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秦汉文学常识
(完整word版)文学常识题库全

文学常识题库语文常识(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语文常识(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Day3秦汉时期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
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汉赋四大家”是:扬雄《甘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民间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5.“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所谓“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纲:“父为子纲”(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君为臣纲”(君为主,臣为从;臣不能违背君主);夫为妻纲(夫为主,妻为从)➢五常:仁、义、礼、智、信Day3秦汉文常练习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府双壁”和“乐府三绝”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纲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且历时短暂,因此“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两汉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样式丰富,许多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孕育而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内容(一)秦与两汉散文1.秦与两汉散文综述秦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多文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汉散文,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旧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2.秦代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由于《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中还保存大量的寓言故事,全书的寓言故事共有两百多则。
《吕氏春秋》中的寓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人。
曾从荀卿学,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焚书令,变籀文为小篆。
《史记》有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在泰山,琅玡、峄山等地刻石表功。
这些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
内容虽没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汉魏碑铭有直接的影响。
2.西汉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小升初文学常识专题一先秦两汉

小升初文学常识—系列全集制作人:优胜教育李静静制作人:李静静前言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记录一个时期一个朝代文化特征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文字的记录,有了文字,自然就会出现文学。
古代文学区别于现代,是指所有的文字作品。
文学是内涵,是艺术,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保证,先秦的诸子百家,秦一统六国后,书同文。
而后历朝历代慢慢的都出现了具有朝代特征文学特征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大致可分为散文、诗歌、诗、词、曲、赋、文、小说、戏曲。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朝代都涌现了大批具有朝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文化大致同步,音乐、舞蹈、绘画和造型艺术等彼此关联,互相影响。
综合所学,结合历史各朝代文学特征,在此我把他们大致归纳为先秦既春秋战国的散文、诗歌,秦文汉赋晋书,南北朝辞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名著导读。
正如:“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目录1、小升初文学常识————先秦两汉2、小升初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3、小升初文学常识————大唐诗歌4、小升初文学常识————宋词元曲5、小升初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第一讲:文学常识——先秦两汉课程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背景。
2、掌握主要人物及其作品。
3、熟记易考知识点。
常识初探: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什么?秦朝统一了哪六国?顺口溜——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优胜讲坛:小神话-----------蚩尤和黄帝一、古代神话——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含义:上古文学,幻想、远古先民生产力和认识水平极其低下,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力。
代表作:《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古代文献,其中以《山海经》中保存的课堂互动: 学生讲故事 考点对接: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 》2.列举其中的经典神话故事二、《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概况: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辑录了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秦汉文学常识

二、秦汉文学概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秦王朝历时甚短而轻视文化,文学上可说的东西很少,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大致只有一部《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
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一、散文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出于贾谊的笔下。
他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西汉中期的散文,以司马迁的成就最高。
这不仅表现在他写的鸿篇巨制《史记》,而且表现在他的仅存的一篇单篇文章《报任安书》。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①。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1.先秦作家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着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着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
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100个必备文学常识,值得收藏(可编辑修改word版)

100 个必备文学常识,值得收藏“三言二拍”、“初唐四杰”、“五大奇书”、“春秋三传”、“史学双璧”……你还记得多少?100 个必备文学常识,一起来温习吧!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秦汉文学常识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钜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乐府诗也有许多五言名篇。
西汉时期,七言句子大量出现.曹丕的《燕歌行》汉代文学的发展,四个时期。
1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
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
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
3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
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
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张衡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
汉代乐府民歌:思想内容:暴露战争罪恶,反映人民生活痛苦,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
艺术特色:娴熟巧妙的叙事技巧.自由的诗歌形式(杂言体,五言诗)和朴素自然的语言特色五言诗:起源:五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古诗十九首:简介:东汉末年中下层士人学习民歌所写的五言诗。
不是一人之作,也不是一时之作。
原数不只十九首。
艺术特色:长于抒情。
善于运用比兴来抒发感情语言浅近自然,明白晓畅,意蕴丰厚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古代文学常识 2、秦汉

