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_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最值
一动点到两定点得距离最值熊明军在学习三角形时,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得三边之间有一个不等关系:“三角形得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得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借助这个三角不等式,再结合典型例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最值问题得研究方法与相关结论。
一、典型例题得回顾E、两个村庄,如【例题】已知有一段河岸AB相互平行得一条河,在河岸得一侧有F下图。
现在政府为了让两个村庄用上自来水,决定出资在河岸边建一个自来水厂,并在村庄与水厂之间铺设输水管道输水,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使铺设得管道总长度最短,那么自来水厂应该建在河岸得什么位置,用尺规作图在图中标出。
E、就是两个固定得点,此题得意思【解析】假设靠近村庄得河岸为线段AB,村庄F就就是问:在线段AB上有一个动点P,求P在线段AB上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使PE+最短。
PF结论:①直线上一动点P到两个定点距离之与最小问题,要根据点对称将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得两侧;②直线上一动点P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差最大问题,要根据点对称将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得同侧。
二、研究问题得理论A、得距离之与有最小值,当且仅当P在线段法则一:平面上一动点P到两个定点BAB之间时取最小值。
A、得距离之差有最大值,当且仅当P在线段法则二:平面上一动点P到两个定点BAB得延长线上时取最大值。
*注意①:一动点P到两定点BA、距离最值得取得都就是使动点与定点转化到一条直线上;如若不在一条直线上,就必须借助题中得条件与相关结论转化之。
*注意②:平面上一动点P到两个定点BA、得距离之与有最小值;距离之差有最大值。
A、得距离之与有最大值;距离之差有最小值,就必须使之如若出现动点P到两个定点B转化为法则中得情况,即:距离之与⇔最小值;距离之差⇔最大值。
【证明】(法则一)已知平面上两个动点B A 、,P 就是平面上任意一个动点,如下图:①当动点P 与定点B A 、不共线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可知AB PB PA >+; ②当动点P 与定点B A 、共线,且在线段AB 得延长线上时,显然有AB PB PA >+; ③当动点P 与定点B A 、共线,且在线段AB 之间时,显然有AB PB PA =+; 综上所述,AB PB PA ≥+,当且仅当动点P 在线段AB 之间时取最小值AB 。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总结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总结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总结汇总7篇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如网课、教辅资料等。
高考数学复习第11关 以解析几何中离心率、最值、范围为背景解答题(解析版)
专题二 压轴解答题第11关 以解析几何中离心率、最值、范围为背景解答题【名师综述】解析几何中的范围、最值和离心率问题仍是高考考试的重点与难点,试题难度较大.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的应用,如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往往需建立求解目标函数,通过函数的最值研究几何中的最值.【典例解剖】类型一 离心率问题典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0)43x y t t t+=>的左、右顶点为A ,B ,右焦点为F .过点A 且斜率为k (0k >)的直线交椭圆C 于另一点P .(1)求椭圆C 的离心率;(2)若12k =,求22PA PB的值; (3)设直线l :2x t =,延长AP 交直线l 于点Q ,线段BQ 的中点为E ,求证:点B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在直线PF 上.【答案】(1)12(2)224513PA PB =(3)详见解析 【解析】【分析】第一问利用离心率的公式直接求解;第二问将直线AP 的方程为1(2)2y x t =+与椭圆C 的方程2223412x y t +=联立求出点P 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22PA PB的值;第三问先求出Q 点的坐标,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E 的坐标,然后求出点P 的坐标及直线PF 的斜率、直线EF 的斜率,最后根据tan tan 2PFB θ∠=得出2PFB EFB ∠=∠即可证明.【详解】(1)∵椭圆C :2222143x y t t +=,∴224a t =,223b t =,22c t =.又0t >,∴2a t =,c t =,∴椭圆C 的离心率12c e a ==. (2)∵直线AP 的斜率为12,且过椭圆C 的左顶点(2,0)A t -,∴直线AP 的方程为1(2)2y x t =+.代入椭圆C 的方程2223412x y t +=,得2223(2)12x x t t ++=,即2220x tx t +-=,解得x t =或2x t =-(舍去),将x t =代入1(2)2y x t =+,得32y t =,∴点P 的坐标为3,2t t ⎛⎫⎪⎝⎭.又椭圆C 的右顶点B (2t ,0),∴2222345(2)024PA t t t t ⎛⎫=++-= ⎪⎝⎭,2222313(2)024PB t t t t ⎛⎫=-+-= ⎪⎝⎭,∴224513PA PB =. (3)直线AP 的方程为(2)y k x t =+,将2x t =代入(2)y k x t =+,得4y kt =,∴(2,4)Q t kt .∵E 为线段BQ 的中点,∴(2,2)E t kt ,∵焦点F 的坐标为(t ,0),∴直线EF 的斜率2EF k k =.联立222(2)3412y k x t x y t =+⎧⎨+=⎩,,消y 得,()()2222234164430k x k tx k t +++-=.由于()22244334A P k t x x k -=+,2A x t =-,∴()2223434P k t x k -=+,∴点P 的坐标为()22223412,3434k t kt k k ⎛⎫- ⎪ ⎪++⎝⎭,∴直线PF 的斜率()222221242234141(2)23434PFktk kk k k k k ttk ⋅+===----+.而直线EF 的斜率为2k ,若设EFB θ∠=,则有tan tan 2PFB θ∠=,即2PFB EFB ∠=∠,∴点B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在直线PF 上.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离心率的求值、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点关直线对称问题等. 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 ①求出,a c ,代入公式c e a=;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式,结合222b a c =-转化为,a c 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 或2a 化转为关于e 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 (e 的取值范围). 【举一反三】(2020·陕西渭南期末考试)如图,12F F 、分别是椭圆2222:1(0)x yC a b a b+=>>的左、右焦点,A 是椭圆C的顶点,B 是直线2AF 与椭圆C 的另一个交点,123F AF π∠=.(1)求椭圆C 的离心率;(2)已知1AF B ∆的面积为,a b 的值.【答案】(1)12;(2)10,a b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12AF F ∆为等边三角形,2a c =,∴1=2e ;(2)已知1AF B ∆的面积为,a b 的值. 【详解】(1)由题意,A 是椭圆C 的顶点,可知12=AF AF ,又123F AF π∠=,∴12AF F ∆ 为等边三角形,2a c =,∴1==2c e a . (2)由(1)可得224a c =,又222+a b c =,2234b a =.直线AB 的倾斜角为23π,斜率为AB 的方程为 )y x c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 2223412x y c +=,解得 8,5B c ⎛⎫⎪ ⎪⎝⎭,∴ 81680555AB c c a =-==,1AF a =,由1211118sin 225AF B S AF AB F AB a a ∆=⋅∠=⋅==10a =,b =类型二 最值、范围问题典例2.(2020上海南模中学月考)某景区欲建两条圆形观景步道12,M M (宽度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已知AB AC ⊥,60AB AC AD ===(单位:米),要求圆M 与,AB AD 分别相切于点B ,D ,圆2M 与,AC AD 分别相切于点C ,D .(1)若BAD 3π∠=,求圆12,M M 的半径;(结果精确到0.1米)(2)若观景步道12,M M 的造价分别为每米0.8千元与每米0.9千元,则当BAD ∠多大时,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结果分别精确到0.1°和0.1千元) 【答案】(1)34.6米,16.1米;(2)263.8千元. 【解析】 【分析】(1)利用切线的性质即可得出圆的半径;(2)设∠BAD =2α,则总造价y =0.8•2π•60tanα+0.9•2π•60tan (45°﹣α),化简,令1+tanα=x 换元,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出最值. 【详解】(1)连结M 1M 2,AM 1,AM 2,∵圆M 1与AB ,AD 相切于B ,D ,圆M 2与AC ,AD 分别相切于点C ,D , ∴M 1,M 2⊥AD ,∠M 1AD =12∠BAD =6π,∠M 2AD =12π,∴M1B =ABtan ∠M1AB =60×3=.6(米),∵tan6π=22tan121tan12ππ-tan 12π=2,同理可得:M 2D =60×tan12π=60(2≈16.1(米).(2)设∠BAD =2α(0<α<4π),由(1)可知圆M 1的半径为60tanα,圆M 2的半径为 60tan (45°﹣α),设观景步道总造价为y 千元,则y =0.8•2π•60tanα+0.9•2π•60tan (45°﹣α)=96πtanα+108π•1tan 1tan αα-+,设1+tanα=x ,则tanα=x ﹣1,且1<x <2. ∴y =96π(x ﹣1)+108π(21x -)=12π•(8x +18x﹣17)≥84π≈263.8, 当且仅当8x =18x 即x =32时取等号, 当x =32时,tanα=12,∴α≈26.6°,2α≈53.2°.∴当∠BAD 为53.2°时,观景步道造价最低,最低造价为263.8千元.【名师点睛】求最值、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求解关于某个变量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目标的范围.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把需要的量都用我们选用的变量表示,有时为了运算的方便,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个变量,只要在最后结果中把多变量归结为单变量即可,同时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例3.(2020上海高三模拟考试)已知圆:(),定点,,其中为正实数.(1)当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C 22(1)x y a ++=0a >(,0)A m (0,)B n ,m n3a m n ===AB C(2)当时,若对于圆上任意一点均有成立(为坐标原点),求实数的值; (3)当时,对于线段上的任意一点,若在圆上都存在不同的两点,使得点是线段的中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相离.(2) ,.(3)【解析】 【分析】(1)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关系即可得到判断;(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化简整理,由点P 的任意性即可得实数m ,λ的值;(3)设出点P 和点N 的坐标,表示出中点M 的坐标,M 、N 满足圆C 的方程,根据方程组有解说明两圆有公共点,利用两圆位置关系要求及点P 满足直线AB 的方程,解出半径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 (1) 当时,圆心为当时,直线方程为, ∴圆心到直线距离为(2)设点,则,∵,∴,,…………由得,,∴,代入得,,化简得,…………∵为圆上任意一点,∴……… 4a =C P PA PO λ=O ,m λ2,4m n ==AB P C ,M N M PN a 3m =2λ=1736,95⎡⎫⎪⎢⎣⎭3a =()1,0-3m n ==AB 30x y +-=d ==<(),P x y PO =PA =PA PO λ=()()22222x m y xy λ-+=+()()222221120x y mx m λλ-+-+-=()2214x y ++=22230x y x ++-=2232x y x +=-()()2213220x mx m λ--+-=()()22221310m x m λλ-+-+-=P C ()22210,310,m m λλ⎧-+=⎪⎨-+-=⎪⎩又,解得,.………………… (3)法一:直线的方程为,设(),, ∵点是线段的中点,∴,又都在圆:上,∴ 即…………………… ∵该关于的方程组有解,即以为半径的圆与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有公共点,∴,又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对所有成立.而 在上的值域为, ∴∴.……… 又线段与圆,∴.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法二: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设,,则则消去得,,,0m λ>3m =2λ=AB 124x y+=(),42P t t -02t ≤≤(),N x y M PN ,222x ty M t +⎛⎫-+⎪⎝⎭,M N C ()221x y a ++=()22221,12,22x y a x t y t a ⎧++=⎪⎨+⎛⎫⎛⎫++-+=⎪⎪ ⎪⎝⎭⎝⎭⎩()()()22221,2424,x y a x t y t a ⎧++=⎪⎨++++-=⎪⎩,x y ()1,0-()2,24t t ---()()221249a t t a ≤++-≤P AB ()()221249a t t a ≤++-≤02t ≤≤()()()22124f t t t =++-2736555t ⎛⎫=-+ ⎪⎝⎭[]0,236,175⎡⎤⎢⎥⎣⎦36,5917,a a ⎧≤⎪⎨⎪≥⎩173695a ≤≤AB C <365a <a 1736,95⎡⎫⎪⎢⎣⎭C MN H CH d ==MN l 222221232d l a d l PC ⎧⎛⎫+=⎪ ⎪⎪⎝⎭⎨⎛⎫⎪+= ⎪⎪⎝⎭⎩l [)2290,88PC d a a =-∈∴(]2,9PC a a ∈直线方程为 点到直线且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举一反三】1.(2020上海高三模拟考试)如图,某市有相交于点O 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l ,与南北走向的公路m ,这两条公路都与一块半径为1(单位:千米)的圆形商城A 相切.根据市民建议,欲再新建一条公路PQ ,点P 、Q 分别在公路l 、m 上,且要求PQ 与圆形商城A 也相切.(1)当P 距O 处4千米时,求OQ 的长; (2)当公路PQ 长最短时,求OQ 的长. 【答案】(1) 3千米.(2) 【解析】 【分析】(1)先建立以O 为原点,直线l 、m 分别为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直线方程为:,由,运算即可得解;(2)设,,由PQ 与圆A 相切,得,再结合重要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解:(1)以O 为原点,直线l 、m 分别为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PQ 与圆A 相切于点B ,连结AB ,以1千米为单位长度,AB 240x y +-=∴C AB =3,CA CB ==P AB ∴236,175PC ⎡⎤∈⎢⎥⎣⎦(]36,17,95a a ⎡⎤∴⊆⎢⎥⎣⎦361795a a ∴<<≤a 1736,95⎡⎫⎪⎢⎣⎭2+14x yb+=1=(,0)P a (0,)Q b (2,2)a b >>2()2ab a b =+-则圆A 的方程为, 由题意可设直线PQ 的方程为,即,, ∵PQ 与圆A,解得,故当P 距O 处4千米时,OQ 的长为3千米. (2)设,, 则直线PQ 方程为,即. ∵PQ 与圆A,化简得,即; 解法一:因此∵,,∴,于是.又,解得,或∵,∴,当且仅当时取等号,∴PQ 最小值为,此时.答:当P 、Q 两点距离两公路的交点O 都为PQ 最短. 解法二:化简得,即.∵22(1)(1)1x y -+-=14x yb+=440bx y b +-=(2)b >1=3b =(,0)P a (0,)Q b (2,2)a b >>1x ya b+=0bx ay ab +-=1=202()a ab b -++=2()2ab a b =+-PQ ====2a >2b >4a b +>()2PQ a b =+-22()22a b ab a b +⎛⎫=+-≤ ⎪⎝⎭04a b <+≤-4a b +≥+4a b +>4a b +≥+()22PQ a b =+-≥+2a b ==2+2a b ==2+202()a ab b -++=2(1)2222a b a a -==+--PQ ====∵,∴. 当且仅当,即时取到等号, 答:当P 、Q 两点距离两公路的交点O 都为PQ 最短. 解法三:设PQ 与圆A 相切于点B ,连结AB 、AP 、AQ ,设, 则,,且,∴,又∵,∴,∴(当且仅当取等号)答:当P 、Q 两点距离两公路的交点O 都为PQ 最短. 解法四:设PQ 与相切于点B ,设,,则,,,在中,由得:,化简得:,∴,解得:或(舍)=2(2)22a a ==-++-2a >2(2)2222PQ a a =-++≥+=-222a a -=-2a b ==+2+OPA θ∠=APB APO ∠=∠BQA OQA ∠=∠2OPQ OQP π∠+∠=4AQB πθ∠=-AB PQ ⊥1tan PB θ=10,4tan 4BQ πθπθ⎛⎫=∈ ⎪⎛⎫⎝⎭- ⎪⎝⎭111111tan 1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4PQ θθπθθθθθθ+=+=+=+--⎛⎫- ⎪+⎝⎭12121(tan 1tan )1tan 1tan tan 1tan θθθθθθ⎛⎫=+-=++-- ⎪--⎝⎭1tan 2tan 12122tan 1tan θθθθ-=+++-≥+=+-tan 1θ=2+A BP x =(0,0)BQ y x y =>>1OP x =+1OQ y =+PQ x y =+RT OPQ ∆222OP OQ PQ +=222()(1)(1)x y x y +=+++1xy x y =++212x y x y +⎛⎫++≤ ⎪⎝⎭2x y +≥+2x y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当时,PQ有最小值.答:当P、Q两点距离公路交点O都为PQ最短.2.已知椭圆()222210x ya ba b+=>>的离心率3e=,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且2F与抛物线24y x=的焦点重合.(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过1F的直线交椭圆于,B D两点,过2F的直线交椭圆于,A C两点,且AC BD⊥,求AC BD+的最小值.【答案】(1)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32x y+=;(2)AC BD+.【解析】(1)抛物线24y x=的焦点为()1,0,∴1c=,又∵13cea a===,∴a=22b=,∴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32x y+=.12BD x x=-=)22132kk+=+.易知AC的斜率为1k-,∴)222211112332kkACkk⎫+⎪+⎝⎭==+⨯+.()222114313223AC BD kk k⎛⎫+=++⎪++⎝⎭()()()()()()22222222220312031322332232k kk k k k++=≥++⎡⎤+++⎢⎥⎢⎥⎣⎦1x y==+2OP OQ==+2+)()222212514k k +==+. 当21k =,即1k =±时,上式取等号,故AC BD +的最小值为1635. (ii )当直线BD的斜率不存在或等于零时,易得AC BD +=>综上:AC BD +. 类型三 面积问题典例3.(2020上海松江区一模)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经过轴正半轴上点的直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和.(1)若,求点的坐标;(2)若,求证:原点总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内部;(3)若,且直线∥,与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问:△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并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证明见解析;(3)存在,最小值2,. 【解析】 【分析】(1)由抛物线方程以及抛物线定义,根据求出横坐标,代入,即可得出点的坐标; (2)设,,设直线的方程是:,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根据韦达定理,以及向量数量积运算,得到,推出恒为钝角,即可得结论成立; (3)设,则,由得,推出直线的斜率.设直线2:4y x Γ=F x (,0)M m lΓA B ||3FA =A 2m =O AB ||||FA FM =1l l 1l ΓE OAE M (2,±(3,0)M ||3FA =24y x =()11,A x y ()22,B x y AB 2x my =+12120OA OB x x y y ⋅=+<AOB ∠()11,A x y 110≠x y ||||FA FM =1(2,0)+M x AB 12=-AB y k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根据判别式等于零,得.设,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由抛物线方程知,焦点是,准线方程为,设,由及抛物线定义知,,代入得,∴点的坐标或 (2)设,, 设直线的方程是:,联立,消去得:,由韦达定理得, ∴,故恒为钝角,故原点总在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内部. (3)设,则,∵,则,由得,故,故直线的斜率. ∵直线和直线平行,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得,由题意,得. 设,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1l 12y y x b =-+12b y =-(),E E E x y 14E y y =-21141E x y x ==(1,0)F 1x =-()11,A x y ||3FA =12x =24y x=y =±A (2,A (2,A -()11,A x y ()22,B x y AB 2x my =+224x my y x =+⎧⎨=⎩x 2480y my --=121248y y m y y +=⎧⎨=-⎩1212OA OB x x y y ⋅=+22212121212()4804416y y y y y y y y =⋅+=+=-<AOB ∠O ()11,A x y 110≠x y ||||FA FM =111-=+m x 0m >12=+m x 1(2,0)+M x AB 12=-AB y k 1l AB 1l 12y y x b =-+211880b y y y y +-=21164320b y y ∆=+=12b y =-(),E E E x y 14E y y =-21141E x y x ==11111111014111222141OAE y x S x y x y x y ∆==+≥-11114y x x y =22114y x =由得,解得或(舍),∴点的坐标为,. 【名师点睛】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可以直接表示或者可以利用割补的办法,将面积科学有效表示,其中通过设直线和曲线的交点,利用韦达定理是解决该种问题的关键.典例4.(2020上海吴淞中学月考)已知椭圆,是它的上顶点,点各不相同且均在椭圆上.(1)若恰为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求的面积; (2)若,求证:直线过一定点;(3)若,的外接圆半径为,求的值. 【答案】(1)2(2)证明见解析(3) 【解析】【分析】(1)求得,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面积;(2)设,联立方程组,求得,又由,求得,得到,即可得到答案;(3)由题意得:,求得线段的中垂线方程,求得外接圆圆心的纵坐标为,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椭圆,可得,故的面积为. (2)根椐对称性,定点必在轴上,利用特殊值可计算得定点为, 设,,,221121144y x y x ⎧=⎨=⎩21144x x =11x =10x =M (3,0)M min ()2OAE S ∆=2214x y +=A ()*,n n P Q n N∈11,P Q 11APQ∆0n n AP AQ ⋅=n n P Q 11n n P Q y y n==-n n AP Q ∆n R lim n n R →∞411(0,1),(2,0),(2,0)A P Q -11APQ ∆():1n n P Q y l kx m m =+≠1212,x x x x +0n n AP AQ ⋅=35m =-3:5n n P Q y kx l =-22112,1n P n nn ⎛⎫-- ⎪ ⎪⎝⎭n AP 332y n=-+2214x y +=11(0,1),(2,0),(2,0)A P Q -11APQ ∆11422⨯⨯=y 30,5⎛⎫- ⎪⎝⎭():1n n P Q y l kx m m =+≠()11,n P x y ()22,n Q x y联立方程组,整理得,可得, ∵,所,即, 可得, 即,可得,又∵,∴,∴,可得必过定点.(3)易知是等腰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在轴上,由题意得:,线段的中垂线为: 故外接圆圆心的纵坐标为:,∴,∴. 【举一反三】已知12,F F 是椭圆2222:1(0)x y M a b a b +=>>的左、右焦点,点()2,3A --在椭圆M 上,且离心率为12e =.(1)求椭圆M 的方程;(2)若12F AF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与椭圆M 的另一个交点为,B C 为椭圆M 上的一点,当ABC 面积最大时,求点C 的坐标.