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判断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嘿,诸君!咱今儿个就来讲讲这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

咱先说说那判断句呀,就好比是给句子贴上一个标签,告诉你这是个啥样的句子。

就跟咱认人似的,一眼看出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看啊,“者……也”这结构,不就是个明显的标志嘛!像“陈胜者,阳城人也”,多直白呀!这不就是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嘛。

还有“乃”“为”这些字,也能帮咱判断呢。

再说说那倒装句,哎呀呀,就跟那东西放颠倒了似的。

什么宾语前置啦,状语后置啦,定语后置啦。

就说宾语前置吧,“何陋之有”,正常不是应该说“有何陋”嘛,这把“何陋”提到前面来了,不就像你把帽子戴脚上了嘛,多显眼呐!状语后置也挺有意思,“于”字一出现,就得注意啦,可能就是倒装啦。

还有那被动句,就像是人被推着走似的。

“为”“于”“见”这些字一出现,你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被动啦。

比如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这不就是被天下人笑嘛。

咱想想啊,这文言文特殊句式就像是一个个独特的标记,让咱能在那一篇篇文章里找到特别的地方。

你要是不认识这些标记,那不就像在迷宫里乱转嘛,找不到出路呀!这要是在考试里,那可就抓瞎啦!你说是不是?咱学习这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就跟学一门手艺似的。

刚开始可能觉得难,觉得摸不着头脑,可一旦你掌握了,那可就得心应手啦!就像你学会了骑自行车,那骑起来就顺畅得很呐!而且呀,这文言文里的智慧可多着呢,等你学会了这些特殊句式,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古人的思想啦,那多有意思呀!你难道不想去探究探究古人的智慧吗?所以呀,诸君可得好好学这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方法呀,别嫌麻烦,别嫌难。

等你学会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文言文的世界这么精彩呀!这可不是我瞎说,你自己试试就知道啦!就这么着吧,诸君加油哦!。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非我也,兵也。

(一)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非死,则徙尔。

⑧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其常见类型有:(一)有标志词的被动句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一、“……者,……也”译为:……是……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二、“……者……也”译为:……的是……1、族秦者秦也。

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三、“……者也”译为:……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四、“……也”译为:……是……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2、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3、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五、“……为……”译为:……是……(把“为”译成“是”,语序不变)1、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怎样的人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3、必为窃疾矣。

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病了4、项燕为楚将。

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六、用“是”“乃”、“诚”、“则”、“悉”、“本”表示判断1、斯是陋室。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6、臣本布衣译文:我本来是平民7、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七、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1、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译文: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不能信任。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一、“非……”译为:……不是……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二、“非……也”译为:……不是……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2、卿太重,将非鬼也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三、“非……者也”译为:不是……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译文:百战百胜,(虽然很好却也)不是最好的文言特殊句式2——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

”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1.在主语后加“者”表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1)A者,B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陈涉者,阳城人也。

所以……者……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的缘故,是因为……)◇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2)A者,B。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3)A,B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A,B。

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2.用“乃”“则”“即”“因”“皆”“悉”“”必(副词)/ “是”“此”(代词)/“为”/“非”(表否定判断)等词语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亡秦之续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此天子气也。

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1.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刘邦)所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如何判断文言特殊句式

如何判断文言特殊句式

如何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一、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的句法特点,熟悉句子成分的基本位置关系;二、掌握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 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於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 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於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 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於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 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於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於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 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又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 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蓄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

②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
翻译:离我三十里,只听从你的命令。
知识 讲解
【介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作状语的介宾短语的宾语放在介词(于、以、为、与、 从、自、向)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介宾”次序而意思不变,即介词宾语前置。
正常: 主语 ﹝ 介词+名词或代词﹞ 谓语 倒装: 主语 ﹝ 名词或代词+介词﹞ 谓语 【例如】①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翻译:我与谁一同归去呢? ②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翻译:我因这记下了它。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翻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
知识 讲解
二、省略谓语
(1)承前省或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不简洁,可将前一个谓语或后一 个谓语省略。
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列子》)
(2)对话省略: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为了行文简练,可以将对话内容的谓语省略。 如: 陈相见孟子……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种粟而后食)”“许子必织布然 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 (3)为了整齐或修辞需要而省略。 如:中古之世,天下(发)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五蠹》)
知识 讲解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根据前置的位置情况分为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动宾”次序而意思不变,
即动词宾语前置。多见于疑问句或否定句。
正常: 主语 谓语
倒装: 主语
谓语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奚、曷……)作宾语,常置于动词前。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判断句的五种形式。

