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课程建设标准一、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煤化学课程是研究煤的形成、煤的结构、煤的组成、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和煤炭分类等内容的一门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等专业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

其先修课程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适用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专业。

1、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为煤化工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煤的特征、生成、结构、分析和分类;煤的热解、煤的液化和气化等过程的机理及其理论基础;煤的各种加工产物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煤的特性,解决煤炭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开发新的加工技术和开拓新的利用途径,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同时为学习煤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炼焦学、煤转化技术等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煤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煤的性质的决定性影响。

(2)掌握利用煤岩学手段来分析和判断煤的各种性质。

(3)熟练掌握煤的分子结构理论,并能够预测和分析煤的性质。

(4)熟练掌握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等及其相互关系。

(5)掌握煤炭的分类以及常见煤类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途径。

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远程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远程教学包括学生收看网上的IP课件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教学形式;面授辅导考虑学生在职和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在业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平时作业是很重要的形成性考核手段,各级学习中心应配合面授辅导教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和反馈,必要时应要求学生重做。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较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处理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煤化学》课程共18学时,学时分配、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和教学环节。

煤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煤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煤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煤化学实验是煤炭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煤炭化学组成及其性质,并掌握基本的煤化学实验技术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内容1. 煤质分析实验a. 煤的元素、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含量测定b. 煤的工业分析c. 煤的孔隙分析2. 煤的热解及干馏实验a. 煤的热解过程与反应机理b. 煤的干馏实验及得到的产物分析3. 煤的气化实验a. 煤的气化反应原理b. 煤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气体产量的测定4. 煤的液化实验a. 煤液化反应的机理和条件b. 煤的液化试验及产物分析5. 煤的焦化实验a. 煤的焦化过程及机理b. 煤的焦化实验及焦炭品质评价三、实验要求1. 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室操作技巧,熟悉实验室安全规范。

2. 熟悉煤化学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具备正确操作技术。

3. 具备较好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 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a. 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文献,了解实验原理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b. 做好实验前的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性。

c.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b. 注意操作的细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c.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及时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b.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a. 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b. 实验报告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准确的表达,图表和数据应清晰可读。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安全规范,了解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性质和危害性。

煤炭气化工艺学教学大纲

煤炭气化工艺学教学大纲

煤炭气化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6207课程名称:煤炭气化工艺学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煤化学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煤炭气化工艺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课。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从事煤化工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课程的任务:主要内容是煤气化的原理、气化工艺流程以及合成气净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煤气化的原理和方法,熟悉煤气化工艺流程,为学生从事煤气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习题训练。

2成绩考核方式:期末考试90%+平时成绩10%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煤化工1.煤气化的发展现状.煤气化的基本内容2.学习方法(二)煤气化的基本原理1.煤气化的概念.基本化学反应2.煤质对煤气化的影响(三)煤气化炉的结构和类型L煤气化炉的基本结构2 ,煤气化炉的类型。

(四)固定(移动)床气化法1.固定床气化炉的结构2,煤气化炉的物料衡算3.常见的几种固定床气化炉(五)流化床气化法1,流态化的基本概念2.流化床气化炉的研发3.常见的流化床工艺流程(六)气流床气化法1.几种气流床炉型的比较2 ,常见气流床工艺流程3 ,煤的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七)煤炭地下气化1.煤地下气化工艺2.影响煤地下气化的因素3.煤地下气化发展工艺展望(八)煤的气化方法的评价与选择1.三种气化工艺的比较2.气化方法选择的原则(九)煤气的净化1 .煤气净化2 ,煤气净化的分类、学时分配表五、主要参考书.张双全、吴国光、周敏等编.《煤化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许祥静.煤气化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

煤化学教案..

煤化学教案..

