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考古学通论》教案2
《考古学通论》教案导言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地一门科学。
我们著名地考古学家夏鼐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地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地一门学科”。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地是,考古学研究地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地对象是文献资料。
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而获得的。
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再编写成报告,才能成为研究资料。
所有非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称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即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必须而且只能靠实物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信息。
所以对史前时代来说,考古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1、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获得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它包括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古代人类建筑和设施。
古代人类活动又可分为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
所以,与古代人类有关的遗迹,还有矿坑、作坊、窖藏等。
与古代人类生活活动有关的遗迹还有洞穴、聚落(村落)、城堡等。
2、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既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按用途,它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按它的质料来分,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木、漆器和丝绵织品等。
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品(如雕塑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装饰品、货币、铭刻、文书等。
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或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考古通论
中国考古通论中国考古通论第一章概论考古学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和文化遗迹研究人类古代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近代考古学,以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为基础。
考古学有其完整和严密的方法论,其基本规则是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和考古资料整理中的器物形态学。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含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它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按其质料可分为……。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必须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三.考古学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证史:证明史书记载的正确性正史: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补史:补充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历史;补充历史时期史书记载的不足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笔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同一文化共同体亦即同一考古学文化,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这一社会集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在文化遗物和遗迹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由某一社会集团创造的考古学文化是其物质文化的体现。
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发生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座位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等;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观音洞文化和山顶洞文化。
中国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
中国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1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上是以使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和的,因为其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或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和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青铜时代是在Three-age System中的第二时期,三时代系统是丹麦考古学家在1836年时所提出,共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的特色是青铜的广泛使用,即利用铜与锡、铅、锑或砷的合金制作工具和武器.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和等地,始于公元前3000年.希腊和中国于公元前约2500年进入青铜时代,欧洲较晚,约在公元前1400年.美洲并没有青铜时代,因为欧洲探险家将铁直接引进,使美洲直接从石器时代跳至铁器时代2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又称金石并用时代.