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变质岩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碎斑岩
2-0.5
10-5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不易 块状构造 辨认
碎粒岩 脆性动力 变质岩 碎裂岩类
0.50.1(或 0.02)
50-9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难以 块状构造 辨认
碎粉岩(断层泥 <0.1(或 岩) 0.02)
90-10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无法 块状构造 辨认
断层泥岩
<0.1(或 0.02)
碎块>2
0-1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可辨 块状构造 认
碎块>2
10-5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易于 块状构造 辨认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大类 岩石类型 主要颗粒 粒径(mm) 基质(碎 基+重结 晶颗粒) 含量% 重结晶颗 粒含量% 结构 碎斑结构,碎粒、碎粉物质包 围着残留的较大的矿物碎斑, 碎斑多于碎基,碎斑大都位移 、转动,碎斑中常见边缘粒化 及撕裂现象 碎粒结构,大部分物质被碾碎 成碎粒、碎粉,碎斑少于碎基 (碎粒、碎粉物质),碎粒较 均一,且趋于圆化,其中可见 塑性现象 碎粉结构,矿物几乎全被碾碎 成碎粉,其粒度较均一,分布 较均匀,碎斑少见 未固结,多呈膏泥状,矿物颗 粒难以辨认,主要成分为泥质 、炭质、粘土矿物等(由方解 石、长石、石英等呀溶减少而 形成) 糜棱结构,岩石具1/3左右的 残留碎斑,孤立分布于碎粒或 碎粉组成的条带或条纹中,碎 斑常圆化或边缘同质碎裂化 糜棱结构,可见较大碎斑呈不 规则状、眼球状或透镜状,趋 于定向排列,碎斑及碎基中可 见破裂及各种塑性变形显微构 造 构造 其它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大类 岩石类型 主要颗粒 粒径(mm) 基质(碎 基+重结 晶颗粒) 含量% 重结晶颗 粒含量% 结构 压碎角砾状结构,碎块呈尖棱 角状,大小悬殊,杂乱排列, 胶结物常为次生的铁质、硅质 、碳酸盐等,泥质和本身的破 碎物亦可作为充填物 圆化角砾状结构,碎块呈次棱 角状、次圆状、扁豆状甚至浑 圆状,大小不等但悬殊不大, 长轴有时略具定向性,胶结物 常为碾碎的更细的碎屑及粒状 矿物,其它次生胶结物很少 压扁角砾状结构,碎块被压扁 、拉长,大小较为一致,杂乱 排列,胶结物主要为原岩的碾 碎物质,二者均具明显的定向 排列,有新生的绢云母、绿泥 石呈细条状、线纹状定向分布 碎裂(化)结构,轻微破碎,裂 纹较多,但裂纹中充填物较 少,原岩结构尚能辨认 碎裂结构,碎块间几乎无或没 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碎块外形 相互吻合或适应,裂隙或碎块 间常为磨碎的物质(碎基)或次 生的泥质(粘土矿物)、铁质、 硅质、碳酸盐等充填 构造 其它
变质岩分类

变质岩分类变质岩分类一、按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二、按形成时代的不同,可分为: 1.动力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区域变质岩)2.接触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交代变质岩) 3.热动力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高温变质岩) 4.低温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低温变质岩) 5.动力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混合岩) 6.动力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7.气液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8.混合岩化变质岩(有的学者称为混合岩化作用)三、变质岩分类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变质岩是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
第一种观点把变质岩仅仅看作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忽视了它们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作用,即变质作用。
这种观点只适合于少数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现象,对于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变质岩,以及沉积岩层受到强烈的挤压时,其变质作用的研究仍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这些变质岩具有典型的高温动力变质岩的一切特征。
总之,我们应当认识到,不管变质岩的成因如何,只要它们中包含有自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或者说它们中主要由一些不纯的岩浆岩变质形成,那么它们就必然是一种变质岩。
根据本人的观察与实验研究,认为岩石是由各种大小不等的碎块聚集在一起,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产物,这个定义还不能包括在变质岩之内。
如果说原岩是基性的,变质岩的性质却相反,岩石变得松软,坚固程度降低,岩体的整体性破坏。
若在不均匀变质带中,不同地段的变质作用性质也有差异,比如片麻岩类的斜长片麻岩常具糜棱岩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等现象;而石英岩化带常呈混染状构造;花岗岩类的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中石英的变晶可达中粒或细粒,颗粒的形态也不一样,往往显示自形—半自形晶,并且岩体结构松散,由残留的粗大的石英晶体组成。
看来变质岩中也可以分出岩浆岩、沉积岩。
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岩浆岩含有机质,沉积岩没有,而变质岩则都含有有机质,但沉积岩中常有生物的遗骸或其他生物化石,变质岩中没有,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往往比原岩复杂得多,变质程度也不同。
