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6e5da3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9.png)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d33d8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d.png)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脑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
该病在猪群中流行广泛,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
一、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病学分布: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越南、泰国等地。
在中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
2. 主要传播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和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感染猪体内后,病毒可通过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来传播。
3. 季节性特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季节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这与蚊虫的生长与繁殖有关,因为夏秋季节正是蚊虫繁殖多、叮咬次数增加的季节。
二、临床特征1. 潜伏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15天左右。
2. 发病特点: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肌肉僵硬等症状。
3. 临床检查:临床上,可以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磁共振等方式来确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2. 环境改善:要加强对蚊虫的控制,减少蚊虫的产卵和孳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3. 强化管理:要加强猪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4. 健康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5. 宣传教育:对养猪业者进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宣传,让他们了解该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https://img.taocdn.com/s3/m/3844e7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d.png)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灭蚊方法:使用灭蚊剂、灭 蚊灯等设备,减少蚊虫数量,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定期为猪只接种 疫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02
03
04
空气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如飞沫、 尘埃等。
接触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接触 感染猪的粪便、 分泌物等传播。
垂直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母猪 胎盘传播给胎 儿。
易感猪群
猪的年龄:各年 龄段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幼猪和
成年猪为主
猪的品种:各种 品种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本地猪
和杂交猪为主
猪的性别:公猪 和母猪均可感染,
但以母猪为主
猪的健康状况: 健康猪和病猪均 可感染,但以健
康猪为主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42℃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震颤、麻痹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皮肤症状:红斑、丘疹等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等
05 注意事项:疫苗保存、接种剂量、接种后观察
加强饲养管理
01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减少病原 体传播
03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 营养均衡
04
加强猪群健康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05
提高猪群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消毒与灭蚊
消毒方法:使用消毒剂对猪 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录
01. 特点 02. 症状 03. 综合防治方法
病原体
01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ff49d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png)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医学急性传染病,属于严重病毒性感染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行季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与猪流感病毒的流行季节一致,主要分布在春季、夏季和秋季。
随着气候变化和猪饲养环境的改变,该病已经在全年内出现过。
2. 感染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猪流感病毒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主要是指与患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例如鼻涕、唾液、血液、粪便等。
间接接触主要是指通过食用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经污染的工具、器具等进入猪体内。
3. 传染性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患病猪的呼吸道内分泌物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大量的飞沫,从而使周围的健康猪容易感染。
4. 临床特征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症状严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有咳嗽、打喷嚏、流涕、口吐白沫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发热、抽搐、昏迷等;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等。
5. 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防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措施之一。
(2)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
采取有效的消毒和隔离措施,保持猪场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减少疫源的传播。
(3) 做好饲养管理。
控制猪的密度和流动性,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4) 加强监测和早期诊断。
及早发现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综上所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猪医学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猪流感病毒的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在防控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及时监测和早期诊断病例,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a4bb6202af90242a895e556.png)
练 畲
五 、综 合 防治措 施
1 . 预 防 本 病 发 生 的 措 施
猪 流 行 性 脑 炎 .最 早 发 生 在 现 为体 温 突然 升 高达 4 O . 5 —4 1 ℃.
