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IC3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

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我折腾了好久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稳定细胞株构建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先讲讲我最开始犯的错啊。
我就想着只要把目的基因转染进细胞不就成了嘛。
我就用了脂质体转染法,转染的时候,我就按照说明书大概弄了一下那个比例,结果转染效率超级低。
就像你想给一群人送信,结果只找到几个人能帮忙送,大部分信都送不出去一样,失败得很彻底。
后来我就研究转染效率低的原因。
发现那个脂质体和DNA的比例很关键。
我就开始一点一点试着调整比例,每次调整完就做一次转染,看看效果。
这就像做饭,盐放多放少得试出个合适的量。
经过好多次尝试,转染效率终于提高了一些。
转染成功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用抗生素筛选。
我一开始用的抗生素浓度不太对。
浓度低了吧,好多没转染成功的细胞也能存活,这样建出的细胞株就不纯。
浓度高了呢,连转染成功的细胞都被杀死了。
这就是我又一个失败的经历。
然后我就查各种资料,询问身边的同行,大概确定了不同细胞类型适合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多次测试,才找到了合适的浓度。
我还试过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稳定细胞株。
这个方法呢,病毒包装就很关键。
我自己包病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污染,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就像盖房子,基础都被破坏掉了。
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在包病毒的时候,所有的操作都要超级小心,从试剂的准备开始,每一步都要保证是无菌的,手消毒,台面消毒,试剂瓶消毒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一点,无论是哪种转染或者感染的方法,细胞状态很重要。
我有一次没注意细胞的状态,拿了状态不太好的细胞做实验,转染后细胞死了一大片。
所以呢,养成提前查看细胞状态的习惯特别好。
一定要找那些看起来很健康的细胞来进行构建操作。
总的来说,稳定细胞株构建真的是个需要耐心,不断尝试并且细心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啊。
稳定转染细胞株(系)详细构建流程

稳定转染细胞株(系)详细构建流程细胞的稳定转染稳定转染的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细胞自身的基因组上,使外源基因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而得以复制。
对细胞进行稳定转染最终可筛选得到稳定细胞株,稳定细胞株在重组蛋白/抗体生产、基因编辑、功能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细胞稳定转染的原理、如何进行稳转株筛选得到高表达的细胞株,同时还介绍了细胞稳转的影响因素及稳定转染的应用。
稳定转染实验流程从实验流程的角度看,稳定转染是建立在瞬时转染的基础上的:先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转染,再对得到的细胞池进行筛选最终得到稳定细胞系。
在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时,我们需要使用选择标记来区分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通常质粒中带有选择标记,选择标记会与目的基因共表达,由此可以筛选出阳性克隆(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至细胞的基因组上),同时剔除未稳定整合的细胞。
最终通过有限稀释得到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株。
细胞复苏细胞复苏是将保存在液氮冰箱中的细胞株解冻并重新培养的过程,将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复苏用于后续的细胞转染。
细胞复苏的关键是快融,防止在解冻过程中,产生的水珠形成冰晶损伤细胞。
载体构建及细胞转染将目的基因构建至载体(载体需带有抗性),随后将构建好的质粒线性化。
接着进行细胞转染,用于转染细胞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病毒转染、脂质体转染、电转、基因枪法等,在瞬时转染与稳定转染实验流程一文中介绍了脂质体转染细胞的详细实验操作流程。
细胞池筛选转染结束后即可得到细胞池,想要得到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株需要对细胞池进行筛选:先利用抗性标记筛选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再用有限稀释法挑取单克隆株。
另外如果想要得到高表达的稳定细胞株,需要对细胞池进行压力筛选(GS筛选系统或DHFR筛选系统),最终得到表达能力高的稳转细胞株。
稳定转染实验影响因素外源基因整合几率:外源基因整合几率决定了稳转株筛选的简易程度;拷贝数:一般情况下低拷贝或者单拷贝可以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结合位点:不同的整合位点决定了外源片段在染色体中的稳定性,有些区域易发生重组或者丢失,从而使稳转株筛选后出现丢失的现象;整合位点转录活跃度:整合位点转录活跃度决定了稳转株中外源基因片段的表达质量;稳定转染的应用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外源基因要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基因敲除以及基因插入突变筛选等修饰基因组的研究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类型细胞,不同个体细胞基因组存在差异,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单克隆稳转株筛选外源基因未整合到细胞会导致注射入动物体内后,外源基因片段很快丢失需要在动物体体内注射已经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一些蛋白稳定性很强,瞬时RNA干扰作用周期短,无法去除已经表达的目的蛋白需要通过稳转株筛选,实现更好的基因干扰效果稳转株筛选很大程度上降低频繁转染或者病毒包装的成本,也很大程度上方便实验研究在某些细胞中长期研究基因的功能通过稳转株筛选,能使那些病毒载体也无法达到高转导效率的细胞高效表达外源片段获得外源片段的高效表达避免引入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稳转株筛选有助于筛选出拷贝数适量的细胞得到过表达的目的基因或干扰拷贝数应用场景瞬时转染表达和稳定转染表达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在时间上。
