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_何陆春
纺织品中甲醛及其检测技术思考
![纺织品中甲醛及其检测技术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3da8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9.png)
纺织品中甲醛及其检测技术思考一、甲醛在纺织品中的存在和危害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在纺织品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甲醛树脂和甲醛纺丝液。
这些甲醛残留在纺织品中,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皮肤过敏、呼吸道刺激、眼睛疼痛等。
二、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纺织品甲醛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法检测:将纺织品样品直接加热,使甲醛挥发出来,然后通过吸附材料或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分析检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较高的情况。
2. 洗涤法检测:将纺织品样品浸泡在含有特定溶剂的溶液中,使甲醛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人体佩戴纺织品的真实情况,但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纺织品样品中的甲醛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检测结果可靠,但设备和操作要求相对较高。
三、纺织品中甲醛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重视,纺织品中甲醛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目前的甲醛检测方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发出更快速的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效率。
2.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甲醛检测方法需要对纺织品样品进行破坏性取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发出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3.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甲醛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采样、快速分析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四、纺织品中甲醛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纺织品中甲醛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对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甲醛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防皱整理棉织物释放甲醛规律的研究
![防皱整理棉织物释放甲醛规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a174ec0975f46527d3e130.png)
Study of forma ldehyde relea se character istics from D P trea ted cotton fabr ics
整理剂 A B
pH 值
5. 0 8. 0 5. 0 8. 0
表 1 防皱整理棉织物在蒸馏水中的甲醛释放特征 Tab. 1 Forma ldehyde relea se character istics of two trea ted cotton fabr ics
释放速率方程
Q = 0. 452 9T + 43. 68 Q = 1. 602T + 86. 03 Q = 0. 830 9T + 28. 96 Q = 1. 684 3T + 65. 79
(3)织物中甲醛的释放和测定 首先精确称取 10 g剪碎的防皱整理棉织物或固色棉织物样品 ,并将其 放入容量瓶中 ,添加 1 000 mL 蒸馏水或人工汗液 ,然 后置于温度为 (40 ±1) ℃的恒温水浴中进行释放甲醛 试验 ,每间隔一定时间移取 1~2 mL溶液 ,经过滤和离 心处理后进行甲醛测定 ,具体测定方法详见国家标准 GB / T 2912. 121998. (4)初始释放速率的计算 初始释放速率 V0 为 在最初 60 m in内的初始释放速率 (μg / ( g·m in) ) ,即 在最初释放的 60 m in内 ,将不同时间的甲醛释放浓度 与相对应的释放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得到初始释 放速率方程 ,其中的斜率即为初始释放速率.
免烫整理棉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
![免烫整理棉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30942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0.png)
免烫整理棉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何丽清;沈细周;林俊钦【摘要】介绍了水萃取法和动态预测法两种甲醛检测方法,采用这两种检测方法平行测定传统2D树脂和改性2D环保树脂免烫整理后的织物上甲醛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树脂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的甲醛质量分数不同,比较了两种检测方法中动态预测法相对精确,但成本较高.【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年(卷),期】2011(040)004【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纺织品;甲醛;免烫;树脂;动态预测【作者】何丽清;沈细周;林俊钦【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71 前言免烫整理习惯上称PP整理(Permanent Press)或DP整理。
免烫整理使棉纺织品除具有良好的干、湿弹性外,还能使服装上的折裥具有良好耐洗性。
使纯棉服装的外观达到或接近合纤水平,这是棉纺织品化学整理发展中一个里程碑。
免烫整理后的纺织品检测中,甲醛质量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及促癌毒性[1]。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甲醛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的毒性物质,甲醛已被公认为变态反应的罪魁祸首,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通过引起人体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症状表现出来的。
纺织品中甲醛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
在纺织品整理时必须对甲醛加以控制和采取有效措施,以最终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纺织品中甲醛的精准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测试主要采用的是中国标准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同时,介绍了动态预测法,并对两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
2 甲醛的测定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冰乙酸、乙酸铵、乙酰丙酮(纳氏试剂)、甲醛、亚硫酸钠、硫酸、百里酚酞指示剂(以上均为分析纯);未经整理、传统国产2D树脂整理、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改性2D树脂整理的纯棉织物各3块。
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52550f2ff00bed5b8f31de3.png)
专利名称: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古祥华
申请号:CN201911045603.2
申请日:20191030
公开号:CN110749726A
公开日:
202002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取样;预处理和检测预处理后目标物中甲醛的含量,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将样品与第一提取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液,并在第一指定温度下进行持续第一指定时间的震荡提取处理;将震荡提取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混合液进行过滤或萃取。
