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贵州的饮食文化习惯有哪些
贵州的饮食文化习惯有哪些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贵州的饮食文化以供大家阅读。
贵州的饮食文化习惯贵州人不怕辣:盐是百味之本,无盐则无味,由于贵州历史上缺盐,“斗米斤盐”的时代环境,使辣椒跃居为黔菜的百味之主。
贵州各民族在长期嗜辣的实践中,创造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和系列辣椒菜肴。
最有特色食用最多的有:干辣椒、湖辣椒面、糍粑辣椒、红油及辣椒、糟辣椒、阴辣椒、胖辣椒、鮓辣椒。
贵州人嗜辣,人们往往解释为因“天无三日晴”,湿度太大,故用辣椒防寒驱湿。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贵州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而富于创造的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裁培、食用辣椒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辣椒更加丰富、诱人的饮食文化内涵,使这种原产于南非的多年生灌木浆果,在贵州高原显得更加多姿多味。
辣椒的营养和特色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和B,辣色素等,可以开胃健脾,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美容养颜,现代科学证有多吃辣椒还可以预防癌症。
贵州民间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打捞穿”意为走路无力,偏偏倒的样子。
可见酸在贵州民间饮食习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创造了多种制酸技术,更由酸而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菜肴。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酸可分两大类:一是作为饮料和调料的酸(不含市售的酸醋),称为酸汤;另一种是指酸味食品。
酸汤:有米水酸汤、番茄酱、鱼酱等四种。
其用料、制作有别,口味,风格各异。
牛别肉:这是生活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胞所钟情的一种传统佳肴。
“牛别”是侗语和汉字意译的结合词,是指积存在牛胃及小肠里尚未消化的草料中压榨出来的汁液。
屠牛时,剖腹后将胃及小肠中的草料取出,经过压榨、过滤得到一种灰绿色的汁液,再加入少量苦胆汁,入锅用适量植物油熬煮,就成了其色黄绿,其味清香微苦的牛别,以供烹制牛别菜的特殊佐料。
侗族饮食归纳总结
侗族饮食归纳总结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侗族饮食文化体现了他们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和独特口味。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侗族饮食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饮食习惯侗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稻米为主食,这和他们居住的地区较有关系。
他们以米饭为主要食物,通常早、午、晚三餐均由米饭和各种菜肴构成。
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人们可能会以玉米和杂豆类替代部分米饭。
二、主要食材1. 米饭:米饭是侗族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侗族人民对米饭的要求很高,认为只有煮熟的米饭才具有美味。
此外,侗族人民还会将剩余的米饭发酵成酒,用来作为庆祝和迎接客人的喜庆饮品。
2. 老母鸡:在侗族风味菜肴中,老母鸡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品。
选用优质的活鸡,搭配五花肉、腊肉等豆豉,加入各种调味料炖煮而成。
炖煮的时间要足够久,以确保老母鸡的肉质鲜嫩。
3. 野生蔬菜:侗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蔬菜资源。
这些野菜包括野蕨菜、野黄花菜、野竹笋等。
侗族人民会将这些野菜采摘回家,进行洗净、切片,再加入适量的盐、花椒等香料烹制而成。
三、传统特色菜肴1. 吊炉全猪:吊炉全猪是侗族传统的节庆食品,通常用于迎接宾客、祭祀等特殊场合。
将新鲜的猪放置在特制的吊炉上,利用吊炉的温度控制技巧,使猪整体呈金黄色、鲜嫩可口。
2. 老母鸡汤:侗族人民善于利用土鸡来煮汤,让鸡肉和鸡汤更加美味。
选用老母鸡,再配上新鲜的土豆、玉米、野生蔬菜等,煮制成一锅鲜美的老母鸡汤。
3. 侗族酵母饼:酵母饼是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或迎接客人时常常会做的食品。
酵母饼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和面、发酵、擀面等步骤。
制作完成后,酵母饼口感松软,具有浓郁的酵母香味。
四、饮食习俗与禁忌侗族人民在饮食方面有一些独特的习俗与禁忌。
例如,在侗族传统习俗中,吃完主食之后,不吃白米饭,而是用杂粮饭代替。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尊重食物的传统,认为食物是上天的馈赠,不可浪费。
贵州菜式典故品味历史的美食之旅
贵州菜式典故品味历史的美食之旅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美食文化。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意创造了许多独特而美味的菜式。
这些菜式既融合了贵州本土的传统风味,又融入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口味和烹饪技巧。
它们承载着贵州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一道道充满故事的美食。
让我们一起踏上贵州菜式典故的品味历史之旅。
第一站,酸汤鱼。
作为贵州最有名的菜式之一,酸汤鱼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在古代,贵州的一位土著部落的首领得到了一位神秘人的指点,创造了这道美味。
他将新鲜的江湖鱼和一些特殊的调料烹制在一起,再以酸味的酒酿汤汁调和。
于是,酸汤鱼应运而生。
如今,这道菜式已经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贵州名菜之一。
第二站,黔味鸡。
贵州的黔东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饮食文化被各种风味浸染。
黔味鸡就是这里的一道传统菜式,独特而美味。
传说中,黔味鸡的独家秘方是由一个老神仙所创造。
他用上等的鸡肉和当地特产的辣椒等调料烹制而成,醇香辣味令人陶醉。
无论是味觉体验还是文化背景,黔味鸡都是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贵州美食。
第三站,苗家酸肉。
贵州的苗族是这片土地上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苗家酸肉是苗族传统的一道菜式,制作工艺独特。
苗家人将优质猪肉切成片,放入大缸中进行腌制,再添加特制的调料一同腌制。
腌制完成后,将酸肉在火上招呼,经过一段时间的炖煮,酸味和肉质的完美结合让人垂涎欲滴。
苗家酸肉融合了苗族的历史和风俗习惯,是一道文化与美食的交融体现。
第四站,喀斯特风味。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这也让贵州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食材的地方。