利用TCGA数据库研究ERGIC3在肺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利用TCGA数据库研究ERGIC3在肺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刘梦媛;郑翔;许永杰;王进京;冯姗姗;张志敏;吴明松;李学英【期刊名称】《遵义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5)4【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ERGIC3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及其在肺腺癌微环境中的可能作用与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TIMER和HPA等网站了解肺腺癌患者和正常人中ERGIC3表达量的差异,并使用UALCAN来揭示ERGIC3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探讨ERGIC3的预后价值,利用STRING分析与ERGIC3表达相关联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并通过WebGestalt对上述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TIMER算法检测评估了ERGIC3表达与肺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最后借助TargetScan、starbase和miRDB预测可能与ERGIC3结合的microRNA。
结果ERGIC3在肺腺癌中表达显著增加,ERGIC3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期、首次进展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均明显降低(P均<0.05)。
PPI 网络分析发现ERGIC3与ERGIC2、SEC13和SEC63等10个蛋白存在紧密联系。
与ERGIC3相互作用的基因主要富集在Localization、Endomembrane system和Protein binding等细胞功能。
ERGIC3在肺腺癌免疫微环境中,与多种肿瘤免疫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均<0.05)。
此外,hsa-miR-4731-5p可能通过靶向ERGIC3调控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结论ERGIC3在肺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免疫调节在ERGIC3高表达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ERGIC3可能是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总页数】7页(P450-456)【作者】刘梦媛;郑翔;许永杰;王进京;冯姗姗;张志敏;吴明松;李学英【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暨遵义市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前列腺癌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与各类血细胞的关系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的研究2.基于TCGA数据库对RUVBL1基因在结肠腺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3.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与基质细胞相关基因在肺腺癌中的预后价值4.基于TCGA和GEO数据库探索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预后因子5.基于TCGA数据库研究GTP酶免疫相关蛋白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稳定细胞株是指在细胞培养中,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基因稳定地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使其能够长期稳定地表达目标蛋白质的细胞系。
稳定细胞株的建立对于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筛选和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稳定细胞株的筛选流程。
1. 基因构建首先,需要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常用的表达载体包括质粒、病毒载体和转座子等。
在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考虑到基因的启动子、选择性标记和荧光标记等因素。
2. 转染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染到目标细胞中。
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转染法等。
其中,病毒转染法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 选择性筛选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目标基因的细胞株,需要对转染细胞进行选择性筛选。
常用的选择性标记包括抗生素耐受性基因和荧光标记基因等。
将选择性标记基因与目标基因共同构建到表达载体中,转染后加入相应的选择性抗生素或荧光染料,只有表达目标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或发出荧光信号。
4. 单克隆分离经过选择性筛选后,需要进行单克隆分离,以确保每个细胞株都来自于单个细胞。
单克隆分离方法包括限稀稀释法、流式细胞术和限制性稀释法等。
5. 鉴定和验证最后,需要对筛选出的稳定细胞株进行鉴定和验证。
鉴定方法包括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
验证方法包括功能验证和稳定性验证等。
总之,稳定细胞株的筛选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设计和严格操作。
只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验证,才能得到稳定表达目标基因的细胞株,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人ERGIC3基因稳定表达支气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与迁移能力

Zh e n g Xi a n g,L i u Xi n g y u,L i Xu e y i n g,Wu Mi n g s o n g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c e l l l i n e s wi t h ERGI C3 g e n e s t a b l e t r a sf n e c .
