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_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体育水平三(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素养,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篮球练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篮球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多数同学能够在不丢球的情况连续进行直线或弧线运球15米技能目标:增强学生控制篮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提高协调性情感目标:同伴之间能够相互鼓励,积极参与练习三、教材分析:篮球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通过练习可以提高篮球运动中的控制球的能力,为学习各种变向运球和技、战术的配合提供条件。
行进间运球是在前期学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通过改变拍球的部位使球改变运动方向,同时调整好人与球之间的位置,使行进间运球能够连续运动。
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体会或复习拍球部位的变化开始,过渡到几步之内的运球,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拓展到更长距离的运球。
教学中主要教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培养练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本课重点:拍球部位和人与球的位置;本课难点:行进间持续协调用力。
四、学情分析:水平三的学生对篮球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的拍球方法,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一定距离和难度的行进间运球。
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教学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技术,同时引导优秀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练习。
水平三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女生对于篮球的喜爱程度比男生差,课堂中要对女生加以鼓励,通过随机分组等形式引导男生与女生之间的配合,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完成目标的喜悦。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对于行进间直线和弧线的运球能力。
五、教学方法:体验尝试、示范讲解、游戏竞赛、单独指导等。
六、教学流程(详细见教学课时计划)七、课堂效果预设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学生间心情愉悦。
小学体育课件:篮球的行进间运球

正确的握球方法
掌握好力度
握球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紧也不 能太松,确保球能够稳定地控制在手 中。
手指的运用
用手指的指腹部分接触球面,这样可 以更好地控制球的弹跳和滚动。
正确的运球方法
手腕控制
运球时,要利用手腕的力量,使球有节奏地弹跳,同时保持球的稳定性。
手臂协调
手臂与手腕要协调配合,使球能够流畅地运过地面。
特点
行进间运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 点,能够提高球员的移动速度和 反应能力,是进攻和防守的重要 手段。
运球在篮球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进攻手段
行进间运球是球员在进攻 时突破防线、创造得分机 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防守技巧
在防守时,行进间运球能 够帮助球员快速移动,抢 断对手的球权,提高防守 效率。
比赛关键时刻
运球的节奏与速度控制
节奏感
行进间运球要有节奏感,掌握好球的弹跳高度和落地时间, 使运球更加流畅。
速度调节
根据比赛情况或练习需要,适当调节运球速度,做到快慢结 合,提高应对能力。
行进间运球的训练方
03
法
基础训练:直线行进间运球
总结词
掌握基础运球技巧
详细描述
直线行进间运球是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形式,要求学生在跑动中能够稳定地控制篮 球,保持合适的拍球高度和力度,掌握换手运球和双手交替运球的技巧。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运用
与投篮结合
在行进间运球过程中,球员可以结合投篮动作,使对手难以判断 进攻意图。
与传球结合
球员可以利用行进间运球吸引防守注意力,然后迅速将球传给队 友,创造进攻机会。
与突破结合
行进间运球可以与突破技术相结合,使进攻更具威胁性。
体育与健康人教三年级全一册《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人教三年级全一册《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是人教三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节篮球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步伐和手部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对于篮球运动的基本技巧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投篮、传球等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运动经验与行进间运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和篮球步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演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手部协调能力和篮球步伐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行进间运球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实践演练法: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指导并进行反馈。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游戏法:设计相关篮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行进间运球技巧。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一座,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
2.篮球若干个,用于学生练习和比赛。
3.计时器一台,用于记录学生练习时间。
4.标志物若干个,用于划分练习区域和比赛区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篮球基本技巧,如投篮、传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行进间运球,并说明其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教师进行行进间运球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第10课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1

