察的题型,题干给出几句话,说明其中有真有假,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真谎话的题目,考试进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根据题目不同的特点快速挑选相应方法解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一、有标志词优先用矛盾在命题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标志词判定命题的情势,同时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存在一真一假的关系。
那我们在做题的进程中遇到句子表达中存在标志词,我们就可以在题目中优先肯定出矛盾的这一真一假。
例1:老王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有一人买彩票中了大奖。
有人问他们时,老大说“中大奖的多是老三也多是老四”;老二说“老四中了大奖”;老三说“我没有中大奖”;老四说“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
了解儿子的老王说“他们中有三位不会说谎话”。
若老王说得正确,则中大奖者为: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答案】D。
解析:老二的话“老四中了大奖”与老四的话“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现已知四人只有一人说谎话,因此老大和老三的话都是对的,即“老三或者老四中大奖”和“老三没中大奖”为真,可以得到中大奖的是老四,D项正确。
总结: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看到题干句子表达判定某个人是否中奖,显现命题特点,那我们做题中第一找到题干中的一对矛盾,即二和四,第二步则绕开这个矛盾去肯定一和三的真假情形就可以解题,总结做题步骤为,环绕矛盾“一找二绕三回”。
二、选项明确优先排除法解题中还存在一种真谎话,题干中没有能肯定命题情势的句子,但是选项明确,能够肯定题干中句子的真假情形,此时我们采取代入排除的方法快速解题。
例2: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1~6号六位选手,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的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I号就是2号。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3号。
甲则认为,4号、6号都不可能获得冠军。
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
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真假话问题你掌握了多少?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能帮助你解决这类难题!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大家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复杂,但是在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之后,做题的速度会有明显提升,保证大家能在一分钟之内解决这类问题。
接下来小编通过以下两个例题来让我们了解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例题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答案:D。
在本题中除了给出的四句话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这是真假话问题的标志性问法。
当碰到这种问法时第一步就是看题干中是否具备矛盾关系。
而本题中会发现一三块牌上的话是矛盾。
既然两者是矛盾关系,两者之间必然一真一假。
而题目已知只有一真,则说明,二四都为假。
二说的是“该草屋没有猎枪”,这句为假,则说明该草屋有猎枪。
第四句“该草屋中有草药”为假,则说明,该草屋没有草药。
至此可以得知选择D选项。
例题2、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
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
”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
”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答案:A。
2017国考行测备考: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问题
2017国考行测备考: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问题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当中有这样一种题目:在题目中给出几个人说的话,然后说其中一个人或几个人说真话,或者说假话,再让考生判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
这类题目我们把它叫做“真假话问题”。
很多考生看到这类题目就头疼,感觉每个人都像是在说真话,每个人也都在说假话,到底谁真谁假不知道。
对考生来说,此时最好的做题方法就是把握技巧,运用技巧省时省力地得出选项。
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实用的技巧:矛盾法。
矛盾关系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一对矛盾必有一真一假,我们也是利用这样一个特点来解决问题的。
【例题】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中公解析:此题选择B。
对于题目中四个人说的话,我们经过分析发现,乙说“丁是案犯”,丁说“作案的不是我”,即“某个是”和“某个非”的形式,互为矛盾关系,根据“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的特点,乙和丁说的话肯定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题目中有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唯一的假话肯定在乙和丁之中,由此推知甲和丙都是真话,可以得到案犯是丙,并且丁是主犯。
再由已经推导出的条件可得丁说的是假话,乙说的是真话,故答案选择B。
根据这一道例题的分析,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以下做题步骤:第一步、针对真假话问题找到矛盾关系第二步、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第三步、遇到假话推导出真话根据矛盾法,经过这三个步骤可以快速锁定答案。
公务员行测技巧:巧妙应对逻辑判断真假推理
【答案】B
【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两真两假”。其次,乙和丁说的话一样,利用推出关系,假设乙丁为真,可以推出甲也真,与原题不符,所以乙和丁说的为假,甲、丙说的为真,选B。
以上就是公务员考试中真假推理题型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希望考生在备考时做到多总结,多思考。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假”。其次看题干,发现乙和丁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第三,一假其余为真,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甲和丙说的肯定都是真的,因此选B。
公务员行测技巧:巧妙应对逻辑判断真假推理[/!--offcnnews.page--]
真假推理属于逻辑判断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三)“两真两假”
【例】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
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四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
A.是甲做的好事B.是乙做的好事
二、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答题技巧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答题技巧本文“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假言命题答题技巧”,跟着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
欢迎您阅读。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查缺补漏,针对不足,取长补短,可以做真题试卷和模拟试卷,积累答题经验。
