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流量关系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处理方法
(1)等落差法
(2)定落差法
(3)正常落差法
1)适用条件:河段不平整,有时受回水影响,有时又不受回水影响,正常情况下落差并非定值。(基于定落差法,无论怎样调整c Z ∆,都无法与Z —c Q 吻合,即c Z ∆=constant 不成立)。
2)定线 ①依据公式:β)(n
m n m Z Z Q Q ∆∆= ②已知:实测流量m Q 与相应的落差m Z ∆;
未知:正常落差n Z ∆及相应流量n Q 和落差指数β。
③过水位流量图上的测点点群中心定出一条n Q Z -关系曲线。
④暂设5.0=β,在图上查得各实测点相应的n Q ,利用公式求出个实测点相应的n Z ∆,并点绘n Z Z ∆-关系点。
⑤通过点群中心,定出n Z Z ∆-关系曲线,并在线上查得相应的n Z ∆,计算n m Z Z ∆∆和n m Q Q 关系点。 ⑥点绘n m n m Q Q Z Z -∆∆关系图,并在图上查读n
m Q Q ,并求出各各实测点相应的n Q 。 ⑦点绘n Q Z -关系点,看关系点是否密布原曲线两侧,并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较。若符合标
准,则定线结束,此时n Z Z ∆-、
n Q Z -、n
m n m Q Q Z Z -∆∆3条关系线即为所求。否则要修改n Q Z -关系线重新试算。
3)推流
①已知水位Z 及落差m Z ∆。 ②在n Z Z ∆-和n Q Z -关系曲线上查得n Z ∆和n Q 。 ③计算n m Z Z ∆∆,在曲线n m n m Q Q Z Z -∆∆上查得n
m Q Q ,并由n Q 计算出m Q 。 4)小结
①该方法的关键是定出n Z Z ∆-关系曲线。
②采用试算法。明确思路,知道定哪个量、变哪个量、最终判断是比较哪两个量。还要知道如何调试。
(4)落差指数法
1)适用条件:断面基本稳定,受变动回水或变动回水及洪水涨落综合影响。
2)定线 ①依据公式:β)(2121Z Z Q Q ∆∆=⇒==∆=∆ ββ)
2211()(Z Q Z Q )(Z f ②由公式可知
)()(Z f Z Q =∆β为单一关系,在率定该关系曲线时,由于Z 、Q 、Z ∆都为实测值,因此关键是β值的求解。
③假定β=0.50、0.35、0.40、0.45、0.55、0.60、0.65,计算i i Z Q Z )(
~β∆,并点绘i i Z Q Z )(β∆-关系点。 ④通过点群中心绘制一组i i Z
Q Z )(β∆-曲线。 ⑤计算50.0S 、55.0S 、60.0S 、65.0S 、35.0S 、40.0S 、45.0S ,并绘制S -β曲线,可以优选出最小的S 相应的β值(即0=β
d ds )。此时的S 与相关规定比较,若符合标准则β值有效,绘制出min )(
βZ
Q Z ∆-关系曲线。 3)推流 ①对于每一个i Z ,由已定出的min )(
βZ Q Z ∆-查得i Z Q )(β∆。 ②由公式β
β)()
(Z Q Z Q ∆∆=计算得出所求Q 。 4)小结
①该方法关键是确定β值。 ②采用试算法的基本思路。
③该方法较繁琐,在实习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符合条件)。
④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受变动回水影响问题,还可以解决受变动回水及洪水涨落综合影响问题,须具体分析。
⑤不能解决倒比降问题,比如巢湖污染问题研究。
2.受断面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1)冲淤情况分类
1)①经常性冲淤。即冲淤频繁,反映在关系图上,测点分布散乱。
②不经常性冲淤。即冲淤只发生在几次较短时间里,比如河床底有一定硬度,只有流速
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冲刷。测点表现从一带组过渡到另一个带组。
2)①普遍冲淤 。即测流断面与测流河段冲淤变化一致。此时,冲淤前后的关系曲线呈纵移状态。
②局部冲淤。即冲淤前后断面形状及测验河段剧烈改变,河底比降明显变化。反映在关系曲线上,冲淤前后的趋势大幅度改变,无一定规律可循。
(2)冲淤情况分析
1)切线比较法
用A Z -两相邻测点的连线作为实测斜率,与稳定斜率比较,若两者重合,表示不冲不淤;若相互交叉,则断面发生冲淤变化,须具体分析。判断的标准是用后一个测点与前一个测点相。
结论:当实测斜率小于河宽倒数时,涨水表示冲刷,落水表示淤积;反之,实测斜率大于河宽倒数时,涨水表示淤积,落水表示冲刷。
2)冲淤过程线法
①平均河底高程过程线法
②同A Z -过程线法
③横断面图比较法
(3)受断面冲淤影响下的水位流量数据处理方法
1)临时曲线法
①适用条件:不经常性冲淤测站。
②定线:首先在A Z -、Q Z -关系图上,依时序了解测点分布规律;结合水位过程线,了解水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分析确定相对稳定时段和测点分组;通过各稳定时段Q Z -关系点的点群中心,定出各稳定时段的Q Z -关系曲线,方法同单一曲线法。
③推流:定线后,将各条曲线依时序编号,并注明每条曲线的使用时间和水位的上下界限。推流时,用水位在各自相应的临时曲线上推求流量。
④小结:关键是在Q Z -相对稳定的时段内各自定出一条曲线,即临时曲线;过渡期Q Z -关系的处理可采用自然过渡,连时序过渡,内插曲线过渡;本方法也可用于处理结冰、水草生长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2)改正水位法
①适用条件:受经常性冲淤但变化较均匀缓慢的测站,并用于受水草生长影响或结冰影响的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实测流量点,影响因素变化过程的转折处要求有实测点加以控制。
②定线:在图上绘制出各测点,并定出一条标准曲线;计算对应同一流量的每一实测点水位与标准曲线水位的差值i Z ∆,并绘制水位改正数过程线t Z -∆(注意i Z ∆符号的选择,若测点在标准曲线上方,则i Z ∆为负值,反之为正值)。
③推流:Q Z Z Z t t Z t Z Q Z i Zi Zi Zi Zi i i i −−−−→−−−−−−−→−⎭
⎬⎫⎩⎨⎧∆−→−⎭⎬⎫--∆-∆+=标准曲线经修正为'' ④小结:关键是标准曲线的确定,该线需根据不同情况选取相应方法,比如受普遍冲淤的河段,可用导向原断面法(详见P165页);绘制水位改正数过程线t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