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药用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曲静等〔11〕发现,丹参酮ⅡA对人阴性乳腺癌 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和多耐药逆转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 上调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下调多耐药相关基因 BCRP/ABCG2表达有关。(2)丹参酮对肿瘤细胞 有诱导分化作用。临床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对 多种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考虑其可能是 通过抑制细胞原癌基因、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 阻止细胞进入S期及DNA合成,从而诱导肿瘤细 胞分化。
• 田厚伦等〔18〕分别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 者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抗菌、抗病毒、退热、 止咳、雾化吸入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加服丹参酮胶囊(0.25 g/粒),治疗组有效率66 % ,对照组有效率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丹参酮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方法对小 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丹参酮可以抑制 白细胞的趋化性,从而阻止白细胞过度游出和聚 集,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谢产物等过多释放, 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
• 2.7 抗肿瘤作用 (1)丹参酮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体内外
实验研究表明,一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
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其中菲环结构与 DNA分子相结合,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 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DNA损伤,抑制肿 瘤细胞DNA合成;另一方面,丹参酮通过 抑制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 相关的基因表达,影响DNA多聚酶活性, 以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线粒体膜电位(MMP)保持在基线水平,保 护心肌细胞,防治心律失常。丹参酮的作 用可能在于抑制钙内流,减少钙依赖钾通 道的通透性,减少钾外流,或直接抑制钙 离子Ca2+内流,使细胞膜电位维持在正常 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2.6 对脑血管的作用
百度文库
• 2.6 对脑血管的作用 • 脑血管作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是引
• 3.1.3 妇科感染性疾病 张敏〔19〕应用丹参酮配伍甲硝唑治疗细 菌性阴道病,实验组口服丹参酮,3片/次, 3次/d,14d为一疗程;阴道填塞甲硝唑栓 0.5 mg,每晚1次,7d为一疗程。对照组阴 道填塞甲硝唑栓0.5 mg,每晚1次,7d为一 疗程。两组均随访3个月,于每月月经后来 院复查。实验组60例中,总有效率100% ; 对照组58例中,总有效率66%。
• (3)丹参酮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丹参酮ⅡA 一方面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而抑制其增 殖,另一方面,通过Fas途径、增加bax表 达和减少bcl-2,以诱导凋亡。此外,丹参 酮ⅡA还可通过选择性的激活Caspase家族 成员来发挥其抗癌作用。
• 2.8 抗菌作用 总丹参酮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羟基丹参酮、 丹参酮ⅡB、丹参酸甲酯5种成分对革兰氏阳性细
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中隐丹参酮作用最强。 薛明等〔12〕通过体外不锈钢圈法,测定结果显 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隐丹参酮(6.25 mg/L)高度 敏感。这是由于通过与金属离子铁、锌形成1:1
的配位体后,隐丹参酮锌具有更强的抑制金黄色 葡萄球菌作用。
• 2.9 其他作用 丹酚酸B能促进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样 细胞转化,可作为细胞外科一种良好细胞来源为 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探索一条新的途径〔13〕。左 强等〔14〕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 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 发生凋亡,这为寻找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提供 了新的思路。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可通过抑制 动脉粥样硬化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防治动脉 粥样硬化的目的〔15〕。
• 3.1.2 五官科感染性疾病 吴玮等〔17〕选取慢 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外耳道炎49例,随机分为 两组,实验组使用丹参酮滴耳液,对照组使用氧 氟沙星(安利)滴耳液,以病人症状减轻及细菌培 养结果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87.5%(28/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8/ 30)。两组改善流脓症状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 丹参酮滴耳剂使用方便,用药次数少,作用持久, 毒副作用少,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新型、高效的 滴耳剂应用于感染性耳部疾病的治疗。
•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能使脑缺血大鼠 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脑梗死范围和脑含 水量显著降低,提示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另外, 丹参酮ⅡA亦能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 SOD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升高,并可使脑 组织氧化亚氮(NO)水平显著下降[4]。
• 2.4 抗肝肾损伤及肝肾间质纤维化 丹参具有良好的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 生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改善肝脏局部血液循环、 抗脂质过氧化、阻滞钙离子内流和提高网状内皮 系统吞噬作用等;另外,还可通过抗肝细胞变性、 坏死,间接抑制肝纤维组织重吸收,从而阻断肝 纤维化的进程。丹酚酸在急性和长期肝损伤过程 中能够对抗Ih半乳糖胶引起的大鼠肝损伤,显著 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 肝组织丙二醛和羟脯氨酸水平,并抑制胶原在肝 组织中沉积。
•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 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酮的雌激素样 活性对阴道黏膜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可以 改进阴道壁的皱襞结构,使上皮细胞内糖 原含量增加。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上皮 内糖原分解成乳酸,具有阴道内的自净作 用。
• 3.1.4 肝炎 白晶等〔20〕将62例慢性乙型肝 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甘草酸二胺、 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32例, 在基础护肝治疗同时,加用丹参酮注射液8mg, 静注1次/天,两组治疗期均为3个月。采用放射 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IN)、 前胶原III肽(PCIII)、IV型胶原(IV—C)各项指标, 两组在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 显著性(P<0.O1)。丹参酮可以促进肝内胶原蛋 白的降解,加速肝纤维化组织的重吸收,增加肝 脏对HA、PCIII及IN的摄取和分解,使其含量下降, 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 3 临床应用 3.1 感染性疾病 3.1.1 外科一般化脓性感染 丹参酮用于治疗金 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骨髓炎有较 好的疗效,对初发或感染较轻的病例疗效显著。 对病情较重病程长,有窦道和死骨的病例配合外 科手术效果好。长期服用丹参酮未产生耐药性, 对耐抗生素的金葡菌仍敏感〔16〕。2% 丹参酮 凡士林油膏外用,有抗菌、消肿、消炎作用,能 促进伤口愈合。
