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合集下载

遥感原理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

遥感原理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

3海洋遥感
海洋遥感以海洋和海岸带作为研究与监测 对象,其内容涉及到海洋学多个领域,如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海洋的环流、表面温度、 风系统、波浪、生物活动等。卫星海洋遥 感已成为海洋科学的新兴分支。在未来几 年,中国将发射一系列海洋卫星,实现对 中国及周边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的遥感动态 监测。
4陆地遥感
陆地遥感是遥感技术应 用最早、应用范围最为广 阔深入的一个方面。陆地 遥感主要为资源与环境遥 感。
简 史
遥 感 技 术 的 兴 起 可 追
2
遥感主要运用领域
1外层空间遥感
利用探空火箭、人造卫星、人 造行星和宇宙飞船等航天运载 工具,对外层空间进行的遥感 探测。在不久的将来外层空间 遥感将会取得丰硕成果。
2大气遥感
探测仪器不和学成分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这样的探 测技术与方法称为大气遥感
5军事遥感
遥感技术是现代战争“制高点”。侦察卫星从太空轨道上对目标实 施侦查、监测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军事情报。
3
军事遥感
军事应用 :遥感技术在军事上主要用于军 事侦察、导弹预警、海洋监视、武器制 导、军事测绘和气象探测等。
现代军事侦察广泛 采用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技术。到20世 纪80年代中期,世界有关国家共发射3000多颗 人造卫星,其中70%以上的直接或间接为军事 侦察服务。装载有各种遥感器的侦察卫星,能 对地球环境进行连续不断的侦察和监视。可见 光照相的地面分辨率高达0.15~0.3米; 红外 遥感能识别地面伪装,且昼夜工作;多光谱遥 感。 兼具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的特点;微波遥感温度
军事遥感
目录
1
遥感
2
遥感运用领域
3
军事遥感
1
遥感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遥感器,分辨率提10米
1999年美国发射 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中国遥感事业发展历程
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
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军方一直就是推动高光谱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需求方。 从亊高光谱成像应用的Galileo公司从开始就发展美国 政府的一系列工程, 如通过航空高光谱侦察识别地面 战斗目标等。军用卫星高光谱遥感器的发展在加快,一 些新的卫星系统正在发展中, 海军研究实验室的NEMO 卫星将携载海洋海岸高光谱仪(COIS),还有澳大利亚 在研的ARIES卫星高光谱传感器。显而易见,高光谱成 像技术在军事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面也很广泛 。
7.气象观测
气象条件对战争有重大影响。利用地面气象站、气球、飞机、探空火箭和气象雷达等进 行观测,只能得到局部地区的气象资料,而地球上有将近80%区域的气象情况是无法用 常规方法观测的。气象卫星在高度800千米-15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通过星载的红外分 光计和微波辐射计等气象遥感器,能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 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到地面。卫星地面站将接收到的遥感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即可得到各种气象资料,为各军兵种制订气象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军事测绘
军事上为了减少飞机、潜艇的导航误差和提高远程武器命中精度,必须进行精确的大地测 量,以建立全球统一坐标系统和测制目标地区的地形图。利用常规大地测量手段难以适应 这种需要,而航天遥感技术则可为全球定位和测制地图提供可靠保证。测地卫星装有光信 标灯、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测高仪等遥感器,能测定地面点坐标和地球形体等参数。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摘要:红外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科技的方方面面,不过红外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发现到应用,都是一点一丁的积累的。

在这个过程中,红外技术也慢慢改变,极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红外探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一、引言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辐射,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

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红外探测技术是利用目标辐射的红外线来搜索、探测和跟踪目标的一门高技术。

由于红外探测器环境适应性好、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伪装目标,且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所以在军事,医疗,工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红外探测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1800 年, 英国人赫婿尔用水银温度计发现红外辐射。

1821 年, 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 之后把热电偶、热电堆用于红外探测器。

1859 年, 基尔霍夫提出有关物体热辐射吸收与发射关系的定律。

1879~1884年, 斯特番•玻尔兹曼提出了有关绝对黑体总辐射能量与其绝对温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1893 年, 维恩推出黑体分布的峰值与其温度之间关系的位移定律。

1900 年, 普朗克发表能量子模型和黑体辐射定律, 导出黑体光谱辐射出射度随温度和波长变化的关系式。

上述这些工作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1910~1920 年的10 年中, 出现了探测舰船、飞机、炮兵阵地和冰山等目标的红外装置, 发展了通信、保安、红外测温等设备。

