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目录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2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3.1 层序地层理论 (5)3.2 坡折带理论 (6)3.3 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3.4 相势控藏理论 (7)4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4.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4.2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4.3 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4.4 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4.6 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5.1 存在问题 (18)5.2 发展趋势 (18)参考文献 (19)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
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⑴。
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
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
第10章 油气勘探概述
资料收集、处理和解释 新 理 论 指 导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盆地类型划分、对比 编制评价基础图件
评价原则、方法的确定和选取
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全球(或全国)油气资源汇总 图10—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流程略图
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分析 已知油气藏统计、分类 典型油气藏解剖 主要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评价地质模型 勘探层评价
除上述几种油气作为研究对象外,还有如页岩油、煤层气、致密页岩气和固态
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等评价对象。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一般程序
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分为国际和国家层面、石油公司层面二个部分: 1. 国家和国际层面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广阔,对象复杂,又往往是大兵
团作战,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盆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先进的大地构造
盆地资源量计算方法可分为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勘探效果分析 法及类比法四大类。
三、区带评价
区带(play)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 于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区带评价研究是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带评价除了要研 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 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 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依据区带对油气聚集的特殊性和资源量计算的精度要求,日前应 用于区带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圈闭体积法、生-供烃单元法和发 现过程模拟法。
第四节 风险分析和勘探决策
油气勘探的风险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概率和效用理论
的原理,从远景圈闭(待钻构造)和成藏层带(勘探领域〕两个层
次,估算能左右勘探结果的地质因素、经济条件以及不同意义 的成功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勘探项目分级排序,最终筛 选和编制出年度投资组合计划。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大石油公司都建立了常规的勘探风险
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研究
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研究1. 引言油气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由于油气储量的有限性和开采难度的增加,对于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电磁法勘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勘探手段,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2. 电磁法勘探技术的原理电磁法勘探技术是利用地下电性和磁性物理特性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物质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理论,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改变来推测地下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电磁法勘探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高精度和广域性等特点,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手段。
3. 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3.1. 油气藏识别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下电磁场的时变特性,识别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分布。
通过测量储层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可以获取到储层的电阻率和磁导率等特征参数,进而判断油气藏的性质和储量。
这种非侵入性的勘探方式避免了传统勘探方法中对地面进行大规模开挖和钻探的破坏,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3.2. 油气勘探目标定位通过对地下电磁场的测量和分析,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定位油气勘探目标。
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到地下储层的形状、深度和厚度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传统的地质勘探数据结合起来,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勘探目标的位置和范围。