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显着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3水下考古学是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4盟誓春秋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而举办的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先挖好小坑,,将与牺牲者埋入坑中,如有违背,便如此牲.史书有多处记载反映当时的政治形势,主要的盟誓遗址有盟誓遗址和温县盟誓遗址.5“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与此相配合的是:五鼎或五鼎以上的贵族,可随葬真车真马;而五鼎以下的贵族,只能随葬象征性的车马器;同时,三鼎或三鼎以上的贵族才能用双重椁.6釉里红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7经幢石料制作的建筑物,上刻佛教经文或佛像. 经幢:读音jīng chuáng ㄐㄧㄥㄔㄨㄤˊ.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8金缕玉衣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满城汉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金缕玉衣是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和身份的象征.汉代和贵族,死时穿“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诸侯王级、“”公侯级.9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是中国古代货币,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演变而来的,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两大类.10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夏代末年,贝就可能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又用仿制贝代替,有石贝、蚌制贝、骨贝、铜贝等.铜贝是金属铸币的滥觞. 贝币是一种原始货币.种类不一,以齿贝最为通行.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清军储篇三:“货币者,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夫岂无法以驭之曰:仿铸西洋之银钱,兼行古时之、贝币而已.”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刀漆以为书,贝币以为货.”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一是,系铜质贝币,形如背面磨平的.” 除商代原始贝币流通外,中国早期社会贝币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在交通及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贝壳由、、直至均在使用.11唐三彩色釉中以铜、铁、钴、锰、锑等为着色剂,经过焙烧,形成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其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因盛产于唐朝而得名. 是的鼎盛时期,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而盛于,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着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古人多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中国考古学通论”纲要(续)
一点说明:“纲要”只是课上PPT的文字部分,有不少内容需要充实,大家可参考栾丰实等《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张之恒《考古学通论》等书。
“考古学通论”纲要(续)古代中国青铜器概说一、青铜、青铜器、青铜时代“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
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
……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
”(宋应星《天工开物》)金属材料学广义 vs 狭义“青铜”合金的比较优势熔点低红铜1083度;+锡15%,960度;+锡25%,800度硬度大(“布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红铜35度,+锡5-7%,50-60度;+7-9%,65-75度;+9-11%,70-80度塑性和抗腐蚀性强二、青铜器分类性质、形制、功能容器(礼器)食器:鼎、鬲、甗、(烹);簋、盨、簠、敦、豆(盛)酒器:爵、角、斝、钅焦(温);尊、觥、方彝、卣、罍、壶(盛);觚、觯、杯、钅和(饮)水器:盘、匜、盉、盂、鉴、盆;乐器:铃、铙、钟(甬、镈)、钲、句鑃、铎、錞于兵器:戈、矛、戟、铍、钺、刀、剑、镞、弩、盔车马器工具量器、杂器等三、青铜器纹饰分类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1958年几何形纹样:云纹、雷纹、圆圈纹、涡纹、三角形纹、方形纹;动物性纹样奇异的动物纹样: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窃曲纹;写实的动物纹样:象纹、蝉纹、蚕纹、鱼纹、龟纹、贝纹、虺纹、兽纹、鸟纹;叙事画的纹样:车马或徒步狩猎纹。
“意义”的有无《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四、青铜器铭文1、年代学价值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标准器断代法”2、史料学“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3、语言文字学音-音韵学;形-构形学;义-训诂学词汇,《西周金文词汇研究》语法,《西周金文语法》、《西周语法研究》4、艺术价值“商周铜器款识,它们的布白之美,早已被人们赞赏。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第6章夏商周考古⼀、名词解释1.偃师商城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商城包括⼤城、⼩城、宫城,为三重城垣式城址。
⼤城平⾯近长⽅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条。
在⼤城的西南部,还有⼀个平⾯呈长⽅形的⼩城。
⼤城、⼩城的建筑⽅法⼀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成。
⼩城的年代早于⼤城,⼤城是在⼩城的基础上扩建⽽成。
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2.利簋答:利簋,⼜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青铜器。