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快速提高行测分数,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假言命题就是一类比较基础的题型,也是需要考生保证准确率的一个版块。
教育专家在此特精选了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希望对各位考生备战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1. 假言命题推出关系题型辨识:根据问题辨别题型,常见问法有:根据上述题干可以推出什么,如果上述为真以下哪项为真等。
解题方法: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解题第一步:找到题干和选项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题第二步:利用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的方法。
【例题1】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 如果山无棱,天地合,就一定与君绝B 如果未与君绝,则说明一定山有棱,天地分C如果山有棱,天地分,就一定不与君绝D 如果与君绝,则一定山有棱,天地分【解析】答案选C。
由题干得与君绝是充分条件,山无棱,天地合是必要条件。
A项山无棱,天地合推出与君绝,犯了肯后推肯前的错误。
B项未与君绝推出山有棱,天地分,犯了否前推否后的错误。
C 项山有棱,天地分推出不与君绝是否后推否前,正确。
D项与君绝推出山有棱,天地分,犯了肯前推否后的错误。
故本题选择C。
【例题2】文化是活的生命。
持久的生命力有赖于其影响力,而社会大众的喜爱是构成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以推出:A.受到大众喜爱的文化就会有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B.不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没有持久的生命力C. 文化没有影响力就不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D.只有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才可能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解析】答案选B。
题干是一个连锁推理,推出关系是生命力推出影响力,影响力推出社会大众的喜爱。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判断推理中的真假话题目,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要拉开帷幕了,许多考生都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之中,在国考中有一类特殊的题型让许多小伙伴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一类题目趣味性十分强,解起来十分有趣;恨的是此类题目并不简单,初入门者如坠云里雾里,经常不知从何入手。
这就是国考逻辑推断中的真假话类问题。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真假话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真假话问题顾名思义,即材料中有些人说真话有些人说假话,根据各人的表述推断出最终的真实情况。
对于真假话类问题主要采用三种解题方式。
分别是矛盾法、突破口法和假设法。
一、矛盾法一般在命题类的真假话问题中,可以采用矛盾法解题,其主要题目特点是在众多的说法中能够找到矛盾关系,并且在题干条件中一般会说明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再根据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的特点,即可确定除矛盾关系之外的命题的真假性。
之后逐一推断各命题的真假。
【例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A. 甲和丙B.乙和丁C. 乙和丙D. 丙和丁【解析】四句话分别是甲:所有是,乙:“非乙”,丙:非乙、非丙,丁:并非所有是。
可知甲和丁互为矛盾,必然一真一假,题干中说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那么在乙和丙中也必然一真一假,设丙真,则非乙,非丙,那么乙也是真的。
此时有三句真话,不行,所以乙是真话,推出非乙。
那么甲说“所有是”就是假的,那么丁是真话,由此可知,预测正确的是乙和丁。
选B.二、突破口法一般在朴素逻辑中也会涉及到真假话问题,此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不存在矛盾关系,此时即可以在题干提及的信息中寻找突破点,作为解题的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这查看>>>内蒙古公务员历年真题2017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解答逻辑题目
中的真假话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内蒙中公教育整理了内蒙古公务员行测题库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有一个知识点一直困扰很多考生:真假话。
在直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的问题,最传统的方法便是假设法。
假设法可以运用到矛盾题型当中,但是有一类题型,使用该法却行不通,即反对关系的题型。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反对关系来说说真假话问题如何去解。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反对关系题型比矛盾题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
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大家掌握反对关系的选题技巧。
技巧:反对关系最终的情况一定为“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真假话的题,题型往往很固定,给出几句话,其中只有一句为真,或者只有一句为假。
而反对关系中形成的互斥只有在最极端(所有)的情况下才能刚好成为只有一真(下反对)或者只有一假(上反对)。
因而,反对关系的真假话,最终的真实情况是“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判定:要确定到底为“所有是”或“所有非”,则看反对关系之外剩下的话。
1、什么是剩下的话?
涉及反对关系的真假话问题,题型中往往只有三句话,其中两句形成反对关系,而最终会剩下一句话,即为剩下的话。
2、如何运用?
(1)当题型为上反对关系时,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非”。
【例1】上反对
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
(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点这查看>>>内蒙古公务员历年真题
(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中公解析】答案选D。
由题干可知,两句为真,则必定只有一假,通过对三句话的分析,可知(2)与(3)句形成上反对关系,则需要看第(1)句话。
(1)是班长通过考试,此为一个肯定语气,那么最终的情况就应该为“所有是”,该班所有同学都通过了考试。
观察选项,所有人都过了,因而选D。
(2)当题型为下反对关系式,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真实情况为“所有非”;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
【例2】下反对
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1)有人是本科学历;(2)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3)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中公解析】答案选A。
由题可知,(1)句与(3)句话形成下反对,必有一真,需要观察第(2)句话,(2)句为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此话为否定语气,因而最终真实情况便为“所有是”,即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观察选项即为A。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内蒙古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点这查看>>>内蒙古公务员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