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部队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军人)2、师: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
(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1、师: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
第三乐段: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
(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2、分段学习歌曲(1)学习第三乐段: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
(加入说唱)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一 0 二 0 | 三 0 四 | 一二三四 | 一.二三四 0 |0 X 0 X|0 X 0 X|0 X 0 X | 0 XX 0 X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师示范指导念0 XX 0 X③齐念节奏④边念边拍C、师唱生拍念D、生生合作拍念E、学习高声部。
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第一单元:行进之歌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 __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1、介绍作者: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10、表演11、评价三、教学小结: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第一单元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唱歌渴望春天欣赏春节序曲唱歌春游听乐赏画春之声听乐赏画春天来了选听新疆之春编创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唱歌小鸟,小鸟欣赏百鸟朝凤欣赏天鹅欣赏蜜蜂过江选听蝴蝶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欣赏春江花月夜欣赏二泉映月选听小放驴选听行街演奏打击乐合奏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凤阳花鼓欣赏赛龙夺锦欣赏姑苏行欣赏斑鸠调编创选听幸福歌选听洞庭鱼米乡选听赤兔嘶风选听将军得胜令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唱歌桑塔•露琪亚欣赏劳特布鲁嫩的约德尔欣赏优雅欣赏弗拉门戈欣赏卡林卡欣赏拉卡拉卡欣赏哈卡•马努马努选唱剪羊毛演奏学吹竖笛第六单元荧屏之歌唱歌音乐之声欣赏你是这样的人欣赏日出欣赏《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选唱月亮河欣赏悍牛与牧童选听心依恋我的音乐网页记谱法常识(复习)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发声练习乐器常识第一单元春之歌第一课时一、课题: 渴望春天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展目标: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3、情感态度目标:对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进行曲。
重点、难点: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二、复唱《当兵的人》1、导入新课上节课学唱了军旅歌曲,也聆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军队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给人以激昂向上的情绪。
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表现这样的情绪?在生活中,当你行走时,有高兴和欢乐也有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能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感受在婚礼中,人们行进时的音乐。
欣赏《婚礼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欢乐、幸福,神圣的,非常的恢宏,仿佛是人置身于高达,富丽堂皇的教堂当中。
此曲是瓦格纳所做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把这两首乐曲并用。
《婚礼进行曲》是一首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介绍管风琴),让我们感觉周围布满了音乐声音,这就是管风琴的魅力之处。
正因为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使得《婚礼进行曲》音色丰富。
(可结合听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2、《婚礼进行曲》是一首让人幸福欢乐的进行曲,相对于《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又让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欣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其中情绪。
感觉沉静,肃穆。
与中国哀乐相比,更安静。
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去世也是灵魂得到安息,去了天堂,人们会更安静的为他送行。
此曲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所作,他被称为“钢琴诗人”此曲也是运用了钢琴来演奏的。
两首乐曲都听完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同样是进行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绪特点呢?节拍:2/4 4/4速度:稍快的中板慢板演奏乐器:管风琴钢琴基本情绪:神圣、欢乐、幸福严肃沉重步伐欢快沉重应用场合:婚礼葬礼(黑板板书表格)通过以上的表格可清晰的看出为什么不同的场合有了不同情绪的乐曲。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主题为“音乐欣赏与创作”。
该单元旨在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音乐创作: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音乐知识:介绍一些音乐基本知识,如音阶、调式、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表现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欣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3. 音乐创作: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音乐知识:介绍一些音乐基本知识,如音阶、调式、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欣赏和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 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使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音乐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 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岁月难忘旋律》第二课时《保卫黄河》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二课时)第一课时《非洲的灵感》第二课时《咿唷嘞啦》第三单元《长江两岸》(二课时)第一课时《采茶舞曲》第二课时《江南丝竹》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三课时)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第二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2》第三课时《摇篮曲》第五单元《轻歌曼舞》(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第二课时《轻歌曼舞》第六单元《春之声》(二课时)第一课时《春晓》第二课时《春天来了》、《春晓》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二课时)第一课时《难忘岁月难忘旋律》教材分析:《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
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
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
“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1.1《一二三四歌》教案

5.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对《一二三四歌》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写200字,用时5分钟)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二三四歌》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这首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表达和理解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写400字,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二三四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对学生的创作歌曲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创作以数字为主题的歌曲时,可能会出现旋律不够流畅、歌词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创作更流畅的旋律,如何更清晰地表达歌词。
3.对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并思考其与音乐相结合的作业进行评价,指出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例如,在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时,可能会出现对数字与音乐结合的思考角度不全面、深度不够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更全面地思考数字与音乐结合的角度,如何更深入地思考数字与音乐结合的深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音乐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音乐教案第一课:音乐的基本功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研究基本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阶等- 掌握简单的音乐表演技巧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音乐要素的介绍:音高、音长、音色、音域3. 音乐符号的基本认识:音符、休止符、节拍符号4. 常见的音乐节拍和节奏型:2/4拍、3/4拍、4/4拍5. 基本的音阶练:C大调、G大调6. 音乐的表演技巧:节奏感、音准、音量控制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讲解、音乐播放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合作研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研究和表演练。
3. 视听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符号和音阶,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乐器表演技巧来评价。
2. 测验和练:设计简单的乐理练题,测试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表演成果: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评价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提供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 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等第二课:音乐鉴赏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了解不同音乐类型和作曲家的特点- 学会简单的音乐鉴赏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1. 不同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2. 重要作曲家的简介: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3. 音乐表演和音乐家的鉴赏:聆听音乐会、观看音乐剧等4. 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情绪等教学方法1. 听课鉴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分析。
2. 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看法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音乐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时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学生的鉴赏作品:评价学生参与鉴赏活动后的表达作品,如音乐评论、创作作品等。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7th grade music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旗颂》是作曲家李焕之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作的一首歌曲。
2. 作品结构:《红旗颂》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红旗主题、赞美主题和抒情主题。
3. 音乐特点:歌曲采用了大调式,旋律激昂、恢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红旗颂》的曲调、歌词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背景,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3. 分析曲调: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通过学习《红旗颂》,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红旗颂》,加强演唱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歌曲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下周上课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的歌曲的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发言、参与合唱等。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协调性。
3. 搜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以便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协调性。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播放《红旗颂》的原唱或合唱版本,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七年级下册音乐《猛听得金鼓响》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猛听得金鼓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猛听得金鼓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 教学乐器:钢琴、鼓等。