第3 7卷 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遵
义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 3 7 NO . 4
J o u r n a l o f Zu n y i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Aug. 2 01 4
人E R G I C 3基 因稳定 表达 支气 管上 皮细胞 株 的建 立 与迁移 能 力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e u k a r y o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v e c t o r c a r r y i n g h u m a n g e n e E R G Iu e n c e f O R V )o f g e n e E R G I C 3 b y P C R me t h o d .A f t e r t h e c o n s t uc r t e d p L XS N v e c t o r w a s t r a n s f e c t e d i n t o t h e
EphA3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EphA3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李其满;武瑞琴;潘大仁;周建光【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年(卷),期】2009(020)005【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EphA3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模型,初步探讨EphA3基因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EphA3转染NIH3T3细胞,用Western印迹确定外源EphA3基因表达;通过MTT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EphA3基因表达对NIH3T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EphA3基因的NIH3T3细胞株;EphA3基因表达的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在软琼脂上锚着非依赖生长的能力加强.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EphA3基因的NIH3T3细胞株,EphA3基因稳定表达具有诱导正常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功能.【总页数】3页(P609-611)【作者】李其满;武瑞琴;潘大仁;周建光【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相关文献】1.基于高内涵分析方法建立稳定共表达人δ阿片受体与rPKAcat-EGFP的CHO细胞模型 [J], 李玉蕾;颜慧;王莉莉;宫泽辉;苏瑞斌2.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特性分析 [J], 刘玲玲;范蕊芳;赖文兴;林东军3.p53基因表达沉默的稳定Vero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J], 刘超;邱亚峰;沈阳;刘庆伟;马志永4.稳定表达hSOD1G93A基因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与鉴定[J], 高文超;樊东升5.利用基因捕获技术建立稳定表达HBV的细胞模型 [J], 何云燕;谭畅;李毅;黄爱龙;汤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稳定细胞株筛选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筛选和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稳定细胞株筛选的流程。
第一步:构建表达载体稳定细胞株筛选的第一步是构建表达载体。
表达载体是一种质粒,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细胞中。
常用的表达载体有pCDNA3.1、pEGFP-N1等。
在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中,并加入适当的启动子和选择标记。
第二步:转染细胞转染是将表达载体导入到细胞中的过程。
常用的转染方法有热激转染、电穿孔转染和化学转染等。
在转染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细胞系和转染剂,并优化转染条件,以提高转染效率。
第三步:筛选稳定细胞株转染后,需要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抗生素筛选和流式细胞术筛选等。
在抗生素筛选中,将选择标记加入到表达载体中,转染后加入相应的抗生素,只有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
在流式细胞术筛选中,将目的基因与荧光蛋白等标记融合,通过流式细胞术筛选出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
第四步:鉴定稳定细胞株筛选出稳定细胞株后,需要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
在PCR中,通过扩增目的基因的特定片段来鉴定细胞株是否表达目的基因。
在Western blot中,通过检测目的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来鉴定细胞株。
在免疫荧光中,通过检测目的基因的荧光信号来鉴定细胞株。
稳定细胞株筛选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转染方法和筛选方法,并进行鉴定,以确保筛选出的细胞株稳定表达目的基因。
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鉴定

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鉴定
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通常,稳定过表达细胞株被构建来表达外源基因,这些基因可以编码蛋白质、RNA或其他生物分子。
在构建过程中,细胞株被转染并在筛选过程中选出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株。
然而,仅仅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并不足以证明细胞株是稳定的。
为了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稳定性测试:通过连续培养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多代,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是否稳定。