二战期间, 出现了红外变像管、光子探测器等, 开创了夜视技术。

1952~1953 年, 美国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热像仪,1956 年长波热像仪问世, 随后, 1964 年美国TI 公司研制的热像仪成功地用在越南战场上。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捕捉红外热辐射目标 第4代“响尾蛇”出世 代 响尾蛇”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ຫໍສະໝຸດ “响尾蛇”导弹是西方国家空、海军用于近程格斗的一种 导弹,是根据响尾蛇捕捉目标的本领研制出来的。自然界 中的响尾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却具有 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摄氏度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 超过0.1秒。即使夜间的爬虫、小兽等处于睡眠状态,响尾 蛇也可根据这些动物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 的位置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就是根据响尾蛇的奇特 功能,研制出了这种空空导弹。 为了争夺空战中的优势,美国从1949年开始研制响尾蛇” 导弹。如今,“响尾蛇”导弹经过不断改进,已成为世界 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目前已累计生产20多万枚。同时 该导弹装备机型也最多,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 拉克战争等都曾使用过。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机载红外诱饵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烟火炬型红外诱饵弹 ;稠化油料型红外诱饵弹;红外箔条复合弹及热气球等。其中, 烟火炬型红外诱饵弹应用较广。该弹主装药是一个具有高辐射强 度的红外烟火炬。红外烟火剂一般由可燃物、氧化剂、辐射物质 、调速剂、粘合剂等组成。这种弹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燃烧时 间长、频谱范围较宽,能够适应各种导引头的要求。此次试验就 是研究这种类型的红外诱饵弹光谱辐射特性。采用小型试样进行 地面静态燃烧试验。 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由三部分组成:来自喷气发动机热金 属部件的辐射;来自高温燃气尾焰的辐射;来自飞机空气动力加 热的辐射。对于低超音速飞机来说,最重要的辐射是来自发动机 热金属部件的辐射。 红外诱饵弹要能够逼真地模拟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必须 满足以下辐射性能的要求:(1)红外诱饵弹的辐射要与载机的红外 辐射相似,并且辐射强度要大于载机数倍。(2)要求有较快的引燃 速度(如0.5秒),以确保红外诱饵弹能及时在导弹导引头视场内出 现。(3)要求有一定的燃烧持续时间(如4秒左右),以确保载机能够 脱离敌导弹导引头视场。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摘要:目前国际军事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展望21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

交流与合作,斗争与竞赛交织在一起,将是21世纪国际安全环境和军事形势的基本形态。

而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已进入了高技术阶段,由于战争中高级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新的作战理论的先导作用,引起了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

从而导致了战争规模,样式和进程的变化。

战争已由简单的身体对抗化为智慧的较量。

正文:遥感技术是指安装与平台上的传感器,以电磁波为信息传播媒介,从遥远的地方感知地球表面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对象,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全过程,他是与航空遥感,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移民新型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从7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航天遥感平台的不断升空,新型传感器的研制,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从军事应用发展到一地球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和研究为目标的尖端技术。

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侦察,监视与制导已完全离不开遥感技术。

一、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德国研制和使用了一些红外技术装备,其中有红外通信设备和红外夜视仪,它们都属于主动式红外系统。

战后,由于红外光子探测器和透红外光学材料的迅速发展,红外技术的应用引起军事部门的重视。

此后,红外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被动式系统上。

50年代,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上。

60年代,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已相当广泛,如已应用于制导、火控、瞄准、侦察和监视等。

60年代中期,出现了光机扫描的红外成像技术。

7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的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80年代,红外技术进入研制镶嵌焦面阵列(CCD阵列)系统的新时期。

二、红外线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摄氏-273.16 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辐射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辐射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红外辐射技术 红外辐射技术 •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 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 •核武器 核武器
红外遥感技术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红外
线遥感技术就是在较远的地方( 线遥感技术就是在较远的地方(例如在离地 面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 面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用红外线敏感装置 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测 量技术。 红外线遥感技术利用侦察卫星、 量技术。 红外线遥感技术利用侦察卫星、 飞机或其他飞行体,拍摄或探测军事目标, 飞机或其他飞行体,拍摄或探测军事目标, 调查地质矿产,调查森林等生态环境, 调查地质矿产,调查森林等生态环境,进 行农业资源的开发等等
核弹当量
核武器的威力指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 核武器的威力指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 TNT当量 梯恩梯当量)度量。 当量( 用TNT当量(梯恩梯当量)度量。它表示产生同样 能量所需的TNT炸药的重量;常用吨、 TNT炸药的重量 能量所需的TNT炸药的重量;常用吨、千吨或百万 TNT当量表示 有时简称“当量” 当量表示, TNT炸药 吨TNT当量表示,有时简称“当量”,1吨TNT炸药 爆炸释放的能量约为4183兆焦。 4183兆焦 爆炸释放的能量约为4183兆焦。外军现装备的核 武器已形成不同威力的完整系列。 武器已形成不同威力的完整系列。特大当量核武 如前苏联的SS SS一 型洲际战略导弹, 器,如前苏联的SS一9型洲际战略导弹,单弹头当 量为2500万吨;最小的核武器,如美国的w54 2500万吨 w54特种 量为2500万吨;最小的核武器,如美国的w54特种 核地雷,当量仅为10 10吨 核地雷,当量仅为10吨。
核辐射是什么 核辐射如何防护
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有100多种, 而每种元素又都包含有若干种不同的同位 素 在目前已知的2000多种同位素中, 只有少数几种是稳定的, 其余绝大部分是不稳定的。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其应用会受到大气和天气原因制约,精确度不够高,若是有噪 声干扰亦会导致信息量损失,另外一个就是目前覆盖面积不足, 实时性跟不上军事行动的节奏等。当然这些也都是要搞本质上 的缺陷,为此我们也采取一定的举措,利用其他技术与其形成 互补,更完美的为军事化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LOGO
Page 28
由中国发出命令,利用遥感卫星 等,掌控整个世界局势发展。
LOGO
5.毒剂侦测
遥感技术用于毒剂侦测所依据的原理是,电磁波和毒剂云团相互作用会产生吸收或散射作 用。例如,沙林和梭曼等含磷的神经性毒剂对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其 他物质对此波长则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美国根据红外线吸收原理研制的XM21型遥感式毒 剂报警器,探测距离可达5000米。法国也制成了类似的遥感式毒剂报警器。
LOGO
LOGO
4 设想
1.可以精确获取全球的各个地方的遥感影
像和卫星资料即使伪装也难逃被发现! 2.获取数据以后,传输给情报等重要分 析部门,根据数据情报分析精确掌控 全球局势和动态。以便谋求更大的主 动权。 3.。。。。。。
LOGO
Page 25
设想未来军事领域技术发展水平
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远程武器,想打谁就打谁! 精确的制导与地理位置信息获 取等遥感卫星技术,想打哪儿就打哪!
超级发达的空间技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 相关最核心情报,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
LOGO
Page 26
未来世界战争形式预测
发达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武器装备, 远程非接触武器
以卫星、雷达等形 成更强大的自动防 御系统,拦截防护, 保证领域安全
先进的卫星遥感, 光谱信息,无人机 遥感侦察等情报获 取方式为主导。
LOGO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