节省时间成本,前处理测试时间缩短50%,仪器分析时间短,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通过仪器自动衍生功能进行样品的衍生,能够减少前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引入而导致的结果偏离;甲醛的检出限能够做得更低,本方法检出限可达5mg/kg。
申请人: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大道北4012号元征科技工业园1号楼3、4、5层及1楼西侧半层和3号楼整栋1-5层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齐文剑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纺织品中甲醛检测的研究进展
![纺织品中甲醛检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c892e44431b90d6d85c7cd.png)
纺织品中甲醛检测的研究进展作者:韩端丹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9年第11期摘要:本文具体的介绍了甲醛的理性化学性质以及甲醛对人体的所具有潜在影响,以及对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讨论了各种测定甲醛含量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甲醛;纺织品;测定方法;化学性质;发展前景甲醛是在中国得到有效遏制的有害化学试剂用品中仅次于第一位。
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鼻味的气体,可凝集蛋白质,对人体会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纺织品被频繁的使用,使得检测纺织品中残留的甲醛很有必要,以达到及时预防甲醛对人体所带来的伤害,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的目的。
本文具体的介绍了甲醛的理性化学性质以及甲醛对人体的所具有潜在影响,以及对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讨论了各种测定甲醛含量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一、纺织产品中的残留的甲醛的主要来源纺织产品中的残留的甲醛主要是来源于工业物染、印花的化工艺中所使用的树脂调色剂、聚合丙烯酸的交联剂、分散剂、漂白液中的残留物质。
尽管我们在后期工艺程序中一定会对纺织品进行多次的漂洗和一系列的处理,但在纺织品中依然会有一定残留的游离甲醛。
通常经永久防皱防缩整理剂硬挺整理的纺织品中容易有甲醛存在。
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甲醛主要来源以下四个方面。
抗皱整理含甲醛的交联剂仍广泛用于防皱、抗皱和免烫整理中,如使用不当会导致其浓度超过允许范围。
提高色牢度廉价的含甲醛助剂常被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的后处理。
涂料印花高品质的含甲醛交联剂被广泛用于涂料印花工艺,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很小心的使用也几乎不可能符合75mg/kg的限量。
现在已有极低甲醛含量的交联剂供应,即有尿素存在的试剂与甲醛一起使用就能达到无甲醛涂料印花的目的。
④剥色和脱色反应在纺织行业中一般用甲醛次硫酸氢钠做防染料印花的防染剂,在较高的温度下甲醛次硫酸氢钠可以分解甲醛。
二、甲醛测定方法的分析及对比织物上残留的甲醛一般是指甲醛、水解甲醛以及游离的甲醛,这三者总和才是我们所说的甲醛。
关于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精确度的探讨
![关于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精确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304240b02020740be1e9b34.png)
有毒刺激 ,诱发疾病甚至还可诱发癌症。然而,目前甲 收 ,然后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 ,显色液用分光光度计
醛在纺织品的整理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仍非常广泛。采用 测定吸光度 ,然后对照 甲醛工作 曲线上对应的甲醛浓 甲醛作为反应剂 ,它以提高助剂在纺织品中的耐久性 ; 作为树脂加工剂 ,它可以提高 纺织 品的抗皱性 、防缩 性。因此 ,作为纺织品的检验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3 验 部分 试
度 ,计算甲醛的含量。
所 有试 剂均 采 用分 析纯 ,所 有 用水均 为 三级水
( f6 8 —1 9 GB 6 2 9 2)。
乙酰丙酮试剂 ( c tlc tn 、乙酸铵 、冰乙 A ey eo e) a
酸 、3 %甲醛溶 液 ( 7 om l hd oui 。 7 3 %F r ad y eS l o e t n)
度 As
l mLS2 0.1l3 0.0l 8
0.01 3
5 mLS2
0.5 65
0.062
0.057
7 mLS2
0.7 91
0.083
0. 005
0.078
1 5mLS2
1. 695
0.1 75
O.1 7
35 mLS2
3. 955
相 关 标 准 , 好 日 常 检 验 工 作 。 本 文 对 做
G /2 1 . 1 9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 BT 9 21 9 8《 - 部分:游 31主要试剂 .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0078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f.png)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
甲醛是纺织品常用的化学染料和助剂,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
由于甲醛有腐蚀性和挥发性,因此释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害。
所以,对甲醛释放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织物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会影响甲醛释放率。
其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织物组织结构,针织物的结实程度,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
同时,使用条件也是甲醛释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织物的温度和湿度等。
此外,甲醛释放过程会受到织物中涂层及处理剂等多种性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纤维组织结构主要决定织物甲醛释放速率,针织衫由于结实程度较高,所以会使甲醛释放出率更大。
添加剂的类型及用量也会影响甲醛释放量。
对于织物细节处理,常用的技术包括天然或合成的染料、防火处理、柔软剂和水洗剂等,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产生甲醛潜在的添加剂源。
最后,织物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甲醛的释放速率,高温和湿度会让甲醛更容易释放出来。
总而言之,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在应用上应注重防护,保持甲醛挥发速率在安全范围之内,以保证人们的健康。
防皱整理棉织物释放甲醛规律的研究
![防皱整理棉织物释放甲醛规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3dd910a8114431b90dd839.png)
在不 同水介 质 中释放 甲醛 的规律 .
1 实验 部分
1 1 试 验原 料与 设备 .
康 . J近年来关 于防皱织物 释放 甲醛的研究 , 一方面
主要 集 中于 优 化 防皱 整 理 工 艺 以减 少 释放 甲 醛 , 另一方 面主要 集 中于防皱 整理 织物 在空气 中的 甲醛释 放 以及对 室 内 空气 质 量 的影 响 , , 防皱 整 理 织 物 而 在水 介质 中特别 是汗 液 中释放 甲醛 的规律 几乎 未见 报
为提高免烫服装的功能性 , 一 甲基酰胺类低 甲 N羟 醛整理剂被广泛使用于棉织物 的防皱整理工艺 中. 尽 管这类整理剂能与纤维 素纤维发生共 价交联反应 , 但 是其交联产物会在服用过程 , 尤其是在人体 出汗状态 中发生分解而释放 甲醛…. 所产生 甲醛被人体汗液所
吸收 可 对 人 体 造 成 多 种 伤 害 , 重 危 及 人 们 身 体 健 严
F r l e y e r la i g f m w r a e otn f b c n a i i ,ak l e a u o s s l g n a d t o a t ca o mad h d ee sn o t o te t d c t a r s i cd c l ai q e u ou o n w r f i r o i n i l i s a si h a trz d a d c mp e .T e rs l n iae t a e DP t a e ot n f b c ee s omad — we t sc a ce e n o a d r i r h ut id c t h tt r td c t a r s r la e f r l e e s h e o i
