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空城计》的一点疑惑
——《空城计》的教学解读
郴州明星学校谢丰海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他集智慧、忠诚于一身,在整本书的描写中,特别是和司马懿的较量堪称是精彩之作。

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作者采用正面、侧面描写形式,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展现诸葛亮那高超的智慧,“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等等,让诸葛亮“智慧化身”呼之欲出。

湘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空城计》选取了其中的一段。

选取的《空城计》和原文中存在一定的差别。

首先,文章去掉了故事的起因,这对于学生理解教材,特别是在理解环境的恶劣和《空城计》产生的原因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也许编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些困难。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大致上遵循了原文,却丢失了最精彩的部分,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一大损伤。

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而言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等方面展开。

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首先自然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进行解读但是,选文在人物神态的刻画上却做了两次改写。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空城计》当中,有这样的描写: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焚香弹琴,悠然自得。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冒险。

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地撤退了。

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

”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
这是改写的第一处:诸葛亮惊得出一身冷汗。

“一身冷汗”当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当中的那样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害怕,有点儿下赌注的心理。

在教学中学生似乎很容易理解成人物形象的害怕。

第二处改写:诸葛亮“焚香弹琴,悠然自得”。

这样一改,人物的形象顿时一落千丈。

面对司马懿浩浩荡荡的大军前来,自己只有五千人马,打是不可能的,不打似乎更加不可能,这不符合诸葛亮的形象。

再看看周围的人:各个惊慌失措,说明周围的人害怕。

这样改来,让原文的精彩度下降不少。

但是《三国演义》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和原文相比较,这里去掉了两次“笑”,其实这两次“笑”一次“笑容可掬”、另一次“抚掌大笑”本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但是编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去掉了。

这在人物形象上刻画上产生较大的区别,前者虽然将人物趋于完美化,但是对于“自信”这一特点似乎刻画不足,在教学中容易将学生引入到“害怕或者着急”这一类词语上面去。

这就和前文中的关于诸葛亮的很多描写如: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
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产生了矛盾。

其次,诸葛亮之所以笑,无外乎是为了安抚众人害怕的心理。

只有他笑,众人才能安心。

这种笑太重要了,稍微露出一丝破绽,那后果不可设想。

第二处“笑”那是自信的笑声,因为自信才会有后面的对话,否则,后面的对话从何而谈,主帅都害怕了,下面的人如何说佩服?这两处的“笑”虽说看起来似乎是将人物神话了,但细细品读之后这一切合情合理: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因为之前街亭战的失败,导致这场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此时司马懿恰恰就战胜了。

有了之前的失败,诸葛亮当然应该是小心行事,偏偏不巧,司马懿的大军到了,诸葛军队采集粮草未归。

司马懿并不是个低智商的人,他同样明白一个道理“人不可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

所谓的棋逢对手正是如此。

司马懿小心翼翼,毕竟前面是吃了不少亏。

这样一来,《空城计》就应用而生。

诸葛亮自己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换而言之,战肯定是不行了,不如来点计谋。

基于此,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这一对矛盾体(为什么“笑”要更换成“出一身冷汗”)展开。

其次,通过对比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课文中“悠然自得”“一身冷汗”原文中为什么用“抚掌大笑,笑容可掬”)。

通过两者的比较,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把握,对空城计产生的原因理解上才能水到渠成。

基于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
《空城计》教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
教师:很显然,故事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我仔细读了一下,我们版本的《空城计》和冀教版的或者原著中《空城计》存在很大的区别,出示(冀教版或者是原著《空城计》让学生提前阅读下)
今天我们就结合下这两种版本的《空城计》中关于描写诸葛亮和司马懿神的句子,了解作者笔下刻画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形象。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孔明。

文中是怎么描述画中的孔明、司马懿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仔细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2、指名反馈,出示语句
“孔明乃披鹤衣,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焚香操琴。


(学生会发现关于“笑”的词语没有了)
3、孔明的笑在此是一个细节描写。

文中多次写到孔明的笑,请同学们找一找,然后和同学交流:每次都因何而笑?他可能在想什么?(这是第一次笑,学生用“”标出和后面的司马懿的“疑惑”对比)
4、集体交流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这是大兵压境时的笑,孔明故作镇定自若。

为的是迷惑对方,让对方上当。

他可能在想:“你会上我的当吗?”
(2)“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抚掌而笑:这是魏军退兵时的笑,司马懿中计了,他觉得如释重负,可能在想:“你果然中计了!”)
通过这两笑,再联系整个故事,你们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评析孔明
5、评析司马懿
三、解析矛盾体:课文中为什么没有用“抚掌大笑”而用出了“一身冷汗”?
其实,这并不矛盾,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有点紧张也是正常。

四、研究写法
作者是如何来写人的?
1、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进行
2、通过侧面描写进行
五、拓展: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