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产生或增强毒 性和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如“七情”中的相恶、相反 具体有: 十八反 十九畏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禁忌 禁用类:毒性强、药性烈 慎用类:活血破血、攻下通便、行气消滞、 大辛大热
四. 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3)证候禁忌 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 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 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
一. 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一)组方原则 3. 佐药:意义有三: 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三是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 4. 使药:意义有二: 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
处方用药
检验辨证的正确性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二. 中药的炮制
2、炮制的方法 (1)修制法: (2)水制法: (3)火制法: (4)水火共制法: (5)其他制法
粉碎
淋洗
三. 中药的性能
1、四气(性):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 不同的药性。 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 主要用于热性病。 温热药多具有散寒、助阳作用,主要用 于寒性病。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 肌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四)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口服剂型。 1. 煎药法
四. 中药的用法
(四)中药的煎服法
2. 服药法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概念

方剂 ——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 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 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

中药方剂基础

中药方剂基础

服药方式:根据药性,选择 合适的服药方式,如口服、 外用等
服药禁忌:注意服药禁忌,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谢谢
均匀后,即可饮用。
丸剂服用:将中药丸剂放入 口中,用温水送服。
膏剂服用:将中药膏剂涂抹在 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散剂服用:将中药散剂倒入杯 中,加入适量开水,搅拌均匀
后,即可饮用。
服用时间
01
饭前服用: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
时服用
02
饭后服用:一般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
时服用
03
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
煎煮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 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中药方剂的服用
服用方法
煎煮法:将中药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清水,煎煮至沸腾后, 再小火煎煮一段时间,滤出药
液服用。
泡服法:将中药放入茶杯中, 加入适量开水,浸泡一段时间
后,即可饮用。
冲服法:将中药粉末或颗粒放 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搅拌
方剂的分类
01
按照药物组成:单方、 复方
03
按照功效:解表剂、 泻下剂、补益剂等
02
按照剂型:汤剂、丸剂、 散剂、膏剂等
04
按照主治病症:感冒方、 咳嗽方、胃痛方等
方剂的组成
01
君药:方剂中 的主要药物,
起主导作用
02
臣药:辅助君 药,加强君药
的作用
03
佐药:协助君 药、臣药,起
辅助作用
04
使药:引导诸 药直达病所,
中药方剂的煎煮
煎煮方法
01

方剂基础知识(中药学概论)

方剂基础知识(中药学概论)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
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经精制 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合剂,口服液
特点:剂量较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 ,口感适宜
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
1.煎药器具 宜用砂锅、砂罐陶瓷器皿 也可用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铜、铁、铝金属器皿。
2.煎药用水
以水质洁净为原则,凡可饮用的水都可用以煎煮中药。
佐药:
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峻 烈之性。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药 病格拒。
使药:
1.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
有时候可以用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 替代一些稀有、贵重、缺货的药物。
如:水牛角替代犀角,党参替代人参
以前可能被忽 略了,也要重 视啊!
剂型是按照处方,根据病证的需 要,以及药物的特点,不同给药 途径,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态。
不同的剂型各有特点,对疗效具 有很大的影响。
方剂中便于携带、储存、应用的 剂型习惯称为中成药。
能保证组方:
国家体制中的等
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级设置,来说明 药物在方中的主
《内经》提出,经过历代医家论述、发挥。 次从属关系。
示例:麻黄汤
组成:麻黄 三两 桂枝 二两 杏仁 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 炙,一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疼痛 咳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包括:传统方法、现代制药工艺制作的 中成药
方剂与中成药的关系
• 方剂的范围包含中成药,方剂是制作中 成药的依据。 • 中成药是方剂中方便携带、便于保存, 或能达到某些特殊目的的剂型。

