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合集下载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教案:寻找生活中的标志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生活安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常见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公共标志等。

2. 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3. 标志的分类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标志,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标志图片、标志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标志,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标志的含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标志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标志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标志的用途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交流各自的认识和看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标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关注生活、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2. 目录: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具与学具准备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作业设计8)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标志,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2. 小组作业: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标志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标志,培养学生关注生活、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生活安全意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校园- 活动一:介绍我们的校园- 活动二:调查校园里的植物- 活动三:设计校园景观2.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区-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社区- 活动二:调查社区里的公共场所- 活动三:设计社区活动3. 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调查节日里的习俗- 活动三:策划节日活动4. 第四单元:我们的饮食-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饮食习惯- 活动二:调查食物的营养成分- 活动三:设计健康饮食计划5. 第五单元:我们的身体-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身体- 活动二:调查身体锻炼的方法- 活动三:设计健康运动计划6. 第六单元:我们的地球-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地球- 活动二:调查地球上的资源- 活动三:设计环保活动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4.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 辅助材料: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 工具:笔记本、画笔、调查表、测量工具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指导: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完整)第一章:主题活动一:走进大自然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

3. 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和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之处。

第二章:主题活动二:探索科学奥秘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生长、制作火山爆发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团队合作,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

4. 学生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发现。

第三章:主题活动三:关爱他人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养学生表达关心和感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活动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举例说明关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的场景。

3. 学生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关爱行动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主题活动四:传承文化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一种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通过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4.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文化认识。

第五章:主题活动五: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建议。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葡萄飘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葡萄飘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葡萄飘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葡萄的基本种类、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激发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葡萄的种类:介绍不同品种的葡萄及其特点。

葡萄的生长:学习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所需环境。

葡萄的营养价值:探讨葡萄的营养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好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难点:葡萄种类的区分和生长条件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葡萄植株图片、葡萄生长视频、实物葡萄。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葡萄植株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今天的学习主题。

2. 新课导入:播放葡萄生长视频,讲解葡萄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研究一种葡萄,制作葡萄信息卡。

4. 全班分享:每组展示并讲解他们研究的葡萄种类。

板书设计中心:葡萄的图片。

左侧:葡萄的种类和特点。

右侧: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让学生画一幅关于葡萄生长过程的画。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葡萄营养价值的宣传海报。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环节:活动:教师展示葡萄植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今天的学习主题。

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方法:使用直观的图片,结合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活动:播放葡萄生长视频,教师讲解葡萄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目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方法:结合视频和讲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3. 小组活动: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研究一种葡萄,制作葡萄信息卡。

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全班分享:活动:每组展示并讲解他们研究的葡萄种类。

课间十分钟的安全(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课间十分钟的安全(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教案:课间十分钟的安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课间十分钟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课间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自我保护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课间十分钟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课间休息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 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追逐打闹、不攀爬窗户等。

4. 自我保护方法:教授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如何避免危险等。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演练,如紧急疏散、地震逃生等,让学生在实际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间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2. 课间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 自我保护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课间安全的日记。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安全意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学生对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同时,要注重家校合作,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来,共同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总结: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中运用。

我们的手(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们的手(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们的手(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知识,增强对手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手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身体奥秘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手的结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2. 手的功能:抓握、触摸、感觉、表达等。

3. 手的保健:日常护理、预防疾病、受伤处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的功能和保健知识。

2. 教学难点:手部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协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模型、手部解剖图、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手部护理用品、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内容:a. 认识手:观察手模型,了解手的结构和功能。

b. 手的保健:学习手部护理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和受伤处理的方法。

c. 动手实践:进行手部运动、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手的重要性。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手部护理实践和手工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手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手部结构、功能和保健知识。

七、作业设计1.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手部护理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手工作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手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身体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爱护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标题: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并认识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2.纸、笔、颜色笔、计算器等学习工具3.小组活动所需实验器材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给学生们出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看到的活动,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学习目标讲解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