【答案】(1)2211612x y +=(2) 1919⎛- ⎝⎭【解析】(1)由椭圆M 经过点()2,3A --,离心率12e =,可得22491a { 12b c a +==,解得2214y kx mx y =+⎧⎪⎨+=⎪⎩()()222148410k x kmx m +++-=()122212208144114km x x k m x x k ⎧⎪∆>⎪⎪+=-⎨+⎪⎪-⎪=+⎩90n n P AQ ∠=︒0n n AP AQ ⋅=12121210x x y y y y +--+=()()()()12121210x x kx m kx m kx m kx m +++-+-++=()()()()2212121110kx xk m x x m ++-++-=()()5310m m +-=1m ≠35m =-3:5n n P Q y kx l =-30,5⎛⎫- ⎪⎝⎭n n AP Q ∆y 1n P n ⎛⎫- ⎪ ⎪⎝⎭nAP 112y x n ⎛⎫--= ⎪⎝⎭332y n =-+3313422n R n n ⎛⎫=--+=- ⎪⎝⎭3lim lim 442n n n R n →∞→∞⎛⎫=-= ⎪⎝⎭2216,12a b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1612x y +=∴直线l 的方程为210x y -+=,设过C 点且平行于l 的直线为20x y m -+=由221{ 161220x y x y m +=-+=,整理得()2219164120x mx m ++-= 由()()22164194120m m =-⨯⨯-=,解得276m =,∵m 为直线20x y m -+=在y 轴上的截距,依题意,0m <,故m =-解得x =,y =,∴C点的坐标为⎝⎭ 【精选名校模拟】1.(2020·上海闵行区期末考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椭圆2222:1(3)9x yC a a a +=>-.(1)过椭圆C 的左焦点,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椭圆C 于M 、N 两点,若||9MN =,求实数a 的值; (2)已知点(1,0),6T a =,A 、B 是椭圆C 上的动点,0TA TB ⋅=,求TA BA ⋅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13x yl a a +=-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求证:对任意大于3的实数a ,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答案】(1)6a =;(2)[24,49];(3)证明见解析,(3,0)-. 【解析】【分析】(1)由椭圆的方程可得左焦点坐标,再由MN 的长可得纵坐标,即椭圆过9(3,)2-,代入椭圆的方程求出a 的值;(2)6a =代入椭圆可得椭圆的标准形式,设A 的坐标,TA BA 中的BA 用,TA TB 向量表示,再由题意可得关于A 的坐标的关系,由A 的坐标的范围求出数量积TA BA 的取值范围;(3)将直线l 与椭圆联立求出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进而求出PQ 的中点的坐标,及弦长PQ ,求出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整理出关于a 的二次三项式恒为0,可得a 的所有系数都为0,可得x ,y 的值,即圆恒过的定点坐标.【详解】(1)由题意可得:222(9)9c a a =--=,即左焦点为:(3,0)-,若||9MN =,∴9||2y =,将3x =,9||2y =代入椭圆可得:229181149a a +=-,又3a >解得:6a =. (2)6a =时,椭圆的方程为:2213627x y +=,设(,)A x y ,66x -,2()||TA BA TA TA TB TA TA TB =-=-,由题意可得:222222211||(1)(1)27(1)228(4)243644x TA BA TA x y x x x x ==-+=-+-=-+=-+,由66x -,∴[24TA BA ∈,49].(3)联立直线l 与椭圆的方程可得:22(9)0ay a y --=,解得10y =,229a y a-=,设(,0)P a ,29(3,)a Q a--,∴PQ 的中点为:3(2a -,29)2a a -,22229||(3)()a PQ a a -=++, ∴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2223919()()[(3)()]224a a a x y a a a ----+-=++,整理可得:22222222239939(3)()()()()2222a a a a a x a x y y a a a---+---++-+=+,即2229(3)30a x a x y y a a---+--=,整理可得:22(3)(3)90x y a x x y a y -++++++=,对于任意的3a >,关于a 的二次三项式22(3)(3)9x y a x x y a y -++++++恒为0, ∴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系数均为0,即2(3)390x y x x y y -++=++==, ∴3x =-,0y =,即定点坐标为(3,0)-.2.(2019·上海南模中学高三月考)已知椭圆2212x y +=上两个不同的点A 、B 关于直线()102y mx m =+≠对称.(1)若已知10,2C ⎛⎫ ⎪⎝⎭,M 为椭圆上动点,证明:2MC ≤; (2)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答案】(1)证明见解析;(2)6,,⎛⎛⎫-∞+∞ ⎪ ⎪⎝⎭⎝⎭;(3)2. 【解析】【分析】(1)设点(),M x y ,则有11y -≤≤,代入椭圆的方程得出2212x y =-,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可求出MC 的最大值2,从而证明2MC ≤; (2)由A 、B 关于直线()102y mx m =+≠对称,可得出直线AB 与直线12y mx =+,从而可得出直线AB 的斜率为1m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y x b m=-+,设点()11,A x y 、()22,B x y ,将直线AB 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出>0∆,并列出韦达定理,求出线段AB 的中点M ,再由点M 在直线上列出不等式,结合>0∆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 (3)令1t m-=,可得出直线AB 的方程为y tx b =+,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弦长公式计算出AB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出AOB ∆的高d 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AOB ∆面积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出AOB ∆面积的最大值.【详解】(1)设(),M x y ,则2212x y +=,得2222x y =-,于是MC ====因11y -≤≤,∴当12y时,max MC =,即MC ≤ (2)由题意知0m ≠,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y x b m=-+. 由22121x y y x b m ⎧+=⎪⎪⎨⎪=-+⎪⎩消去y ,得222222102m b x x b m m +-+-=.∵直线1y x b m =-+与椭圆2212x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4220b m ∆=-++>,即2221b m <+,①由韦达定理得12242bm x x m +=+,()22122212b m x x m -=+,2122212222y y bm bm b m m m +=-⋅+=++,∴线段AB 的中点2222,22mb bm M m m ⎛⎫ ⎪++⎝⎭.将AB 中点2222,22mb m b M m m ⎛⎫ ⎪++⎝⎭代入直线方程12y mx =+,解得2222m b m +=-②, 将②代入①得22222222m mm m ⎛⎫++-< ⎪⎝⎭,化简得223>m .解得3m <-或3m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6,,33⎛⎛⎫-∞-+∞⎪ ⎪⎝⎭⎝⎭; (3)令160,t m ⎛⎫⎛⎫=-∈ ⎪ ⎪ ⎪ ⎪⎝⎭⎝⎭,即230,2t ⎛⎫= ⎪⎝⎭,且2212t b +=-. 则122421tb x x t +=-+,21222221b xx t -=+, 则12AB x x =-=221t==+==,且O到直线AB的距离为2d=设AOB∆的面积为()S t,∴()124S t ABd=⋅=()()222132422t t++-≤⋅=,当且仅当212t=时,等号成立,故AOB∆.3.(2020·上海南模中学期末)已知定点()1,0F,动点P在y轴上运动,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延长MP至点N,使0PM PF⋅=.||||PM PN=点N的轨迹是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若S,T是曲线C上的两个动点,满足0OS OT⋅=,证明:直线ST过定点;(3)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且4OA OB⋅=-,||430AB≤≤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答案】(1) ()240y x x=>;(2) 直线ST过定点()4,0;(3)111,,122k⎡⎤⎡⎤∈--⋃⎢⎥⎢⎥⎣⎦⎣⎦【解析】【分析】(1)设出动点N ,则,M P 的坐标可表示出,利用0PM PF ⋅=,可求得,x y 的关系式,即N 的轨迹方程;(2)设直线:ST x ty m =+,联立直线与(1)中所得抛物线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表示0OS OT ⋅=,进而求得m 即可;(3)设出直线l 的方程,A ,B 的坐标,根据12124x x y y +=-推断出128y y =-,把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x 求得12y y 的表达式,进而求得2b k =-,利用弦长公式表示出2AB ,再根据AB 的范围,求得k 的范围.【详解】(1)设动点(),N x y ,则(),0M x -,0,2y P ⎛⎫⎪⎝⎭,0x >,∵0PM PF ⋅=,即,1,022y y x ⎛⎫⎛⎫--⋅-= ⎪ ⎪⎝⎭⎝⎭,化简得()240y x x =>. (2)设直线:ST x ty m =+,联立()2240440y x x y ty m x ty m⎧=>⇒--=⎨=+⎩. 设()()1122,,,S x y T x y ,则124y y m ⋅=-,()22212212124416y y y y x x m ⋅⋅=⋅==.又0OS OT ⋅=,故由题有12120x x y y +=,即240m m -=.由题意可知0m ≠,故4m =.故直线:ST 4x ty =+,恒过定点()4,0. (3)设直线l 方程为y kx b =+,l 与抛物线交于点()()1122,,,A x y B x y ,则由4OA OB ⋅=-,得12124x x y y +=-,即221212444y yy y ⋅+=-,∴()2121216640y y y y ++=,解得128y y =-,由()()2240440,0y x x ky y b k y kx b⎧=>⇒-+=≠⎨=+⎩,∴12482by y b k k ==-⇒=-, 当216160120kb k ∆=->⇒+>恒成立,()()222121212222211116161141b AB yy y y y y k k k k k ⎛⎫⎛⎫⎛⎫⎛⎫⎡⎤=+-=++-=+- ⎪ ⎪ ⎪⎪⎣⎦⎝⎭⎝⎭⎝⎭⎝⎭()()22416112k k k ++=. 由题意,||430AB ≤≤()()224161121661630k k k++⨯≤≤⨯,即2422132513121428424k k k ⎛⎫≤+≤⇒≤+≤⎪⎝⎭, ∵21302k +>,故2251311114222k k ≤+≤⇒≤≤,解得2114k ≤≤,∴112k ≤≤或112k -≤≤-. 即所求k 的取值范围是111,,122⎡⎤⎡⎤--⋃⎢⎥⎢⎥⎣⎦⎣⎦. 4.(2020·上海南模中学期末)教材曾有介绍:圆222x y r +=上的点()00,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我们将其结论推广: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上的点()00,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00221x x y y a b +=,在解本题时可以直接应用.已知,直线0x y -+=与椭圆()222:11x E y a a+=>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1)求a 的值;(2)设O 为坐标原点,过椭圆E 上的两点A 、B 分别作该椭圆的两条切线1l 、2l ,且1l 与2l 交于点()2,M m .当m 变化时,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经过点()2,M m 作直线l 与该椭圆E 交于C 、D 两点,在线段CD 上存在点N ,使CN MCND MD=成立,试问:点N 是否在直线AB 上,请说明理由.【答案】(1)a =2)2(3)见解析 【解析】【分析】(1)将直线y =x x 的方程,由直线和椭圆相切的条件:判别式为0,解方程可得a 的值;(2)设切点A (x 1,y 1),B (x 2,y 2),可得切线1l ,22x xy y 12+=,CN MC ND MD =,再将M 代入上式,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得切点弦方程,AB 的方程为x+my =1,将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求得△OAB 的面积,化简整理,运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最大值;(3)点N 在直线AB 上,∵()C C C x ,y设()D D D x ,y 、()00N x ,y 、()CN λND λ0,λ1=>≠,且CM λMD =-,于是C D0x λx x 1λ+=+,向量坐标化,得C D 0y λy y 1λ+=+、C D x λx 21λ-=-、C Dy λy m 1λ-=-、00x my 10+-=,将()CN λND λ0,λ1=>≠代入椭圆方程,结合()D D D x ,y 、()00N x ,y 在椭圆上,整理化简得2223x y 1ay x ⎧=+⎪⎨+=⎪⎩,即N 在直线AB 上.【详解】(1)联立2211x 20(1)a a ⎛⎫+++=> ⎪⎝⎭,整理得(2214120a a ⎛⎫-⋅+⋅=⇒= ⎪⎝⎭依题意Δ0=,即()11A x ,y . (2)设()22B x ,y 、11x xy y 12+=,于是直线1l 、2l 的方程分别为()M 2,m 、CN MC ND MD =,将11x my 10+-=代入1l 、2l 的方程得22x my 10+-=且x my 10+-=,∴直线AB 的方程为()222210m 2y 2my 10x y 12x my +-=⎧⎪⇒+--=⎨+=⎪⎩, 联立1221y y m 2=-+, 显然Δ0>,由1y ,2y 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根,有1222my y m 2+=+,ΔOAB , 121S y y 2=-面积()()()()222121222222m 1121S y y 4y y 142m 2m12m 1+⎡⎤=+-==≤⎣⎦+++++,即22C C x y 12+=,当且仅当m 0=时,“=”成立,S取得最大值2. (3)点N 在直线AB 上,∵()C C C x ,y ,设()D D D x ,y 、()00N x ,y 、()CN λND λ0,λ1=>≠,且CM λMD =-, 于是C D 0x λx x 1λ+=+,即C D 0y λy y 1λ+=+、C D x λx 21λ-=-、C Dy λy m 1λ-=-、00x my 10+-=,又22222222C D DD C D x x x y 1y λy 1λ222⎛⎫+=⇒+-+=- ⎪⎝⎭C D C D C D C D x λx x λx y λy y λy 1121+λ1λ1+λ1λ+-+-⇒⋅⋅+⋅=--00001x 2y m 1x my 102⇒⋅⋅+=⇒+-=, ()()()()()f 2,j f 1,j f 1,j 12f 1,j 48j 4j 1,2,,n 1=++=+=+=-,即N 在直线AB 上.5.(2020·上海普陀区一模)已知双曲线Γ:22221(0,0)x y a b a b-=>>的焦距为4,直线:40l x my --=(m R ∈)与Γ交于两个不同的点D 、E ,且0m =时直线l 与Γ的两条渐近线所围成的三角形恰为等边三角形.(1)求双曲线Γ的方程;(2)若坐标原点O 在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的内部,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设A 、B 分别是Γ的左、右两顶点,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D 于点P ,交直线AD 于点Q ,求证:线段PQ 在x 轴上的射影长为定值.【答案】(1)2213x y -=;(2)15((,3)33-;(3)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求得双曲线的2c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 ,b 的方程,结合a ,b ,c 的关系求得a ,b ,进而得到双曲线的方程;(2)设1(D x ,1)y ,2(E x ,2)y ,联立直线40x my --=和2233x y -=,应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设DE 的中点为F ,求得F 的坐标,由题意可得1||||2OF DE <,应用两点的距离公式,解不等式可得所求范围;(3)求得A ,B 的坐标和P 的坐标,求得BD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和AD 的方程,联立解得Q 的坐标,求出||P Q x x -,即可得证.【详解】(1)当0m =直线:4l x =与C 的两条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恰为等边三角形,由根据双曲线的性质得,2221tan 303b a ==,又焦距为4,则224a b +=,解得a =1b =,则所求双曲线Γ的方程为2213x y -=.(2)设11(,)D x y ,22(,)E x y ,由221340x y x my ⎧-=⎪⎨⎪--=⎩,得22(3)8130m y my -++=,则12283m y y m +=-,122133y y m =-,且2226452(3)12(13)0m m m ∆=--=+>, 又坐标原点O 在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内,则0OD OE ⋅<,即12120x x y y +<,即1212(4)(4)0my my y y +++<,即212124()(1)160m y y m y y ++++<,则22221313816033m m m m +-+<--,即223503m m -<-,则3m <<-或3m <<,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15((,3). (3)线段PQ 在x 轴上的射影长是p q x x -.设00(,)D x y ,由(1)得点B , 又点P 是线段BD 的中点,则点00()22x y P+, 直线BD,直线AD ,又BDPQ ⊥,则直线PQ的方程为0000(22y x x yx y -=-,即200000322x x y y x y y -=++, 又直线AD的方程为y x =+,联立方程200000322x x y y x y y y x ⎧-=++⎪⎪⎨⎪=+⎪⎩, 消去y化简整理,得2220003)22x y x x x -++=+,又220013x y =-,代入消去20y,得20002(3)1)(33x x x x x -+=+,即02(1(33x xx +-+=+,则024x x =,即点Q 的横坐标为024x ,则p q x x -==.故线段PQ 在x 轴上的射影长为定值.6.(2020·上海金山中学期末)已知椭圆C :2221tan y x α+=,其中04πα<<,点A 是椭圆C 的右顶点,射线l :(0)y x x =≥与椭圆C 的交点为B . (1)求点B 的坐标;(2)设椭圆C 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分别为a 、b ,当ba的值在区间0,3⎛⎫ ⎪ ⎪⎝⎭中变化时,求α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以A 为焦点,(,0)D m 为顶点且开口方向向左的抛物线过点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sin , sin )B αα;(2)06πα<<;(3)314m +<<. 【解析】【分析】(1)联立方程组2221tan y x y x α⎧+=⎪⎨⎪=⎩,再求解即可;(2)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得1a =,tan b α=,再解不等式040tan 3παα⎧<<⎪⎪⎨⎪<<⎪⎩即可;(3)先求出抛物线的方程为24(1)()y m x m =---,由点(sin ,sin )B αα在抛物线上可得2sin 4(1)(sin )m m αα=---,再令sin t α=,则2()4(1)4(1)f t t m t m m =--+-①,其中102t <<,则问题可转化为抛物线①在区间10,2⎛⎫⎪⎝⎭上与椭圆有一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0)0102f f <⎧⎪⎨⎛⎫> ⎪⎪⎝⎭⎩,再求解即可.【详解】(1)解方程组2221tan y x y x α⎧+=⎪⎨⎪=⎩,得sin x y α==,∴(sin , sin )B αα. (2)∵04πα<<,0tan 1α<<,∴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1a =,tan b α=,由条件0403b a πα⎧<<⎪⎪⎨⎪<<⎪⎩,得:040tan 3παα⎧<<⎪⎪⎨⎪<<⎪⎩,∴06πα<<;(3)由题意得:1m ,且抛物线焦点A 与顶点D 的距离为1m -,设抛物线方程为:22()y p x m =--,那么2(1)p m =-,故抛物线的方程为24(1)()y m x m =---,∵点(sin ,sin )B αα在抛物线上,∴2sin 4(1)(sin )m m αα=---,2sin 4(1)sin 4(1)0m m m αα--+-=,设sin t α=,∵06πα<<,∴102t <<, 令2()4(1)4(1)f t t m t m m =--+-①,其中102t <<,抛物线①开口向上,其对称轴2(1)0t m =-<, 抛物线①在区间10,2⎛⎫⎪⎝⎭上与椭圆有一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0)0102f f <⎧⎪⎨⎛⎫> ⎪⎪⎝⎭⎩,即24(1)074604m m m m -<⎧⎪⎨-+<⎪⎩,∴0? 1m m m ⎧<<或m的取值范围是314m <<. 7.(2020·上海闵行区一模)已知抛物线2:8y x Γ=和圆22:40x y x Ω+-=,抛物线Γ的焦点为F .(1)求Ω的圆心到Γ的准线的距离;(2)若点(),T x y 在抛物线Γ上,且满足[]1,4x ∈,过点Γ作圆Ω的两条切线,记切点为A B 、,求四边形TAFB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3)如图,若直线l 与抛物线Γ和圆Ω依次交于M P Q N 、、、四点,证明:12MP QN PQ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 的方程为2x =”【答案】(1)4;(2);(3)见解析 【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圆心和准线方程即可得解;(2)根据条件可表示出四边形TAFB 的面积S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解;(3)充分性:令直线l 的方程为2x =,分别求出M 、P 、Q 、N 四点坐标后即可证明12MP QN PQ ==;必要性:设l 的方程为x ty m =+,()11,M x y ,()22,N x y ,()33,P x y ,()44,Q x y ,由12MP QN PQ==可得1234y y y y +=+,即可得出t 与m 的关系,进而可得出直线l 的方程为2x =.【详解】(1)由2240x y x +-=可得:()22 24x y -+=,∴Ω的圆心与Γ的焦点F 重合,∴Ω的圆心()2,0到Γ的准线2x =-的距离为4.(2)四边形TAFB 的面积为:1222S =⨯⨯===,∴当[]1,4x ∈时,四边形TAFB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2)证明(充分性) :若直线l 的方程为2x =,将2x =分别代入28y x =2240x y x +-=得()2,4M ,()2,2P ,()2,2Q -,()2,4N -.∴122MP ON PQ ===,∴12MP QN PQ ==.(必要性) :若12MP QN PQ ==,则线段MN 与线段PQ 的中点重合,设l 的方程为x ty m =+,()11,M x y ,()22,N x y ,()33,P x y ,()44,Q x y ,则1234y y y y +=+,将x ty m =+代入28y x =得2880y ty m --=,128y y t +=,264320t m ∆=+>即220t m +>,同理可得,()342221t m y y t-+=-+, ∴()22281t m t t--=+即0t =或242m t =--, 而当242m t =--时,将其代入220t m +>得2220t -->不可能成立;.当0t =时,由280y m -=得:1y =2y =- 将x m =代入2240x y x +-=得3y =4y =12MP PQ =,∴12=⋅,∴220m m -=,∴2m =或0m =(舍去),∴直线l 的方程为2x =,12MP QN PQ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 的方程为2x =”.8.(2020·上海川沙中学期末考试)已知两点1(F、2F ,动点(,)M x y 满足12|||4|MF MF +=,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直线:l y kx =(0k ≠)交曲线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结QE 并延长交曲线C 于点G . (1)求曲线C 的方程,并说明曲线C 是什么曲线; (2)若2k =,求△PQG 的面积; (3)证明:△PQG 为直角三角形.【答案】(1)22142x y +=,轨迹是以0)、(为焦点的椭圆;(2)4027;(3)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1212|||||4|MF MF F F +=>,根据椭圆定义,即可求出方程;(2)设111(,),0,0P x kx x k >>,可得111(,),(,0)Q x kx E x --,求出QE 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G 点坐标,再将2y x =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P Q G 坐标,即可求解; (2)根据(2)中G 点坐标求出PG 斜率,即可证明结论.【详解】(1)1212|||||4|MF MF F F +=>,M点轨迹就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其方程为22142x y +=.(2)设111(,),0,0P x kx x k >>,则111(,),(,0)Q x kx E x --,直线QE 方程为1()2ky x x =-, 联立122()2240k y x x x y ⎧=-⎪⎨⎪+-=⎩消去y 得,2222211(2)280k x k x x k x +-+-=,① 设221(,),G x y x -为方程①的解,222111121212222232,222k x k x k x x x x x x k k k +-=∴=+=+++,323111122122232(),(,)2222k x k x x k x ky x x G k k k +=-=+++, 联立22224y x x y =⎧⎨+=⎩,解得2343x y ⎧=⎪⎪⎨⎪=⎪⎩或2343x y ⎧=-⎪⎪⎨⎪=-⎪⎩,2424148(,),(,),(,)333399P Q G --, 1414240()239327PQG S ∆=⨯+=.(3)由(2)得231112232(,)22k x x k x G k k +++,3112122111122123222PGk x kx kx k k k x x k x k x k -+===-+--+, PQ PG ∴⊥,即△PQG 为直角三角形.9.