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识别图鉴

合集下载

城市常见鸟类图鉴

城市常见鸟类图鉴
城市常见鸟类图鉴
刘几凡
<h>黑夜杀手
猫头鹰属于夜间动物,鸮形目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昼伏夜出,行踪隐蔽。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观鸟者,想在黑夜中观察到它们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日本鹰鸮
学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体长:-cm翼展:-cm
日本鹰鸮是常见于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的夏季候鸟。主要栖息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公园绿地以及原始林中等体型,胸部有水滴状斑纹。
体长:-cm翼展:-cm
池鹭是中型涉禽,它们生性胆大,常常在湿地、稻田或池塘徘徊,寻找猎物。
.大白鹭
学名:Ardea alba
体长:-cm翼展:-cm
我国东部地区常见鹭类,体型较大,眼睛呈黄色,口裂延伸至眼后方,趾呈黑色。
.苍鹭
学名:Ardea cinerea
体长:-cm翼展:-cm
中国常见留鸟,基本全年可见,属于大型鹭类,成鸟大体呈灰色,头颈、脸颊、下体多为白色。
.长耳鸮
学名:Asio otus
体长:-cm翼展:-cm
长耳鸮全世界广泛分布,我国常见东北地区,冬季在我国东部越冬。主要栖息低地及丘陵地区的针叶混交林。体型中等身体修长,翅长,面盘呈黄色,胸部有纵纹。
.领角鸮
学名:Otus bakkamoena
体长:-cm翼展:-cm
领角鸮分布广泛,我国常见于北部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常见于低海拔地区的田地、城市、公园和深林。耳羽簇明显。通体灰褐色或暗褐色。上体羽深,面盘边缘黑色。
.三道眉草鹀
学名:Emberiza cioides
体长:-cm
三道眉草鹀体形与麻雀类似。它们喜欢在灌丛中活动。
.黑卷尾
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卓顶精文最新鸟类图谱大全.doc

卓顶精文最新鸟类图谱大全.doc

下载(26.3KB)20KK-10-23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鹟科>歌鸲属PASSEYIFOYMES>Muscicapidae>Luscinia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satuYatoY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Y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YatioY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Y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KK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YidotheYescYistatellus(Linnaeus,1766年)英文名:mPna或mPnah分类: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看图识鸟

看图识鸟

阿苏儿

又名娇凤。身体长 约20厘米,颈部和 背脊有黑色细横条 斑纹,因此又叫虎 皮鹦鹉。上嘴钩曲。 能攀缘和倒挂在树 枝上。尾羽狭长, 雄的和雌的常成对 在一起,外国人称 它们为”情鸟”
鹦鹉

也叫鹦哥,羽毛艳丽, 有红色的、白色的、 绿色的、黄色的。嘴 壳像一把钳子,能咬 碎坚硬的果壳,脚有 四个趾爪,攀爬时, 外侧的一个前趾,可 以向后旋转。训练后 能模仿人类简单的语 音。
鹈鹕

又叫塘鹅,嘴很大, 下颌有个如袋子般 的喉囊。翅膀张开 有2米多宽。善游 水,常常栖息在河 湖岸边,用翅膀拍 打水面,把鱼赶到 浅水里,张开网兜 似的嘴,捞起鱼来 吞食。
军舰鸟

生活在我国南方沿海。 雄鸟全身羽毛黑色, 雌鸟腹部白色。军舰 鸟平时不捕鱼,常在 海岛上空盘旋飞翔, 一旦看到海鸥或鲣鸟 捕到了鱼,就从空中 猛扑下来,抢走它们 的食物。所以军舰鸟 又称作“强盗鸟”。
翠鸟

身长约16厘米, 嘴壳又直又尖, 背部的羽毛翠绿 色,在阳光下闪 闪发光。它的巢 常筑在岩坡洞穴 中。爱吃水中小 鱼虾,善于贴着 水面飞翔。
猫头鹰

种类很多,头上有 两簇耳羽的称做耳 鸮。眼睛长在脸部 的正面,远看很像 猫的头。猫头鹰白 天睡觉,晚上活动。 它的视觉和听觉极 好。能在微弱的光 线里发现目标,飞 起来没有一点声息, 是捕鼠的好手
雉鸡

也叫野鸡。雄 雉鸡有长长的 尾翎,颜色艳 丽。雌雉鸡翅 膀短圆,善跑。 雉鸡会用身体 在松针或草堆 上刨坑作窝。
鲣鸟

和鸭子差不多大。 以海里小鱼为食。 常在海面上飞行。 目光敏锐。每当发 现鱼群,便收拢翅 膀,伸直头颈,从 空中俯冲入水,可 以潜游到很深的水 中去捕鱼。

鸟类图谱大全

鸟类图谱大全

下载(26.3 KB)2009-10-23 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 鹟科> 歌鸲属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Luscinia 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1766年)英文名:myna 或mynah分类: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常见鸟类大全鸟名图片

