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教案新部编本
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读前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读前指导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介】《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
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
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编者还选配了多幅表现故事情节的精美插画,再现了故事中奇异、瑰丽的场景,将民间故事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绚丽的世界。
【教学目标】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中国民间故事丰富的历史知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民间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
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民间故事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师:对了,其实它也是一个民间故事。
小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肯定给你们讲过这个故事。
2.我想你们一定知道更多的民间故事,对不对?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我们来猜成语。
这个成语打一个民间故事的名字。
(教师播放幻灯片)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间故事的世界,去读一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吧。
(板书课题:精彩的民间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和猜成语来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白定义、谈感受1.在我们五年级的课本里学过哪两篇民间故事呢?师:《猎人海力布》的起因是什么?(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
)师:《猎人海力布》的经过是什么呢?(龙王把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他动物说的话不能对别人说,善良的海力布把利用宝石从鸟儿那听到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
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跨文化理解:对于民间故事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
(4)情感态度培养: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情感共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增强对文本的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间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传说,它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民间故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展示了民间故事中的爱情主题和反抗封建礼教的勇气。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他们在听故事、讨论故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新部编本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新部编本一、引言本教案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国民间神话故事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分析其中的情节、主题和文化内涵。
本教案适用于新部编本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和探究神话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教学内容1. 神话故事选读:根据课程设置,在教学中选择经典的中国民间神话故事进行阅读。
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等。
2. 教学分析:对每个神话故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3. 文化内涵引导:在介绍每个神话故事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读完神话故事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 视听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
3. 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剧场表演的方式重新演绎神话故事,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阅读测试:安排适当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力。
2.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再现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参考资料1.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选编2. 网络资源:有关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以上为《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新部编本》的内容概述,供参考。
具体教学活动和细节可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表达。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复述和背诵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到民间故事中传递的正能量和传统美德。
2. 学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部编新教材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教材,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既有传统经典故事,也有现代新编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故事主题、领悟故事内涵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故事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
2. 故事表达:通过朗读、复述、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故事领悟: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和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与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掌握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故事结构。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2. 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
2.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中的几个典型故事。
3. 民间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相关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
2. 介绍:简要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3.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几个民间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读的故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6.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进行改编。
7. 展示与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和表达能力。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故事或改编作品的内容和表达。
3.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国民间故事,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进一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报告,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
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和理解,并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活动,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故事》是一部经典的民间故事集,包含了众多脍炙人口、寓意深刻的故事。
本节课将通过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的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难点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阅读笔记本、文具盒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指导:向学生发放阅读笔记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阅读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5. 寓意解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板书设计:1. 《中国民间故事》2. 故事情节3. 人物形象4. 寓意与道德观念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深入阅读,做好阅读笔记。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写一篇关于故事寓意的小短文。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教学内容部分提到的“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补充和说明:1. 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简介本教学设计针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整本书的阅读,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新部编版教材,全程教学时间预计为一学期。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起源、特点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古代民间故事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单元1:传统民间故事概览- 学生介绍自己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和兴趣。
-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
-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民间故事。
单元2:《红楼梦》中的民间故事- 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民间故事。
- 学生分组演绎并呈现书中的民间故事情节。
- 学生互相交流对于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单元3:《水浒传》中的民间故事- 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民间故事。
-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民间故事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 学生撰写读后感,记录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单元4:民间故事的艺术表达形式- 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曲艺、摺扇、皮影戏等。
- 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创作并呈现一段民间故事的表演。
- 学生观看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作品。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组活动的表现与贡献。
- 学生针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学生撰写的读后感和表演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教学资源-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新部编版教材- 相关民间故事的书籍、影视资料和网络资源- 表演形式所需的道具和音乐教学延伸- 参观当地民间文化展览或剧院演出。
- 邀请专业表演者或传统艺术家给学生进行讲解和表演示范。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丰富内涵,并通过阅读、表演和讨论活动对其进行理解和欣赏。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研究和生活中受益终身。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传承民间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各地民间故事的教材,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包括《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姜子牙射日》。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故事人物和情节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含义,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故事。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分析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5. 实践环节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讲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尊重和传承。