(5)热探测器所获得的物体发射辐射信息包含 了两个重要的信息,即物体的温度以及表示物 体辐射能力的比辐射率。温度与比辐射率的分 离是热红外遥感的一个难点。
(6)热红外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低于可 见光—近红外遥感图像,因此“混合像 元”(非同温像元)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
4.2 热辐射原理
4.2.1 黑体辐射规律
(2)热红外信息,还受地球表层热状况的影响,比 如风速、风向、空气温度、湿度等微气象参数,土 壤水分、组成、结构等土壤参数,植物覆盖状况、 地表粗糙度、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 (3)地物本身的热过程是复杂的。 地物从热辐射的能量吸收(增温)到能量发射(降温), 存在着一个热储存和热释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与 地物本身的热学性质(热传导率、热容量、热惯量 等)有关,还与环境条件等多因素有关。整个热过 程存在着“滞后”效应,要定量表达这一过程,是 相当复杂的。
第四章 热红外遥感
4.1 概 述
1.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 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 。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 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 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 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普朗克(Planck)定律给出了黑体辐射的出射 度与温度、波长的定量关系。 • 维思(wien)位移定律给出了黑体的发射峰值 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指出随着黑体温 度的增加、发射峰值波长减小,两者呈反 比关系 。 • 斯特藩—玻耳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数学描述了随着黑体温度的增加,总发射 辐射也增加,即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温度的4 次方成正比。

遥感图像处理及其在军事目标定位中的应用概要

遥感图像处理及其在军事目标定位中的应用概要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本栏目责任编辑 :李桂瑾1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遥感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 人们能够从高空以及太空中来观察人类居住的地球 , 也能够利用获得的遥感图像进行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现已应用于农林业、测绘、地质勘探、水利、气象、环境保护以及军事等部门 ,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军事目标是一项特殊的研究内容 , 如何充分利用遥感图像资料来分析和定位军事目标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遥感图像资料主要来自遥感卫星以及侦察飞机拍摄的影像资料 ,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无人侦察飞机拍摄的影像资料对军事目标进行定位的问题。

2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概论遥感图像处理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 它直接影响到遥感信息的增强提取和分析应用效果。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光学处理技术 , 它可以分为机械光学和光化学处理两种方法 , 机械光学又称电子光学或物理光学 , 主要是利用相干光光源作图像处理 , 譬如密度分割、位相交换、等照度变换等内容 ; 光化学处理是依据摄影光化学原理 , 利用非相干光光源 , 即普通暗房摄影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 , 它可以进行图像镶嵌、图像增强 (包括反差调整、彩色增强、比值处理、边缘增强、黑白发色等、图像密度分割、假彩色合成以及信息复合处理等 ; 二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它可以精确地进行几何定位与几何校正 , 还可以多功能地进行图像镶嵌、图像增强 (包括线性变换、直方图均衡、彩色增强、比值处理等等、图像分类、图像统计分析、多波段图像组合以及信息复合处理等。

这些处理结果在地表环境要素不太复杂的情况下 , 完全可以定量化精确分析 , 应用效果比较好。

这里 , 我们主要就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几何校正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除此之外 ,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开始进行信息复合的研究应用工作。