日本 。又 称 日本 乙 型脑 炎 猪 流 呈 稽 留热 .粪 便 干 燥 如 球 状 .附
“ 处理” :就是 对 病死 猪 、死
性 ,主要在 夏 季至秋 初 的 7 、8 、9 变化 ( 脑膜 和 脑实 质 充 血 、出 血 、 胎 儿 、胎 盘 和分 泌 物 等 .进 行 无 月 份 流 行 这 与 蚊 虫 的 活 动 季 节 水 肿 )可 做 出初 步 诊 断 要 做 最 害化 处理
毒 ,被 病 猪 污 染 的 场 地 、圈 舍 、
本 病 .在 新 疫 区发 病 率 高 .病 情
根 据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 本 病 用具 等 .选 用 2 %火碱 液 进行 喷洒
严 重 ; 老 疫 区 症 状 缓 和 。 病 猪 死 发 生有 严 格 季节 性 ) 、典型 的临 床 消 毒 :对 猪 场 及 周 边 环境 每周 进
亡 多 属 继 发 感 染 而 死 在 热 带 地 症 状 ( 怀 孕 母 猪 突然 流产 、产 死 行 1 次 消 毒 :对养 猪舍 隔 日带 猪 区 .本病 有 明显 季节 性 .在 亚 热 胎 、产 木 乃 伊 胎 、大 小 不等 ;公 消毒 1 次
带 和 温带 地。 区 .本 病 有 明 显 季 节 猪 睾 肿 大 、变 硬 、萎 缩 )和 病 理
’ 三 、病 理 变 化
、
流 行 特 点
本 病 主 要 通 过 带 病 毒 的 蚊 虫 减 退 。失 去 配 种 能 力 。
猪乙型脑炎病的鉴别与防治要点
![猪乙型脑炎病的鉴别与防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41c1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e.png)
4、处方1: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5、处方2:
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黄芩20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 剂,连用3剂以上。
母猪流产,产出死胎和木乃伊,妊娠母猪不表现临症状而发生流产,流产时乳房膨大,乳汁流出,流 产后胎衣子滞溜,流产出的胎儿有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也有发育正常的健康胎流行性乙型脑炎
软脑膜充血,脑实积液
死胎,木乃伊胎,同一窝的死胎大小不一
产出的仔猪大小不均,异常仔猪多和正常仔猪一起分娩,异常仔猪呈各种各样的形状,
阴囊肿大猪的睾丸切面,红褐色车轴样病灶副睾头部有硬结肿胀和有乳黄色粘稠 液贮积切面存在轮状红褐色病变
肝脏多发性坏死灶
左侧阴囊肿大,睾丸感染日本脑炎病毒,睾丸上部表现阴囊肿大炎症反应。阴囊肿大可见两侧性或单 侧性,其大小多为正常时的1.5~2倍,向后方突出下垂,按压有热感和波动感
流产胎儿:3头木乃伊胎儿,5头色黑死胎,2头脑水肿色炎死胎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猪常突然发生, 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饮欲增加,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 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 而死亡。结膜潮红,有的病猪视力障碍;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 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 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 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 指压睾丸有痛感。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如仅一侧发炎,仍有 配种能力。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187b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2.png)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在三到八月份流行,因此又被称为夏季脑炎。
以下将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流行地区: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感染猪和人类。
在中国,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流行地区。
2. 流行季节: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在夏季流行,尤其是六月到九月之间。
这是由于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夏季蚊虫活动频繁。
3. 传播途径: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感染猪的蚊子是主要媒介,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1. 潜伏期: 患者感染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后,通常需要7到14天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
2. 症状: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只表现为发热、头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颈强直、神经系统损害等。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 并发症:约有1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水肿等。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目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2. 蚊虫防护:夏季流行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因此采取蚊虫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使用蚊虫驱避剂、穿着长袖衣物等。
3. 环境卫生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可以有效降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风险。
4. 教育宣传:加强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可以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教授防蚊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要加强疫苗接种、蚊虫防护、环境卫生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综合地进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和人群的感染风险。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a9f2e0de87101f69e3195e0.png)
2年5◇ 第期
该病在本地较为流行 , 是一种 自然疫 源性传染 病, 、 人 猪都易感染 。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 有 明 显 的季节 性 ,夏秋 季 7~9月 份 是 主要 流 行 季
节。
根 据发 病 有 严格 的季节 性 , 发 , 脑炎 表 现 , 散 有 妊娠母猪流产 , 公猪睾丸炎 , 可作初步诊断。确诊取 濒死期脑组织或发热期血液进 行鸡胚 卵黄囊 接种 或 1 5日龄乳鼠脑 内接种 ; ~ 分离病毒 , 进行血清中
猪 流行性 乙型脑炎是一种病 毒性人 畜共患传 染病。猪表现为流产 、 死胎和睾丸炎 , 其他畜禽多呈 隐性感染 , 蚊子是该病 的传播媒介 , 流行有 明显季
节性。 1 流行特 点
腹 水 增 多 、 下 有 血样 浸 润 、 儿大 小 不均 , 的呈 皮 胎 有 木 乃伊 。
4 诊 断
53 发 病后 的扑 灭措 施 .
