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社交礼仪
印度风俗礼仪禁忌
![印度风俗礼仪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2ef5ae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3.png)
印度风俗礼仪禁忌印度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沉淀宗教的国家,可以说印度的宗教是特别多的,它也是一个人情味特别浓重的国家。
因此假如你到印度旅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印度风俗礼仪禁忌,盼望对您有所协助,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社交习俗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逢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
有的那么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道别多双手合十礼,并相互问好祝安。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静,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需留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简单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非驴非马了。
如你的颈部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敬重。
你应立刻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虚心。
印度人还有敬重长者的风气,一般不在长者面前喝酒抽烟。
长辈有所叮嘱时,幼辈应容许一声“是”,并把头昂起来,以示乐从。
对老人或父辈,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吉字”(意为“老翁”、“假设伯”,或称“巴布”(意为“大伯”、“父亲”)。
对伟人、老人和大师更为推崇,如对师长、导师称古鲁”,称甘地为“圣雄”(意为国父),称博学家、梵学家为“潘迪特”(贾·尼赫鲁生前享有此誉)。
对一般学者称“斯利”(意为先生)。
对精通伊斯兰教主义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称“毛拉”或“大毛拉”。
与印度人打交道时,一般不要询问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问题,以免引起不悦。
不要以政治话题起先谈话。
特殊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爱谈文化成就、印度传闻、宗教、社会风俗、历史,谈论这样的话题较为投机,或许能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行侵扰的动物。
你假设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行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414a4ad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9.png)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欢迎大家阅读。
印度的礼仪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印度客户接待注意事项
![印度客户接待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bb120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7.png)
印度客户接待注意事项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印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伙伴,其客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为了更好地接待印度客户,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他们在中国的出行和商务活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供参考:1.文化尊重我们需要了解印度文化和习俗,尊重对方的信仰和传统。
在印度文化中,家庭和社会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与印度客户交往时,需要展现出尊重和关怀。
避免谈论敏感话题,比如宗教、政治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热情好客印度人民以热情好客而闻名,所以在接待印度客户时,也要表现出同样的热情。
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或特色茶点,以示欢迎和尊重。
在交谈中展现出友好和真诚的态度,让客户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友善和热情。
3.沟通方式印度人通常喜欢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所以在与印度客户交流时,要给予足够的倾听和理解。
避免使用太过直接和强硬的语气,尽量避免冲突和争论,保持礼貌和耐心。
4.食物偏好印度人对食物的口味和偏好有着独特的要求,通常他们会选择素食或者较为清淡的口味。
在安排餐饮时,需要考虑到印度客户的饮食习惯,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选择,以确保他们在用餐时感到舒适和满足。
5.商务礼仪在商务场合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商务礼仪。
比如在会议中要遵守时间,尽量准时到达和结束,避免让对方等待过久。
在签订合同或达成协议时,要确保清晰明了的条款和条件,避免产生误解和纠纷。
总的来说,接待印度客户需要我们展现出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尽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周到的服务,我们可以让印度客户在中国的行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友好,从而促进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大家在接待印度客户时有所帮助,谢谢!。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745e8d7524de518964b7dd0.png)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如果你是准备去印度,那么你就要知道印度的礼仪以及禁忌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礼仪文化,是礼貌,是文明,是禁忌,也是独到。
无论你认可也好,觉得不可思议也罢,入乡随俗,你都必须遵循它。
下面介绍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印度的独到的禁忌、礼仪文化和习惯。
其一,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其二,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其三,以右为尊,左手被视为不干净的象征。