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秋季学期煤化学课程教案周学时:4学时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3级化工工艺(1)、(2)班使用教材:_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李彦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制城市煤气、生产腐殖酸肥料等。

劣质煤(高灰高硫)——发电建材四煤化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特点煤化学是煤炭加工、炼焦化学、煤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主要内容:1、关于煤的生产、组成、性质、分类、结构等2、关于煤的化学加工、热加工方法及其机理。

3、煤化工产物的组成和性质及应用。

学习目的:1、解决生产原料、工艺条件、工艺流程2、开发新技术:产率搞,成本低,质量好3、开拓新利用途径煤炭综合利用系统图国家能源基地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备注章节名称第一章煤的形成授课方式讲授课教学时数12教学目的1、了解煤的形成及成煤过程。

2、了解成煤的地质年代教学重点煤的形成、成煤过程,以及成煤类型。

教学难点成煤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成煤物质1、煤是由植物形成的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2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

地史上植物演化年代见图2-1。

0.018 0.2-0.6 1.44 2.03 2.51 2.98 3.54 4.10 4.40 4.95 5.45低等植物——海带低等植物——地衣高等植物——蕨类植物高等植物——松树3、我国主要聚煤期新生代新近纪-古近纪(约0.24~0.65亿年)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4亿年)早、中侏罗世(约2.03亿年)晚三叠世(约2.5亿年)晚古生代晚二叠世(约3亿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约3~3.54亿年)早石炭世(约3.54亿年)早古生代早寒武世(约5.45亿年)乔木的-香豆大、地温的增高和受热时间的持续而增高。

高二化学下册《煤和煤化工》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下册《煤和煤化工》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环保实例,讲解煤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煤炭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煤的燃烧反应、热值计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为背景,引入煤和煤化工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煤和煤化工的知识。
2.增强学生对煤化工产业的了解,激发学生为我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积极参与煤炭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为我国能源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环保教育,培养责任感:结合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取暖、火力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能源是什么,从而引出煤这种重要的能源。
2.通过展示煤炭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征,进一步提出问题:煤是如何形成的?它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他们在前期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煤和煤化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煤炭资源的形成、加工过程及其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尚浅。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煤化学是煤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煤炭化学特性和转化过程的理解,以及煤炭资源利用的技术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煤炭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的煤质分析方法,了解煤炭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掌握煤的资源利用技术和煤炭转化过程。

二、教学内容1. 煤的化学性质a. 煤的组成与结构b. 煤的元素分布和功能组分c. 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d. 煤的热解和气化特性2. 煤质分析方法a. 煤的普通分析方法b. 煤的近红外光谱分析c.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d. 煤的热解特性测试方法3. 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a. 煤的形成地质背景和条件b. 煤的形成过程和演化c. 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4. 煤的资源利用技术a. 煤的燃烧和燃气化技术b. 煤的液化和固化技术c. 煤的制氢和煤气化技术d. 煤的煤沥青和煤焦油利用技术5. 煤炭转化过程a. 煤的干馏反应过程和产品b. 煤的热解和裂解反应过程c. 煤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过程d. 煤的气化反应过程和产物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煤的化学性质、煤质分析方法、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煤的资源利用技术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煤质分析、热解、气化等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加深对煤化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煤炭矿产资源、能源转化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煤的资源利用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评价方法1. 平时成绩占比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评估。

2. 期中考试占比2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期末考试占比30%:综合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1.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实验教程》2. 《煤炭化学与技术》3. 《煤化学基础》4. 《煤炭资源与利用》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煤的化学性质2. 第二周:煤质分析方法3. 第三周: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4. 第四周:煤的资源利用技术5. 第五周:煤炭转化过程6. 第六周:复习与考试以上是关于煤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对煤炭的化学性质和转化过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煤炭资源利用问题的能力。

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煤化学英文名称:Coal Chemistry课程编号:x303022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设此课的目的和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煤的生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了解并熟悉煤加工过程的反应机理。

通过该课程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不同工业用煤对煤质的要求,灵活运用煤化学的内容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学习工艺课和将来从事煤化工方面的生产与科技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了解煤化学的发展概况、研究对象、煤炭资源概况、煤炭利用途径和发展方向、煤化学课程内容、学习目的、特点。

(二)煤的生成及其一般特征了解地质年代和年代地层的概念、古植物分类、发展;掌握主要的聚煤期;掌握成煤植物的有机族组成;掌握成煤条件、煤种和成煤阶段;掌握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重点:成煤植物的有机族组成;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难点: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三)煤岩学研究概要了解宏观煤岩类型、煤片、煤岩显微组分;掌握宏观煤岩成分、有机显微组分的成因;了解显微煤岩类型;掌握宏观煤岩成分与显微组分的关系;理解有机显微组分在成煤过程的变化;了解煤岩学应用。