贵州的喀斯特风味菜式以野山珍、海鲜等为主要食材,烹调技巧独特。
喀斯特风味菜式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展现贵州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
品味贵州的美食之旅,就像是一次踏足历史的穿越之旅。
这些菜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而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则使得这些菜式成为了中华美食的瑰宝。
贵州省少数民族有哪些饮食文化
贵州省少数民族有哪些饮食文化
贵州省人民饮食文化中郊游特色的食辣、食酸和茶文化。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贵州省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请各位仔细阅读下文。
贵州省少数民族有哪些饮食文化?由于其居住地域的不同,在主、副食方面是有差异的。
大体说来,居住在平坝、河谷地带的土家、布依、侗、壮、水等民族,水稻为主要的农作物,他们则终年以大米为主食。
而居住在山区的彝、苗、仡佬等民族,水田极少,主要是旱地,以种植薯类和玉米、麦类为主,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以小麦、玉米、土豆、荞麦等粗杂粮为主食,很少时间能吃上米饭,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有较大的改观。
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回族因其传统习俗禁食猪肉外,其余各族均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兼食牛、羊肉。
猪肉除一般的煎、炒、炖、煮成菜外,各族人民还创制出了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肉菜。
苗族、侗族喜吃“剖汤”。
即杀年猪后,将猪内脏洗净切碎,加上边角次肉,加姜、蒜、花椒等佐料合煮成一锅,邀亲友一起共享。
每人面前一调料碟子,用大碗舀出“剖汤”,主客团团围坐,喝酒吃菜。
“剖汤”味道十分鲜美,酒到半酣,主人还唱苗歌、侗歌殷勤劝酒劝菜,气氛十分热烈友善。
笔者曾有幸在一苗族同事家品尝“剖汤”,留下深刻的印象。
贵州地区各族饮食文化,在“味”的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辣味是西南地区饮食的共同特点,云南十八怪的谚语中就有“无辣不成菜”
一条,不过,滇省的辣比起川黔来,还是要逊色一筹,这就主要体现在辣的程度和辣的风味上。
川省是油辣带麻,黔省是香辣带酸。
黔味菜的香辣带酸,有其特定的历史地理因素。
以上内容由提供,还望大家采纳。
下期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讲座中。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居住建筑:土家族的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土楼,土楼是土家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2. 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以米饭为主,尤以米酒和酸辣口味的菜肴为特色。
土家族有“米攒主食,辣办佐餐”之说,米酒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
3. 舞蹈音乐:土家族舞蹈以“鼓舞”为主,其舞蹈形式独特,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鼓棒,伴随着鼓乐和歌声,展示出土家族豪放的舞姿和民族精神。
4. 头饰文化:土家族女性婚礼时戴有特色的头饰,如“鸡冠帽”、“英雄帽”等,这些头饰多由精美的花朵、蝴蝶等装饰品组成,
体现了土家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性格。
5. 节日活动:土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朝阳节、马拉龙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为知名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芦笙演奏、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绣花文化:土家族女性擅长绣花,土家绣以其别致的纹样和绣工技法而闻名,多用于装饰服饰、床品等。
7. 婚俗习惯:土家族的婚礼活动独特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婚礼“抢亲”环节,新郎要在众人对新娘提出质疑后表演武艺,征服众人,才能娶到新娘。
贵州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宝藏,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特色的饮食,同时每个民族里的每个地区的饮食也有所不同!接下来就不妨和X一起来了解下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特点苗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盐粘捞”。
他们把粒大饱满的黄豆浸泡,然后拿到石磨上碾,一边推磨一边浇水,碾碎黄豆后流成生豆浆,然后将生豆浆放在纱布上过滤,放到锅里慢慢熬稠,取出拿到木模上压制豆腐,然后将青菜等蔬菜切细切碎,趁豆浆滚烫并且未完全凝固时倒入,用豆浆将青菜等蔬菜烫熟,放入食盐等佐料,待豆浆冷却凝固成豆腐后取出,放入芫荽、香椒、芝麻等佐料拌食,吃了能祛内火,清肺醒目,达到食、药两用的功效。
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这个系统各个子系统中最显眼的。
“物质的第一性”,怒江流域各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与各个民族交流、融合、承传、发展,在共性中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发掘、保留、革新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使其营养更均衡,达到食、药、保健三位一体的功效,是改变民族饮食结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使民族文化的内涵更为深刻、底蕴更为深厚,为创建旅游精品工程,打好域特色这张牌,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行之有效的举措。
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将一些民族菜肴保留、推广,使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强化营养均衡、口感独特,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贵州民族的饮食文化
贵州民族的饮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得天独厚地气候,提供了各种动植物(包括家养和野生)生长的最佳条件,而这些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动植物,又给各族人民提供了生存和创造饮食文化的原材料,从而形成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贵州民族饮食习俗。
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中较有特色的食辣、食酸和茶文化。
