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护理三基试题第二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页名词解释

1.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

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的主要功能是

承受和转移压力缓冲震荡和协调脊柱的运动。

2.三偏征:内囊损伤后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偏瘫、偏盲、偏感觉障碍。

3。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

4.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

5.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其内有脊神经根通行临床上进

行硬膜外阻滞时就是将药物注人此腔内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

10页名词解释

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过程。例如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发生波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

量的自身调节。

2.窦性节律和异位节律:由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起搏细胞)控制的心脏跳动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由窦房结起搏细胞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3.血氧饱和度: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氧容量。每升血液中Hb实

际结合的氧量称为氧含量。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Hb的氧饱和度即血氧饱和度。4.内脏痛觉:内脏痛觉不同于躯体痛觉其特点如下。①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②伴随不安与恐怖感;③有牵涉痛(即放射痛);④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切割、烧伤不敏感

5.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所分泌

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激素。

16页名词解释

1.亚健康: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

康状态又称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脱水热:高渗性脱水病人因细胞内液明显减少使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减少散热

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3.缓冲系统:是指一种弱酸和它共轭的碱所组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人体血液中

有许多对缓冲系统其中以血浆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Nahco3/H2CO3)最重要。

4.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4种类型。

5.心理社会呆小状态:慢性应激可在儿童引起生长发育的延迟特别是失去父母或生活在父母粗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中的儿童可出现生长缓慢、青春期延迟并伴有行为异常如抑郁等称为

心理社会呆小状态或心因性侏儒

23页名词解释

1.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Mz表示。不少药物根据血浆半衰

期确定给药次数如磺胺类药SMZ和SIZ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10~12小时和5~7小时故前者每天给药2次后者每天给药4次。

2.首关消除:某些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脉系统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先经受灭活代象谢使

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该过程称为首关消除即首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普萘洛尔口服

剂量比注射剂量大约高10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制剂首关消除较强。口腔黏膜给药及直肠给药能避开首关消除。

3.安慰剂:是一种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都与被测试药物一样而实际并无药理活性的物

质(如淀粉)。在科学地评价一个新的临床药物疗效时有必要设立一组只给安慰剂的对照组。

只有当所试药物的疗效明显超过安慰剂的疗效时方可认为有价值。有时安慰剂亦可表现出临

床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因而要正确评价药物疗效必须排除病人心理、精神和环境等因素的干

扰作用。

4.双盲法:是在使用安慰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试验方法是指被试者(病人)和试验者(医师)双

方都不知道使用的是什么药试验结果的资料由第三者进行处理评定故称双盲。因为任何一种

治疗方法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还与病人对药物的信任、医师与病人的关系、医师对治

疗方法的暗示或宣传以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对疗效的评价。采用

双盲法可避免或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和试验者在判断结果时的主观推测取得真实准确的结论。

5.化疗:对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简

称“化疗”。

31页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机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正常

比例发生变化称为菌群失调。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病人可使肠内正常的大肠埃希

菌数目大量减少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此类疾病称

为菌群失调症。为防止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

2.荚膜:是某些细菌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黏液性物质可帮助鉴定细菌。荚膜具有抗原性

可作为细菌分型的依据之一。荚膜还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荚

膜也能保护菌体避免或减少一些物质如溶菌酶、补体、抗体和抗菌物质对细菌的损伤因而增

强了细菌的侵袭力故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荚膜多糖还可使细菌彼此相连黏附于组织细胞

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3.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具

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在控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在机体内扩散以及促进病毒性疾病

的痊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干扰素也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

抗病毒的主要生物试剂在防治病毒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迟发感染:又称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

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最后以死亡而告终。如麻疹病毒感染后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炎(SSPE)。

5.超敏反应: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

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素乱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人们习惯上称为过敏反应。超

敏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不同分为4型即I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39页名词解释

1.介水传染病:是指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

2.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并对人群进行卫生宣传

教育采取各种增进健康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