重点:有机显微组分的成因。

难点:显微煤岩类型。

(四)煤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的发热量;理解煤的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掌握基准换算;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固态胶体性质;理解煤的溶剂抽提;掌握煤的氧化和氢化;掌握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了解气化用煤的工艺性质;了解液化用煤要求;了解动力用煤要求。

重点:煤的工业分析;基准换算;煤的氧化和氢化;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难点:煤的氢化。

(五)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及其研究熟练掌握煤结构的基本概念、煤结构单元核部分的结构、煤结构单元外围部分的结构;了解煤结构的红外光谱研究;了解煤的X-射线衍射研究;理解煤的结构模型。

煤化学第四版教学设计

煤化学第四版教学设计

煤化学第四版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煤化学第四版教材的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煤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理解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2.掌握煤的成分分析方法、物性测试方法以及煤加工技术;3.能够运用煤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章煤的基础知识1.煤的定义和分类;2.煤的化学成分;3.煤的物理性质;4.煤的热性质。

第二章煤的分析方法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2.煤的有机组分分析方法;3.煤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第三章煤的加工技术1.煤的碳化和煤气化技术;2.燃烧利用技术;3.热解和液化技术。

第四章煤的应用1.煤的电气化学应用;2.煤的化学品和材料应用;3.煤的能源应用。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采用PPT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讲授煤化学的理论知识,重点讲解煤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加工技术和应用。

同时采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操作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安排煤化学相关的实验操作,掌握煤的成分分析、物性测试、煤加工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检验、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安排实验报告书的撰写,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课外作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调查煤化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大气污染控制、新型洁净煤技术、国内外煤化学最新研究动态等,重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煤化学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教学评价教学期末设定煤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测试两部分。

实验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理论知识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煤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熟练程度。

煤化学课程设计

煤化学课程设计

煤化学课程设计前言煤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一直以来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能源来源。

煤在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烟气和废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煤资源,降低煤矿对环境的影响,煤化学技术应运而生。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煤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煤的化学性质和利用方法。

课程大纲本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煤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煤的组成和结构特点3.煤的分类和评价标准第二部分煤的主要利用途径1.煤的能源利用方式2.煤的化工利用方式第三部分煤化学反应原理1.煤的热解反应原理2.煤的气化反应原理3.煤的液化反应原理第四部分煤化学实践应用1.煤化学加工生产流程2.煤化学技术的环境影响研究3.煤化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煤的化学性质和利用方法;2.熟悉煤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掌握煤化学技术的生产流程;4.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授课方式和评分标准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文献查询、报告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需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和一份课程设计,并参加期末考试。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出席和参与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10%;2.调研报告,占总成绩的20%;3.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30%;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参考资料1.煤的化学性质与煤化学技术. 李亚秋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煤化学. 穆汝信、胡尔英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3.煤矿化学工程学. 毛曙光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4.煤的气化与燃烧. 梁奕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结语煤化学技术在当今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探索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课程将为学生打下煤化学知识的基础,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煤化学教案

煤化学教案

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秋季学期煤化学课程教案周学时:4学时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3级化工工艺(1)、(2)班使用教材:_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李彦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制城市煤气、生产腐殖酸肥料等。

劣质煤(高灰高硫)——发电建材四煤化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特点煤化学是煤炭加工、炼焦化学、煤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主要内容:1、关于煤的生产、组成、性质、分类、结构等2、关于煤的化学加工、热加工方法及其机理。

3、煤化工产物的组成和性质及应用。

学习目的:1、解决生产原料、工艺条件、工艺流程2、开发新技术:产率搞,成本低,质量好3、开拓新利用途径煤炭综合利用系统图国家能源基地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备注章节名称第一章煤的形成授课方式讲授课教学时数12教学目的1、了解煤的形成及成煤过程。

2、了解成煤的地质年代教学重点煤的形成、成煤过程,以及成煤类型。

教学难点成煤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成煤物质1、煤是由植物形成的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2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