将 病 死 猪 的肝 、 或 脑 组 织 病 料 磨 碎 , 生 理 脾 加 盐 水 稀 释 , 种 小 白 鼠 , 鼠可 在 1 接 小 2~7h呈 败 血 2 症 死亡 , 可从 小 鼠内脏 中重新 分离 出本 菌 。 并 5 防控措 施
51 预 防措 施 .
・● ●
发生猪链球菌病以后 , 按照《 动物防疫法》 的规 定 , 时采 取隔离 、 及 扑杀 、 销毁 、 消毒 、 紧急免疫 接 种、 限制易感 的动物 、 动物产品及有关 物品出入等 控制 、 扑灭 措 施 。 6 小 结 近年来 , 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 性, 且在 临床上 出现混合感染趋 向 , 这给治疗 带来 了一定难度。因此 , 平时要加强预防工作 , 一旦发病 应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治疗时必须早期用药 , 足量 用药 , 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71832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定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猪只和人类。
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高,一旦感染猪只,病死率很高。
在人类中,JE也被称为脑炎病毒感染症,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JE的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污染的水源、疫区猪和感染了JE病毒的患者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
在病毒进入人体后,病毒会在血液中繁殖并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JE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的表现,如昏迷、抽搐、瘫痪等。
对于猪只而言,感染JE后会出现高热、神经系统症状、肌肉震颤等表现。
由于JE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因此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减少蚊虫繁殖地、外出时注意防蚊叮咬、注重个人卫生等。
疫苗接种也是预防JE的重要手段。
在疫情暴发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毒扩散传播。
JE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农业部门等多方合作,共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1.2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这种疾病不仅对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人类带来潜在危害。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猪的生产损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会导致猪出现高烧、抽搐、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导致养猪业生产损失。
2. 人畜共患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当人类接触感染猪乙型脑炎病毒的猪只或蚊子时,也有可能感染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3. 经济影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暴发会给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工作,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保障猪的健康、人畜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断及预防措施
![猪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断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9de7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0.png)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
YANG ZHI TIAN DI
养殖天地
三、临床症状
猪体温突然上升到40~41 ℃,病猪可以持续几天高热,有的长达10 d。
病猪精神萎顿,昏睡,极度倦怠,不愿站立,食欲不振,口渴;眼结膜潮红,树枝状充血;心跳增速,每分钟110~120次,呼吸一般正常;肠蠕动弱,粪便干结,尿呈深黄色。
个别猪的后肢呈轻度麻痹,跛行。
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少数病猪在流产后发生胎衣停滞,从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的黏液。
公猪表现为精神萎顿、伏卧、停食、口渴,体温升高,发生睾丸炎,常有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为正常的2倍左右。
经过2~3 d,睾丸肿胀消退。
但有些病猪的睾丸会萎缩、变硬。
部的所有工具、设备用2%~3%氢氧化钠溶液、3%~5%的石炭酸溶液、70%~75%的酒精或火焰消毒器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疑似患病和患病猪的排泄物使用来苏尔、70%~75%的酒精和3%~5%的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对病死猪和患病母猪产的胎盘、死胎和木乃伊胎等采用焚烧或消毒后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制定免疫计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猪乙型脑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
疫苗可选用比鼠脑灭活疫苗安全的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首次接种时间可选择在3—4月,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对体内抗体较低的猪在8—9月给予二次免疫,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
冬季养猪,谨防猪乙脑
![冬季养猪,谨防猪乙脑](https://img.taocdn.com/s3/m/b59314eb6edb6f1afe001f9f.png)
冬季养猪,谨防猪乙脑一、乙型脑炎介绍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的感染最为普遍,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秋季。
若体内长期带毒,怀孕母猪会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初期肿胀有热痛感,数日后炎症消退,睾丸萎缩变硬,性欲减退,精液带毒,失去配种能力。
二、预防措施1.建好猪舍选择地势高朝南向的舍址,地面平坦稍有坡度,猪舍内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要合理布局,全面考虑粪尿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舍内通风良好,有利于排水和排污。
2.坚持自繁自养,严防引进病猪如养猪场(户)确实需要从外地或外场引种时,应事先做好引种地的生猪疫情调查,同时做好生猪引种前后的检疫和隔离饲养措施。
生猪引种到场后,应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并按程序对购进的生猪进行免疫接种,让其产生适应于本养殖场微生物群的抗体,确定无疫病后方可与原有生猪混群饲养。
3.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消除猪舍周围的杂草和猪舍内粪尿,经常清洗食槽、水槽并填平积水坑和洼地,排水用暗沟,贮粪场远离居民区和猪舍,并定期使用化学药物消毒,以杀灭蚊虫。
猪舍内冲洗后要把水扫净,加强通风,使舍内地面迅速干燥;最后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4.注射疫苗使用猪乙型脑炎活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每头份加入专用稀释液1毫升,待完全溶解后,每头猪肌肉注射1毫升。