通常,细胞株需要在稳定条件下培养至少20代,以确保表达稳定。
2. 比较分析:与野生型细胞株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测量细胞增殖速率、形态学、细胞周期等。
如果稳定过表达细胞株与野生型细胞株存在显著差异,则该细胞株可能存在异常。
3. 稳定性标记:将可观察的标记或标签引入到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以确定细胞株是否稳定。
例如,可以将荧光蛋白或其他荧光标记引入到外源基因中,观察标记的表达是否稳定。
通过以上步骤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转录因子E2F1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行检测,如图 2 所示,Flag-E2F1 单克隆的 #6 细胞
株 和 Flag1-60E2F11E71032 单18克0 隆 的190 #2 细20胞0 株2分10 别 稳220定 表
达 Flag-1E602F1 1和70 Fla1g80-E2F1190E132 蛋2白00 且免210疫荧2光20 染色
(1.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摘 要:通过细胞转染、药物筛选等方法,获得 Flag-E2F1 和 Flag-E2F1E132 稳定表达的 HeLa 细胞株,用蛋白印迹杂交和细 胞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了 Flag-E2F1 和 Flag-E2F1E132 稳定表达的 HeLa 细胞株,这些稳 筛细胞株对于进一步寻找 E2F1 的关键下游靶基因十分重要。
·45·
E2F1 的关键下游靶基因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分别将对应细胞转移至 10 cm 培养皿,用 G41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750 μg/mL)进行筛选,挑取单克隆。通过 Western blot 检 测,将 能 表 达 Flag-E2F1 和 Flag-E2F1E132 的
HeLa 细 胞 和 pFlag 真 核 细 胞 表 达 载 体 由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分 子 细 胞 系 统 生 物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提 供;
Steri-Cycle 直 热 式 Forma CO2 细 胞 培 养 箱,Thermo 公 司;Mini P4 小 型 蛋 白 电 泳 仪,Bio-Rad 公 司;
亮氨酸(L)和 133 位天冬酰胺(N)分别替换为谷氨 酸(E)和丝氨酸(S),使其失去 DNA 结合能力 [6]。
稳定表达核仁素的H9C2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

稳定表达核仁素的H9C2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宋娟;张任飞;张彬;蒋碧梅【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23)2【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核仁素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核仁素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将含有核仁素全长的质粒pCMV-Tag2B-Nuc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导入H9C2细胞,使核仁素在细胞内表达,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核仁素的细胞株;用双酶切、DNA测序鉴定质粒,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核仁素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结果:经G418反复筛选的H9C2细胞株中,核仁素基因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表达均较野生型细胞及转空载体细胞升高.结论:用含核仁素全长的质粒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经筛选后可稳定表达核仁素.【总页数】3页(P88-90)【作者】宋娟;张任飞;张彬;蒋碧梅【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10078;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稳定高表达TGF-β1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J], 许淑文;李艳;李继强;戴雯2.白细胞介素18受体α与β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白细胞介素18受体β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J], 陈燕;赵振东3.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J], 付长峰;刘一;张绍坤;付士波4.稳定过表达人KLHL31基因的H9c2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J], 周军媚;叶湘漓;廖四芳;刘明;吴秀山;王跃群5.小鼠甲胎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鉴定及稳定表达甲胎蛋白的小鼠肿瘤细胞株的建立[J], 田耕;易继林;刘积良;翁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稳转细胞株命名

构建稳转细胞株命名
构建稳定细胞株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命名稳定细
胞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载体或基因的命名,如果稳定细胞株是通过转染表达载
体或基因来构建的,可以在命名中包含表达载体的信息,比如
pCMV-EGFP稳定细胞株表示该细胞株是通过pCMV载体转染表达EGFP
基因构建的。
2. 细胞类型,稳定细胞株所使用的细胞类型也可以作为命名的
一部分,比如HEK293稳定细胞株表示该细胞株是在HEK293细胞中
构建的。
3. 转染方法,有时候稳定细胞株是通过特定的转染方法构建的,比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稳定细胞株可以在命名中体现出来。
4. 蛋白功能或特性,如果稳定细胞株是用于研究特定蛋白的功
能或特性,可以在命名中体现出该蛋白的名称或功能,比如EGFP-overexpressing HEK293稳定细胞株表示该细胞株是用于过表达
EGFP蛋白的。
5. 序号或日期,为了区分不同的稳定细胞株,可以在命名中加入序号或日期信息,比如pCMV-EGFP-HEK293-1表示第一个构建的pCMV-EGFP稳定细胞株。