方药基础知识

方药基础知识

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五味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五味
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
化湿等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开
窍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如干姜、香附、川芎
、石菖蒲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 调和药
“证候禁忌”。
3· 妊娠禁忌凡能损害胎元或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
作为妊娠用药的禁急。
4.服药禁忌 俗称“忌口”,是指服药期问对某些
食物的禁忌。
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
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也即相对剂量。 1.计量单位中药大多以公制重量单位千克、克、毫克 为计量单位。 2.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在里—宜清热泻下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如: 辛—归肺经 甘—归脾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咸—归肾经
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二、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
方剂的组成
君药(主药):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起主要作
用的药物
臣药(辅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
的药物
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
的毒性、烈性,抑制主药副作用的药物
使药:是引经,调和、矫味的药物
方剂举例:麻黄汤
•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中药方剂》课件

《中药方剂》课件
主要用于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证。
VS
详细描述利水渗ຫໍສະໝຸດ 药能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所 致的证候,如水肿、泄泻等。常见的利水 渗湿药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止血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详细描述
止血药能收敛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等。常见的止血药有白及、 三七、艾叶等。
活血化瘀药
十九畏
指中药配伍中的另一种禁忌情况,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妊娠用药禁忌
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方剂的剂量与换算
中药剂量
指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不同中药的 剂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词
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证。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 的证候,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常见的活血 化瘀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咳嗽气喘 。
详细描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能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 咳嗽气喘等证候。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
中药方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慢性病、疑难杂症 等领域,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 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中药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中药方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世界卫生 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向 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升 浮: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
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上行向外的性质, 称为升浮性,如桂枝、独活、麝香和瓜蒂。
沉 降:一般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 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下行 向内的性质,称为沉降性,如大黄、石膏、 猪苓、朱砂、石决明、枳实、白芨和苦杏仁等。
Hale Waihona Puke 至精至诚至善至爱咸
Salty
能下能软坚 下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如芒硝; 软坚指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痰块等证, 如瓦楞子、牡蛎、昆布等。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Tasteless
能利水能渗泄
利水渗泄指利小便、渗水湿作用。 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如猪苓、茯苓、薏苡等。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与贮存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中药基本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以中 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 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
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 理则达8000种左右。 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其次是动物、 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 中草药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Pungent
能散能行能润: 散指散表邪和散内结。治疗表证的药物, 如麻黄、薄荷、桂枝; 行指能促进气血运行。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 如木香、红花、枳实、厚朴。 润指能够润泽燥证。 如肉桂、附子等开发腠理,润泽肾之燥。 多含挥发油!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 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 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 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6
17
18
妊娠禁忌
在妇女妊娠期间,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 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属于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同,分禁用药和慎用药 两类。
36
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 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 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
37
丹剂
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 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 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 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
服药时间: 补虚药宜饭前服;消食药或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泻下药、
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于 发作前两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9
32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33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 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34
片剂
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 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
35
注射剂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 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 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 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
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药不宜与茶同服,人参忌与萝卜服用等。
20
方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
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 君、臣、佐、使。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一、方剂的定义和分类1. 方剂的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应用形式,是中药成方的技术总成。

方剂是中药成方的基本形式,是将若干种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用特定的制法加工成的药物剂型。

2. 方剂的分类方剂可以根据其应用范围、性质特点等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

根据性质特点可以分为解表剂、清热剂、利湿剂、化痰剂、理气剂、调经剂、安神剂、养血剂、养阴剂、壮阳剂等不同类型的方剂。

二、方剂的基本内容1. 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包括主药、辅药、味辅、引药等几个方面。

主药是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的核心成分;辅药是为了加强或改善主药的药性,起着强化作用;味辅是为了增加方剂的药味,改善方剂的口感;引药是为了增强方剂的疗效,引导药性。

2. 方剂的制备方剂的制备主要包括研磨、调和、制丸、制散、煎煮、蒸化等过程。

研磨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调和是将各种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制丸是将调和好的药材用一定的方法制成丸剂;制散是将调和好的药材用一定的方法制成散剂;煎煮是将药材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煎煮;蒸化是将药材放入特定的容器中,通过蒸汽进行加工。