第八章动力变质岩

成分特征
1. 概述
成分特征
1. 概述
核幔构造 是应变颗粒边部或边界外被亚颗粒及重结晶颗粒所 环绕而形成的一种显微构造。在糜棱岩中常见。 应变颗粒中常发育波形消光、带状消光及变形纹等 显微构造,其边部发育一些细小的、位向差较小的亚 颗粒,再往外,是位向差较大的重结晶颗粒。亚颗粒 及重结晶颗粒组成“幔”部,变形颗粒力“核”部, 被“幔”所环绕,构成了核幔构造。
2 晶内塑性变形
包括直线滑移、双晶滑移、晶体的扭折 (1)直线滑移– 晶格滑移的距离是结晶学基本单位的整 数倍,滑移结果是仅改变矿物外形,不改变晶格方位。 (2)双晶滑移--晶格滑移的距离是结晶学基本单位的分 数,滑移结果是晶格方位也发生改变,结果产生机械 双晶。 (3)扭折—滑移中发生旋转,导致滑移面弯曲产生扭折。
部应变,产生如波形消光、扭折带、变形纹等显微构造,
成分特征
1. 概述
石英的波状消光和变形纹
变形带
扭折黑云母 具变形双晶的斜长石
成分特征
1. 概述
恢复作用是使变形晶体回复到未变形状态的作用过
程。通过恢复作用降低由变形作用而储存的应变能。
其结果是在矿物晶粒中产生亚颗粒而不形成新颗粒。
在正交偏光镜下仅见亚颗粒消光位略有变化。
成分特征
1. 概述
成分特征
1. 概述
镶嵌构造-亚构造、胞状构造。 晶粒由一些小晶块,即亚颗粒镶嵌而成。在正 交偏光镜下表现为不均匀消光。相邻亚颗粒方位差 仅1度至几度。亚颗粒大小一般为2-20μm,在透射 电镜或普通显微镜暗场域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亚颗 粒边界。 亚颗粒是恢复作用的产物,在恢复过程中,晶内 的位错重新排列、抵消或攀移,以降低晶内的自由 能,形成小角度的亚晶界。由亚晶界所包围的亚晶 区即为亚颗粒。
岩石学-No.20-2(第二节 断裂带动力变质岩)

第二节断裂带动力变质岩断裂动力变质岩主要出现在断裂带和韧性剪切带中,岩石一般呈线性分布,宽几厘米到数百米不等。
动力变质岩的岩石特征:决定于应力的性质和强度,又决定于岩石的物性和温压条件及应变速率等因素。
动力变质岩的岩石特征:在地壳浅部低温压环境中以脆性变形为主,岩石不同程度碎裂乃至粉碎,并伴以碎裂流动。
在较深部温压较高条件下,表现为塑性变形,通过矿物晶内和晶界各种滑移及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结晶形成,既表现为碎裂又表现为强烈定向的各种构造现象。
动力变质岩的典型岩石构造:1、碎裂构造:岩石脆性变形过程中,分裂成大小不一的棱角状碎块,碎块之间是碎成极细的基质,岩石中无定向构造。
变形作用强烈,碎块数量减少,基质数量增多,称碎斑构造动力变质岩的典型岩石构造:2、糜棱构造:塑性变形过程中,岩石碎成细粒的同时,由于各种滑移作用强烈面理化,同时也伴有一些恢复重结晶作用,使岩石外观致密,具有流动构造。
少数残留的较粗碎块则成眼球状。
当恢复重结晶作用加强时,岩石中经动态结晶,出现许多细粒新生的片状云母等矿物,呈定向排列,外貌酷似千枚岩,称之为千糜状构造。
断裂带动力变质岩的分类:首先按变形机制把动力变质岩分成两大类:碎裂岩些列:主要由脆性变形过程中原岩碎裂形成,无面状构造;糜棱岩系列:有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原岩物质强烈花面理所成。
其次按碎斑(碎块)的残留原岩与碎裂化后的基质(碎基)之间的比例进行进一步划分,以表示动力变质的强度。
同时,要考虑恢复重结晶作用乃至后来静态重结晶的状况断裂带动力变质岩的主要类型1、构造角砾岩:特点:构造角砾岩通常出现在地层浅部断层带,原岩破碎的碎块呈棱角状,含量较高,大小混杂,排列紊乱,无定向,基质含量一般小于1/3,由细岩屑及泥质、铁质等胶结物组成。
当岩石碎块棱角不鲜明时,呈扁豆状、次圆状时,可称为构造砾岩。
构造角砾岩:斑杂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构造角砾、粉砂质基质和胶结物组成。
断裂带动力变质岩的主要类型2、碎裂岩(粒化岩)类:特点:有大量裂隙,他们将岩石分割成不规则的碎块,但彼此位移不大,仍可大致拼接,碎块间充填了碎基及次生的泥质、硅质或铁锰质物质,一般总量<50%。
变质岩知识点总结

变质岩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变质岩:是经过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对早先形成的岩石进行改造使其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原岩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下为建立新的平衡以达到相对稳定的自然现象。
二、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是主要因素:表现在:温度升高,岩石内部质点的活动能力升高,促进物质成分迁移,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如高岭石经过高温吸热形成红柱石和石英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重结晶压力:静水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挥发物质的作用:除水的作用外,还有CO2, 、F、Cl、S、P等挥发物质的影响,分布于矿物的溶液中,称间隙溶液三、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在高温下,矿物在固态的情况下,重新生长的过程,或是岩石中的化学组分重新分配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还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质相消失。
由于这种作用常常造成岩石中各种组分的重新组合,所以又称为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是指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原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带出,而造成的一种矿物被另外一种化学成分上与其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是指在岩石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造成矿物组合不均匀的一种变质作用。
变形和碎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是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变质的主要方式。
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就会出现塑性变形或破裂现象。