(2020·上海东昌中学期末考试)定义:由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一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该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如果两个椭圆的“特征三角形”是相似的,则称这两个椭圆是“相似椭圆”,并将三角形的相似比称为椭圆的相似比.已知椭圆221:14x C y +=.(1)若椭圆222:1164x y C +=,判断2C 与1C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求出2C 与1C 的相似比;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2)写出与椭圆1C 相似且焦点在x 轴上、短半轴长为b 的椭圆b C 的标准方程;若在椭圆b C 上存在两点M 、N 关于直线1y x =+对称,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如图:直线y x =与两个“相似椭圆”和分别交于点,A B 和点,C D ,试在椭圆M 和椭圆M λ上分别作出点E 和点F (非椭圆顶点),使CDF ∆和ABE ∆组成以λ为相似比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写出具体作法.(不必证明)【答案】(1) 相似比为2:1(2)b >(3)详见解析 【解析】【详解】(1)椭圆2C 与1C 相似.∵椭圆2C 的特征三角形是腰长为4,底边长为 而椭圆1C 的特征三角形是腰长为2,底边长为 因此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2:1. (2)椭圆b C 的方程为:,设:MN l y x t =-+,点1122(,),(,)M x y N x y ,MN 中点为00(,)x y ,则2222{14y x tx y b b =-++=, ∴222584()0x tx t b -+-=,则12004,255x x t tx y +===, ∵中点在直线1y x =+上,∴有4155t t =+,53t =-,即直线MN l 的方程为:5:3MN l y x =--, 由题意可知,直线MN l 与椭圆b 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2225558()4[()]033x x b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224025()454()039b ∆=-⨯⨯⨯->,即b > (3)作法1:过原点作直线,交椭圆M 和椭圆M λ于点E 和点F ,则CDF ∆和ABE ∆即为所求相似三角形,且相似比为λ.作法2:过点A 、点C 分别做x 轴(或y 轴)的垂线,交椭圆M 和椭圆M λ于点E 和点F ,则CDF ∆和ABE ∆即为所求相似三角形,且相似比为λ.10.(2020·上海华师大附中月考)已知椭圆Γ的方程为22184x y +=,圆C 与x 轴相切于点()2,0T ,与y 轴正半轴相交于A 、B 两点,且3AB =,如图1.(1)求圆C 的方程;(2)如图1,过点B 的直线l 与椭圆Γ相交于P 、Q 两点,求证:射线AB 平分PAQ ∠;(3)如图2所示,点M 、N 是椭圆Γ的两个顶点,且第三象限的动点R 在椭圆Γ上,若直线RM 与y 轴交于点1M ,直线RN 与x 轴交于点1N ,试问:四边形11MNN M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2225224x y 5⎛⎫-+-= ⎪⎝⎭;(2)证明见解析;(3)是,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设出圆心坐标,半径为圆心纵坐标,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出圆的方程;(2)先求出,A B 点坐标,设出直线AB 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得0AP AQ k k +=,命题得证;(3)设220000(,),28R x y x y +=,求出直线RM 、直线RN 方程,进而求出点1M 与点1N 的坐标,然后四边形11MNN M 的面积用点1M 与点1N 的坐标表示,计算可得定值.【详解】(1)依题意,设圆心(2,),C b r b =,||3AB ==,解得52r =, ∴所求的方程为()2225224x y 5⎛⎫-+-= ⎪⎝⎭. (2)0x =代入圆C 方程,得1y =或4y =,(0,1),(0,4)B A ∴, 若过点B 的直线l 斜率不存在,此时,,A P Q 在y 轴上,0PABQAB,射线AB 平分PAQ ∠,若过点B 的直线l 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1y kx =+,联立22281x y y kx ⎧+=⎨=+⎩,消去y 得,22222(21)460,1624(21)8(83)0,k x kx k kk∆。
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最值
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一、直线上的动点到直线外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例1(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1)如图1,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2)如图2,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变题:(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1)如图3,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ˊ(3,-2),则有PB=PBˊ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PA+PBˊ=ABˊ(当且仅当A,P,Bˊ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2)如图4,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ˊ,则有PB=PBˊ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PBˊ-PA ﹦ABˊ(当且仅当A,P,Bˊ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ˊ=此时,点P的坐标为归纳:①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②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绝对值的最大值.若不满足①②时,可利用对称性将两定点变换到直线的同(异)侧,再进行求解.如变题的方法.例2函数的值域为.解析:将函数进行化简得:即为动点P(x,0)到两定点A(1,1)、B(3,-2)的距离之和.由例1可知:该值域为二、圆锥曲线上的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一)直接求解或利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进行适当转化后求解.例3(1)已知A(4,0)和B(2,2),M是椭圆上的动点,则MA-MB的范围是;解析:(1)如图5,在MAB中有MA-MB<AB,当M,A,B三点共线且MB>MA即点M位于M2处时,有MA-MB=AB,所以MA-MB AB;同理在MAB中有MB-MA AB,即MB-MA-AB(当点M位于M1处时等号成立)综上所述:-AB≦MA-MB≦AB。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练习61---抛物线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练习抛物线考试要求 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了解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知识梳理1.抛物线的定义(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2)其数学表达式:{M||MF|=d}(d为点M到准线l的距离).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图形标准方程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p的几何意义: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性质顶点O(0,0)对称轴y=0 x=0焦点F⎝⎛⎭⎪⎫p2,0F⎝⎛⎭⎪⎫-p2,0F⎝⎛⎭⎪⎫0,p2F⎝⎛⎭⎪⎫0,-p2离心率e=1准线方程 x =-p 2 x =p 2 y =-p 2 y =p 2 范围 x ≥0,y ∈Rx ≤0,y ∈Ry ≥0,x ∈Ry ≤0,x ∈R开口方向向右向左向上向下[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长等于2p ,通径是过焦点最短的弦.2.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点P (x 0,y 0)到焦点F ⎝ ⎛⎭⎪⎫p 2,0的距离|PF |=x 0+p 2,也称为抛物线的焦半径.诊 断 自 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抛物线.( ) (2)方程y =ax 2(a ≠0)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抛物线,且其焦点坐标是⎝ ⎛⎭⎪⎫a 4,0,准线方程是x =-a4.( )(3)抛物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4)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则直线与抛物线一定相切.( )(5)过抛物线的焦点与抛物线对称轴垂直的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叫做抛物线的通径,那么抛物线x 2=-2ay (a >0)的通径长为2a .( )解析 (1)当定点在定直线上时,轨迹为过定点F 与定直线l 垂直的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2)方程y =ax 2(a ≠0)可化为x 2=1a y ,是焦点在y 轴上的抛物线,且其焦点坐标是⎝ ⎛⎭⎪⎫0,14a ,准线方程是y =-14a .(3)抛物线是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4)一条直线平行抛物线的对称轴,此时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但不相切. 答案 (1)× (2)× (3)× (4)× (5)√2.(老教材选修2-1P72A1改编)顶点在原点,且过点P (-2,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 2=kx 或x 2=my ,代入点P (-2,3),解得k =-92,m =43,所以y 2=-92x 或x 2=43y . 答案 y 2=-92x 或x 2=43y3. (老教材选修2-1P67A3改编)抛物线y 2=8x 上到其焦点F 距离为5的点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 设P (x 1,y 1),则|PF |=x 1+2=5,得x 1=3,y 1=±2 6.故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为2. 答案 24.(2019·全国Ⅱ卷)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是椭圆x 23p +y 2p =1的一个焦点,则p =( )A.2B.3C.4D.8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p 2,0,椭圆的焦点坐标为()±2p ,0, 所以p2=2p ,解得p =0(舍去)或p =8. 答案 D5.(2020·山东名校联考)已知F 是抛物线y 2=x 的焦点,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点,且|AF |+|BF |=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 ) A.34 B.1 C.54 D.74解析 如图所示,设抛物线的准线为l ,AB 的中点为M ,作AA 1⊥l 于点A 1,BB 1⊥l 于点B 1,MM 1⊥l 于点M 1,由抛物线的方程知p =12,由抛物线定义知|AA 1|+|BB 1|=|AF |+|BF |=3,所以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MM 1|-p 2=12(|AA 1|+|BB 1|)-p 2=12×3-14=54,故选C. 答案 C6.(2019·昆明诊断)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 2=8x ,若过点Q (-2,0)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y 整理得k 2x 2+(4k 2-8)x +4k 2=0,当k =0时,显然满足题意;当k ≠0时,Δ=(4k 2-8)2-4k2·4k2=64(1-k2)≥0,解得-1≤k<0或0<k≤1,因此k的取值范围是[-1,1]. 答案[-1,1]考点一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例1】(1)已知抛物线C与双曲线x2-y2=1有相同的焦点,且顶点在原点,则抛物线C的方程是()A.y2=±22xB.y2=±2xC.y2=±4xD.y2=±42x(2)(多选题)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F|=3|BF|,则直线AB的斜率为()A.2B.3C.- 2D.- 3(3)动圆过点(1,0),且与直线x=-1相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解析(1)由已知可知双曲线的焦点为(-2,0),(2,0).=2,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则p2所以p=22,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2=±42x.故选D.(2)如图所示,当点A在第一象限时,过A,B分别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A作x轴的垂线,与EB交于点C,则四边形ADEC为矩形.由抛物线定义可知|AD|=|AF|,|BE|=|BF|,设|AF|=3|BF|=3m,所以|AD|=|CE|=3m,|AB|=4m,在Rt△ABC中,|BC|=2m,所以∠ABC=60°,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3;当点B在第一象限时,同理可知直线l 的斜率为- 3.(3)设动圆的圆心坐标为(x,y),则圆心到点(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易知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y2=4x.答案(1)D(2)BD(3)y2=4x规律方法 1.应用抛物线定义的两个关键点(1)由抛物线定义,把抛物线上点到焦点距离与到准线距离相互转化.(2)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2.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常用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其关键是判断焦点位置、开口方向,在方程的类型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由于标准方程只有一个参数p,只需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在解决与抛物线的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解题,特别是涉及焦点、顶点、准线的问题更是如此.【训练1】(1)设抛物线y2=2px的焦点在直线2x+3y-8=0上,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A.x=-4B.x=-3C.x=-2D.x=-1(2)(2020·佛山模拟)已知抛物线x 2=2py (p >0)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点P (4,y 0)在抛物线上,K 为l 与y 轴的交点,且|PK |=2|PF |,则y 0=________.解析 (1)直线2x +3y -8=0与x 轴的交点为(4,0),∴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为(4,0),∴准线方程为x =-4.(2)作PM ⊥l ,垂足为M ,由抛物线定义知|PM |=|PF |,又知|PK |=2|PF |,∴在直角三角形PKM 中,sin ∠PKM =|PM ||PK |=|PF ||PK |=22,∴∠PKM =45°,∴△PMK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 |=|MK |=4,又知点P 在抛物线x 2=2py (p >0)上,∴⎩⎨⎧py 0=8,y 0+p2=4,解得⎩⎪⎨⎪⎧p =4,y 0=2. 答案 (1)A (2)2考点二 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多维探究角度1 到焦点与定点距离之和(差)最值问题【例2-1】 点P 为抛物线y 2=4x 上的动点,点A (2,1)为平面内定点,F 为抛物线焦点,则:(1)|PA |+|P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多填题)|PA |-|P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1,由抛物线定义可知,|PF |=|PH |,|PA |+|PF |=|PA |+|PH |,从而最小值为A 到准线的距离为3.(2)如图2,当P,A,F三点共线,且P在FA延长线上时,|PA|-|PF|有最小值为-|AF|=- 2.当P,A,F三点共线,且P在AF延长线上时,|PA|-|PF|有最大值为|AF|= 2.故|PA|-|PF|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 2.答案(1)3(2)-2 2规律方法 1.解决到焦点与定点距离之和最小问题,先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再结合图形解决问题.2.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最值问题,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取最值.角度2到点与准线的距离之和最值问题【例2-2】设P是抛物线y2=4x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点A(-1,1)的距离与点P 到直线x=-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易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1,0),准线是x=-1,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到直线x=-1的距离等于点P到F的距离.于是,问题转化为在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A(-1,1)的距离与点P到F(1,0)的距离之和最小,显然,连接AF与抛物线相交的点即为满足题意的点,此时最小值为[1-(-1)]2+(0-1)2= 5.答案 5规律方法 解决到点与准线的距离之和最值问题,先将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到焦点的距离,再构造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使问题得解. 角度3 动弦中点到坐标轴距离最短问题【例2-3】 已知抛物线x 2=4y 上有一条长为6的动弦AB ,则AB 的中点到x 轴的最短距离为( ) A.34B.32C.1 D.2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准线l :y =-1,过点A 作AA 1⊥l 交l 于点A 1,过点B 作BB 1⊥l 交l 于点B 1,设弦AB 的中点为M ,过点M 作MM 1⊥l 交l 于点M 1,则|MM 1|=|AA 1|+|BB 1|2.因为|AB |≤|AF |+|BF |(F 为抛物线的焦点),即|AF |+|BF |≥6,所以|AA 1|+|BB 1|≥6,2|MM 1|≥6,|MM 1|≥3,故点M 到x 轴的距离d ≥2,故选D. 答案 D规律方法 解决动弦中点到坐标轴距离最短问题将定长线段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线段端点到准线距离之和的一半,再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不等式求解. 角度4 焦点弦中距离之和最小问题【例2-4】 已知抛物线y 2=4x ,过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则|AC |+|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F (1,0),|AC |+|BD |=|AF |+|FB |-2=|AB |-2,即|AC |+|BD |取得最小值时当且仅当|AB |取得最小值.依抛物线定义知,当|AB |为通径,即|AB |=2p =4时为最小值,所以|AC |+|BD |的最小值为2. 答案 2规律方法 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的弦称为抛物线的通径,通径是抛物线所有过焦点的弦中最短的,若能将问题转化为与通径有关的问题,则可以用通径最短求最值.角度5 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小问题【例2-5】(一题多解)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0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法一如图,设与直线4x +3y -8=0平行且与抛物线y =-x 2相切的直线为4x +3y +b =0,切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y =-x 2,4x +3y +b =0消去y 整理得3x 2-4x -b =0,则Δ=16+12b =0,解得b =-43,故切线方程为4x +3y -43=0,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0距离的最小值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d =⎪⎪⎪⎪⎪⎪8-435=43.法二对y =-x 2,有y ′=-2x ,如图,设与直线4x +3y -8=0平行且与抛物线y =-x 2相切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切点是T (m ,-m 2),则切线斜率k =y ′|x =m =-2m =-43,所以m =23,即切点T ⎝ ⎛⎭⎪⎫23,-49,点T 到直线4x +3y -8=0的距离d =⎪⎪⎪⎪⎪⎪83-43-816+9=43,由图知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0距离的最小值是43. 答案 43规律方法 抛物线上的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可以利用单变量设点利用函数思想求最值.【训练2】 (1)若在抛物线y 2=-4x 上存在一点P ,使其到焦点F 的距离与到 A (-2,1)的距离之和最小,则该点的坐标为( ) A.⎝ ⎛⎭⎪⎫-14,1B.⎝ ⎛⎭⎪⎫14,1 C.(-2,-22) D.(-2,22)(2)已知P 为抛物线y 2=4x 上一个动点,Q 为圆C :x 2+(y -4)2=1上一个动点,那么点P 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1)如图,∵y 2=-4x ,∴p =2,焦点坐标为(-1,0).依题意可知当A ,P 及P 到准线的垂足三点共线时,点P 与点F 、点P 与点A 的距离之和最小,故点P 的纵坐标为1.将y =1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x =-14,则点P 的坐标为⎝ ⎛⎭⎪⎫-14,1.故选A.(2)由题意知,圆C :x 2+(y -4)2=1的圆心为C (0,4),半径为1,抛物线的焦点为F (1,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P 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即点P 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之和,因此|PQ |+|PF |≥|PC |+|PF |-1≥|CF |-1=17-1.答案 (1)A (2)17-1考点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例3】(2019·全国Ⅰ卷)已知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为F ,斜率为32的直线l 与C 的交点为A ,B ,与x 轴的交点为P . (1)若|AF |+|BF |=4,求直线l 的方程; (2)若AP→=3PB →,求|AB |. 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32x +t ,A (x 1,y 1),B (x 2,y 2). (1)由题设得F ⎝ ⎛⎭⎪⎫34,0,故|AF |+|BF |=x 1+x 2+32.又|AF |+|BF |=4,所以x 1+x 2=52.由⎩⎪⎨⎪⎧y =32x +t ,y 2=3x 可得9x 2+12(t -1)x +4t 2=0, 其中Δ=144(1-2t )>0, 则x 1+x 2=-12(t -1)9.从而-12(t -1)9=52,得t =-78(满足Δ>0). 所以l 的方程为y =32x -78.(2)由AP →=3PB →可得y 1=-3y 2.由⎩⎪⎨⎪⎧y =32x +t ,y 2=3x 可得y 2-2y +2t =0,其中Δ=4-8t >0, 所以y 1+y 2=2,从而-3y 2+y 2=2,故y 2=-1,y 1=3. 代入C 的方程得x 1=3,x 2=13. 所以A (3,3),B ⎝ ⎛⎭⎪⎫13,-1,故|AB |=4133.规律方法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类似,一般要用到根与系数的关系.2.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AB |=x 1+x 2+p ,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3.涉及抛物线的弦长、中点、距离等相关问题时,一般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等解法.提醒 涉及弦的中点、斜率时一般用“点差法”求解.【训练3】 如图所示,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 (1,2),A (x 1,y 1),B (x 2,y 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2)当P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 1+y 2的值及直线AB 的斜率. 解 (1)由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p >0).∵点P (1,2)在抛物线上,∴22=2p ×1,解得p =2.