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右手致意。
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
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
否则认为不礼貌。
其四,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加饭加菜。
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其五,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am在印度的表达方式
![am在印度的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c69a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4.png)
am在印度的表达方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印度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语言的国家,以其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社交礼仪而闻名于世。
在印度,人们之间的表达方式受到地区、社会地位和个人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印度的社交礼仪以及语言特点,并探讨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印度的社交互动中,问候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和不同场合可能有不同的问候方式,但一般来说,印度人会用双手合十,称为“纳姆斯特”,向对方表示尊敬和问候。
这种问候方式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特点,即注重尊重和传统。
此外,在印度,人们对待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采用了不同的尊称。
例如,对于长辈和上级,人们通常使用敬语,以示对其地位和权威的尊重。
而对于晚辈和同龄人,人们则可以使用更为亲近和随意的称呼。
这种尊称的使用反映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等级观念,也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地位和尊重的重视。
此外,印度的语言特点也影响了人们的表达方式。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环境,拥有众多不同的语言和方言。
因此,人们在交流中通常会使用多种语言,根据对方的语言背景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
这种多语言环境促进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此外,印度人也善于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委婉语言是一种非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使用含蓄、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表达方式在印度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印度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交礼仪和语言特点。
了解和尊重这些表达方式对于在印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同时,这些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印度丰富多元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和目的进行介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印度的表达方式,包括社交礼仪和语言特点,并通过总结来了解印度表达方式的影响因素。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的内容:社交礼仪和语言特点。
印度的社交礼仪
![印度的社交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5e498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c.png)
印度的社交礼仪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印度的社交礼仪》的内容,具体内容: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也是很注重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知识。
印度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也是很注重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知识。
印度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礼仪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
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
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
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
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
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
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
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
印度礼仪(包含饮食、服饰、日常、宗教、禁忌等6个方面的礼仪)
![印度礼仪(包含饮食、服饰、日常、宗教、禁忌等6个方面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ba2d20e7aeaad1f347933f02.png)
• 印度妇女喜欢遵照 传统在自己癿前额 正中点一颗指头般 大小癿痣,称为 “吆祥痣”,它颜 色丌同,形状各异, 一般依衣着颜色而 定。 • 首饯在印度人生活 中很重要,男女都 喜欢佩金戴银。女 子首饯有:头饯, 项链,耳环,鼻饯, 手镯,戒指,脚镯 或脚铃,脚趾上戴 趾环。
• 印度男子平常大多身 穿长衫和宽松癿围裤, 头上缠有厚厚癿头巾。 长衫一般长丌过膝, 围裤垂至脚面以上, 头巾长达几米。 • 头巾癿包法各式各样, 从头巾癿丌同,一眼 可看出谁是印度教徒 谁是锡兊教徒。头巾 颜色有白红之分。 • 印度教徒缠头巾是一 种传统,而锡兊教徒 缠头是他们民族癿特 征,也是必须遵循癿 教规,丌能轻易摘下。
• 丌过在城市里,男子朋装已经趋亍西化,西 装是男子最为普遍癿朋装。 • 在一些较正式又要求体现民族特点癿场吅, 印度男子多穿“尼赫鲁朋”,这种朋装是印 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癿朋 装,类似亍中国癿“中山装”。
日常礼仪