3.探究环节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比如,可以选择制作简易太阳能小灯、制作简易风车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实践成果展示给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和口头表达等形式进行展示,同时分享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6.总结讨论带领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7.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鼓励学生根据反馈继续改进和提高。

8.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复杂和有挑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继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节日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习俗等,结合教材内容,以端午节为例,详细介绍其文化内涵。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互相介绍节日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节日习俗。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5. 动手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利用卡纸、彩笔等学具,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粽子、灯笼等。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名称、时间、习俗端午节:起源、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的时间、习俗、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主题三《1. 我们喜欢的动画片 》教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主题三《1. 我们喜欢的动画片 》教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主题三《1. 我们喜欢的动画片》教案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版本:教科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2. 通过了解和探讨动画片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大胆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并能从动画片中提炼出有意义的元素。

2.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动画片,识别其中的正面信息和潜在风险。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和动画片片段。

2. 学生自备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海报、玩具等小物件。

3. 小组讨论表、投票卡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班会开始教师播放动画片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主题班会,那就是——好看的动画片!老师想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呢?为什么喜欢它呢?”二、分享与交流1.让学生举手自愿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教师安排发言顺序。

每个学生在分享时要介绍动画片的名称、主要角色、故事情节和喜欢的原因。

(1)学生A:“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熊出没》。

因为这部动画片中的熊大熊二非常可爱,它们为了保护森林而和人类斗智斗勇,每次都让我很开心。

特别是熊大很聪明,总是想出各种好办法,这让我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B:“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我喜欢里面的喜羊羊,因为它总是能想出各种巧妙的方法来打败灰太狼,保护羊村的安全。

每次看到灰太狼被聪明机智的喜羊羊捉弄,我都觉得非常有趣。

”(3)学生C:“我最喜欢看《小猪佩奇》。

它讲的是佩奇和她的弟弟乔治还有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故事。

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温馨,互相帮助,让我学到了要善待朋友和家人。

”(4)学生D:“《名侦探柯南》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探索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水、盐、糖、吸管、玻璃杯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和大小。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特点。

3.老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吗?它是怎么进去的?第二课时:空气的性质1.老师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空气的组成。

3.老师提问: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第三课时:水的秘密1.老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老师提问:水有什么特点?第四课时:水的溶解性1.老师出示盐、糖、吸管、玻璃杯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盐、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第五课时:空气和水的相互作用1.老师通过视频展示空气和水的相互作用,如水蒸气、云、雨等。

2.学生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感受。

3.老师提问:空气和水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老师提出拓展性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空气和水相关的科学现象?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3.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实验环节是否顺利,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是否到位?4.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空气的性质难点要点:空气的组成及其各成分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15篇).doc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15篇).doc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15篇)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很多。

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五个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压岁钱的学问”、“巧手小制作”、“玩石头”、“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每部分均采用主题的形式呈现,按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领域即相对集中编排,有保持相对独立。

每个领域的内容力求通过活动或案例的形式呈现,部分环节还增加了小提示、小资料的作为拓展内容。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实地考查的方式方法和设计调查问卷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2、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生活中的纸,并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的能力。

4、在制作手工艺品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了解石头的用途,增强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6、调查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学会劝阻不文明行为。

1、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2、教学时注重方法的引领。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热情。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四、教学进度:1———3周纸与我们的生活4———6周压岁钱的学问7———9周巧手小制作10———12周玩石头13———15周向不文明行为说“不”16——17周期末考查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全册包括“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纸)”“食物(米饭和淀粉)”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我当节约宣传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我当节约宣传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3)开展节约资源的主题活动,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节约资源。
(4)鼓励学生参加与节约资源相关的竞赛或活动,如节约用水创意大赛、节能减排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节约资源的最新动态,了解节约资源的政策、技术和发展趋势。
(6)建议学生阅读与节约资源相关的书籍、杂志、博客等,拓宽知识来源,提高自身素质。
3.重点强调: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记住这些关键知识点。
当堂检测:
1.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各种节约方法的掌握情况。
2.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与节约资源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检验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简答题:设计一些简答题,让学生回答与节约资源相关的问题,考察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刻理解节约资源对于个人、社会和环境的意义,认识到节约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掌握节约资源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节约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实践这些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节约资源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节约资源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及各种节约方法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探索它们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常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电池、电线、小灯泡等物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动手操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创新作品,如环保小夜灯等。