这种处理技术主要是综合使用现有的遥感资料 , 挖掘遥感资料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其作用是能够进行地物信息的验证、补充与更新 , 提高了遥感信息的实用价值。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火炮的火控系统,战场前沿的监视和观察
设备,以及单兵侦察设备等。
可编辑ppt
6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 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 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 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 故又称为”热像仪”。
可编辑ppt
据日本的研究人员山田称,夜视相机有一个意 想不到的负作用。在一些环境中,它使用户能够 看到预期之外的东西。除了能够在黑暗中拍摄照 片外,山田发明的红外夜视镜可以穿透人的衣服。 当连接上高端相机时,它就具有了穿透衣服的能 力━━这取决于红外线穿透衣服纤维的能力,而 且在黑暗的环境中特别有效。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5
7.2 红外热像仪
这种红外热像仪几经改进,到80年代
初,许多国家已出现标准化、组件化系统,
设计者可按要求选用不同的组件,组装所
需的红外热像仪,为军队提供了一种简便、
经济、互换性好的夜视装备。红外夜视设
备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三军。如用作
坦克、车辆、飞机、舰船等的夜间驾驶用
观察设备,轻武器的夜瞄仪,战术导弹和
第七章 红外技术在军事 上的应用
可编辑ppt
1
7.1 红外夜视系统
夜视仪又称为夜视眼镜,夜视望远镜,以 及红外线望远镜等,是一种在全黑的夜晚 观测的仪器,最早在军事上得以应用。后 广泛用于刑侦,安全防范,森林防火,电 力及通信的巡线,工地,养殖场,农场的 看护,甚至旅游等各领域。
可编辑ppt
2
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红外夜 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 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 红外夜视仪。尽管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具有成像清 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也有着一个致命弱点 就是:在战场上,红外探照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 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这一弱点无疑宣告了主动 红外夜视技术必被淘汰的命运。被动红外夜视技 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 的红外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温度不同来成像, 分辨率很低,但是有其特殊用途。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1. 引言1.1 红外探测技术的定义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波段能量来实现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红外辐射是一种与可见光类似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0.75μm至1000μm之间。

由于大部分物体在常温下都会发出红外辐射,因此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在没有任何照明的情况下实现对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这使得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温度、形状、结构等特征的识别和判断。

这种无需接触的探测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监测和侦察,还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准确识别,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军事、安防、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可能性。

1.2 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未来,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预计红外探测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2. 正文2.1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在军事情报侦察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面、地下、空中和海面目标的高精度识别和监测。

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军方可以获取目标的热量分布和特征,进而进行情报收集和分析,为军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红外探测技术在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红外制导导弹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头锁定目标,实现精准打击,提高命中率和杀伤力。

红外导引系统也可以避开目标的干扰,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

红外探测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中。

通过搭载红外传感器,这些装备可以在夜间、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有效地进行目标侦察、攻击和防御,提高作战效率和生存能力。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军事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吕立波红外科学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

军事应用是推动红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历次战争中,红外技术曾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已成为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外成像、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战术和战略手段。

另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独特功能,近年来,军用红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向民用部门的转化。

红外成像、红外测温、红外测湿、红外检测、红外报警、红外侦查、红外理疗、红外遥感、红外防伪、红外夜视、红外加热等已是各行各业争相选用的先进技术,红外技术在民用部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红外线的发现和本质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

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

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指示数值高。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

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发出的热辐射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其应用范围涵盖军事、安防、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军事领域是红外探测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远程侦察、导弹制导、无人机遥感等多种军事应用场景。

在远程侦察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目标的热辐射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测和识别,帮助军方及时获得敌方情报。

在导弹制导方面,红外制导系统能够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和作战效果。

无人机遥感也是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可以实现无人机对战场环境的高效监测和调查。

安防领域也是红外探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安防系统中,提高安防设备的监测能力和智能识别能力。

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入侵者的准确探测和识别,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红外探测技术还可以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监测,保障安防设备的正常运行。

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医学成像、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

在医学成像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人体的热辐射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在疾病诊断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人体的生物热量来分析人体的生理状况,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

在药物研发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药物分子的结构分析,帮助科研人员研发新药物。

红外探测技术在工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量监测、异常检测、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在热量监测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机器设备的热量变化,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保养。

在异常检测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及时发现产品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在质量控制方面,红外探测技术可以用于产品的温度控制、成型检测等环节,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军用红外技术

军用红外技术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其自的 红外辐射,这就是为目标和景物的探测、识别 奠定了客观基础。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Herschel首先 发现了红外辐射。二战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 红外技术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其研究和发展, 其重要的工作是研制响应波段在大气窗口的光 子型红外探测器,并研制出如硫化铅(PbS)、 锑化铟(InSb)、锗掺汞(Ge:Hg)、碲镉汞 (HgCdTe)等红外探测器。
军用红外技术成为国家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探测技术由于大气层外的空间最适于红外系统使用红外探测是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采用的主要探测手段也是气象资源普查遥感卫星必备的探测方式
军用红外技术
一、概述
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 探 测、转换及其应用的技术。 一般按波长 将红外辐射分为: 0.78m< 1.4 m 近红外 1.4 m < 3 m 中红外 3 m < 1000 m 远红外
可扩散到n区一侧的结边界, n区的光生 空穴可扩散到p区一侧的结边界。同时, 结区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受结电场的作用 而分开,电子漂向n区,空穴漂向p区。上 述过程的总效果是使p区和n区各自获得光 生正电荷和负电荷,使p-n结的势垒高度 降低。这种由光辐射而产生的势垒变化称 之为光生电动势,此现象叫光生伏打效应。
高温超导探测器被认为是红外与亚毫米 波波段的最佳器件,填补目前亚毫米波 段无探测仪的空白。 工耗小,噪声低 ,有利于制成均匀的大 面积阵列。 全天候工作能力较好。 成本低。Honeywell 93年称,淀积在Si 微结构上的高温超导测辐射热计之成本 比HgCdTe的要低几个数量级。
通常认为,大气三个窗口的红外辐射能量对 应目标的典型温度大约分别为1500k、900k和 300k。 红外FPA(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是红外探测 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有两个显著 的特征,一是探测元数量很大,达到103~106 量级,以至可以直接置于红外物镜的焦平面上 实现所谓的大角度“凝视”,而不需要光机扫 描 结构;二是有一部分信号处理工作由与探测器 芯片互连在一起的集成电路完成,电子脉冲代 替了光学机械扫描体制。