• 印度人肢体语言丰富,比如同 意,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 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丌同 意,他们反倒点头表示示意。 • 叐邀去印度人家里做客时,要 准时赴约,迚家里时要先脱掉 鞋子。来到印度人家里,主人 会给客人戴花环,这时客人应 马上把它叏下来以示谦让。作 客时,可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 物,或给主人癿孩子们送点礼 品。
•
•
婚姻礼仪
• 印度教徒癿婚姻先由媒人不双斱父母 或长者说好,再由婆罗门祭司选择吆 日,结婚典礼隆重、热烈,丏仪
式繁琐。
•
•
涂姜黄一般在结婚前七天迚行,每天 用姜黄给即将结婚癿男女擦身,据说 这样一是能使身体发美,二是能增加 性欲,准备结婚。 此外,拜陶工转盘,也是男女双斱都 丼行癿一种仪式:妇女们前往陶工家 里,对他家做陶器癿转盘迚行膜拜, 在转盘上放些大米、白面、糖果,陶 工会给他们一些新陶器作为交换,他 们相信,此种仪式会让新婚夫妇团结 和睦,感情坚固。
去印度上班注意什么
![去印度上班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d4a3a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b.png)
去印度上班注意什么去印度上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差异: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语言的国家,文化差异非常明显。
在与印度同事交流时,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避免冒犯他们的感情。
例如,要注意不要在公共场合吃牛肉,因为在印度,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
2.时间观念:印度人对时间观念较为灵活,常常存在迟到或取消预约的情况。
在与印度同事安排会议或商务活动时,最好提前做好准备,考虑到可能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延误,同时要做好灵活应对的准备。
3.社交礼仪:在印度,人们非常看重社交礼仪,尤其是在商务场合。
与印度人交流时,应该保持友好、谦逊和尊重的态度。
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但是不同性别之间或不熟悉的人之间,可以避免直接握手。
4.语言沟通:印度有多种语言,其中印地语和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
大部分印度人都会讲英语,但是口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与印度同事交流时,要尽量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太多的俚语或难以理解的口头语。
5.工作制度:印度的工作制度与中国有所不同,通常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较长。
在印度工作时,要提前了解公司的工作时间和福利待遇,确保自己能够适应这个工作环境。
6.衣着打扮:印度人对外表的重视程度较高,尤其是在商务场合。
通常要求穿着得体、庄重,避免过于暴露和随意的服装。
男性通常穿着西装或者正式的印度传统服装,女性则通常穿着印度传统的裙装或者西装。
7.饮食习惯:印度的饮食以素食为主,辛辣口味较为普遍。
在与印度同事共进餐时,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客套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素食或者辣味适中的食物。
8.安全意识:印度的治安状况相对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旅游景点。
在外出时,要尽量避免去一些治安薄弱的地区,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并且保持警惕。
9.交通状况:印度的交通状况比较混乱,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较为常见。
在上下班的路上,要特别小心,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产生危险的驾驶行为。
10.学习当地礼仪:印度的地域文化差异非常大,不同地区的礼仪规范也不尽相同。
印度见面礼仪
![印度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91b8ea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b.png)
印度见面礼仪在印度,见面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用于展示尊重和关怀。
它是印度文化中的传统,人们在各种场合和情况下都会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
以下是一些关于印度见面礼仪的重要方面。
1. 礼仪前奏在印度,人们见面前通常会准备一份小礼物或礼品,以示关心和友好。
这个礼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一份小小的纪念品。
此外,在准备见面礼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与对方预约见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确保见面礼仪的顺利进行。
2. 身着在印度,人们首先会考虑他们出席的场合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然后选择适当的服装。
在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会选择西装或传统的印度服装,例如印度前裙。
女性则会选择适当的礼服,以示庄严和尊重。
3. 问候当你和印度人见面时,最常见的问候方式是合掌并向对方致意。
这个动作被称为“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
随着这个动作,可以说“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表示问候和尊重。
在见面之后,你可以用正式的方式称呼对方,比如先生、女士或夫人。
4. 交谈礼仪印度人非常重视交谈礼仪。
在交谈过程中,保持尊重和耐心是关键。
避免过于直接和直接地提出问题,而是使用温和和尊重的方式开展对话。
同时,当对方讲话时,要给予足够的倾听和关注,以示尊重和重视。
5. 礼物赠予在印度,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活动。
当你接受到印度人的礼物时,应当表示谢意,并稍后予以回赠。
在选择礼物时,可以考虑对方的喜好和文化,以确保礼物的合适性和意义。
6. 宴会礼仪在参加印度人的宴会时,应该遵循一些特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是进餐礼仪,使用右手进食,并用左手将食物送入嘴里被视为不礼貌。
其次是食物的选择,注意避免食用豚肉和牛肉,因为它们在印度文化中被视为不纯洁。
7. 离别礼仪当你告别印度朋友时,你应该表达谢意和尊重。
你可以再次使用合掌的姿势,说一句“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然后表示再见。
此外,你还可以写一封感谢信,在几天内将其送达,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跟印度人聊天技巧
![跟印度人聊天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5f3f43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3.png)
跟印度人聊天技巧1、衣着打扮:贵人有贵气。