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第10课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是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运球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运球技巧方面参差不齐,需要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难点: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行进间运球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行进间运球,通过实践提高技能。
3.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比赛法:举办行进间运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地一个。
2.篮球若干个。
3.计时器一个。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篮球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篮球学习状态。
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行进间运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行进间运球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举办行进间运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
小学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小学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二、教学内容:1. 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2. 行进间运球的基本练习方法。
3. 行进间运球的应用场景和战术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连贯性和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
2. 基本技能训练:讲解并示范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 应用训练: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行进间运球技巧。
4. 比赛环节:分组进行比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结束部分: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行进间运球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稳定性。
2.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六、教学准备:1. 器材:篮球若干,篮筐两个,标志物若干。
2. 场地:篮球场一个,保证场地平整、无障碍。
3.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讲解和示范篮球行进间运球技巧。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助教进行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比赛法:设置竞争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技精神。
八、教学步骤:1. 讲解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了解运球的基本技巧。
2. 示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设置不同难度的行进间运球练习,让学生逐步提高运球水平。
5. 进行行进间运球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
体育-小学篮球行进间上篮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学习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技巧,旨在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并增强其身体素质。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运用讲解示范、引导和激励等多种方法,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练习手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进间运球动作,进而发展其协调能力,并提升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篮球运球技巧是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尤其对于提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此外,它对于增强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行进间运球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在于教授从原地到行进间变速运球的基本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提高他们的运球技能,并将学习与练习活动与积极愉快的情绪相结合,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有趣不同难度的教学为主要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游戏竞赛、观察、合作与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
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
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学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知道运好球在篮球运动中的意义,学生基本能做出行进间的运球动作,并在游戏和比赛中灵活运用。
2.健康行为: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和多种形式的运球与游戏,发展速度、灵敏,加强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体育品德:在学练和游戏中勇于展示,熟悉理解规则并遵守,积极主动与同伴配合,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
体育五年级下册《篮球技术中的行进间运球、运球三步上篮的教学 》教学设计

体育五年级下册《篮球技术中的行进间运球、运球三步上篮的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体育五年级下册《篮球技术中的行进间运球、运球三步上篮的教学》。
篮球作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掌握这两项技术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篮球基础,对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纠正。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的基本技术。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行进间运球的手势和步伐。
2.运球三步上篮的步法和投篮动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术要领。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竞赛法:设置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地一个。
2.篮球若干个。
3.标志杆若干个。
4.计时器一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设置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的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拍摄行进间运球和运球三步上篮的视频,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以《体育与安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育学生安康的意识及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学中通过之前所学学问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运球在篮球竞赛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篮球意识及学生在练习中相互帮帮助,团结合作、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课堂中充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力气,培育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行进间运球2.玩耍:找伙伴三、单元课次教学内容选自北京市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体育》第七单元选修教材局部,运开工程类篮球,本单元共6 课次,本课是第3 次课第一课次生疏球性,复习原地运球,初步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把握正确的触球部位。
其次课次进一步学习行进间运球,转变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进展学生和身体协调性。
第三课次学习行进间低位运球的方法,转变学生运球过高的错误动作。
第四课次进一步学习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娴熟行进间低位运球的动作方法。
第五课次通过多种玩耍和竞赛练习,全面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行进间运球的娴熟程度第六课次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流戏和竞赛方法,使行进间运球到达娴熟程度,为以后的篮球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教学重点:把握正确的低位运球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好球与地面反弹的高度和人行进的速度与运球时的动作要协调。
四、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篮球运动是一项人们宠爱的体育运动,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根本的技术动作。
运球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依据运球时的身体姿势又可分低位运球和高位运球。
本课学习的是行进间直线低位运球,运球方法也是四年级学生要把握的篮球根本技能。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标准的示范和正确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此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概念,又由于是教学内容 1.行进间运球〔低位运球〕 2.玩耍:找伙伴1.初步把握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及行进间低位运球动作方法在篮球竞赛中的作用。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为篮球行进间运球,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技能教学部分。
教材以篮球运动技能为主,通过行进间运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运球技巧,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教材内容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篮球运动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但运球技巧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运动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3.比赛法: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动作。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一个,篮筐两个。
2.篮球若干个。
3.计时器一个。
4.教学课件或海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篮球行进间运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对行进间运球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接力比赛,增强运球技巧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难度的行进间运球动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行进间运球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行进间运球,并拍摄视频,第二天分享给同学和教师。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体育五年级下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体育五年级下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篮球行进间运球》是小学五年级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篮球进行行进间运球,提高他们的篮球技能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行进间运球的姿势、动作要领以及练习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运动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方面,普遍存在动作不规范、协调性较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运球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2.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3.游戏法:通过篮球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一个。
2.篮球若干个。
3.标志物若干个。
4.计时器一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篮球行进间运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包括姿势、手脚协调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运球方法。
3.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的基本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学生自主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1)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接力比赛,提高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5.拓展(10分钟)(1)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花样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巧。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第10课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4

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第10课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是科学版体育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运球技巧,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难度适中,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对篮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行进间运球技巧尚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提高篮球运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约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行进间运球技巧,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法:设计篮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行进间运球技巧。
4.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运球技巧。
六. 教学准备1.篮球场地一个,篮筐两个。
2.篮球若干个。
3.时钟一个。
4.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行进间运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课堂纪律教育,强调听从指挥、团结协作、尊重对手等体育道德风尚。
2.呈现(5分钟)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行进间运球技巧,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要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运球时的手腕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游戏,如“运球接力”、“运球穿越障碍”等。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球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体育与健康五年级篮球《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学设计

