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目的:对肠梗阻患者施行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接受CT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当患者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应尽早对其展开CT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标签: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急腹症,肠梗阻主要由肠腔内出现物理性或机械性阻塞而引起,通常发生于小肠或结肠等部位。其中,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及呕吐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以往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主要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方法,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会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CT扫描技术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例,对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其中,男67例,女52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年龄(45.8±6.4)岁;61例有手术史,57例无手术史。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胀、腹痛、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等症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精神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给予对照组腹部X线平片检查,让患者采取常规拍照站立的体位,为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可对少部分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联合照卧位片检查。结束拍片后,将片子交由放射科两位资深医生或专家,让其进行阅片并做出诊断。

观察组则接受CT扫描检查,具体操作为:应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层距为10~15mm,层厚则为10mm,并采取5mm薄层对患者的梗阻区域展开扫描,对于疑似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需在3~5mm后展开延迟扫描。将扫描的结果交给两位资深的医生,让他们对影像学仔细分析并做出

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18例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具体为:58例由肿瘤引起,31例为粘连性肠梗阻,16例为肠套叠,6例为肠扭转,7例由腹内外疤所致;同时,有25例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此外,经临床检查,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诊断数量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论

对于肠梗阻患者,特别是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而言,倘若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肠坏死,甚至发生死亡。经调查研究得知,因肠坏死而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因此,为对肠梗阻患者展开正确的治疗,将病死率尽可能降至最低,就需要做好临床诊断工作。当前,临床医生除了要对患者是否发生肠梗阻加以了解以外,还需对肠梗阻的具体发病位置、发生原因以及是否伴发绞窄性肠梗阻等进行确定。在本实验中,行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其诊断正确率、原因准确率以及梗阻部位检查数量等均显著高于接受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王永红[3]等人的相关研究报告相吻合。

在对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诊断时,提供的征象比较少,但当患者出现病理方面的变化时,会改变相应器官及组织的密度,因而此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X 线征象,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此种情况特别明显,因此,腹部平片通常在急腹症X线论断中得到应用,并且由于其操作简便,可快速做出论断,因而成为急腹症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式[4]。

而CT则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扫描被测物体的断层图像,并通过重建的方式,获得三维图像。其中,CT图像是采用不同灰度来将患者组织及器官对X 线的吸收程度反映出来,因此,临床中CT影像与X线图像一样,均为黑白色的影像,白影代表高吸收区,也即高密度区,比如骨骼等;而黑影则表示低吸收区,比如存在较多气体的肺泡等。然而,相比于X线片,CT影像学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分辨力。因此,应用CT扫描可将患者脑、脊髓、肺、肝等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更好地显示出来,并在解剖图的背景上,将病变的影响显示出来。与X线图片相比,CT图像除了能以不同灰度将密度的高低显示,还可通过采用组织吸收X线的系数来对其密度的高低程度进行说明,具有量的概念。现阶段,CT检查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在肝、胆、胰、腹膜腔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

发挥出来显著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外伤病变、炎症及占位病变等,CT发起到了关键性的诊断作用[5]。

综上所述,CT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当患者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应尽早对其展开CT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波,江发良.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用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0):4344.

[2] 朱建设.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04):6869.

[3] 王永红.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1):86.

[4] 赵虹.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557558.

[5] 吴春燕.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J].哈尔滨医药,2013,33(01):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