1976年出⼟于陕西临潼县零⼝镇,其特征为侈⼝,兽⾸双⽿垂珥,垂腹,圈⾜下连铸⽅座。
通⾼28厘⽶,⼝径22厘⽶,重约7.95千克。
采⽤上圆下⽅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天圆地⽅”这种古⽼观念的体现。
器⾝、⽅座饰饕餮纹,⽅座平⾯四⾓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4⾏32字,铭⽂载武王伐商之事。
因⽽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且证实了古⽂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盘龙城答:盘龙城遗址是1954年在湖北黄陂发现,并于1974、1976年进⾏较⼤规模发掘的⼀处商代古遗址。
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四世纪前期,时代为商代前期或称早商时期。
这⼀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地偏东南部,平⾯略呈⽅形。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了商⽂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祭答:⼈祭是⽤活⼈来祭祀祖先(⼈⿁)、神灵或⾃然界万物,主要流⾏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
吉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doc
2000年试题中国考古学通论一、回答下列概念1、遗存:2、单位:3、层位关系:4、遗址:5、民族考古学: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位关系(15分)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六、介绍一木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秦汉考古一、名词解释(5X6)1、金石学:2、三叠层:3、殷墟:4、干栏式建筑:5、肆:苏秉琦:二、问答(10X4)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而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义,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三、简述(15X2)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儿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四、简答(16X3)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2001年试题中国考古学通论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1、考古学:2、考古学文化:遗迹:遗物3、相对年代: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一、名浏解释(3x10)匿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基因:人种学二、简答题(10x3)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3、清列举出国内外出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化石各三例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1、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科形成问题的理论模式有主要有哪些?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请分别阐述一下关于现代人起源问题的〃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3、运用动物考古学的资料,分析一下我国新石器时代狗、猪、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等家畜开始驯养的时间和地域问题先秦考古(新石器、商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东北、西亚)一、名浏解释(5x6)1、山顶洞人:2、〃三登层〃:3、干栏式建筑:4、殷墟:5秦权:6黄肠题凑:二、问答(10x3)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主要有哪些区别?2、周原考占有哪些重要发现?3、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试举两例进行简要内容介绍三、论述(20x2)1、筒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分期与分区)2、简述建国以来夏商周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汉唐宋元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元考占)一、名浏解释(5x8)三角缘神兽镜:居延汉筒:邢窑:昭陵六骏开元通宝:商鞅量错金银:含嘉仓二、写出卜,列器物的名称和时代(2x5)(时代只写出朝代即可,如战国、西汉、东汉、隋、唐等)1、唐后期镇墓兽(见314页镇墓兽右数第2个)2、战国燕饕谷纹半圆瓦当(见237页战国瓦当2)3、瓷器4、汉代铜灯(见254页汉代铜器、铜灯图17)5、唐花鸟镜三、简答(10x2)1、简述唐代金银器的三次重要发现以及在考古学中研究的意义2、简述汉武帝到东汉晚期中原地区丙类墓墓葬形制的发展变化四、论述1、说明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布局,及其在中国占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2、请列出不善于四篇/本你所读过的有关汉唐考古学的文献(原始报告、论支、论著均可), 并就其中的两篇写出你的感想和评价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与写作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及其思想(15分)二、简述汉唐间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内容(15分)三、中I国古代文献的主要体例有哪几种?并分别列举出其代表著作及该代表著作的作者(12 分)2002年试题中国考古学通论(各方向)一、I口I答下列概念(10分)1、自然遗存:2、考古学文化:见2007年3、层位:4、聚落考古:二、判断与选择(15分)1、层位就是单位2、恐龙是考古学研究对象3、聚落就是遗址4、在利用科学发掘和清理的考古资料进行研究时没有区别5、公元732年、开元三年、二里头三期是绝对年代还是相对年代三、简答下列问题(30分)1、举例说明考古学与外学科的关系,这种联系有什么系的发展趋势?2、在发掘中可以了解遗存直接按的哪些联系?