6.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用品的工作原理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电路创新思维:设计环保小夜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环保功能的创新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3篇)

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3篇)

青云中学2015届九年级英语二模调研测试试卷一、选择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We will see even stronger China in near future.A.a;the B.an;the C.the;a D.an;a( )2.一Is the new computer ?一No,It belongs to .A.her;me B.her;mine C.hers;me D.hers;mine( )3.It’S really you to swim in the fiver on such a cold day.You may catch a cold. A.crazy of B.crazy about C.wise for D.wise of( )4. -Did he give us any useful advice on how to develop social skills?-________ at all. He said _____ about it.A.No, nothingB. Not, noneC. Nothing, noneD. None, nothing( ) 5. – He often dislikes your ideas, ________ he?-________ . We often have different thoughts.A. does, YesB. doesn’t, YesC. does, NoD. doesn’t, No( ) 5.These are the photos that _____ in Hangzhou.A. were takenB. are takenC. tookD. I was taken( ) 7. All of us went to the park_______ Bob. He had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A. withB. expectC. exceptD. besides( ) 8. She tells me that her brother ______ Guo An Team for more than two years.A. has been toB. has joinedC. has gone toD. has been a member of ( ) 9. The cakes in the restaurant _______, so they _______ well.A. are tasted better, are soldB. are tasted well, sellC. taste terrible, are soldD. taste nice, sell( )10.----May I go swimming alone this afternoon, Dad? ---No, you . It is dangerous.A. may notB. mustn’tC. needn’tD. don’t( ) 11. I think winter is a beautiful season, _______ when it snows..A . specially B. especially C. probably D. properly( ) 12. –Would you please _______ the TV a little? Jack is doing his homework.--Terribly sorry, I will..A . turn up B. turn down C. turn on D. turn off( )13. Mary has just finished writing a ________article.A.nine-hundred-word B.nine-hundred-wordsC.nine-hurdreds-word D.nine-hundreds-words( )14.________we had at the party!A.How wonderful time B.What wonderful timeC.How a wonderful time D.What a wonderful time( ) 15. I would rather _____ than _____ with him .A. laugh at ; quarrelB. to laugh at ; to quarrelC. be laughed at ; quarrelD. to be laughed ; to be quarreled二、完型填空Don't break kid's heartI ran into a stranger as he passed by. "Oh, excuse me please" was my reply. He said," Please excuse me too.1 wasn't even watching for you."We were very 36 ,this stranger and I. We went on our way and said goodbye.But at home 37 story is told-how we treat our loved ones, young a nd old. Later that day, cooking the evening meal, my daughter stood beside me very still. When I turned, I nearly knocked her down. "Move out of the way," I shouted at her. My daughter walked away, her little heart broken. I didn't realize how rudely I had spoken.While l was 38 in bed. God's small voice came to me and said, "When dealing with a 39 ,common manners you use, but the children you love, you seem to be rude. Look on the kitchen floor, and you will find some 40 there by the door. Those are the flowers your daughter brought for you. She picked them herself, pink, yellow and blue. Your daughter stood 41 notto spoil(毁坏)the surprise, and you never saw the tears in her eyes."By this time, I felt very small, and now my 42 began to fall. I quietly went and knelt(跪下) by her bed; "Wake up, my little baby, wake up," I said."Are these the flowers you 43 for me?" My daughter smiled, "I found them out by the tree.I picked them 44 they are pretty like you. I knew you would like them, especially the blue."I said, "Daughter, I am sorry for the way I acted today: I should not have shouted at you that way." My daughter said, "Oh, Mom, that's okay. I love you anyway."I said, "Daughter, I love you too, and I do like the flowers, especially the 45 ."36. A. happy B. angry C. polite D. selfish37. A. same B. different C. funny D. exciting38. A. awake B. asleep C. alive D. afraid39. A. friend B. classmate C. enemy D. stranger40. A. newspapers B. books C. flowers D. sweets41. A. excitedly B. quietly C. sadly D. angrily42. A. surprises B. flowers C. tears D. knees43. A. picked B. took C. bought D. gave44. A. until B. if C. unless D. because45. A. pink B. blue C. red D. yellow二、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ATwo policemen stopped Andrew Kershaw in his sports car one night, because he was speeding in the street of the town. The young man was very drunk. He knew he was in trouble, so he decided to make fun of them. He was a law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so heknew the law very well, better than most people.When the policemen came to his car, Andrew asked one of thepolicemen to write down in his notebook everything they said. Thepolicemen had to do this because it is the law, although peopleusually don’t know it. The policemen tested Andrew’s breath andthe breathalyzer showed that he had too much alcohol in his blood.This all took a long time because the policemen had to write downeverything that he and the policemen said.In the end, by law, the policemen had to ask Andrew if he wanted to say anything. Andrew decided that he had two things to say and the policemen had to write down. The first thing was “Please don’t hit me again, officer”. And the second thing was “Does the other officer want £5, too?”Of course, the poor policeman had to read this in court, in front of the judge , and he was very embarrassed. Andrew, who was in court, thought it was very funny, until the judge took away hislicense for a year and fined(罚款)him £100, £90 for drunk driving, and £10 for his rudeness!26. The policemen stopped Andrew in his car because __________.A. it was very lateB. he