在较高的温度和静压力条件下,岩石应变以塑性变形为主,此过程岩石保持着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条件下,多数岩石具有较大脆性。
当其受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就会出现碎裂现象。
四、变质岩的特征及分类变质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SiO2 、 Al2O3 、 Fe2O3 、MgO 、 FeO 、 MnO 、CaO 、Na2O 、K2O、H2O、 CO2和TiO2、 P2O5 等氧化物组成根据原岩的化学组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把变质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等化学变质作用,另一类是异化学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8.褶劈构造:在千枚岩和片岩中早期的面状构造被后期面理切穿, 面理内有后期矿物充填为褶劈理,无充填为板状劈理。
第四节 变质岩的分类
先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五类,再据等化学系列和等 物理系列进一步划分。
动力变质岩类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交代变质岩类
镶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界面平直或弯弧形,紧密接触。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界面不平整规则,锯齿状。
镶嵌 粒状
变晶 结构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
b. 鳞片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鳞片状,可定向排列。
c. 纤状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长柱状,纤维状,可作向心状、束状,向 心结构,蒿束结构。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构结晶变状粒片鳞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也可以在变质过程中 产生新的结构构造。
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作用类型和程度。提供恢复原 岩的依据,提供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结构
据成因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及交代结构。
(一)变余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结构被部分残留下来,称变余结构。可在原 岩结构前加上“变余”二字,可有各类原岩的变余结构。如岩浆岩: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沉积岩:变余砂状,泥状,粉砂状结构 等。
2.变晶结构的类型 (1)变晶矿物的粒度: a.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粒度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同种主要矿物粒度大小不等,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状结构) :粒度变化截然,大者称 “变斑晶”,细者为“变基 质“,变斑晶中可包含基质矿物,一般为结晶能力大的矿物,与基质形成期相当或 晚。
正变质岩(%)
岩石学-动力变质岩

Dynamic Metamorphic Rocks
动力变质岩是以变形作为主要变质机制形成的岩石
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的变形机制和显微构造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和成因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是原有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不 同程度的破裂、粉碎、或者塑性变形及重结晶所形成的岩石。
晶内塑性滑移与压溶现象比较 (Best,1982;转引自王仁民等,1989) a.原始颗粒;b.晶内塑性滑移;c.压溶, 其中C代表溶解表面,O代表原始颗粒轮廓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一、变形结构 1 脆性变形:粒度的划分
0.01mm
0.1mm
0.5mm
碎粉
碎粒
2mm
碎斑
碎块(构造角砾)
结构类型: ●压碎角砾结构:90%以上为碎块; ●碎裂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块; ●碎斑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斑; ●碎粒结构:碎基50~90%,其余为碎粒; ●碎粉结构:碎基>90%。
( 2)变形机制和变形方式:与外界条件特别是深度密切相关。 ( 3)岩石、矿物的变形行为(能干性)决定了动力变质岩石
的多样性。 (4)影响的因素:应力及其强度,原岩,时间,环境,
流体。
格陵兰西南部太古代片麻岩区Graede 峡湾地区有限应变图 (Passchier et al., 1990)
1. 低应变域;2.中应变域;3.高应变域;4.很高应变域
以塑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 构造、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含量和重结晶强 度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等类型。
动力变质岩

具体鉴定的步骤
具体的鉴定
• 岩石具有糜棱结构;片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碎斑 和碎 基两部分组成,碎斑含量为45%,碎基为55%。 • 碎斑(45%):由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组成。 ①白云母(25%)(一般的白云母呈柱状、板状,在集合 体中往往呈薄片状、鳞片状。细鳞片状的白云母为绢云母。 一般为无色,具有闪突起,干涉色为二级顶到三级,比较 高,近于平行消光,正延性,完全解理):发生了明显的 变形,发生了扭曲。 ②斜长石(15%):基本上被绢云母化,有的地方残留, 具有相同的消光位。 ③石英(5%):具有波状消光,有的可见变形纹。变形 带
