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教案正式.doc

合集下载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17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1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优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优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优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悟浓浓的父子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感悟亲情,知道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再到进一步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老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去认识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时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 、引导朗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把握感情,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你悟到什么?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让学生了解内容,形成自己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对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文学常识【解题】《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方正即为人方方正正,品德正直,作风正派。

汉朝选拔人才设“贤良方正”科,始于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

《世说新语》设“方正”门,所记均为有“方正品德”之人的轶事。

课题中的陈太丘指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其勤奋好学、德行高尚,为官清正廉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以操守严正闻名于朝野。

期行,为约定时间一同出行之意。

二、作者介绍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三、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这是一则文言小故事,学习文言文,读是手段,读通读顺是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走进这个小故事吧!自由诵读全文两遍,要求:自正字音、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疏通文意(一)补齐省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疏通文意结合文后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这个故事吗?(明白有几个人,讲的什么事即可)去后乃至这里有个副词很特别,请同学们关注一下“乃”,请问“乃”有哪些意思?于是、才。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2.故事情节分析: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陈太丘与友人的诚信交往。
3.重点词汇与句式: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如“期行”、“诺言”等,并举例说明。
4.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友情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中诚信的基本概念。《陈太丘与友期行》展示了古人如何重视诺言和友情。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它体现了个人品质和道德准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陈太丘与友人的故事。这个案例展示了诚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对诚信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来阐述诚信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汉语词汇方面仍有一定困难,比如对“期行”这个词组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内容,了解古代的交通、礼仪和人际交往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美德,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2 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2.3 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描绘。

三、教学难点:3.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2 故事背后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

4.2 参考资料:关于古代交通、礼仪和人际交往的资料。

4.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5.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

5.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古代交通、礼仪和人际交往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5.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和沟通方式。

5.7 作业布置:5.8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学生比较《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6.2 文化探索:学生研究古代的礼仪规范,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作业,了解其对故事主题和寓意的理解深度。

八、教学反馈:8.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了解其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人教版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人教版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案:《陈太丘与友期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

o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诚信、礼貌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o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信守承诺的良好品质。

o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难点: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古代生活场景图片、配乐、文本内容等)•《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注释材料•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小组讨论任务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与诚信相关的现代小故事,如“守信的商人”或“诚实的孩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揭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通过一篇小古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来感受古人对诚信和礼貌的重视。

”目的:通过现代故事与古代文本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活动设计:1.自主阅读:分发《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注释材料,学生自行阅读,标注不认识的字词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2.字词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标注,集中讲解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3.整体感知:请几位学生尝试朗读文本,其他同学闭眼聆听,想象故事场景。

目的: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为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三、精读分析(约20分钟)活动设计:1.情节梳理:o提问:“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有哪些关键情节?”o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准备分享。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背景。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诚信、友谊等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背景。

讲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

1.3 教学方法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第二章:诚信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中诚信的体现。

2.3 教学方法讲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结合故事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经验。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和力量。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友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友谊的含义和力量。

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中友谊的体现。

3.3 教学方法讲解友谊的含义和力量,结合故事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经验。

第四章: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解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诚信、友谊等价值观的内涵。

4.2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3 教学方法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第五章:实践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价值观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诚信和友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3)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陈太丘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他以道德品质高尚、博学多才而著称。

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但由于种种原因,朋友未能如约而至。

2.2 故事情节陈太丘等候朋友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履行约定,最终等到了朋友。

2.3 人物形象(1)陈太丘:坚守诚信,有责任心,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2)友:未能如约而至,但在故事结尾处表现出愧疚和懊悔之情。

第三章:故事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3.1 诚信陈太丘在故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诚信品质,他坚守约定,即使面临困难也不退缩。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的价值观。

3.2 责任陈太丘在面对朋友的失约时,没有抱怨和指责,而是自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责任、自律自强的精神。

3.3 友谊故事结尾处,朋友表现出愧疚和懊悔之情,陈太丘则予以谅解,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珍惜友谊、宽容待人的美德。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4.1 分析陈太丘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品质;4.2 讨论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4.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诚信、责任、友谊等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太丘与友的对话场景;5.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承担责任、珍惜友谊等价值观;5.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本章内容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主线,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关系的理解。

难点:古代汉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1.4 教学准备: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1.5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陈太丘和友期行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述故事:教师详细讲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案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难点:对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动机的理解。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分析。

2.4 教学准备: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2.5 教学过程:回顾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关注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分析人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分享成果: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三章:寓意与主题探讨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寓意和主题,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寓意和主题的理解。

难点: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起来,思考故事对生活的启示。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和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的品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3.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2)复习相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解释和句式结构。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4.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语。

(2)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找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扩展知识面。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增强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2. 课文解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与友期行”、“太丘”、“待其母”等。

(2)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如陈太丘的宽容、友人的诚实等。

(3)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探究,发现课文中的奥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3)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信任朋友。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诚实、宽容和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运用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课文朗读录音和视频。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预习感受和问题。

2. 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跟读并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子。

3. 故事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深入理解。

在主题思想探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专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专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朋友失约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处理朋友间诚信和礼仪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和成语典故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文化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译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来翻译文言文句子。
-人物行为与道德观念:分析陈太丘与友人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讲解,加深理解。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对古代礼仪文化的认识有限,理解文章中的礼仪行为和人际交往规则可能存在障碍,需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句式结构,可以举例如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这里的“期日中”是省略了主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期(于)日中”,表示约定在正午时分,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需要学生掌握。
3.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讨论文章中的典故和成语,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和内涵美,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5.强化学生的表达交流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技巧,增强合作意识。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期行”的来源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和信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 了解成语“期行”的来源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解读文本,理解陈太丘与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启示,将友谊和信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背景资料、成语卡片、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成语“期行”的意义。