was drunkC. he was driving too fastD. he hardly broke the la w27. The underlined word “breathalyzer” means __________.A. a tool used for repairing machinesB. a machine used for examining patientsC. a person who is in char ge of giving breath testD. an instrument(仪器)used for testing and analyzing(分析)one’s breath28. Andrew made fun of the policemen, only __________.A. to be praised by the judgeB. to b e asked by the judgeC. to be taken away by the judgeD. to be punished by the judgeBMany young people want to become pop-stars. It is their great ambition(雄心) in life. They think pop-stars earn a lot of money, they lead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lives, thousands of fans love them, and they become famous!Yes, but first they must become stars. Most performers star life with a group. This is the pattern nowadays. But there are many groups and competitions are hard. Groups appear and disappear almost overnight. Only a small number survive. Almost without exception they have to work very hard before they reach the top.And very few reach the top and stay there. In England there are perhaps thirty or so groups at the top. Most of these do not earn so much money, perhaps 500 pounds each time they perform. What’s more, they have quite a lot of expenses(开销). They have to pay a manager, for example. He is the key person in their lives and takes about 20% of their earnings-perhaps more. Then there are their clothes, their instruments and their van. Sometimes they are still playing for the last two items.And don’t forget, they have to travel a great deal-sometim es 2,000 miles in one week. At times they even sleep in their van instead of a hotel, just to save money.So now, what do you think? Are pop-stars so rich? And do they have such exciting lives?2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reason that many young people want to become pop-stars?A. Living an exciting life.B. Becoming a rich man.C. Being loved by thousands of fans.D. All of the above.30. Why is the group’s manager well paid? Because __________.A. he runs this groupB. he looks after themC. he is important to themD. he buys them clothes and instruments31. The writer makes us believe ___________.A. it is pleasant to become a pop-starB. if you work very hard in pop groups, you will reach the topC. pop-stars are neither too rich nor too happyD. general persons had better not dream of pop-starsCWelcome to the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33. Who invented the sport of badminton?A. Indians.B. BritishC. Chinese.D. Koreans.34. Which of these sports appeared earliest at the Olympics?A. Archery.B. Badminton.C. Taekwondo.D. Football.3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ictures shows the sport of "Taekwondo"?56. Where can you most probably find this web page?A. B. DO. Henry was a pen name used by an American writer of short stories. His real name was William Sydney Porter. He was born in North Carolina in 1862. As a young boy he lived an exciting life. He did not go to school for very long, but he managed to teach himself everything he needed to know. When he was about 20 years old, O. Henry went to Texas, where he tried different jobs. He first worked on a newspaper, and then had a job in a bank. When some money went missing fromthe bank, O. Henry was believed to have stolen it. Because of that, he was sent to prison. During the three years in prison, he learned to write short stories. After he got out of prison, he went to New York and continued writing. He wrote mostly about New York and the life of the poor there. People liked his stories, because the stories finished with a sudden change at the end, to the readers' surprise.37. People enjoyed reading O. Henry's stories because _______.A. they had surprising endings.B. they were easy to understand.C. they showed his love for the poor.D. they were about New York City.38. O. Henry went to prison because _______.A. people thought he had stolen money from the newspaper.B. he broke the law by not using his own name.C. he wanted to write stories about prisoners.D. people thought he had taken money that was not his.39. What do we know about O. Henry before he began writing?A. He was well-educated.B. He was very good at learning.C. He was devoted to the poor.D. He was not serious about his work..40. Where did O. Henry get most material for his short stories?A. His life inside the prison.B. The newspaper articles he wrote.C. The city and poor people in New York.D. His exciting early life as a boy.三、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41. English is _____ (广泛)used in the world.42. We should make a __________ (决定)as soon as possible.43. He has _________(意识到)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44.Please think carefully before you make ________________(选择)45. I think these cameras are those ___________ (导演).Please look after them.46. Do you know the ________(高度)of Mount Huang?47..Has the boy ___________(后悔) not working hard?48.--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__________ of the accident?--The driver’s carelessness.49. --What did your grandfather do for a ______________?--He worked as a cook to support his family.50 --Will Tom win the game?--Of course. There is no _____________ that he will be come first.四、句子翻译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纸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纸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纸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制作过程,认识纸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纸艺作品。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纸的起源与发展2. 纸的制作过程3. 纸的多样性及用途4. 环保意识教育5. 纸艺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纸的起源、发展、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教育。