这对于油气勘探的准确定位和资源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3. 油气开发及产量优化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不断监测地下油气储层的变化,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勘探人员及时了解油气开发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例如,通过监测储层的电阻率和磁导率等物理特性的变化,可以判断油气储层的开发程度和产能,并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 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领域应用中的挑战尽管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油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测量精度电磁法勘探技术需要对地下电磁场进行高精度的测量,然而地下电磁场的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下介质的复杂性、植被覆盖等因素。
自然辩证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论。
油气勘探过程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实验、模拟等理论思维以及自然科学中一些基本逻辑方法,促使认识转变、理论与技术创新,为油气勘探的突破提供丰富而又详实的例证。
本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思路和方法,为勘探突破提供保障。
标签:认识深化;理论与技术创新;勘探突破学好用好自然辩证法,以其精髓指导我们认识油气聚集规律,立足已有成果,突破前人认识,精细研究、不惧挫折、科学创新,寻找油气资源,是我们研究石化能源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 运用自然辩证法,加深基础理论认识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地球演化历程“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
新的岩层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又会被重新抬升。
群峰林立、岩石裸漏,又为风化、侵蚀作用创造了条件,新的地质过程又重新开始,使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这种不断发展的过程,构成了地球表面的“一个否定了的否定系列”,一个“旧岩层不断损坏和新岩层不断形成的系列。
”我们面对的地球从产生到现在大约45亿年了。
旧岩层的破坏和新岩层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经历了山与川、丘与壑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对地球的认识由迷信到科学,从杂乱无章到有序可循,经历了復杂的认识过程,不断总结摸索出逐渐趋于符合客观实际的自然规律。
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活动的规则和规律的概括,是以一定的哲学作为他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从经验开始的,认识的基础是大量的社会实践,其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对于石油勘探开发来说,要搞清一个构造的油气聚集规律,整体解剖该构造,取得全面、准确的认识,对于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地区找油找气尤为重要。
2 开展大量科学实践活动,探索油气生成条件及储藏规律以普光气田的发现为例。
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的普光气田,构造为川东断褶带的东北段与大巴山冲断褶带的双重叠加构造区。
地质科学中的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
地质科学中的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地质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开拓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油气。
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在地质科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找到油气矿藏,并从中提取出资源。
本文将就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重要性、工作原理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重要性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是一种复杂、高端的技术。
其研究旨在寻找油气矿藏、估算矿藏储量、确定矿区开采技术以及调节开采效果等方面。
所以,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油气是目前人类社会的能源之一,它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是国家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重要基础。
在油气勘探与开采过程中,采用多种现代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测井技术,沉积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磁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这些技术的应用,高度提升了石油勘探开发的效率。
同时,它也能够为新油气田发现和勘探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油气勘探与开采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该技术能够在陆地和海上固体或液体介质中进行勘探。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球内部物理特性和地形、地貌、地质以及地球物理场的非均匀性进行油气矿藏勘探工作。
利用勘探数据解释技术,通过对地下地质构造和特别是岩性变化的解读从而能够精准的确定储量以及开采方法与工艺。
同时,还可以利用岩石学和化学等研究手段,剖析地层结构,进而验证油气矿藏、预测储量。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采取的油气资源进行准确评估。
