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学分析》教学大纲
遥感地学分析第一章2014
• 医学遥感影像分析的启示(学科属性) •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的学习途径
• 遥感影像图相对地图的信息量优势
• 2.课程目的: • 发挥地理学科的专业优势,提高遥感影像地学应用水平 • 3.课程前提: • 地理专业知识\遥感基础知识\数字图像处理知识 •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遥感影像地学分析专业工作者?
• 5.课程大纲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遥感数据及其预处理 • 第三章遥感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自然地理要素遥感信息解译 • 第五章 城市与旅游信息遥感解译 • 第六章 土地信息遥感解译 • 第七章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实践
遥感地学分析
胡伟平第Leabharlann 章 绪论• • • • •
1.课程背景 2.课程目的 3.课程前提 4.参考文献 5. 课程大纲
• • • • •
1.课程设置背景 遥感的使命: (1)是什么(定性)? (2)在哪里(定位)? (3)有多少(定量)?
• 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地学分析
• 遥感工作者的专业背景: • 物理\数学\计算机\工程技术\摄影测量\地球科学 • 学科交叉的经验
• 4.参考文献: • 1)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1990年 • 2 )周成虎,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 社,1999 • 3 )关泽群等:《遥感图像解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4 )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 年 • 5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 《遥感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学报》、《地理研 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自然资源学报》、 《资源科学》、《植物学报》、《生态学报》等 • 英文:《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遥感地球科学教学大纲
遥感地球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遥感地球科学是一门利用卫星、飞机及其他载体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和研究的跨学科领域。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他们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遥感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遥感技术的常见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遥感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进行遥感数据解译和分析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遥感地球科学基础知识- 遥感概念及分类-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2.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3. 遥感在资源勘测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调查- 水资源勘探- 农业生产监测4. 遥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扩展监测- 城市绿地规划- 交通网络规划5. 遥感在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高温干旱监测- 极端天气事件监测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
2. 实验实践:安排学生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群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遥感数据采集和实地调查,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材参考1. 《遥感地球科学导论》2.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3. 《遥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及论文撰写3. 期末考试七、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达到教学目标。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遥感概念及分类第3-4周:遥感技术原理第5-6周: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第7-8周:环境监测中的遥感应用第9-10周:资源调查中的遥感应用第11-12周:城市规划中的遥感应用第13-14周:气候变化中的遥感应用九、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遥感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升自身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遥感地质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课程编码:0706222009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所属学科:地质学实验总学时:8学时实验课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系2002年12月制定的《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遥感地质学》课程是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讲授和实验,使学习者掌握遥感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内容;基本掌握遥感技术在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及地质环境灾害调查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
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三大类岩石、各类构造形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的遥感图像特征,掌握地质体、地质构造的遥感信息提取、遥感地质信息成因机理综合研究方法。
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学会航空像片立体像对的观察方法,了解主要类型遥感图像。
2.掌握主要类型地貌的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方法。
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主要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方法。
4.掌握各类构造形迹的主要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方法。
5.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环境的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方法。
6.学习遥感地质信息提取、成因机理的综合研究方法。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实验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25%。
教学文件:校编《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学生实验前复习该课讲授的有关地貌、岩石、构造和地质灾害环境等相关内容。
指导教师介绍立体镜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类型遥感图像,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地貌、主要类型岩石、构造形迹和地质灾害的典型遥感图像,学习地质体、地质构造遥感图像解译和遥感地质信息提取及综合分析方法。
五、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5%,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就建模而言,都可以用线性规划模型解决;而且,EXCEL易得易学,不会因为软件问题增加学生的负担,造成教学“失焦”。
通过前期系统的理论学习,加上计算机软件以及大量生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如此的锻炼为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科研创新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1]钱颂迪,等.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6).[2]胡晓东,亚湘章,祥荪.运筹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2).[3]刘小强,左勇华.现行学科专业制度下交叉应用学科专业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以运筹学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4.[4]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工业工程,2009,(10).[5]侯彩虹.《运筹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03).[6]郭秀英.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策略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作者简介:瞿夔(1975.8-),男,湖北省宜昌市人,讲师,研究方向:生产运作管理。