难点:纸的制作过程和纸艺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纸张样品、纸艺作品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纸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纸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纸张是如何从原材料变成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

同时,介绍纸的多样性及用途,让学生认识到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纸艺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环保教育:教育学生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纸与我们的生活2. 副了解纸的起源、发展、制作过程,培养环保意识3. 板书内容:纸的起源与发展纸的制作过程纸的多样性及用途环保意识教育纸艺制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纸的起源、发展、制作过程及环保知识。

2. 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件纸艺作品,下次课带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反思,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7篇)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一qi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一、活动目标:1.了解家庭发展的发展历史。

2.增强对家庭的感情,增强对家庭的感情。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家的爱。

3.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二、教育过程:课前鉴赏:播放吉祥三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请问!一课时。

环节一、温暖的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

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一切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我们家,看看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环节二、进入过去的家。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村庄美丽而贫穷。

当时村里的平房挤在一起,巷子狭窄,出入不方便。

农忙季节,村民们用地板车把收获的玉米、花生卸在巷子口,搬回家。

那时候的房子全是非常简陋的,地面露出泥土,屋顶是用茅草做成的。

(展示幻灯片:旧房子的照片)1、你听过父母吗?过去你的家是什么样的?你可以从房子和房子里。

具体、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在说话。

2、指名说。

环节三、进入现在的家。

是的,当时侯的生活多么贫穷。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的家也日新月异。

现在我们都住在环境优美、安全方便、文化生活丰富的社区里。

社区内的大楼林立着。

房屋布局合理,水电暖气齐全,房间装饰华丽,高级家具,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家里不仅有客厅、卧室,还有孩子的房间、书房,书房里有电脑,上了国际网络。

(展示幻灯片:新房子的`照片)随着祖国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你们的房子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吧。

现在你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小组内说。

1、指名说。

2、看昨天的家,看今天的家,你有什么感想?(展示幻灯片:比较新旧房子)总结:是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3. 家乡的名胜古迹: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 家乡的特色美食: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包括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知识。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家乡的美景,记录家乡的特色。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

