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afa0b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添加标题
2
安 全
添加标题
3
交 往
添加标题
4
自尊和情感
添加标题
5
自我实现
添加标题
6
经济资源及其稀缺性
#2022
1.2 选择与机会成本
(1)选择: 定义: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种或几种 加以利用的过程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 选择的特征:是指对稀缺资源的选择;被选择的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换句话说,选择也需要付出代价。
2.3 基本内容
供求理论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
生产理论
3
分配理论
4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5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6
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根本分析方法是成本——收益核算法,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和制度分析。这些分析方法从规范和实证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划分为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3.1 成本—收益分析 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制度分析(政治法律制度,文化风俗习惯)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d3bdd025a98271fe900ef900.png)
需求增加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0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 移动,需求减少。
0 Q1 Q0 Q2
Q
22
具体来看
需求量的 变动
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Q
变化 不变
图形表现
同一条曲线 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 位移
23
7.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商品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15
第三节: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需求量与需求曲线
1.需求和需求量的含义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的某一市场上,在某一价格下愿 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 —— 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 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
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6
2.需求表
Q s = --δ + γ(P)
31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价格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P元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P2
P1 。a 0 Q1
S
。b
量
Q2 Q斤
32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
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48271共62页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48271共6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e26c6c910ef12d2af9e7f6.png)
•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微观经济学大体经历了古典时期、新古 典时期和新古典后微观经济学三个发展 时期。
一.古典微观经济学时期
• 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 威廉·配弟(W.Petty)和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B.Bois—guillebert)分别成为英、法两国古 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有关经济论著中, 出现了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命题。 尽管他们对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分析是粗糙的, 但他们都讨论了商品与劳务的价值与价格决定 这一核心问题,这也为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经济学第一次成 为一门科学。
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 增长。关于价值理论,斯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 劳动创造价值为中心提出了多元论的价值观。
• 另一方面,斯密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被许多经济学家 所继承,发展成为以后的各种经济学体系。英国古典学者大 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一元论的劳动的价值论。与李 嘉图同时代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英国的马尔萨斯 (T.R.Malthus)利用斯密价值论中“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提出“生产要素服务论”、“生产费用价值论”。萨伊认为商品 的价值是由效用决定的,而效用的创造不仅有劳动,还有资本和 土地。这三种生产 要素的收入相当于创造效用时各自所耗费的 代价,从而构成效用的生产费用。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由效用 的生产费用决定,即由工资、利息和地租决定。
• 。瓦尔拉斯的继承人是出身于意大利的 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A.Pareto)。帕累 托运用序数效用观点,并在序数效用基 础上承袭和发展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 理论。此外,由于他论证了被称为生产 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问题,对以后的西 方福利经济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故被认 为是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先驱。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d33a99aaea998fcc220ecf.png)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
(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它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
“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
(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
(二)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二、经济学的定义
对人类基本问题的选择和解决涉及一个社会资源 利用效率和分配公平与否的问题,即资源的配置 与利用问题,这构成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最新发 展
一、经济学带的萌芽阶段
(一)15世纪—17世纪中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商业本位”, 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确立的时期。
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 学的基础,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 的工具来分析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了。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构 架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假设
(二)完全信息假设
(三)除上述两个最基本假设之外,还有市场出清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制度假设等。经济人假设和 完全信息假设是最基本的。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关系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一)基本假设方面 (二)研究方法方面 (三)研究对象方面 (四)主要理论方面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一)研究目的方面 (二)研究内容方面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区别,但更应该强调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c9be09e45c3b3567ec8bec.png)
规范表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实证分析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way
things are)
经济理论Economics
经济理论
基本经济理论
经济学就是选择的科学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如何组合) How(用什么办法)
C.为谁生产?(分配)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For who(如何分配) How many When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
府有能力。
微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结构
边际效用分析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家庭经济行为
资源稀缺性(有限性)
特点
相对性
绝对性
稀缺规律 law of Scarcity:
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 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 他形式进行分配。
选择的成本: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s
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 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企业经济行为
显示偏好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成本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1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6de5be01de80d4d8d15a4fbd.png)
人们如何进行交易? •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 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依存;建立在专业化分工 基础上的贸易能够从相互交易中获益;如伍兹需要自 己修剪草坪吗? •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市场经济是指,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 交易、并且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 亚当·斯密指出,追求私人利益的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 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能够实现合意的市场 结果;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阐释看不见的手如何 施展其魔力。
机会成本
• 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 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产品的数量 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 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 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做 出某项选择时所支付的实际费用,而是一种观 念上的费用或损失。 • 第二、机会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 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 • 第三、机会成本是经济主体作出决策是所放弃 的最好收益的那种选择。
• 理性人通行为。
• 例如航空公司愿意在低于平均成本时售票、水和钻石谁贵等。
