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秦汉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秦汉文学

概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秦王朝历时甚短而轻视文化,文学上可说的东西很少,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大致只有一部《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

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一、散文

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出于贾谊的笔下。他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西汉中期的散文,以司马迁的成就最高。这不仅表现在他写的鸿篇巨制《史记》,而且表现在他的仅存的一篇单篇文章《报任安书》。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

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①。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后期两部重要的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和王充的《论衡》。

二、赋

在楚辞的影响下,汉代文人从事着新的创作。这里既有模拟楚辞传统风格和体式的,也有从楚辞中脱胎而出成长起来的新文体。对于楚辞和汉代新兴的辞赋,当时人都通称为“赋”或“辞赋”,并不加以严格的区别。但这两者终究有性质上的不同,所以后人还是注意到必要的分辨。从根本上说,楚辞(或称“骚体”)虽有散文化的因素、但仍旧是一种感情热烈的抒情诗。而典型的汉赋,已经演变为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这种辞赋,成为汉代文学(尤其是文人文学)的正宗和主流。所以说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

汉赋(又泛称辞赋)这是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汉赋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

★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

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早年师事李斯门人吴公。文帝初被召为博士,一年内超迁为太中大夫。因力主改革 ,为权贵所嫉。文帝三年(前177)出为长沙王太傅。文帝七年(前173),奉诏回京,拜梁怀王太傅。文帝十二年(前168)怀王坠马死,自伤失职,郁郁而逝。政治上建议众建诸侯而削其力,主张全力抗击匈奴,强调重农抑商。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散文和辞赋方面。政论文如《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颇有纵横家遗风,分析形势,指陈利害,内容充实,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其赋以《鵩鸟赋》、《吊屈原赋》最有名,承骚余绪,词清理哀。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有《新书》十卷。武帝时期也是汉赋的极盛期。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这时期的辞赋,就有四百多篇。同时还出现了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2?——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无所用,遂免官去梁,从枚乘游于梁孝王门下,孝王死后归蜀。

武帝读他的《子虚赋》大加叹赏,把他召到宫廷,他又为武帝作《上林赋》。除了作为宫廷文学侍从,司马相如还曾奉命出使西南,安抚当地人心。晚年因不满于自己在宫廷的地位,常称病闲居。他的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九篇,大都不传。《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也可视为完整的一篇)得到最后的确立。

与司马迁一起,被后世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有《司马文园集》。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人。少年时家居读书,青年时游三辅,入太学,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初仕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安帝时,先征拜郎中,迁尚书侍郎,再迁为太史令。后迁尚书,复为太史令。顺帝时为公车司马令,迁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视事三载,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永和四年卒。他精通天文历算(曾做浑天仪、地动仪),反对图谶。文学创作名篇有《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同声歌》、《四愁

诗》等,其中《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归田赋》标志着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四愁诗》开了七言诗先河。有《张河间集》。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扬雄。其赋以《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

三、史传文学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一说前135年-----前87?),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北)人。少年时在家乡耕读,约十七岁师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开始漫游大江南北,考察史迹。三十岁左右以父荫为郎,随从武帝多次出游,又曾奉命出使巴蜀以南。父死,继任为太史令,得以遍览皇家藏书,决心遵守父嘱,埋头撰写史书。天汉二年(前99),,因李陵事件下狱,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约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史记》创作,此后不久,与世长辞。他博学多能,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既是伟大的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