用什么办法来了解它们?3、用一个类型学研究的例子说明“型〃和"式〃划分的意义四、综述考古学中遗存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一个研究实例来说明)(45 分)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一、名词解释(2x10)许家窑:富林爪哇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山顶洞人古生物学种:进步尼人:遗传漂变体质人类学二、简答(8x5)1、直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3、观音洞早期文化与中国猿人文化相比有哪些不同?4、我们说“全世界各色人种都统一于同一中物种〃,其理论依据是什么?5、猫猫洞文化的主要特征三、论述(任选2题,每题20分)1、日前国际学术界关于人科形成问题的理论模式主要有哪些?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灵长类动物在〃社会行为〃方而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我们在探讨早期累人行为问题时应如何看待这些材料?3、I H石器时代晚期同早、中期文化相比具有哪些进步性?先秦考古(新石器、商周、东北、西亚、北方青铜)一、名词解释(20分)铜石并用时代:山顶洞人:周原甲骨:失蜡法:侯马盟书:二简答(8x5)1、简述大汶II文化墓葬中所体现的重要文化习俗2、简述良渚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3、列举东北地区汉以前考古的四项重要考古发现并简要说明其学术意义4、列举夏商周时期的四处都邑遗址并筒要说明具体的性质与年代5、列举四部先秦考古方面的重要学术著作(专著、报告、论文等)并作简单评述二、论述(20x2)1、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及遗址、墓葬等方面的重要发现2、夏至春秋时期大、中型墓葬在棺椁、墓室结构、随葬品和防护措施方面有哪些重要发展?你认为在发掘大、中型墓葬时应注意提取哪些方面的信息?汉唐宋元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隋唐、宋元考古)一、名词解释(任选4题,每题5分)锚金:大布黄千:好太王碑:大明宫:定窑金界壕二、简述卜-列地点的考古发现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任选4题,每题7分)1、法门寺地宫:2、居延:禹县白沙:3、敦煌莫高窟:4、长沙马王堆:5、汉长安城南郊:(大百科P161)三、筒答1、简述博局纹镜在汉代的发展和变化(10分)2、说明中原地区北朝至隋唐时期镇墓兽和武士俑的阶段行发展与变化四、论述(15x2)1、列举元大都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2、请列举出不少于55篇/木你所读过的有关汉唐宋元考古的文献(原始报告、论文、论著均可),并就其中的两篇写出你的感想评价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与写作一、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二、中国封建社会到唐代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分析形成给局面的原因(20分)三、名词解释(任选两个,每个6分)1、《三国志》和炽三国志注〉注》2、三通3、《资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四、翻译(18分)五、写作(40分,不少于1000字)题目:文物保护、利用和发展社会经济2003年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2、遗存3、放射性碳定年4、遗址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概论)【圣才出品】
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
(4)绝对年代的断定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但对于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得不借助于自
然科学的方法。测定考古资料的绝对年代的方法有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
代、钾-氩法断代、树木年轮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
3 / 16
圣才电子书
(2)地层学断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步骤
地层学首先应该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顺序,进而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再以各层所
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
②基本原则
a.各层(或各墓)所含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代表该层(或该墓)可能的最早年代;
2.铜石并用时代 答:铜石并用时代是指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为 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 1877 年,意大利学者 G·基耶里克提出这个理论。红铜的使用是铜石并用时代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 下限到龙山文化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以红铜为主,兼有少量黄铜、青铜。
6.柴尔德
2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柴尔德是澳裔英籍考古学家,以欧洲和近东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而著称。柴尔德 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考古学和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史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史 前时代的多瑙河》《青铜时代》《苏格兰史前史》《不列颠岛上的史前社会》《欧洲的史前移民》 《欧洲文明的黎明》《古代东方史的新发现》等。他还撰写不少通俗读物,包括《人类创造 了自己》《工具的故事》等。他注意考古学理论问题的研究,著有《社会演化》等书。他首 先把西亚和欧洲考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预见到重视环境给予人类影响的系统考古学研究必 将出现。
中国考古学通论
玉蟾岩遗址大龙潭一期10000+-
庙岩遗址
一.初期。距今约12000~9000年前。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二、早期。约距今9000~7000年前。磨制石器的使用已普遍,
三、中期。约距今7~5千年前。磨制石器已有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的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新时期文化