•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实施某种行为的东西,可以是惩罚,也可 以是奖励;激励在经济学研究中处于中心位置; • 市场运行时,买卖双方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 政府决策者制定的政策可以改变人们面临的成本和收益,如汽 油税和关于安全带的法律;
• 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是,并不 意味着总是这样;原因是,政府政策并不是天使 制定的,而是由不完善的政治程序产生的,它可 能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8d61d328ea81c758f57815.png)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f8daa0dd88d0d233d46a4d.png)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e82e44b7360b4c2e3f647c.png)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般
均
衡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理
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
利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经
济
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3d27f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3.png)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2 厂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理论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
理论。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达国家中垄断大企业的市场力量日益膨胀和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新古典学派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 H. Chamberlin)的《垄 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的出版,从理论上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垄断力量的存在和对垄 断缺乏分析的缺点。萨缪尔森把这两本著作的出版称为“垄断竞争的革命”。 从那时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市场的类型或结构进行研究,其理论主要分为 三种:垄断竞争理论、寡头理论和垄断理论。
(1)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 (3)进一步把概念符号化; (4)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2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
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决定问题。
1.3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图1-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经济循环流动图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 手”的原理。2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对该 原理进行论证和充实的过程。
➢这主要体现在: 1.对该原理的论证 2.对该原理的补充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b73e90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d.png)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导论:市场与价格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见表1-1)★
表1-1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考点二: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见表1-2)★★
表1-2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考点三:市场★
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以及由此确定的潜在的买卖。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仅有买方和卖方都不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性市场,还有卖方影响市场的非竞争市场,如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是有范围的,不仅要考虑地理边界,还要考虑包含产品范围的大小。
如住房市场是高度当地化的,而黄金市场却是世界性的。
市场的价格是在买卖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微观经济学考察市场均衡的价格,即一个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考点四: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1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含义
名义价格是指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
实际价格则是指名义价格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价格。
2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需要引入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某年商品的实际价格=基准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年的名义价格。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715caa160066f5335a8121b8.png)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和由此引起的选择性需要,而稀缺性又是由人类欲 望的无限性和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的。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比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 系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作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图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了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这三个重要概念: (1)生产可能线之外是无法实现的产量组合,说明资源稀缺性的存 在。 (2)在存在稀缺性的情况下,人们必须作出生产多少粮食和棉花的决 策。生产可能线的所有点就是人们所作出的选择。 (3)在资源既定时,多生产一吨棉花就要少生产若干吨粮食,所放弃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主张自由放任 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 主张自由放任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区别和联系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中心理论不同 (4)分析方法不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互联系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宏观 经济学相互联系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企图超越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 物之 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之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 效果。 什么叫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 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他要回答的是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它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事实来 进行检验。 实证分析工具 1.均衡分析 2.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4.边际分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170a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b.png)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在成本和市场需求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生产者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决定生产量。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生产者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技术,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市场理论及市场结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规 模生产者,每个生产者 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
02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微观经济学时期
总结词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强调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贡献 ,研究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详细描述
古典微观经济学时期起始于18世纪末,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强调 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市 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价格机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
目录 Contents
•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概念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与应用
0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 象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01
微观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市场机制下供求关
个体决策者
市场供求关系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的行为, 包括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过程、偏好、约 束条件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机制下商品和服务的 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如何在供求关系的作 用下形成和变动。
资源配置与生产
竞争与市场结构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 生产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c58211e518964bcf847c81.png)
三、稀缺性规律
▪ 稀缺性规律是指相对于人类不断上升的 需要来说,再多的资源也不能完全满足人 类的需要。
稀缺性规律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 第一,维护人权。 ▪ 第二,保护产权。 ▪ 第三,理性政府。
在综合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可以 给经济学下一个简短的定义:经济学是研 究人们行为的社会科学,具体地说,它是 研究个人和社会在一定的制度下,如何在 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资源的用途之间进行 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 经济学只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 济行为,并总结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经济学区别于 其它社会科学的主要表现。
二、理性行为假定
▪
居民、厂商和政府等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
者,尽管他们的身份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在经
济分析中,他们所具有的共性是其行为都是理
性的,这就是理性行为假定。
▪ 来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 人假设”。
▪ 2.如何生产?