准确评估油气资源量除了需根据地下勘探资料,还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法律、环境等因素。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采油开采技术,并考虑油气田地下资源量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些调整都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含量高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三、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现状、问题与挑战目前,随着我们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对于高品质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蔡昊【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3(000)011【摘要】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which ha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By studying exploration vuggy carbonate rock,volcanicrock,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concentration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for large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reservoi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in stratigraphic reservoir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o innovate.Improved stratigraphic reservoir exploration results.% 在中国大陆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中分布着油气资源,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研究勘探缝洞型碳酸盐岩、火山岩、砂砾岩集中性地层油气藏,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面得以创新。
提高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效果。
【总页数】2页(P282-283)【作者】蔡昊【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16331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J],2.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J], 朱洪囤3.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J], 延树龙;刘鹏宇4.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分析 [J], 李志广5.“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技术要点
浅谈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技术要点摘要:本文分析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要点,阐述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发展现状及工作问题,提出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勘探技术1、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要点1.1积极引进先进勘探技术自1950年以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逐步走上了一条重要道路,天然气年产量有所增加。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油气勘探更好的发展,石油公司在开发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油气勘探的有效实施,不断改善天然气勘探的不足。
1.2提高人才专业水平和技能油气勘探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风险相对较高,对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在油气勘探方面,石油公司应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涉外人员,加强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注重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2、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发展现状2.1勘探开发难度增大中国大部分石油主要储存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陆相盆地中。
近年来,我国石油使用量大,大部分油田已达到高采高含水阶段,特别是一些大型油田,含水率可达80%以上。
因此,中国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东部的油气储量正在萎缩。
华中地区油气储量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因此,中国油气存量主要表现为老油田含水率增加,低质石油资源份额增加,开采量大,这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不利于油田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
此外,中国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较少,也没有有效的机制。
基础地质理论没有重大突破。
在油气开发中,主要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只注重基于业务的研发,忽视了早期资源研究和评价的重要性,普遍没有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因此,中国实现石油储量的主要发现和突破越来越难。
2.2研发理论和技术需要突破虽然中国在研究开发和开放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油气资源研究开发的整体科技水平无法满足中国当前油气生产的需要。
海相地层油气地质理论不成熟,油气勘探管理难度大。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与实践
关键词 : 集成管理 ; 技术 实践 ; 勘探理论 ; 海相油气 ; 中国
中 图 分 类 号 :E 3 T l 文 献标 识码 : A
Th o is,e h q sa d a tc s o to e e re t c ni ue n pr c ie fper lum x l r to e po ain i a i e u n e n i n m rne s q e c s i Ch na
一
体的集成管理理念。在理论上 , 海相油气理论与 陆相 油气理论 有很 大 区别 , 中国海相 油气理论 与 国外 海相油 气理论也
有很大不 同; 在工程技术上 ,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地 区地形 、 貌条 件变化大, 下构造 受多期变形 叠加 而复杂 多变, 地 地 目
的层埋 藏深, 给油气勘探带来 了难题 。因此在 海相油气勘探实践 中, 既要大胆探 索理论 又要探 索技术 , 要注 意普遍技术 但
-
5 天然 乞北
20 0 8年 1 0月
第2 9卷
第 5期
O L& G SG 0 O Y I A E L G
文章 编号 :2 3— 9 5 20 )5— 5 3— 5 0 5 9 8 (0 8 0 0 4 0
中国海 相 油气 勘 探 理 论 、 术 与 实践 技
牟书 令