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与认知: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各个故事的背景、情节及寓意。
2. 分析与综合: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理解其代表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合作与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创意表达: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文化自信: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正面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一部集合中国各民族传统故事的书,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旨在通过这些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对民间故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述所学的民间故事。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本单元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对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标注。
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深入分析。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故事讲述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2. 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辅助材料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民间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经典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民间故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内涵方面仍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设计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能够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民间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讨论、表演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民间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析故事主题,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介本文档是《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适用于小学五年级部编材的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该教材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
2. 阅读和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故事。
3.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片段引入中国民间故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例如神话、传说、寓言等。
3. 阅读故事:选择一两个适合年级的中国民间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提供相关的练题目。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进行展示。
5.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口头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练: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故事,进行写作练,如书写故事梗概、写下自己的感想等。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练:通过练题目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口头表达评估: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上册。
2. 额外的民间故事书籍、图片、视频等。
3. 练题目和评估表格。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南以上是《小学五年级部编材《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导读: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简要介绍。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并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方案设计: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2. 掌握《中国民间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内容;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介绍和背景知识;2. 故事一:《白蛇传》;3. 故事二:《牛郎织女》;4. 故事三:《精卫填海》;5. 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6. 故事五:《愚公移山》。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每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合作研究和小组讨论;3. 朗读和角色扮演;4. 课堂练、游戏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民间故事》教材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的背景和特点;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3. 学生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白蛇传》1. 教师讲解《白蛇传》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讨论;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4. 学生朗读故事并解析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第三课时:《牛郎织女》1. 教师讲解《牛郎织女》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讨论;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4. 学生朗读故事并解析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第四课时:《精卫填海》1. 教师讲解《精卫填海》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讨论;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4. 学生朗读故事并解析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第五课时:《孟姜女哭长城》1. 教师讲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讨论;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场景;4. 学生朗读故事并解析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我国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间故事的语言表达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某些词语和句式理解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把握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把握民间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民间故事中某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韵味。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智慧和乐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情节:曲折、生动主题:反映人民生活、传承民间文化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理解和把握程度。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
《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新教材第五单元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材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二、教学重点1. 研究和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内容1. 故事一:《愚公移山》- 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故事二:《白蛇传》- 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故事三:《孔融让梨》- 讲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 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
- 研究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导读:通过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 课堂讲解:通过示范阅读和讲解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阅读理解练: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培养他们从故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讨论合作等。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理解练,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阅读其他中国民间故事,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民间故事。
七、教学资源1. 《中国民间故事选》教材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阅读理解练题八、教学安排本单元共需5节课,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导读与故事一介绍- 第二课:故事一分析与课堂讲解- 第三课:故事二介绍与分组讨论- 第四课:故事二分析与课堂讲解- 第五课:故事三介绍与阅读理解练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培养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部编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全部内容。
教学重点- 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民间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 导读: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要研究的民间故事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阅读理解: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故事内容,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合作研究: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绘画、编剧或表演等创造性任务。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学生互相欣赏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学生的创造性任务的完成情况;- 学生对他人创作成果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 小组合作任务所需的绘画、编剧或表演材料。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更多的中国民间故事,并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民间文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民间故事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研究:部编版第五单元
新教材《中国民间故事》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研究:部编版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背景。
- 研究理解和分析民间故事的情节、人物和寓意。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和分析民间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 学会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阅读惯。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中国民间故事》导入- 导入中国民间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 分享一则精彩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 与学生讨论民间故事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仙鹤报恩》- 研究《仙鹤报恩》这个民间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 学生小组合作,用口头表达方式演绎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八仙过海》- 研究《八仙过海》这个民间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智慧。
- 学生小组合作,用口头表达方式演绎故事情节。
第四课时:《白蛇传》- 研究《白蛇传》这个民间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 分析故事中的爱情与道德冲突。