贵州人不怕辣:盐是百味之本,无盐则无味,由于贵州历史上缺盐,“斗米斤盐”的时代环境,使辣椒跃居为黔菜的百味之主。
贵州各民族在长期嗜辣的实践中,创造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和系列辣椒菜肴。
最有特色食用最多的有:干辣椒、湖辣椒面、糍粑辣椒、红油及辣椒、糟辣椒、阴辣椒、胖辣椒、鮓辣椒。
贵州人嗜辣,人们往往解释为因“天无三日晴”,湿度太大,故用辣椒防寒驱湿。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贵州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而富于创造的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裁培、食用辣椒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辣椒更加丰富、诱人的饮食文化内涵,使这种原产于南非的多年生灌木浆果,在贵州高原显得更加多姿多味。
辣椒的营养和特色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和B,辣色素等,可以开胃健脾,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美容养颜,现代科学证有多吃辣椒还可以预防癌症。
贵州民间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打捞穿”意为走路无力,偏偏倒的样子。
可见酸在贵州民间饮食习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创造了多种制酸技术,更由酸而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菜肴。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酸可分两大类:一是作为饮料和调料的酸(不含市售的酸醋),称为酸汤;另一种是指酸味食品。
酸汤:有米水酸汤、番茄酱、鱼酱等四种。
其用料、制作有别,口味,风格各异。
牛别肉:这是生活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胞所钟情的一种传统佳肴。
“牛别”是侗语和汉字意译的结合词,是指积存在牛胃及小肠里尚未消化的草料中压榨出来的汁液。
屠牛时,剖腹后将胃及小肠中的草料取出,经过压榨、过滤得到一种灰绿色的汁液,再加入少量苦胆汁,入锅用适量植物油熬煮,就成了其色黄绿,其味清香微苦的牛别,以供烹制牛别菜的特殊佐料。
贵州特色与美食美食
贵州特色与美食美食贵州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文化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美食更是让人口舌生津。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贵州的特色和美食。
第一,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其独特之处,贵州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
当天,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摆放祭祀用品,饮食美酒,唱歌跳舞等等。
这些都是苗族人民传统文化的体现。
第二,贵州也有很多美食,比如贵阳的酸汤鱼、铜仁的黄梅鸭、黔东南的酸汤鱼、黔南的酸辣粉等等。
其中,酸汤鱼是贵州的招牌美食之一,它具有鲜美,辣爽,酸爽等风味特点。
它的做法相对简单,只需要将泉水鱼做成汤,再加上酸笋片,豆芽,辣椒等配料,履行十余分钟,即可尝到酸汤鱼的美味。
黄梅鸭的特点是鲜香酸甜,口感滑嫩。
它的做法不太简单,需要将老鸭宰杀后,浸泡在黄梅酒中,辅之以多种辅料,烹调数小时,这才能制成一份好吃的黄梅鸭。
第三,贵州有多个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完美地展示了贵州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质条件。
黄果树瀑布是贵州最著名的瀑布之一,它是亚洲最大的喀斯特瀑布之一。
这个瀑布有78米高,101米宽。
每当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水花飞溅的时候,人们总能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之中。
还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堂。
苗族人民在这里充分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吸收了现代文明的精华。
在这里,游客们可品尝到最地道的苗族美食,漫步在苗族村寨的小路上,欣赏苗族的歌舞表演,还可以了解苗族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它的文化和美食各有特色,值得每一个人去感受。
在这里旅游,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可以了解多彩的文化。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贵州,体验这里的美好。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贵州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在节日里,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吃饭的风俗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一、节日吃饭的意义节日对于苗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庆祝和祭祀的方式。
在苗族的传统观念中,吃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代表了祈福以及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因此,苗族人民在节日里举行各种吃饭仪式,通过饮食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
二、节日吃饭的准备工作在节日吃饭之前,苗族人民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会准备各种食材和调料,包括新鲜的蔬菜、肉类和米面制品等。
其次,他们还会精心选择和采购用于摆设食物的器具和器皿,如盘子、碗、刀叉等。
最后,他们会提前清洗和处理食材,为节日吃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节日吃饭的仪式和顺序苗族的节日吃饭仪式非常庄重,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首先,主人会为客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包括各种菜肴和汤品。
然后,在宴会开始之前,主人会向桌子上敬奉祖先和神灵的酒杯,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祝福。
接下来,主人会带领客人一起用筷子从盘中取食,表示团结和友好。
最后,宴会结束后,主人还会送给客人一些特别的美食或礼物,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感谢。
四、节日吃饭的特色菜肴苗族的节日吃饭离不开一些特色菜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酸汤鱼。
这道菜色香味美,以酸辣鲜香而闻名。
另外,苗族人还喜欢吃糟辣子、苗菜豆腐和冷拌蕨菜等,这些菜肴都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独特的味道。
总之,苗族的节日吃饭风俗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意。