红外遥感技术的军事应用

红外遥感技术的军事应用

红外遥感技术的军事应用红外遥感是继可见光遥感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光学遥感手段,它可以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具有不受暗夜限制和穿透云雾的优点。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遥感能力不断增强,红外遥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地球勘探、天气预报、森林火灾监视等民用领域。

红外遥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机载红外成像、星载红外成像和星载导弹预警,这也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内容。

1.机载红外成像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证明,从空中昼夜获取战场的情报信息,对获取战场的主动权及至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极为重要。

采用机载成像技术直接从空中获取地面信息,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监视方法的应用已有几十年时间。

美国军方一直强烈地依赖于这一手段获取情报,其U-2、P-3和“食肉者”侦察机就是这种应用的典型实例。

U-2飞机上装有高分辨率的摄像系统,可获得地面目标的高分辨率清晰图像,其侦察范围沿飞行航线纵深可达数十公里的大面积地区,为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提供了极为直观的准确情报。

美、英、法等国军队一直非常重视发展这种先进的战术机载成像侦察监视系统,从越南战争到波斯湾战争,仅美国海军就有500多架抓侦察机,迄今为止仍有100多架抓-彳鬼怪式侦察机在世界各地服役。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美军发动的几场战争中,如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美军的机载战术侦察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星载红外成像星载红外成像是获取敌情、采取自卫的重要途径,它有许多优点:能24h昼夜工作,能适应不良天气,能提供定时信息,能把捕捉目标和攻击结合起来,有远距离探测和透过能力,能识别伪装,能排除电子干扰等。

红外成像不仅能揭露地面、森林里的伪装,还可揭露地下、水下的军事目标,显示热源目标的运动状态和踪迹。

美国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需要,花了很大的气力发展空间遥感技术,以用于卫星侦察。

很多国家现役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上一般都配备了红外成像系统,如美国的“高级69-11”卫星上配备了热红外成像仪,使其具备了夜间成像能力;俄罗斯的“宇宙2344”卫星以及法国的“太阳神2”卫星也都具备了红外成像能力。

红外镜头的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外镜头的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红外镜头的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红外镜头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光学镜头,其主要作用是捕获并转换红外辐射成可见光信号,以便人类可以观察和分析。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比可见光波长长,无法被人眼直接感知。

由于红外辐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察觉,因此红外镜头的用途广泛而多样化。

首先,在军事领域,红外镜头可用于热成像和夜视装置中,能够侦测敌方的热量辐射,实现在夜间或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隐形观察和监测。

这在军事侦察、边境安全以及无人机和导弹制导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红外镜头在医学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体温分布来诊断和追踪患者的疾病状况。

这对于早期发现并治疗一些皮肤疾病、肿瘤和血液循环问题非常有帮助。

此外,红外镜头还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内的各类手术过程中,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操作和判断。

红外镜头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和分析手段,还为一些特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虽然目前红外镜头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我们相信它的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红外技术的不断创新,红外镜头将为更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之,红外镜头在军事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的潜力和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科技进步中,红外镜头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部分的排列顺序。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易于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2.正文2.1 红外镜头的原理2.2 红外镜头在军事领域的应用2.3 红外镜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将介绍红外镜头的原理,这是文章的基础部分。