Ab t a t T o c mmec a DP a e t r e e t d t r a h ot n fb c y u ig r g lr c a ig rssa tmeh d sr c : w o r il g n s ae s l ce o t tt e c t a r s b sn e ua r sn — i n t o . e o i e e t
专家解读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含量检测
![专家解读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含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bf623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61.png)
专家解读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含量检测刘敏华【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3页(P83-85)【作者】刘敏华【作者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纺织品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提到甲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室内装修材料、家具等,很多消费者对衣服中甲醛的关注和了解相对较少。
而事实上,随着人们对服装功能性要求的提高,纺织加工技术、后整理技术以及化学助剂的开发使用,服装的甲醛含量超标成为服装质量的突出问题之一。
3·15前夕,上海检验检疫局对查获的空运进口不合格进口服装和仿真饰品进行销毁,其中服装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服装甲醛、pH值等化学物质超标,童装绳带或小部件等物理安全性能不合格。
无独有偶,去年9月,上海检验检疫局截获了一批甲醛超标的内裤,不合格服装共涉及400批次,总计约5.5万件。
而在国内市场上,从各级机构对纺织品质量的监督抽查结果看,甲醛含量不合格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那么衣服上为什么会有甲醛?纺织品上的甲醛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准确地检测出服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本期邀请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纺织品实验室检测专家刘敏华工程师解读纺织品上的甲醛及含量检测。
1.纺织品上的甲醛来自哪里?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有没有消除的办法?甲醛沸点仅有-19.5℃,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易溶于水和乙醇。
甲醛作为反应剂,广泛存在于纺织品助剂中,用来提高助剂在纺织品上的耐久性,如树脂整理剂、固色剂、防水剂、粘合剂等,这些助剂自身均含有游离的甲醛或释放甲醛。
甲醛广泛存在于树脂整理过程中,用以提高面料的防皱、防缩、阻燃功能,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
其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途径:(1)为助剂防腐而添加的甲醛。
为了节省费用,助剂生产商使用非去离子水或非蒸馏水作为助剂生产用水,为避免助剂产品腐烂发臭,尤其在高温高湿贮存条件下,加入价廉而有效的防腐剂甲醛。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回顾与改进建议
![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回顾与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cd4a64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7.png)
DD _F e m |^c di U p e K r G c c x @5@1j l c +x j }F D USSY w _F Q L |c T l A u 2e L A Y l H +2|A uHHL<>//2,2.7=.?2-.7,.8/,*;,2780.72,2=BM |T}FDD b 2M I _F 6K d D R |^\8a I G j e z e U d R c \[7m R |\8c z M p |/\b 2M D e >K \[8a I e w i d K r K V R c /s G f c o _F F R v A c ;q I M [Y c {K Y <_|=Y ^22I >Q c _F A Y }e w i d L i K /K ^_;e j d U 5.]D f t K Q ,?I Ab 2M I _F =6K 0U C F T\ZW w TS 9]S ^HJ 7{Q ,b TTU G Q }ce ,|L K [-=_F =6M j TX I US 60R 40e 7-K q -_F =6M j ZX 60R 40F |57{c x C 15f hc T[WST H USTS P 5]b 2G M ;S z H P -,X Qe{b 2M c 7K [D Ab 2M I c _F =6K 0U C e a I Li K l E 455t F ~l b 2M c U 6m i c V US 60R 40EV ZX 60R 40FDD 6K e P -f t A G M 4J :f c U C \;v {D ;*c >|]Q c ;r 1e C 4R v |5Ab2M I _F =6c U C x :c XQ e 5]7{;W M c _F =6>|c ]Q f t F c;*p >K 70>|]Q f t e >z ]Q f t D >|X p I o Q c y |e I m <Ab 2M I _F =6>|]Q K 0;c BZ b e A b ;*|c ^6F S s A 7Z b 2M I _F =6>|]Q c Z b ^6K 0x p e m 5j u hcRu U\TUQT ]Q f t XQ I U K y ^c y |e A hcRu U\TUQT c >K {o v A e 7]U X g j S +7<e m 6>|4E FX A mF j `@z p /V 3C@D 0,C zDD |5b 2M _F =6Q 0>l ]Q f t c V T e m i c hcRu U\TUQT H USS\P b 2M _F c >|o T }m h b o K 6>c _F b 6M A Q cQE hcRu U\TUQU H USS\P b 2M _F c >|o U }m h f c c _F b y k 8m Q cQE hcRu U\TUQV H USS\P b 2M _F c >|o V }m h K n ~W x \Q QF a I e hcRu U\TUQT H USS\c Q 0hc T[WST H USTS P 5]b 2G M ;S z H P -,X Q \H[c ]Q f t e C 4e I m <A =]Q f t \;c Z b z 7D F DD USST w 7{c x C 15]f t hc T[WST H USSTW Z /e 0USUVPS[PTX;]FX 0a w LT\ZV 7M ?p r p D j ?H Y ,w 8?F 03E c 0F j i ,]6L kb 2v J b 2\|Z b \c U `=e 2v 2S VXSSSX cW {0;s Y f `A c i MEa]W P e`Rq U\TUQT E IR +u E y 9?w 0m R3?P Ye j i E H y j ]g wa]W P 4m ?E ?n 3~E y 9u >?r |e}c I 9A K W P f `X p 4S ;W P ,]]Y 50rf `A cO _i Ma]50r @e f `A c i Ma]z ~Yc 0F f `A c i Ma]W P Ex 0r >6h J q0c 0F A f `A j i a]ews 0TSQV\Y\R~Q}11-QTSSZPXXSsQUSUVQTUQSS\v +J w s 0qpTSZ=Q D O B 0_=Z A s 0TSSZPXXSs =USUV >TUPSSWSPSWA mF j `@z p /V 3C@,q b }f D T [M 4P b2M_F=6c U|Q H[c]Q f t c hcRu U\TUQT H T\\[e=9]Q f t d n.[;jtpRgejt TWT[WPT]T\\Z e Q d=]Q D|5\[I o Q;* o z e M|5q}4R c y|F hcRu U\TUQT H USS\ f t Pr A|5c q}4R K Z b^6e.[N} e:Q5>.[jtpRgejt TWT[WPT]T\\Z e7{Q0 c USS\9f t D D c r5W5/c8U e W o|5 X g j c q}4R K0;5>y g FDD USS\95f r jtp f t W V e7Ec5>d D D Q V O O g Q f|_F-~c;r1y g;<a c e S^q6Q c_F-~c f|]Q F o T5>W o U U5q X g j c q}4R H>|]Q c Z b^6e =]Q*f;A X g<P c x:e g|K r V V O O g Q Z:j x D e C4D,;f|=6c t L F DD T\\[95f W V e USS\9f t Q L;]Q c h o U c US60R40e8U;j U b2M I_F=6f j US60R40U]Q V L9e,|f j US60R40c= 6H N c L j h o Me o;*;=6H N c/^8 U z\=6H NZ c Y J FY A mF j`@z p/V3C@q b,}f DD.[hcRu U\TUQT]Q K0>|Uo J9x x b 2M q M D WS Y c6|I M A*|U e e O`[6+ o7A M A~K0O x e>|8*9b t L WTU76ce A g f t\<=V T P b o_F c=6F f t\< =V1C V9e q M D>E M A r9E U e e O x U e E r9d|/S`^_F=6>|c=6F YUX@z K~,D3DD c;t L>|b2M I_F c=6e_F-~ *9d b2M_F=6>|c;t e a f t=V1 C V9d>|=6t L c D,e J_F-~*9f |c t L d f t=V1C c;r FDD USSU w e m t|U}Z b N Q.