3. 方剂的性能方剂的性能包括形态、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性质。

方剂的形态包括丸、散、膏、糖浆、煎剂、化剂等形式;色泽包括药材的颜色、方剂的颜色等,气味包括药材的气味、方剂的气味等;口感包括方剂的苦、辣、甜、酸、涩等口味。

4. 方剂的功效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方剂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养阴清热、养血生津、安神止痛等不同方面的功效。

5. 方剂的应用方剂的应用包括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

内服方剂是指将方剂用口服的方式进行应用,主要适用于治疗内脏疾病;外用方剂是指将方剂用于外敷或涂抹的方式进行应用,主要适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外伤。

三、方剂学的研究方法1. 方剂的研究方法方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辩证方法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所以,首先要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才能准确而缜密的遣药用方。

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后于方药的一种理论。

但是当治法已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例如一个感冒病人,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确定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时,根据表证当用汗法,寒者热之的原则,决定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并且按法选用相应的有效成方,或自行选药组成辛温解表剂,如法煎服,便能汗出表解,邪去人安。

否则,治法与辩证不符,组方与治法脱节,必然治疗无效,甚至反使病情恶化。

,由此可见,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所以我们常说“方以药成”,却又首先是“方从法出,法随证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单纯药物的堆积,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古人用“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加以概括,用以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

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必须是针对性强,组方严谨、方义明确、重点突出、少而精悍。

现将“君、臣、佐、使”的含义分述如下:1.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效力较强,药量较大。

2.臣药是指方中能够协助和加强主药作用的药物。

3.佐药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药。

它又分:(1)正佐:协助主药治疗兼证。

(2)反佐:对主药起抑制作用,减轻或消除主药的副作用。

4.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既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例如一病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脉浮紧。

其辩证是风寒表实证。

择用麻黄汤治疗,方中之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以除其病因(风寒)而治主证为主药;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协助麻黄增强发汗解表之功,为辅药;杏仁,甘苦温,助麻黄宣肺平喘,以治咳喘之兼证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一、方剂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治疗单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配伍而成,用于防治疾病。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1. 主药:针对主要症状或病因选择的药物。

2. 辅药:协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

3. 佐药:减轻或消除主药的毒副作用的药物。

4. 使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

三、方剂的分类1. 按照治疗作用分类:- 发散风寒类- 发散风热类- 清热解毒类- 补益类- 活血化瘀类- 利水渗湿类- 温里祛寒类- 安神类- 平肝息风类- 化痰止咳类- 理气类- 收敛固涩类- 驱虫类- 其他类2. 按照处方来源分类:- 经典方:源自古代医学典籍的方剂。

- 经验方:根据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方剂。

- 民间方:流传于民间,未经正式文献记载的方剂。

四、方剂的配伍禁忌1. 十八反:某些药物共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 十九畏:某些药物共用会减弱药效。

3. 妊娠禁忌:对孕妇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五、方剂的临床应用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2. 随证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对方剂进行调整。

3.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六、方剂的现代研究1. 方剂药理研究:研究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方剂剂型改革:开发新的方剂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依从性。

3. 方剂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方剂配比和质量控制标准。

七、常用方剂举例1. 麻黄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2. 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3.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表证。

4. 八宝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

5. 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

八、结语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请注意,本文仅为方剂知识点的概述,具体应用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方剂基础