地史上植物演化年代见图2-1。

0.018 0.2-0.6 1.44 2.03 2.51 2.98 3.54 4.10 4.40 4.95 5.45低等植物——海带低等植物——地衣高等植物——蕨类植物高等植物——松树3、我国主要聚煤期新生代新近纪-古近纪(约0.24~0.65亿年)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4亿年)早、中侏罗世(约2.03亿年)晚三叠世(约2.5亿年)晚古生代晚二叠世(约3亿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约3~3.54亿年)早石炭世(约3.54亿年)早古生代早寒武世(约5.45亿年)乔木的-香豆大、地温的增高和受热时间的持续而增高。

煤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煤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内容提要
实验 每组 实验 开出 开放 学时 人数 类型 要求 要求
1 煤的工业分析
1.煤的空气干燥基水份测定。 2.煤的灰分测定
4 3.煤的挥发份测定 4.焦渣序号判断
1 验证 必做 开放
2 煤中全硫的测定 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含量 2 1 验证 必做 开放
采用弹筒量热计法测定煤的发
3 煤的发热量测定
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简要原理、实验结果与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与讨论。
2.课程结束时,学生应写出一份课程小结,提出自己对课程的评价、建议和要求以 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等。
3.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需有评语、成绩及签名,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将实 验成绩结合课程成绩,给出最终成绩报系教学秘书。
3
热量,并进行热量校正和换算。
1 验证 必做 开放
将一定量的煤置于特定的坩埚
煤的粘结指数测
4
中,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干馏, 4

并经过转鼓转磨,测定焦炭的
1 验证 必做 开放
115
耐磨性。
将煤与氧化剂充分混合后,以 5 煤的着火点测定 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升温,观 3
测爆燃温度。
任意采取一种煤样,通过综合
批准人:周 敏 副教授
制定日期:2004 年 11 月
116
《煤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煤化学 (英文):Co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314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煤化学》、《煤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应开实验学期:第五学期 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简介 煤化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煤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方法, 包括煤的生成、煤岩学基础、煤的结构、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物理性质和物 理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等内容。本课程的实 验内容包括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全硫测定、煤的着火点测定、煤的发热量测定、煤的黏 结指数测定、煤质与煤的利用途径判定等。实验过程分两个层次: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 实验。验证性实验为验证课堂所学内容,包括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发热 量测定及煤的有关工艺指标测定。综合性实际则由学生任取煤样,根据所学的知识,自 行确定实验方案,测定出煤的各项指标,判断煤的应用范围。 二、课程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巩固和加深煤 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 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 本课程的实验开始前,任课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实验的性质、任务、要求、课 程安排和进度、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考试考核内容和办法。 2. 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写好实验提纲,经教师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

煤化工教学大纲

煤化工教学大纲

煤化工教学大纲煤化工教学大纲煤化工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涵盖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保证煤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煤化工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绪论煤化工教学大纲的绪论部分应该包括对煤化工学科的概述,介绍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同时,还应该明确煤化工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煤化工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部分应该明确各门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和内容。

煤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煤化学、煤炭资源与利用、煤炭转化工程、煤化工过程与设备、煤化工产品制备与应用等。

此外,还应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

三、教学目标煤化工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部分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对于煤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煤化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煤化工产品制备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煤化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部分应该具体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和重点。

例如,在煤化学课程中,应该包括煤的组成与结构、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煤的热解和气化过程等内容。

在煤炭转化工程课程中,应该包括煤的洗选和煤的干燥技术、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工艺等内容。

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煤化工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部分应该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煤化工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实践、工程实习和科研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煤化工教学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应该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煤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煤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煤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煤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煤化工是一门涉及煤炭资源转化为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学科,它在能源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煤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制定一份合理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内容1. 课程目标:明确煤化工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培养学生对煤炭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掌握煤化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 课程设置:确定煤化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煤炭化学、煤炭加工技术、煤炭气化等;选修课程可以涵盖煤炭液化、煤炭焦化等专业领域。

3. 教学方法:介绍煤化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采用讲授、实验、实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实践环节:设计煤化工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评估方式:确定煤化工课程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设置创新项目和实践项目的评估。

二、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结构1. 课程概述:介绍煤化工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煤化工学科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2. 课程目标:明确煤化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程设置:详细介绍煤化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

4. 教学方法:介绍煤化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验、实习和案例分析等。

5. 实践环节:设计煤化工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6. 教材和参考书目:推荐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煤化工学科。