[hcRu U\TUQT< a b V O O g Q f|_F-~8a I e5O g|K r U b~`A_c c s_4c Q O e Q d{f t x: g|@_x h P K W U z c:x D e7<I D:] A g|86e Q d e9i T O_g|K r9i8G H A 7e C4g|K r9x x D9i8c A c J z d x D ^:_R+x FDD USSV w e V E f d Y|V}d W o5]U X g j_ F=6>|V A X g=64c o u c=6e m5[ c Q O K^-C D L e Q d\[b~c*9}L r {45S`=6c t L9F T\\[9f t c f|]Q ,|z^D E z Q L e_F-~f|8a E O K r W M S*e x c B2m J\W M K0S H d V A X g=64c o u a x-C1*FDD USS[w e i,H|W}Z b N Q T\\[9]Q f tI _F-~f|I e0r k a:_R D:_K r U z 37e{f t g|@_x h PU I58;K r e I E D E e M.[9i1K a]:_R9|W M K r F DD o j jtp f tI_F-~c f|]Q<.[c d V O O g Q e Q d>|X p K Z b h Q=]Q D g |8a I g|K r f a z c:x D e J S D X g j J P W M}+q g|c<P e C4]A f t~b9 f|=6z}L e7J S`_F=6>|=6F W o5q X g j c q}4R e USS\9hcRu U\TUQT d f t>=X g j.[cq6Q K0_F-~c f|e =]Q*f;X g<P c x:e g|K r:x D e C4D,;=6c t L FDD R v U Hc N Z e d q S D X g j5.[6I _F f t2F?B_F f t b~K0f t8m=V c1C e h D USS\w90d|X}E USTY w x<s|Y}E UST\w L}d|Z}E USUV w i d d|[}E USUV w U\ :d|\}7H a]c I m c Z b I\[c_Fb~| ]}5]f t2F Z b I~d<f c f t2F e o Z K*|D,;>|=6c t L e8U z m6h> Y/f|\<6F Q O Q0hcRu U\TUQT H USS\I j {H d{;7.[_F6b~f t2F<c>|; t e Q d o L;Q O O Z c9I e r\>|=6t L Z c D,e b^;U X g j K Z b m c[;e C 4e;74e D hcRu U\TU f t5}U x o L;Q>j F YUY D0a;t S,+qDD hcRu U\TUQT x:f t\<=V.[_F f t: f~1C e T P o\<=V B_*N+Ae A X g j J]e `j O x R c:{c e*67D Z-9x N}1C\<=V e c4Ec T P6F USST w Z C|TS}o J Z b\[f A,.5T P\<=V]a q K0_F=6c T P e q[c h6=VW u B2I j SQ[VW M N}K0 X g i USSW w h s K|TT}z A_F>|I+-m5 c M[K0;Z b e q[c U>l q M c l t8* 98j j\<=V o*T*9U e q M A q6M S ^^UQXSS0e*V L^TQSSS0i USTY w ai-d|TU} A_F>|u r u8K0;Z b e[c>|8a I \<=V1C\?C c_F f t~c*98<e* |x6@J>q M c*98e M\J>q M c M A ~c l t8*98D f t\<=V1q Jd a\L V1e h4,z/H e=68c4E I E i UST\w L}d|Z}m i?[7j M`Q E l|1B k s b p;2027c K f A,.5?2T P b2M I_F c F6 *9e q A t L]Q c T P T a K=6K0;V4e V o;f A,.5?2`^FDD_F=6>|\<=V c1C V9d>|c D c e a V9`W u B2I U8}Q e d q U X g j; S r x I U8B C D SQ\[I SQ\\71e U=V I U8f U M N}1C=V e C4e;74e D]Q f tI A I U8K0,|FYUZ w`uj u w w,<WDD USSY w G X J d|TV}7}{I c Z b A d e N Q z8}o c_F=6z8e8U v N Q q M s> /s A>|=6z/G H S`e q M>c U e6L e a>|=6z6f e Z b v A q M M f r s>Q M >|F USTS w H v P d|TW}xh>U T q M m i.[ E s D>K P.D>z8c U e e O`>|_F= 6c c q e N Q P.q M c>|=6R U e S^m 6e J E s D>c q M D W[1q c q46e C4v A q M x E s D>e Q M>|F USTY w W]d|TX} =M>|X p e A J l1o E}{I E K5-1E Z6-1c A q}o7H o Q z M Q U c9|{o ;v A FYU[=w{K,<WDD USTU w R*\d|TY}Z b;z8c b2I=b_ F=6l US60R40c D6M A8a I v W L h K U e A>|=6c S`e N Q E}m q M D M A U e E j WX627U v W L h A>|=67cS`e C4e Z b m[c>|8a I M i=A u W U e c B C F DD USTY w W--d|TZ}x[z8c b2I=b_ F=6l US60R40c K0;6M A U e A>|=6 S`c Z b e=6N Q U q M M A U e c YS627U e U e}:I E X6272/]A>|=6c4Ec c +e w i d D M Q9|E@8U x S`7K9|e C4>|8a I9x A M A U e Y Q B C FDD UST[w T HH|T[}7X T22q M b_F=6 l US60R40c c Z b A d e Z b;M A r9A>| =6c S`e=6N Q R M A r9c I K e>|= 6S E e D ZS Y U C^7E8*D c w|e5f I ,|M A r9WS Y d c;M p m Vt Y}c r9F YU\O9{K,<WDD USSV w W i n d|T\}Z b;?C`>c S I Z1r TU1c6+o7O x R[j>|_F=6\b^c =6E B e N Q>c S I Z1U U e=O x R>|= 6e E B4j e Q?C TU1`6+o7O x R r Z1q h\[c>|=65c TSI c E B FDD USTS w H v P d|TW}E USTU w j:l d|US}E USTY w W]d|TX}c Z b h Q6+o7O x R D O x c q VS6278*9R U e\L J S^e VS627`8 *9h_|;j w|F j:l d|US}c Z b v h Q e R v O x r9c I K e_F=6>|=6S E e h A`T>l q M WS Y U=6c WT60R40e YS Y P I K^YS60R40FDD,M Z b=6e I m;S5C^*A c[Y e L h?C`O x R c\[U e;W o f t x:H U \[e D>U e z4S Y R i O x r9;Y Q B C7 D,=6c t L FZ X5ZUX q h E VDD USUU w e R\d|UT}3g hcRu U\TUQT H USS\f t c]Q e.[}-X g K0_F M A/s c\q e q;j YS Y c O x r9A O x U e K0;Z b e= 6N Q M A r9YS YE U e[627e O x r9YS YER k =Q 0|T}C S Q _F |fcRpm}QLUSUUPTUPTVM|USUVPSYPST}Q 1==9<]RR >9260Q +*24.Q <8Q ,86R -8,RXUY\YWTPXXSVXSTQ 1=65Q |U}m t Q b 2M _F >|I _F -~c f ||k}Q I 5L h OUSSULS\M]UTPUUQ |V}V E f O n D v O S /u Q P b 2M_F c >|Q \[b ~c ?C r f ||k}Q I 5L h OUSSVLTSM]UYPUZQ|W}i ,H Q 2214Q _F m 5]Q \q |e}Q *F ]*F \|E I OUSS[Q|X}90O q v Q O y S 3O d Q >|b 2M _F =6[6+o 7V x Q c >K |k}Q J R OUSS\OVXLSYM]WYPWZQ |Y}x <s Q h p b 2M _F h >I K x A V c Z b |k}Q h g h ;I 0OUSTYOUYLSVM]VZPV\Q|Z}L }O W U O =v a O d Qf A,.5?2D b 2M _F =6>l 2o u p I c M[|k}Q b 2h >r f t OUST\OXLSVM]UTPUXQ |[}i d O S 5,O ;`T Q s 5m **9Q h >b 2M I _F c S `C I |k}Q b 29IZ b OUSUVLS\M]YSPYWQ |\}U \:O z v 9O i gC Q 6+o 7~F *[Q >|b 2M I c _F |k}Q -b 9P OUSUVOXTLSUM]TSYPTTUQ |TS}Z C Q [f A,.5<_F m 5|k}Q @v b 29P OUSSTLSWM]VVPVWQ|TT}h s K Q b 2M _F =6>|HH +-m 5c M[|k}Q I 5L h OUSSWLSVM]TY^UXQ|TU}ai -O R Z v Q u j b 2M b o 6>_F H a h >u r u 8c ju |k}Q /73|P -I 4I H OUSTYOTXLSXM]\ZPTSSQ |TV}G X J O h M O `d S Q m **9Q >|b 