中药方剂基础

中药方剂的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疾病:中
1 药方剂在治疗 各种疾病方面 具有显著疗效
预防疾病:中
2 药方剂在预防 疾病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
养生保健:中
3 药方剂在养生 保健方面具有 独特优势
康复治疗:中
4 药方剂在康复 治疗方面具有 显著效果
养生保健
01
中药方剂在养生 保健方面的应用 历史悠久,具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 和理论基础。
中药方剂基础
演讲人
目录
01 中药方剂的概念
02 中药方剂的分类
03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 04 中药方剂的应用
中药方剂的概念
方剂的定义
01 中药方剂是指在中医
理论指导下,将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 合而成的药物处方。
02 方剂的目的是为了达
到治疗疾病、预防疾 病、保健养生等目的。
03 方剂的组成包括中药、
单味药方:仅由一种中
药组成的方剂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
君臣佐使
君药:方剂中 的主要药物, 起主导作用
臣药:辅助君 药,加强君药 的作用
佐药:协助君 臣药,减轻君 臣药的毒性或 副作用
使药:引导诸 药直达病所, 调和诸药,增 强药效
七情和合
单行:单味药发挥其独特功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 药物为辅,辅助主药发挥疗效
预防疾病
1
增强免疫力: 中药方剂可以 提高人体免疫 力,预防疾病 发生。
2
调理身体:中 药方剂可以调 理身体,预防 各种疾病。
3
预防感冒:中 药方剂可以预 防感冒,减少 感冒的发生。
4
预防心血管疾 病:中药方剂 可以预防心血 管疾病,降低 发病率。
谢谢

中药与方剂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知识点总结中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治疗作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而方剂则是将不同中药组合使用,并通过一定的方法酿成制剂,以便患者服用。

中药与方剂的知识点包括中药学理论、中药鉴别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剂型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与方剂的知识点。

一、中药学理论中药学理论主要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性、归经等基本理论。

其中性味归经是中药学的基础,它是根据中药不同的性味、效应、归经等特点所归纳出的一种理论体系。

中药的性味是指中药的药味和药性,根据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及其属性(温、热、凉、寒)来划分中药的药味和药性。

中药的归经则是指中药的归属经络,根据中药的归经特点以及对身体的作用来划分中药的归经。

二、中药鉴别学中药鉴别学是中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针对中药的真伪、品种、质量等进行鉴别,以确保中药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的鉴别主要是通过对中药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研究,以鉴别出真正的中药原料。

此外,中药鉴别学还包括了对中药材的加工过程及质量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中药制剂。

三、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中的另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是对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进行研究,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药用价值。

中药炮制包括中药材的洗净、切割、炮制、干燥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中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掌握好中药的炮制技术对中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四、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物作用和药效学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是通过对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中药剂型学中药剂型学是研究中药剂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中药的剂型分类、制备方法、性质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用中草药、矿物药、动物药等天然药物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是中医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药的分类中药主要包括中草药、矿物药和动物药。

中草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用部分的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等;矿物药是指从矿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动物药是指用动物的各种组织或分泌物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2.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药性特点、味道特征和归属于五脏六腑经脉的特性。

中药的性味归经对于中药的应用和配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对于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药效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如散寒、祛风、清热、化痰、活血、滋阴等。

4.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是指中药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成品药品。

不同的中药原料需要进行不同的炮制方法,如洗净、晒干、研磨等。

二、中药的用药原则中药的用药原则是指中医药学中对于中药使用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

1. 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辨别病因、病机和病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只有正确辨病而后施治,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原则。

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取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不同的证候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3. 统一整体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统一整体。

统一整体是指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看作一个整体,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以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调摄阴阳。

调摄阴阳是指通过中药治疗,达到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是指将数种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制法配伍组成的药物组合。

方剂是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药效确切、剂型合理、易于配制和服用等方面的优点。

中药与方剂—方剂的基本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方剂的基本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记载有很多关于治法的理
论和具体方法。到了《伤寒杂病论》时,张仲景创立了
六经辨证一整套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系,从而大大的丰富
和提高了治法的内容。以后,许多后世医家又创立了很
多新的治法。但这么多的治疗方法,一般可概括为汗、
吐、和、下、温、清、消、补八法。
“八法”的内容
•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 等作用,是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 治法。
1.增强药力—增效