总之,在命名稳定细胞株时,需要清晰明了地体现出细胞株的基本信息,方便其他研究人员理解和识别。
同时,命名需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命名方式,以免造成混淆。
稳定细胞株构建流程

稳定细胞株构建流程
构建方bai法:先把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后,用相应的质粒DNA 中的抗性标志来筛选该细胞系,就行成了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细胞株是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cell line),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所组成。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次数有限,可称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如可以连续培养,则称为连续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培养50代以上并无限培养下去。
细胞株是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培养细胞。
从培养代数来讲,可培养到40-50代。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扩展资料:
一般流程
1、筛选浓度测定:以10~14 天细胞全部死亡的抗生素浓度为筛选浓度;
2、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细胞形状而定。
进行转染当天细胞密度应达到60%~80% 覆盖;
3、细胞转染(病毒、脂质体、电穿孔、FuGENE 6 );
4、利用质粒上含有的抗性选择进行筛选;
5、鉴定筛选结果。
一种快速构建高表达稳定性细胞株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快速构建高表达稳定性细胞株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343372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3.png)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02C N 103695375A (21)申请号 201310743883.0(22)申请日 2013.12.30C12N 5/10(2006.01)C12N 15/63(2006.01)(71)申请人佛山安普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地址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虹岭路181号中科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C 座301(72)发明人陈倩怡 王笑非(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代理人李国钊刘婉(54)发明名称一种快速构建高表达稳定性细胞株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构建高表达稳定性细胞株的方法,步骤如下:(1)构建Gal4-VP16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2)构建UAS-目标基因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3)将上述Gal4-VP16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和UAS-目标基因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转导进入宿主细胞;(4)选择筛选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5)扩增;(6)获得高表达稳定细胞株。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快速构建高表达的、稳定的细胞株。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695375 A1/1页1.一种快速构建高表达稳定性细胞株的方法,步骤如下:(1)构建Gal4-VP16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在Gal4及VP16之间加入大T 抗原核定位信号;(2)构建UAS-目标基因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在该UAS-目标基因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的启动子前构建5个UAS cis-调节位点;(3)采用IRES 连接目标基因及DHFR 基因,将上述Gal4-VP16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质粒及UAS-启动子-目标基因的表达载体质粒同时转导入宿主细胞中;(4)选择筛选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5)扩增;(6)获得高表达稳定细胞株。
白念珠菌erg3基因敲除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

16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 40 (2)药。
唑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是其可作用于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中的关键酶,使白念珠菌细胞膜甾醇合成通路受阻、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及菌体内有毒的甲基化固醇类物质累积而达到抗真菌作用[5]。
然而,在临床频繁的预防经验用药中,耐药性的产生给该类药物的应用带来很大困难[5-6]。
甾醇合成通路改变主要是由△5, 6- 去饱和酶的失活引起,该酶由ERG3(Ergosterol 3)基因编码[7]。
唑类药物通过抑制14α- 去甲基化酶(14α-demethylase ,14-DM )发挥抑菌作用,当ERG3发生突变或缺失后就不能编码有活性的△5, 6- 去饱和酶,致使中间积聚的产物变成14α- 甲基法尼醇,它可以代替部分麦角固醇的功能,使细胞继续生长继而导致耐药产生。
本研究在Noble 等[8]提出的构建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株策略基础上稍作改进,高效获得白念珠菌ERG3基因敲除株,并就ERG3敲除对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性及其常见耐药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引物及试剂1.1.1 菌株和质粒 药敏标准白念珠菌ATCC90028由本实验室保存,DH5α大肠埃希菌化学感受态细胞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中涉及的其他白念珠菌菌株和质粒信息见表1。