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副了解家乡,热爱家乡3. 内容: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作业设计2.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份关于家乡的PPT,展示家乡的美景和特色。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代表性景点或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如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节日庆典等,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的好奇和兴趣。

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精心编写的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教学,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篇1第一单元一、活动主题:居家生活安全二、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三、活动过程: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3.交流: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烧水时;使用高压锅时;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5、模拟练习: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分组练习。

6.总结: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二、活动具体目标: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

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不轻信陌生人(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不轻信陌生人(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教案:不轻信陌生人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含义,知道不轻信陌生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陌生人的能力。

3.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隐私。

二、教学内容1. 陌生人的含义及分类2. 不轻信陌生人的原因3. 如何应对陌生人4. 社会公德与个人隐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含义,知道不轻信陌生人的重要性,学会应对陌生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陌生人的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隐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陌生人的含义及分类,引发学生对陌生人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a. 陌生人的含义及分类b. 不轻信陌生人的原因c. 如何应对陌生人d. 社会公德与个人隐私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陌生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轻信陌生人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陌生人,提高防范陌生人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轻信陌生人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不轻信陌生人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陌生人的含义及分类2. 不轻信陌生人的原因3. 如何应对陌生人4. 社会公德与个人隐私七、作业设计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不轻信陌生人的心得体会。

2. 列举出自己遇到陌生人的经历,分析如何应对陌生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含义,知道不轻信陌生人的重要性,学会应对陌生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陌生人的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隐私。

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扎染。

扎染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矿物等染料,通过绑、结、染等工艺,将图案和色彩印制在布料上的技艺。

我们将了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亲自动手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会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扎染。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1. 扎染的绑、结方法。

2. 天然染料的调配和使用。

3. 作品的构思和创作。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扎染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天然染料、布料、橡皮筋、绳索、夹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示范:演示扎染的绑、结方法,讲解天然染料的调配和使用。

3. 实践:学生分组,按照示范的方法进行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扎染2. 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3. 教科版4. 教学目标5. 教学难点6.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不同的天然染料进行扎染,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2.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扎染的过程和心得,形成实践报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扎染,让学生了解了一种古老的染色技艺,并亲自动手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扎染的技巧,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扎染技艺,以及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安全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3.交流: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①烧水时;②使用高压锅时;③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④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⑤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⑥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⑦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⑧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⑨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⑩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5、模拟练习: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分组练习。

6.总结: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二、活动具体目标: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

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第三单元好看的动画片第一课:我们喜欢的动画片活动目标:1、能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2、能描述活动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同伴合作。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多途径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过程:一、主题确定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据我了解,有的同学看动画片时不太注意姿势,看的时间不够合理,还有的沉迷于动画片中以至于影响了学习。

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走进动画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观看动画片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二、制定方案1、讨论确定调查途径:交谈、采访、问卷调查等。

2、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和家长3、学生分组:(1)学生调查小组(2)家长调查小组4、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各小组抽几名小记者进行采访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共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三、开展实践活动1、记者进行采访、记录。

2、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3、对采访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四、交流汇报,成果展示(一)、导入主题1、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学生说出动画片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2、谈话导入主题(二)、现场调查1、现场采访2、小结调查结果(三)、汇报交流前期调查结果1、展播采访短片2、展示调查问卷3、汇报调查结果(四)、观看评谈动画片(五)、方法总结,积累活动经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五、活动小结六、课外延伸,生成新课题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探寻动画片的奥秘,或者为动画配配音,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等都可以。

到时,我们看看谁的收获最多!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标志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1)作用:引导、指示、识别。

(不能、应该)(2)特点:简单、醒目、直观。

(一般来讲,绿色表示安全、环保等含义,红色表示紧急或禁止含义)(3)认识标志的基本分类(从作用、颜色、代表含义)2、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进行设计。

隐性内容标志在为我们带来方便得的同时,也在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因此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标志知道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

