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学情景创设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创造某种认识情景和情感气氛,从而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刺激,激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究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采用趣味实验,创设激趣释疑的教学情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地去认识、去探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实验总是充满兴趣和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除了演示点燃酒精灯、把酚酞试液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等实验外,我又增加了几个实验:白糖变“黑雪”、会跳舞的鸡蛋、烧不着的手帕等,学生的兴趣很高。在

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增加了雪碧中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讲溶液导电性时增加了西红柿及酸奶的导电性实验;讲常见的碱时,增加了饮料瓶中盛满二氧化碳倒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瓶子变形的实验等。教师利用增设的趣味实验,不仅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使其对学习化学产生了兴趣。

二、穿插化学故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事,可以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杀狗洞”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狗进去很快就会死亡,人进去却安然无恙,据说洞内有一个“妖魔”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护,它不敢轻举妄动。意大利化学家波曼尔不畏艰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发现山洞内并没有妖魔,那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人进去却安然无恙,而狗进去就会死去呢?学生很快想到了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这节课就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中拉开了序幕。此外,明朝诗人于谦的故事及他的诗《石灰吟》、有记忆的金属、波尔多液的来历、酸碱指示剂的发明等这些故事都可以穿插到课堂中。故事不仅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营造质疑的氛围,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重要前提。

首先,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讨论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堂主动权。教师要少讲,学生才有机会、有时间和空间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论好坏深浅,都要充分肯定,切不可指责与训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只有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轻松、和谐的气氛,洋溢着情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勇于探究问题的习惯才能得到培养。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化学概念原理大多比较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而教师利用大量生动活泼的课件,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景,可以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显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使

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景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巧问善诱,营造探究氛围。如日常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个有趣的化学现象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如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提出诸如以下问题: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要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为什么有些食品采取真空包装?

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不利影响?可采取什么措施防

止温室效应?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哪支蜡烛先熄灭?原因是什么?

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这种气体应具备什么特点?发现有煤气泄漏时应该怎么办?

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随时有问题可想,形成了开放式的探索性思维,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

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景”为中心,围绕科学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恰当的“情景”,通过“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景”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一种愉快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