一、引言遥感是综合利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依据地学规律来研究地球表层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技术手段,具有现代边缘科学技术明显的综合性的特点,它既是空间技术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纽带,其应用遍布林业、农业、地质矿产、土地资源、环境、水资源、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各个不同领域[1]。
遥感应用研究的基础是需要根据地学应用的目的来建立一定的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模型,获得能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信息,而遥感地学分析就是遥感与地学各学科应用之间的一个接口,它既是遥感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2]。
《遥感地学分析》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应用遥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遥感数据源,实现复杂地学问题的快捷、方便、省时和省力解决的一门课程。
《遥感地学分析》课件
图像解译
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获取方式
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 获取。
处理流程
预处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图像增强(对 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信息提取(特征提 取、分类等)。
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 等。
遥感地学在国家安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 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遥感地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环境监 测和预测数据,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遥感地学的历史与发展
遥感地学的起源
遥感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
遥感地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地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遥感 地学在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遥感地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遥感地学将继续发展壮大。未来遥感地学将更加 注重高光谱、高分辨率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应用领域, 提高应用效果。
02
遥感技术原理
遥感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的方式获取其信息的高新技术。
分类
按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按波段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遥感技术的原理
电磁波理论
地球表面各种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发射 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特征。
分辨率
水资源评估
总结词
《遥感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性质《遥感地质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注重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一系列典型图像的解译实例的剖析和解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一般原则、方法及步骤,启发学生根据图像的不同特点展开解译思路,提高地质解译的能力。
2、实验的目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基本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基本理论和图像地质解译方法,提高地质解译的能力。
3、实验的任务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遥感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的特点及效果,学会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深对《遥感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实验一航空摄影像片的注记及立体观察实验要求:1、了解航空摄影像片的种类,注记及意义;2、掌握立体观察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人文现象的影像特征。
实验二光机扫描图像的注记意义及多波段影像特征分析实验要求:1、了解光机扫描图像的种类;2、熟悉陆地卫星MSS、TM图像注记特征及多波段图像的影像特征。
实验三遥感图像数字增强处理实验要求:1、了解图像增强处理的原理;2、掌握常用的遥感图像数字增强处理方法。
实验四遥感图像分类实验要求:1、了解图像分类的原理;2、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
实验五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各种地貌类型的影像特征;2、重点掌握流水地貌的影像特征及解译方法。
实验六沉积岩和岩浆岩图像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沉积岩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2、初步掌握岩性地层分析方法。
3、初步掌握侵入岩及火山岩的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
实验七变质岩图像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变质岩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2、初步掌握变质岩层影像的分析方法。
实验八褶皱构造解译实验要求:1、掌握褶皱构造的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实验九断裂构造解译实验要求:1、熟悉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2、运用各种标志解译断裂构造,判断断裂构造的性质,并进行力学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理分析,更好地运用遥感技术手段为相应的专业服务。
遥感地学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服务于社会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
实习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遥感地学分析原理、适用范围与实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专项遥感地学分析的实现过程,以及遥感地学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植被光谱特征及生态参数估算、水环境质量和监测、土壤干旱和侵蚀、城市扩张等方面应用,进i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习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遥感地学分析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实验课程以实习为主,与遥感地学分析理论课同时开设,不单独设课:以综合实验为主,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遥感和专项知识基础;3、实验一人-•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遥感地学分析实习。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以平时实习、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肱(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二、实验内容实验一: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分析1、掌握对TM影像的预处理2、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分析3、掌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方法说明和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图像预处理的各项工作的理解和应用,熟悉常用的土地利用/覆盖提取方法,了解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及步骤。
实验二: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动态变化分析1、植被指数构建原理及应用2、NDV[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3、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说明和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植被指数构建原理,了解NDVI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
实验三:湖泊面积动态监测及分析1、湖泊面积提取方法和原理2、水体波谱特征分析3、水面积动态变化分析说明和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水体波谱特征及变化,了解水体面积提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湖泊面积提取及变化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学分析》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理分析,更好地运用遥感技术手段为相应的专业服务。