免疫保护期为12个月。
猪场后备母猪、种公猪,可在配种前20~30天加强免疫1次。
5.悬挂纱网发现有蚊子活动后,鼹应在猪圈舍内钉纱窗,门口悬挂纱网费安装纱网门,及时喷洒蚊蝇净等外用杀虫药。
钉纱网前,先在猪舍内施用驱杀蚊蝇的药物,不太引入注意的小角落、墙壁裂缝、顶棚空隙等处,都要喷施到位。
6.隔离治疗动物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可减少死亡,促进健康。
猪舍用2%福尔马林溶液、3%来苏儿溶液或10%生石灰乳消毒,死仔猪和胎衣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91b50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7.png)
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猪只感染后,病毒在猪体 内繁殖,再经蚊子叮咬传播给其他健康猪只,形成病毒的传播循环。
临床症状与危害
临床症状
病猪常表现为高热、头痛、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困难、瘫痪 ,甚至死亡。
危害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导致猪群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发展。同时,该 病也可能传染给人类,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灭鼠防蚊
定期灭鼠,减少蚊虫孳生 地,防止病毒通过蚊虫传 播。
环境消毒
定期对猪场、猪舍及周围 环境进行消毒,杀灭病毒 和其他病原微生物。
饲养管理防控措施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 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密度控制
合理控制猪只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提高猪群体健康水平。
疫病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 现并处理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
多价疫苗
开发包含多种病原体的多价疫苗,以扩大疫苗保 护范围,降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
个性化疫苗
针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研发个性化疫苗,以 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保护效果。
防控技术创新与推广
1 2
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猪流行 性乙型脑炎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疫情的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从业人员培训
定期举办针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屠宰场工人等的培训班,提升他 们的专业技能和防控水平。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防控知识,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重点
新型疫苗研发与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猪流 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以提高预防效果。
针对猪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针对猪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ae07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亚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食欲 减退,精神沉郁,呈 现嗜睡状态。
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产死胎或弱胎。
部分病猪出现后躯麻 痹等神经症状,行走 困难。
慢性型
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不 振,精神萎靡,喜欢躺卧。
部分病猪出现后躯麻痹等神经 症状,行走困难。
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 或弱胎。
03
实验室诊断及技术
病原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
通过细胞培养或动物接种,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病毒鉴定
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血清学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判断是否感染乙型脑炎病毒。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检测组织中的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判断是否感染乙型脑炎病 毒。
分子生物学诊断
RT-PCR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易感动物
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 宿主,其他动物如马、骡 、驴等也可感染。
流行季节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与 蚊虫活跃度密切相关。
地区分布
全球范围内有分布,但以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如高热、神经症状等)和病理变化(如脑部炎症和出血等)进行 诊断。同时,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也可用于确诊。
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消毒
对猪舍、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以杀 灭病毒和细菌。
灭蚊蝇
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蝇等昆虫传 播,因此要采取措施灭蚊蝇,减少传 播途径。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感染乙型脑炎的猪,要采取 隔离措施,避免病毒在猪群中传播。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制
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e8ca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8.png)
与畜业技术|饲养管理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王存军单存松王昌玉(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266200)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发展加快。
目前饲养方针是预防大于治疗,而养殖者考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使疾病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做好猪乙型脑炎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猪乙型脑炎病属于人畜共患病,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高温、流产、死胎等现象,而公猪最主要的特征是睾丸一侧或两侧发生肿胀,出现睾丸发炎等现象。
本文介绍猪乙型脑炎病毒的临床症状,提出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养猪业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猪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猪乙型脑炎主要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母猪岀现产子数减少、流产、死胎、畸形胎、弱胎等现象。