2M I c _F =6|k}Q +S q I OUSSZLSTM]VUPVYQ|TW}H v P O Q r [O C Y Q S `b 2M _F =6>|C I c ju |k}Q F 6P -c 3Z b OUSTSLSUM]VTPVV^YSQ |TX}W ]O i 3O Z R s Q b 2M I _F =6>|]Q j b |k}Q q L r b 2P -OUSTYOWXLSTM]VVPVYQ |TY}R *\O 1+N O <T O d Q v W C I Ab 2M _F >|c S `|k}Q 1:b 29P OUSTUOWSLTUM]WYPWZQ |TZ}W--O \@p Q M A U e Ab 2M 6>_F =6>|c S `|k}Q r 2\|OUSTYLTTM]ZTPZVQ |T[}T HH Q b 2M I _F =6c >l ju |k}Q *F b 29P OUST[LSXM]VUPVWQ |T\}W i n Q b 2M _F c >|A 6+o 7c z 8x :|k}Q J R OUSSVLSZM]VUPVV^XTQ |US}j :l O <,_Q s h h L {K _F =6h >c t L 1|k}Q I 5L h OUSTULS[M]YUPYVQ |UT}R \O C h Q b 2M _F =6>|]Q c \q |k}Q F b 2P -OUSUUOXSLSWM]V[PWTQ |UU},kk O Z g N O f |\O d Q ^-_F >l ]Q Z b |k}Q >m OUSS[LSYM]WYPW\QU e TS 627U _F =6c >|=6r f t ]Q S m 5O e ^f +m h C \[I 71e =]Q ;M J >|b 2M I c _F =6e X <h >R ]F ZUYD jE VDD USS[w ,kk d Y |UU}3g hcRu U\TUQU y k 8m Q c -p K 7<e f v ^-_F =6>|]Q e =]Q x \N `^-j XX Y c r 9/s G e D c n c =TYUQX m E Z Y I [WSSS 6m c 68mf c o ]c _F e U e US 1e M A ~[6+o 7b ~O x F =Z b A >|/s K 0;\q e \=^->|Q r hcRu U\TUQT 6M A Q 5m 1e c >|=6v {*B 32e =6h Q =]Q D _F =6j VSS 60R 40X a q >|=6r 6M A Q h >=6W A e _F =6j j TXS 60R 40U W u B 25c T F[T [M 4DD h >K Z b Y /z >Ab 2M _F =6>|8a c S `C I K 0Z b e C 4e hcRu U\TUQT f t R9S c Z x z _|S +F M J E ]b E t L d ]Q f t >K c ]c K h >Y /z >c r :e C 4e D hcRu U\TUQT >|]Q 1;7D 7G V T ]I K 0K *|c S +hDDZ Q L p ;.[<a b E <a c ,|c ]QA _F -~*9K 0f |Q e ;7.[5/t L *9c _F f t 6b ~C Pf t :f ~e K 0\<=V 1C e 8U Q L \<=V c 1C V 9e 7J {K >|;t V 9e 8U *f >|\<6FDD[x hcRu U\TUQT <c O *]Q e f v;j Q c f t ;r 1c M J h >]Q e =]Q ;7<c ]K X g j c >|]Q e D >|=69|o Q z M Q U .[O *]Q K 08>e 7X <]K>|\<F U F DD\f v 7hcRu U\TUQT ]Q c ;r c +W _F >|]Q e >z h >A q MU t K ^W P e m 6e M ]c ^S e >z h i m =N U `j L ~-1U t J o Q c q e F。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27c8feaef8941ea76e052d.png)
针
织
工
业
%&’$
+. B*> A>&>$C> +F F+A#$&E>*)E> FA+# 2L F%." [?] %C*>E F$’A%-C , ?+=A.$& +F P+-%>B) +F 2)>AC (/<) : $.E 8+&+A%CBC, /;HH, /<1 0H1 I R$&B>A 6 ?,S+>& 8 ?, J+A#$&E>*)E> A>" &>$C> FA+# 2L C*%AB%.Q F$’A%-C [?] , 7>GB%&> (M) : 8*>#%CB $.E 8+&+A%CB,/;H1, /K ;: H 9.EA>TC 6 9 U, 3+AA>&& 6 ? 7, V+.Q 7>GB%&> B>A# F+A#$&E>*)E> >#%CC%+.C FA+# 232" 4!5"J%.%C*>E -+BB+. F$’A%-C [?] , (K) : /;;I, :; /K 8*>#%CB $.E 8+&+A%CB, ; P-*>)>A V !, U$-*#$. P 2, 5C> +F C+) DA+B>%. *)EA+&)W$B> B+ A>E=-> F+A#$&E>*)E> >" , #%CC%+.C FA+# D%Q#>.B DA%.B D$CB>C [?] ( : / H) 1M 99788 3$Q$W%.>, :<</,
关于纺织品中甲醛问题的探讨
![关于纺织品中甲醛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b3384b7960590c69ec3762d.png)
20 年纪代 织校 第 4 0织 品 中 甲醛 问题 的探 讨
李 春 ,陆 勋元 ,郭 红霞
( 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 江湖州 330 ) 100 摘 要 :简述 了甲醛 的危害 ,并从纺织品 的染色 、印花和后 整理等加工过程讨论 了纺 织品 中甲醛 的来源 ;
・
40 ・
维普资讯
专题讨论
— —
20 年纪代畅织校 第4 07 期
正 呈 现不 断上 升 的趋 势 。很 显然 ,以环保 为 主要 内 容的 “ 绿色 壁 垒” 已经 成为 限 制我 国纺 织 产 品 出 口 的重要 因素 …。本文对 纺织 品中 甲醛 问题作 了探讨 。 1
1 甲醛 的危 害
期 接 触低剂 量 甲醛 可 引起慢 性呼 吸道 疾病 ,引起鼻
在所 有接 触者 中 ,儿 童和 孕妇 对 甲醛尤 为敏 感 ,危
害也 就更 大 l4。 _ J 3 ,
2 纺 织品 中 甲醛 的 来源 21 染 色和 印花 过程 . a )固色反应 纺 织 品 的 色牢 度 是 反 映有 色 纺 织 品质 量 的主要 指标 之一 。随着 人们生 活水 平 的提
离 子 型 固色剂 Y。它 是使 用 甲醛 和双 氰胺 以及氯 化 胺在 3 ̄ 0C时反 应 得 到 的 ,使 用 固色 剂 Y进 行 固色 的织 物 ,往往 会造 成 甲醛含 量超 标 l _ 5。 5 _
b )剥色或脱色反应 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雕 白粉 、吊白块 ,它在常温下较为稳 定 ,但 6℃以上可 0
浓度更高时 ,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 ,气喘甚
至肺 水 肿 ;达 到 3 m / 3 ,会立 即致 人死 亡 。长 0 gm 时
收 稿 日期 :20 —1— 3 06 1 0 作 者 简 介 :李 春 (90 ) 18 一 ,男 ,江苏常州 人 ,硕士 ,主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研究
![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7ee6402b160b4e767fcf2a.png)
甲 醛 是 易 挥 发 的有 机 物 . 纺 织
定 第 1 部 分 :游 离 和 水 解 的 甲 醛
照标 准 要 求 的储 存 方 法 保 存 时 . 释 放 规 律 的研源自究 工 作 几乎 处 于 空 白
因 此 本 文 研 究 了 纺 织 品 在 不
品 中 的 甲 醛 在 穿 着 过 程 中 会 逐 渐 释放 出来 , 轻 者刺 激 眼睛 、 皮 肤 和 黏膜 . 造 成强 烈 的瘙痒 . 引 起 皮 肤 过敏 、 呼 吸道发 炎 , 重 者 会 诱 发 癌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e x t i l e s a r e s t o r e d i n t w o me t h o d s ,o n e i s s e a l e d, a n d t h e o t h e r i s e x p o s e d t o a i r . T h e e mi s s i o n l a w w i t h s t o r a g e t i me c h a n g e o f t h e  ̄r ma l d e h y d e i n t e x t i l e s i s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w h e n e x p o s e d t o a i r ,f or ma l d e h y d e c o n t e n t o f a l l s a mp l e s r e d u c e s g r a d u a l l y a s s t o r a g e t i me i n c r e a s e s ; wh e n i n s e a l e d s t a t e, f or ma l d e h y d e c o n t e n t o f s o me s a mp l e s h a v e n o o b v i o u s c h a n g e ,w h i l e o t h e r s i n c r e a s e g r a d u a l l y a s s t o r a g e t i me i n c r e a s e s .I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s a mp l e s s h o u l d b e i n s p e c t e d f o r t h e f o r ma l d e h y d e c o n t e n t b y t e s t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s e a r l y a s p o s s i b l e wh e n t h e y s e n t . Ke y wo r d s : Te x t i l e s ;F o ma r l d e h y d e ;S t o r a g e T i me ;E mi s s i o n; S e a l e d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dc754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8.png)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家居装饰材料和家电产品,但是它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热量被释放出来。
