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湾海关集装箱监管模式改革方案

大窑湾海关集装箱监管模式改革方案
大窑湾海关集装箱监管模式改革方案

附件

大窑湾海关集装箱监管模式改革方案

一、大窑湾海关集装箱监管现状

(一)大窑湾口岸集装箱码头现状

大窑湾口岸现有三个集装箱码头,其经营企业各不相同,各自实行封闭围网管理、作业区物理隔离;三个码头作业流程、生产管理系统存在一定差异;码头间调运箱作业车辆需采用跨港调拨模式绕道操作。

全区域共有9个卡口,其中海关卡口5个,港务卡口3个,关港合一卡口1个。(一期码头港务卡口2个,海关卡口1个;二期保税港区港务卡口1个,海关卡口4个;三期码头关港合一卡口1个)。

2013年全年三个码头的吞吐量为:

(二)大窑湾保税港区发展现状

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2007年8月实现封关运作,设置两个海关值守卡口(卡一、卡二)和两个非海关值守卡口(卡四、卡五),实施24小时通关监管。

大窑湾保税港区是依托原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增加大窑湾港二期码头以后形成的,因此形成了目前大窑湾一、二、三期码头物理分隔的格局。

2008年,大连港集团将拆箱业务以港港调拨的形式集中到大窑湾二期拆箱场地办理。2010年1月大窑湾港三期码头开港后,相关的拆箱业务也划归大窑湾二期拆拼中心管理。

2011年11月,大窑湾海关查验中心成立,该中心将大窑湾码头原有6个分散的查验监管点整合到保税港区形成集中的查验场地,大窑湾一、三期的查验货物均需要通过港港调拨程序办理货物转移至查验中心查验。

(三)海关现行监管模式

大连海关从2000年起在大窑湾港各集装箱码头分阶段实施了进出口海运集装箱物流监控系统。在此期间,随着保税港区和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海关监

管模式也进行多次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现行监管模式。

1.进口流程

海关电子放行或查验信息发送给港口,港口凭双信息办理结费手续并予以放箱;放行的集装箱经过港务卡口称重判断后不需查验的,分别通过各自码头海关卡口出港。

需人工查验货物调拨至保税港区查验中心查验,放行后通过卡一、卡二出港,需机检货物机检放行后选择相应海关卡口出港。

2.出口流程

出口货物运抵集装箱场站后报关,海关将查验指令发送给集装箱场站,集装箱场站提前将需查验货物通过卡一、卡二运至集中查验场地。目前通关无纸化作业模式运行后,在货物实际入港前报关企业可直接收到海关查验通知,由报关企业通知港口相关单位,同时将货物运至集中查验中心。

直接放行货物按离境码头分别通过一期港卡、保税港区海关卡口、三期港务卡口入港;卡口称重比对异常的货物转查验部门处理,比对正常的可直接入码头前沿堆场。

(四)进出保税港区业务类型

当前模式下,在大窑湾保税港区进出的货物类型有:保税物流货物、进口拆提货物、毅都冷库冷藏货物、查验中心

实施查验的货物、进出口转关加封货物、在大窑湾港二期码头出口的报关货物、大窑湾一二三期周转空箱以及疏港危险品等八种类型。

(五)进出保税港区业务数据

2013年大窑湾保税港区一、二号卡口共通过集装箱106.17万自然箱,其中区内企业的保税物流货物共计5.72万标箱,大窑湾一二三期码头进出口的查验货物共计 4.72万个标箱、进口拆拼箱货物约4.49万标箱、冷藏冷冻疏港进口货物约13.05万标箱、进出口转关加封货物约45万标箱。

二、集装箱监管存在的问题

上述作业流程是基于港外场站的存在以及大窑湾港一、二、三期码头布局缺陷的实际状况而确定的,在监管场所设置、卡口运行效率、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

主要问题表现在:出口货物入港途中监管缺失,企业提前获知海关布控信息,存在换货的风险;已查验的出口货物重新入港前监管空白;非保税货物大量进出保税港区;监管流程复杂,给正常通关带来不便;数据传输故障频繁,卡口拥堵时有发生;卡口人工干预量大,风险高等等。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大窑湾海关在总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

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配合下,根据码头及场站现有布局,最终确定如下改革思路和物流方案:

基本思路:重新设置卡口功能定位,在出口货物入港报关、统一三个码头作业区域和代码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大窑湾港区集装箱物流体系,重新规划保税港区的监管重心分布,合理设计物流链条,优化海关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实现管得住、通得快。

(一)基本作业流程

将港二号路两端围网撤除,恢复其正常通行;沿港二号路重新设立保税港区保税功能区围网,以港二号路为界限将保税功能区与口岸作业区分开,二期码头进出港口的货物不再经过保税功能区通行。改变各码头相对独立的现状,将一期与二期、二期与三期港区前沿毗邻的围网打开,统一三个码头口岸作业区域。一、二、三期码头统一使用关区代码0908,保留关区代码0910专供保税港区区内企业通关使用。重新设置卡口功能,调整进出港作业流程。

1.进口流程

将海关卡口功能整合到港务卡口,进口集装箱货物报关后,由码头依据海关的放行指令分流集装箱,经港务卡口放行出港。海关监管要求通过港务卡口实现,对港务卡口作业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不再重复设置海关卡口。

2.出口流程

出口集装箱货物全部由一期、二、三期各自港务卡口入港。港务卡口不再判别海关查验或放行信息,而是采集入港集装箱的信息,一方面作为出口报关的风险信息源,另一方面作为码头向海关发送运抵报告的基础。