红外镜头是通过接收和发射红外辐射来实现图像采集和传输的装置。

本节将深入探讨红外镜头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接下来,将探讨红外镜头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LOGO
军方一直就是推动高光谱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需求方。 从亊高光谱成像应用的Galileo公司从开始就发展美国 政府的一系列工程, 如通过航空高光谱侦察识别地面 战斗目标等。军用卫星高光谱遥感器的发展在加快,一 些新的卫星系统正在发展中, 海军研究实验室的NEMO 卫星将携载海洋海岸高光谱仪(COIS),还有澳大利亚 在研的ARIES卫星高光谱传感器。显而易见,高光谱成 像技术在军事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面也很广泛。
LOGO
4.武器制导
随着遥感系统的系统的小型化,把遥感技术和武器相结合以提高武器智能化水平与命中精 度,已成为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遥感技术既可以用于战术导弹、炮弹和炸弹等武器 的制导系统,也可用于战略导弹的制导系统。美国战略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加地形匹配制导 技术,以地形轮廓线为匹配特征,用雷达(或激光)高度表为遥感器,把导弹在飞行过程 中测得的实时地形图与弹上贮存的基准图相匹配形成制导指令,导弹命中精度(圆概率偏 差)可达到10米量级。
LOGO
6.军事测绘
军事上为了减少飞机、潜艇的导航误差和提高远程武器命中精度,必须进行精确的大地测 量,以建立全球统一坐标系统和测制目标地区的地形图。利用常规大地测量手段难以适应 这种需要,而航天遥感技术则可为全球定位和测制地图提供可靠保证。测地卫星装有光信 标灯、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测高仪等遥感器,能测定地面点坐标和地球形体等参数。
LOGO
LOGO
(2)探测核生化武器髙光谱遥感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的技术选项, 以对核查人员无害方式, 通过高光谱遥 感可以探测工厂的烟雾等排放物, 高光谱成像仪不但可 探测目标的光谱特性,还可分析其物质成分。 (3)打击效果评估研究打击效果评估是军事决策的重要 依据, 高光谱具有很强的侦察能力, 将其用于打击效果 评估, 尤其是对地下建筑的破坏评估是可发展的技术。 (4)海军作战海军利用高光谱数据可获得近海环境的动 态特性, 对海水透明度、海深探测、水下危险物、洋流、 潮汐、海底类型、海洋生物发光场、海滩特征、油泄、海 洋大气能见度、大气水汽量和低能见度卷云等特性进行舰 上自动化分析处理和特征提取的研究, 这对海军作战有 十分重大的意义。

测绘技术在军事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军事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军事设施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军事设施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测绘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准确、详尽地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军事设施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军事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一、军事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军事设施是一支军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军事机场、导弹发射基地、军事训练场等。

合理的军事设施规划能够提高军事力量的运转效率和战斗力,并确保军队的正常训练和作战。

因此,军事设施规划对于一支现代化军队来说至关重要。

二、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测绘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和表达的一门学科。

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图制图、导航定位、遥感技术等。

在军事设施规划中,测绘技术能够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并为规划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精确的地理信息获取测绘技术能够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获取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军事设施规划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规划者提供实时的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军事设施所处的环境和地势条件。

四、地形测量和分析军事设施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和地势特点,以确保设施的布局合理和安全。

测绘技术能够通过地形测量和地形分析,为规划者提供详尽的地形数据,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地形图,为规划者提供必要的地形信息和地形分析结果。

五、安全隐患评估在军事设施规划中,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红外遥感技术和雷达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测绘技术,还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帮助规划者更好地评估安全风险和制定应对措施。

六、设施布局和工程设计测绘技术能够为军事设施的布局和工程设计提供支持。

通过测绘技术,规划者可以准确地确定设施的位置和空间布局,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此外,测绘技术还可以进行场地勘测和地下管网探测等工作,为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准备工作。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2006.11.04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
1945年夏,美军登陆进攻冲绳岛,隐藏在岩洞坑道里的日军利 用复杂的地形,夜晚出来偷袭美军.于是美军将一批刚刚 制造出来的红外夜仪紧急运往冲绳,把安有红外夜视仪的 枪炮架在岩洞附近,当日军趁黑夜刚爬出洞口,立即被一 阵准确的枪炮击倒.洞内的日军不明其因,继续往外冲, 又糊里糊涂地送了命.红外夜视仪初上战场,就为肃清冲 绳岛上顽抗的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 的致命弱点是红外按照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 置发现.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被动式的热像仪,它不 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 察的能力.
2006.11.04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1982年4月—6月,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尔维
纳斯群岛战争.4月13日半夜,英军攻击承军据 守的最大据点斯坦利港.3000名英军布设的雷区 ,突然出现在阿军防线前.英国的所有枪支,火 炮都配备了红外夜视仪,能够在黑夜中清楚地发 现阿军目标.而阿军却缺少夜视仪,不能发现英 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在英军火力准确的打击 下,阿军支持不住,英军趁机发起冲锋.到黎明 时,英军已占领了阿军防线上的几个主要制高点 ,阿军完全处于英军的火力控制下.6月14日晚9 时,14 000名阿军不得不向英军投降.英军领先 红外夜视器材赢得了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
2006.11.04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红外夜视系统
50年代前期所用的红外夜视设备,都是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一 般采用红外变像管作接收器,工作波段在1微米左右,在夜间 可看见100米处的人,1公里内的坦克,车辆和10公里远的 舰船. 现代红外夜视设备主要有红外热像仪(亦称红外前视系统), 红外电视和改进的主动红外夜视仪等.其中红外热像仪是 具有代表性的红外夜视装置.美国于6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 种光机扫描式红外成像系统,为飞机夜航和在恶劣气象条 件下的飞行提供观察手段,工作在8~12微米波段,它的战术 技术性能,比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夜间 可观察到1公里处的人,5~10公里远的坦克和车辆.