普通家庭中仍有大量的甲醛污染,其害处被广泛的论述,但其物理学机理还有待研究。
因此,本文的主题是研究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
首先,本文将对纺织品中甲醛污染的程度作一概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些纺织品中可以释放出过量的甲醛,以致于使大气中甲醛含量超标。
有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棉制品和毛织物中,甲醛含量可以达到300微克/立方米,而全国安全标准仅为90微克/立方米。
另一项研究显示,从衣料中可以释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其中甲醛的释放量是最高的,可达37.15微克/立方米。
其次,本文将阐述纺织品中甲醛释放的机理。
研究表明,甲醛是由机械分解、温度效应或光效应而释放出来的。
机械分解是指,在纺织品表面时会发生机械损伤,从而导致部分甲醛从表面释放出来,而温度效应则指的是,当纺织品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甲醛就会从织物中释放出来。
此外,研究还发现,纺织品中的光效应也会影响甲醛的释放。
当纺织品处于非常高的照度下时,甲醛的释放量会增加。
综上所述,本文对纺织品中甲醛释放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研究表明,由纺织品释放出来的甲醛含量明显高于安全标准,主要原因是机械分解、温度效应和光效应所致。
因此,中国环境保护部应该加大对纺织品空气甲醛污染的监控力度,同时也应加大纺织厂家对空气甲醛含量的检测力度,以解决甲醛污染问题。
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如何降低纺织品中甲醛释放的方法。
首先,纺织厂应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品质的原材料;其次,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监督纺织品生产过程;最后,可以在纺织品表面涂上阻止甲醛释放的涂层,如聚氨酯涂层等。
总而言之,本文对纺织品中甲醛释放的机理和防治措施作了详细的论述,为环保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些参考。
特别是,中国政府应加强空气甲醛污染的监督,并加大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力度,以减少甲醛污染的危害。
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
![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1b32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3.png)
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发布时间:2021-07-12T02:20:25.56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严芬英[导读] 甲醛在改善纺织品耐久性、提升纺织面料的防皱和防缩能力,促使纺织物的色泽更加艳丽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所以纺织行业尤其是纯棉纺织品生产,应用甲醛提升产品品质的现象比较普遍。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因使用多种助剂易引起甲醛含量超标。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引起相关检测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本文分析了用纺织品水萃取法测定甲醛含量试验中水萃取的振荡速率、萃取液的放置时间和萃取液浑浊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振荡频率、萃取液的放置时间和萃取液的浑浊度均对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引言甲醛在改善纺织品耐久性、提升纺织面料的防皱和防缩能力,促使纺织物的色泽更加艳丽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所以纺织行业尤其是纯棉纺织品生产,应用甲醛提升产品品质的现象比较普遍。
然而,由于甲醛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易溶于水、醚和醇,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必须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满足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对甲醛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1甲醛的来源与危害分析纺织品中甲醛的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途径。
第一,纤维生产环节。
纤维生产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种类的纤维在生成工艺和生成过程方面也有着明显差异。
对于一部分纤维的生产,其工艺过程包括缩醛化处理,所以就不可避免地会在纤维上残留甲醛。
第二,燃料的印染环节。
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离不开印染,而印染过程中用到的浆料、染料和印染助剂等都包含甲醛的工业原料,这些原料在工艺生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和化学反应的影响,进而也会产生甲醛。
例如在印染过程中,为了使染色更加牢固,可能会用固色剂,而市面上常用的固色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游离态甲醛,而且固色剂中的部分分子结构在水解后也会释放甲醛,这些都会导致纺织品上残留甲醛。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732b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d.png)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探究王婷;杨梅;陈劲文【摘要】分析了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纺织品的取样、试剂的配置、萃取温度和时间、水浴显色的温度和时间及标准曲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提出了纺织品中提高甲醛检测准确度的方法.【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年(卷),期】2016(045)00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纺织品;甲醛;检测;标准曲线【作者】王婷;杨梅;陈劲文【作者单位】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3;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3;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7.4甲醛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家具、服装、食品等各个方面。
在纺织服装方面,甲醛主要用作防皱防缩的整理剂,易对人体产生较大伤害。
含甲醛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释放出游离的甲醛分子,通过皮肤及呼吸进入人体体内,使人感到胸闷头痛,并引起皮肤过敏、炎症等病态,严重时还会致癌或引发胎儿畸形[1-2],所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我国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出影响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并就如何提高甲醛检测准确度提出了建议。
1.1 试验仪器容量瓶,烧瓶,移液管,量筒,电子天秤,数显恒温水浴锅,水浴振荡器,2号玻璃漏斗式滤器,22 PC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试验原理将试样放在40℃的水浴锅中萃取一定时间,并将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在412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中甲醛的吸光度,对照甲醛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