煤化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煤化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煤化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
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煤的利用也成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因此,煤化学作为煤炭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解煤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探讨煤化学反应及其机理,培养学生煤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以满足我国在能源领域、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亟需的人才需求。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
1.煤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
2.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3.煤的热解反应和氧化反应机理
4.煤气化及其反应机理
5.煤的液化和工业应用
6.煤的表面特性和催化作用
7.煤的升华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讨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理解煤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加深对煤炭工业的认识和了解。

1。

煤化学本科 教学 大纲

煤化学本科 教学 大纲

《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煤化学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总学分:4学分预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学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煤炭的外表特征和生成,煤的一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炭的综合利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煤炭的性质、分类、组成,煤炭的工艺性质,综合利用等内容。

着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从事煤化工生产、研制、开发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掌握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熟练掌握煤化学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等。

重点:中国煤炭的综合利用情况、煤化学的发展和煤化学的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难点:煤化学的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8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煤炭分类和外表特征;掌握煤炭形成的原始物质;熟练掌握植物形成煤的演变过程等。

重点:煤炭分类和外表特征;难点:植物形成煤的演变过程第二章煤的一般性质(10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煤的岩石组成;掌握煤的煤的固态胶体性质;熟练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重点:煤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化学性质;难点:煤的化学性质第三章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8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项目;掌握通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与煤的成因、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等的关系,以及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可以综合科学地评价煤质,确定各种煤的加工利用途径等重点:煤样的采集、煤样的制备、煤质分析中常用基准和符号;难点: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第四章煤的有机质的结构(6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煤的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物理研究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衍射、显微分光光度、扫描电镜和各种物理性质研究以及利用物理常数进行统计结构分析;掌握煤的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如溶剂抽提和吸附性能研究等;熟练掌握化学研究方法,如氧化、加氢、卤化、水解、热解和官能团分析方法等。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教学大纲

煤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煤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煤的基本性质、组成、结构、变质过程以及煤的燃烧和气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煤炭开发、加工和利用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了解煤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掌握煤的变质过程及其与煤质的关系;2、掌握煤的燃烧过程及燃烧特性,了解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3、掌握煤的气化过程及气化炉的基本类型和操作要点,了解煤气化的应用及煤气化产品的性质和应用;4、了解煤的液化过程及液化产品的性质和应用,掌握煤液化的工艺流程和技术;5、掌握煤的分析方法和煤质评价,了解煤的分类和分级及其与煤质的关系。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结构、矿物质和有害元素等;2、煤的变质过程:介绍煤的变质规律及与煤质的关系,包括地质变质、高温变质和化学变质等;3、煤的燃烧过程:介绍煤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特性,包括燃烧反应动力学、燃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与控制等;4、煤的气化过程:介绍煤气化的基本原理和气化炉的类型,包括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和气流床气化炉等;5、煤的液化过程:介绍煤液化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等;6、煤的分析方法和煤质评价:介绍煤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值等,同时介绍煤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为3学分,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

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安排适当的复习和预习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领会指南的精神,转变教师观念,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G02039
【学时学分】64 学时; 4 学分【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单位】石油化工系
【授课对象】高职高专(3年制)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煤化工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煤的特征、生成、结构、分析和分类;煤的热解、煤的液化和气化等过程的机理及其理论基础;煤的各种加工产物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煤的特性,解决煤炭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开发新的加工技术和开拓新的利用途径,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同时为学习煤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炼焦学、煤转化技术等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必修课。

要求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能够掌握煤的特征、生成、结构、分析和分类;煤的热解、煤的液化和气化等过程的机理及其理论基础;煤的各种加工产物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说明:
绪论(2学时)
1.中国的能源概况及煤炭资源
2.中国煤炭的综合利用情况
3.煤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
4.煤化学的发展
5.煤化学的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4学时)
1.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
2.煤的生成
学习煤化学首先应了解煤的种类和外部特征,研究煤的原始物质、煤的生成对研究煤的性质、结构、利用有重要的作用,煤的显微特征已广泛用于煤质分析和煤岩配煤。

通过本单元学习,应掌握煤的种类和外部特征;熟悉成煤的原始物质、煤的生成和主要成煤期;掌握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重点和难点:按成煤植物划分煤的种类;煤生成的各阶段的变化;煤的显微特征在煤质分析和煤岩配煤的应用。