据我所知,虽然多数印度人嘴上总谈论内在美,但同时却是十足的“颜控”。
因为审美差异,你可能在他们自己的着装上看不出来,但至少他们在欣赏别人的时候,常常是很“以貌取人”的。
因此,在商务场合,或者初次见面的场合,打扮得体非常必要。
优质面料的衣服,明艳出彩的配色,壕气显眼的饰品,名牌鞋包等等,都是印象加分项,条件允许的话都可以来用来“装身”。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请保持满面笑容,昂首挺胸,“谜之自信”这个终极法宝值得拥有。
对于“闷声发大财”的朋友,请不要担心这样的打扮会显得太招摇,太浮夸。
对于印度人而言,华丽出场是尊敬对方的体现,而且,这样的自信,也会有利于你在之后的交往和合作中倍受重视。
2、日常问候:见人就请安。
在现代普世观念中,网评的三大礼貌用语是:“请”、“谢谢你”、“对不起”。
然而,且先不说我甚少在国内听到这些“见外的话”出现在朋友间或者合作伙伴间,哪怕在印度,这些礼貌用语一般也只在陌生人间使用。
那么,在印度,问候三大经典句是什么?请记得“早安”、“你好吗”、“晚安”。
没错,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粘腻的问候,只应该出现在亲密关系里。
而事实上,这是印度人日常关心,正常亲近的表现,我们自然也不需要觉得难为情。
这里并没有“君子之交淡如水”,浓过玛莎拉奶茶的亲昵和热情,才是“社交正确”。
另外重点提醒,对于家中长辈、单位领导等“重要上级”,这样的“晨昏定省式的请安”尽量保持每日在线。
因为这是优秀晚辈的必备品质。
尤其是,儿媳对公婆,女婿对岳父母,一年365日早晚请安打卡是过好日子的节奏。
3、拜访礼仪:开放式视察。
因为个人家庭的原因,我从小就被要求,一定要打点整齐才能走出房间,而且不能锁上房门睡觉,好像随时要接受父母亲戚,甚至邻居客人的来访视察一样,并没有什么私人空间可言。
然而这种“没有私人空间”的体验,竟然也是大多数印度人习以为常的生活。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强调的“边界感”和“隐私权”,仿佛在印度没有理直气壮的生存土壤。
和印度人交流时注意事项
![和印度人交流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f365f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c.png)
和印度人交流时注意事项当与印度人交流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和理解印度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多文化的国家,宗教、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们的文化观念和传统。
2. 礼貌和友善:印度文化强调礼貌和友善的交流方式。
在与印度人交流时,要注意用词文雅,表达友好的态度。
使用适当的称谓和问候语,比如称呼长辈为"先生"或"夫人",称呼年长女性为"阿姨",称呼年轻女性为"姐姐"等,这样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 尊重宗教和信仰:印度是一个宗教多样性的国家,尊重他们的宗教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对他们的宗教观念进行批评或嘲笑,并尽量避免谈论敏感的宗教或政治话题。
4. 语言选择:印度有多种语言,其中印地语和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
在与印度人交流时,可以尝试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沟通,但也要注意他们的英语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能学习一些基本的印地语用语,对于与当地人交流会更加顺利。
5. 时间观念和灵活性:在与印度人交流时,要注意他们对时间观念和流程的灵活性。
在商务或工作场合,可能会遇到会议延迟或时间计划的变动。
要保持耐心和灵活性,尽量适应他们的习惯和时间观念。
6. 谈论话题:在与印度人进行交流时,可以谈论关于家庭、教育、音乐、电影、体育以及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等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避免谈论敏感的政治、宗教或种族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误解。
总体而言,与印度人交流时要保持开放、友善和尊重的态度。
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印度的习俗和礼仪
![印度的习俗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e1502b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0.png)
印度的习俗和礼仪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庞大的国家,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区、宗教和语言群体。
因此,印度的习俗和礼仪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印度最重要的习俗和礼仪。
在印度,人们通常用双手来向他人问候和传递东西。
这是一种示意友好和尊重的举动。
同时,用右手吃饭和给予礼物是印度文化中的常规。
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最好使用右手。
印度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排灯节(Deepavali)。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举行,标志着光明战胜黑暗。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彩灯、燃放烟花,并互赠礼物和美食。
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哈里·哈·布拉提( Holi)。
这是一场色彩斑斓的庆典,人们彼此泼洒彩色粉末和液体,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印度,宗教仪式和礼拜也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礼仪和规定。
在印度教,人们通常在寺庙中向神灵祈祷,献上花朵和香。
在清真寺中,穆斯林人士会进行祷告,然后朝麦加举行礼拜。
在基督教,人们通常在教堂参加弥撒或礼拜仪式。
印度的婚礼仪式也是非常隆重的。
在印度,婚礼通常是一个多天的庆典,包括各种传统仪式、宗教仪式和派对。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婚礼仪式,但大多数婚礼都包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进行祭祀仪式、交换婚戒和庆祝派对。
婚礼被认为是家庭和社区的团结之事。
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印度人还非常重视尊重和礼貌。
在与人交谈时,问候对方并称呼他们的合适称谓是必要的。
遵循社交礼节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特征。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fb98617e767f5acfa1c7cdba.png)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在印度旅游需要注意到一些社交礼仪你知道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印度人的社交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印度人的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按照传统的习惯,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
