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解读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标准

解读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标准

解读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解读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二、课程目标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

三、课程内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学习不同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 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 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物质的混合与分离。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单元三:力与运动- 学习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 学习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的作用。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单元四:天体运动与地球-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学习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 了解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原理。

5. 单元五:能量与能量转换- 学习能量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 学习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能量的转换过程。

四、教学建议在教授五年级科学上册时,建议教师采用以下策略:1. 创设丰富的实践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创设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以上是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课程标准的解读,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科学上册课程标准:针对五年级的理解

科学上册课程标准:针对五年级的理解

科学上册课程标准:针对五年级的理解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五年级的科学上册课程标准,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探究科学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组成,认识常见物质的基本属性。

2. 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3. 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生物、地球与宇宙等。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和工具,如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器材等,获取科学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 基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鉴别第二单元: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作用2. 运动与力的关系3. 简单机械及其应用第三单元:生物与生活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常见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 人与生物的互动关系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2. 天气与气候3. 宇宙的奥秘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实验、讨论、提问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2. 作业与测试: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上册教材2. 实验器材:观察镜、显微镜、实验仪器等3. 信息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教案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1-56页。

【教材分析】:《有趣的磁现象》是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中的第二课。

它是学习“指南针”、“神奇的电磁铁”等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材通过对磁铁性质的探究,使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1、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实验;2、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与认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能发现和解决简单实验中的基本问题;3、五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取知识;4、本节课探究实验活动多,有时个别好动的学生要特别引导并加强组织管理。

【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从实验探究中获取知识的理念,以“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这样一个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自主获取知识。

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索学习科学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②、掌握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③、掌握简单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归纳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猜想、思考、实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养成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习惯;②、养成与人紧密协作、科学求真的品格和态度。

【教学重点】:磁铁性质的认识【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的实验材料有:条形磁铁、铁钉、玻璃球、铅笔、圆珠笔等物品。

教师的演示材料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截断磁铁、玻璃瓶、回形针、演示课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有趣的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用一块藏在手心的磁铁将玻璃瓶中的回形针吸出来。

牛顿的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牛顿的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2018/10/10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通过制作水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 1、做太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实验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 2、了解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的过程。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乐于探 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 不足之处:实验器材准备不充分,实验环境条件限制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
• 教学准备:
• 1、小组实验材料: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
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彩色蜡笔)。
• 2、教师演示用材料:小组材料、牛顿盘成品。
2018/10/10
教案设计:石静玲、周桔红 PPT制作:廖淑芳 教学成果汇报:李婷萍 队名汇报:彭宝叶
2018/10/10
2018/10/10
一、教材分析
《七色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第四课 。其教学内容包括“自制水棱镜” 、“制作牛顿盘”两 部分。彩虹是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见过彩虹的学 生都会被它那迷人的色彩着迷,久久不能忘怀。但却不 能解释雨后为什么会产生彩虹,虽然他们知道彩虹是由7 种颜色组成,但却不能解释彩虹的不同颜色是怎样形成 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首先采用了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 成彩虹,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 利用“自制水棱镜”分解太阳光,了解太阳光是混合光 可以分解成光谱。另一方面再让学生通过制作牛顿盘来 探究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
2018/10/10
2018/10/10
2018/10/10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日志(教科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日志(教科版)

13
5-7
教导主任(签字):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实验情况记录
日/月
第 3页
学生代表 实验教师 签字 签字



小学五年级下期科学
序号 分组 演示
14
章节
实验名称
测量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浮 5-8 力大小
15
6-2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16
6-3 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17
6-4 空气的热胀冷缩
18
6-5 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导主任(签字):
实验情况记录
日/月
第 2页
学生代表 实验教师 签字 签字



小学五年级下期科学
序号 分组 演示
章节
实验名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5-1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1
5-2 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12
5-3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5
5-4 用不同的材料造一艘小船
6
5-5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7
5-6 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测量
教导主任(签字):
验证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情况记录
日/月
第 1页
学生代表 实验教师 签字 签字