(2)提问学生对友谊和信任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

(2)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取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子进行解读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陈太丘与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友谊和信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和信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等,不足之处可能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讨论的深度不够等。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正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

(2)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如“期行”、“舍去”、“日中”、“过中”等。

(3)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和寓意,如诚信、礼貌、友谊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 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中寓意和道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陈太丘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理解课文。

(2)选取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示例。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2. 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写一段话。

3. 深入思考文中的寓意和道理,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如背诵、写话和读后感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合作态度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陈太丘及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及友期行教案正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质。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

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播放音频X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3、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感情。

教师指导:叙述者:平和舒缓语气友人:气愤、惭愧元方:怒中不失礼节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字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1、屏幕显示本课的重点文言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过中不至:到达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弃;离开。

去后乃至:才门外戏:游戏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对别人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下车引之:拉,牵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注意: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2、翻译全文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无信--“期日中,过中不至”暴躁易怒---- “友人便怒”粗鲁------ “非人哉!”无礼--------- “对子骂父”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2、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明确: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

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他“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错误。

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doc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doc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永吉十二中徐晓明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期、舍去、委、顾”等实词;能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能够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懂得如何做到知理守信。

二、教学重点:能说岀“期、舍去、委、顾”等实词;能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懂得如何做到知理守信。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有柳絮之才的东晋才女一一谢道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去认识一下陈元方小朋友。

(二)读美文1、朗读: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注意"不”)。

学生自由读,熟悉字音节奏。

点名读,检测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拨。

2、译读:小组合作译读课文,画出质疑的地方,先学生答疑,教师小结重难点, 检测重点字词的解释。

幻灯片出示:(师检查重点词语)期行:约定同行至:到舍去:离去在不:在不在?“不”通“否”去:离开弓I:拉(握手)顾:冋头看3、学生齐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复述课文(2)用原文回答:①友人是怎样生气大骂陈太丘的?②元方又怎样针锋相对地回敬父亲的朋友?③最终,双方又有怎样的态度?(三)赏美文1、赏析人物形象阅读课后第二题,了解“方正”,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人物;从(__________ ,可以看出友人(元方、陈太丘)是一个______ 山例如:从“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中,可以看岀陈太丘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2、赏析主题思想通过______ 故事,表现陈元方______ 质,也告诫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O(四)悟美文1、悟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体现在称谓上就有敬称和谦称。

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称谓变化吗,并说一说他们的含义?(结合语文书后第五题)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敬称和谦称”的称谓文化,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一一尊长辈要谦虚2、悟人生链接古人的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齐读)“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陈太丘与友期行doc 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doc 教案
课题:8.《世说新语》二则 第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本文中重点的文言文字词及释义,把握文章大意。
2.在学习和翻译文章大意的过程中学生能积累重要文言文词语,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进一步认识到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
重点:
1.掌握并积累本文中重点的文言文字词及释义。
教后反思
虚 词: 相(副词)
之(代词,代指元方)
哉(助词)
(2)合作共研
1.学生根据整理的重点字词的释义,试着翻译文章每一句的意思,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同桌互相帮助,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
(教师课件展示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3.再读课文:女同学齐读课文,男同学点评。
(明确文中对话的语气:怒)
4.文中友人、元方、太丘三人都是怒的,你更赞同谁的怒?或者你反对谁的怒,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5.你赞同文中三个人的做法吗?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
(学生、体谅、说话和做事的艺术)
学习内容及导学流程
2.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咏雪》里面的人物:谢道韫。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谢道韫身上的才气,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名士,看看从他身上,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究
(1)自学自研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和情感。
2.齐读课文,学会文言文朗读方法。
(教师点评朗读效果)
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注解来理清文章的大致意思。
补:补出省略成分。
(课件展示文章的一段,学生补全文中省略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质。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

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播放音频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 遍,争取读熟。

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感情。

教师指导:
叙述者:平和舒缓语气
友人:气愤、惭愧
元方:怒中不失礼节
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字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屏幕显示本课的重点文言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过中不至:到达
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弃;离开。

去后乃至:才门外戏:游戏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对别人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下车引之:拉,牵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注意: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 --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翻译全文
师生互动,研讨课文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无信 --“期日中,过中不至”
暴躁易怒 ---- “友人便怒”
粗鲁 ------“非人哉!”
无礼 ---------“对子骂父”
知错能改 ------ “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明确: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
语言粗野,不堪入耳。

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他“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错误。

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元方是个聪
明、善辩、懂信、懂礼的孩子。

4、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

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
实有失礼仪。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
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5、《陈太丘与友期》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教师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
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
悔。

五、试读背诵
屏幕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全班齐读、背诵。

布置作业:
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2、熟读基础上背诵本篇短文。

课堂练习(幻灯片展示)
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色的词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门外戏:游戏
尊君在不:通“否”
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

① 敝人② 卑职③ 老朽
④ 寡人⑤ 令尊⑥ 令堂
⑦ 令郎⑧ 令嫒⑨ 犬子⑩ 陛下
尊称:令尊、令堂、令郎、令嫒、陛下
谦称:敝人、卑职、老朽、寡人、犬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