常见鸟类大全鸟名图片

1、鸳鸯鸳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

似野鸭,体形较小。

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

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

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

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

2、杜鹃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

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

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3、天鹅天鹅指雁族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

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

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

4、松鸦松鸦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

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

羽色随亚种而不同,云南亚种额白,头顶黑色。

其余亚种额和头顶红褐色,口角至喉侧有一粗著的黑色颊纹。

上体葡萄棕色,尾上覆羽白色,尾和翅黑色,翅上有辉亮的黑、白、蓝三色相间的横斑,极为醒目。

5、花彩雀莺花彩雀莺体长9-12厘米,是一种毛茸茸偏紫色的雀莺。

顶冠棕色,眉纹白。

尾长,羽毛松软。

前额有一宽阔的眉纹淡黄色,头顶栗色或棕红色,有的具紫蓝色光泽。

背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辉紫蓝色,飞羽灰褐色。

外侧三对尾羽外翈羽缘白色,其余尾羽外翈羽缘蓝色。

6、海鸥海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海鸟。

成鸟夏羽:头、颈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为石板灰色,与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为纯白色。

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

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

7、孔雀孔雀仅2属3种。

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

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

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8、翠鸟普通翠鸟小型鸟类,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

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

常见鸟类的识别

常见鸟类的识别

普通翠鸟

Photo by 麦茬部源自橙色背部淡蓝色
Photo by 山西 HSR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头部棕色
背部蓝色
胸部白色
白胸翡翠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Photo by birdman
.
白色颈环 腹部橙色
头部黑色 背部蓝色
蓝翡翠 BLACK-CAPPED KINGFISHE. R Photo by CL
.
黑色翅膀白色颈腹
Photo by StrongARM
Photo by 天津 ch0585 黑翅长脚鹬
BLACK-WINGED STILT
红脚特长
.
金眶鸻 LITTLE RINGED PLOVER Photo by 汕头阿康
.
环颈鸻
.
褐翅鸦鹃
褐翅鸦鹃 GREATER COUCAL Photo by CL
.
反嘴鹬 PIED AVOCET
Photo by 麦茬 .
红 嘴 鸥
红嘴鸥 COMMON BLACK-HEADED GULL Photo by ch0585
.
红嘴鸥-飞行
红嘴鸥 COMMON BLACK-HEADED GULL Photo by CL
.
黑尾鸥
.
黑尾鸥
.

鹗 OSPREY Photo by birdman .
白色眼眉
嘴 短 直
腹 部 白 色
林鹬 WOOD SANDPIPER Pho.to by StrongARM
背 部 均 匀 褐 色
矶鹬 COMMON SANDPIPER
腹部白色延伸到肩部

常见鸟类识别图(2020版)

常见鸟类识别图(2020版)
郑州地区常见鸟类识别图
(2020年版)
观察区域
蓝色部分为主要区域(郑州市)
树麻雀
家麻雀 雄鸟
山麻雀 雄鸟
家麻雀 雌鸟
树麻雀
雀形目 燕雀亚目 文鸟科 麻雀属 树麻雀普通亚种
也称麻雀、小家巧儿(雀)、小虫儿。相似种家麻雀以 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家麻雀把巢建在 树上,中国仅在新疆和内蒙古有分布。树麻雀一般会在墙缝 中筑巢,或抢燕子或其它鸟类的巢。
1999年在八李村城墙下泡桐树上发现一个直径20cm左右的 草球,带一洞口,里面飞出两只树麻雀,上树查看发现确实 是麻雀卵。不知是何种鸟巢被树麻雀占了。
郑州地区为留鸟
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个种类,在中国仅有5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 雀、山麻雀。全部见过的人很少 体长13-1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 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
小星头啄木鸟
小星头啄木鸟
鴷形目 啄木鸟科 啄木鸟属 星头啄木鸟普通亚种 2020年于新密市刘寨镇首见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12-17cm,额、头顶至枕灰褐色,雄鸟枕两侧各有一深红色小纵斑;颊纹和眉纹白 色,翕和颈侧具白斑,其余上体黑色,具白色横斑。翅黑色而具白色斑点。喉白色,其余 下体污白色,具黑褐色纵纹。
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 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初级覆羽和外侧飞羽具白色端斑。颏和上 喉黑色,其余下体灰褐色或沾黄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头灰褐色,背灰黄褐色,腰 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尾羽灰褐色、端部多为黑褐色。头侧、喉银灰色,其余下体淡灰褐 色,腹和两胁沾橙黄色,其余同雄鸟。 分布于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南、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该 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杰米。