遥感地学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服务于社会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信息源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2)典型地物目标的反射光谱和辐射光谱特征;(3)植被光谱特征及生态参数估算基本原理与方法(4)土壤光谱特征及其土壤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水环境光谱特征及其水环境质量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6)地质环境光谱与纹理特征及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7)大气环境地理分析方法及其大气环境质量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8)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信息提取与全球变化综合分析方法。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遥感地学分析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的难点多,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对比分析、野外实习与实验遥感相结合的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以教、研、讨为主要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区域宏观分异与遥感影像特征的关系的认识。
(2)目标地物信息的提取模型的理解与掌握。
(3)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平时考核占50%包括实验、综合练习、课堂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核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方式,占5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 遥感概述2. 地物光谱特征3. 传感器与遥感平台说明和要求:(1) 回顾并熟悉遥感相关基础概念。
遥感地质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Remote Sensing Geology课程编码:BB10422062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察适用对象:本科地质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地址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方法。
懂得遥感地质学的基础理论,遥感图片解译原理、技术和方法。
结合实习对学生进行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工作时通过见习即可独立判读图片、编写地质调查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遥感原理,图片和数据的形成过程、方法和类型;一般理解过程遥感资料的处理方法,了解地质工程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 绪论遥感地质学的目的、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和教学方法。
2 遥感的基本原理电磁波学基础,大气窗口概念,色彩原理。
3 遥感图片之航空相片航空摄影基础知识,航片是我几何学特征,航片的物理特征,航片的质量评定,航片的立体观察。
4 遥感图片之陆地卫星图像陆地卫星知识,陆地卫片的几何学,卫片的物理特征。
5遥感图片的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解译标志,解译标志的局限性和可变性,解译方法。
6光学增强,数字处理光学增强,数字处理。
7卫片的地貌解译海岸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风成地貌,大型构造解译。
8 遥感图片的岩性解译三大岩石的影像特征,地产分析。
9 构造解译地产产状判读、褶皱、断裂、火山解译,隐伏构造、线性构造、环状构造解译。
10 遥感找矿找矿标志,找矿解译11 远红外图像和侧视雷达遥感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红外遥感的地质应用,侧视雷达图像原理与应用。
12 遥感地质工作的方法与程序预解译,建立标志,详细解译,野外验证,室内成图。
12 实习①航片的立体观察;②地质构造解译;③红外遥感图片判读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按章(或内容体系)分配学时,重点、难点在学时分配上应有所侧重。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点:实验课主要为图片解译,重点解译构造、水文地质。
遥感地学分析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1、教学目标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根据我校地理学科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测绘工程和土地管理四个专业的特点设立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使四个专业学生能够掌握现代遥感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理分析,更好地为相应的专业应用服务。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地理学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地理、地质、测绘、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目前,全国有140多个学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的建设,对整个地理学科课程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及其遥感应用现状、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地质信息的遥感获取、土壤信息的遥感获取、水环境遥感方法、大气遥感等内容。
实验教学则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地理目标,进行遥感图像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训练,强化学生对遥感与遥感地学分析的理解以及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1)遥感信息源和遥感信息提取基本原理;(2)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和辐射光谱特征;(3)土壤光谱特征及其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水体光谱特征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地质遥感的基本原理与信息提取方法;(6)大气遥感的基本原理与信息提取方法;(7)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信息提取与全球变化。
2、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课程内容组织以遥感数据与信息提取模型为纲,以主要应用对象为接口,划分为九个顺序衔接的知识模块,各个模块又包含若干相应的知识点。
知识模块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3、重点难点《遥感地学分析》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的难点多,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对比分析、野外实习与实验遥感相结合的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Remote-sense Geology课程编码:1302ZY002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选修学分:1.5总学时/理论/实验:24/0/0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适用专业:地质学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一、课程简介《遥感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平台和传感器、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地质判读与分类、遥感地质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遥感基础知识和技能,遥感地质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遥感在地质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树立: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保证学生达成专业的相应毕业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遥感地质应用能力。
1.价值目标(或称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遥感基本原理(毕业要求2.6);(2)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毕业要求2.6);(3)掌握遥感地质判读方法(毕业要求2.6);(4)掌握遥感地质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毕业要求2.6)。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1章的理论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24学时。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斗习。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314 学时:56 学分:3编写单位或编写人:资源学院史继忠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06年6月16日《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遥感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异常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领域,是构筑“数字地球”不可或缺的强大核心技术,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在众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自然资源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全新技术方法。