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是y 2=4x ,准线方程是x =-1. (2)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PA ,直线PB 的斜率为k PB , 则k PA =y 1-2x 1-1(x 1≠1),k PB =y 2-2x 2-1(x 2≠1),∵P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k PA =-k PB . 由A (x 1,y 1),B (x 2,y 2)均在抛物线上,得y 21=4x 1,①y 22=4x 2,②∴y 1-214y 21-1=-y 2-214y 22-1,∴y 1+2=-(y 2+2).∴y 1+y 2=-4.由①-②得,y 21-y 22=4(x 1-x 2),∴k AB =y 1-y 2x 1-x 2=4y 1+y 2=-1(x 1≠x 2).数学抽象——活用抛物线焦点弦的四个结论1.数学抽象素养水平表现为能够在得到的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命题,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本课时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的四个常用结论即为具体表现之一.2.设AB 是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弦,若A (x 1,y 1),B (x 2,y 2),则 (1)x 1·x 2=p 24. (2)y 1·y 2=-p 2.(3)|AB |=x 1+x 2+p =2psin 2α(α是直线AB 的倾斜角). (4)1|AF |+1|BF |=2p 为定值(F 是抛物线的焦点).【例1】 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AF |=2|BF |,则|AB |等于( ) A.4 B.92C.5 D.6[一般解法]易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为k ,则其方程为 y =k (x -1).由⎩⎪⎨⎪⎧y =k (x -1),y 2=4x 得k 2x 2-(2k 2+4)x +k 2=0,得x A ·x B =1,①因为|AF |=2|BF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x A +1=2(x B +1), 即x A =2x B +1,②由①②解得x A =2,x B =12, 所以|AB |=|AF |+|BF |=x A +x B +p =92.[应用结论]法一 由对称性不妨设点A 在x 轴的上方,如图设A ,B 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D ,C ,作BE ⊥AD 于E , 设|BF |=m ,直线l 的倾斜角为θ,则|AB |=3m ,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D |=|AF |=2m ,|BC |=|BF |=m ,所以cos θ=|AE ||AB |=13,所以tan θ=2 2.则sin 2θ=8cos 2θ,∴sin 2θ=89.又y 2=4x ,知2p =4,故利用弦长公式|AB |=2p sin 2θ=92. 法二 因为|AF |=2|BF |,所以1|AF |+1|BF |=12|BF |+1|BF |=32|BF |=2p =1,解得|BF |=32,|AF |=3,故|AB |=|AF |+|BF |=92. 答案 B【例2】 设F 为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 A.334 B.938 C.6332 D.94[一般解法]由已知得焦点坐标为F ⎝ ⎛⎭⎪⎫34,0,因此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 ⎛⎭⎪⎫x -34,即4x -43y -3=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化简得4y 2-123y -9=0, 故|y A -y B |=(y A +y B )2-4y A y B =6.因此S △OAB =12|OF ||y A -y B |=12×34×6=94. [应用结论]由2p =3,及|AB |=2psin 2α 得|AB |=2p sin 2α=3sin 230°=12.原点到直线AB 的距离d =|OF |·sin 30°=38, 故S △AOB =12|AB |·d =12×12×38=94. 答案 D【例3】 如图,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 ,B ,交其准线l 于点C ,若F 是AC 的中点,且|AF |=4,则线段AB 的长为( ) A.5 B.6 C.163D.203[一般解法]如图,设l 与x 轴交于点M ,过点A 作AD ⊥l 交l 于点D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D |=|AF |=4,由F 是AC 的中点,知|AD |=2|MF |=2p ,所以2p =4,解得p =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设A (x 1,y 1),B (x 2,y 2),则|AF |=x 1+p2=x 1+1=4,所以x 1=3,可得y 1=23,所以A (3,23),又F (1,0),所以直线AF 的斜率k =233-1=3,所以直线AF 的方程为y =3(x -1),代入抛物线方程y 2=4x 得3x 2-10x +3=0,所以x 1+x 2=103,|AB |=x 1+x 2+p =163.故选C.[应用结论]法一 设A (x 1,y 1),B (x 2,y 2),则|AF |=x 1+p2=x 1+1=4,所以x 1=3,又x 1x 2=p 24=1,所以x 2=13,所以|AB |=x 1+x 2+p =3+13+2=163.法二 因为1|AF |+1|BF |=2p ,|AF |=4,所以|BF |=43,所以|AB |=|AF |+|BF |=4+43=163. 答案 C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抛物线y =4x 2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2 B.1 C.14 D.18解析 由y =4x 2得x 2=14y ,所以2p =14,p =18,则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18. 答案 D2.(2019·福州调研)设抛物线y 2=8x 上一点P 到y 轴的距离是4,则点P 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 ) A.4 B.6 C.8 D.12解析 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准线l 的方程为x =-2,F 是抛物线的焦点,过点P 作PA ⊥y 轴,垂足是A ,延长PA 交直线l 于点B ,则|AB |=2.由于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4,则点P 到准线l 的距离|PB |=4+2=6,所以点P 到焦点的距离|PF |=|PB |=6.故选B. 答案 B3.(2020·烟台调研)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点C (-4,0),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CAB 的面积为24,则以直线AB 为准线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y 2=4x B.y 2=-4x C.y 2=8x D.y 2=-8x解析 因为AB ⊥x 轴,且AB 过焦点F ,所以线段AB 是焦点弦,且|AB |=2p ,所以S △CAB =12×2p ×⎝ ⎛⎭⎪⎫p 2+4=24,解得p =4或-12(舍),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8x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 =2,所以以直线AB 为准线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8x ,故选D. 答案 D4.设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为F ,点A 为C 上一点,若|FA |=3,则直线FA 的倾斜角为( ) A.π3B.π4 C.π3或2π3D.π4或3π4解析 如图,作AH ⊥l 于H ,则|AH |=|FA |=3,作FE ⊥AH 于E ,则|AE |=3-32=32,在Rt △AEF 中,cos ∠EAF =|AE ||AF |=12,∴∠EAF =π3,即直线FA 的倾斜角为π3,同理点A 在x 轴下方时,直线FA 的倾斜角为2π3.答案 C5.已知直线l 1:4x -3y +6=0和直线l 2:x =-1,抛物线y 2=4x 上一动点P 到直线l 1和直线l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355 B.2 C.115 D.3解析 由题可知l 2:x =-1是抛物线y 2=4x 的准线,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 (1,0),则动点P 到l 2的距离等于|PF |,则动点P 到直线l 1和直线l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即焦点F 到直线l 1:4x -3y +6=0的距离,所以最小值是|4-0+6|5=2.答案 B二、填空题6.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 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________米.解析 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 2= -2py (p >0).由题意将点A (2,-2)代入x 2=-2py ,得p =1,故x 2=-2y .设B (x ,-3),代入x 2=-2y 中,得x =6,故水面宽为26米. 答案 2 67.(2020·昆明诊断)设F 为抛物线y 2=2x 的焦点,A ,B ,C 为抛物线上三点,若F 为△ABC 的重心,则|FA→|+|FB →|+|FC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设点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又焦点F ⎝ ⎛⎭⎪⎫12,0,所以x 1+x 2+x 3=3×12=32,则|FA →|+|FB →|+|FC →|=⎝ ⎛⎭⎪⎫x 1+12+⎝ ⎛⎭⎪⎫x 2+12+⎝ ⎛⎭⎪⎫x 3+12=(x 1+x 2+x 3)+32=32+32=3. 答案 38.已知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2.若抛物线C 2:x 2=2py (p >0)的焦点到双曲线C 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抛物线C 2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因为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2,所以2=c a =1+b 2a 2,所以b a=3,所以渐近线方程为3x ±y =0,因为抛物线C 2:x 2=2py (p >0)的焦点为F ⎝ ⎛⎭⎪⎫0,p 2,所以F 到双曲线C 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p 23+1=2,由于p >0,所以p =8,所以抛物线C 2的方程为x 2=16y .答案 x 2=16y 三、解答题9.设A ,B 为曲线C :y =x 24上两点,A 与B 的横坐标之和为4.(1)求直线AB 的斜率;(2)设M 为曲线C 上一点,C 在M 处的切线与直线AB 平行,且AM ⊥BM ,求直线AB 的方程.解 (1)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y 1=x 214,y 2=x 224,x 1+x 2=4.于是直线AB 的斜率k =y 1-y 2x 1-x 2=x 1+x 24=1. (2)由y =x 24,得y ′=x 2.设M (x 3,y 3),由题设知x 32=1,解得x 3=2,于是M (2,1).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m ,故线段AB 的中点为N (2,2+m ),|MN |=|m +1|.将y =x +m 代入y =x 24得x 2-4x -4m =0.当Δ=16(m +1)>0,即m >-1时,x 1,2=2±2m +1.从而|AB |=2|x 1-x 2|=42(m +1).由题设知|AB |=2|MN |,即42(m +1)=2(m +1),解得m =7.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x -y +7=0.10.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斜率为2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x 1<x 2)两点,且|AB |=9.(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O 为坐标原点,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OC→=OA →+λOB →,求λ的值. 解 (1)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为⎝ ⎛⎭⎪⎫p 2,0,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22⎝ ⎛⎭⎪⎫x -p 2, 由⎩⎪⎨⎪⎧y =22⎝ ⎛⎭⎪⎫x -p 2,y 2=2px ,消去y 得4x 2-5px +p 2=0,所以x 1+x 2=5p 4,由抛物线定义得|AB |=x 1+x 2+p =9,即5p 4+p =9,所以p =4.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2)由p =4知,方程4x 2-5px +p 2=0,可化为x 2-5x +4=0,解得x 1=1,x 2=4,故y 1=-22,y 2=4 2.所以A (1,-22),B (4,42).则OC→=OA →+λOB →=(1,-22)+λ(4,42)=(1+4λ,-22+42λ). 因为C 为抛物线上一点,所以(-22+42λ)2=8(1+4λ),整理得λ2-2λ=0,所以λ=0或λ=2.B 级 能力提升11.(2020·石家庄模拟)已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过点F 和抛物线上一点M (2,22)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N ,则|NF |∶|FM |等于( )A.1∶2B.1∶3C.1∶ 2D.1∶ 3解析 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的坐标为(1,0),∵直线l 过点F 和点M (2,22),∴直线l 的方程为y =22(x -1).由⎩⎪⎨⎪⎧y 2=4x ,y =22(x -1)得2x 2-5x +2=0,解得x =2或x =12,∴点N 的横坐标为12.∵抛物线y 2=4x 的准线方程为x =-1,∴|NF |=32,|MF |=3,∴|NF |∶|MF |=1∶2,故选A.答案 A12.(2020·长沙调研)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且l 过点(-2,3),M 在抛物线C 上,若点N (1,2),则|MN |+|MF |的最小值为( )A.2B.3C.4D.5解析 由题意知p 2=2,即p =4.过点N 作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N ′,交抛物线于点M ′,则|M ′N ′|=|M ′F |,则有|MN |+|MF |=|MN |+|MT |≥|M ′N ′|+|M ′N |=|NN ′|=1-(-2)=3.答案 B13.(2020·湖南名校大联考)已知P 为抛物线C :y =x 2上一动点,直线l :y =2x -4与x轴、 y 轴交于M ,N 两点,点A (2,-4)且AP→=λAM →+μAN →,则λ+μ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M (2,0),N (0,-4),设P (x ,y ),由AP→=λAM →+μAN →得(x -2,y +4)=λ(0,4)+μ(-2,0),∴x -2=-2μ,y +4=4λ.因此λ+μ=y +44-x -22=x 24-x 2+2=⎝ ⎛⎭⎪⎫x 2-122+74≥74,故λ+μ的最小值为74.答案 7414.(2019·全国Ⅲ卷)已知曲线C :y =x 22,D 为直线y =-12上的动点,过D 作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1)证明:直线AB 过定点;(2)若以E ⎝ ⎛⎭⎪⎫0,5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 相切,且切点为线段AB 的中点,求四边形ADBE 的面积.(1)证明 设D ⎝ ⎛⎭⎪⎫t ,-12,A (x 1,y 1),则x 21=2y 1. 因为y ′=x ,所以切线DA 的斜率为x 1,故y 1+12x 1-t =x 1.整理得2tx 1-2y 1+1=0.设B (x 2,y 2),同理可得2tx 2-2y 2+1=0.故直线AB 的方程为2tx -2y +1=0.所以直线AB 过定点⎝ ⎛⎭⎪⎫0,12. (2)解 由(1)得直线AB 的方程为y =tx +12.由⎩⎪⎨⎪⎧y =tx +12,y =x 22可得x 2-2tx -1=0. 于是x 1+x 2=2t ,x 1x 2=-1,y 1+y 2=t (x 1+x 2)+1=2t 2+1,|AB |=1+t 2|x 1-x 2|=1+t 2×(x 1+x 2)2-4x 1x 2=2(t 2+1).设d 1,d 2分别为点D ,E 到直线AB 的距离,则d 1=t 2+1,d 2=2t 2+1.因此,四边形ADBE 的面积S =12|AB |(d 1+d 2)=(t 2+3)t 2+1.设M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M ⎝ ⎛⎭⎪⎫t ,t 2+12.因为EM →⊥AB →,而EM →=(t ,t 2-2),AB →与向量(1,t )平行,所以t +(t 2-2)t =0,解得t =0或t =±1.当t =0时,S =3;当t =±1时,S =4 2.因此,四边形ADBE 的面积为3或4 2.C 级 创新猜想15.(多选题)如图所示,抛物线y =14x 2,AB 为过焦点F 的弦,过A ,B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M ,设A (x A ,y A ),B (x B ,y B ),M (x M ,y M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若AB 的斜率为1,则|AB |=8B.|AB |min =4C.若AB 的斜率为1,则x M =2D.x A ·x B =-4解析 由题意得,焦点F (0,1),对于A ,l AB 的方程为y =x +1,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 得⎩⎨⎧y =x +1,y =14x 2,消去x ,得y 2-6y +1=0, 所以y A +y B =6,则|AB |=y A +y B +p =8,则A 正确;对于B ,|AB |min =2p =4,则B 正确;对于C ,当AB 的斜率为1时,因为y ′=x 2,则x M 2=1,∴x M =2,则C 正确;设l AB 的方程为y =kx +1,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得⎩⎨⎧y =kx +1,y =14x 2,消去y ,得x 2-4kx -4=0, 所以x A +x B =4k ,x A ·x B =-4,则D 正确;答案 ABCD16.(多填题)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2,0),则抛物线C 的方程是________;若M 是C 上一点,FM 的延长线交y 轴于点N ,且M 为FN 的中点,则|FN |=________.解析 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2,0),可得p =4,则抛物线C 的方程是y 2=8x .由M 为FN 的中点,得M 的横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 =±22,则M (1,±22),则|FN |=2(1+2)=6. 答案 y 2=8x 6。
例谈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几种解题途径
例谈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几种解题途径(中学教研2017/3)杨伟达(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 510800)众所周知,距离问题本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每一年的高考中,它常常成为专家命题的第一视觉,也常常是许多学生解题的绊脚石.因此,在解题中若能处理好距离的最值问题,对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对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析疑解惑,突显“动”的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借助特殊曲线,寻求等价替换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两动点分别在常见的特殊曲线上,且这特殊曲线具有特殊的性质.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质即可求得最值.例1 已知圆C :034222=+-++y x y x(1)略;(2)从圆C 外一点),(y x P 向圆引一条切线,M 为切点,O 为坐标原点,且有PO PM =,求使PM 最小的P 点的坐标.分析:此题的一个动点在圆外,另一个在圆上,且这两个动点的连线是圆的切线(特殊).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利用圆的特殊性质,找出切线长等价替换,问题即可解决.解:已知圆C 方程:034222=+-++y x y x所以圆心坐标为)2,1(-,半径为2,又因为PO PM =,设),(11y x P , 且PM 是圆C 的切线,所以)(222为圆的半径R PC R PM =+ 所以212121212)2()1(y x y x +=--++化简为:034211=+-y x 这是点P 满足的轨迹方程. 因为PO PM =,所以PM 的最小值就是PO 的最小值.PO 的最小值转化为点O 到直线034211=+-y x 的距离.即1053203min ==PO联立方程组有⎪⎩⎪⎨⎧=+-=+0342209112121y x y x ,解得:⎪⎩⎪⎨⎧=-=5310311y x 因此,点P 的坐标为)53,103(-.例2 分别在椭圆19422=+y x 与抛物线222m y x -=上的两动点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是5,则m 的值是( )(A )1± (B )2± (C )2±(D )22±分析:如图1,通过草图,不难发现两曲线相离,且位置比较特殊.观察可知,曲线上两动点的最短距离转化为两顶点(定点)间的距离.此时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解:因为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是5 所以椭圆与抛物线不相交如图1,观察,此时抛物线的顶点N 与椭圆上顶点M 的距离 就是两动点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抛物线的顶点)2,0(2m 与椭圆上顶点)3,0(的距离最小值为5 所以5322=-m 解得:2±=m 故选B.二、借助三角函数,寻求合二为一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两动点分别在常见的特殊曲线上,且动点也可以用含参坐标表示.此时可以直接运用距离公式,把它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形式即可求得最值.比如:圆222R y x =+上一动点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θθθR R ;椭圆12222=+by a x 上一动点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θθθb a .例3 (2016·广州二测理数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sin x y θθθ⎧=⎪⎨=⎪⎩为参数).以点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sin(ρθ+)4π=(1) 略;(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分析:此类型题每年在全国卷选做题中常常出现.比较快捷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参数方程表示曲线上的某一动点坐标,再根据条件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即可将问题解决.解:(1)略.所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13x y +=;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x y +=.(2)因为点Q 是曲线C 上的点,所以可设点Q的坐标为),sin θθ所以点Q 到直线l的距离为d==. 当cos 16πθ⎛⎫-=- ⎪⎝⎭时,max d ==所以点Q 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三、借助数形结合,突显形象直观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一个动点在某区域内,另一个动点在某特殊曲线上.此时两动点间距离问题可转化为某一定点到区域内的距离最值即可将问题解决.例4 设D 为不等式组⎪⎩⎪⎨⎧≤-+≤-≥03200y x y x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圆C:1)5(22=+-y x 上的点与区域D 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A.⎪⎪⎭⎫⎢⎣⎡+-134,1225 B.[)134,117+- C.[)34,17 D.[)134,117--分析:此题涉及线性规划问题.先将不等式组表示出平面区域,再根据圆的特殊性质通过数形结合可将问题解决.解:如图2,不等式组⎪⎩⎪⎨⎧≤-+≤-≥03200y x y x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三角形ABO 内(含边缘)的阴影部分。