鸟类图谱大全

鸟类图谱大全

鸟类图谱大全下载 (26.3 KB)2009-10-23 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 > 鹟科 > 歌鸲属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Luscinia 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 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 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1766年)英文名:myna 或 mynah分类:界: 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2020版)
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 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
中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贵州、河南中部南部,湖南、上海,浙江宁波,安 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留鸟),广东、海南、台湾(冬候鸟
黑卷尾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
(2020年版)
---3.14刁民
前言
•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认识郑州地区的常见鸟类。主要观察区域水源 较少,所以游禽涉禽见的比较少。部分文字描述为本人真实观察所得, 部分文字为网络所查。由于没有较好的相机,为使大家能准确辨别所 用图片大部分为网上高清图片截取
• 大家有需要可以去(中国野鸟图库)官网查询鸟类 •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和歌手,请大家爱护他们! • 此版是2020年初修改版本 • 2018年上传的第一版(下图)
喜鹊
喜鹊
雀形目 鸦科 喜鹊属 喜鹊普通亚种 俗称ma sao 杂食性,吃果实种子、昆虫等,也吃肉,
曾见其在路边吃一只死去的珠颈斑鸠,于乔木高处筑巢,有 时一棵树上可见2-3个巢。巢直径可达70-80厘米,是郑州地 区最大的鸟巢。一般元旦前就开始筑巢了。 • 郑州地区为留鸟
• 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 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 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常常单独觅食,也常见集群停歇
红嘴蓝雀
红嘴蓝雀
雀形目 鸦科 蓝雀属 红嘴蓝雀华北亚种(疑似) 河南地区为留鸟
2017年元旦后首见于安阳林州洪谷山 2019.11.12见于新密刘寨镇
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 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 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 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 禽。