通过吃饭仪式,苗族人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祝福的追求。
这样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多样,更是彰显了苗族人民的独特个性和民族魅力。
苗族的饮食文化
2021/10/10
6
苗家酸肉
走品人苗酸
路 打 倒 窜 。
”
。
自 称 “ 三 天 不 吃 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节 日 聚 会 必 备 之 上
族 祭 祀 祖 先 、 招 待 客
鱼 、 酸 肉 是 广 西 柳 州
2021/10/10
7
2021/10/10
辣椒骨
8
苗寨特色猪手 2021/10/10
口 水 直 下 三 千 尺
2021/10/10
12
请欣赏“单口相声”
2021/10/10
13
9
2021/10/10
牛杂王
wow~ ⊙o⊙
10
美味滴
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
息着各种虫类。苗族人民选取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
小米蜂等的饱满幼虫,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
2021特/10别/10 鲜美。
11
离不开酒的民族
• 由于苗族居住地的地理条件较差,劳动强 度大,多半借酒来舒筋活血,消除疲劳, 因而养成嗜酒的习惯。在过去,几乎家家 户户都会酿酒。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 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逢年过节,招待 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黔东南的“拦路 酒”习俗更是具有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 在寨子门口,要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 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拦路酒”是 苗族人表达好客热情的方式。
2021/10/10
3
三色饭
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 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有药味甘香, 饭团甜滑,形态美观,极具苗族风味色彩。
2021/10/10
4
竹筒饭
关于贵州的风俗
关于贵州的风俗贵州地处中国中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彩的省份。
这里的风俗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贵州的风俗文化,包括传统民俗、节日习俗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
一、传统民俗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银饰,银饰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品。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每一种银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寓意。
2.侗族歌舞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侗族歌舞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木偶戏、花灯戏等。
这些歌舞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祖先等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布依族蜡染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善于制作蜡染布。
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染色和蜡涂抹,最终形成图案。
蜡染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节日习俗1.苗年苗年是苗族传统的新年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
苗年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铜鼓、唱苗歌等。
此外,苗族人民还会进行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2.侗族花山节花山节是侗族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花山节期间,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打花灯、唱侗歌等。
此外,花山节还有祭祖、祈福等传统仪式。
3.龙舟节龙舟节是贵州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举行。
龙舟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龙舟比赛、吃粽子、赛艇等活动。
此外,还有燃放艾草、挂菖蒲、贴五色丝等传统习俗。
三、饮食文化1.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的传统美食,以鱼肉和酸汤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非常开胃。
酸汤鱼的做法复杂,需要选用新鲜的鱼肉和各种调料,烹饪时间也较长。
2.酸菜鱼酸菜鱼是贵州的另一道传统美食,也是一道酸辣口味的菜肴。
酸菜鱼以鱼肉和酸菜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有利于开胃消食。
酸菜鱼的做法相对简单,适合家庭烹饪。
3.酸辣粉酸辣粉是贵州的传统小吃,以面粉和各种调料为主要原料,口感酸辣爽口。
贵州民族的饮食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得天独厚地气候,提供了各种动植物(包括家养和野生)生长的最佳条件,而这些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动植物,又给各族人民提供了生存和创造饮食文化的原材料,从而形成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贵州民族饮食习俗。
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中较有特色的食辣、食酸和茶文化。
贵州人不怕辣:盐是百味之本,无盐则无味,由于贵州历史上缺盐,“斗米斤盐”的时代环境,使辣椒跃居为黔菜的百味之主。
贵州各民族在长期嗜辣的实践中,创造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和系列辣椒菜肴。
最有特色食用最多的有:干辣椒、湖辣椒面、糍粑辣椒、红油及辣椒、糟辣椒、阴辣椒、胖辣椒、鮓辣椒。
贵州人嗜辣,人们往往解释为因“天无三日晴”,湿度太大,故用辣椒防寒驱湿。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贵州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而富于创造的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裁培、食用辣椒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辣椒更加丰富、诱人的饮食文化内涵,使这种原产于南非的多年生灌木浆果,在贵州高原显得更加多姿多味。