《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运用通过技术练习和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完成挑战,提高学生的体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通过练习活动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结合游戏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游戏与技术练习相结合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合作完成挑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
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
去创造。
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四、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了解行进间曲线运球变向时按压球的侧上方,侧身上步动作方法2.健康行为:掌握行进间曲线运球变向时按压球的侧上方,侧身上步的动作方法。
学生体会空间位置感和身体协调性,以及手指手腕的灵活性。
3.体育品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养成团队意识和帮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拍篮球的位置与手型。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手对球的控制。
六、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等。
学法: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等。
七、场地器材:篮球场地一块、篮球50个八、安全保障:1.充分做好热身。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序组织课堂教学。
九、体育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分享球类体能练习游戏十、创新之处:绕四个球托运球,相互跟进,相互提醒,起到合作的作用。
小学体育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含教案

水平二(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课的设计学校姓名电话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水平二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第一课时。
篮球是小学球类课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具有对抗性、竞争性、集体性、趣味性等特点,深受中高年级学生的喜爱。
本课在学生已学会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技术,选择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和练习形式,养成学生抬头运球的习惯,提高控球手感和行进间运球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体能、协调性、灵敏性等素质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运动能力较差,灵活、协调性也不好;班级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篮球活动,对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
本节课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课余多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运动中观察、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促进身体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发展特征制定以下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知道它能促进素质力量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能说出本课内容的动作名称和术语。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以上的同学,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知道行进间运球的部位和球的落地位置。
3、体能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促进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情感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2021-2022学年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准备的篮球运球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目标。
教学中,通过创设“绕过障碍”、“接力救人”、“运球捡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既学会了运球的动作要领,创编了许多新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整节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取水平三篮球教学中行进间运球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采用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教学中,教师让他们积极模仿、主动练习、开动脑筋,从而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3.教材分析:篮球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结合六年级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根据学生已有的原地运球的基础相应的完成多种运球动作三、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并能比较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异同点。
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较熟练地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通过学练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4.学生勤于动脑,互教互学,互评互帮,团结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准备:一块篮球场地、五十七只篮球、一套音箱设备、八个标志物、五十六只足球标志碟。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篮球运球中运球的要点、动作方法和临场运用。
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即运球时控制好球的反弹高度、速度和角度。
体育-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学设计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的,注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体育教学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出自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与游戏单元第3学时《小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篮球运动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了解却少之又少,所以给小学生学习篮球运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但在学习一些基本技术时需要不断重复练习,较为枯燥单调,所以要让学生了解篮球是在对抗、干扰条件下的运动,从而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学习。
三、学情分析:该年龄段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同时,经过了五年的学习,学生的思考、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他们在课上活泼好动,勇于表现,乐于分享。
通过讲解与示范,合作与探究,游戏与竞赛等方法,使学生将能初步做出行进间变向运球的动作。
但是通过平时观察,该年龄段学生活动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利用课堂进行指导与强调。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是篮球运球的基础技术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能力目标:经过练习学生能初步做出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
情感目标:面对困难,密切配合,主动参与,体验参加篮球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教学重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手型和换手跨步的方法。
教学难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动作协调、连贯。
五、教学流程:在课的准备部分中,播放音乐进行慢跑,在慢跑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熟悉场地,绕圈慢跑;音乐伴奏下的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的热身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9课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科学版四年级教案