小学五年级上期科学
序号 分组 演示
章节
实验名称
3
3-4 观察土壤的成分
6
3-5 雨影响土地模拟实验
7
4-1 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8
4-3 反冲力实验
4
4-4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 是什么意思! ”母亲嚷 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 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 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 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 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父亲说:“我看这首 诗糟糕透了。” 母亲说: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 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在你 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 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 首诗,他需要鼓励。” 父亲说:“我不明白,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 还不够多么?”
2、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3、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1)谁怎样(神态、动作)说:“( 说话内容 )。”
(提示语)
(2)“(说话内容)。”谁怎样(神态、动作)说。
(提示语)
(3)“(说话内容)。”谁怎样((提神示态语、)动作)说,
“(说话内容)。”
7
课后请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前 面一部分写什么?后面一部分写什么?分别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执教:南平师范附属小学 高秀月 指导:南平市普教室 陈全席
南平师范附属小学 连秋凤 1
1、反复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别人听。 2、边读边想边写批注,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标点
等语言材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提出疑难的问题。
2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 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说话内容)。”
5
小练笔
情境一: 课间活动时,班上的调皮鬼小东把西西心爱的笔盒摔坏了。
情境二: 周末妈妈给小军报了多个兴趣班,有些兴趣班小军根本不感
兴趣,于是找妈妈理论。
提示:选择其中一个情境,模仿课文的例子,写一个对话片段。
6
课文(第一个片段)语言(对话)描写有以下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与公平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与公平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与公平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可能性与公平性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98—100页。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 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重、难点: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出示课本第98页情境图)1、理解图示内容。

师: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情境图中,用“击鼓传花”决定谁来表演节目,用“抛硬币”来拟定谁来开球,用“石头、剪刀、布”来拟定谁来跳……2、提出问题。

师:这些游戏活动对参与的各方是否公平?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推理方法找出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

3、引入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发现上面的这些活动对参与的各方是公平的。

如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抛一枚硬币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存在大量的等可能性事件,平时的游戏中也隐含着许多公平性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与公平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大量的等可能性事件,平时的游戏中也隐含着许多公平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需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上册授课教师:陈文华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总计32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3、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5、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6、分析观察和提问的成功案例,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观察和提问。

二、学习主题及课时安排三、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开发(1)、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展科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教材、实验操作、电视网络等进行科学学习。

(2)、挖掘自然、生活等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说一说,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热情。

2、教学手段(1)、采用散点教学,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补充自身需要的知识。

(2)、坚持用大量的“做中学”活动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个环节,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培养能力、学习知识的同时,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并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课堂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2)、学生参与完成作业情况,实验作业、动手能力的考察。

(3)、期末非笔试测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姓名得分一、填空(每空1.5分,共30分)1、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速度为千米∕秒。

2、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和等有关。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如、等。

4、三角板投影的图形是或。

5、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经的镜面反射,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的光、很高。

6、许多的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

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

7、通过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温度不同,我们知道,深颜色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浅颜色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

8、光照在物体上,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所以影子在的一面。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一枚一元的硬币产生的影子不可能是()。

A.—B.○C.⊿2、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A.物体的影子越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越高B.物体的影子越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越低C.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3、下列反射光的能力最强的是()。

A.镜子B.玻璃C.塑料4、平面镜成的像与实际物体()。

A.一模一样B.上下相反C.左右相反5、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的反光能力()。

A.强B.弱C.一样6、冬天我们应该穿颜色()的衣服。

A.较浅B.较深C.无所谓7、中午阳光强,气温就()。

A.高B.低C.全天一样8、相对于物体,光的位置影子的位置()。

A.一定相同B.一定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9、光照在物体上,物体把光()回来,所以我们能看到物体。

A.反射B.接收C.投影10、日食产生的原因是()。

A.太阳挡住月亮B.月亮挡住太阳C.地球挡住太阳三、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2、对着平面镜举右手,平面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左手。

()3、反光就是光被物体挡住按原路返回。

()4、阳光和温度有关系,阳光越强烈的地方,温度越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科学 上 实验一览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科学 上 实验一览表
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实验一览表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两支滴管 塑料种植盒(杯)纸巾等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
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 各一份、地球仪等
第2课 种子发芽试验 (二)
种子发芽试验盒 放大镜 绿色种子 一个移植说明
第2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 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
的地形变化
或资料 多媒体课件等
第3课 观察绿豆芽的生 放大镜 香蕉 松树

仙人掌图片
小的岩石块 酒精灯 镊子 第3课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烧杯 水 石膏粉豌豆种子
企鹅 天鹅图片等
碎砖快 带盖塑料瓶
第4课 蚯蚓的选择
黑布、玻璃片、
一、生物 与环境
第5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
蚯蚓15条、长方形盒等 蔷薇 草 树叶 蚜虫 瓢虫 蚯蚓 鸟的图片等
三、地 第4课 球表面的
地形
第5课
土壤中有什么
新鲜潮湿的土壤 小铲子 放大镜镊子 牙签及课件
湿润 混有少量沙石的土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等
第6课 做一个生态瓶
做生态瓶的容器、一把 小铲、一张标签、
第6课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 塑料水槽 报纸 铲子
实验仪器
备注
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实验一览表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备注
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实验一览表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
实验仪器
备注
单元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陈维礼盛晶晶常瑞祥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生物与环境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第7课改变生态瓶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光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第4课光的反射第5课光与热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的小缆车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第6课滑动与滚动第7课运动与设计第8课设计小赛车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文章脉络清晰,文短情长。