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能增强治疗作用,
这种配伍方法在组方运用中较为常用。这也是我
们常说的“对药”,如:桑叶、菊花,共同能增
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桃仁、红花,同
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用。
2.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通过药物
相互配伍能降低、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
①随证加减:在主药和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根据次要症状或兼 证变化而进行加减,即减去某些与病情不相适应的 药物,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加入相适应的药物。
②增减方中药味,主药、主证随之改变,方
名亦变。
如:桂枝汤+饴糖(主药)、倍芍药→小建中汤
麻黄汤去桂枝+石膏→麻杏石甘汤(主证变了), 是在主药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 出现不同的方名、功效、主治等。
中药的煎煮方法
• 首 次: 加凉水没过手背,泡30-60分钟, 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出汤。
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效。如:中
医常说“附子无姜不热”,附子与干姜配伍,
能增强温壮阳气的功效
4.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方剂笔记知识点总结

方剂笔记知识点总结

方剂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方剂的定义和分类方剂是指用中药药材经过某种比例、方法制成的一种具有特定药效和剂型的药物。

根据制剂方法和使用特点,方剂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丹剂、糖浆、膏剂、胶囊剂、注射剂和酒剂等多种类型。

1. 汤剂汤剂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而成的液体制剂,常见的有桂枝汤、麻黄汤、逍遥散等。

2. 丸剂丸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辅料后制成丸状的制剂。

比较常见的有四君子丸、六味地黄丸等。

3. 散剂散剂是将药材研成细粉后直接服用的制剂,如葛根散、三七散等。

4. 丹剂丹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辅料,再用黄酒炒制干燥而成的制剂,如逍遥丸、归脾丸等。

5. 糖浆糖浆是将药材煎煮后加入糖、蜜等成分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如川贝糖浆、桔梗糖浆等。

6. 膏剂膏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后,加入油脂或凝胶类物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如逍遥膏、乌梅丸等。

7.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填充于胶囊中,便于服用和吸收,如当归胶囊、灵芝胶囊等。

8.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通过注射器注入体内的制剂,如益母草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等。

9. 酒剂酒剂是将药材研成粉末后,加入白酒或米酒浸泡一段时间制成的制剂,如当归酒、蛇胆酒等。

二、方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是指中药治疗的配伍规律,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方剂的配伍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特点、病证的不同而灵活运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方剂的特点(1)多味配伍:方剂常常由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综合调理的作用。

(2)疏泄解酸:方剂的配伍要有通窍利气、疏泄解酸的作用,达到疏窍、利气、解郁的效果。

(3)标本兼治:方剂的配伍要针对病因和表里的虚实缺陷,思考病证的病位,辨证斟酌,标本兼治。

(4)用药对应:方剂的用药要有对应关系,按辩证斟酌,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

三、方剂的配伍原则1. 辩证求因配伍原则要根据辨证斟酌,辩证求因,从疾病的致病原因出发,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中药。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汇总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汇总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汇总
一、中药分类
中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药性分类和归经
分类。

1.药性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药性的特点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寒、凉、平、温和热等性质。

2.归经分类: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络和脏腑,如
归于心经、肺经、肾经等。

二、中药的常用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常见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健脾养胃、祛湿利水、安神定志等。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

三、中药的制剂形式
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形式进行应用,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草药煎剂、丸、片、膏、散剂等。

草药煎剂是中药最原始的应用形式,草药经过
煮炮后饮用。

丸剂和片剂是将草药粉碎、混合后制成固体剂型,方便携带
和服用。

膏剂是将草药煎煮后加入胶质制成的外用药物形式。

散剂是将草
药磨成细粉后包装,可以直接服用或用于外敷。

四、方剂的种类
方剂是由多种中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的处方,它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应用方法,方剂可以分为几类,包括外用方剂、内
服方剂、调理方剂和解表方剂等。