第9课小篮球:行进间运球-科学版四年级教案一. 教学目标1.掌握小篮球行进间的规则。
2.熟悉行进间运球的技巧。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 教学准备1.小篮球若干个。
2.标记好的跑道若干条。
3.记分牌若干个。
三.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看过篮球比赛吗?你们知道篮球场上都有哪些区域吗?”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请他们回答问题。
2.学习小篮球的行进间规则老师让学生看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观察球员之间如何运球、传球和无球跑动。
然后引入小篮球行进间的规则:每个队伍有5名球员,按照规定路线行进,通过运球和传球把球成功传送到对方球框下,得分即成功。
3.学习行进间运球技巧(1)站好姿势:双脚前后分开站立,膝盖微微弯曲,肩膀放松自然。
(2)抱紧球:用一只手托起小篮球,另一只手抓住球,球紧贴肚子,手肘向外。
(3)运球:唤起全身力量,伸直手臂,手心朝下,手指掌握小篮球,小力颤动,让球跳起来,重心配合运球海浪般前进。
4.打分比赛老师把学生分成两队,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在跑道上进行行进间运球比赛,比赛时老师要注意两个队伍的得分情况,并在白板上记分,最后宣布获胜队伍。
四. 教学总结教师在教学结束前,进行课程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小篮球行进间的规则,熟悉了行进间运球的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多的胜利。
”五. 作业布置让学生查找和篮球比赛相关的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他们的发现。
六. 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技巧,可以鼓励他们多练习,建立更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篮球敏锐性。
此外,还可以让他们观看更多库里和詹姆斯这样的NBA球员的比赛视频,了解更多专业篮球技巧。
小学四年级体育《行进间运球》教案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案例设计学校: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行进间运球任课教师:3热身跑:一路齐分队围绕篮球场地慢跑三圈,前两3、学生呈一路纵队在体育委员的带a xxxxxxx圈无球跑动,第领下沿篮球场地慢跑,首尾相连成矩■XXXXXXX三圈每个人在球筐里拿一个球跑形。
(1次)—OOOOOOO到出发位置。
—OOOOOOOi11iiii4、篮球韵律操:A拨球动作、抻拉4、学生看看老师的动作,听曰乐有组织:四列横队运动、侧展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节奏的动起来。
(1次)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放音乐)要求:动作标准、有节奏1、课前引导:1、在教师的引导下,熟记原地运球组织:呈四列横队复习原地运球动作要领,并完成练习,目视前方报要求:学生自主创新动作教师提示动作出教师手指上的数字。
(1-2次)■XXXXXXX基要领,组织学生■XXXXXXX复习原地运球。
■OOOOOOO(教师可以伸出■OOOOOOO手指,让学生完iiHili A 体验成报数)本组织:成四路纵队,每四模仿(3分)2、小组自主学习2、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四个人人小组对齐前面的标志教师要求学生纵利用小组前的场地器材,用自己学过桶。
队四个人一小组的看的运球方法练习行进间运球,小自主学习,学生组每个人练习两次后四个人立即讨XXXXXXX自主练习后教师论,应该如何进行进间运球,并回答XXXXXXX提出如何进行行教师的问题:如何进行行进间的运OOOOOOO进间运球的问球。
(2-3次)OOOOOOO部题。
3、小组展示、互3、积极参与小组展示,学生相互点iAiiiU学评不足与优点。
学生总结自己的动A 分教师选择小组展作。
(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本部分
游戏:运球接力
运球从起点出发绕杆后返回跟下一个同学击 掌,并走到队伍后面。以此类推,先完成的那组 为胜。
规则:1.起动不越线。 2.必须按规定路线跑完全程。
三.结束部分
• 1.师生共同放松。 • 2.教师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 3.下课收器材。
教学特点
• 本课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思结合的方法,不断 让思考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兴趣,使 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 所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篮球-行进间运球 五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 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教材 和学生实际身体情况发展的特点及对篮球教学内容的 深入分析,力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行进间运 球的动作方法,发展运球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灵 敏性。在课堂中营造学思结合的氛围,促进学生独立 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思结合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方 法,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合作意 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原地运球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问题进行尝试练习行 进间运球并回答,引出动作要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请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5.巩固练习
动作要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
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侧方,跑动的步伐要与球弹 起的节奏协调一致,手臂的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
教学效果评价
• 1.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行进间 运球动作要领
• 2.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懂得思考的意义 • 3.运动负荷曲线预计
• 4.平均心率:125--130 • 5.练习密度预计:70%
LOGO
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学生情况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 好学。虽然对于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 但通过之前的教学,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一些简单 的篮球动作已初步掌握,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进行探索、学习,获得 体育的基本技能。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为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 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篮球原地运 球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能够对学生今后学习行进间 投篮以及其他篮球技术打下良好基础。从事篮球运动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机智果敢、勇于拼搏的意志 品质。本教材的重点是手控制球的部位,难点是跑动
2.采用学思结合的学习及趣味游戏的形式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
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
练习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游戏比赛法
纠正错误法
示范法
教学资源
• 篮球16块 • 录音机1台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1.通过课堂常规观察学生站队情况。 2.通过找线游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热身的目的。 3.通过球性练习,为主教材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2、学习行进间动作,使80%的学生能完成动作,锻 炼学生运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大胆展示。
教学重、难点:
教学手段
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直观手段,使学生 体会行进间动作的方法和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