晁错 (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 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 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 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 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 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 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 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 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 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 错于东市。
铺叙。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 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 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 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 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 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 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 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 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景帝(刘 启)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 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 汉赋是在汉代 为汉赋的代表作家。与杨雄、班固、张衡合称“汉 涌现出的一种 有韵的散文, 赋四大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 它的特点是散 韵结合,专事 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作 品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 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 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 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 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1. 背景介绍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和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
在这两个时期,古代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秦汉古代文学的常识,包括文学特点、代表作品和主要作家等内容。
2. 文学特点秦汉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内容丰富多样秦汉时期的文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哲学、诗歌、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
从历史上看,当时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对于哲学、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也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重要课题。
2.2 形式多样化古代汉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和戏曲。
其中,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流,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散文以骈文和赋为代表,形式较为复杂,意境丰富多变。
而戏曲则以汉赋正义剧本为主,曲调独特,表演形式多样。
3. 代表作品秦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部著名作品的介绍:3.1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辞章之一。
这篇作品以屈原的个人遭遇和离散之苦为背景,通过咏史抒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离骚》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3.2 《论衡》《论衡》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集杂家思想和各种知识于一体的著作。
这本书包含了众多的短文、议论和杂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哲学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3.3 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在前代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今注》中孔坚撰写的《义疏》记载:“武库之文、名曰赋。
”,这说明汉代赋是用武库(刺史、太守等官府内的图书馆)供称之。
汉赋以形容文章中讲求具体描绘,文字较为精美,情感和思想抒发深厚。
4. 主要作家秦汉古代文学中,有一批杰出的作家对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主要作家:4.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大人物,他是《离骚》的作者,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和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5、史学作品: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记叙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10表、8书、70列传共五部分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3000年的历史。代表作:《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作为正史24史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帝王的传记,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精编版)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5.《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6.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7.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二、秦汉文学
1.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2.《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3.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4.《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5.《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秦代文学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
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
每纪都是5篇,共60篇。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
《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
今之所传,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
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
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科必记)一、先秦时期1.诗歌A.《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2)《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列为“六经”之一。
(诗、书、礼、易、乐、春秋)(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合称“六义”。
(4)“六艺”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B.楚辞(1)《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代表先秦诗歌的最高成就,开创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到西汉刘向编辑成书,《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2)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离骚》是现存第一篇抒情长诗。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作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2.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原名《书》,儒家“六经”之一,又称“书经”。
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2)《春秋》: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一般认为是孔子所作。
儒家“六经”之一。
开创了编年的体例。
核心思想是“尊王攘夷”。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
(3)《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相传由左丘明所著,以记言为主,按照八国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4)《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先秦史家散文的高峰。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作。
(5)《战国策》:战国“杂史”,纵横家言。
由西汉刘向整理汇编而成,国别体史书。
3.先秦诸子散文《汉书·艺文志》所谓“九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
先秦文学常识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收录305篇故又名诗三百,内容: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德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为春秋左丘明所著,是现存第一步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孟子,战国时期,有《孟子》,主张性善论,民贵君轻。
荀子,战国时期,著有《荀子》,主张性恶论。
二、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时期,《南华经》(《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三、法家
商鞅,战国,《商君书》,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韩非,战国,《韩非子》,依法治国
四、墨家
墨子,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五、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融百家思想
六、兵家
孙武,春秋,《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秦汉历史文学常识