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
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
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
印度教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命名礼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
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
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
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
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
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
印度礼仪(包含饮食、服饰、日常、宗教、禁忌等6个方面的礼仪)
![印度礼仪(包含饮食、服饰、日常、宗教、禁忌等6个方面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b243151f6edb6f1aff001f7b.png)
服饰礼仪
• 印度妇女的服装比 较艳丽,纱丽是她 们最钟爱的传统服 装,最早的纱丽只 是在宗教仪式时穿, 后来逐渐演变成妇 女的普通装束。 • 纱丽长度一般5-8 米,宽度1.25米, 质地从普通棉布到 闪光丝绸变幻无穷。
•
• •
穿纱丽时,先穿紧身上 衣,小臂和腰部完全裸 露在外,下身要穿衬裙, 然后将纱丽披在身上, 一直到脚踝处。 印度妇女肚脐随便露, 大腿小腿万万不能露。 此外,印度妇人还有一 种服饰比较普遍:上衣 比较宽松,长至膝部, 叫“古尔蒂”,下身是 紧身的裤子,名叫“瑟 尔瓦”,再加上一条纱 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 地向后飘去。
•
丧葬礼仪
• 印度教徒的葬礼最普遍、常见。 一名印度教徒死去,亲人首先捆 绑一个担架,然后用一块布将尸 体裹起来放到担架上。这时,要 在死者头的上方点燃一盏小油灯, 在死者身上放鲜花、花环,撒上 花瓣,然后婆罗门祭司来为死者 念经超度。 • 由于印度教认为人的灵魂石永恒 存在的,身体不过是灵魂临时寄 居处,所以对尸首处理不像中国 人那样看得很重,不要任何随葬 品。 • 念经一结束,尸体就由人抬着上 路。
• 亲属在举行完点火仪式后 可以撤离了,以后的事有 专门负责火葬的人来完成。 尸体烧得差不多时,便把 灰烬、木炭、未烧尽的碎 骨片等全度丢到圣河里。 • 印度最大的圣河是恒河, 恒河边有许多专门用来焚 烧尸体的地方。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的 大城市在恒河边上建立起 了电力火葬设施,但也曾 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 对。
• 印度国花是荷花,被赞誉为“花中君 子”。印度人普爱绿色,认为其是吉 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他们 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将其视作吉祥、 如意、幸福的象征。其还非常尊敬牛, 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每逢饭前都 要首先敬牛。还有的敬狗、敬蛇、敬 老鼠。
印度的社交礼仪范文
![印度的社交礼仪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7a92838bd63186bdebbc03.png)
印度的社交礼仪范文印度是文明古国,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你知道印度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吗?为您推荐关于印度的社交礼仪,给您提供参考!印度社交礼仪一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礼仪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
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
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
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
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
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
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
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
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4、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
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
外国人见面文化礼仪
![外国人见面文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b17f43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0.png)
外国人见面文化礼仪人类发展到现在的文明阶段,早已在各种族和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礼仪文化。
那么你们知道外国人见面时候的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外国人见面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见面礼仪介绍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
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
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
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
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
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
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
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外国人见面礼仪印度人接见客人,进门必须先脱鞋子,宾主见面,不握手,而是双手合十。
此外,印度人在尊重他国风俗不得已要与客人握手时,不会使用左手,因为印度和缅甸人都是用左手干活的,他们视左手为不干净的手。
有的马来西亚人与他人见面时,先拉住对方的手,然后掌对掌拍一下,再手背相对拍一下,最后各拿双手放到唇边或前额上。
在尼泊尔山区一带,一些人在宾主相见时,主人总是伸出舌头表示欢迎。
对于远道而来的贵客,尼泊尔人总会送上一顶尼泊尔帽子,表示敬意。
印度和印尼的企业文化有何区别?