3.保税港区

调整保税港区监管重心,实现保税功能区与口岸作业区分区管理,保税功能区设立单独围网确保监管严密;口岸作业区以码头现有围网为监管边界。进出保税功能区的货物类型为:保税港区仓储货物、冷冻品疏港货物和进口拆提货物。海关在保税功能区设立卡口对进出货物进行监管。

4.查验货物流程

在港口口岸作业区域设立相对封闭的进出口货物查验平台(FS3000附近)。进口查验货物由码头调运至查验平台,查验放行后出港;出口查验货物由码头调运至查验平台,查验放行后直接由码头安排装船。

5.分拨分流货物流程

根据新舱单系统上线后的相关要求,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对汽车、冷冻品、危险品以及拆提货物的分拨分流申请进行人工审批,对进口海运封志进行验核(如箱量大可考虑抽

验),相应集装箱必须由指定车辆运输,通过港务卡口运送至指定场地,并接受海关巡查监控。

(二)需要配套调整的内容

1.三个码头前沿区调整

目前三个码头前沿堆存区都是独立封闭区域,如需实现上述流程调整,必须将三个港区前沿毗邻围网打开形成统一港区,码头间通道采用人工值守或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监管。

2.保税功能区单独封闭

沿港二号路重新设立保税功能区围网,以港二号路为界限将保税功能区与口岸作业区分开。

3.卡口功能调整

撤销海关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卡口,其中四号卡口彻底封闭。保留一号卡口,同时恢复原保税物流园北门卡口,将这两个卡口作为保税功能区专用监管卡口。海关设立总控室,对港务卡口、海关卡口的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卡口现场配备武警和协勤人员值守。

4.关区代码调整

建议按照总署的有关要求,将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区与口岸作业区关区代码分开,保税功能为0910,口岸作业区为

0908。

5.保税货物物流的调整

保税功能区单独封闭后,一、二、三期码头的进境仓储货物都需要通过疏港方式进入保税功能区。出境仓储货物在保税功能区内装箱完成并申报以后,由指定运输企业的车辆运输入港,必要时可以施加关锁,由海关验核封志。保税港区管理部门应当同步加强对区内企业的核查、稽查。

积极协调大连港修建连接保税港保税功能区和口岸作业区的高架桥或地下通道,实现保税货物通过该封闭通道运输。

6.物流监控系统调整

货物进出港流程变化,卡口功能调整,关区代码调整,保税港区的变化等等都对口岸进出境货物的整体运行带来影响,同时海关与港务部门数据交换内容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建议对物流监控系统进行整体性的调整,最大程度减少数据流转环节,同时保证软、硬件系统的高稳定性和数据流转的高顺畅性。

7.港务作业流程调整

原三个码头的进口货物是通过海关卡口放行,将海关卡口功能整合到港务卡口后,改为在海关监控下港务卡口放行

的模式,港务部门需要调整流程和作业系统。

⒏加大科技投入,全方位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年内完成FS6000集装箱扫描设备的安装调试,提高机检比例;建设智能化关、检统一的查验平台,真正实现一次开箱,共同查验;建设统一的智能卡口系统,实现关检一次放行;完善港区闭路监控系统,实现全程监控;统一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并与口岸单位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无纸化;开发集装箱管理系统,实现对码头集装箱的动态管理;应用GPS、电子车牌、电子关锁、电子围栏等先进技术建立物流物联网体系,加强对疏港货物管理;重新规划设计物流监控信息平台;完善保税港区辅助系统;积极申请配备防辐射探测门、个人辐射剂量仪、手持式辐射探测仪等辐射监测装置;更新现场计算机设备;依托辽宁电子口岸,建设服务口岸监管的统一信息平台。

四、优势分析

(一)海关方面。

海关实货监管更加严密,作业流程进一步简化,真正实现管得住、通得快。

首先,出口货物实行入港后报关和货物在口岸作业区集中查验,实现了大部分非保税货物在保税港区保税功能区以外运转的目的,大大简化了通过海关卡口的业务类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流监控业务类型繁杂的问题。

其次,避免了查验货物换货和出口货物途中监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了监管风险,使得业务现场能够集中优势监管力量专注于提高监管效能,集中查验优势更加显现。

再次,港口布局、作业流程调整后,业务模式得以优化,海关可实现顺势监管。

最后,资源配置更加集约化,人力、设备、场地等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和使用;港二号路恢复正常道路使用后,通行车辆不需再经过卡口穿行,卡口通行效能大大提高后,人力资源可调整配备至其他相对紧张岗位,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二)港口方面:

港口物流运转效率提升,码头运输成本降低,对外竞争力提升。

基本上实现了大港区的概念,码头企业物流运营成本将大幅降低。物流更加合理,卡口功能简单化,解决了拥堵问题。在海关监控的前提下,可实现进口直放货物24小时提货,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提升港口物流运转效率。恢复港二号路的正常通行,打开了港区内围网,以海关的改革推动了港务部门的整合,解决跨港、中转、空箱等港港调拨产生的额外成本,便利了港区外部的物流通行,降低了企业成本。

(三)进出口企业方面。

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将大大节约企业仓储、物流成本。

五、难点分析

出口货物入港后报关,会对相关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产生影响,利益相关方包括大连港、港外海关监管场所和货主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考虑。

出口货物入港后报关,企业的通关时间容易被压缩,要确保企业应有的作业时间,避免因查验造成甩载使海关成为矛盾焦点。为保证企业有足够的通关时间,应将港务的集港时间至少提前至船舶到港前48小时。

六、调整前后监管模式比较(见附表)

七、新模式下的大窑湾海关物流体系图(见附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