( 中国石油化工集 团公司 , 北京光气 田的勘探开发 为标 志 , 中国海 相碳 酸盐 岩油 气勘探 实践表 明中 国海 相油 气领 域是 一个 充满前 景, 值得探 索的领域 。 中国海相碳 酸盐岩层 系油气勘探 , 没有适用 的勘探理论 与现成 的工程技术 , 勘探难 度大 , 险高 , 风 给 海相油气勘探开发管理带来 了难题。在总结前段探 索的经验和不足 , 步形成 了集理论 创新 、 逐 技术攻 关、 优势 团队组合于
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资料
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资料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其在经济、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资料供读者参考。
一、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基本原理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是指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寻找和确定地下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地质体的特征和地球物理信号进行勘探。
常见的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产生地震波,并观测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变化,以确定地下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集层。
地震勘探需要借助地震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获取和处理。
2.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推测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层。
地球上不同地质体的密度差异会导致引力场的变化,因此通过对引力场的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结构和油气藏的信息。
3.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利用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与周围的地质体存在电性差异,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可以间接获得油气藏的位置和特征。
二、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的主要技术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是指通过钻探、采收和加工等环节将地下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
其主要技术包括钻井技术、油气采收技术和油气加工技术等。
1. 钻井技术钻井技术是开发油气资源的基础技术。
通过钻井设备将钻头钻入地下岩石层,在达到预定深度后,安装油管或套管,以保持井壁的稳定性和避免地下水污染。
钻井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取心、记录和分析,以评估油气藏的性质和储量。
2. 油气采收技术油气采收技术是将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从油气藏中取出的过程。
常见的采收技术包括常压采收、压力维持和增压采收等。
通过采用合适的采收技术,可以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和产量,实现高效的开发利用。
3. 油气加工技术油气加工技术是将采收到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处理和分离,得到商业化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一、国外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发展的现状1、国外油气勘探理论进展:合油气系统”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M G Dow在1972年在AAPG年会上首次提出后,后来经Perrodon ( 1984) , Demason ( 1984) , Meissner ( 1984) , Ulmishek (1986)及Magoon (1987、1988、1989)等人补充、修改而完善,认为:“含油气系统强调特殊桂源岩与形成石油聚集之间的成因关系,盆地研究强调构造凹陷及所包含的沉积岩,而不考虑与油藏的关系,对含油气区带和远景圈闭的研究强调应用现有的可行的技术或方法探测出现今存在的圈闭”。
含油气系统一词代表了所有形态的桂类(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而系统则代表了所有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姪源岩、储集层、盖层和上覆岩层)以及所有成藏作用(圈闭的形成、石油的生成一运移一聚集)。
“层序地层学”概念早在1948年Sloss, Krumbein及Dapples等就提岀了。
后经Vail ( 1 977 , 1988) , Payton (1977) , Posarnentie (r 1988),Galloway (1989),Sagree ( 1988) , Wagoner ( 1988)等人进一步完善,层序地层学理论进入到系统化与综合化阶段,形成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Va订a nd P osame ntie, 1988)和成因层序地层学新学派(Galloway, 1989)。
以最大水进面(海泛面或湖泛面)泥岩作为层序边界,强调在海平面或湖平面从下降到上升所完成的进积一退积一加积作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因地层单元,层序内部具有向上变粗再变细的演化序列;1994年,Cross等提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可容空间变化原理,揭示基准而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研究相对应的沉积相演化序列,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产出位置和发育情况。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油气勘探是指在地质构造或沉积盆地中寻找和发现富含可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行为。
它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对油气勘探中常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油气勘探理论:1.岩石学理论:岩石学理论是通过对沉积岩和岩石储集层的研究,了解岩石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岩石学理论可以指导勘探人员确定油气的成藏条件,寻找与储集层相关的地质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位移等。
2.地球物理学理论:地球物理学理论是通过应用物理和数学方法,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构造和岩石储集层等方面的信息。
地球物理学理论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地热勘探和地电勘探等手段,获取油气藏地下结构和地层特征的信息,以及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和储量。