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因此,猪乙型脑炎病毒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和财产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从猪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1猪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猪乙型脑炎病毒归属于DNA型病毒,病毒成球状,有囊膜,能通过在鸡胚接种的方式培育。
猪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猪的中枢神经及死亡胎儿的脑组织而造成发病。
此外,猪乙型脑炎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对动物和人造成重大安全危害。
由于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对温度和各种消炎药都十分敏感。
因此,常用的生产消毒药物有2%的氢氧化钠溶液、3%苏儿溶液等都有良好的杀灭乙型脑炎病毒的作用叫无论发病还是感染,血凝抑制抗体和综合抗体有助于诊断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动物。
在动物感染初期,血液经过检测会发现少量病毒,随着时间越长,经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会越来越多。
并且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的饲养面积过大及通风问题,会岀现大量蚊虫等吸血昆虫的不断叮咬,造成病毒扩散,对规模化猪场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害。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发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病时间在7耀9月份,发生在夏季适宜蚊虫活动旺盛的时期,该病的发生多呈发散性,大部分呈现成流行性。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c4a77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0.png)
2024.03 53猪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发病率较高,但致死率不高。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临床症状不同,通常仔猪会发生严重的脑炎、母猪会流产或死胎、公猪患睾丸炎或不育,损害养殖户经济效益。
治疗该病无特效药,所以养殖户应做好防治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经济损失。
1 病原特征乙型脑炎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形,主要存在于宿主的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睾丸和死胎的脑组织中,也可存在于蚊虫体内。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弱,56℃条件下30分钟可被灭活,100℃条件下2分钟即可被杀死。
病毒在pH值为7~10的环境中生存良好,在pH值>10和pH值<7的条件下,病毒活性下降,在-20℃条件下可存活一年,但病毒毒性降低,对75%酒精、来苏儿、高锰酸钾、火碱等消毒剂敏感。
2 流行特点乙型脑炎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易感动物为马和猪,也可感染牛羊等动物,但牛羊等几乎不会发病,病毒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蚊虫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蚊虫感染病毒后终生有传染性,繁衍的后代也携带病毒,病毒在卵中越冬。
该病主要发生于高温潮湿的夏季,6~9月蚊虫活动频繁,疾病发生率也会有所提高。
乙型脑炎会感染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感染后的症状也不同,很多猪感染病毒后,只携带病毒,不会发病,6月龄以下的猪发病率最高,病猪痊愈后通常不会再次发病,但可携带病毒。
3 临床症状病猪持续高热,严重者高热可持续10天以上。
病猪精神萎靡,喜卧嗜睡,食欲不振,饮水量增加,眼结膜潮红,心率增快。
病猪肠胃蠕动减弱,尿量减少,颜色呈深黄色,粪便干燥呈球状,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黏液附着。
有的病猪后肢轻度麻痹,关节肿大,跛行。
仔猪免疫力低,发病症状较为典型,临床症状主要为脑炎症状,病猪磨牙、原地转圈、身体痉挛、口吐白沫、横冲直撞、关节肿痛、不能站立,可在1~2小时内死亡,治愈率较低,但治愈后不会再次发病。
育成猪的症状主要为持续发热。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治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113b6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2.png)
1病原与流行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属自然疫源性疫病。
JEV于上世纪50年代首先在日本分离获得,因此又称为日本脑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为了与甲型脑炎相区别,将该病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JE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有五个基因型分类。
我国以基因Ⅲ型为主,但近年来基因Ⅰ型JEV在国内多地发生,表明病毒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变得愈来愈复杂,病毒地域间的扩散传播已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本病有夏秋季节多发的特点, 尤其是在蚊虫活动旺盛的炎热夏季高发,以往主要在亚洲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多个非乙脑流行国家相继发生,表明该病已突破原有的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散传播。
带毒动物为该病的传染源,其中猪和马是JEV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贮存与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马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与终末宿主,猪是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
猪感染JEV后,容易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病毒不断扩散。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 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传播;猪感染后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此外,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以及冷血动物, 也可散播本病。
JEV对多种动物易感,其中马、猪及人最易感。