辣椒的营养和特色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和B,辣色素等,可以开胃健脾,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美容养颜,现代科学证有多吃辣椒还可以预防癌症。
贵州民间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打捞穿”意为走路无力,偏偏倒的样子。
可见酸在贵州民间饮食习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创造了多种制酸技术,更由酸而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菜肴。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酸可分两大类:一是作为饮料和调料的酸(不含市售的酸醋),称为酸汤;另一种是指酸味食品。
酸汤:有米水酸汤、番茄酱、鱼酱等四种。
其用料、制作有别,口味,风格各异。
牛别肉:这是生活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胞所钟情的一种传统佳肴。
“牛别”是侗语和汉字意译的结合词,是指积存在牛胃及小肠里尚未消化的草料中压榨出来的汁液。
屠牛时,剖腹后将胃及小肠中的草料取出,经过压榨、过滤得到一种灰绿色的汁液,再加入少量苦胆汁,入锅用适量植物油熬煮,就成了其色黄绿,其味清香微苦的牛别,以供烹制牛别菜的特殊佐料。
贵州饮食和文化的介绍
贵州饮食和文化的介绍
贵州饮食文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贵州是一个多民
族的省份,在这里居住着汉、苗、布依、彝等十多个民族。
各民
族之间,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贵州吃到的菜
肴也各不相同。
首先介绍一下贵州的饮食特点:贵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具有热量大,湿度高,温度变化大的特点。
贵州特产丰富,其中
有三大名菜:羊肉粉、酸汤鱼和羊肉粉。
羊肉粉是一种比较大众
化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或豌豆粉)。
吃法简单,一
般将米粉加羊肉汤煮熟后放入辣椒油、酱油、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酸汤鱼是贵州比较有特色的菜,主要原料是鱼汤和鱼肉,吃
法独特。
酸汤鱼又叫酸汤鸭,是贵阳人喜爱的一种菜肴。
它由酸、辣、甜三种味道组成,酸是指酸汤,辣是指放辣椒面煮熟后所发
出的香味。
甜是指煮熟后放入盐和糖做成的甜汤。
由于贵州属于
山区地带,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欢吃酸汤鱼来御寒。
接下来介绍贵州饮食中的一些特色小吃:肠旺面、豆腐圆子、折耳根炒腊肉等。
—— 1 —1 —。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贵州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吃饭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下面将介绍一些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
贵州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苗年,也叫过苗年。
在苗年期间,人们会举行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分享美食。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吃饭是一种表达喜庆和团聚的方式。
在苗年期间,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如糯米饭、酸汤鱼、苗族火锅等。
其中最重要的美食是糯米饭。
苗族人将糯米蒸熟后,用手揉成圆球状,然后放在竹筒里蒸煮,最后取出并用竹叶包裹。
这种独特的糯米饭被称为“饭果”,寓意着丰收和幸福。
在苗年宴席上,每个人都会品尝到这道美味的糯米饭。
除了糯米饭,苗族人还会准备许多其他的美食。
酸汤鱼是苗族人的拿手菜之一,它是用新鲜的鱼肉煮熟后,加入酸汤和各种调料炖煮而成。
这道菜色香味俱佳,酸中带甜,非常开胃。
苗族火锅也是苗年宴席上的一道特色菜。
苗族火锅是用新鲜的羊肉、牛肉、猪肉等肉类和各种蔬菜、豆腐等食材煮熟,然后蘸上特制的辣椒酱食用。
这种火锅辣而不燥,鲜香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在苗年宴席上,除了美食,人们还会享受传统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苗族的舞蹈和音乐充满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吃饭不仅是苗族节日的风俗习惯,也是人们表达情谊和团聚的方式。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进餐,共同分享美食。
这种团聚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友情的深厚。
贵州苗族节日吃饭的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苗年宴席上,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如糯米饭、酸汤鱼、苗族火锅等,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尝。
通过吃饭,人们表达了对丰收和幸福的祝福,同时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和友情。
苗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一场盛宴,更是一次团聚和庆祝的盛会。
贵州美食介绍文字
贵州美食介绍文字
贵州美食介绍
贵州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是一块素有“人间仙境”之誉的宝地。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贵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还拥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几道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1.酸汤肥牛
酸汤肥牛是贵州最有名的美食之一。
这道菜的特点是汤酸辣爽口,牛肉鲜嫩。
其制作原料主要有饵块、大葱、花椒、姜片、牛肉等。
在加入适量的水后,需要先把所有原料炖煮约2小时,直到牛肉变得软烂糯。
此时,再将酸汤加入锅中,并搅拌均匀即可。
2.黔东酸汤鱼
黔东酸汤鱼是贵州的黔东地区传统美食,包括鱼肉、酸笋、木耳、豆腐及山泉水等各种原料。
鱼肉中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3.花溪扁肉
花溪扁肉是贵州省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贵州菜里面颇具地方特色。
它是将猪肉切成肉丝,加盐、姜、蒜、花椒等调料,反复揉捏,直至肉色变白,再用蛋液将肉丝沾裹成扁圆状,放入热油中煎至表面金黄即可。
4.铜锅坨子
铜锅坨子是贵州省当地传统美食之一,起源于三都苗族自治县。
该菜的特点是肉味浓郁、汤浓而醇。
制作方法较为繁琐,主要包括制作汤底、烙坨子、煮坨子等步骤。
5.竹筒饭
竹筒饭是贵州的传统美食,主要以糯米为原料制成。
糯米先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然后挑选新鲜的绿竹筒,将较多的泡好的糯米依次填充到竹筒中,加入少量盐和水,然后放入锅内蒸制即可。
