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丁晓平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课北方经济的恢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影响的了解,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进入高二,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后复习情况也不理想;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故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又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掌握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意义。

学习要求: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的了解,体会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意志。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识杰出人物的品德、才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时,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探究式教学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及成就;孝文帝改革后洛阳繁盛的表现。难点:北魏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评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2-3分钟

投影:回顾前学——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同学们请回顾一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记不得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看一下。

生:翻开课本,进行回答。

师:进行总结。(PPT放映)

内容:①均田制②整顿吏治③迁都洛阳④革除旧俗——汉化

意义:⒈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⒊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师:在孝文帝励精图治的改革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对于北方政治、经济和民族融合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二课的内容——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4页,快速浏览一遍课本,看看本节课包含几个部分的内容。(PPT显示标题,写板书)

第二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二、讲授新课

生:浏览课本,进行回答。

师:进行总结。(PPT放映)

本课结构: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繁盛的洛阳;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过渡语】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同学们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对比一下改革前后北方的经济状况。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板书)10分钟

生:思考后回答。

师:简单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副板书)

改革前:北方战乱,土地荒芜,粮食严重匮乏,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暴动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后:北方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师:同学们在这里就得想一下,为什么改革后北方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呢?现在就请大家阅读课本,从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总结改革后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1.发展原因:(板书)

生:阅读课本,思考后进行回答。

师:进行简单点评并总结。(PPT放映)

(1)政府的重视(此处用超链接,接下面的①②③,划线部分由老师提问,然后学生大合唱回答)

①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吏治的改善和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③孝文帝修建农业水利工程,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北魏时期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贾思勰《齐民要术》)

“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脚搂矣。未知耕法如何。今自济州以西,犹用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两脚耧种拢穊,亦不如一脚耧之得中也”

(《齐民要术·耕田》)。

补充(结合图片):《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书。北魏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通过研究大量古代农业文献,广泛请教有经验的老农,搜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花费11年时间完成这一农学巨著。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全面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科学价值极高,对后世影响巨大。

(3)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4)各族人民辛勤劳动

生:在课本上进行勾画并做补充。

2.主要成就(板书)

师:孝文帝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北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PT放映)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②北魏政府收入大大增加——“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

不可较数。”(《洛阳伽蓝记》)

(让学生先解释这句话的大体意思,老师再做补充)

译文:那时国家十分富有,国库的贮藏满得向外溢出,至于钱币、丝绢无遮无掩地堆积于廊檐下,更是多得无法清点。

补充(结合图片):《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又称《珈蓝记》,为北魏人杨玄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列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