• 3.糜棱岩类(具有糜棱结构,当应力作用十分强烈时,原岩矿物绝大 部分被粉碎成隐晶质粉末,并由于内部的物质在应力作用下滑动而形 成层状似流动构造。区别压碎岩在于其具有明显的平行定向构造。矿 物常为塑形变形,使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定向排列而成。有时可见大小 不等的眼球状斑晶、扁豆状斑晶,具有应变现象。还有不同程度的重 结晶现象和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夕线石) • 按糜棱化程度可进一步分为: • (1)糜棱化岩石:是糜棱化初期的产物,岩石中具有较多的残碎斑 晶(碎斑90*--50%),此类可根据残留结构成分推断原岩,如糜棱 化花岗岩、糜棱化长石石英岩。 • (2)糜棱岩:比糜棱化岩石作用力更强,区别在于碎斑较少(碎斑 10--50%,碎斑变得小一些,圆化程度更高,常呈浑圆状和透镜状颗 粒) • (3)超糜棱岩(碎斑小于10%) • 注糜棱岩的鉴定特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定向的,应当做是碎基的成分, 一部分是绢云母交代斜长石的,当做是斜长石的成分。在 我们的薄片中,斜长石基本上全部被绢云母交代,呈假象 结构,有时候残留一部分小的矿物(不要和石英搞混了) (同时消光,因为以前是一个大的颗粒)。 仔细比较会发 现在碎斑中比较:长石的含量大于石英的。含有大量的白 云母(具有韧性,受到应力作用后,矿物发生弯曲变形, 算为碎斑的含量) 在碎基中,长石碎裂后形成的亚颗粒被蚀变为突起高的,干 涉色明显的绿帘石。发现部分黑云母交代了白云母,由于 碎斑是早期形成的,黑云母后期形成的,所以黑云母算作 是碎基的含量。长石变为小颗粒,被绿帘石化/绢云母化。 有的绢云母呈现交代假象结构。算作是碎斑的成分 变质相:为绿片岩相,因为存在绢云母,所以为绿片岩相
动力变质作用及动力变质岩

三、动力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概念
碎斑指动力变质岩中经破碎或塑性变形后残留的较大颗粒, 碎斑指动力变质岩中经破碎或塑性变形后残留的较大颗粒, 指动力变质岩中经破碎或塑性变形后残留的较大颗粒 残斑; 在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中也可称残斑 基质是岩石中粒度较小 在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中也可称残斑;基质是岩石中粒度较小 的部分,它可以是碎基 岩石破裂、细粒化的产物), 碎基( ),也可 的部分,它可以是碎基(岩石破裂、细粒化的产物),也可 以是动态重结晶形成的细小颗粒,或二者兼有。 以是动态重结晶形成的细小颗粒,或二者兼有。在超糜棱岩 基质几乎全由动态重结晶颗粒组成,所以也称塑基 塑基。 中,基质几乎全由动态重结晶颗粒组成,所以也称塑基。 碎斑、残斑的形成主要 碎斑、残斑的形成主要 是由于不同矿物本身的 强度(能干性)有差异, 强度(能干性)有差异, 而岩石各部分受应力的 大小也不均匀所致
玻化岩
(二)糜棱岩系
根据岩石中重结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根据岩石中重结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主要颗粒的大小 及基质(包括碎基和动态重结晶颗粒) 及基质(包括碎基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含量进一步划分为 糜棱岩类和构造片岩类。 糜棱岩类和构造片岩类。 糜棱岩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糜棱岩类 糜棱岩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 粒径减小; 粒径减小; 产于一个相当狭窄的地带中; 产于一个相当狭窄的地带中; 出现强化面理(流动构造) 线理。 出现强化面理(流动构造)和(或)线理。 根据碎斑、基质的含量即应变强度不同,糜棱岩类可细分为: 根据碎斑、基质的含量即应变强度不同,糜棱岩类可细分为: 基质(碎基+重结晶颗粒)含量占10 50%, 10~ 初糜棱岩 基质(碎基+重结晶颗粒)含量占10~50%,碎 基质均显示定向排列。碎斑(多不规则状) 斑、基质均显示定向排列。碎斑(多不规则状)和碎基颗粒 中可见显微破裂及各种具塑性变形特征的显微构造, 中可见显微破裂及各种具塑性变形特征的显微构造,如斜长 石的双晶弯曲,方解石的机械双晶,石英的波状消光、 石的双晶弯曲,方解石的机械双晶,石英的波状消光、带状 消光、变形纹、核幔构造等。 消光、变形纹、核幔构造等。
下列属于动力变质岩的是

下列属于动力变质岩的是
下列属于动力变质岩的是糜棱岩
动力变质岩详细信息
1) 构造或压碎角砾岩
由原岩经构造压碎所形成的一系列棱角状的碎块和粉碎的基质组成:张性角砾岩和压性角砾岩。
2)碎裂岩类
成因上以脆性变形为主,韧性流变不发育,一般无明显的定向构造,碎斑中常见微裂隙等脆性破裂特征,重结晶作用弱。
按着碎基的含量可进一步分为初碎裂岩(碎基10-50%)、碎裂岩(碎基50-90%)和超碎裂岩(基质90-100%)。
3)糜棱岩类
糜棱岩是塑性变形形成的具有糜棱叶理(面理)构造的岩石,糜棱岩发育各种塑性变形和重结晶结构,如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晶内扭折、变形双晶、亚颗粒及核幔结构等,糜棱岩是韧性变形带的特征岩石。
进一步地,据基质含量可把糜棱岩分为初糜棱岩(基质10-50%)、糜棱岩(基质50-90%)和超糜棱岩(基质90-100%)。
4)千糜岩
也称为千枚糜棱岩,其变形程度相当于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但变形过程中重结晶形成许多片状矿物如云母和绿泥石等,而使岩石具有千枚状构造。
5) 变晶糜棱岩
变晶糜棱岩,也译为变余糜棱岩,指糜棱岩经过明显的重结晶,使其原来的变形结构几乎消失,从而有时很难与区域片岩和片麻岩区别。
6) 假玄武玻璃
是一种黑色、光性均匀的物质,是碎裂岩类中一种变形极端强烈的变种,代表极高应变速率下碎裂的产物。
动力变质岩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热接触变质岩的一般命名原则: 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基本名称 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具体的命名依据是: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 主要的新生矿物+“变质”+原岩名称 2.具变晶结构或变成构造的: 具定向构造的:按定向构造命名,如片岩、 片麻岩等;
44
3.不具定向构造的:
重结晶作用和新生矿物的形成:
应力一方面使矿物变碎,甚至成为细粉, 另一方面,这些获得较大表面张力的细粉还 有逐渐变大的趋势,即重结晶作用。伴随变 形而发生的重结晶作用称为动态重结晶;又 称构造重结晶。 当在一定的温度和溶液的参与下,可形 成一些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绿帘 石等,这些矿物常定向排列,构成动力变质 岩的带状构造。
到云母片的定向排列和弯曲等。
26
糜 棱 岩
千
糜
岩
28
千枚岩
千枚状构造 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沿定向排列方向可 劈成薄片,具较强的丝绢光泽,断面参差不齐。为千枚岩所特有。
5. 构造片岩
动力变质岩形成后,经过静态重结晶便 可形成构造片岩和构造片麻岩。岩石中矿物 几乎全部重结晶,粒度增大。岩石结构构造 与区域变质的片岩和片麻岩相似,但它们产 于构造带中,与其它动力变质岩相伴生。
47
48
中级变质:原岩的所以组分几乎全部发 生重结晶或变质结晶,因而,原岩特征基 本消失,出现大量的新生矿物,红柱石、 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多呈粒度较粗、形 态完好的变斑晶,云母、石英、长石等矿 物粒度较细,呈紧密镶嵌状,构成典型的 角岩结构。代表性岩石类型为:红柱石角 岩、堇青石角岩、黑云母角岩等
长英质岩类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 这些矿物在热变质条件下属较稳定矿物,因 此这类岩石在热接触变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但碎屑岩中的填隙物较易于变化。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引言变质岩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岩石类型,广泛分布于各个板块之间。
它们的形成过程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化学作用密切相关,了解变质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质岩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变质岩是指由原来的沉积岩、火山岩或基性侵入体等在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等多种因素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2. 分类:根据不同的变质作用和成因,可以将变质岩分为以下几类:(1)动力变质岩:主要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作用而形成,如片麻岩、糜棱岩等;(2)热液变质岩:主要由于热液流体中溶解物质对原有岩石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改造而形成,如云母片麻岩、角闪片麻岩等;(3)接触变质岩:主要由于侵入体与周围围岩接触时产生的高温作用而形成,如大理石、硅卡岩等;(4)区域变质岩:主要由于大范围的地壳运动和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如片麻岩、页岩、石英岩等。
三、变质过程的物理作用1. 高温作用:当地壳深部温度升高时,原有的沉积岩或火山岩等就会受到热力影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一般来说,当温度升高到500℃以上时,就会发生结晶作用,形成新的晶体结构。
2. 高压作用:当地壳深部发生挤压或抬升时,原有的沉积岩或火山岩等也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影响。
这种压力可以将原来松散的沉积物质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形成新的结构。
3. 挤压作用:当板块相互挤压时,原有的沉积物质也会受到挤压作用。
这种挤压可以使沉积物质产生层理性结构,并且使其中的粘土矿物发生定向排列。
四、变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作用1. 水的作用:水是变质过程中最重要的化学因素之一。
地下水和热液流体中的水分子可以溶解原有岩石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然后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
2. 氧化还原反应:地下水和热液流体中的氧气可以与原有岩石中的铁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3. 碳酸盐反应:当侵入体与周围围岩接触时,碳酸盐岩会受到高温作用而发生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
3-变质岩类型(1)

/bperry/ metarock/SLATE.htm
对比
片岩 千枚岩 板岩
Side-view comparison of schist (top), phyllite (middle), and slate (below). schist phyllite slate
基 质 含 量 (%)
重结晶 玻璃质 假玄武玻璃
变余糜棱岩
(据Sinbson, 1977, Higgins, 1971, 钟增球, 郭宝罗, 1991综合)
常见类型包括:
碎裂岩、构造角砾岩、构造砾岩、糜棱岩、千枚岩
2. 命名原则:
(1) 先按照类型划分,定出基本名称,如构造角砾 岩 、糜棱岩、千枚岩等 (2) 若能够恢复原岩或者知道原岩成分,则加在基 本名称之前, 如花岗质构造角砾岩 当碎基<50%,称为碎裂花岗岩 当碎基>50%,称为花岗碎裂岩 对于糜棱岩,均加在前面,如花岗糜棱岩
/bperry/ metarock/SLATE.htm
4. 片麻岩: 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
(1) 粒度粗,一般>1mm (2) 矿物:长石(钾长石+斜长石)+石英>50% 长石>25% 片状和柱状矿物为云母、角闪石、辉石,可含特征变 质矿物,若长石少,石英增加则过渡为片岩
(2)结构: 显晶质等粒鳞片变晶结构,或基质为鳞片变晶结构的斑状变晶 结构,片状构造,
(3) 矿物: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
柱状矿物——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等
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 有时含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的变斑晶.