![印度和印尼的企业文化有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e9954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3.png)
印度和印尼的企业文化有何区别?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和印尼两个亚洲国家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交礼仪的差异印度和印尼都是讲究社交礼仪的国家,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印度人在社交场合中注重更多的个人关系和人情味,交友广泛,喜欢进行长时间的对话。
而印尼人则注重礼节和尊重,通常会较为保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更倾向于进行短暂而含蓄的对话,而不是拖延时间并在许多话题上展开讨论。
二、组织架构方式的差异印度和印尼的企业组织架构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与两个国家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的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并且决策过程较为缓慢。
这印证了印度传统文化中对权威和等级制度的崇尚。
而印尼的企业则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并注重集体决策,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合作也更为密切。
三、商业合作方式的差异在商业合作方面,印度人通常注重个人的信誉和名声,并倾向于在商务交流和决策过程中更注重感性知识和人际关系。
而印尼人则更着眼于理性地进行商务活动,追求合作和谈判的效率和精度。
另外,印度在商务活动中更可能出现延误或变化,而印尼则更加注重时间的守恒和规划。
四、商业文化的差异印度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而印尼则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这就导致了两者在商业文化方面的差异。
印度的商业文化更加着重于高效和多样化的服务,而印尼则更注重生产效果和质量,并且对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也有更高的要求。
总结:印度和印尼两国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印度企业文化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更看重人情味和个人关系;而印尼企业文化则更加注重合作与效率,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商务活动。
在跨国的商务合作中,了解并理解文化上的差异是尤为重要的,这有助于建立更加紧密和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
古印度的礼仪
![古印度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5cccfb7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9.png)
古印度的礼仪在古印度,见面礼就很特别。
人们见面时会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微微低头,这个动作就像是在告诉对方“你好呀,我很尊重你呢”。
这姿势看起来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不少。
就好像我们现在和好朋友见面,虽然不会这么正式,但也会有那种热情和友好在眼神里。
而且呀,不同身份的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哦。
比如说,晚辈对长辈行礼的时候,双手合十的高度会更高一点,弯腰的幅度也更大一些,这就体现出了对长辈的敬重。
古印度人在吃饭的时候也有好多礼仪讲究。
他们吃饭可不像我们有时候狼吞虎咽的,那是相当讲究。
吃饭前,要先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食物是神圣的,要用干净的手去触碰。
然后呢,坐在那里也是规规矩矩的。
食物的摆放也有说法,不同种类的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
而且他们不会随便浪费食物哦,每一口都吃得很珍惜。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长辈总是告诉我们不能挑食,不能浪费粮食一样。
古印度人吃饭的时候还比较安静,不会大声喧哗,感觉整个吃饭的氛围都很祥和。
在社交场合里,古印度的礼仪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比如说在参加一些聚会或者活动的时候,人们的穿着打扮就得符合场合。
男性可能会穿上那种很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女性也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又很得体。
大家聊天的时候,也不会随便打断别人说话,都很有礼貌地倾听。
要是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很粗暴地反驳,而是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就像我们在朋友之间相处的时候,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呀。
还有哦,古印度的宗教礼仪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超级重要的地位。
因为宗教在古印度人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所以宗教礼仪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说去寺庙参拜,那可讲究了。
要先沐浴更衣,以最干净整洁的样子去见神灵。
进入寺庙的脚步都是轻轻的,眼神里充满敬畏。
在寺庙里,各种祭拜的仪式都有严格的顺序和方式,这都是他们对信仰的一种虔诚表达。
这就好比我们对自己热爱的东西,也会小心翼翼地去对待一样。
古印度的礼仪虽然和我们现代的礼仪有很大的不同,但仔细想想,这里面都有着对他人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信仰的执着呢。
印度国家的礼仪
![印度国家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5e16a8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d.png)
印度国家的礼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印度国家的礼仪,供大家参考!一、社交习俗印度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度国民多“种姓”,不同宗教多规定;民族繁杂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稳重;绿色吉祥多偏爱,白色懊丧多忌用;讲究礼貌多敬语,礼节方式多注重;厌倦食物多种类,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
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位最为低下。
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被称为“哈里真”。
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
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
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
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
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
印度人普遍昵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
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
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
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
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
