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古文化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解答的问题。我国古来就连神话这样一个字眼也没有,这也还是近世纪从外国输入进来的。神话这个字眼,看起来很容易叫人迷惑,由于它本身所包含的神怪幻变的因素,一般人每每认为所谓神话就是和现实生活无关,而是从人类头脑里空想出来的东西,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国内研究神话的著述还不多见,“什么是神话”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引用高尔基的话来作解答。
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①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的空想。高尔基又更明白地告诉我们说:“要把费尽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②这就更说明了神话的产生,是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当我们研究神话起源,古代每一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特定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凭空地推想。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神话的起源。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人“进入历史的时候,还是半动物的,因而也是十分贫困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计划经济。集体劳动与平均分配,在这里是以原始人同周围自然作斗争中的极其薄弱的装备为其基础的”③。所以在原始公社制度下虽然没有人对人的剥削,但原始人却是自然的奴隶。他们被贫困和生存斗争的困难所压倒,起初还没有脱离周围的自然界。在长时期中,原始人无论对自己还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任何有联系的观念。后来才逐渐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极有限的幼稚观念。再后一点,当人类的“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④,原始人才开始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了超自
然的存在物——神灵和魔力。他们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中大火的燃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幻变,产生了巨大的惊奇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东西,管它们叫神。他们不但把太阳、月亮等当做神,还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甚至微小到蚱蜢那样的生物,也都当做神来崇拜⑤。这就近似所谓万物有灵论。从这些蒙昧的观念中,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而这种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正是原始人从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日益聪明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也正是原始社会低下生产力的一种反映。
现存唯一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全书共分十八卷,原题为夏禹、伯益作,实际上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根据我的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战国初期到汉代初期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成书最早,约在战国初期到中期。
二、《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成书稍后,约在战国中期以后。
三、《海内经》四篇,成书最迟,约在汉代初期。
三个部分的分法,是采取蒙文通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上发表的《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的说法,我认为这种区分,很有见地。一般把《五藏山经》算是一个部分,把“海外”、“海内”各经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又算是一个部分,前者简称“山经”,后者称为“海经”。这种划分,未尝不可,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划分,没有从内容实质做深入研究。蒙先生却首先提出:“《海外经》四篇所载之地,皆在《五藏山经》所记之地的四周,其山水国物又多有与《海内》、《大荒》重复者,而独不与《五藏山经》重复,可知《海
外经》与《五藏山经》当是一个著作的两部分。”可谓是巨眼卓识。
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埃及等,古代都有
着丰富的神话,希腊和印度的神话更相当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只有中国的神话,原先虽然不能说不丰富,可惜中间经过散失,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片段,东一处西一处地分散在古人的著作里,毫无系统条理,不能和希腊各民族的神话媲美,是非常抱憾的。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著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列举了三点:
一、因为中国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大自然的恩赐不丰,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熔铸成为鸿篇巨制。
二、又兼孔子出世,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的教训,上古荒唐神怪的传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绝口不谈,因此后来神话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不但未曾光大,反而又有散亡。
三、是神鬼不分的结果。古代的天神、地祇、人鬼,看来虽然有分别,实际上人鬼也可以化做神祇,人神淆杂,原始的信仰便无从蜕尽,原始的信仰保存,新的传说便经常出现,旧传说受了排挤僵死了,新传说正因为它“新”,也发不出光彩来,实在是两败俱伤。
以上几点除第一点可商之外,第二点中,还包含一个神话转化做历史的问题,值得提出来补充说说。
做历史,大都出于“有心人”的施为,儒家之流要算是这种工作的主力军。为了适应他们的主张学说,他们很费了一点苦心把神加以人化,把神话传说加以理解性的诠释。这样,神话就变做了历史。一经写入简册,本来的面目全非,人们渐渐就只相信记载在简册上的历史,传说的神话就日渐消亡了。
例子是多的,如黄帝,传说中他本来有四张脸,却被孔子巧妙地解释为黄帝派遣四个人去分治四方①。又如“夔”,在《山海经》里本是一只足的怪兽,到《书·尧典》里,却变做了舜的乐官。鲁哀公对关于夔的传说还有点不明白,便问孔子道:“听说…夔一足?,夔果然只有一只足吗?”孔子马上回答道:“所谓…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足,意思是说:…像夔这样的人,一个也就足够了。?”②孔子
的解释虽然不一定真有其事,但从这里也就可以见到儒家把神话历史化的高妙。历史固然是拉长了,神话却因此而遭了厄运,经这么一改变转化,恐怕委实会丧失不少宝贵的东西,而从神话转化出来的历史也不能算是历史的幸事。
高尔基曾经说过:“古代…著名的?人物,乃是制造神的原料。”这话是不错的,历史人物转化做神话人物,完全是有可能的。显著的例子,如伊尹、成汤、傅说、姜太公、李冰等,他们既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而后世人们传说,又在他们身上附会了不少神话的因素。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不算很少。推而广之,就是尧、舜、禹等,也完全有可能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著名领袖,确实替人民干了不少好事,受到人民的尊崇敬爱,因而在传说中将他们神话化了,终于让他们上天去成了神。
中国古代神话,它本身就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它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对于后世文学,不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到我国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民间诗歌的一部最早结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受到《诗经》作者们的热情歌颂。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看得出来是取材于神话的,两篇诗实际上也都成了契和后稷诞生神话最早的文学记录。《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织女和牵牛,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在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了。
以后的一部重要诗歌结集是《楚辞》。《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战国中年的屈原。经近人考
证,屈原所作有《离骚》、《天问》、《招魂》、《九章》、《九歌》、《远游》等篇。在这些篇章里,屈原运用神话材料,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他对当时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倾向。其中尤以《天问》一篇,神话材料运用得最多,作者的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奇兀的问题,除神话外,还包括历史、传说乃至仙话。自然以神话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