一般: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30%
粒状矿物常以石英为主,含长石,长石<25%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引言变质岩是一类由原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过程对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矿物学特征都会产生显著的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质岩的变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变质岩的形成条件1.温度:变质岩的形成通常需要高温条件,一般在400摄氏度以上。
高温可以促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相变、溶解、重新结晶等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2.压力:变质岩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压力条件。
高压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晶格结构,增加岩石的密度和硬度。
3.供给:供给主要指岩石中的组成元素的供给。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元素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
不同变质岩的形成需要不同元素的供给。
4.时间:变质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几百万到几亿年的时间。
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岩石。
三、变质岩的类型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类。
1. 接触变质岩接触变质岩是指原始岩石与侵入的岩浆接触,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原始岩石发生变质的岩石。
接触变质岩的温度较高,通常在600摄氏度以上。
接触变质岩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岩浆的温度和组成:岩浆温度高、含有高温矿物的岩浆对原始岩石的作用更为明显; - 岩浆与原始岩石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越大,岩浆对原始岩石的变质作用越明显; - 附近地层的压力:压力较小的地层更容易受到岩浆的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岩的代表性矿物有角闪石、辉石、矽卡岩等。
区域变质岩是指在板块构造碰撞或板块俯冲作用下,大范围地区的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是变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地壳压力:地壳压力的增加会使岩石更容易发生变形和变质; - 挤压作用:岩石受到挤压作用,形成剪切带,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变化; - 热液作用:热液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可以促进岩石之间的反应和矿物的重新结晶。
动力变质岩典型结构总结-表格

结构名称出现矿物主要特征显微破裂穿透性出现于矿物颗粒上的破裂,可以穿过颗粒的接触界面,也可能不穿过。
产状破裂的方位更加倾向于和施加在岩石边界上的主应力一致,而不是按照颗粒接触界面上所在的局部应力集中处产生破裂。
类型包括:剪切破裂和张破裂。
不同的破裂有不同的表现。
布丁构造布丁构造是在透镜状或柱状矿物出现张裂缝后,挤压应力继续增大,发生沿裂缝断开,形成貌似布丁的现象。
这是挤压应力作用持续加强的结果。
砂钟构造砂钟构造分为两类:沉积岩中生长成因的、应力作用下矿物变形成因的。
长石砂钟最为常见近矩形的矿物受力以后,沿对角线或其他方向产生一组X型剪切破裂,并伴有一定的旋转或物质成分的迁移与变化而形成的。
波状消光、带状消光和扭折波状消光形状消光影呈扇状、带状或不规则状连续地扫过颗粒,消光界面不明显。
不均匀消光,常见补丁状、团块状、云雾状、条带状和多边形状。
形成条件多发育于经受过较轻微变形的岩石中。
随着应变的加大,波状消光现象逐渐的减少,以致完全消失。
原因解释:1.晶体在某个滑移系上不均匀滑移而导致晶格弯曲造成的。
2.变形过程中晶体中位错的运动形成位错壁亚晶界并产生亚颗粒的结果(何永年,林传勇,史兰斌《构造岩石学基础》P16地质出版社)。
带带状消光带状消光多发育在解理双晶不发育的非层状硅酸盐矿物中,如石英、橄榄石。
形状晶粒内一种较宽、界面交清晰的消光带,消光影由此带致彼带呈跳跃式过渡。
扭折带扭折带则发育在层状硅酸盐矿物和解理双晶发育的非层状硅酸盐矿物中,如云母、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辉石等,地幔橄榄石也常发育扭折带。
形状若消光带的界面更清晰,更平直,消光影的过渡更截然则称为扭折带。
类型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发育在平行压缩轴而定向的具强烈面状各向异性的晶体中(如云母和顽火辉石)2.也是在平行压缩主轴而定向的具有强烈面状不均一性的晶体(如云母、蓝晶石、石膏等)3.多形成于具有相对较弱的面状不均一性的晶体中。
为对称扭折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变质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变质岩变质岩是地球岩石圈中的一种主要岩石类型,它们的形成经历了原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对变质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其成因、分类、特征以及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等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中变质岩知识点的总结。