泾水上游关中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桥村类遗存客省庄文化三里桥类遗存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小河沿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昙石山文化4500~4000
早期常山下层文化案板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大河村五期?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峡文化5000~4500
中期晚期仰韶文化西王村期秦王寨文化大司空一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红山后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金兰寺下层5500~5000
树木年轮木1万年以内
氨基酸外消旋骨数年至数百万年
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
铀系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
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空中摄影:遥感技术。地下勘探: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红外线吸收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
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
3.晋西南的陶寺文化。陶寺墓地的大、中型墓出土有琮、钺、彩绘陶龙盘、鼓、磬等礼器,
二、商文化的分期与分布。商共历17代30王,据《夏商周年表》,商始于前1600,灭于前1046,延续近600年。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后期以殷墟为代表。
1;前期(前1600~前1300),这一时期的商文化以河南郑州商城及二里岗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河北藁城台城西村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坡等为代表,青铜时代文化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其中,郑州二里岗文化遗址具有典型性,故早商文化一般也叫“二里岗期文化”。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中国考古学通论耿纪朋
学号:201101010411班级:商广2班姓名:温静中国考古学通论2013年5月11日课后感-------考察方法,墓地分析在上了这节课以后,我突然感觉到原来考古出土文物的时候是从墓地上方开始发掘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墓地形状就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而我看到小说中大盗墓贼总是挖一个洞然后进入墓穴,然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关,然后墓穴中的耳室等处都要去一遍,给人的感觉是墓地特别大,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花园,其实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墓地也没有特别大。
在田野考察发中钻探的工具是洛阳铲,这个工具我们常在小说中看到,这个工具就是检测土层的,这样可以通过出墓地周围的土层分析出墓穴的年代,在学土样的时候我们也认识了五种土,第一种是生土,第二种是灰土,第三种是无花土,第四种是夯土,第五种是红烧土,生土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动过的土,土质颜色均匀;灰土就是土中有腐殖质,土质松软含有各种杂质,无花土就是类似灰土,一般为墓葬土,夯土是居住面,被压平整的的,坚硬的土质,红烧土就是火烧后的砖红色的图,一般为灶或者窑所在的位置。
勘测方法一般是大面积勘测,根据人们口耳相传,或者一些书本的记载进行梅花点式打孔法,一般是2cm×2cm为佳;另一种方法是重点钻探法,边长定型(确定精确位置与定型);还有一些电磁法和磷酸盐分析法等。
我么还学习了堆积的形成方法,层位关系的表示方法,首先一直的堆积是从早到晚自下而上形成的,其次堆积的关系有叠压和打破,第三同时期的堆积树皮个不一定相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时代也不相同,第四遗迹与遗迹内的包含物质时代可能存在差异,最后晚期堆积可出早期遗物,早期不能出晚期的。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很多图片,其中有陵墓,有遗址,有考古发掘现场,这让我觉得古代真的很神奇,说起来我也是下过墓穴的人在我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后门有开发商建楼房的时候挖出来一座官员坟墓,但是我没有记住那是什么年代的,但是我清楚的记得,我因为好奇,和我的同班同学一起进了墓穴里,而且就像盗墓小说里写的一样,是在一边挖开的洞里进去的,墓穴的甬道都是用砖垒起来的,之后地上还有很多散落的砖块,甬道很窄只能容纳下一个人,所以大家前进的时候只能是排成一列,最前面有一个人点着蜡烛,目的是试探着前方是否有空气,省的我们墓穴里都被憋死,走了一段很黑的路,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空旷的耳室,里面已经没有什么具有价值文物了,里面只有一座棺材,之后就是一幅壁画,衣服青色为主体的壁画,由于墓穴里的压抑感受让我们一行人都很不舒服,我们便匆匆离去了,没有就留,当我从墓穴走出来的时候才感觉到我原来也是见过古代的东西的人了,那种见到从未见过的奇妙东西的感受真的是很难以用语言表达,导致如今都大学的我对这件事情依然记忆犹新。
考古学通论(下)-秦汉
(1)长江中游江淮地区。西汉后期楚文化的因素已趋于 消失,但由于自然环境与中原不同,仍有许多自身的 文化特点。 (2)长江下游地区。原有的吴越文化传统仍然得到十分 强烈的保留,长期存在的几何印纹陶仍有大量发现。
3、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
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 东地区和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 墓葬方面,在秦和西汉时期流行竖穴土坑木椁墓,东汉 时期流行砖室墓和崖墓。
第二节
秦汉考古的年代分期与分区
一、秦汉考古的分期
第一种,分为六期。秦代一期,西汉早、中、晚三期, 东汉前、后二期。
第二种,分为五期。即以汉武帝元狩五年为界,将西汉 分为前期和后期。
第三种,分为四期。将汉代文化分为三期,即汉武帝元 狩五年以前为第一期,元狩五年以后至东汉和帝为第
二期,东汉殇帝至献帝为第三期。
这一地区秦汉墓葬的发掘和编年研究,铜镜、货币的演 变分期的研究,对其他各地的墓葬分期都有不同程度 的参考意义。
(1)关中地区。西汉时期是汉文化的中心区域,东汉 时期的地位有所下降。
(2)三河、东郡、颖川和南阳诸郡。西汉时期受到关 中地区较强烈的文化影响,东汉时期成为文化中心。
(3)青徐幽冀等州。西汉后期与关中地区的差别缩小, 但仍有许多地方的文化因素。
2、东平陵县城
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阎家村北。 城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1900米。 城墙夯筑而成,夯层厚0.12~0.22米。西城墙保存最好, 地面以上残存高度约5米、宽24米,墙基宽约40米。 城门