2022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动点问题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动点问题专题综述空间中的动点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找出规律,将动点问题转化为“定点”问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的问题等,目的是把问题回归到最本质的定义、定理或现有的结论中去.立体几何中考查动点问题,往往题目难度较大,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一般考查动点轨迹、动点的存在性、定值、范围、最值等问题,除了利用化动为定、空间问题平面化等方法,在几何体中由动点的变化过程推理出结果以外,也可以通过建系,坐标法构建函数,求得结果.专题探究探究1:坐标法解决动点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几何元素的关系数量化,借助空间向量求解,省去中间繁琐的推理过程.解题步骤与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一致,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动点的位置关系,如在棱上或面内,转化为向量的关系,用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待求的量若求最值或取值范围,转化为函数问题,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坐标法用于解决动点的存在性问题、求最值、求范围问题.说明:对于求最值、范围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几何体中的某个变量,构建函数,求最值或范围.(2022湖北省宜昌市模拟) (多选)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为线段1AD 上一动点,则( ) A. 对任意的点,都有1B D CQ ⊥ B. 三棱锥1B B CQ -的体积为定值 C. 当为1AD 中点时,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最小D. 当为1AD 中点时,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最大【审题视点】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定点的定值、最值问题,正方体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选择用坐标法解决.【思维引导】选项,可以用几何知识证明;选项,设出点坐标,用坐标表示出异面直线成角的余弦值或线面角的正弦值,求最值,得出点位置.【规范解析】解:对于:连接,1.CD因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B D ⊥平面1ACD ,CQ ⊂平面1ACD , 1B D CQ ⊥,故正确; 对于:平面11//ADD A 平面11BCC B ,平面11ADD A 与平面11BCC B 的距离为正方体棱长,1123111326B B CQ Q BCB V V a a a --==⨯⋅=,为定值,故正确;对于: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 ()[](),0,20,2Q x x x -∈,则1(2,2,2)B , ()2,2,0B , (0,2,0)C , 因此()12,2,B Q x x =---, ()2,0,0BC =-, 设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为θ,则当时,,当时,当时,故当与1D 重合时,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最小,故不正确;对于: ()12,2,B Q x x =---, 又是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为α,则,所以当1x =时,sin α取得最大值63,而0,2πα⎡⎤∈⎢⎥⎣⎦, 因此α取得最大值,即当为1AD 中点时,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最大, 故正确. 故选.ABD用一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并求出参数范围,即为函数定义域转化为函数求最值,求出当函数取最值时的x 的值【探究总结】典例1是一道典型的研究动点问题的多选题,难度中等,但能够反映出坐标法研究最值范围问题的思路.建系设坐标,写出参数范围 根据向量运算构造函数求最值.(2021安徽省蚌埠市联考) 已知圆柱1OO 底面半径为1,高为π,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从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其距离最短时在侧面留下的曲线Γ如图所示.将轴截面绕着轴1OO 逆时针旋转(0)θθπ<<后,边11B C 与曲线Γ相交于点.P(1)求曲线Γ长度; (2)当2πθ=时,求点1C 到平面的距离;(3)证明:不存在(0)θθπ<<,使得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探究2:化动为定点的位置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些量或位置关系是不变的,比如点到平面的距离不变,从而使几何体的体积不变;动点与另外一定点的连线与某条直线始终垂直,与某个平面始终平行.在证明体积为定值、证明位置关系时,要动中寻定,将动态的问题静态化:将动点转化为定点,寻找动直线所在的确定平面,从而解决问题.答题思路:1.动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证明平面,动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定点到平面的距离;2.为动点,为定点,证明:证明所在平面与垂直;3.为动点,为定点,证明平面:证明所在平面与平面平行.(2021湖南省四校联考) 在正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P 是线段DF 上的一点.有下列三个结论:①平面;②;③三棱锥的体积时定值,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审题视点】求证关于动直线的线面平行或线线垂直,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问题,要化动为定.【思维引导】证明动直线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证明定直线与动直线所在平面垂直;寻找过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即得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规范解析】解:如图,对于①,在正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平面平面,由平面,得平面,故①正确;对于②,在正三棱柱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②正确;对于③,平面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而有为定值,故是定值,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异面直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体积的定值问题,转化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定值,即通过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出动点到平面距离为定值故③正确.故选D .【探究总结】立体几何证明中经常出现,求证关于动直线的线面平行与线线垂直问题,其思路是转化为证明动直线所在的定平面与其他平面或直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分析动点,动线或动面间的联系,在移动变化的同时寻求规律.(2021云南省曲靖市联考)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CD AD =,60ADC ∠=︒,1.AA AC =(1)证明:,1C ,1B 四点共面,且11A C DC ⊥;(2)若1AD =,点是上一点,求四棱锥的体积,并判断点到平面11ADC B 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探究3: 巧用极端位置由于点位置连续变化,使研究的图形发生连续的变化,利用点的位置变化“极端”位置,避开抽象及复杂的运算,得到结论.常见题型:1.定值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但所求结果是确定的,即随着动点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所求的量,故可以考虑动点在极端位置的情况,优化解题过程.2.范围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结果会随着动点位置改变而改变,当动点从一侧极端位置移动到令一个极端位置的过程中,所求量在增大、或减小、或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通过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及最值,从而得出范围;3.探究问题:探究满足条件的点是否存在,也可以转化为求出范围,从而得出结论.(2021湖南省株洲市模拟) 在正四面体中, 为棱的中点, 为直线上的动点,则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审题视点】本例可用极端位置法分析,也可以建系,用坐标法解决.【思维引导】借助极端位置分析,不难看出经过和底边中线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点在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位置使平面与经过和底边中线的平面平行,即平面平面,此时两平面所成角为,角最大;当点移动到无穷远时,平面平面,此时两平面所成角最小.【规范解析】解:由下左图 设为的中心,为的中点, 则在正四面体中平面, 为中点,为的中点,,故平面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则过点的平面交直线于点. 则平面平面 即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为1,点从取最值的位置处移动至直线的无穷远处的过程中,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即当点在无穷远处时,看作, 如下右图 故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即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求出其正弦值为. 综上可知:面与面的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探究总结】借助极端位置解决典例3中的问题,首先利用几何知识,明确点在移动的过程中 ,所求量的变化情况,若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问题就简化为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2021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模拟)高为1的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二面角与二面角A PB C --之和记为,则在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专题升华结合几何知识,两平面成角的变化过程,即动点从一个极端位置变化到另一极端位置时,夹角大小的增减情况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直接求出点该处时的夹角的正弦值,即为范围区间的一个端点几何体中研究动点问题往往难度较大,开放性强,技巧性高.总体思路是:用几何知识,经过逻辑推理,证明位置关系或求出表示出所求量;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空间向量研究动点问题,省去了繁杂的推理环节,但计算量较大.解决动点问题的策略不局限与上述方法,常用的的方法还有:运用条件直接推算,借助条件将几何体还原到长方体中去;构造函数,数形结合;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解决,如化折为直、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 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并灵活加以应用,不仅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可以得到简捷巧妙的解法.【答案详解】 变式训练1【解答】解:(1)在侧面展开图中为的长,其中AB AD π==,∴曲线Γ的长为2;π(2)当2πθ=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1,0A -、()0,1,0B 、1,0,2P π⎛⎫- ⎪⎝⎭、()11,0,C π-, 、(1,1,)2AP π=-、1(1,0,)OC π=-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2002n AB y n AP x y z π⎧⋅==⎪⎨⋅=-++=⎪⎩, 取2z =得(,0,2)n π=,所以点1C 到平面的距离为12||||4OC n d n ππ⋅==+; (3)假设存在满足要求的(0)θθπ<<, 在(2)的坐标系中,()sin ,cos ,P θθθ-,,设平面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111120sin (cos 1)0y x y z θθθ=⎧⎨-+++=⎩,取11x =得sin (1,0,)m θθ=,又平面的法向量为(1,0,0)k =,由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 则|cos ⟨,m k ⟩2212|sin .21sin θθθθ==⇒=+ sin (0)2πθθθ<<<,0θπ∴<<时,均有sin θθ<,与上式矛盾.所以不存在(0)θθπ<<使得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 变式训练2【解答】(1)证明:因为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 所以,且,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C AD ,且BC AD =,,且,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B 四点共面;,又1AA ⊥平面,AC ⊂平面,,四边形11A ACC 为正方形,连接1AC 交1A C 于,,在ADC ∆中,2CD AD =,,由余弦定理得,,所以,AD AC ⊥,又1AA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1AA AD ⊥,,1AA ⊂平面11A ACC ,,AD ⊥平面11A ACC ,1AC ⊂平面11A ACC ,所以,又,平面,1A C ⊥平面, 1DC ⊂平面,(2)解:由(1)知:1A C ⊥平面,在Rt DAC 中,由已知得3AC =,,四棱锥的体积,//BC AD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变式训练3【解析】解:设二面角为,二面角A PB C --为,当时,正三棱锥趋向于变为正三棱柱,;当时,正三棱锥趋向变为平面,.当正三棱锥为正四面体时,且,,故.当从小变大时,要经过从变为小于的角,然后变为的过程, 故只有选项符合.故选:.静夜思[ 唐] 李白原文译文对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析几何-2020年高考数学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 解析几何(原卷版)
十年高考真题精解解析几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2020考纲(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一、考向题型研究一: 圆锥曲线的基础性质(2019新课标I 卷T10理科).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A .2212x y +=B .22132x y +=C .22143x y +=D .22154x y +=(2013新课标Ⅰ卷T4理科)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y =14x ±B .y =13x ±C .y =12x ± D .y =±x(2013新课标Ⅰ卷T10理科)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A .22=14536x y +B .22=13627x y +C .22=12718x y + D .22=1189x y +(2015新课标I 卷T14理科)一个圆经过椭圆221164x y +=的三个顶点,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该圆的标准方程为 .(2014新课标Ⅰ卷T4理科)已知F 为双曲线C :x 2﹣my 2=3m (m >0)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B. 3 C.m D.3m(2011新课标I 卷T14理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椭圆C 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为.过F l 的直线交于A ,B 两点,且△ABF 2的周长为16,那么C的方程为.(2012新课标I 卷T10文科)等轴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C 与抛物线216y x =的准线交于A 、B 两点,||AB =C 的实轴长为(A (B ) (C )4 (D )8轨迹条件点集:({M ||MF 1+|MF 2|=2a,|F 1F 2|<2a =点集:{M ||MF 1|-|MF 2|. =±2a,|F 2F 2|>2a}.点集{M | |MF |=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图形方程标准方程 (>0) (a>0,b>0) px y 22=参数方程(t 为参数) 范围 ─a x a ,─b y b |x| a ,y R x 0中心原点O (0,0) 原点O (0,0)顶点(a,0), (─a,0), (0,b) ,(0,─b) (a,0), (─a,0) (0,0)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2a,短轴长2bx 轴,y 轴;实轴长2a, 虚轴长2b.x 轴焦点 F 1(c,0), F 2(─c,0) F 1(c,0), F 2(─c,0)12222=+b y a x b a >12222=-by a x 为离心角)参数θθθ(sin cos ⎩⎨⎧==b y a x 为离心角)参数θθθ(tan sec ⎩⎨⎧==b y a x ⎩⎨⎧==pt y pt x 222)0,2(p F双曲线:(1)等轴双曲线: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离心率. (2)共轭双曲线: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做已知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与互为共轭双曲线,它们具有共同的渐近线:. (3)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的渐近线方程为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抛物线:(1)抛物线2y =2px(p>0)的焦点坐标是(2p ,0),准线方程x=-2p,开口向右;抛物线2y =-2px(p>0)的焦点坐标是(-2p ,0),准线方程x=2p ,开口向左;抛物线2x =2py(p>0)的焦点坐标是(0,2p ),准线方程y=-2p,开口向上;抛物线2x =-2py (p>0)的焦点坐标是(0,-2p ),准线方程y=2p,开口向下. (2)抛物线2y =2px(p>0)上的点M(x0,y0)与焦点F 的距离20p x MF +=;抛物线2y =-2px(p>0)上的点M(x0,y0)与焦点F 的距离02x pMF -=(3)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2y =2px(p>0),则抛物线的焦点到其顶点的距离为2p ,顶点到准线的距离2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4)已知过抛物线2y =2px(p>0)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称为焦点弦,设222a y x ±=-x y ±=2=e λ=-2222b y a x λ-=-2222b y a x 02222=-by a x )0(2222≠=-λλb y a x 02222=-b y a x 0=±b y a x )0(2222≠=-λλby a xA(x1,y1),B(x2,y2),则弦长AB =21x x ++p 或α2sin 2pAB =(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221p y y -=,2,41221p x AF p x x +==(AF 叫做焦半径).二、考向题型研究二: 简单的离心率求解问题(2019新课标I 卷T10文科)双曲线C :﹣=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则C的离心率为( ) A .2sin40° B .2cos40°C .D .(2016新课标I 卷T5文科)直线l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 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14,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3 B .12 C .23 D .34(2011新课标I 卷T7理科)设直线l 过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且与C 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 A ,B 两点,|AB|为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离心率为( ) A .B .C .2D .3(2012新课标I 卷T4文科)设1F ,2F 是椭圆E :2222x y a b+=1(a >b >0)的左、右焦点,P 为直线32a x =上一点,△21F PF 是底角为030的等腰三角形,则E 的离心率为(A )12 (B )23 (C )34 D .45一、直接求出或求出a 与b 的比值,以求解。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应用一、圆锥曲线的定义1. 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即:{P| |PF1|+|PF2|=2a, (2a>|F1F2|)}。
2. 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
即{P|||PF1|-|PF2||=2a, (2a<|F1F2|)}。
3.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当0<e<1时为椭圆:当e=1时为抛物线;当e>1时为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的方程。
1.椭圆:+=1(a>b>0)或+=1(a>b>0)(其中,a2=b2+c2)2.双曲线:-=1(a>0, b>0)或-=1(a>0, b>0)(其中,c2=a2+b2)3.抛物线:y2=±2px(p>0),x2=±2py(p>0)三、圆锥曲线的性质1.椭圆:+=1(a>b>0)(1)X围:|x|≤a,|y|≤b(2)顶点:(±a,0),(0,±b)(3)焦点:(±c,0)(4)离心率:e=∈(0,1)(5)准线:x=±2.双曲线:-=1(a>0, b>0)(1)X围:|x|≥a, y∈R(2)顶点:(±a,0)(3)焦点:(±c,0)(4)离心率:e=∈(1,+∞)(5)准线:x=±(6)渐近线:y=±x3.抛物线:y2=2px(p>0)(1)X围:x≥0, y∈R(2)顶点:(0,0)(3)焦点:(,0)(4)离心率:e=1(5)准线:x=-四、例题选讲:例1.椭圆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
解:由题:2b=2,b=1,a=2,c==,则椭圆中心到准线的距离:==。
专题16 复数(习题)-2021届沪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上海专用)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16复数一、填空题1.(2020·上海松江·期末)已知复数z 满足,则2z i -(其中i 是虚数单位)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复数z 满足||1(z i =为虚数单位), 设cos sin z i θθ=+,[0θ∈,2)π.则|2||cos (sin 2)|1z i i θθθ-=+-,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答案为:1.2.(2020·上海高三其他)若复数z 满足i 12i01z+=,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________ 【答案】1- 【解析】i 12i 01z +=即12(12)0,2iiz i z i i+-+===-,z 的虚部为1-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行列式的计算,复数的虚部,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3.(2020·上海普陀·高三一模)设i 是虚数单位,若11z ai i=++是实数,则实数a = 【答案】12【解析】依题意,由于z 为实数,故110,22a a -==.4.(2020·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已知x C ∈,且,则_____. 【答案】4或-1【解析】由()()54321110x x x x x x -=-++++=,得1x =,或43210x x x x ++++=,进而得到答案.∵x C ∈,且()()54321110x x x x x x -=-++++=,故1x =,或43210x x x x ++++=, 当1x =时,,当43210x x x x ++++=时, , 故,或-1故答案为:4或-1.5.(2020·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设复数z 满足||1z =,使得关于x 的方程有实根,则这样的复数z 的和为________ 【答案】32- 【解析】设z a bi =+,(且),将原方程变为,则2220ax ax ++=①且220bx bx -=②;再对b 分类讨论可得;设z a bi =+,(且) 则原方程变为所以2220ax ax ++=,①且220bx bx -=,②;(1)若0b =,则21a =解得1a =±,当1a =时①无实数解,舍去;从而1a =-,此时1x =-,故1z =-满足条件;(2)若0b ≠,由②知,0x =或2x =,显然0x =不满足,故2x =,代入①得14a =-,b =所以14z =-±综上满足条件的所以复数的和为 故答案为:32-6.(2019·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设复数z 满足(4)32i z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_______. 【答案】-3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32436iz i i+=+=-+,其虚部为-3 7.(2019·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已知复数z 满足(1i)1i z +=-,则Re()z =________ 【答案】0 【解析】因为,所以()Re 0z =. 故答案为0.8.(2020·上海普陀·三模)在复平面内,点()2,1A -对应的复数z ,则1z +=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2z i =-+,∴。
高考数学_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马永华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常碰到有关求某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许多同学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本文就此类最值问题常见题型作初步探索。