▪ 3.为谁生产?
▪ 为了进一步描述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 引入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一概念。
▪ 考察生产可能性边界,首先又要说明机 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概念。
▪ 机会成本是做出某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的真 实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而产生的成本。
▪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 (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 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 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 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 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的定位 § 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
学科是以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发表《国富论》为标志的。
§ 经济学只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 济行为,并总结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经济学区别于 其它社会科学的主要表现。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四节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一、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 二、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 三、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本章小结
§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行为的社会科学,它是研究个人和社 会在一定的制度下,如何在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资源的 用途之间进行配置和利用的科学。经济学建立在理性行 为假定和稀缺性规律这两大基本的前提之上的社会科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机会成本是做出某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的真 实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而产生的成本。
§ 如果一种资源有两种以上有用途,并且这些用途 之间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那么,机会成本就 应该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它选择中评价最 高的那种选择。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资源配置就是对稀缺资源所做出的一种选择。 资源配置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 如
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经 济问题;资源利用就是社会如何充分发挥现 有资源作用的的问题,主要解决“社会的生 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 如何才能
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和“谁来 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这些基 本经济问题。
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 象的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 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 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 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 (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 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 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 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 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四、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 经济模型是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 的理论结构。
§ 建立经济模型大致包括这样四个步骤: 对经济现象进行归纳和抽象;定义相关 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假说; 把假说进一步把符号化和公式化;建立 经济模型,获取数据并对模型求解;对 模型结果进行分析。
§ 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
§ 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
§ 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 这些经济单位可以是消费者、厂商或任 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实体。
§ 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 行,研究经济中的总产出水平、价格水 平、利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 就业等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 边际分析通过考察某些因素的微小的增量变 动给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在这种分析 中总是最后一个变动具有决定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 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
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机会成本表现为一种“次佳选 择”。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二、资源利用
§ 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指一个社会对稀缺的资源 从整体上实现了充分的使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资源利用是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问题。具 体来说,处理好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 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 (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 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 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 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 到。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在综合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可以 给经济学下一个简短的定义:经济学是研 究人们行为的社会科学,具体地说,它是 研究个人和社会在一定的制度下,如何在 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资源的用途之间进行 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三、稀缺性规律
▪ 稀缺性规律是指相对于人类不断上升的 需要来说,再多的资源也不能完全满足人 类的需要。
稀缺性规律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 第一,维护人权。 ▪ 第二,保护产权。 ▪ 第三,理性政府。
一、资源配置 ▪ 在经济学中,人们始终被要求在一定的
约束条件下对稀缺资源做出各种各样的选 择,这就是资源配置。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资源配置就是对稀缺资源所做出的一种 选择。具体说来,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资 源配置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所有 的资源配置无非是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 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二、理性行为假定
§ 居民、厂商和政府等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 者,尽管他们的身份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在经 济分析中,他们所具有的共性是其行为都是理 性的,这就是理性行为假定。
§ 来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 人假设”。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理性行为假定是在经济活动中,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 居民、厂商和政府等都充满理性,一般都被视为理性人, 他们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 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稀缺性规律 是指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和资源 利用的问题。据此,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 1.生产什么?
▪ 2.如何生产?
▪ 3.为谁生产?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为了进一步描述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 引入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一概念。
▪ 考察生产可能性边界,首先又要说明机 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概念。
§ 例:一个学生毕业时面临三种方案:方案 A——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方案B——到政府 部门做公务员;方案C——到月薪5000元的公 司上班。
§ 假定这个学生决定选择方案A读研究生,那 么,他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是“方案B”还是 “方案C”呢?这就取决于他对“方案B”还是 “方案C”的评价。如果他认为“到政府部门做 公务员”价值高于“到月薪5000元的公司上 班”,其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就是“方案B”; 反之,其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就是“方案C”。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 存在价值判断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 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的价值判 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 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
为的结果。简单地说,实证分析要回答的是 “是什么”的问题。
§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
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简单地说,规范分析所
牵涉到的是“好”或者“坏”的问题,而区
分好坏又必须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
出发的,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