前半部分对童年往事的叙述生动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摹栩栩如生。

后半部分写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感悟,抒情议论深刻隽永,内涵丰富。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利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教与学的策略予以突破。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歧途、谨慎”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

(三)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师研读并拓展文本,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书写用信笺。

四、教学过程(一)依题入文,把握内容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个小故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谁愿意在黑板上写课题?师生评价书写情况。

2. 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3. 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体验,理清顺序1. 课文是怎么给我们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的呢?请同桌之间合作,分段朗读课文,如果读得正确、流利,就在题目前面画一个笑脸。

如果读得还不太熟练,就在题目的后面画一个哭脸。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0火山 》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0火山 》word教案 (2)

火山教材分析:1、内容来源:《火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0课,它与《地表探秘》、《地震》、《岩石》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学情分析: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3、内容简析: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将各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进行整合,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合作交往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勇于开拓的科学态度。

3、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实践能力。

4、以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5、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创新之处:1、导入部分:将教材中从维苏威火山喷发的故事导入调整为观看火山喷发视频导入,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模拟实验部分:将教材中提供步骤让学生操作,调整为由学生根据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而且补充了一组实验材料,学生的自主性更大。

3、科学在线部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火山喷发相关的资料,在教材设计基础上增加阅读内容,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增大。

4、科幻短文部分:将表现形式拓宽,既可以写科幻短文,也可以用科幻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照镜子》教学设计6篇

《照镜子》教学设计6篇

《照镜子》教学设计6篇《照镜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9-21页中的知识。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是继续带领学生利用熟悉的日用品——镜子,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平面镜能成像及概念。

通过“实际照镜子”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原有小时玩镜子的经验,融入探究的情境。

第二部分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发现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通过饶有趣味的“看镜子读字”“笔在五角星像中走”这些游戏活动,巩固对镜子成像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照镜子所产生的现象已经不感到陌生,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关注到照镜子背后隐藏的关于光的反射的科学规律。

所以,我认为,本课中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学世界无限奥妙强烈的探究欲望正是重点所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规律。

2.会观察、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发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镜子(两块)、小蜡烛、印有反字的纸、印有双层五角星的纸、充电手电。

教学方法: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获得的。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小组研讨”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这一课时,学生人手一面镜子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准备。

这些材料学生容易准备,所以以学生准备为主。

因为本课涉及到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属于游戏性质,所以关于实验方法问题,我弱化处理,让学生自主游戏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苗的诞生 1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苗的诞生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小苗的诞生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苗的诞生》(P2~P4的内容)。

教学目的1.能对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中确定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

2.能从影响种子萌发的研究结果发现新的研究问题3.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种子萌发的因素。

4.能通过比较、分析记录结果,发现种子萌发的条件。

5.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地制订自己的实验方案,运用对比实验验证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准备一杯浸水已萌发的黄豆种子和一杯没有浸水的黄豆种子教师:准备一杯浸水已萌发的黄豆种子、一杯没有浸水的黄豆种子、植物及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现实生活中黄豆和黄豆小苗,让学生联想这些小苗是怎样生长出来的。

(如图)刚刚种上去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黄豆越长越大了比比谁的黄豆长得高我的是黄豆弟弟,你的是黄豆姐姐黄豆长大啦2.让学生想想常常吃的豆芽菜是怎样的?出示豆芽给学生观察(如图):3.提问: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关于这些植物种子萌发的知识,你们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过渡)要了解有关植物种子萌发的知识,了解这些问题,老师建议大家先从了解植物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开始,好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苗的诞生》吧!板书:1.小苗的诞生【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迁移到植物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上。

这样的导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很好地将植物和种子联系起来。

当学生看着这些种子的图片,然后再看看植物的图片,觉得大吃一惊“原来是由这么小的种子变成的”。

这样一来,使学生对关于种子萌发接下来的探究充满了好奇,并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二、讨论研究,探索新知1.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出示黄豆种子与黄豆植物让学生观察(出示图片),提问: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讨论:种子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一颗植物呢?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已经浸泡的种子(如下图)。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力的大小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总结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二: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光的速度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的传播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概念和传播路径。

2. 讲解:讲解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光的概念和传播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学校:阿旺中心小学授课教师:王欣艳
教学反思
1.学科教学设计名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森林、花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越来越熟悉,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在他们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讨论以及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沙尘暴和周围环境破坏给我们生活带来影响的资料,从而认识到人类很多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在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活动中有所作为。

3.教学内容分析:《维护生态平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八课内容。

本单元要求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课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生态平衡;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教材首先强调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

后面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展开教学。

4.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5.教学难点分析:
(1)、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假设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我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已经认识了是人类的那些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

同时已经意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本次教学我自己觉得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是太活跃,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

二是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的内容太多,在教学时时间太仓促,上下来太赶。

三是课件不太熟,在出示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