1.3 试验过程称取1 g样品(精确到10 mg),将样品放入250 mL的具塞三角瓶,加100mL水,盖好盖子,放入水浴锅中震荡萃取,萃取完用过滤器过滤到另一三角瓶中。
用单标液管吸取5 mL过滤液和5 mL纳氏试剂放入同一试管中,然后把试管放在水浴锅中显色,显色完成后取出,常温下避光冷却,用5 mL蒸馏水加等体积的乙酰丙酮作空白对照,用10 mm的吸光池在分光光度计412 nm波长测定吸光度。
纺织品密封保存甲醛含量或增高
![纺织品密封保存甲醛含量或增高](https://img.taocdn.com/s3/m/3332923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4.png)
纺织品密封保存甲醛含量或增高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装饰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国家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石狮)室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当纺织品暴露于空气中时,所测得的甲醛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当纺织品密封保存时,一部分样品的甲醛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另一部分样品的甲醛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
甲醛在织物印染中被广泛用作反应剂,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助剂在织物上的耐久性,使用范围包括树脂整理剂、固色剂、
【总页数】2页(P14-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7
【相关文献】
1.纺织品检测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课程教学为例 [J], 沈霞;范尧明;倪春锋
2.微量流动注射-全自动甲醛快速检测仪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 [J], 李彬;栾崇林;刘丽;赵博;刘志红;吴景武;余淑媛;陈麒宇;王佳莉
3.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定准确性的探讨 [J], 钟明海
4.超声萃取法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探究 [J], 王帅;蔡圳;应永昌
5.国内外纺织品和皮革中甲醛含量测试标准方法简述 [J], 蔚彪;王贺;吴秀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醛与绿色纺织品
![甲醛与绿色纺织品](https://img.taocdn.com/s3/m/21ca0ee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3.png)
甲醛与绿色纺织品
吴广峰;林青山
【期刊名称】《天津纺织科技》
【年(卷),期】2003(041)001
【摘要】本文就甲醛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危害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甲醛"将退出染整工艺领域,代之而起的是绿色环保工艺.由于绿色工艺生产出的绿色纺织品不含甲醛或微含甲醛,使其在现在和未来的纺织业中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吴广峰;林青山
【作者单位】吉林工学院,长春,130012;吉林工学院,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绿色纺织品的阻燃整理研究进展 [J], 田甜;任元林
2.绿色纺织品的阻燃整理研究进展 [J], 田甜;任元林;;
3.绿色纺织品的发展与商机 [J], 张秀; 王欢
4.绿色纺织品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运用 [J], 刘音
5.绿色纺织品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运用 [J], 刘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及精度研究
![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及精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4c2e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e.png)
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及精度研究李腾;辛树茗【摘要】按照《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方法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结合工作实践,从纳氏试剂放置时间、试样萃取过程、显色时间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准确测定甲醛含量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甲醛含量检测精度,减少实验数据的离散性,具有实用意义.【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纺织品;甲醛含量;影响因素;精度【作者】李腾;辛树茗【作者单位】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汕头分公司,广东汕头 51500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广州510070;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汕头分公司,广东汕头 515000【正文语种】中文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是一项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卫生的重要检测项目。
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甚至可诱发癌症。
因此作为纺织品的检验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做好日常检验工作。
本文采用GB/T 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方法测定纺织品中甲醛含量。
结合工作实践,从纳氏试剂放置时间、试样萃取过程、显色时间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准确测定甲醛含量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甲醛含量检测精度,减少实验数据的离散性,具有实用意义。
1.1 仪器和试剂UV-26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SHIMADZU);SHZ-82水浴恒温振荡器;甲醛标准溶液,浓度为10.5mg/L;显色剂:在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50g乙酸铵,用800ml三级水溶解,然后加3ml冰醋酸和2ml乙酰丙酮,用三级水稀释至刻度,用棕色瓶储存12h以上。
乙酸铵、冰醋酸、乙酰丙酮均为分析纯。
1.2 原理将试样经过准确称量,在40℃的水浴中萃取一定时间萃取液采用乙酰丙酮显色后,在412nm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中甲醛的吸光度,对照标准甲醛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测定织物树脂整理剂中的甲醛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测定织物树脂整理剂中的甲醛](https://img.taocdn.com/s3/m/7d6c8d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测定织物树脂整理剂中的甲醛雷发懋【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分析方法检测了织物树脂整理剂中的甲醛,探讨了萃取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实现了对织物树脂整理剂中甲醛的准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室温,时间20 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纺织助剂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达84%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4.6%~7.2%之间,可满足树脂整理剂中甲醛含量的检测要求.【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树脂整理剂;甲醛;固相萃取小柱;超声波【作者】雷发懋【作者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7甲醛在纺织工业中作为反应剂主要用于印染助剂和后整理助剂的合成及防腐,如树脂整理剂、固色剂、柔软剂、黏合剂等[1-2]。