3.地质学理论:地质学理论是对地球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在油气勘探中,地质学理论可以帮助勘探人员识别和解释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了解油气形成的地质背景,从而确定油气贮藏的可能性和方向。
二、油气勘探方法: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其中一地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地质调查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勘探区域的潜力和优势,以及油气形成的地质环境,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是利用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遥感器,在地表获取图像和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沉积物、地表水等,为油气勘探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数据。
3.井地震勘探:井地震勘探是利用井内地震波在地下储集层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获取地下储集层的地质信息和石油、天然气的分布情况。
井地震勘探可以精确测定地震速度、波幅、波形等参数,从而确定储层的储量、孔隙度等关键评价指标。
5.地应力测定:地应力测定是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确定地壳中的地应力状态。
地应力测定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下的构造特征,如断层带、构造应力场等,从而为油气的寻找和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油气田勘探复习题——问答题(含要点)
5.盆地普查的基本工作程序。 要点:
(1)高精度非地震物化探 (2)地震普查 (3)参数井钻探 (4)凹陷评价与优选
6.盆地普查阶段部署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并简述其原因。 要点:
(1)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着重查明区域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因为盆地普查阶段勘探范围具有广阔性的特点,需要整体解剖。
4.试归纳一下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作用。 要点:
(1)分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2)研究地层及其分布 (3)开展地震相及沉积体系分析 (4)确定圈闭及其要素 (5)开展储层分布预测 (6)进行裂缝及流体检测
5.什么是录井,试述录井技术在勘探中的作用。 要点:
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收集地下地质资料和钻井工作状态相关信息的工作 (包括地质录井和工程录井)。录井的主要作用包括:
第一讲 油气勘探技术
1.试论油气苗的概念及其勘探意义。 要点:
(1)找油的可靠标志——证实有油气的生成和运移过程 (2)找油的不利因素——于是油气藏保存条件可能较差
2.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要点:
(1)地层年代及其分布 (2)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3)烃源岩与储盖组合 (4)油气苗及油源对比
3.执行勘探程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要点;
(1)阶段不能逾越,程序不能打乱——严格性原则 (2)节奏可以加快,效益必须提高——灵活性原则 (3)加强跟踪研究,降低勘探风险——协调性原则
第三讲 油气勘探阶段
1.谈谈你对含油气大区这个概念的理解。 要点:
一个国家或者大的石油公司为制定长远的勘探规划,从油气勘探的全球发展 战略或国家石油发展战略出发,往往将本国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油气区(简称大区)。
大区可以是: (1)一个与地理、行政区域甚至是经济条件有关的单元。如藏北地区。 (2)由一系列盆地构成的盆地群,其盆地结构、含油气层系具有一定的共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提高,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进步对油气藏资源的需求逐渐地增大,因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意味着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针对岩性地层储层做好其地质理论分析,并且对其勘探技术深入研究。
依据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基本情况,对其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引言:我国的油气这一自然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地区。
众所周知,岩性地层油气藏相对来说其勘探难度非常大,而且油气成藏具有不规则的特性,成藏的机理大都也比较复杂。
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应用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要求,高效的勘探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长久的勘探工作,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1地质理论1.1岩性油气藏区带概述岩性地层油气藏带比较特殊,与大多数的天然气聚集区相对比,可以发现其构造的背景和层次结构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油气产量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能源结构和储层的影响比较明显。
在勘探开发的初期阶段,油气藏区的地质构造相对来说十分的稳定,每一层的分布也属于比较密集的状态,这是油气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但是随着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逐渐深入,每一层的地质构造将出现不同的变化,形成清晰的地质构造,这能够将油气藏清晰地分隔开来。
因此,在油气藏区进行大量的油气开采工作的时候,往往都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
1.2地质构造和层级结构目前,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内,岩性油气藏主要为断陷盆地、深盆和坳陷盆地。
这些种类的油气藏其地质构造相当地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断陷型的地质构造可以依次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这是由火山喷发岩浆经过长年的堆积后逐渐地形成的。