3. 教学用具:乐谱、歌谱、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猛听得金鼓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3. 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加强歌曲的合唱效果。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独唱、领唱等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猛听得金鼓响》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猛听得金鼓响》,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猛听得金鼓响》所属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2. 组织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魅力。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演唱、练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
2. 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学习歌曲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孩子的音乐成长。
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互动:与学生进 行互动,鼓励他 们参与示范和表 演
反馈:对学生的 表现给予及时反 馈和指导,帮助 他们改进
互动与参与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音乐中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音乐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增强自信心
合性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 审美能力,提高 学生的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集体 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和表现力,鼓 励学生展示自己 的才华。
03
教学内容
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和休止符的 名称和时值
音阶和音程的概 念及辨识
音乐速度和节奏 的掌握
常用音乐记号和 术语的理解
音乐欣赏
欣赏曲目:《茉莉花》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巩固、 总结
歌唱技巧
学会使用头声和胸声,掌握 真假声的转换。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 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
练习音准和节奏感,能够准 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 强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个 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学生反馈与互动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感受
教师自我提升
总结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
创新性:学生是 否在作业中展现 出创新思维
进步情况:学生 作业的进步程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漂亮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风格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言语,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言语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荣夺目的明亮明珠。
它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荣夺目的明亮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观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
让我们先来观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觉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
也是全曲的根底。
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
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局部,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2、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二、活动与体验──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课引入刚才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1、听第一遍录音,回问题:听完这首歌曲,试着发现歌曲的特点: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几个乐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断?总结:歌曲的结构图式。
2、听第二遍录音,重点从第一句入手,让学生能简单的读出节奏。
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概念。
(三)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伴奏中轻唱。
(多次反复练习)处理第一段:声音的技巧(气息)、情绪的表现(强弱的控制)等,要求:尽量用纯净的声音唱出艺术歌曲的感觉。
2、随电子琴唱词。
(体会这是一首旋律清新欢快,充满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3、难点突破: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4、情感体验,激发兴趣: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我们中学生也象春天一样美丽,现在正处于打基础,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通过情感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兴趣。
5、分组齐唱: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齐唱这首歌曲。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体会歌声所转达的情感信息,试探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熟悉四三拍的节拍,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酷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析: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爱好,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一辈子观.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关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育学生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难点:明白得插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拍感。
教学进程:一、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关于音乐的赞美之情。
二、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期背景和故情形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
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
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拍,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舞学生随着哼唱。
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
五、试探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示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彼此配合,和谐统一。
六、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 Re Mi 》和《孤独的牧羊人》,别离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
说出两首歌曲带给咱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
引导学生试探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衬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取得更完美的诠释。
7、小结及作业: 适当的时刻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体会歌声所转达的情感信息,试探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案所涵盖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理论和鉴赏能力。
2.掌握乐器演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
3.培养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意识。
4.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与鉴赏(1)乐谱基础知识•了解乐谱的基本符号及其含义。
•学习乐谱上的节奏符号,掌握打拍子的方法。
•练习钢琴键盘和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2)音乐的三要素•声音、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探索交响乐、器乐、室内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 乐器演奏(1)弦乐器的演奏•学习琴弓和演奏技巧。
•练习基本的弓法和左手指法。
•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小提琴协奏曲。
(2)管乐器的演奏•学习口形和唇形的重要性。
•练习吹奏技巧和音阶演奏。
•学习小号和长号的演奏方法,探索西方管乐的魅力。
3. 合唱(1)合唱基础知识•学习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练习唱准、唱响、唱调和音色。
•学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流行歌曲、古典歌曲、民歌等。
(2)声乐训练•学习思考和呼吸技巧。
•练习声音产生技巧和发声技巧。
•学习如何良好地管理嗓音和保护嗓音等。
4. 创作与表演(1)音乐创作•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表达技巧。
•探索音乐创作的不同形式,如作曲、编曲、歌词创作等。
•通过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音乐表演•学习音乐表演技巧和表现能力。
•练习如何与乐队和合唱团合作表演。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比赛的参赛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演奏和合唱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小组、乐队、合唱团等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育软件:通过多媒体制作和分享收听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创造能力。
•教师本人示范教学:通过老师自己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演奏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估•考试评估:学生在学期中进行考核,考试内容包括乐理、演奏、合唱、创作和表演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x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时。
第一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堂教学效果。
第二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x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x 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导入。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
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
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
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第二教学内容:1.欣赏:《x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欣赏1.《x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x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x疆之春》,使学生了解x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等方式呈现出。
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化的瑰宝。
《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
共四个乐,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
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
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
从音乐与相关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
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
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时。
第一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
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
《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
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
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第一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
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