一、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

有以下四种形式:1.“……者,……”表示判断例一:天下者,高祖天下。

——《魏其武安侯列传》翻译: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例二: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淮阴侯列传》翻译:达到象韩信这样的,就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了。

例三: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同游的人,有……(略)例四: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翻译:这四个人,分别是……(略)2.“……,……也”表示判断例一: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翻译:作战,靠的是气势。

例二: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例三: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翻译:我是子瑜(诸葛瑾)的朋友。

例四: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周公(姬旦、周公旦)是弟弟,管叔(姬鲜)是哥哥。

3.“……者,……也”表示判断例一: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例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例四: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4.“……,……者也”表示判断例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020年高考语文要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020年高考语文要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专题04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考点解读★★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技巧点拨★★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⑺无标志判断句。

二、被动句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主要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1、判断句(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被动句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

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

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文言文各特殊句式

文言文各特殊句式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1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1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惟兄嫂是依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何后之有?
疑问句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
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
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
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
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
举例子讲解。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二、被 动 句
•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
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 动者、实施者。
• (一)、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 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

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帮助是十分的巨大的,我们能够从这些文言文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考试中发挥出好的水平。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学习一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一般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特殊句式。

有:决定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我们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举例说明一下: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手下的优秀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老婆觉得我漂亮是因为私底下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这里面,前三种好判断,最难得就是最后一个倒装句,因为倒装句又可以分四类: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判断句表示判断啊,这个很好区分,就是“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在现代文中我们都用“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文中,表示判断句的结构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

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能出现,在古文中,省略的现象更为常见。

省略句顾名思义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句都可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者量词。

倒装句,就是将正常句子的顺序颠倒过来。

倒装句包括了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

1、主谓倒装,又叫谓语前置。

本来正常句子应该是主谓,可是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这种句式在感叹句、疑问句中经常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就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在正常语序中,宾语放在谓语的后面,而在倒装句中宾语在谓语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可以作宾语。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沛公安在?”c、有些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如《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度”,其实是“度关山”,强调“跨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中,定语是位于中心词前面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词,有时候会把定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就是定语后置,“核舟一”表示的是“一个核舟”的意思,在这里把中心词“核舟”提前突出中心词。

4、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状语是在谓语前面的,如果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成了状语后置。

【语文】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语文】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语⽂】⽂⾔⽂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法【⾼中语⽂】⽂⾔特殊句式⼀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般为“主—谓—宾”“定(状)—中⼼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变化。

★★技巧点拨★★句式类型及判断⽅法⼀、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⑴⽤'者……也'表判断⑵句末⽤'者也'表判断⑶⽤'者'表判断⑷⽤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⑹⽤'⾮'表⽰否定判断⑺⽆标志判断句。

⼆、被动句⼀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于'表⽰被动关系。

⽤介词'于'引出⾏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 句中的'于'⽤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为的主动者'秦',表⽰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是主语是被动者,⼆是句⼦⾥有表⽰被动的词'于'。

⑵⽤'见'来表⽰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见'或⼜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恐见欺于王⽽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为'表⽰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用“为……所”表示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以“被”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从动词本身领悟出被动意思。 洎牧以谗诛。诛:被杀(《六国论》) 感斯人言。感:被感动(《琵琶行》)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C、为了强调宾语,用“之”、“是”等词语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D、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歌以赠之。(《琵琶行》)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又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指的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置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以 示强调。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 词:何、安、谁、胡、孰、焉、曷) ①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 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余、我 、自、己、汝)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介词“于”、“以”省略。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促织》) 省略介词宾语。 ①竖子不足与谋与(之)谋。(《鸿门宴》) ②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A、中心词+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村中有少年(好事)者。(《促织》) B、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C、中心词+数量词。 ①我持白璧(一双)。(《鸿门宴》) ②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中职语文文言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见”表示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为”表示被动。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状语一般以介宾短语的形式(如“于……”、” 以……”等)作为补语出现。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主谓倒装。
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如:①。(《》)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用“……,……也”句式表示。 如: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者”、“也”都不用。 如:①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谓语前用“乃”、“则”、“必”、“为”等词 表示判断。 如: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省略句
宾语省略。
①毋从(之)俱死也。(《鸿门宴》) ②归以(之)示成。(《促织》) 谓语省略。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主语省略。 ①(始皇)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
练习
①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②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④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判断句)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 (被动句、状语后置)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中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
判断句
用“……者,……也”句式表示。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亚夫者,范增也。(《鸿门宴》)
用“……,……者也”句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