其中,质粒pSN40含有亮氨酸(leucine 2,LEU2)筛选标记,质粒pSN52含有组氨酸(histidine 1,HIS1)筛选标记。
表1 白念珠菌菌株和质粒Tab 1 Candida albicansstrains and plasmidsSN152 strain ARG4Δ/ARG4ΔLEU2Δ/LEU2ΔHIS1Δ/HIS1ΔURA3/URA3Δ::IMM434IRO1/IRO1Δ::IMM434Noble [8], given from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SN40 plasmid Derived from C.m with LEU2 screening marker Given from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SN52 plasmidDerived from C.d with HIS1 screening marker Given from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ERG3+/- strain SN152* ERG3Δ::C.mLEU2This study ERG3-/- strainSN152* ERG3Δ::C.mLEU2/ ERG3Δ::C.dHIS1This studyNote: *SN152 background; C.m —Candida maltose ; C.d —Candida dublinensis .1.1.2 引物 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及合成片段见表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GIC3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郑翔,刘兴宇,李学英,吴明松*(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0)[摘要] 目的构建ERGIC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将载体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筛选并建立ERGIC3稳定表达的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ERGIC3在肺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取人类ERGIC3基因的ORF 框的DNA序列;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RGIC3,用PT-67细胞包装后获得病毒颗粒;用病毒颗粒感染BEAS-2B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取整合了外源基因ERGIC3的细胞;单克隆化成为稳定转染ERGIC3细胞株;然后用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后,用划痕实验研究稳定转染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和形态学变化。
结果获得了4个ERGIC3稳定表达细胞株,这些细胞株的ERGIC3表达量远高于对照组细胞。
稳定转染细胞株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
结论成功的构建了ERGIC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ERGIC3;筛选出ERGIC3基因稳定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且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加。
[关键词] ERGIC3;稳定转染;真核表达;肺癌[中图分类号] Q782[文献标志码] A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ell lines with ERGIC3 gene stable transfectionZHENG Xiang, LIU Xing-yu, LI Xue-ying, WU Ming-song(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Zunyi 563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carrying human gene ERGIC3 and to obta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line stably transfected with ERGIC3, 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of ERGIC3 in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pLXSN retroviral vector was inserted the DNA fragment of open reading frame sequence (ORF) of gene ERGIC3 which obtained by PCR method. After the constructed pLXSN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 the packaging cell, PT67 cell line for 48 hours, the replication-incompetent retroviral particles were harvested and infected the BEAS-2B cells. Screened with G418,the single cell clones were sought out and cultured which were stable transfection cell lines. Then the migration of the cell lines was tested by wound healing scratch assay. Results The vector carrying ERGIC3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4 stable transfection cell lines were obtained, as well as the ERGIC3 expression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ability of the stable transfected cell line with ERGIC3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cell (P<0.05). Conclusion The stable cell lines with expression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3]2319号);遵义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F-655)。