• 3.2 心脑血管疾病 3.2.1 冠心病 施爱群等〔21〕用参麦注射液联 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对照组41例,口服 肠溶阿司匹林75 mg,1次/d,消心痛10mg,3 次/d,倍它乐克25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30mL+5%葡萄 糖注射液250 mL,丹参酮注射液60 mg+5%葡萄 糖注射液250mL,1次/d,均治疗14d。治疗组4l 例中,总有效率90.24% ;对照组4l例中,总有 效率68.29% 。
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细胞发生 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其中钙离子的聚集又可引 起一系列如氧自由基的损害,因此对细胞内游离 钙聚集的治疗成为HIBD研究的重点。黑明燕等 〔9〕研究丹参酮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细 胞内游离钙[(Ca2+)。]的影响,结果发现,缺氧前 腹腔注射丹参酮可明显降低左、右大脑半球脑细 胞[(Ca2+)]比值,说明丹参酮可影响脑细胞 [(Ca2+ )]浓度的变化,降低缺血缺氧损伤后极早 期脑细胞内钙聚集。
• 2.5 抗心肌缺氧作用 孙学刚等〔8〕研究丹参酮对缺氧心肌细胞膜电位 (MP)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结果表明丹
参酮能显著降低因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钙离子 [Ca2+]的升高,抑制缺氧细胞钙超载,减少触发
活动和折返,降低心率而防治心律失常;并且通
过降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抑制因缺氧导致的离 子顺浓度梯度透过细胞膜,减少钙离子[Ca2+]内 流导致的细胞内钙离子[Ca2+]增加和K+外流导致 的细胞内K+减少,从而升高了缺氧引起的MP和 MMP降低,使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膜电位(MP)和
• 此外,丹酚酸可诱导脑内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抑制脑组织中NO含量和诱导型NO合酶活性,促 进突触体的蛋白磷酸化,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 亡〔10〕。丹参多酚酸盐的抗氧化作用,对NO 的代谢调节作用和对信号传递的调控作用,有助 于保护脑组织,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此作用有望 使其用于老年性痴呆、脑萎缩、脑血管损伤后遗 症和颅外伤后遗症的辅助性治疗。
• 2 药理作用 2.1 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氧化 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 及发展有密切关系。丹酚酸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 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 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丹参酮ⅡA 是一种有 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互相作用的抑 制药,它对DNA 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脂类 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从而抑制 DNA加成物的生成以减少细胞毒性。
• 2O世纪9O年代,学者们发现丹参的主要作用在 于其水溶性酚酸类物质,从中可分离出丹酚酸、 迷迭香酸、咖啡酸等27种成分,其中丹酚酸A、 丹酚酸B的抗氧化活性比维生素E强百倍至千倍。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发现,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 分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中最重要的有效活性物 质, 其在抗氧化、抗凝血、细胞保护、扩张血管、抗 衰老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2005版国家药典首次 将丹酚酸B作为丹参片的质控标准。
丹参的药用成分 及临床研究进展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吴丽新

• 摘要 近年来对丹参药用成分及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无论 从深度及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丹参中的水溶性和脂 溶性成分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作用,丹参有效成分的药 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 抗菌和抗炎作用为主;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 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尤为突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感染性 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 另外,丹酚酸可减少I型胶原合成和mRNA 表达量, 其作用强于维生素E〔5〕 。杨伟峰〔6〕等发现, 丹参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不同程度 抑制I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提示 其在细胞水平有抗肝纤维化效应。丹参酮ⅡA磺 酸钠(DS-201)抑制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 细胞(hR )体外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 cyclin E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通过G1/S关卡,从 而延长细胞周期实现的,这种显著抑制作用可能 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7]。
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黏附及其血液凝固瀑布反应; 并通过降低TXB 2和P_选择素水平,发挥显著的抗血小板 聚集作用,从而有助于维持血运和预防血栓形成。
• 2.3 减轻缺血组织再灌注损伤 组织在缺血再灌注中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可明显 抑制钾通道活动,从而对组织尤其是心肌组织和 脑组织造成损伤。丹酚酸B可通过减少内皮素的 释放,改善血栓素/依前列醇(TXA2/PGI2)系统 的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3〕。丹 参多酚酸盐还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参与的炎性反 应、改善能量代谢、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 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及减轻钙超载等机制,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织进行保护。
• 另外,丹参具有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亦可用于 减轻或避免病毒、乙醇和药物对肝脏造成损伤〔1〕 2.2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实验研究〔2〕表明,丹酚酸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血小板
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 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释放5一羟色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丹参多酚酸盐通过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阻断血小板
• 1.化学成分研究
丹参提取的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
分。根据多年来的文献报道,脂溶性成分的有效
成分为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隐丹参酮、 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B,以及羟基丹参酮 A、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A、异隐丹参酮、丹参新
酮、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多
为邻苯二羟基类化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 素、原儿茶醛、丹参多酚酸B镁,其他的有原儿 茶酸、丹参酸乙、丹参酸丙、丹酚酸A、丹酚酸B、 丹酚酸D、丹酚酸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