- 学生小组合作,用口头表达方式演绎故事情节。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故事》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的民间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教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评估。
- 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评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国民间故事。
-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编写自己的民间故事。
-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第五单元。
- 相关的民间故事书籍和资料。
-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具。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实践探讨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实践探讨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来源。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读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准则。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自己的民间故事,并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来。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中国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故事:《愚公移山》、《白蛇传》和《孔融让梨》等。
2. 教学方法- 朗读与解读: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解读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准则。
朗读与解读: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解读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准则。
- 讨论与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讨论与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所学的故事元素,创作自己的民间故事,并进行表达和分享。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所学的故事元素,创作自己的民间故事,并进行表达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民间故事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醒学生预相关故事。
2. 朗读与解读教师朗读故事并解读其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3. 讨论与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包括情节、人物、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讨论,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所学的故事元素,创作自己的民间故事,并进行表达和分享。
可以使用口头表达、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寓意,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讨论和创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来评价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2.能够对《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进行阅读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张民间故事的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梗概,引起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80分钟)前期准备工作(10分钟)教师提醒学生读故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注意字形、词意和语义,在认读时要一字一句仔细认真;•注意故事情节,找出故事中人物、事情的发展和结局等基本要素,理解故事大意;•注意故事的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60分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进行阅读。
阅读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理解故事的人物情感和行为,领悟故事的情感体验;2.正确理解故事表达的内涵意义,揭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人生哲理;3.根据阅读理解,写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感想和理解;4.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学生的问题和阅读反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难点,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3. 深化理解(20分钟)个人思考与交流(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该故事的感想或理解,并将其与同桌分享,获取反馈。
全班交流与学习(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提出关于民间故事的疑问和看法,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与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交流。
4. 总结与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向学生灌输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展示民间文化的多元性。
四、教学评价1.阅读反应:教师关注学生在阅读故事中的表现和反应,包括速度、准确度、理解度等。
2.阅读记录:教师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记录下来,为教学提供依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故事》是一部汇集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集。
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民间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一个故事——《白蛇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习俗、历史背景等内容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民间习俗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白蛇传》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故事背后的民间习俗和文化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国民间故事》第五册2.课件:故事情节图片、音频资料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学习成果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白蛇音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白蛇传》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蛇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民间习俗。
阅读结束后,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中国民间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中国民间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魅力。
(3)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欣赏民间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概括故事内容)。
2. 生字词:生字词有……(列出生字词)。
3. 民间故事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民间故事相关资料。
2. 学具:(1)课本。
(2)练习本。
(3)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民间故事——《……》。
2. 回顾旧知: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解析难点词语。
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3. 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训练(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五、巩固拓展(10分钟)2. 教师出示相关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吴小玉
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师:你们知道一些中国民间故事吗?
生: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民间故事,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
民间可分为五类,即:
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4、.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新书:(出示:《中外民间故事》)。
二、阅读准备
1、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书的名字是——《中国民间故事》
2、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建树,孙侃等编写
3、这本书的出版社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4、还有一行字——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说明这里面的故事很经典,值得一看。
5、让我们打开书先来浏览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呢?
蚕神姑娘、仓颉造字、牛郎织女、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田螺姑娘、徐文长的故事、宫女图、红泉的故事、蛇郎、三根金头发、神奇的红石榴
三、指导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咱们一起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读读好吗?(共同选择一则民间故事--白蛇传)在这篇民间故事中会写些什么?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呢?
2.师生共同阅读一篇故事《白蛇传》。
提示:像以往读书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边读边圈圈画画,或适当做些批注。
出示要求:
通过阅读,我知道这个故事写了。
故事是读后在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3.交流:
(1)你读懂了书中写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白蛇传说的来历)
师引导:这两个习俗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所写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板书:生活)
(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故事的呢?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还运用了
的手法。
为什么这样写?是因为。
读后在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3.交流:
(1)你读懂了书中写了什么?有哪些人物?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白蛇的来历)白蛇、青蛇、许仙、法海
师引导:这两个习俗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所写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故事的呢?先写了——
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还运用了的手法。
提示:民间故事情节往往比较夸张,充满想象。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
(3)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板书:表达一种愿望
通过刚才的阅读,从中你能体会到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4)在刚才的阅读中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有哪些呢?出示:其中我最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语句是,因为。
同桌先交流,再集体交流。
说明: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多读读这些好句子,也可以摘录下来,做读书笔记。
4.小结方法: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应该怎样来阅读民间故事呢?(指板书小结)对于好词好句我们还要多加品读。
5.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本书收录了包括汉族、傣族、
白族、纳西族、黎族、回族、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羌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在内的数十篇民间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有计划地把这本书读完,边读边勾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2、总结读整本书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走进民间故事
人物:白蛇青蛇许仙法海
怎么写: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
为什么写:表达一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