外用方剂主要用于外用治疗,如膏剂、
洗剂和药水等;内服方剂主要通过口服进行治疗,如丸剂和片剂等;调理方剂是根据体质特点进行调整身体的方剂,如补益方剂和清热方剂等;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表现为外感风寒的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哪一种是中药的四气:
A 寒、热、平、淡
B 酸、辛、苦、咸
C 升降浮沉
D 温凉沉降
E 寒热温凉
2.淡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活血解表
B tiao和补益
C 燥湿清热
D 软坚通便
E 通利小便3.酸味药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B、收敛、止泻C、收敛、止汗D、燥湿、通泄E、以上都不是
4.五味中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甘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
5.性味苦寒的药物大都具有:
A、祛风除湿B、芳香化湿C、清热燥湿作用D、利水渗湿作用E、祛除寒湿作用
6.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一般为( )味。

A.甘
B.辛
C.酸
D.苦
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恶
E 相反
8.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这种配伍关系: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9.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10.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
B、药材倒入容器内,第一煎加水应man过药物3-5厘米处
C、煎药过程中,若水不够可随时加水
D、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泡药
E、一般复方药泡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11.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
A、贝壳类B矿石类C泥沙多的药物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E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的药物
12. 归经是指药物对()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A、病邪
B、脏腑
C、疾病
D、证候
13. 在方剂组成中,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称为()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4. 用阴阳属性概括以下属阳的药味是()()()()()
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咸味
E、苦味
15. 在方剂组成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6. 升浮的药物能( ) A.平喘 B.潜阳 C.发汗 D.利尿
17. 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
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18.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
A、刺激性
B、损害性
C、抵消性
D、副作用
E、治疗作

19. 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 A )
A、相畏
B、相杀
C、相反
D、相恶
E、相使
20.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
A、酸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淡味21.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A )
A、相须
B、相恶
C、相畏
D、相杀
E、相使22. 下列除哪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 D )
A、麝香
B、巴豆
C、
大戟D、半夏E、斑蝥23.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 A )
A、玄参
B、白芨
C、贝母
D、瓜蒌
E、半夏24.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脏腑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脏腑经络学说
25. 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6. 甘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行血
B、补益缓急
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
结和泻下E、渗水利湿
27. 汤剂的优点是( )
A、缓慢,持久
B、节约
C、吸收快药效强
D、方便
E、口感适宜
28. 丸剂的优点是( )
A、吸收慢药效持久
B、不易变
质C、无色无味D、适用儿童
E、口感适宜
29. 辛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0. 咸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1. 苦味药的作用是( )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32. 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33. 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34.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 )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36. 煎煮中药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容器()
A、沙锅
B、搪瓷缸
C、铁锅
D、铜锅
E、铝锅37. 中药汤剂的煎煮一剂药一般可煎几次()
A、l次
B、2次
C、3次
D、4次
E、无数次
38. 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39. 下列药应后下的是()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40. 下列药应冲服的是( )
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41. 安神药宜何时服( )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清晨服
E、以上都是
42. 中药中,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的药物,多为()味。

A、甘
B、咸
C、酸
D、苦
A.10~15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40~50分钟E.60分钟
43. 以根、茎、果实为主的汤剂,煎药前应浸泡:( E )
44.以花、叶、草为主的汤剂,煎
药前应浸泡:( B )
A.犀角B.青黛C.车前子D.藿香E.芦根
45.煎煮中药时,应先煎的中药
是:( A )
46.煎煮中药时,应另煎的中药
是:( A )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
47.煎煮鹿茸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D )
48.煎煮薄荷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B )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
49.煎煮牡蛎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A )
50.煎煮砂仁时,应选用的特殊煎
煮法是( B )
A.空腹B.清晨C.睡前D.饭后E.饭前
51.安神药的服用时间宜在:C
52.消导药的服用时间宜在:D A.健胃药 B.消导药C.止泻药D.平喘药 E.清热解署药
53.应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 A )
54.应不拘时间频服的药物是:E A.犀角B.阿胶C.青黛 D.薄荷E.龙骨
55.煎煮中药时,应包煎的中药
是: ( C )
56.煎煮中药时,应另煎的中药
是: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