一、直线上的动点到直线外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例1(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1)如图1,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2)如图2,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变题:(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1)如图3,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3,-2),则有PB=PB?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PA+PB??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解析:(2)如图4,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则有PB=PB?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PB?- PA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此时,点P的坐标为归纳:①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②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绝对值的最大值.若不满足①②时,可利用对称性将两定点变换到直线的同(异)侧,再进行求解.如变题的方法.例2函数的值域为.解析:将函数进行化简得:即为动点P(x,0)到两定点A(1,1)、B(3,-2)的距离之和.由例1可知:该值域为二、圆锥曲线上的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一)直接求解或利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进行适当转化后求解.例3(1)已知A(4,0)和B(2,2),M是椭圆上的动点,则MA-MB的范围是;解析:(1)如图5,在∆MAB中有MA-MB<AB,当M,A,B三点共线且MB>MA即点M位于M2处时,有MA-MB=AB,所以MA-MB?AB;同理在∆MAB中有MB-MA?AB,即MB-MA?-AB(当点M位于M1处时等号成立)综上所述:-AB?MA-MB?AB(2)已知A(4,0)和B(2,2),M是椭圆上的动点,则MA+MB的最大值是.解析:(2) 如图6,因为点A恰为椭圆的右焦点,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得MA+MB=10-MF+MB(F为椭圆的左焦点),同(1)可得MB-MF?BF(当且仅当点M位于点M4处时,等号成立)所以(MA+MB)max =(10-MF+MB)max=10+BF=10+点评:因为点A,B都在椭圆的内部(即两定点都在曲线的同侧),故可直接求出动点M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最值;若要求动点M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的最值(其中A恰为焦点),需要利用椭圆的定义转化为动点M到两定点F,B的距离之差的最值(点F为另一焦点).例4(1)已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4,1),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A+PF的最小值为;解析:(1)如图7,在∆PAB中有PA+PF>AB,当P,A,F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P1处时,有PA+PF=AF,所以(PA+PF)min=AF=.(2)已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1,4),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A+PF 的最小值为.解析:(2)如图8,设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A+PF=PA+2a+PF2=8+ PA+PF2?8+AF2(当P,A,F2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P2处时等号成立),所以(PA+PF)min=8+AF2=13.点评:本题需要特别关注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两定点一定要在动点的轨迹(曲线)的异侧.(二)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圆锥曲线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进行互化后进行求解.例5(1)已知点A(2,2),F是椭圆的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则PF+PA的最小值是,此时,点的坐标为;解析:如图9,设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PP?,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即(当且仅当A,P,P?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点P1处时取等号)此时点P的坐标为P(,2).(2)已知点A(5,2),F是双曲线的右焦点,P是双曲线上的动点,则PF+PA 的最小值是,此时点的坐标为.解析:如图10,设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PP?,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即(当且仅当A,P,P?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点P1处时取等号)此时点P的坐标为P(,2)点评:此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动点与焦点距离前有系数,可以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动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例6(1)抛物线的焦点为F,A(4,-2)为一定点,在抛物线上找一点M,当MA+MF为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为;解析:如图11,为抛物线的准线,MM?为点M到准线的距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MF=MM?,可得MA+MF= MA+MM??AM?(当且仅当A,M,M?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当点M在M?处时等号成立)此时点M的坐标为M(,-2)(2)P为抛物线上任一点,A(3,4)为一定点,过P作PP?垂直y轴于点P?,则AP+ PP?的最小值为.解析:如图12,延长PP?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P??,由抛物线的定义:PP?=PF,所以AP+ PP?= AP+ PP??-1= AP+PF-1?AF-1(当且仅当A,P,F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当点P位于P1处时等号成立)点评:本题需要注意两点:①定点所在位置是抛物线的内部还是外部;②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动点(在抛物线上)到焦点与到准线的距离进行互化.。
关于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差的最值问题
关于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差的最值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几道例题,探求了直线或圆锥曲线上一动点到平面内两定点(或一定点一定线)的距离和、差的最值问题,揭示了这一难点问题的本质及其共同解法。
关键词:动点;距离;最值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常碰到有关求某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许多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本文就此类最值问题及其常见题型作一初步探索。
一、动点在直线上时:即为动点P(x,0)到两定点A(1,1)、B(3,-2)的距离之和。
可知:该值域为总结反思:一般地,求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应让两点处于直线的异侧,如在同侧则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异侧两点的距离即为所求的最小值,两点连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取最小值时的动点,其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距离之差的最大值应让两点处于直线的同侧,如在异侧则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同侧两点的距离即为所求的最大值,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取最大值时的动点,其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二、动点在圆锥曲线上时1.动点在抛物线上时2.动点在双曲线上时反思感悟:一般地,动点在圆锥曲线上求这两种距离时,定点给的要相对特殊一些。
求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仍然应让两点处于圆锥曲线的异侧,如在同侧则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转化为异侧,异侧两点的距离即为所求的最小值,两点连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即为取最小值时的动点,其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距离之差的最大值应让两点处于圆锥曲线的同侧,如在异侧则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转化为同侧,同侧两点的距离即为所求的最大值,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即为取最大值时的动点,其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由此进一步体会圆锥曲线的定义在解题中的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1]王朝银.创新设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中学邮政编码:716000。
高三数学高考一轮复习系列教案第八章 圆锥曲线 大纲版
第八章圆锥曲线知识结构高考能力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高考热点分析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本特点是数形兼备,兼容并包,可与代数、三角、几何知识相沟通,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圆锥曲线的考查,基本上是两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分值21分~24分,占15%左右,并且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圆锥曲线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①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标准方程及a、b、c、e、p 五个参数的求解.②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2、求动点轨迹方程或轨迹图形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掌握四种基本方法: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3.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是高考的重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常涉及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以及线段中点、弦长等,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设而不求”的方法、对称的方法及韦达定理,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4.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参数或参数范围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这类问题综合性较大,运算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与平面向量、平面几何、函数、不等式的综合,特别近年出现的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结合的问题,是常考常新的试题,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高考复习建议1.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是本章的基本内容.复习中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深,对公式的掌握要活,充分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它们都可以看成是平面截圆锥所得的截线,其本质是统一的.因此这三种曲线可统一为“一个动点P到定点F和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的轨迹”,当0<e<1、e=1、e>1时,分别表示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复习中有必要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进行归类、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要学会在知识网络交汇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计算能力的考查已引起高考命题者的重视,这一章的复习要注意突破“运算关”,要寻求合理有效的解题途径与方法.3.加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复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和设而不求法与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的运用.4.重视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平面几何的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达到优化解题思维、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8.1 椭圆知识要点1.椭圆的两种定义(1)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注:①当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是 .②当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不存在.(2) 椭圆的第二定义:到 的距离与到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且∈e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定点F 是椭圆的 ,定直线l 是 ,常数e 是 .2.椭圆的标准方程(1) 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12222=+b y a x ,其中( > >0,且=2a ) (2) 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12222=+bx ay ,其中a ,b 满足: .3.椭圆的几何性质(对12222=+by a x ,a > b >0进行讨论)(1) 范围: ≤ x ≤ , ≤ y ≤ (2)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 ;对称中心为 .(3) 顶点坐标: ,焦点坐标: ,长半轴长: ,短半轴长: ;准线方程: .(4) 离心率:=e ( 与 的比),∈e ,e 越接近1,椭圆越 ;e 越接近0,椭圆越接近于 .(5) 焦半径公式:设21,F 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00y x P 是椭圆上一点,则=1PF ,122PF a PF -== .(6)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 . 4.焦点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关系: (1) 定义:r 1+r 2=2a(2) 余弦定理:21r +22r -2r 1r 2cos θ=(2c )2(3) 面积:21F PF S ∆=21r 1r 2 sin θ=21·2c | y 0 |(其中P(00,y x )为椭圆上一点,|PF 1|=r 1,|PF 2|=r 2,∠F 1PF 2=θ)例题讲练【例1】 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 1(0,52)的椭圆被直线y =3x -2截得的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1,求此椭圆的方程.【例2】 已知点P(3, 4)是椭圆2222b y a x +=1 (a >b >0) 上的一点,F 1、F 2是它的两焦点,若PF 1⊥PF 2,求:(1) 椭圆的方程; (2) △PF 1F 2的面积.【例3】如图,射线OA 、OB 分别与x 轴、 y 轴所成的角均为︒30;已知线段PQ 的长度为2,并且保持线段的端点),(11y x P 在射线OA 上运动,点),(22y x Q 在射线OB 上运动(1) 试求动点),(21x x M 的轨迹C 的方程(2) 求轨迹C 上的动点N 到直线03=--y x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4】 (2005年全国卷I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与=(3, -1)共线.(1) 求椭圆的离心率;(2) 设M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μλ+(λ、μ∈R),证明22μλ+为定值.小结归纳 1.在解题中要充分利用椭圆的两种定义,灵活处理焦半径,熟悉和掌握a 、b 、c 、e 关系及几何意义,能够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2.由给定条件求椭圆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步骤是:定型——确定曲线形状;定位——确定焦点位置;定量——由条件求a 、b 、c ,当焦点位置不明确时,方程可能有两种形式,要防止遗漏.3.解与椭圆的焦半径、焦点弦有关的问题时,一般要从椭圆的定义入手考虑;椭圆的焦半径的取值范围是],[c a c a +-.4.“设而不求”,“点差法”等方法,是简化解题过程的常用技巧,要认真领会.5.解析几何与代数向量的结合,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在2005年的考题中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应引起重视.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1. 动点M 到定点)0,4(1-F 和)0,4(2F 的距离的和为8,则动点M 的轨迹为 ( ) A .椭圆 B .线段 C .无图形 D .两条射线2. (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III)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22 B .212- C .2-2D .2-13. (2004年高考湖南卷)F 1、F 2是椭圆C :14822=+y x 的焦点,在C 上满足PF 1⊥PF 2的点P 的个数为( ) A .2个 B .4个 C .无数个 D .不确定4. 椭圆171622=+y x 的左、右焦点为F 1、F 2,一直线过F 1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BF 2的周长为 ( ) A .32 B .16 C .8 D .45. 已知点P 在椭圆(x -2)2+2y 2=1上,则xy的最小值为( )A .36-B .26-C .6-D .66-6. 我们把离心率等于黄金比215-的椭圆称为“优美椭圆”,设)0(12222>>=+b a by a x 是优美椭圆,F 、A 分别是它的左焦点和右顶点,B 是它的短轴的一个端点,则ABF ∠等于 ( ) A .︒60 B .︒75 C .︒90 D .︒120二、填空题 7. 椭圆400162522=+y x 的顶点坐标为 和 ,焦点坐标为 ,焦距为 ,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离心率为 ,准线方程为 .8. 设F 是椭圆16722=+y x 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个不同的点P i (i =1,2, ),使得|FP 1|、|FP 2|、|FP 3|…组成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d 的取值范围是 . 9. 设1F ,2F 是椭圆14322=+y x 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一点,且121=-PF PF ,则得=∠21PF F . 10.若椭圆2222)1(-+m y m x =1的准线平行于x 轴则m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1.根据下列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1) 和椭圆1202422=+y x 共准线,且离心率为21.(2)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534和532,过P 作长轴的垂线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12.椭圆14922=+y x 的焦点为21,F F ,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21PF F 为钝角时,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13.(2005年高考湖南卷)已知椭圆C :12222=+by a x (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离心率为e .直线l :y =ex +a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M 是直线l 与椭圆C 的一个公共点,P 是点F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设=λ. (Ⅰ)证明:λ=1-e 2;(Ⅱ)若λ=43,△MF 1F 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 的方程;(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 1F 2是等腰三角形.提高训练题14.(2006年高考湖南卷)已知C 1:13422=+y x ,抛物线C 2:(y -m )2=2px (p >0),且C 1、C 2的公共弦AB 过椭圆C 1的右焦点.(Ⅰ)当AB ⊥x 轴时,求p 、m 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 2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 上;(Ⅱ)若p =34,且抛物线C 2的焦点在直线AB 上,求m 的值及直线AB 的方程.15.(成都市2006届毕业班摸底测试)设向量i =(1, 0),j =(0, 1),=(x +m )i +y j ,=(x -m )i +y j ,且||+||=6,0< m < 3,x >0,y ∈R . ( I )求动点P(x ,y )的轨迹方程;( II ) 已知点A(-1, 0),设直线y =31(x -2)与点P 的轨迹交于B 、C 两点,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AC AB ⋅=31?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2 双 曲 线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两种定义(1) 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 常数(小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注:①当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是 .②2a >|F 1F 2|时,p 点轨迹不存在.(2) 平面内动点P 到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F 不在 上)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当∈e 时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设P 到1F 的对应准线的距离为d ,到2F 对应的准线的距离为2d ,则e d PF d PF ==2211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焦点在 轴上;12222=-bx ay ,焦点在 轴上.其中:a 0,b 0,=2a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0(122<=+nm ny mx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对0,0,122>>=-b a b y a x 进行讨论)(1) 范围:∈x ,∈y .(2)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 ;对称中心为 .(3) 顶点坐标为 ,焦点坐标为 ,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准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为 .(4) 离心率e = ,且∈e ,e 越大,双曲线开口越 ,e 越小,双曲线开口越 ,焦准距P = .