总之,贵州美食博大精深,这里所介绍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大家到贵州后,能亲自品尝一番,体验不一样的美味风味。
【贵州州菜点文化概述
【贵州州菜点⽂化概述】(转载)贵州州菜点⽂化概述吴茂钊摘要:贵州民族饮⾷⽂化是在贵州民族⽂化背景下产⽣的,它植根于贵州各民族数千年的⽣产和⽣活实践。
在⾷源开发、⾷物制造、营养保健和饮⾷审美等⽅⾯创造、积累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以及反映这些⽅⾯积淀的饮⾷⽂化财富。
关键词:贵州民族黔菜⽂化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省,贵州菜点是贵州境内49个民族在与⾃然界⽃争谋⽣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聚地⽅民族个性的特⾊菜肴和风味⼩吃与黔点。
建⽴在贵州民族⽂化的基础上,受悠久的历史⽂化和特殊的地理、地貌及⽓候特点的影响,形成了⾃⼰的特有的加⼯⽅法和独特的菜点。
贵州饮⾷⽂化是在贵州民族⽂化背景下产⽣的,它植根于贵州各民族数千年的⽣产和⽣活实践。
在⾷源开发、⾷物制造、营养保健和饮⾷审美等⽅⾯创造、积累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以及反映这些⽅⾯积淀的饮⾷⽂化财富。
⼀、沿⾰与构成(⼀)沿⾰从贵州发现的旧⽯器和新时器古代⽂化遗址证实,早在50~60万年前,贵州境内就有⼈类⽣活。
先后经历过以采集、渔猎为⽣的漫长时期。
古代的先民利⽤“⽕塘”将获取的猎物加⼯成熟⾁、腌⾁、腌鱼、腊⾁、腊肠或风⼲为风⾁、风鸡、风鱼。
春秋战国时期,夜郎国就与周边的四川、⼴西、湖南、云南等地有着密切交往,到了汉代和三国时期,与各地的交流更加频繁,烹饪⽂化也不断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为统⼀天下,多次发动“平滇”战争,还调集30万⼤军驻屯贵州。
这是贵州历史上最⼤的⼀次移民。
这些屯军将⼠多系江南⽔乡汉⼈,移居贵州后,把江南的⽣产技术、⽣活习俗、饮⾷物料、⽂化礼仪带到贵州,对当时贵州的经济、政治、⽂化产⽣了很⼤影响。
同时也推动了贵州饮⾷⽂化的发展。
特别是明朝两次⼤规模移民中,四川、⼴东、⼴西、江西、江苏、湖南、湖北的⼈来到贵州插草⽽居。
⼈烟稀少、万⼭重叠、运输全靠⼈挑马驮的贵州很快繁荣起来。
贵阳、安顺、遵义、青岩、镇远等地逐渐商贾云集,政治、经济、⽂化繁盛,移民和商贾们不仅带来了各地的商品,还带来了各地的烹饪⽅法和南北佳肴,本地厨师在提升本民族菜肴的同时取长补短,结合当地原材料、调辅料和民族禁忌,对民族菜进⾏了改良和丰富。
中国饮食文化之贵州菜 黔菜的热门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之贵州菜黔菜的热门传承中国饮食文化之贵州菜贵州菜,也被称为黔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贵州菜的特点、传承和热门菜品。
一、贵州菜的特点贵州菜以其独特的调料和食材组合而独树一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鲜香独特的调料:贵州菜香辣可口,主要采用辣椒、葱姜蒜等调料,使菜品具有辣味和鲜香味道。
这种独特的调料组合,使贵州菜在口感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2. 丰富多样的食材:贵州是中国的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贵州菜常用的食材有草木耳、黄豆芽、竹笋、山鸡等。
每种食材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烹饪处理,使菜品口感丰富多样。
3. 注重炖煮和涂抹技巧:贵州菜常使用炖煮和涂抹的烹饪技巧,使菜品更具多汁和鲜嫩口感。
这种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鲜美和营养价值。
二、贵州菜的传承贵州菜的传承源远流长,它积淀了贵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贵州菜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口口相传和师徒传承。
在家庭中,父辈会把家传的烹饪技巧和菜谱传授给下一代,保证了贵州菜的传统口味传承。
此外,贵州的餐饮业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具有传统菜肴经验的大厨,在餐馆中负责传统菜品的制作,并将其传承给年轻一代厨师。
这种方式既确保了传统菜品的口感和味道,也保证了传统烹饪技巧的传承。
三、贵州菜的热门菜品贵州菜有许多热门菜品,下面列举几个代表性的菜品:1. 酸汤鱼:以鱼为主要原料,添加了大量的酸汤和辣椒。
它的味道酸辣可口,是一道贵州菜中的经典代表。
2. 酸汤爆鱼:类似于酸汤鱼,但制作过程更加独特。
在爆炒之后,再加入酸汤煮制。
这道菜品既香辣又酸爽,深受人们喜爱。
3. 油焖小鱼干:小鱼干先用油煎,并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各种调料。
这道菜品色香味俱佳,脆嫩可口。
除了以上几种,贵州菜还有许多其他热门菜品,如毛肚火锅、酸豆角炒肉、口水鸡等。
每一道菜品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烹饪方式,展现了贵州菜的多样性和魅力。
贵州十大特色小吃
贵州十大特色小吃贵州的风味小吃以"香辣"、"酸辣"著称,不仅辣香醇厚、味美可口,而且色泽艳丽、造型优美,包括贵阳肠旺面、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都匀冲冲糕、毕节汤圆、贵州米豆腐、水城羊肉粉、兴义羊肉粉、务川仡佬油茶、安顺荞凉粉、镇宁波波糖等贵州著名小吃,其中,肠旺面、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都匀冲冲糕、遵义豆花面、丝娃娃、贵州米豆腐等被评为贵州省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1、贵阳肠旺面:贵阳汤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肠旺面有山西刀削面的刀法,兰州拉面的劲道,四川担担面的滋润,武汉热干面的醇香,以色、香、味“三绝” 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
2.遵义羊肉粉:遵义羊肉粉是贵州省遵义市的一种特色小吃。
用新鲜羊肉煮熟,浇上米粉,配羊肉片和调料食用。
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羊肉烂而不柴,味道鲜美。
也是贵州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
贵州各地都产羊肉粉,只有遵义羊肉粉比较有名。
遵义羊肉粉的名气早在清朝中期就很出名,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都赞不绝口。
3.花溪牛肉粉:花溪牛肉粉的发源地花溪,是贵州著名的小吃。
其独特的汤料是由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严格熬制而成。
做出来的牛肉粉很独特,汤汁鲜美清香。
花溪牛肉粉选用上等的黄牛、精制的米粉和多汁的牛骨,熬制成鲜浓的汤,配以爽滑的蒸米粉、醇厚的牛肉、开胃的酸菜和新鲜的香菜。
如果能吃辣,再加上贵州特有的麻辣炒辣椒面,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就浮现出来了。
4.遵义豆腐面:遵义豆腐面是贵州省遵义市的特色小吃。
软滑麻辣香浓,别有风味。
它最初是由佛教的素面制成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面条为主料,烹饪方法以煮为主,好吃又好吃。
遵义豆腐面是遵义人的独创。
面条上覆盖着一团白色的豆花,浸泡在豆浆里。
加一碟辣椒水,很精致,素的,肉的。
关于贵州地理位置及饮食特点的中文
关于贵州地理位置及饮食特点的中文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在饮食方面,贵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州是一个酸辣口味盛行的地方。