遥感技术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理测绘技术,实现其与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的融合,能综合化、动态化的获取、管理及分析作战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信息,为作战中环境分析和军事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在阐述MGIS应用遥感技术必要性的同时,就遥感技术在MGIS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展开分析。

期望能实现两者的高效结合,进而为作战区域内地理环境信息的准确测量提供保证。

关键词:遥感技术;MGIS;测绘信息时代下,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愈发深入,其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支撑。

现代战争中,作战区域地理环境信息直接关系着军事决策的效率与质量,并对战争的走向具有深刻影响;基于此,需不断优化作战区域地理环境信息获取方式。

本文就遥感技术在MGIS中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

一、MGIS中使用遥感技术的必要性MGIS是现代军事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式,其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撑下,融合使用GIS技术,能够持续性的进行作战区域地理环境和军事专题属性信息的获取,并且该信息获取过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动态性,其能为作战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制定提供有效支撑。

长期以来,GIS是人们获取作战区域地理环境信息的主要方式,其成图时间和周期相对较长,这难以满足当今时代高技术战争需要。

具体而言,在高技术战争中,高强度、高投入的破坏时的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尤为剧烈,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作战区域地理环境信息的动态更新,势必影响作战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制定的准确性。

基于此,创新MGIS作战区域地理环境和军事专题属性信息的获取方式势在必行。

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手段,在作战区域地理环境信息更新中,遥感技术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测量过程较为高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持续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特点。

其能实现自然条件恶劣、地面环境复杂区域地理环境信息的有效测量,进而确保MGIS空间分析的有效性[1]。

譬如,海湾战争表明,是实现遥感技术与RS技术与MGIS技术相结合, 可为战时提供实时的地理信息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摘要:目前国际军事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展望21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

交流与合作,斗争与竞赛交织在一起,将是21世纪国际安全环境和军事形势的基本形态。

而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已进入了高技术阶段,由于战争中高级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新的作战理论的先导作用,引起了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

从而导致了战争规模,样式和进程的变化。

战争已由简单的身体对抗化为智慧的较量。

正文:遥感技术是指安装与平台上的传感器,以电磁波为信息传播媒介,从遥远的地方感知地球表面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对象,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全过程,他是与航空遥感,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移民新型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从7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航天遥感平台的不断升空,新型传感器的研制,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从军事应用发展到一地球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和研究为目标的尖端技术。

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侦察,监视与制导已完全离不开遥感技术。

一、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德国研制和使用了一些红外技术装备,其中有红外通信设备和红外夜视仪,它们都属于主动式红外系统。

战后,由于红外光子探测器和透红外光学材料的迅速发展,红外技术的应用引起军事部门的重视。

此后,红外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被动式系统上。

50年代,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上。

60年代,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已相当广泛,如已应用于制导、火控、瞄准、侦察和监视等。

60年代中期,出现了光机扫描的红外成像技术。

7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的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80年代,红外技术进入研制镶嵌焦面阵列(CCD阵列)系统的新时期。

二、红外线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摄氏-273.16 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它是由物质内部的分子、原子的运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其波段介于可见光和微波波段之间(0.76~1000微米)。

通常按波长把红外光谱分成4个波段:近红外(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中远红外(6~20微米)和远红外(20~1000微米)。

一切物体都有其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

为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红外辐射,人们用理想辐射体──绝对黑体(简称黑体)作基准。

能吸收全部入射的辐射而没有反射的物体称为黑体。

良好的吸收体必然也是良好的辐射体,因此黑体的辐射效率最高,其比辐射率定为1。

任何实际物体的辐射发射量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发射量之比,称为该物体的比辐射率,其值总是小于1。

物体的比辐射率,与物体的材料种类、表面特性、温度、波长等因素有关。

黑体的辐射特性可用普朗克定律描述,该定律给出了黑体辐射作为温度函数的光谱分布。

对某一温度,辐射量最大的波长与其温度的乘积为常数,这个关系称维恩定律(适用于在温度较低,波长较短的范围内)。

对所有波长积分所得到的总辐射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个关系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物体发出的辐射,大都要通过大气才能到达红外光学系统。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气体对红外辐射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使红外辐射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人们把某些衰减较小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在0.76~20微米波段内有3个大气窗口:1~2.7微米,3~5微米,8~14微米。

目前红外系统所使用的波段,大都限于上述大气窗口之中(大气窗口还与大气成份、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红外系统所探测的目标处于各自的特定背景之中,从而使探测过程复杂化。

因此,在设计红外系统时,不但要考虑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效应,还要采用抑制背景技术,以提高红外系统探测和识别目标的能力。

红外系统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主动式系统需自带红外光源照射目标;被动式系统则直接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

后者是占主导地位的军用红外系统,如热成像系统、搜索跟踪系统、红外辐射计和警戒系统等。

按信息提供方式,可分为成像和点源系统。

按工作方式,还可分为扫描和非扫描系统三、红外线遥感技术及军事侦察在紫外至红外光学波段范围内远距离获取目标和环境信息的技术。

任何物体都能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具有不同的辐射和反射特性。

利用不同的光学遥感器,从空中或远距离探测目标和环境的光学波段电磁波信息,经光学、电子技术处理后,为军事应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

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1858年在巴黎上空的气球上拍摄了第一张空中照片。

20世纪初发明飞机后,航空摄影广泛用于军事侦察,黑白、彩色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照相技术得到实际应用。

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提供了新的遥感手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航天遥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照相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和载人飞船等多种航天器上,广泛采用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遥感设备。

随着光学遥感器性能和信息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光学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农业、工业、科研和国防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在1930年初开始采用航空摄影测量。