一、变质岩的成因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它包括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三种基本类型。
1. 接触变质:当岩浆侵入周围岩石时,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接触带的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接触变质岩。
常见的接触变质岩有角岩和大理岩。
2. 区域变质:在地壳深处,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使得大片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区域变质岩。
这类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如片麻岩和绿片岩。
3. 动力变质: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和重新结晶,形成动力变质岩。
例如,碎裂岩和断层角砾岩。
二、变质岩的分类变质岩可以根据其原岩类型和变质程度进行分类。
1. 根据原岩类型分类:- 碎屑变质岩:由沉积碎屑岩变质而来,如片岩、千枚岩。
- 火山岩变质岩:由火山岩变质而来,如绿片岩、蛇纹岩。
- 深成岩变质岩:由深成岩变质而来,如麻粒岩、片麻岩。
2. 根据变质程度分类:- 低级变质岩:变质程度较低,原岩的特征较为明显,如千枚岩、片岩。
- 中级变质岩:变质程度中等,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如绿片岩、蛇纹岩。
- 高级变质岩:变质程度较高,原岩的特征难以辨认,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麻粒岩、榴辉岩。
三、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上。
1. 结构特征:- 片理:由于矿物的重新排列和生长,变质岩常常呈现出片状或条状的结构,称为片理。
- 条带状构造:在区域变质岩中,由于不同矿物的不均匀分布,可以形成条带状的构造。
- 褶皱和断层: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也可能经历地壳的折叠、断裂等作用,形成褶皱和断层构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动力变质岩,又称构造岩或碎裂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由应力作用引起,温度和溶液的影响较小。
由于岩石和矿物力学性质的差异,以及变形时的温、压条件,在应力作用下可发生脆性变形或塑性变形。
在地壳浅处,围压较小,温度较低,以脆性变形为主;随着深度增大,温度增高,围压增大,渐变为以塑性变形为主。
Sibson认为由塑性变形形成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形成深度大于10km。
岩石和矿物的脆性变形主要为碎裂,且在应为不断作用下大颗粒碎成小颗粒并发生位移,原岩结构被破坏。
塑性变形主要通过矿物晶体内部的滑动、动态重结晶、高温蠕变和晶体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有时伴有在应力条件下的化学方式进行的重结晶和重组合作用。
主要动力变质岩有: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糜棱岩(千糜岩):假玄武玻璃:第二节热接触变质岩一.概述热接触变质岩由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分布紧靠岩浆岩体的围岩中,主要是在岩浆体散发的热量和挥发份作用下,使围岩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
目前认为热接触变质作用温度在300—800℃之间,有时可达1000℃;均向压力较小,在几巴至3千巴;地热梯度可达60℃/km以上。
热接触变质岩距岩体愈近,则温度愈高,热变质作用也愈强,所以常见变质程度不同的热变质岩石顺序出现,并围绕岩体作环带分布,称为接触变质晕。
接触变质晕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1.岩体的规模大小;2.岩体的侵入深度;3.岩体的成分;4.围岩成分、结构和产状;5.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一)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热接触变质岩分类可按原岩化学成分分成五大类(等化学系列岩石),再按变质相细分。
分类如表3—4所列。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
岩石基本名称常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来定。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两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变质岩
一、概述
动力变质岩是指断层带或其它强烈构造 错动带上,各种类型构造应力(定向压力) 的作用,岩石通过碎裂、变形和重结晶等方
式进行结构、构造(有时也伴有矿物成分上
的转化)上的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
1
主要变形机制
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脆性变形是指由于岩石的内聚力被破坏 而变得不连续,主要表现为碎裂。
12
温度范围为300~800℃(有的达1000℃ 以上),压力范围为0.02~0.3GPa(0.2~ 3kb)。
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
13
(二)接触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1.矿物成分特征: 接触变质岩的特征矿物主要是一些高温 低压条件下常见的矿物,如红柱石、堇青 石、硅灰石、透长石、夕线石、黑云母等。 堇青石以铁含量高为特征。
10
第三章 热接触变质岩
一、 二、 三、 概 述 分 类 命 名 主要类型及特征
11
一、概述
(一)概 念