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发酵技术比较发达,因此当地的酸菜、酸辣粉、酸汤鱼等酸味菜肴非常有名,同时也很受欢迎。
第二,贵州是一个辣椒文化发达的地方。
由于贵州的气候条件适宜辣椒的生长,当地人民非常喜欢食用辣椒,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如麻辣火锅、辣炒肉片、辣子鸡等。
第三,贵州拥有丰富的特色小吃。
贵州的小吃种类繁多,有螺蛳粉、黔江豆皮、酸汤鱼、黔南酥肉等,这些小吃不仅便宜实惠,而且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第四,贵州的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苗族的酸汤鱼、布依族的咸鸭蛋、侗族的酿笋等,这些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的来说,贵州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民族特色,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布依族有什么饮食文化
布依族有什么饮食文化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布依族的饮食的相关资料,希望各位会喜欢!布依族的饮食习俗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多以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
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
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民族婚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班级:学号:姓名: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贵州的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以喀斯特地貌为其主要特征。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1100多米,山高坡陡,河谷深邃,好多地方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由于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差异较大,历来有十里不同天"之称。
在贵州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生活着苗、布依、侗、土家、彝、水、瑶、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部分待定的人们共同体。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省份,但是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不像内蒙、新疆、西藏、广西那样由某个单一少数民族为主体大聚居,而是和汉族杂居相处,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大体说来,黔东南为苗族、侗族聚居区,黔南、黔西南为苗族、布依族聚居区,还有水族和毛南族,黔西北为彝族、苗族、回族聚居区,杂有白族,黔东北为土家族聚居区,而仡佬族极为分散,呈零星分布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状况,各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习俗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受其它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影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不同的主、副食和色彩纷呈的名特菜点。
居住在贵州的众多少数民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畜牧业和养殖业。
由于其居住地域的不同,在主、副食方面是有差异的。
大体说来,居住在平坝、河谷地带的土家、布依、侗、壮、水等民族,水稻为主要的农作物,他们则终年以大米为主食。
而居住在山区的彝、苗、仡佬等民族,水田极少,主要是旱地,以种植薯类和玉米、麦类为主,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以小麦、玉米、土豆、养麦等粗杂粮为主食,很少时间能吃上米饭,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有较大的改观。
贵州地区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广阔的森林,给各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饮食资源,勤劳、智慧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调制出了许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名特菜点。
大米不仅是贵州多个民族的主食,还被制成多种风味食品,其中以米粉最具代表性。
米粉呈面条状。
一般居家食用的米粉,制作简便,其汤用熟猪油、红油、姜蒜汁和酱油、食醋等配制而成,用大碗盛汤,然后放入烫熟的米粉和鲜嫩蔬菜或炒熟牛、羊肉即可食用。
米粉颜色雪白晶莹,口感香软细滑,不生湿热,不燥火,这一点比面条优越,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食品,多用于早点及便餐,对上班族很适用。
有时工作忙,来不及做饭菜,煮上一大碗米粉,即可充饥,又可解馋,方便实惠。
外卖的米粉在汤汁的制作上要考究些,以花溪王氏牛肉粉、飞碗牛肉粉,水城羊肉粉最负盛名。
糯米饭也是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糯米饭蒸熟后,另加猪油在铁锅里煎炒,起锅后,将另备好的炒花生仁、蛋丝、香肠片、酸萝卜颗粒、食糖做馅子,捏成饭团,即可食用。
糯米性温平,久食糯米饭及糯米食品有养胃、健胃之功效。
糯米饭团还被侗族青年男女作为社交的礼品和食物,每当赶坳(或称坡节”的日子,姑娘们就带着糯米粑饭团(一般是12个,闰年则13个)赠给自己的意中人,取其团圆和美之意。
糍粑也是贵州各少数民族喜爱的食品,用糯米做成。
汉族一般是中秋节吃糍粑,而各少数民族则是在春节吃糍粑。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待其充分吸水膨胀后,用甑蒸熟成糯米饭,将其倒进石碓里舂打,称为“打糍粑”,打到不显米粒时为止,然后将其抟制成大小不同的饼状。
除自家食用外,糍粑还是春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此外,侗族的侗果,苗族、布依族、壮族的“五色饭”,也久负盛名。
除大米、糯米外,各族人民还以本地出产的粗杂粮制成佳味食品,威宁荞酥就是彝族人民的杰作。
“黔西大定一枝花,威宁毕节苦荞粑”,是在贵州长期流传的一句民谚。
这说明威宁、毕节一带自然条件差,人们生计艰难,一般人家只能以苦荞度日。
聪明的彝族人民却用苦荞制成了佳味食品荞酥。
相传荞酥是明初水西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为给明太祖朱元璋献寿所创制的寿饼,每个重八斤多,饼面图案是九条飞龙围绕一个“寿”字,取“九龙捧寿”之义。
朱元璋品尝后连声称赞:“南方贵物!南方贵物!”荞酥的制作过程是先将苦荞面筛选出最细的一层,按一定比例配以红糖、菜油、鸡蛋及少量的白矾、苏打、白碱拌匀。