在高水位的时候,不仅地层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而且在储层当中也含有较多的杂质,而低水位储层相对来说起密度较好,因此其中的地质构造相当的稳定,当然其储层质量也较高;②在深陷型这一类型中,基本都是湖中水库和高水位火山的地质构造。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探测到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来揭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
如何从地表检测出各种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从检测到的各项组分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以及尽可能排除各种地表因素的干扰一直是油气化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背景和异常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各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如采用区域均值加减几倍方差作为异常的下限等来确定异常的。
这些方法在小比例尺低精度油气化探的概查和普查阶段(背景较为统一)是可行的,然而在大比例尺高精度的详查和精查阶段(存在较大背景差异),异常和背景的区分需要更为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改进应用的数学模型来确定异常是一种思路,另外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利用烃类的组成和同位素特征从成因方面对背景和异常进行精细判识是另一个发展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在检测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地表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表烃类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有许多种,如顶空气、酸解烃、游离烃、吸附烃,吸着烃、溶解烃以及热释烃等,这些方法有些已相对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分析实验流程并开发了相应的仪器设备。
由于不同阶段、不同成因产生的烃类不仅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地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以甲烷含量为主,且明显贫13C;深部油气中重烃含量相对较多,且相对富集13C),而且进入土壤先后次序以及存在的烃类-水-土壤相互作用的不同,都为从油气化探异常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如包裹在土壤颗粒内部的吸着烃以早期形成的烃类为主;存在于颗粒之间的游离烃以晚期渗逸的烃类和地表形成的烃类为主。
然而由于已有的一些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测定对象上存在明显的交叉混合现象,妨碍了许多关键信息的提取,从而影响了成因方面的研究。
如酸解烃实际上包括了土壤中颗粒物表面和内部严格意义上的吸附烃和吸着烃,这样得到的酸解烃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活性碳吸附烃法分析测定的实际上是土壤中的游离烃,即包括了地下油气来源的烃类也包含了由地表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因此游离烃测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易遭受气候、土壤含水饱和度以及地表各种污染(包括人为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方面)的影响;顶空气缺点是解吸的烃类量很小;热释烃也包括了吸附烃和部分吸着烃,并且热释温度不易控制,温度低了,烃类释放不完全,温度高了,可能产生裂解,故热释烃指标也不够稳定,应用效果不甚理想。
世界油气勘探地质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
关键性物理界面,特别是古间断面,并有效地建立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
架。这一技术方法体 系已有效地用于预测不同类型的储集体 。大西洋两侧
离散边缘盆地中低位域深水储集体所取得的找油巨大成功是层序地层与高 精度地震结合获得杰 出成就的一例 。 19 年,在 A P 99 A G年会上,B w m n等人对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实践作
维普资讯
发展 非常迅速,但它的理论和方法也和任何新兴的学科分支一样,并不是
一
开始就成熟完善的,它也面临着争论和挑战。这些争论包括:关于全球
海平面变化问题 、关于不同级别层序或旋回的划分标志问题、层序地层学
术语体系及其与 已 形成规范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术语体系的关系问题等
一
近年来世界油气地质理论应用在多方面取得 了重要进展 ,新理论、新
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重要 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一方面为石油工业带来 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促进地学领域各相关学科,如地层学、沉积 学、构造学、地史学等学科的发展。
基础理论 的研究与发展是技术进步与革命的前提 ,技术水平的提高与
等,这些问题的提 出和解决,必将对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还应充分考虑盆地类型及其特征、盆地充填物的序列特 征,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 究。根据现状分析,下列几个 方面将是 以后需要作更深入研究的问题:
() 1 深入研究不同构造、古地理背景下层序地层格架的发育特征和模
维普资讯
5 根据油气发展预测方案, 中亚各国经济活力的增强将使油气生产规模
继续扩大,与油气需求相 比, 其生产增长将更快;与现有水平相 比,到 22 00
年油气盈余国一一哈萨克斯坦和土库 曼斯坦的油气出口 潜力将有实质性的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油气田勘探2021-11-27 15:03 名词解释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指在地壳中由岩层和地层圈闭形成的油气聚集。
这类油气藏通常具有较厚的储层和良好的封盖层,储存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到地质历史、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岩石类型、沉积厚度、有机质含量等都会有所不同,直接影响着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会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储盖组合:储盖组合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特点。
在理想情况下,储层应具有良好的孔渗性能和连续性,而盖层则应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以保持油气的聚集状态。
地层对比与圈闭评价:地层对比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地层对比,可以确定有利储层的分布和厚度,进而进行圈闭评价,优选勘探目标。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手段。
包括地震勘探、重磁电勘探等多种方法,可帮助确定储层的物性和构造特征,进而推断油气藏的分布和性质。