岩浆岩体周围的岩石,受岩浆活动散发的热 量和挥发分的影响,通过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 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称为 接触(热)变质岩。
发生部位:岩浆岩体周围的接触带上; 作用因素:高温低压;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一)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接触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 本保持不变,因此先根据等化学系列的原则 将热接触变质岩分为五大类:① 泥质变质岩、 ②长英质变质岩、③钙质变质岩、④基性变 质岩、⑤镁质变质岩。然后在每一大类中再 按变质程度的不同及岩石所具有的特点划分 具体类型(见P170表2-5-1)。
16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
热接触变质岩的一般命名原则: 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基本名称 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具体的命名依据是: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 主要的新生矿物+“变质”+原岩名称 2.具变晶结构或变成构造的: 具定向构造的:按定向构造命名,如片岩、 片麻岩等;
17
3.不具定向构造的:
1.构造角砾岩
是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 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碎裂程度最轻的岩石,在断层破碎带广泛分布。
构造角砾岩分为:张性角砾岩、压扭性角 砾岩。
7
2. 碎裂岩
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称为碎裂岩。
原岩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脆性变形的产物。
粒化作用仅发生在矿物颗粒的边缘,颗粒间 的相对位移不大,矿物无定向性或弱定向。 矿物除产生裂缝和机械破碎外,常发生晶面、 解理面、双晶结合面的弯曲,产生波状消光、变 形双晶等,云母等片、柱状矿物被弯曲扭折,石 英呈压扁凸镜状并被细粒的碎基围绕等现象。
二、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4
动力变质岩分类表
性质 脆 性 变 形 结 构 特 征 岩 石 类 型 具破碎角砾结构 碎 裂 具碎裂结构 碎基含量<50% 的 或碎斑结构 碎基含量>50% <10 塑 性 变 形 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 碎裂岩 糜棱岩和超糜棱岩
糜 糜棱结构, 棱 有或无少量 的 碎斑
塑性变形是指岩石不失去其内聚力, 发生没有总体破裂的永久变形,主要表现 为粒内变形。
2
a. b. c. d. e. f. g.
石英的波状消光 石榴石斑晶 压力影 黑云母的扭折 石榴石碎斑 变形双晶 石榴石-绿泥石压 力影 h. 角闪石粒化边缘
(a) (b) (e) (h) 脆性变形 (d) (f) 朔性变形 (c) (g) 压溶作用
重结晶物 10-50 千枚糜棱岩(千糜岩) 质的含量 糜棱千枚岩 (%) 50-90
>90 糜棱片岩或片岩 假玄武玻璃
5
次显微颗粒或玻璃
(二)命名
构造角砾岩:
原岩名称( +应力性质)+基本名称
碎裂岩:
碎基<50%:碎裂╳ ╳ 岩
碎基>50%: ╳ ╳ 碎裂岩
糜棱岩:
原岩名称+基本名称
6
三、主要岩石类型
9
4.千枚糜棱岩(千糜岩)
重结晶含量10-50%。原岩在强烈糜棱岩 化粒度变细的过程中伴随有某些矿物的重结 晶和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 、钠长石、绿帘石等)的出现。 千枚糜棱岩在矿物组合和外表上与千枚 岩相似,但成因不同于千枚岩,而和糜梭岩 一样,是强烈破碎作用所形成。但以其明显 的重结晶又与糜棱岩不同,因而在矿物成分 和结构上都有区别。
硅质胶结物重结晶为石英;
铁质胶结物变为磁铁矿;
泥质杂基随变质程度的加深依次变为绢 云母、绿泥石、红柱石、堇青石、白云母、 黑云母、角闪石、矽线石、辉石等
22
3.碳酸盐质岩类的热变质
23
24
4.岩浆岩的热变质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本身形成的温度较高, 因而在热接触带不易发生变质。
含玻璃质的玄武岩,可脱玻化、重结晶形成角闪石角岩。 某些蚀变的基性、超基性岩可发生变质,如蛇纹岩可变为直 闪石角岩、橄榄石角岩;
8
3.糜棱岩
糜棱岩是经强烈破碎并塑性变形而成的具有糜 棱结构的岩石。 压扭应力的作用,使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 并由于强烈的塑度细小,但一般比较均匀,外貌致 密,坚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颗粒轮廓。有时 在断面上可见凸镜状定向排列的碎斑。
按矿物成分或结构特征: 角岩: 大理岩: 石英岩: 4.矿物命名的含量依据:
< 5%的不参加命名;
5-10%的加“含”字;
命名,在矿物名称前加“含”字。
>10%的直接参加命名。 特征变质矿物含量< 5%时,也应参加
18
三、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19
20
21
2.长英质岩的热变质
长英质岩类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 这些矿物在热变质条件下属较稳定矿物,因 此这类岩石在热接触变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但碎屑岩中的填隙物较易于变化。
25
26
14
2.结构特征:
重结晶微弱时常见变余结构;重结晶作用、 变质结晶作用较强时典型的结构是斑状变晶结 构、角岩结构和花岗变晶结构。最常见的是角 岩结构。
3.构造特征
一般呈块状构造,不显定向性,甚至云母、 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也无定向。若变质时有 局部应力存在(如岩体的侧向压力)、或者区 域变质作用叠加了接触变质作用时也可形成片 状构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