(5) 焦半径公式,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00y x P 是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1PF ,=2PF ,若),(00y x P 是双曲线左支上任意一点,=1PF ,=2PF . (6) 具有相同渐近线x aby ±=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7) 的双曲线叫等轴双曲线,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离心率为 .(8) 12222=-b y a x 的共轭双曲线方程为 .例题讲练【例1】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是(0,6),且离心率是1.5.(2) 与双曲线x 2-2y 2=2有公共渐近线,且过点M(2,-2).【例2】 (04年高考湖北卷)直线l :y =kx +1与双曲线C :2x 2-y 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 在双曲线1121322-=-y x 的一支上有不同的三点A(x 1,y 1),B(x 2,6),C(x 3,y 3)与焦点F(0,5)的距离成等差数列.(1)求y 1+y 3;(2)求证: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某一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例4】 (2004年高考全国卷II )设双曲线C :)0(1222>=-a y a x 与直线l :x +y =1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1) 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2) 设直线l 与y 的交点为P ,且=125,求a的值.小结归纳1.复习双曲线要与椭圆进行类比,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如a 、b 、c 、e 的关系.2.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探求是一个热点.①已知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方程;②求已知渐近线方程的双曲线方程.3.求双曲线的方程,经常要列方程组,因此,方程思想贯穿解析几何的始终,要注意定型(确定曲线形状)、定位(曲线的位置)、定量(曲条件求参数).4.求双曲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 (1) 定义法.(2) 待定系数法.涉及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经常是“设而不求”.5.例2的第(1)问是数材P 132第13题的引申,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要紧扣教材.6.对于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注意“数形转化”“数形结合”,既可以转化为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确定,又可以把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进行比较,从“形”的角度来判断.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1. A 、B 是平面内两定点,动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的差是常数,则P 的轨迹是 (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不能确定2. (04年高考湖南卷)如果双曲线1121322=-y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等于13,那么点p 到右焦线的距离是 ( )A .513 B .13 C .5D .1353.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2xy ±=,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焦距是10,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152022=-y x B .152022±=-y x C .120522=-y xD .120522±=-y x4. (2005年高考湖南卷)已知双曲线12222=-by a x (a >0,b >0)的右焦点为F ,右焦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 ,△OAF 的面积为22a ,(0为原点)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D .90°5. 已知双曲线14922=-y x ,则过点A(3,1)且与双曲线仅有唯一的公共点的直线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6. (2005年江苏高考最后冲刺题) 设双曲线16x 2-9y 2=144的右焦点为F 2,M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点A 的坐标为(9,2),则|MA|+53|MF 2|的最小值为( )A .9B .536C .542D .554二、填空题7. 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与虚轴长之差为2,离心率为45的双曲线方程为 .8. (2004年高考·吉林、四川)设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与双曲线12222=-y x 有公共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椭圆方程为 .9. (2006年高考湖南卷)过双曲线M :1222=-b y x 的左顶点A 作斜率为1的直线l ,若l 与双曲线M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点B 、C ,且|AB|=|BC|,则双曲线M 的离心率是 .10.可以证明函数x bax y +=(b ≠0)的图象是双曲线,试问双曲线C :xx y 33+=的离心率e 等于 .三、解答题11.(1)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032=±yx ,且过点(2,-6),求双曲线的方程;(2) 已知双曲线的右准线为x =4,右焦点为F(10,0),离心率为e =2,求双曲线的方程. 12.ABC ∆中,固定底边BC ,让顶点A 移动,已知4=BC ,且A B C sin 21sin sin =-,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13.双曲线12222=-by a x )0,0(>>b a 的右支上存在与右焦点和左准线等距离的点,求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提高训练题 14.已知动点p 与双曲线13222=-y x 的两个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cos ∠F 1PF 2的最小值为-91.(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2) 若已知点D(0,3),点M 、N 在动点p 的轨迹上且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15.(2005年武汉市高三调考)已知等轴双曲线C :)0(222>=-a a y x 上一定点P(00,y x )及曲线C 点上两个动点A 、B ,满足0=⋅PB PA(1) M 、N 分别为PA 、PB 中点,求证:0=⋅ON OM (O 为坐标原点);(2) 求|AB|的最小值及此时A 点坐标.抛 物 线 1.抛物线定义:离 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焦点,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① px y 22=,焦点为 ,准线为 . ② px y 22-=,焦点为 ,准线为 . ③ py x 22=,焦点为 ,准线为 . ④ py x 22-=,焦点为 ,准线为 .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对)0(22>=p px y 进行讨论. ① 点的范围: 、 . ② 对称性:抛物线关于 轴对称. ③ 离心率=e .④ 焦半径公式:设F 是抛物线的焦点,),(o o y x P 是抛物线上一点,则=PF .⑤ 焦点弦长公式:设AB 是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弦(焦点弦)i) 若),(11y x A ,),(22y x B ,则AB = ,21y y .ii) 若AB 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θ()0≠θ则AB = .特别地,当θ2π=时,AB 为抛物线的通径,且AB = .iii) S △AOB = (表示成P 与θ的关系式).iv) ||1||1BF AF +为定值,且等于 . 例题讲练【例1】 已知抛物线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 轴,抛物线上的点),3(n A -到焦点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n 的值.【例2】 已知抛物线C :x y 42=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1) 若316=AB ,求直线l 的方程.(2) 求AB 的最小值.【例3】 若A(3,2),F 为抛物线x y 22=的焦点,P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求PA PF +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的P 的坐标.【例4】 (05全国卷(Ⅲ))设A(x 1,y 1),B(x 2,y 2),两点在抛物线y =2x 2上,l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1)当且仅当x 1+x 2取何值时,直线l 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 ?证明你的结论?(2)当直线l 的斜率为2时,求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小结归纳 1.求抛物线方程要注意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以便准确设出方程,然后用待定系数法.2.利用好抛物线定义,进行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的转化.3.涉及抛物线的弦的中点和弦长等问题要注意利用韦达定理,能避免求交点坐标的复杂运算.4、解决焦点弦问题时,抛物线的定义有广泛的应用,应注意焦点弦的几何性质.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1. 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11y x A ,),(22y x B 两点,若P x x 321=+,则AB等于( )A .2PB .4PC .6PD .8P2. 已知动点),(y x P 满足22)2()1(5-+-y x =|1243|++y x ,则P 点的轨迹是 ( )A .两条相交直线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3. 已知抛物线212:x y C =与抛物线2C 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2C 的准线方程是( )A .81-=x B .21=xC .81=x D .21-=x4. (2005年高考上海卷)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 ( ) A .有且仅有一条 B .有且仅有两条 C .有无数条 D .不存在5. (2003年新课程卷)抛物线2ax y =的准线方程是2=y ,则a 的值为 ( )A .81B .81-C .8D .8-6. (04年高考湖北卷)与直线2x -y +4=0平行的抛物线y =x 2的切线方程是 ( ) A .2x -y +3=0 B .2x -y -3=0 C .2x -y +1=0 D .2x -y -1=0二、填空题7. 点M 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连线l :x +5=0的距了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8. 某桥的桥洞是抛物线,桥下水面宽16米,当水面上涨2米后达警戒水位,水面宽变为12米,此时桥洞顶部距水面高度为 米(精确到0.1米). 9. 过点(3,3)的直线与抛物线y 2=3x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的条数为 .10.一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它的方程是x 2)200(2≤≤=y y ,在杯内放入一个玻璃球,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则玻璃球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11.求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 轴,并且顶点与焦点的距离等于6的抛物线方程.12.正方形ABCD 中,一条边AB 在直线y =x +4上,另外两顶点C 、D 在抛物线y 2=x 上,求正方形的面积.13.设A 和B 为抛物线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提高训练题 14.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试问: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是相交、相切还是相离?若把抛物线改为椭圆12222=+b y a x 或双曲线12222=-b y a x ,结果又如何呢?15.(2004年高考上海卷)如图,直线x y 21=与抛物线4812-=x y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5-=y 交于Q 点. (1) 求点Q 的坐标;(2) 当P 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B(含点A 、B)下方的动点时,求OPQ ∆面积的最大值.8.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知识要点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常用研究方法是将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由所得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决定,一般地,消元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记为△,△>0时,有两个公共点,△=0时,有一个公共点,△<0时,没有公共点.但当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的方程组只有一组解(即直线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时,直线与曲线未必相切,在判定此类情形时,应注意数形结合.(对于双曲线,重点注意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对于抛物线,重点注意与对称轴平行的直线)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间的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的弦.设弦AB 端点的坐标为A(x 1,y 1),B(x 2,y 2),直线AB 的斜率为k ,则:|AB |=————————或:—————————.利用这个公式求弦长时,要注意结合韦达定理. 当弦过圆锥曲线的焦点时,可用焦半径进行运算. 3.中点弦问题:设A(x 1,y 1),B(x 2,y 2)是椭圆12222=+b y a x 上不同的两点,且x 1≠x 2,x 1+x 2≠0,M(x 0,y 0)为AB 的中点,则 ⎪⎪⎩⎪⎪⎨⎧=+=+11222222221221b y ax b y a x 两式相减可得2221212121ab x x y y x x y y -=++⋅--即 .对于双曲线、抛物线,可得类似的结论.例题讲练 【例1】 直线y =ax +1与双曲线3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1) 当a 为何值时,A 、B 两点在双曲线的同一支上?当a 为何值时,A 、B 两点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2) 当a 为何值时,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x【例2】 已知双曲线方程2x 2-y 2=2.(1) 求以A(2,1)为中点的双曲线的弦所在直线方程; (2) 过点B(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所给双曲线交于Q 1、Q 2两点,且点B 是弦Q 1Q 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l 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 在抛物线y 2=4x 上恒有两点关于直线y =kx +3对称,求k 的取值范围.【例4】 (2006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已知椭圆222y ax +=1(a 为常数,且a >1),向量m =(1, t ) (t >0),过点A(-a , 0)且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椭圆交于点B ,直线BO 交椭圆于点C (O 为坐标原点).(1) 求t 表示△ABC 的面积S( t );(2) 若a =2,t ∈[21, 1],求S( t )的最大值.小结归纳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注意数形结合;用判别式的方法时,若所得方程二次项的系数有参数,则需考虑二次项系数为零的情况.2.涉及中点弦的问题有两种常用方法:一是“设而不求”的方法,利用端点在曲线上,坐标满足方程,作差构造出中点坐标和斜率的关系,它能简化计算;二是利用韦达定理及中点坐标公式.对于存在性问题,还需用判别式进一步检验.3.对称问题,要注意两点:垂直和中点.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1. 曲线x 2+4y 2+D x +2E y +F =0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在原点的两侧的充要条件是 ( ) A .D ≠0,E =0,F >0 B .E =0,F <0 C .D 2-F >0 D .F <0 2. 若椭圆193622=+y x 的弦被点(4,2)平分,则此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 A .2 B .-2C .31D .-213. 经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所有焦点弦中,弦长的最小值为 ( ) A .p B .2p C .4p D .不确定4. 过双曲线1222=-y x 的右焦点作直线l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若∣AB ∣=4,则这样的直线l 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5. (华师大二附中2005年模拟试卷2) 直线l :y =kx +1(k ≠0)椭圆E :1422=+y m x ,若直线l 被椭圆E 所截弦长为d ,则下列直线中被椭圆E 截得的弦长不是d 的是 ( ) A .kx +y +1=0 B .kx -y -1=0 C .kx +y -1=0 D .kx +y =06. 椭圆mx 2+ny 2=1与直线y =1-x 交于M 、N 两点,过两点O 与线段MN 之中点的直线的斜率为22,则xnm的值是 ( )A .22B .332 C .229D .2732二、填空题7. 已知直线x -y =2与抛物线y 2-4x 交于A 、B 两点,那么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 .8. 对任意实数k ,直线y =kx +b 与椭圆⎩⎨⎧==θθs i n 4c o s 2y x (0≤θ<2π)恒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抛物线y 2=4x 的一条弦AB ,A(x 1,y 1),B(x 2,y 2),AB 所在直线与y 轴交点坐标为(0,2),则2111y y += .10.若直线mx +ny -3=0与圆x 2+y 2=3没有公共点,则m 、n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以(m ,n )为点P 的坐标,过点P 的一条直线与椭圆13722=+y x 的公共点有____个.三、解答题 11.已知直线l 交椭圆162022y x +=1于M 、N 两点,B(0,4)是椭圆的一个顶点,若△BMN 的重心恰是椭圆的右焦点,求直线l 的方程.12.已知直线y =(a +1)x -1与曲线y 2=ax 恰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a 的值.13.(05重庆)已知椭圆C 1的方程为1422=+y x ,双曲线C 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C 1的左、右顶点,而C 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 1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C 2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 +2与椭圆C 1及双曲线C 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l 与C 2的两个交点A 和B 的满足6<⋅(其中O 为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 提高训练题14.已知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0,-1),焦点在x 轴上,若右焦点到直线022=+-y x 的距离为3. ⑴ 求椭圆的方程;⑵ 设椭圆与直线y =kx +m (k ≠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当AN AM =时,求m 的取值范围.15.(04湖南)过抛物线x 2=4y 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0,m )(m >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Q 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Ⅰ)设点P 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证明:)(λ-⊥;(Ⅱ)设直线AB 的方程是x -2y +12=0,过A 、B 两点的圆C与抛物线在点A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圆C的方程.8.5 轨迹方程知识要点1.直接法求轨迹的一般步骤:建系设标,列式表标,化简作答(除杂).2.求曲线轨迹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相关点法、转移法)、参数法、交轨法等.例题讲练【例1】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y2-6x-91=0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例2】已知抛物线过点N(1,-1),且准线为l:x =-3,求抛物线顶点M的轨迹.【例3】已知直线l与椭圆12223=+byax(a>b>0)有且仅有一个交点Q,且与x轴、y轴交于R、S,求以线段SR 为对角线的矩形ORPS的顶点P的轨迹方程.【例4】已知点H(0,-3),点P在x轴上,点Q 在y轴正半轴上,点M在直线PQ上,且满足PMHP⋅=0,MQPM23-=.(1) 当点P在x轴上移动时,求动点M的轨迹曲线C 的方程;(2) 过定点A(a,b)的直线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S、R,求证:抛物线S、R两点处的切线的交点B恒在一条直线上.小结归纳1.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关键在于利用已知条件,找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这个等量关系有的可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有的需要转化后才能用.2.回归定义是解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的有效途径.3.所求动点依赖于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运动而运动,常用代入法求轨迹.4.参数法求轨迹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好参数,建立起x ,y 的参数方程,以便消参,选择n 个参数,要建立n +1个方程,消参时,要注意等价性.5.求轨迹比求轨迹方程多一个步骤,求轨迹最后须说明轨迹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1.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 PQ |=| PF 2 |,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抛物线2. 动点P 与定点)0,1(,)0,1(B A -的连结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1 B .x 2+y 2=1)1(±≠x C .x 2+y 2=1)0(≠x D .21x y -=3. 已知动点P(x 、y )满足1022)2()1(-+-y x =|3x +4y+2|,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无法确定4. 设P 为椭圆12222=+by a x 上一点,过右焦点F 2作∠F 1PF 2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 ,则点Q 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抛物线 C .圆 D .双曲线 5. 设P 为双曲线12222=-b y a x 上一点, 过右焦点F 2作∠F 1PF 2的内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 ,则点Q 的轨迹是 ( ) A .圆 B .抛物线 C .直线 D .椭圆 6. 已知点P(x ,y )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则点(x +y ,xy )的轨迹是 ( ) A .半圆 B .抛物线的一部分 C .椭圆 D .双曲线的一支二、填空题7. 长为2a 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则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8. 经过定点M(1,2),以y 轴为准线,离心率为21的椭圆左顶点的轨迹方程 . 9. 已知抛物线)(12R m mx x y ∈-+-=,当m 变化时抛物线焦点的轨迹方程为 . 10.(04北京)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面BB 1C 1C 内一动点,若P 到直线BC 与到直线C 1D 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是 .三、解答题 11.以动点P 为圆心的圆与圆A :(x +5)2+y 2=49及圆B :(x -5)2+y 2=1都外切,求动点P 的轨迹.12.已知双曲线2222ny m x -=1(m >0,n >0)的顶点为A 1、A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P 、Q. (1) 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M 的轨迹方程; (2) 当m ≠n 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13.设直线l :y =kx +1与椭圆C :ax 2+y 2=2(a >1)交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O 为坐标原点).(1)若k =1,且四边形OAPB 为矩形,求a 的值; (2)若a =2,当k 变化时,(k ∈R),求点P 的轨迹方程.提高训练题14.设椭圆方程为1422=+y x ,过点M(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点A 、B ,O 是坐标原点,点P 满足)(21OB OA OP +=,点N 的坐标为)21,21(,当l 绕点M 旋转时,求:(1) 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 ||NP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A1。