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 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 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 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 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 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 赵高。
谢谢!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 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 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 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 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 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 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与众 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 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 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 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 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 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秦汉古代文学常识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秦汉古代文学常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汉文学一汉赋基础:1、《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它又简称为为《吕览》,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
《汉书·艺文志》称这为“杂家”。
3、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是贾谊和晁错,贾谊的政论文名作是《过秦论》,鲁迅称它为“西汉鸿文”,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书》、《贤良对策》等。
4、汉初楚声短歌主要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赋,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诗歌中的汉乐府民间歌辞和由中下层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6、最早写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现仍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战国时的荀子。
7、汉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主要流行的是追随楚骚余绪的“骚体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主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
第二阶段是汉赋的鼎盛时期,流行“散体大赋”,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大人赋》是讽刺汉武帝好神仙的。
杨雄的代表作有《甘泉赋》、《长杨赋》等。
其他如王褒、东方朔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第三阶段流行的是抒情言志的“小赋”,著名的作家有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等。
8、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的形式对后来的辞赋是有影响的,它的体制结构后来被看做是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称作“七”或“七体”。
10、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短篇小赋中最著名的作品,其中“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揭露了当时弥漫官场的种种丑行。
拓展阅读:古代文学常识歌谣先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先秦至汉简史及文学常识20131018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起义,其中属项羽和刘邦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随后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皇帝,汉朝就此开始。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被选入教材。
先秦至汉著名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
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5.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秦汉文学概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秦王朝历时甚短而轻视文化,文学上可说的东西很少,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大致只有一部《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
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一、散文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出于贾谊的笔下。
他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西汉中期的散文,以司马迁的成就最高。
这不仅表现在他写的鸿篇巨制《史记》,而且表现在他的仅存的一篇单篇文章《报任安书》。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①。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
《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后期两部重要的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和王充的《论衡》。
二、赋在楚辞的影响下,汉代文人从事着新的创作。
这里既有模拟楚辞传统风格和体式的,也有从楚辞中脱胎而出成长起来的新文体。
对于楚辞和汉代新兴的辞赋,当时人都通称为“赋”或“辞赋”,并不加以严格的区别。
但这两者终究有性质上的不同,所以后人还是注意到必要的分辨。
从根本上说,楚辞(或称“骚体”)虽有散文化的因素、但仍旧是一种感情热烈的抒情诗。
而典型的汉赋,已经演变为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这种辞赋,成为汉代文学(尤其是文人文学)的正宗和主流。
所以说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
汉赋(又泛称辞赋)这是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
汉赋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
★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早年师事李斯门人吴公。
文帝初被召为博士,一年内超迁为太中大夫。
因力主改革 ,为权贵所嫉。
文帝三年(前177)出为长沙王太傅。
文帝七年(前173),奉诏回京,拜梁怀王太傅。
文帝十二年(前168)怀王坠马死,自伤失职,郁郁而逝。
政治上建议众建诸侯而削其力,主张全力抗击匈奴,强调重农抑商。
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散文和辞赋方面。
政论文如《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颇有纵横家遗风,分析形势,指陈利害,内容充实,感情充沛,气势逼人。
其赋以《鵩鸟赋》、《吊屈原赋》最有名,承骚余绪,词清理哀。
后人辑有《贾长沙集》。
另有《新书》十卷。
武帝时期也是汉赋的极盛期。
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这时期的辞赋,就有四百多篇。
同时还出现了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2?——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因景帝不好辞赋,无所用,遂免官去梁,从枚乘游于梁孝王门下,孝王死后归蜀。
武帝读他的《子虚赋》大加叹赏,把他召到宫廷,他又为武帝作《上林赋》。
除了作为宫廷文学侍从,司马相如还曾奉命出使西南,安抚当地人心。
晚年因不满于自己在宫廷的地位,常称病闲居。
他的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九篇,大都不传。
《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也可视为完整的一篇)得到最后的确立。
与司马迁一起,被后世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
有《司马文园集》。
张衡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人。
少年时家居读书,青年时游三辅,入太学,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初仕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安帝时,先征拜郎中,迁尚书侍郎,再迁为太史令。
后迁尚书,复为太史令。
顺帝时为公车司马令,迁侍中。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视事三载,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永和四年卒。
他精通天文历算(曾做浑天仪、地动仪),反对图谶。
文学创作名篇有《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同声歌》、《四愁诗》等,其中《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归田赋》标志着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四愁诗》开了七言诗先河。
有《张河间集》。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扬雄。
其赋以《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
三、史传文学司马迁司马迁(前145?一说前135年-----前87?),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北)人。
少年时在家乡耕读,约十七岁师从董仲舒、孔安国。
二十岁开始漫游大江南北,考察史迹。
三十岁左右以父荫为郎,随从武帝多次出游,又曾奉命出使巴蜀以南。
父死,继任为太史令,得以遍览皇家藏书,决心遵守父嘱,埋头撰写史书。
天汉二年(前99),,因李陵事件下狱,被处以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
约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史记》创作,此后不久,与世长辞。
他博学多能,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既是伟大的史学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
史学上与班固一起,合称“班马”;文学上与司马相如并称“西汉文章两司马”。
其著作除《史记》外,今存的还有《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
班固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彪长子。
少年聪慧好学,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经百家之言。
父卒(23岁)后,归乡里,承父业续写《史记后传》。
永平五年(62年),以私修国史罪下狱。
其弟班超上书辨冤,明帝任为兰台令史。
一年后迁为郎,典校秘书。
奉诏续撰《汉书》。
章帝时诸儒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班固据以撰《白虎通义》。
后任玄武司马。
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中护军。
及窦宪失势自杀,坐连下狱而死。
他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作除《汉书》、《白虎通义》外,尚有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等,后人辑为《班兰台集》。
四、诗歌★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1),时不利兮骓不逝(2)。
骓不逝兮可奈何(3)?虞兮虞兮奈若何(4)!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1),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乐府民歌“乐府”本是古代音乐官署机构。
秦已有之,汉初承之,武帝时扩大其规模。
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奏外,还有采集民歌。
六朝时,人们把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汉乐府分文人乐府与乐府民歌,原本很多,现仅存百余首,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歌辞中,其中的民歌是精华。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远影响。
它以叙事性为基本特色,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形式灵活整散不拘,尤其是五言的广泛运用,为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孔雀东南飞(并序)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诗于“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本诗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
此诗作于东汉末年。
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中最著名的是选自《文选》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编的《文选》,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