本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特征,大部分病例集中发生于7月~10月份蚊虫滋生繁殖活动旺盛期,但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蚊虫的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也略有不同,如东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8—10月份,华北地区在8—9月,华南地区在6—9月份。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猪群对于本病高度易感,感染后一部分患猪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病变为特征,虽然绝大多数病例在病愈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不再复发,但一旦感染,容易产生毒血症,成为带毒的传染源。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0c00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c.png)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主要引起猪和家禽的急性肠炎和脑炎,还可导致人类感染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人群中表现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深入解析。
一、流行病学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我国也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易发多发。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且以农村和外围地区为主要发病地区。
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被誉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省份,而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也是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
二、临床特征1. 感染源:猪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病畜主要是通过叮咬含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子,疾病在照顾和接触感染猪的人群中扩大传播。
2.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5-15天。
3.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肌肉萎缩、瘫痪,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脱皮、出血等。
4.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可增加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蛋白质轻至中度增加。
5. 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呈现尖波慢波混合图形。
三、防控措施1. 疫苗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乙型脑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我国已有相应的疫苗可供使用。
2. 环境改善:加强对家畜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保持畜舍清洁、干燥,及时打扫粪便、垃圾,避免蚊虫孳生;改善畜舍附近的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孳生的场所。
3. 防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保护自己不受蚊虫叮咬,避免在傍晚和清晨等蚊虫活动较频繁的时间外出活动。
4. 临床治疗:及早诊断病例,加强对病人的支持疗法和抗病毒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感染后,常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公猪感染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
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丧失形成精子功能。
如一侧萎缩,尚能有配种能力。
传染源为带毒动物。
其中猪和马是**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
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主要的扩散宿主。
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批易感性高的仔猪。
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
所以猪是乙脑病毒**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
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
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
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马属动物、猪、牛、羊、鸡和野鸟都可感染。
马**易感,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
人亦易感。
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月~9月份蚊虫滋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
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
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防治
杜绝传播媒介。
消灭传播媒介,增强猪只特异性抵抗力和加强管
理是控制本病的主要环节和措施。
从发病特点看,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措施,在蚊虫滋生和繁殖季节前,应开展防蚊灭
蚊的工作,尤其是三带喙库蚊,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和自然条件,采取有
效措施。
搞好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填平坑、沟等易积水的地方,铲除蚊虫滋生场所,并在猪舍及周围定期喷洒灭蚊药液。
免疫接种。
可接种乙脑疫苗,不但可以预防乙脑流行,还可降低猪只的带毒率,控制本病的传染源。
猪乙型脑炎灭活苗可用于预防,肌
肉注射。
种猪于6月龄~7月龄(配种前)或蚊虫出现前20日~30日注射疫苗两次(间隔10日~15日),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毫升,在乙型脑炎重疫区,为了提高防疫密度,切断传染链,对其他类型猪群也应进行预防接种。
乙型脑炎活疫苗应在当地蚊虫出现季节的前20天~30天接种,一般是在3月份~4月份,免疫一次即可,如果间隔3周~4周进行二免,
效果更佳。
热带地区必须每半年免疫一次。
在选择乙型脑炎疫苗时应以弱毒疫苗为主;使用乙型脑炎弱毒疫
苗时,要用专用稀释液,不可用其他稀释液代替。
加强宿主动物的管理
发生乙脑疫病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患病动物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死猪、流产胎儿、胎衣、羊水等,均须无害化处理。
污染场所及用具应彻底消毒。
病母猪产出的死胎儿、胎盘及阴道分泌物必须严格处理,消毒、深埋;猪舍和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
在发病疫
区,对没有经过夏秋季节的幼龄猪只和从非疫区购进的猪只,均应在乙脑流行前进行疫苗注射,尽力防止夏季蚊虫叮咬。
因为这些猪只未曾感染过乙脑,一旦感染,则容易产生毒血症,成为传染源。
所以,在乙脑疫区,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猪只的管理工作。
及时隔离病猪。
对发热的病猪可以用安乃近注射液10毫升~2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直到体温降至正常为止。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用磺胺嘧啶注射液2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或用20%磺胺嘧啶钠液每公斤体重70毫克~100毫克,配合安溴10毫升~20毫升耳静脉注射,每日2次。
公猪睾丸炎,可进行冷敷,同时用磺胺嘧啶注射液消炎,安乃近或安痛定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