第二章煤的一般性质(10学时)
1.煤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
2.煤的物理性质
3.煤的固态胶体性质
4.煤的化学性质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通常先对大批量的煤进行采样和制备,获得代表性的煤样,然后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与煤的成因、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等关系密切,加之对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可综合科学地评价煤质,确定各种煤的加工利用途径。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了解煤的物理性质;熟悉煤的化学反应;掌握煤样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掌握煤质分析中的常用基准和基准换算;熟悉煤质分析的符号表示;掌握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分析原理、方法和计算;掌握煤的元素分析的原理、测定方法;掌握煤的发热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商品煤样的采样方法;煤样制备的步骤;煤质分析中的常用基准和基准换算;煤的工业分析的原理、分析方法和计算;三种全硫分析的原理、测定方法。

第三章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10学时)
1.煤样的采集
2.煤样的制备
3.煤质分析中常用基准和符号
4.煤的工业分析
5.煤的元素分析
6.煤的发热量
7.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煤样的采集和制备方法和煤质分析中常用基准和符号,同时使学生掌握煤的工业分析以及元素分析,能对分析结果进行基准换算。

第四章煤的有机质的结构(10学时)
1.煤结构单元核心部分的结构
2.煤结构单元外围部分的结构
3.煤的结构模型
4.煤的分子结构的概念
对煤的化学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煤化学学科的中心环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煤的结构组成对煤的加工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合理利用煤炭,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煤的结构十分重要。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掌握煤的结构单元核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结构;熟悉煤的结构模型;掌握煤的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熟悉煤的结构研究方法:物理研究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物理化学研究法,如萃取和吸附法,化学研究法,如氧化、加氢和官能团分析。

重点和难点:煤的结构单元核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结构;煤的结构模型;煤的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煤的溶剂萃取。

第五章煤的工艺性质(10学时)
1.煤的热解
2.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
3.煤的黏结性(结焦性)指标
4.煤的其他工艺性质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发生的一系列转化过程,煤的热解是煤的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艺性质。

研究煤的热解过程和机理,就能正确的选择原料煤、解决加工工艺问题;研究煤的热解、黏结成焦对研究煤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煤的热解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影响煤热解的因素;熟悉煤黏结和成焦机理;掌握煤的胶质层指数、黏结指数、罗加指数、奥亚膨胀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煤的热解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黏结性和结焦性的概念;胶质体的概念;中间相的概念;煤的胶质层指数、黏结指数、奥亚膨胀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8学时)
1.煤的分类指标
2.中国煤分类
3.国际煤分类
4.各种煤的特性及用途
5.炼焦煤种和配煤原理
6.煤质评价
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各种工业用煤对煤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为了使中国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制订合理、科学的煤炭分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掌握中国煤的分类方法;掌握煤的数码表示;掌握无烟煤、烟煤、褐煤的分类指标;熟悉各种煤的特性和用途;熟悉煤质评价方法。

重点和难点:中国煤的分类方法;煤的数码表示;无烟煤、烟煤、褐煤的分类指标。

第七章煤炭的综合利用(10学时)
1.煤的气化
2.煤的液化
3.煤的燃烧
4.石煤和煤矸石的利用
煤的转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可把煤转化为洁净的二次能源,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同时提供更多的化工产品,煤的转化包括焦化、加氢液化、气化、氧化等过程。

煤的气化制合成气,再由CO和H2合成更多的化学产品。

煤的直接液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煤的风化和自燃概念;熟悉煤的燃烧原理和煤灰的组成;掌握煤的气化化学;了解煤的气化动力学和热力学;了解煤液化的问题和目的;掌握煤液化的原理;熟悉煤液体的组成与性质。

重点和难点:煤的风化和自燃概念;煤的气化概念和化学反应;煤液化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煤液体的组成与性质。

四、课程使用教材及适用范围、学制
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教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煤化学》,朱
银惠主编。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专高职类院校煤化工相关专业。

学制:三年制大专。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
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总学时:64学时(目前尚无实验)。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学时分配一览表
六、主要教学任务参考书
1.《煤化学》,郭崇涛,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
2. 《煤化学》,虞继舜,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

七、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