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
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
二、礼节礼仪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
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
导读:本文是关于印度人的社交礼仪,希望能帮助到您!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
传统的见面礼
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
按照传统的习惯,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
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
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
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
印度教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命名礼
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
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
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
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
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
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
”这时,在场的祭司和亲友则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
"然后祭司为婴儿祝福。
婴儿的父母招待祭司和亲友吃过饭后,众人才散去。
佩圣线--高种姓的标志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线圈,这就是印度教高种姓佩戴的圣线。
按规定,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这三个种姓才有权利戴圣线,道陀罗和贱民是不能戴圣线的。
圣线由三股线拧成,婆罗门的男孩戴棉线圣线,刹帝利的男孩戴亚麻圣线,吠舍的男孩戴毛线圣线。
男孩子首次戴圣线时举行戴圣线仪式。
一般由婆罗门祭司口诵经文,给男孩子戴上圣线。
男童拜师礼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个阶段,又称"四个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岁至8岁期间也举行拜师礼和入法礼。
这是为男童拜宗教导师、离家接受宗教训练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拜师仪式开始时,父母要为拜师的男童沐浴、剃发,并接受老师赠送的离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块遮羞布。
老师口诵经文把衣物送给拜师的男童。
接着又赠送草编的腰带,授圣带,并把兽皮衣、木棍等物送给男童。
此后,老师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师男童手中,象征着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拜师的男童要向太
阳祈祷,才会被老师接受为自己的学生。
老师在学生前念诵太阳经文:"这是现实,这是智慧,这是光明,我们拥有明媚的阳光。
它是火,点燃了我们的聪明和智慧。
"拜师仪式结束后,男童就被送到导师家,与导师同住,学习吠陀,钻研奥义书接受各种戒律训练,直至"梵行期"结束(大约20xx 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过世俗生活,开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许多地区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尔纳德邦的村民忌讳数字,认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说这些数字。
对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讳,如认为第四胎生女孩便会倾家荡产,第五胎生女孩会家财万贯。
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镜子,据说照了镜子就会变成哑巴。
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要包在牛粪团里,放在房顶上。
对孕妇也有不少忌讳,如怀孕期间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门远行也有许多忌讳。
如出门时看见伐楼拿鸟在头上盘旋,是大吉大利。
遇见花或装满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鹦鹉、鹿、雨伞、水果、蜜蜂、大象,听到钟声,鹰叫声和诵经声,都是吉利的象征。
遇见蛇、猫、寡妇、行乞僧,听到喷嚏声或其它难听的声音,出门滑了一跤或头碰了框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应该立即回家休息一会儿,喝点水,然后再出门。
印度人就餐礼仪
Tip1:就餐也要拿捏时间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点以后。
但是习惯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开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和甜点,根据个人食量点菜,也可以不要开胃
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开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尽量保持和对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
甜点和茶一定要等到饭后再端上餐桌,否则也是对客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印度人实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Tip2:“手抓饭”的乐趣和忌讳
虽然目前在许多正式场合,印度人已经开始用刀叉吃饭,但在私底下,他们仍然习惯用手抓饭吃。
“手抓饭”是印度人长久以来的就餐习俗,吃饭前他们会先洗净手,然后准备就餐。
如果去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尝试“手抓饭”的乐趣。
也正因为这一习惯,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制作成糊状,这样才便于用手抓饼卷着吃,或是抓米饭拌着吃。
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别,是中西合璧的,既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点菜一起吃。
特别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
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用餐结束,服务员会给客人用小碗端来洗手水,水里漂着用于清洁的柠檬片和用于装饰的花瓣,当然,只能清洗右手。
Tip3:不辣、微辣、辛辣
印度菜看起来品种繁多,大体可以分为不辣、微辣和辛辣三个类型:不辣(KOMAR)——用洋葱泥、杏仁等来调味,味道微甜,完全不辣,比较有营养。
微辣(CURRY)——用咖喱调味,最典型的印度菜。
红咖喱、绿咖喱、黄咖喱在印度菜中都很常见,味道属于微辣或中辣,比中国川菜辣味稍弱,
但是仍然感觉比较刺激。
辛辣(VINDALOO)——属于印度菜中最辣的一种,加辣椒粉制作而成,味浓汁辣,是印度西部沿岸地区的名菜。
通常说来,印度北方菜的味道微辣,而南方菜味就很辣,这也是由于印度南北气候的差异造成的。
Tip4:解读OLC的秘密
印度人在就餐时,通常还会点一道名叫“OLC”的小菜,即洋葱(ONION)、柠檬(LEMON)和辣椒(CHILLI)。
厨师把这三样东西切成片状,放在盘中,食客随时用手抓着放入口中。
由于印度人特别爱吃咖喱菜,所以需要有“OLC”来中和咖喱过于浓重的味道。
Tip5:最宜搭配红酒和啤酒
吃印度餐,最好饮红酒或啤酒,因为这两种酒都比较清口。
特别推荐“印度啤酒”(KING FISHER)——印度最有名的啤酒,与浓烈味道的印度菜搭配起来感觉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