[通讯作者] 吴明松,男,博士,研究方向: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E-mail:hanyue4187@。
ERGIC3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the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Key words] ERGIC3;Stable transfection;Eukaryotic expression;Lung cancer ERGIC3主要参与蛋白质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早期运输,近年的研究显示,ERGIC3在肺癌、肝癌中异常高表达,还参与肺癌[1]、肝癌[2]的发生发展,以及抑制BFA诱导的HEK-293细胞凋亡[3]。
然而机制尚不清楚。
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细胞[4],因此我们构建了pLXSN-ERGIC3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支气管上皮细胞,筛选出稳定转染ERGIC3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ERGIC3基因在肺癌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BEAS-2B细胞、PT-67细胞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曹毅研究员惠赠。
pLXSN 载体购自美国Clontech公司,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SYB Green购自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酶购自Promega 公司,Taq酶购自Sigma公司,定量PCR仪购自Bio-rad公司。
1.2 细胞培养BEAS-2B细胞和PT-67细胞生长于含10% 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3天换液,3~5天传代,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于实验。
1.3 引物设计及合成参照GenBank的人ERGIC3基因序列(NM_198398.1),用Primer 5.0 软件设计PCR引物,P1:5'-GGTGGTGAATTCATGAGGCGCTGGGGAAGCT-3',P2:5'-GGTGGTGGATCCACCGAGGAGGGTGACTACGTTGTCTT-3',在引物的5'端分别加上保护碱基GGTGGT和EcoR I、BamH I的酶切序列。
定量PCR引物:ERGIC3: F: 5'-GGAGAGGTACTGAGGACAAATCA-3',R: 5'-AGCTCATAGAGGACGAAGACTC-3'; Actin: F: 5'-CGGGAAATCGTGCGTGAC-3',R: 5'-CAGGA AGGAAGGCTGGAAG-3'。
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4 人ERGIC3基因的扩增用TRIzol试剂提取肺组织总RNA,以其为模板,随机引物为引物,用逆转录酶M-MLV合成cDNA。
再以此cDNA为模板,P1、P2 为引物,经PCR 扩增得到ERGIC3基因的ORF框DNA片段。
反应体系:cDNA模板5μl,10×缓冲液10μl,dNTP(10 mM)2μl,引物P1、P2(10 µM)各2μl,高保真Taq 酶2μl,灭菌水补足体积至100μl。
PCR反应程序:94℃5分钟,然后94℃30秒,58℃1分钟,72℃2.5分钟,30个循环周期。
定量PCR以β-Actin 为内参,采用2-∆∆CT方法[5],以三次实验的平均△CT值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1.5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PCR 产物和pLXSN质粒分别经EcoR I和BamH I双酶切,37℃酶切2小时后,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稀释浓度至50 ng/µl。
再用T4 DNA 连接酶连接,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于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中37℃培养过夜,挑取阳性克隆,抽提质粒后进行PCR及双酶切鉴定,将初步鉴定正确的菌液送华大生物有限公司测序。
构建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LXSN-ERGIC3。
1.6 pLXSN-ERGIC3逆转录病毒的包装PT-67细胞接种于25ml培养瓶中,第二天细胞汇合度在60%~80%,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LTX转染pLXSN-ERGIC3质粒,48小时后收集病毒上清。
室温低速离心5分钟,去除细胞碎片,收集病毒液,用0.45 μm的醋酸纤维膜过滤病毒液,-80℃保存。
1.7 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1.7.1 pLXSN-ERGIC3 病毒颗粒感染细胞BEAS-2B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次日细胞汇合度在40%~60%,换为含有pLXSN-ERGIC3病毒颗粒的培养液,加入Polybrene,终浓度为6 μg/ml,24小时后换为正常培养液。
1.7.2 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与建立病毒颗粒感染后48小时,将细胞1:5 传代,同时培养液中加入G418 (终浓度为400 μg/ml),每3-5天换一次含G418 的培养液,待长出克隆后将其挑出,进行单克隆化培养。
将上述的克隆挑取几个,用有限稀释法稀释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中。
于第二天和第三天观察,标记只有一个细胞的孔。
每3-5天换一次含G418 的培细胞迁移率= ×100%养液,待长出克隆后将其消化逐级扩大培养:96孔板、48孔板、24孔板、6孔板。
之后进行q-RT-PCR 和Western blot 鉴定。
1.8 稳定转染细胞株的鉴定1.8.1 q-RT-PCR 检测收集稳定转染细胞,提取总RNA 、逆转录以及PCR 等操作同上。
1.8.2 Western blot 检测收集稳定转染细胞,用适量细胞裂解液裂解并提取蛋白,BCA 法定量蛋白浓度,煮沸变性后,经SDS-PAGE 凝胶电泳、转膜、封闭,4 ℃冰箱孵育一抗(ERGIC3 1:500,actin 1:10000)过夜,TBST 洗涤,然后室温孵育HPR 标记的二抗(1:2000) 1小时,用ECL 化学发光法进行曝光、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