馅料用小豆、红糖、熟菜油、熟猪油、芝麻、玫瑰、瓜条等制成。
将馅心包入荞面后按压成形,然后送入烤炉烘烤。
荞酥色泽金黄,清香扑鼻,酥软可口。
荞酥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回族因其传统习俗禁食猪肉外,其余各族均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兼食牛、羊肉。
猪肉除一般的煎、炒、炖、煮成菜外,各族人民还创制出了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肉菜。
苗族、侗族喜吃“剖汤”。
即杀年猪后,将猪内脏洗净切碎,加上边角次肉,加姜、蒜、花椒等佐料合煮成一锅,邀亲友一起共享。
每人面前一调料碟子,用大碗舀出“剖汤”,主客团团围坐,喝酒吃菜。
“剖汤”味道十分鲜美,酒到半酣,主人还唱苗歌、侗歌殷勤劝酒劝菜,气氛十分热烈友善。
笔者曾有幸在一苗族同事家品尝“剖汤”,留下深刻的印象。
侗族的“洗澡肉”也别具一格。
杀年猪后,迁取膘肥肉厚者,生切成片,有巴掌大小,然后置一大铁锅,盛清水烧煮至开,将切好的生肉片沿锅边放下,主客围坐,各人面前置一放盐和糊辣椒面的调料碟子。
待肉片漂浮至锅面,就算煮熟了,将肉片拌上盐和糊辣椒面即食用,主客相互劝酒劝肉,杂以戏谑嘻闹,酒香肉肥,欢声笑语不绝。
彝族的“坨坨肉”也特别有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猪肉切成大块,大者可达半斤左右,用大锅烧煮,佐料是辣椒、花椒、姜、香料、盐、酱油之类,与汉族的红烧肉类似而更粗放、古朴。
煮熟后方葱花,或围锅而吃,或以大盆舀上桌面,以肉佐酒,随意受用。
“坨坨肉”一般在过年过节或待客时食用。
“洗澡肉”、“坨坨肉”的制作及食用方法,与古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相类,大有古人风范,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质朴、豪爽、好客的品格。
苗族的“腌胙肉”也久负盛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肉洗净晾干,把粳米炒熟舂成粉,用一口小缸,铺一层粉,放一层肉,层层铺放,缸口用芭蕉叶封住,将缸倒置于地,缸口糊以黄泥,一般经过大半年就可取食,不必再烧熟。
也有腌制长达二三十年的,在孩子出生时腌一缸肉胙,等到孩子长大结婚时才用来待客。
启封后的肉胙,透明发亮,坚硬结实,颜色鲜黄,吃起来清香爽口。
胙缸的多少往往被认为是家庭贫富的一个重要标准。
布依族的腌骨头具有特色。
腌骨头的制作原料是以骨头为主。
杀年猪时,把猪的排骨、脚骨等部位剔刮下来,但不要把瘦肉都剔光,要带上三分之一的瘦肉,再加上少许肥肉,用斧头将骨头砍成碎屑,然后用石碓舂烂成末,再配以食盐、碎姜、干辣椒面、五香粉之类佐料,搅和拌匀,装入坛中,半月后即可食用。
吃时,多用糟辣子油炒,放少量水稍焖一下即可。
腌骨头鲜脆幽香,酸中带辣,十分爽口,吃起来回味无穷,让人难以忘怀,是待客的理想佳肴。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上游,河流众多,溪涧密布,鱼类及其它水产食料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名品,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大鲵。
大鲵主产贵州,俗称娃娃鱼,以其叫声似小儿啼哭而得名。
娃娃鱼肉味鲜美,为上等佳肴,贵阳的八宝娃娃鱼、红焖娃娃鱼长期以来一直是黔味菜肴的代表作。
娃娃鱼还对贫血、霍乱、痢疾、疟疾和癫痫等症有一定疗效。
娃娃鱼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捕捉和宰杀,但人工孵化、放养已获得成功,这为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娃娃鱼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侗族的腌鱼”别具特色。
其制作方法也颇为奇特:将鲜鱼剖腹取尽内脏,用食盐水浸漂,然后用蒸熟的糯米饭(或炒熟的糯米)、辣椒面、花椒、米酒、生姜、大蒜、土硝、加草木灰水和盐拌成混合饭,装入鱼肚内,再用混合饭擦拭鱼皮后装入木桶,上面覆盖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等,加压石块,一两个月即可开桶取食,但以腌两年左右者为最佳。
也可用泡菜坛子腌制,但效果不如透气的木桶好。
食用时取出蒸熟,其色泽金黄,骨刺已酥脆,连肉一起嚼食,味道十分鲜美,是待客佳肴。
侗家请客时,腌鱼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如果没有腌鱼,不管其他菜肴多么丰盛,也觉得美中不足。
苗族的憋汤”也是别具一格的风味食品。
憋汤”有羊憋汤和牛憋汤两种,而以夏季的羊憋汤为最佳品。
憋汤”的制作方法是:杀羊后,取其粉肠、肺脏,略洗一洗(大都不洗),切碎,拌以盐、酒、香料。
待锅中油水滚沸后,将切碎的五脏六腑倒进去,盖严,俗称憋”待煮熟后,再把羊血、羊胆冲进去,又盖严,片刻后,揭开锅盖,此时,香气四溢,即可食用或敬客。
憋汤”是苗家待客佳肴,如客人嫌脏不吃,主人会不高兴,不把你当贵客看待。
憋汤”是一种传统食品,宋代朱辅的《溪蛮丛笑》中就有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
”憋汤”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许多苗族老寿星都得益于憋汤”牛憋、羊憋也可干锅烧制,笔者曾在黔东南的剑河县品尝过羊憋,其味微苦,香辣爽口,是佐酒的佳肴。
侗族、苗族的打油茶”不仅是日用饮料,也是待客佳品。
其制作方法是:先用茶油将粳米和茶叶煎炒至焦黄并散发出香味时,放进清水烧沸,舀在碗内,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炒黄豆、炒花生仁、米花、糯米粑颗、葱、姜片等,即可敬客。
油茶香浓可口,既充饥又解渴。
自家食用的油茶制作简便,即将少量剩饭煎炒盛入碗内,放上米花,冲上茶水就成,一般用作中午或傍晚劳作归家时的饭前小食,聊以充饥。
贵州地区各族饮食文化,在味”的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辣味是西南地区饮食的共同特点,云南十八怪的谚语中就有无辣不成菜”一条,不过,滇省的辣比起川黔来,还是要逊色一筹,这就主要体现在辣的程度和辣的风味上。
川省是油辣带麻,黔省是香辣带酸。
黔味菜的香辣带酸,有其特定的历史地理因素。
贵州地区历来缺盐,食盐之需,全仰外省,主要靠川盐,因而盐价昂贵,广大贫苦人民只能望盐兴叹,特别是居住在深山腹地的苗、侗等族,食盐长期奇缺。
勤劳、智慧的苗、侗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摸索出了以酸代盐,以酸补盐的烹调艺术,所以,苗族、侗族的酸味菜特别有名,如酸汤鱼、酸菜鱼、酸菜豆米汤等。
酸菜的制作也很简单,即将青菜洗净,放入缸内用淘米水浸泡两三天即成,酸菜制成的汤菜风味独特。
三、多姿多彩的酒文化贵州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粮食品类齐全,加之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河流的上游,水质优良,这就给酿酒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所以,西南地区历来是名酒之乡,不但有享誉全球的茅台、五粮液,而且各族人民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和土特产,酿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各种佳酿。
贵州各少数民族几乎家家都会酿酒,各种粮食在他们手中都可以酿出酒来。
一般说来,居住平坝、河谷地带各族,多酿米酒、而且糯米酒为最佳,如侗、布依、壮等族;居住山地者多用玉米、红薯、土豆、青稞等来酿酒。
但在相当长的历史事情内,大米、糯米都相对缺乏,故多以玉米、红薯等粗杂粮为之,平时居家只用一般都是杂粮酒,米酒多用于年节和喜庆日子的祭祀和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