遗迹、遗物: 冶铁遗址 制陶遗址 建筑基址
3、午汲古城
河北省武安县。 城址平面近方形,长、宽800米左右。夯土墙尚高出地 面3-4米、宽 8-13米。 东、西、北三面城门的遗迹清晰可见。 连接东、西城门的大路宽6米,长近1000米,直通城外, 城内还有4条南北向的道路。
【参考借鉴】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doc
中国考古学通论参考书目: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R.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 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 17 和 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 19 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5.《中国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
《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
从今陕西澄城县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
人们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土质疏松的商颜山。
井渠法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过程中的通风、照明、出渣等问题。
龙首渠竖井与坎儿井相同,是坎儿井的源头。
耧铧畜力条播器—耧车上的耧足。
呈三角形等。
西汉时已有三脚耧车,山西平陆西汉晚期墓壁画中有反映。
是中国最早的播种机。
族坟墓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称为族坟墓。
族坟墓又分为公墓和邦墓两类。
公墓是国君和王室贵族及其子孙的墓地,中间是历代国君的墓,以最早葬入的先王为准,以下各代国君依左昭右穆的次序依次葬入。
国君墓左右为贵族墓,依身份分居前后。
到战国秦汉时期,原先的公墓实际已成为王陵区,只埋葬王及其配偶和少数关系最亲近的王室血亲,一般的贵族封君、各级官僚则同平民一起葬于邦墓。
汉武帝之后昭穆制度有所破坏。
满城汉墓满城汉墓在河北满城县城西南,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
窦墓在刘墓之北侧,皆坐西朝东。
凿山为陵,内部布局模仿宫殿建筑。
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广州南越王墓位于广东广州象岗山上,是一座石室墓。
墓室平面呈“早”字形,全部用石块构筑,有较长的墓道和南北耳室。
分为前后两部分,共有7室。
墓主葬在中间主室,一棺一椁,墓主身着丝缕玉衣。
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史记》称为赵胡)的陵墓,是彩画石室大墓。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
考古学通论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分。
2、聚落考古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聚落考古学逐步成长起来,成为考 古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整合性的分析古代遗存的社会 和文化意义的模式框架。
第十三页,发掘的对象而定。
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是发掘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用于对居住 遗址、墓葬的发掘。
2、资料的整理分析
就是把田野调查发掘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写成报告,予 以公布。
包括检阅核对调查发掘记录和绘图、照片,清洗出土遗物 ,修补复原、挑选典型器物和典型地层,分类排队,分析 文化性质、断代定年等。
1949年以后,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苏秉琦以
区系类型说从实践和方法上证明了类型学在中国的成功,并 以面向海洋和内陆的两大文化系统和六大文化分区演变的概
括,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并在碳-14
等技术的协助下,草绘了各地文化发展的编年体系和演变谱 系。
4、残存脂肪酸分析法
5、孢粉分析法 6、其他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人类的起源 二、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文化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旧石器考古学的概况:
旧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打 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大约从300万年前 开始至公元前1万年结束。地质时代属于第四纪的更新世, 分为早、中、晚三期。
种知识的书籍;
2、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 3、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一、课程名称: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二、课程类型:必修
三、适用对象:文物博物馆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72
五、学分:4
六、任课教师:冉万里、任萌
七、课程简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下)》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至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至宋元明时期都城、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手工业、农业、宗教文化、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的基本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
第一节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秦汉考古研究简史
第四节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
一、秦汉考古分期
二、秦汉考古分区
第五节秦汉都城与行宫
一、秦咸阳城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秦人建都史
四、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五、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六、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七、秦碣石宫