常见鸟类图鉴优质课件专业知识讲座

常见鸟类图鉴优质课件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棕头鸦雀 全长约12厘当米。之头处顶,至请上背联棕系红本色人,上或体网余站部删橄榄除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
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的鸟类。常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分布于自 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见的留鸟
黄脚三趾鹑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牛鹌 俗称地哞牛,是一种飞禽。以食蚂蚁为生,傍晚时分,用它的喙堵在蚂蚁窝上,发
出像牛哞叫的声响,把蚂蚁振上来,吃掉 体形15厘米左右,喙有1寸左右,黑色。只有傍晚时分,才叫,白天听不到。 中牟黄店镇地里、洛阳有出现,网上资料甚少,无图片 2018.11.16日发现其应是黄脚三趾鹑 小时候6月初收麦时捡过几次鸟蛋似鹌鹑蛋,花生地也有,地上行走很快 黄脚三趾鹑(学名:Turnix tanki)属于鸻形目三趾鹑科三趾鹑属,俗名黄地闷子、三爪爬、 水鹌鹑、水鸡、田鸡。 体型小(16厘米)的棕褐色三趾鹑,不善飞。具三个朝前的黄色脚趾, 眼珠白色。上体及胸两侧具明显的黑色点斑。黄脚三趾鹑为一妻多夫制。该物种的模式产 地在孟加拉国。 体型小(16厘米)的棕褐色三趾鹑,上体及胸两侧具明显的黑色点斑。飞行时翼覆羽淡皮黄 色,与深褐色飞羽成对比。与其他三趾鹑区别在腿黄色。雌鸟的枕及背部较雄鸟多栗色。 虹膜-黄色;嘴-黄色;脚-黄色。 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相当常见,可至海拔2000米。亚种blandfordii在中国繁殖于由西南、华南、华中、 华东至东北的大部地区,北方种群冬季迁至南方。 以小群活动于灌木丛、草地、沼泽地及耕作地,尤喜稻茬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乌鸫dong
精品课件
乌鸫dong
雀形目 鸣禽亚目 鸫科 鸫属 乌鸫普通亚种 1999年于八岗西首见,多见于树木主杆有分枝处筑巢。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21-29.6厘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 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精品课件黑卷尾
雀形目燕雀亚目卷尾科 卷尾属 黑卷尾普通亚种 又叫乌秋,俗称chibencha。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地意
识,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常在大致水平的Y字型 树杈上筑巢,一窝产3卵左右。会攻击人,常见其攻击狗,夏 天傍晚常见捕食飞虫,也常常听到其叫声“叽咦、嘎哦”
全长约30厘米。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 尾羽向外上方卷曲。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数量多, 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中国分布东北黑龙 江、南部旅顺,内蒙古赤峰、下洼,华北各省,西至陕西,四川合川及西南部,西藏东南 部、南部、察隅、樟木(夏候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西抵云南西部,贵州南部(夏候 鸟、旅鸟);云南东南部,海南岛(留鸟)。 郑州地区为夏侯鸟
常见鸟类识别图鉴
(2020年版)
--3.14刁民
精品课件
前言
•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了解认识郑州地区的常见鸟类。主要观察区域水源 较少,所以游禽涉禽见的比较少。部分文字描述为本人真实观察所得, 部分文字为网络所查。由于没有较好的相机,为使大家能准确辨别所 用图片大部分为网上高清图片截取
• 大家有需要可以去(中国野鸟图库)官网查询鸟类 •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和歌手,请大家爱护他们! • 此版是2020年初修改版本 • 2018年上传的第一版(下图)
精品课件
黑尾蜡嘴雀
雀形目 雀科 蜡嘴雀属 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
相似种黑头蜡嘴雀体型较大,头部黑色范围小,飞羽中间有 白斑而末端无白斑。黑尾蜡嘴雀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无论 雄雌的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
2000年首见在八李村收集一对死鸟喙
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雄鸟头辉黑色,背、肩 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初级覆羽和外侧飞羽具白色端斑。颏和上 喉黑色,其余下体灰褐色或沾黄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头灰褐色,背灰黄褐色,腰 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尾羽灰褐色、端部多为黑褐色。头侧、喉银灰色,其余下体淡灰褐 色,腹和两胁沾橙黄色,其余同雄鸟。
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 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
中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贵州、河南中部南部,湖南、上海,浙江宁波, 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留鸟),广东、海南、台湾(冬候鸟
精品课件
分布于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南、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该
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杰米。
精品课件
棕精头品鸦课件雀
棕头鸦雀
雀形目 鹟科 画眉亚科 鸦雀属 棕头鸦雀河北亚种 国内分布:河北(东北部)、北京、河南(北
部)留鸟
体长11-13厘米。嘴粗短而厚、暗褐色、似鹦鹉嘴、先端沾黄色,头红棕色。上体 橄榄褐色,飞羽外缘红棕色或褐色。颏、喉、胸葡萄粉红色微具细的暗棕色纵纹, 其余下体皮黄褐色。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有时直到上背均为红棕色或棕 色,头顶羽色稍深,眼先、颊、耳羽和夹侧棕栗色或暗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 羽棕褐色或橄榄褐色,有的微沾灰、呈橄榄灰褐色。尾羽暗褐色,基部外翈羽缘橄 榄褐色或稍沾橄榄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多为橄榄褐色具隐约可见的暗色横斑。虹膜 暗褐色,嘴黑褐色,脚铅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中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林缘灌丛地带,也栖息于疏 林草坡、竹丛、矮树丛和高草丛中,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地边灌丛、果园、 庭院、苗圃和芦苇沼泽中活动,甚至出现于城镇公园,一般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内。
精品课件
八哥
精品课件
八哥
雀形目 椋鸟科 八哥属 八哥指名亚种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西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
2015年在山后马村首见,2019年新密刘寨镇见十几只的群 郑州地区为留鸟
体长23-28厘米。通体乌黑色,矛状额羽延长成簇状耸立于嘴基,形如冠状,头顶至后颈、 头侧、颊和耳羽呈矛状、绒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其余上体缀有淡紫褐色,不如头部黑 而辉亮。两翅与背同色,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翅斑,飞翔 时尤为 明显。尾羽绒黑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均具白色端斑。下体暗灰黑色,肛周和尾 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虹膜橙黄色,嘴乳黄色,脚黄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 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以昆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 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19个种类,在中国仅有5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 山麻雀。全部见过的人很少 体长13-1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 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
精品课件
黑尾蜡嘴雀 上雄下雌
拍摄于2015
精品课件
鸟类体羽名称
精品课件
观察区域
蓝色部分为主要区域(郑州市)
精品课件
树麻雀
家麻雀 雄鸟
山麻雀 雄鸟
家麻雀 雌鸟
精品课件
雀形目 燕雀亚目 文鸟科 麻雀属 树麻雀普通亚种 也称麻雀、小家巧儿(雀)、小虫儿。相似种家麻雀
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家麻雀把巢建 在树上,中国仅在新疆和内蒙古有分布。树麻雀一般会在墙 缝中筑巢,或抢燕子或其它鸟类的巢。 1999年在八李村城墙下泡桐树上发现一个直径20cm左右的草 球,带一洞口,里面飞出两只树麻雀,上树查看发现确实是 麻雀卵。不知是何种鸟巢被树麻雀占了。 郑州地区为留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