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
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1. 引言1.1 什么是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是指,当一个动点沿着一条曲线移动时,其到两个给定点的距离之差始终保持不变。
这种轨迹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轨迹的特性。
当一个动点在平面上运动时,其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差为一个常数值。
这种轨迹通常可以表示为一条特殊的曲线,如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
在三维空间中,动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差也可以形成特定的曲面,如椭球面、双曲面或抛物面。
2. 正文2.1 定点间距离公式定点间距离公式是用来计算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公式。
在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
如果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和(x2, y2),则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x2 - x1)² + (y2 - y1)²)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实际上就是计算两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欧氏距离。
除了直角坐标系,定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极坐标系来计算。
在极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₁和r₂分别表示两个点到极点的距离,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两个点对应的极角。
这个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定点间距离公式在求解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不同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研究动点的轨迹特性。
在实际问题中,定点间距离公式也经常被应用到各种领域,如工程学、物理学等。
2.2 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条件在研究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时,我们需要先确定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假设两个定点分别为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x2-x1)^2 +(y2-y1)^2)。
接下来,我们要确定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条件。
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最值
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得距离之与(差)得最值一、直线上得动点到直线外两个定点得距离之与(差)得最值。
例1(1)已知点A(1,1),点B(3,—2),P就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得最小值为,此时点P得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就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得最大值为,此时点P得坐标为。
解析:(1)如图1,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此时,点P得坐标为(2)如图2,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此时,点P得坐标为变题:(1)已知点A(1,1),点B(3,2),P就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得最小值为,此时点P得坐标为;解析:(1)如图3,作点B关于x轴得对称点Bˊ(3,—2),则有PB=PBˊ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PA+PBˊ=ABˊ(当且仅当A,P,Bˊ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A+PB)min =AB?= 此时,点P得坐标为(2)已知点A(1,1),点B(3,-2),P就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得最大值为,此时点P得坐标为.解析:(2)如图4,作点B关于x轴得对称点Bˊ,则有PB=PBˊ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PBˊ-PA ﹦ABˊ(当且仅当A,P,Bˊ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PB—PA)max =ABˊ=此时,点P得坐标为归纳:①当两定点位于直线得异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得距离之与得最小值;②当两定点位于直线得同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得距离之与得绝对值得最大值.若不满足①②时,可利用对称性将两定点变换到直线得同(异)侧,再进行求解。
如变题得方法.例2函数得值域为.解析:将函数进行化简得:即为动点P(x,0)到两定点A(1,1)、B(3,—2)得距离之与.由例1可知:该值域为二、圆锥曲线上得动点到两个定点得距离之与(差)得最值.(一)直接求解或利用椭圆(或双曲线)得定义进行适当转化后求解。
关于定直线上的动点到两定点间距离和(差)的极值问题
关于定直线上的动点到两定点间距离和(差)的极值问题09年1月(08学年第一学期)的鄞州区初三数学期末试卷中最后一道题的第2小题:关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动点到两定点间距离的和(或差)的极值问题,学生的得分率不高,大约为50﹪左右。
本着数学归类、归纳的理念,在这里把同一类问题作一整理、归纳、延展。
一、和的最小值问题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1)和(-2,-5);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求点P 在何处时,PA +PB 的 和为最小?并求最小值。
解:(1)∵点P 在y 轴上,∴以y 轴为对称轴,作点B 的对称点B 1, 连接AB 1与y 轴交于点P ,P 点就是所求的点。
此时,PA +PB =PA +PB 1 =AB 1;理由如下:取点P 以外的点P 1,可知,P 1A +P 1B =P 1A +P 1B 1>AB 1= PA +PB ,所以P 1A +P 1B >PA +PB ,即P 为符合要求的点。
求点P 的坐标,可用三角形相似或可以通过经过A 、B 1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与y 轴的交点坐标的方法。
点P 为(0,311) (2)求PA +PB (AB 1)的值,可用勾股定理来求。
即PA +PB =AB 1=132。
例2、已知菱形ABCD 中,∠DAB =600;AB =6,M 为AB 的中点,点P 在对角线AC 上,求点P 在何处时,PM +PB 的和为最小?并求最 小值。
解:(1)由上例可知,AC 为对称轴,点B 的对称点为点D ,连接DM 与AC 的交点为点P ,P 点就是所求的点。
此时,PB +PM =PD +PM =DM 。
(2)根据题意得,△ABD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2,DM为边上的高线。
所以DM=36,即PB +PM =36。
例3、在正方形ABCD 中,AB =12,点M 在BC 上,且BM =5,点P 在对角线BD 上,求点P 在何处时,PM +PC 的和为最小?并求最小值。
例谈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几种解题途径
例谈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几种解题途径(中学教研2017/3)杨伟达(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 510800)众所周知,距离问题本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每一年的高考中,它常常成为专家命题的第一视觉,也常常是许多学生解题的绊脚石.因此,在解题中若能处理好距离的最值问题,对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对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析疑解惑,突显“动”的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借助特殊曲线,寻求等价替换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两动点分别在常见的特殊曲线上,且这特殊曲线具有特殊的性质.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质即可求得最值.例1 已知圆C :034222=+-++y x y x(1)略;(2)从圆C 外一点),(y x P 向圆引一条切线,M 为切点,O 为坐标原点,且有PO PM =,求使PM 最小的P 点的坐标.分析:此题的一个动点在圆外,另一个在圆上,且这两个动点的连线是圆的切线(特殊).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利用圆的特殊性质,找出切线长等价替换,问题即可解决.解:已知圆C 方程:034222=+-++y x y x所以圆心坐标为)2,1(-,半径为2,又因为PO PM =,设),(11y x P , 且PM 是圆C 的切线,所以)(222为圆的半径R PC R PM =+ 所以212121212)2()1(y x y x +=--++化简为:034211=+-y x 这是点P 满足的轨迹方程. 因为PO PM =,所以PM 的最小值就是PO 的最小值.PO 的最小值转化为点O 到直线034211=+-y x 的距离.即1053203min ==PO联立方程组有⎪⎩⎪⎨⎧=+-=+0342209112121y x y x ,解得:⎪⎩⎪⎨⎧=-=5310311y x 因此,点P 的坐标为)53,103(-.例2 分别在椭圆19422=+y x 与抛物线222m y x -=上的两动点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是5,则m 的值是( )(A )1± (B )2± (C )2±(D )22±分析:如图1,通过草图,不难发现两曲线相离,且位置比较特殊.观察可知,曲线上两动点的最短距离转化为两顶点(定点)间的距离.此时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解:因为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是5 所以椭圆与抛物线不相交如图1,观察,此时抛物线的顶点N 与椭圆上顶点M 的距离 就是两动点M 、N 间的距离最小值抛物线的顶点)2,0(2m 与椭圆上顶点)3,0(的距离最小值为5 所以5322=-m 解得:2±=m 故选B.二、借助三角函数,寻求合二为一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两动点分别在常见的特殊曲线上,且动点也可以用含参坐标表示.此时可以直接运用距离公式,把它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形式即可求得最值.比如:圆222R y x =+上一动点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θθθR R ;椭圆12222=+by a x 上一动点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θθθb a .例3 (2016·广州二测理数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sin x y θθθ⎧=⎪⎨=⎪⎩为参数).以点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sin(ρθ+)4π=(1) 略;(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分析:此类型题每年在全国卷选做题中常常出现.比较快捷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参数方程表示曲线上的某一动点坐标,再根据条件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即可将问题解决.解:(1)略.所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13x y +=;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x y +=.(2)因为点Q 是曲线C 上的点,所以可设点Q的坐标为),sin θθ所以点Q 到直线l的距离为d==. 当cos 16πθ⎛⎫-=- ⎪⎝⎭时,max d ==所以点Q 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三、借助数形结合,突显形象直观有这样的一类题,它们的一个动点在某区域内,另一个动点在某特殊曲线上.此时两动点间距离问题可转化为某一定点到区域内的距离最值即可将问题解决.例4 设D 为不等式组⎪⎩⎪⎨⎧≤-+≤-≥03200y x y x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圆C:1)5(22=+-y x 上的点与区域D 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A.⎪⎪⎭⎫⎢⎣⎡+-134,1225 B.[)134,117+- C.[)34,17 D.[)134,117--分析:此题涉及线性规划问题.先将不等式组表示出平面区域,再根据圆的特殊性质通过数形结合可将问题解决.解:如图2,不等式组⎪⎩⎪⎨⎧≤-+≤-≥03200y x y x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三角形ABO 内(含边缘)的阴影部分。
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含详解)
(Ⅰ)若当点P的坐标为 时, ,求双曲线的方程;
(Ⅱ)若 ,求双曲线离心率 的最值,并写出此时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
15. 若F 、F 为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M在右准线上,且满足; .
(1)求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若直线 与(Ⅰ)中所求点Q
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F,H,O是坐标原点,
且 ,求△FOH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18. 如图所示,O是线段AB的中点,|AB|=2c,以点A为圆心,2a为半径作一圆,其中 。
(1)若圆A外的动点P到B的距离等于它到圆周的最短距离,建立适当坐标系,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
(2)D分有向线段 的比为 ,A、D同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上,
当 ―5≤ ≤ 时,求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29.在直角坐标平面中, 的两个顶点 的坐标分别为 , ,平面内两点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 ;② ;③ ∥
(1)求 的顶点 的轨迹方程;
(2)过点 的直线 与(1)中轨迹交于 两点,求 的取值范围
由 消去 得: ①
,
而
由方程①知 > <
, < < , .
7.解:解:令
则 即
即
又∵ ∴
所求轨迹方程为
(Ⅱ)解:由条件(2)可知OAB不共线,故直线AB的斜率存在
设AB方程为
则
∵OAPB为矩形,∴OA⊥OB
∴ 得
所求直线方程为 …
8.解:(I)由题意,抛物线顶点为(-n,0),又∵焦点为原点∴m>0
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
1. 如图,直线l1与l2是同一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交点是A,点B、D在直线l1上(B、D 位于点A右侧),且|AB|=4,|AD|=1,M是该平面上的一个动点,M在l1上的射影点是N,且|BN|=2|D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马永华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常碰到有关求某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许多同学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本文就此类最值问题常见题型作初步探索。
一、直线上的动点到直线外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例1(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
(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析:(1)如图1,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PA+PB)min =AB=
此时,点P的坐标为
(2)如图2,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AB(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PB-PA)max =AB=
此时,点P的坐标为
变题:(1)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析:(1)如图3,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3,-2),则有PB=PB?
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A+PB=PA+PB??AB?
(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PA+PB)min =AB?=
此时,点P的坐标为
(2)已知点A(1,1),点B(3,-2),P是x轴上任意一点,则PB-PA
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析:(2)如图4,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则有PB=PB?
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PB- PA= PB?- PA ?AB?
(当且仅当A,P,B?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PB-PA)max =AB?=
此时,点P的坐标为
归纳:①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②当两定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可求得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若不满足①②时,可利用对称性将两定点变换到直线的同(异)侧,再进行求解.如变题的方法.
例2函数的值域为.
解析:将函数进行化简得:
即为动点P(x,0)到两定点A(1,1)、B(3,-2)的距离之和.由例1可知:
该值域为
二、圆锥曲线上的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差)的最值.
(一)直接求解或利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进行适当转化后求解.
例3(1)已知A(4,0)和B(2,2),M是椭圆上的动点,则MA-MB的范围是;
解析:(1)如图5,在∆MAB中有MA-MB<AB,当M,A,B三点共线且MB>MA即点M位于M2处时,有MA-MB=AB,所以MA-MB?AB;同理在∆MAB中有MB-MA?AB,即MB-MA?-AB(当点M位于M1处时等号成立)
综上所述:-AB?MA-MB?AB
(2)已知A(4,0)和B(2,2),M是椭圆上的动点,则MA+MB的最大值是.
解析:(2) 如图6,因为点A恰为椭圆的右焦点,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得MA+MB=10-MF+MB(F为椭圆的左焦点),同(1)可得MB-MF?BF(当且仅当点M位于
点M4处时,等号成立)所以(MA+MB)max =(10-MF+MB)max=10+BF=10+
点评:因为点A,B都在椭圆的内部(即两定点都在曲线的同侧),故可直接求出动点M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最值;若要求动点M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的最值(其中A恰为焦点),需要利用椭圆的定义转化为动点M到两定点F,B的距离之差的最值(点F为另一焦点).
例4(1)已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4,1),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A+PF的最小值为;
解析:(1)如图7,在∆PAB中有PA+PF>AB,当P,A,F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P1处时,有PA+PF=AF,
所以(PA+PF)min=AF=.
(2)已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1,4),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A+PF 的最小值为.
解析:(2)如图8,设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A+PF=PA+2a+PF2=8+ PA+PF2?8+AF2(当P,A,F2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P2处时等号成立),
所以(PA+PF)min=8+AF2=13.
点评:本题需要特别关注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两定点一定要在动点的轨迹(曲线)的异侧.
(二)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圆锥曲线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进行互化后进行求解.
例5(1)已知点A(2,2),F是椭圆的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则
PF+PA的最小值是,此时,点的坐标为;
解析:如图9,设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PP?,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
即(当且仅当A,P,P?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点P1处时取等号)
此时点P的坐标为P(,2).
(2)已知点A(5,2),F是双曲线的右焦点,P是双曲线上的动点,则PF+PA 的最小值是,此时点的坐标为.
解析:如图10,设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PP?,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
即(当且仅当A,P,P?三点共线,即点P位于点P1处时取等号)
此时点P的坐标为P(,2)
点评:此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动点与焦点距离前有系数,可以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动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相应准线的距离.
例6(1)抛物线的焦点为F,A(4,-2)为一定点,在抛物线上找一点M,当MA+MF为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为;
解析:如图11,为抛物线的准线,MM?为点M到准线的距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
MF=MM?,可得MA+MF= MA+MM??AM?(当且仅当A,M,M?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当点M在M?处时等号成立)
此时点M的坐标为M(,-2)
(2)P为抛物线上任一点,A(3,4)为一定点,过P作PP?垂直y轴于点P?,则AP+ PP?的最小值为.
解析:如图12,延长PP?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P??,
由抛物线的定义:PP?=PF,所以AP+ PP?= AP+ PP??-1= AP+PF-1?AF-1(当且仅当A,P,F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当点P位于P1处时等号成立)
点评:本题需要注意两点:①定点所在位置是抛物线的内部还是外部;②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动点(在抛物线上)到焦点与到准线的距离进行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