钻井与试油:钻井和试油是证实岩性地层油气藏存在的直接手段。
钻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井液性能,保护储层不受损害。
试油则是对油气藏进行评估和优选的重要环节,可确定油气藏的数量和质量。
开发工程与数值模拟:开发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优化油气藏的开发方案。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可以对油气藏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
以某地区大型逆冲断层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例,该油气藏位于一个大型逆冲断层之上,储层厚度较大,且具有较好的物性和含油性。
通过综合运用地层对比、地球物理勘探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发现了这个具有高产能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8.1 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八章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
8.1 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初期阶段-原始找油理论(19世纪40年代以前)
由于人们缺乏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找油工作主要是依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觉进行的。
如利用油气苗布井等。
1859年宾夕法尼亚西部石油溪油苗附近钻第一口油井,井深只有21米。
标志着有目的寻找油气的开始。
二、中期阶段-圈闭找油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
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背斜高点找
油最有利。
三、世界油气勘探进展阶段-盆地找油理论(20世纪中叶以后)
前苏联地质学家较早提出了“含油气省”的概念。
将沉积坳陷同成烃成藏过程联系起来。
Perrodon等先后提出了沉积盆地与油气成因的有机联系。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朱夏提出“将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率先考察它的全貌,进一步按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特征把盆地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含油气远景区”的找油方针。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8.1 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利生油深坳(凹)陷控制了油气的形成和 分布
2.面临生油深坳(凹)陷的同生二级构造带是 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形成和分布。
6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7
(三)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 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 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 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 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 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油气田规模序列数学模型法:根据自然现象的概率分布特 征来估算资源量。
储、产量分析法:一种利用累计发现量与累计生产量之间 的关系,求得最终累计发现量的方法。
28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四)油气藏或圈闭规模概率分布规律法
--解释评价区资源量的结构,评价油气藏个数、最大油气 藏、某级别的油气藏个数;校正由其它方法给出的资源总量。
勘探初期发现的油气藏一般比最后阶段发现的油气藏要大。 应用该方法应具有边界条件: ①给定最小工业油气藏或最小油气圈闭; ②评价区的油气资源总量; ③已发现的油气藏要达15~20个以上; ④最大工业油气藏。
29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五)特尔菲法与专家系统
主要采用概率曲线法,将评价区进行有效划分,进而统计有 关各项资料,分别根据不同专家的认识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平衡 所有专家的认识,给出对某个盆地或区域的可靠的资源量。
•井筒技术 3.录井技术
——多参数、大信息量,现场快速、实时,为识别和及时 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性质、选择试油层段、进行烃源岩的 评价、储层评价、产能预测等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岩心录井、钻时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 气测录井、荧光录井、地化录井等。
各项录井技术相互配合使用,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丰富的 地质信息,同时也为钻井工程的安全与高效施工提供依据。
4
(一) 陆相生油和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理论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要点:
①陆相湖泊具有生油气条件,我国陆相油源丰富。 ②油源条件的好坏受控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 ③陆相盆地的明显特征是高沉积速率。 ④陆相沉积盆地,碎屑岩沉积占绝对优势,区域性油气 运移距离较短,也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或大型油气聚集带。
5
(二)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
断坡控砂
复式输导
相势控藏
陡缓盆凸 坡坡内缘 断断坡坡 阶阶折折
“T ”
网
阶裂
毯
梯隙
式 型型 型
输 输输 输
导 导导 导
相势 带能 控控 藏藏
相定 势量 控评 藏价
“断-坡控砂”是基础,“复式输导”是条件,“相-势控藏”是关键
13
第二节 油气勘探方法
1.地质法:地面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油气地质勘查) 专题及综合地质研究
我国的油气资源分为五级,即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 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21
•地质储量:
原始地层条件下,储集层(已发现)有效空隙中的油气总量换 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油气总量。它是在地面条件下表示的储集层 有效空隙中的油气总量。
•推测资源:
在勘探初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与邻区同类盆地进行类比, 结合盆地或凹陷的初步地面地质调查、物探普查或参数井、地化资 料估算出的油气资源量。是预探部署的重要依据。