在我国也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国家资源环境调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与管理、海洋勘察、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地质学》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一门以传播图像科技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特点,是地质类各专业的技术方法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遥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地学信息源,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性和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加强运用GIS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与目视解译结合,进行人机交互计算机屏幕解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遥感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其它地质工作中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和地学分析。
3、课程的适用专业与年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三年级4、课程的总学时要求:56学时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地质学基础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遥感技术、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
了解国内外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
重点和难点:遥感、遥感信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遥感技术分类;遥感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遥感二.遥感信息三.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平台2.遥感器3.遥感信息接收与预处理系统4.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四.遥感技术分类㈠.根据电磁辐射源(被动遥感、主动遥感)㈡.根据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㈢.根据遥感器工作波长(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五.遥感技术特点1.视域宽广2.直观可视3.客观真实4.定时定位观测5.资料的可处理性第二节遥感地质学一.定义二.研究对象与目的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第三节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遥感技术发展轨迹及发展方向第二章遥感基本原理学习目的和要求:强调电磁波理论是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解译的理论基础。
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314 学时:56 学分:3编写单位或编写人:资源学院史继忠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06年6月16日《遥感地质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遥感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异常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领域,是构筑“数字地球”不可或缺的强大核心技术,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在众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自然资源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全新技术方法。
在我国也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国家资源环境调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与管理、海洋勘察、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地质学》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一门以传播图像科技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特点,是地质类各专业的技术方法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遥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地学信息源,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性和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加强运用GIS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与目视解译结合,进行人机交互计算机屏幕解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遥感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其它地质工作中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和地学分析。
3、课程的适用专业与年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三年级4、课程的总学时要求:56学时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地质学基础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遥感技术、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
了解国内外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
重点和难点:遥感、遥感信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遥感技术分类;遥感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遥感二.遥感信息三.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平台2.遥感器3.遥感信息接收与预处理系统4.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四.遥感技术分类㈠.根据电磁辐射源(被动遥感、主动遥感)㈡.根据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㈢.根据遥感器工作波长(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五.遥感技术特点1.视域宽广2.直观可视3.客观真实4.定时定位观测5.资料的可处理性第二节遥感地质学一.定义二.研究对象与目的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第三节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发展历史与前景遥感技术发展轨迹及发展方向第二章遥感基本原理学习目的和要求:强调电磁波理论是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解译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应用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遥感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异常活跃,发展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领域,是构筑“数字地球”不可或缺的强大核心技术,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在众多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地学领域相关科学研究的全新技术方法。
在我国也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国家资源环境调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城市规划与管理、海洋勘察、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地学分析》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一门以传播图像科技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特点,是地学类各专业的技术方法课。
该课程是应用遥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遥感数据源,实现复杂地学问题的快捷、方便、省时和省力的解决。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课程需在学习了测量学等课程后再深入学习本课程。
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如下:
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
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
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实践(实验、上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实验紧密结合大纲要求,在前所学课程基础上,深入应用ENVI软件对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验证和综合分析,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消化与理解。
六、学业考核
本课程的作业规范: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以便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每个月布置一个中型的项目,学生撰写项目书,并完成整个流程,上交项目报告!
七、其他说明
让学生完成地图学发展趋势,应用行业,应用前景的调查,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学习来对学科及学科发展有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提起学生学习该学科的浓厚兴趣。
撰写人:卢晓宁院(部、中心)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