第六节西汉长安城
一、地理位置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四、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五、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第七节东汉雒阳城
一、地理位置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四、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五、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第八节秦汉帝陵
一、秦始皇陵
二、西汉帝陵
三、东汉帝陵
第九节诸侯王与列侯墓
一、诸侯王、列侯墓基本形制
二、竖穴黄肠题凑墓
三、竖穴木椁墓
四、横穴崖洞墓
五、砖石室墓
第十节秦汉官吏与平民墓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
三、葬式
四、随葬器物
第十一节秦汉手工业
一、陶瓷器
二、货币
三、铜器
四、漆器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考古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考古分期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
一、曹魏邺北城
二、曹魏、西晋、北魏洛阳城
三、魏晋南北朝都城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
一、曹魏帝陵
二、西晋帝陵
三、十六国帝王陵墓
四、北魏帝王陵墓
五、东魏、北齐帝王陵墓
六、西魏、北周帝王陵墓
七、东吴帝王陵墓
八、东晋南朝帝王陵墓
九、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制度总结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士族及平民墓葬
一、曹魏西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二、吴东晋南朝墓葬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手工业
一、瓷器
二、钱币
三、铜镜
第七节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外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
二、秦汉文化对朝鲜半岛、日本的影响
三、秦汉文化对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
四、汉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隋唐考古
第一节隋唐考古导论
第二节城址的发现与研究
一、城址的分类
二、都城遗址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
(二)隋唐洛阳城
三、地方城址的分类
(一)中原地区的城址
(二)边疆地区的城址
第三节隋唐五代陵墓
一、帝陵
(一)隋代帝陵
(二)唐代帝陵
(三)五代王陵
二、墓葬
(一)分类
(二)地面设施
(三)葬具与葬俗
(四)随葬品
(五)壁画
(六)分区与分期
第四节渤海、南诏与吐蕃遗迹
一、渤海遗迹
二、南诏遗迹
三、吐蕃遗迹
第五节瓷器与瓷窑遗址
一、概况
二、瓷窑遗址
(一)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二)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第七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遗物
一、唐三彩
二、唐代金银器皿
三、隋唐铜镜
四、唐代的丝织与印染
五、货币与度量衡
(一)货币
(二)度量衡
第八节宗教遗迹与遗物
一、石窟寺
二、隋唐时期的寺院布局
三、其他佛教遗迹与遗物
第九节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与遗物
一、外来移民墓葬及墓志的发现
二、外来货币的发现与研究
三、外来玻璃器的发现
四、波斯釉陶器的发现
五、外来金银器的发现
六、外来铜器的发现
七、外来宗教的遗迹与遗物
(一)景教遗物
(二)摩尼教遗迹
(三)祆教遗物
第四章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宋元明考古导论
一、分期
二、研究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城址及其他
一、宋元明时期城市考古的特点
二、都城规划的发展与演变
三、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地方城市类型与布局
四、宋元明时期的城址及其他重要遗址
(一)宋代城址
(二)辽代城址
(三)金代城址及其他重要遗址
(四)西夏城址
(五)元代城址
(六)明代城址及其他重要遗址
(七)古格王国遗址
第三节帝陵
一、北宋帝陵
二、南宋帝陵
三、辽代帝陵
四、金代帝陵
五、西夏王陵
六、元代帝陵
七、明代帝陵
八、清代帝陵
第四节宋墓的葬制、分区与分期
一、宋墓的葬制
二、宋墓的分区与分期
(一)中原北方地区
(二)长江中下游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地区(三)湖广地区
(四)闽赣地区
(五)川渝贵地区
第五节辽墓的分类与分期
一、辽墓的分类
二、辽墓的分区与分期第六节金元明时期墓葬
一、金代墓葬
二、西夏墓葬
三、蒙古时期与元代墓葬
四、明代墓葬
第七节手工业遗址与遗物
一、宋代冶铁遗址
二、宋代煤矿遗址
三、元代铸造遗址
四、瓷窑遗址与瓷器
(一)定窑
(二)汝窑
(三)磁州窑
(四)耀州窑
(五)钧窑
(六)景德镇窑
(七)龙泉窑
(八)建窑
(九)吉州窑
(十)德化窑
(十一)西村窑
(十二)宋代官窑
(十三)辽代官窑
(十四)西夏瓷窑
第八节重要遗物
一、铜镜
二、金银器
三、货币
四、漆器
五、纺织品
六、玻璃器
七、三彩器
第九节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与遗物
一、泉州宋元港与海船遗迹
二、泉州宗教石刻
三、扬州拉丁文墓碑
四、海南岛穆斯林墓群
五、伊斯兰玻璃器
六、外来货币
教材和参考资料
(1)赵化成、高崇文:《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2)冉万里:《汉唐考古学讲稿》,三秦出版社,2009年。
(3)刘庆柱、白云翔:《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4)宿白:《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文物出版社,2010年。
(5)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
(6)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7)李梅田:《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8)冉万里:《隋唐考古》,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9)齐东方:《隋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10)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