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航测仪器的研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测工作。

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红外扫描相机。

现已研制成多种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遥感仪器,在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中应用。

从1975~1994年中国发射了15颗返回型遥感卫星和2颗气象卫星,获得了大量光学遥感资料,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各种物体和军事目标,由于它们的种类、结构和环境条件不同,对不同的光谱波长具有各不相同的反射率和辐射率,它们反射和辐射光波的能量大小及其随波长的分布特性,是光学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

在0.3~2.5微米波段内,它们主要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本身的热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在波长大于6微米的波段,则主要是本身的热辐射,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在2.5~6微米波段内,太阳辐射和本身的热辐射均应考虑。

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有不同的透射特性,只有大气透过率高的那些波段范围可供遥感应用,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常用的波段有0.3~2.7.3~5和8~14微米。

光学遥感的工作方式,可分为接收自然辐射能的被动方式和接收人造辐射能的主动方式。

被动方式是利用地物和目标对太阳光的反射和自身的辐射光进行探测,是光学遥感的主要工作方式。

(一)、遥感器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常用的遥感器有远距离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航空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和电荷耦合器件扫描仪等。

在中远红外波段,通常采用红外辐射计、红外扫描仪、热像仪等。

照相机用胶片记录地物和目标的影像,其特点是空间几何分辨率高,但只能在有光照和晴朗天气条件下使用。

利用光电探测器(见红外探测器、像增强器)和分光、扫描技术,获取的信息经过光电转换,既能用胶片或磁带记录,又能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手段进行远距离传输,并能进行实时处理、显示,已在航天、航空遥感中广泛应用。

光学遥感器按记录信息的不同形式,可分为成像式遥感器和非成像式遥感器两类。

成像式遥感器用于获取地物和目标光辐射或反射的空间分布图像,各种照相机、扫描仪和成像雷达等都属此类,在军事上应用最广。

非成像式遥感器用于测量光辐射强度、光谱分布或其他特征数据,如各种辐射计、波谱仪等。

(二)、遥感平台装载遥感器的工具。

常用的遥感平台有飞机、高空气球和航天器等。

遥感信息处理设备,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需要对光学遥感获取的信息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图像整饰、特征提取、分类以及各种专题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光学的和电子学的两种。

图像的光学处理是对记录信息的胶片进行几何纠正和图像的光学变换,以达到图像复原、增强、差异提取、假彩色合成和图像识别等不同目的。

图像的电子学处理也称为数字处理,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校正、增强、分类,提供需要的专题信息,可在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上显示,或用输出设备制成图片。

在进行遥感信息处理和应用时,必须知道地物、环境和军事目标的光学特性(见目标与背景的光学特性),才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译。

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际测量,建立目标与背景光学特性数据库。

(三)、遥感的军事应用采用光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和识别各种军事目标,在侦察、预警、制导、测绘、气象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光学侦察可见光照相的分辨率高,在晴朗的天气下能分辨军事目标的细节,是军事侦察的一种重要手段。

红外遥感能昼夜工作,温度分辨率高,获取的信息可实时传输和处理显示。

多光谱遥感的波段范围宽,光谱信息丰富,有利于识别目标。

装载有各种光学遥感器的侦察卫星和侦察飞机,能对地面、海洋的军事目标进行连续的侦察和监视,红外遥感还可以发现潜航中的潜艇。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侦察范围广、发现目标快等特点,是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的重要手段。

2、红外预警星载或机载红外遥感设备可发现和跟踪敌方导弹、飞机等目标。

主要是在预警卫星上采用红外预警,对洲际和潜射导弹进行监视。

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喷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辐射出很强的红外线。

将红外探测设备安装在地球同步轨道或其他轨道的预警卫星上,由多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可覆盖全球,提供15~30分钟的预警时间。

采用长波红外探测器,可探测被动段飞行的运载火箭和弹头。

将红外探测设备安装在预警飞机上,可以警戒敌方导弹和飞机的入侵。

3、光电制导光学遥感技术用于武器制导,可大幅度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

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光电复合制导技术,已广泛用于战术导弹、炮弹和航空炸弹的制导,也可用于战略导弹的末制导。

红外制导是用遥感器探测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隐蔽性好,角分辨率高,红外成像制导具有识别目标能力。

激光制导是用激光照射目标,用遥感器探测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与雷达制导相比,具有制导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此外,电视、红外、激光和雷达等不同制导方式组成的光电复合制导,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

4、军事测绘航空摄影早已用于测绘军事地图。

利用卫星进行大地测绘,具有测绘速度快、范围广和精度高等特点。

卫星上通常装有高精度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等,地物相机对地面景物拍照,用星相机同步拍摄恒星,并用地面测量设备精确测定卫星的轨道,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卫星遥感资料经过处理后,可制成各种军用地图。

5、气象探测气象卫星上装有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和辐射计等多种光学遥感设备,能实时获取全球的气象资料,为军事行动提供气象保障。

利用激光探测设备,可监测大气成分、污染和毒剂。

专门设计的激光雷达还可测量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能见度和云层高度。

光电技术的发展,如电荷耦合器件、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出现,使探测器的集成度提高数个数量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