25
26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成因法
根据油气生、运、聚过程的基本理论,来估算生烃量、运移 量和聚集量。常用方法:氯仿沥青“A”法、干酪根降解的数学模型 法和热模拟法等。基本计算思路:先求出生烃量,然后分别确定排 烃系数和聚集系数,三者相乘即得到油气聚集量(总资源量)。 (二)类比法
理论基础:油气资源的大小往往与沉积岩的面积、体积、堆 积速率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通常在成熟探区,对不同类型 地质单元进行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得到一些经验参数,然后应用到 地质条件相似的地质单元中去。
8
(1)逆牵引背斜带为主体,(2)挤压构造带为主体,(3)底辟隆起为主体, (4)披覆构造带为主体,(5)地层超覆带为主体,(6)地层超覆不整合 “基岩”块体油气藏为主体(7)地层不整合为主(8)砂岩上倾尖灭带为主
9
(四)古潜山油气田勘探理论
(1)古潜山油气藏的类型:块断山、褶皱山、残山。 (2)潜山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洞) (3)成油模式:新生古储-早期抬升、中期埋藏、
由于综合录井技术具有随钻性、实时性、信息多样化和定 量化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探井录井技术的龙头。
17
•井筒技术
4.测试与试油技术
•取得的数据主要包括: ①油分析数据, ②天然气分析数据 ③地层水分析数据 ④高压物性油气水分析数据; ⑤油气水产量、油气比、压力资料、温度数据。
18
•分析测试技术
1、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技术
•地热分析技术 地温资料主要可应用于:
(1)推测和研究古地温。 (2)研究区域地质构造。 (3)直接寻找油气藏。
15
•井筒技术
1. 钻井法
(1)科学探索井;(2)参数井;(3)预探井;(4)评价井
2. 测井法:测井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测井地面系统向重量轻、成本低、功能强的方向发展。 •电阻率测井开始由裸眼井电阻率测井向过金属套管测井方向迈进。 •声波测井发展异常迅速。横波声波测井仪已经诞生,渗透率测井仪、声波地 层倾角测井仪也将很快问世。 •核测井和核磁测井技术正突飞猛进,新型的能谱密度、中子和自然伽马组合 测井可以对密度和自然伽马测量进行全谱分析,而以前的仪器只能进行窗口 处理。 •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目前声波成像、井下电视、电阻率成像测井已经被广 泛地应用于确定地层倾角、探测裂缝、定量评价薄层、确定孔洞位置;高分 辨率成像测井为地层解释、储层评价提供了更为直观、更加逼真的资料。16
背斜圈闭→ 地层、岩性圈闭→ 隐蔽圈闭
海相生油理论、 陆相生油理论 早期生油理论、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油理论
源控论—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分布
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核心理论:现代油气成藏和分布理论(现代油气生成、 运移、聚集和分布理论)
3
二、我国油气勘探理论
1、陆相生油和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理论; 2、油气分布源控理论; 3、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4、古潜山油气田形成与勘探理论; 5、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理论; 6、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通过油气资源评价,需回答三方面的问题:
①不同油气勘探阶段的目标在哪里? ②这些目标的各级资源量及其可能性如何? ③最佳的近、中、远期勘探方案是什么? 油气资源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为有效地寻找和 评价油气田提供依据。
24
二、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及内容
(二) 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地质评价、资源量估算、经济评价、部署规划。 油气资源地质评价的研究对象为:油气区、盆地、 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 主要研究内容:对勘探目标的各项油气地质条件 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不同资源级别及类型的定量估 算,最后进行地质风险分析与勘探策略研究。
出各自的修改意见;④通过该过程的多次反复,最终由特尔菲班
长给出各种置信水平下的资源量估计值。
30
四、油气资源评价的盆地模拟技术
盆地模拟(Basin Numerical Simulation),是通过计算机 技术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热力一动力学、地质流 体动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进来,首先建立表征盆地内与 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有关的各基本地质过程的概念模型(或地 质模型)。然后,根据概念模型的特点,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 动力学等方程来描述相关的地质过程,即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最后,根据盆地的地质特征确定定解条件、选择合理的数值解法, 输入恰当的模拟参数,从时间-空间上对盆地的地质演化、有机 质热成熟以及油气的生成、排驱、运移乃至聚集过程进行历史分 析和定量描述。
晚期稳定;古生古储。近油源;具有断层和不整 合两种运移通道。 (4)潜山及潜山内幕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10
断裂带
潜潜山山披批覆覆构构造造带体
斜坡带
Nm
2
Ng上
Nm
1
Ng上
NNg下g下
2
Ed+Es2
3
5
Mz 7
+
7
Art
1 Ed+Es2
4
+
6
Art
Ng下
45
3
C+P Es3+4 Mz
油藏 气藏 运移方向
19世纪后期, “背斜聚油理论”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
背斜高点找油最有利。
线状分布理论--油气田呈线状分布,沿出油点的直线上找油。
3.世界油气勘探进展阶段-盆地找油理论(20世纪中叶以后)
Perrodon等: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2
4. 近现代油气勘探理论
圈闭理论--油气聚集于地下圈闭中。寻找各类含油气圈闭
•潜在资源量:
是指预探阶段过程中, 通过以地球物理勘探为主的综合勘探, 经过圈闭识别、描述评价方法,估算出的含油气圈闭可能存在的资 源量。潜在资源量还未经钻探证实,是部署预探井的重要依据2。2
•预测储量:
是指预探阶段完成后,对已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圈闭,通过圈 闭精细描述评价或油气藏早期描述评价,预测出的油气储量。
在目前或将来,经济上值得开采的,而技术 上又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 。
已验证了的经济资源为储量。
20
一、油气资源的概念及分级
(二)油气资源分级 1、分类原则
地质把握程度;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源发现与否;近期可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