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图片等等。

教学设计:一、场景导入1、同学们,这周末过得快乐吗?都去老师和大家一样,也特别喜欢放假到各处走走,请大家猜猜看,老师这天都去什么地方了!2、老师的钱包被好心人送到了失物招领处,真是帮了我大忙。

同学们,你们也要这样做,拾到东西要要交到失物招领处或者警察叔叔的手里。

(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新授:(一)揭示课题虽然老师没有告诉大家我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学们仍然猜到了。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常常会见到这些能提醒我们、指示我们的图画,我们把这些图画称做标志。

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在我们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对比分类出示生活中的标志,让学生辨识,简介标志的分类。

1、按作用分:(1)引导;(2)指示;(3)识别。

2、按颜色分:(1)红色;(2)绿色;(3)其他。

3、代表含义:(1)商标;(2)公共标识;(3)徽标标识。

小结:生活多姿多彩,标志形形色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使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的色彩。

大家不必局限于老师对它们的分类,可以根据自己对标志的理解,对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三)对比分析(图画和标志)我们已然知道,标志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刻指示、引导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保护环境&游泳)对比:1、图画与标志的区别,抽象出标志特点:简单、醒目、直观;2、不同的设计,有相同的符号。

小结:标志其实就是从图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语言符号。

(四)引发创作(过渡:标志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连我们的校园里也比比皆是。

)1、看图回忆:作为大红门一小人,你了解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存在标志吗?2、看图思考:我们的校园里那些地方缺少标志?3、引发创作:做为大红门一小的一名小主人,请你为学校缺少标志的地方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标志,使我们的校园萦绕在美丽的视觉语言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中。

4、提醒学生创作注意,加深学生对标志用途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1)标志的特点;(2)美感、有独创性。

(五)提创作要求1、用绘画的方法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2、抓住标志的特点;3、设计时注意颜色的运用。

(六)学生创作1、巡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指导;2、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合作完成或自己独立完成标志设计。

(七)展示评价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

评价导向:1、评价自己或组作品是否有美感、有独创性;2、小组创作的过程中的点滴体验。

(七)小结标志是一种图形的传播符号,它以精炼的语言向人们表达一定的含义。

标志不受不同种族、民族、语言文字的束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新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对标志的理解会更深。

请大家今回去以后,到你们生活的小区去找一找,有没有需要提示或提醒的地方,如果有,请你运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创作标志的方法,也为自己的小区设计一些标志,把我们的所学所知服务于社会,做社会的小主人。

第五单元巧巧手第一课时:玩纸一、活动主题:玩纸二、活动对象人数:三年级学生三、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折纸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制作简单的折纸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探讨折纸的民族风格,并在折的过程中悟出一些折纸的规律。

四、活动准备:教师:布置折纸作品展览。

学生:查找收集折纸资料。

五、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参观折纸作品,提出问题。

(一课时)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利用查找的资料,解决问题。

(一课时)3、动手折纸,在折的过程中发现《折纸》规律。

(四课时)4、展示成果(一课时)5、活动评价(一课时)七、总结与评价: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结。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互评。

第二课时:打绳结教学目标:一、让学生认识:绳结是劳动人民是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劳动本领之一。

二、教会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绳结法。

课前准备:一、说明在生产劳动或日常生活中常用绳结的有关挂图。

二、课文中提及的几种绳结打法的示意图。

三、检查本课配套材料是否齐全。

教学过程:一、出示有关挂图向学生说明: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或在日常生活里,需用绳子捆绑系结的东西是很多的,比如物体的连结、悬挂、固定、紧扎以及对牲畜野兽的捕捉等等,都需用到绳子系结。

二、出示打结方法示意图,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在自己坐位上跟着一个一个地进行练习。

三、组织学生前后座位的4人小组,就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打绳结方法,进一步开展互教互学,做到准确、熟练。

四、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大课室教坛前进行打绳结比赛,看谁结得又快又准。

第六单元光的游戏影的游戏活动目标: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活动准备:图书<<熊的影子>>手电筒、蜡烛、粉笔活动过程:1、讲故事<<熊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