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況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甲醛对人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而纺织助剂中的树脂整理剂是纺织品残留甲醛的主要来源,其甲醛含量直接与纺织品上残留量有关。
目前国内采用的纺织助剂的检测方法标准是GB/T 20708-2006《纺织助剂产品中部分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测定》,即蒸馏-乙酰丙酮法[3]。
此法灵敏度虽高,但需蒸馏、测量时间长、操作繁琐,且在酸性条件下蒸馏有时会产生“分析本底”形成假阳性。
因此研究一种便捷、可靠的树脂整理剂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从源头上控制纺织品甲醛含量,对促进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固相萃取技术自七十年代后期问世以来,因其溶剂使用量少、操作简单、选择性高、重现性好,已发展成为分离和浓缩各种样品中痕量分析物质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纺织品甲醛释放的自由释放阶
・ 50 ・
!""#年 $ 月 最大释放值至少降低 /30。 1 减少纺织品甲醛释放的途径 1,/ 整理剂和助剂方面 使用低甲醛或无甲醛整理剂 和助剂。 目前应用于纺织品的防皱 整理剂通常分为两类: 其一是基于 改性 2324!5 类化合物的低甲醛 整理剂, 多为醚化 2324!5 产品, 尽管反应活性较低, 但是其与纤维 的交联键的耐水解稳定性高, 难于 发生酸水解和碱水解反应, 不易导 致甲醛产生。 其二是无甲醛的多元 羧酸类化合物如 6789 等, 但是成 本较高。 对于固色剂和涂料印花黏 合剂,也应尽量使用无甲醛类产 品, 以确保加工织物无甲醛释放。 1,: 热处理和焙烘工艺方面 强化热处理和焙烘工艺条件。 在保证织物基本性能的基础上, 提 高热处理和焙烘温度, 并辅以高效 催化剂或促进剂使交联反应完全 进行, 提高潜含甲醛基团或化合物 的转化率,减少水解或分解反应, 限制甲醛释放量。 1,0 甲醛捕捉剂或吸收剂方面 在使用可能释放甲醛的整理 剂和助剂时应在工作液配方中添 加甲醛捕捉剂或吸收剂如多元醇 类和水合肼等。此外, 大豆蛋白水 解产物能够吸收纺织品上因涂料 印花浆而散发出的大部分甲醛 。
料 [3]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北京: :<<<,1// : 8&=.%> ? 8, @+’>ABC ! 8 ,7*> C+ADB%+. [?] $.E E>C+ADB%+. +F F+A#$&E>*)E> ’) F$’A%-C , (;) : /;HI, /; I0 7>GB%&> 8*>#%CB $.E 8+&+A%CB, 0 @+’>ABC ! 8 , @+CC$.+ 9 ?, J+A#$&E>" *)E> A>&>$C> FA+# -+BB+. F$’A%- [?] , 7>GB%&> (0) : 8*>#%CB $.E 8+&+A%CB,/;H1, /K :; 1 2$) 3 L, 8+&&%>A 6 ?, LA>E%-B%+. +F F+A#$&E>*)E> A>&>$C> FA+# E=A$’&> DA>CC BA>$B>E F$’A%-C[?],7>GB%&> 8*>#%CB $.E 8+&" (/ ) : +A%CB, /;;I, :; 00 M 刘瑛, 罗楚成, 张晓利, 纺织品中甲醛释 放机理的研究 [?] , 上海纺织科技, :<<:, 0< ( :) : 0;—1/ K NO+ PE($-%-, 2A$Q+, 7*> >FF>-B +F *>$B%.Q
[!] 。 水解而释出甲醛
化合物, 其通过在纤维素大分子或 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键交联, 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弹性模量来达 到防皱目的。 而这种共价键交联在 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发生水解, 导致其中的甲醛释放。 甲醛释放至 少受到整理剂的浓度和类型, 焙烘 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此外, 在整理 加工中耐久压烫整理剂中所含的 游离甲醛也会转移到织物中加剧 甲醛释放强度。 -$ 固色剂 常用的固色剂 . 或固色剂 / 通常是由双氰胺和甲醛合成的树 脂, 其固色效力取决于双氰胺和甲 醛的聚合度, 聚合度越大, 固色效 力越强。在固色时, 固色剂中的甲 醛同样会转移到固色织物中导致 甲醛释放。 0$ 涂料印花黏合剂 多为自交联型丙烯酸类聚合 物,在合成时 ,’羟甲基丙烯酰胺 多用来作为交联剂。 其中残余的游 离甲醛也是纺织品释放甲醛的来 源之一。 1$ 阻燃剂 作为纤维素纤维用阻燃剂的 四羟甲基氯化膦 (234%) , 由于在
[;]
针
织
工
业
%&’$
+. B*> A>&>$C> +F F+A#$&E>*)E> FA+# 2L F%." [?] %C*>E F$’A%-C , ?+=A.$& +F P+-%>B) +F 2)>AC (/<) : $.E 8+&+A%CBC, /;HH, /<1 0H1 I R$&B>A 6 ?,S+>& 8 ?, J+A#$&E>*)E> A>" &>$C> FA+# 2L C*%AB%.Q F$’A%-C [?] , 7>GB%&> (M) : 8*>#%CB $.E 8+&+A%CB,/;H1, /K ;: H 9.EA>TC 6 9 U, 3+AA>&& 6 ? 7, V+.Q 7>GB%&> B>A# F+A#$&E>*)E> >#%CC%+.C FA+# 232" 4!5"J%.%C*>E -+BB+. F$’A%-C [?] , (K) : /;;I, :; /K 8*>#%CB $.E 8+&+A%CB, ; P-*>)>A V !, U$-*#$. P 2, 5C> +F C+) DA+B>%. *)EA+&)W$B> B+ A>E=-> F+A#$&E>*)E> >" , #%CC%+.C FA+# D%Q#>.B DA%.B D$CB>C [?] ( : / H) 1M 99788 3$Q$W%.>, :<</,
[!]
& GJL"?0 ’ H IL0 (009 N, * G 9"II) & G J0"4? ( H 2?> (149 N, * G 9"II) & G J1"?0 ( H 0I0 (1L9 N, * G 9"II) 式中: —— OF(PF; &—游离甲醛,
—— N。 (—焙烘温度, !"> 后处理 Q:%.)- 和 M+)% [>]研究水洗过 程对防皱涤棉混纺织物甲醛释放 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水洗次数 的增加,纺织物释放甲醛量减少。 !"4 贮存时间 在贮存过程中, 纺织物会不断 释放甲醛, 一般而言, 其最大释放 值发生在引入样品后的 0 6(平均 值) , 最小释放值一般出现在 !R!"2 天期间。 <’S-)T/ 和 C+--)%% [4] 以 BCB=DE 为整理剂,对棉印花布 的甲醛长期释放进行了考察。 结果 证明, 纺织物的甲醛释放遵循逐步 衰减规律, 第二个 4 6 释放平均值 为第一个 4 6 释放平均值的 ?9! 7 其 >9!。通常在一个中性洗涤后,
[L]
!"2 织物组织结构 由于纺织品组织结构差异对 释放甲醛的影响能力也有所不同。
[L] 对平纹织物和斜纹 B:K 和 $+%%()-
织物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相同 的试验条件下平纹织物比斜纹织 物释放更多的甲醛。 这是因为平纹 织物比斜纹织物重量轻、密度小, 对气流抵制作用较弱。 !"? 焙烘工艺 M+-.6 研究表明,对于防皱整 理纺织物, 焙烘时间越长, 其释放甲 醛量越少, 焙烘温度升高, 甲醛释放 量降低。棉纺织物的释放甲醛与焙
6$ 其他助剂 如防水剂、硬挺剂和柔软剂 等,在制备中通常都或多或少地以 甲醛为原料,也会产生释放甲醛问 题。 7 甲醛的释放原理 纺织品中甲醛的释放主要分 为三个阶段: 自由释放、 阻隔性释 放和化学性释放。 自由释放是指在释放初期, 纺 织品表面的甲醛浓度较高, 游离甲醛 作为气体自由挥发, 挥发速度较快。 阻隔性释放则是随着释放时 间的延长, 纺织品表面的甲醛浓度 逐渐降低, 物理性沉积于纺织品中 或与纤维以分子间力结合的甲醛 逐渐克服阻力向外扩散, 但这种释 放因纺织品阻力及作用力的影响, 扩散速度较慢, 挥发量逐渐减少。 化学性释放主要是与纤维进 行交联反应而固着在纤维上的整 理剂在一定条件发生可逆反应, 有 限度地释放甲醛直到平衡。
[0]
针
织
工பைடு நூலகம்
业
!""#年 $ 月 湿度恒定的条件下, 较低温度会导 致释放更多的甲醛, 而在温度较高
[L] 时释放的甲醛反而较少 。
段, 当环境舱中空气的流速分别为 空气中甲 1;9 <$= 和 1"> <$= 时, 醛浓度比为 1;?@1,接近空气流速 。这说明空气流速 倒数比(1">A#) 在此阶段对甲醛的释放起着决定 性的影响。在阻隔性释放阶段, 对 于 BCB=DE 整理的纺织品,分别 以 !F 代表空气中的甲醛 浓度, !/ 代表纺织品表面甲醛的浓度, 当环 境 舱 中 空 气 的 流 速 分 别 为 1;9 两者的关系可 <$= 和 1;><$= 时, 以下列方程表示: ( H 1"190 !F G 9;91>! / "# ! $) (1"9 <$= , - G 9"I>) ( J 1"0>I %F G 9"911! / "$ !$) (1"> <$= , - G 9"I4) 不难发现,空气流速对甲醛在 第二阶段的释放影响显著, 提高空气 流速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相 应的纺织品表面甲醛的浓度也随之 降低, 从而有利于甲醛的释放。 !"! 湿度 环境的湿度对纺织品上甲醛 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般而 言, 当温度保持恒定时随环境湿度 的增加, 纺织品上甲醛的释放量相 应提高。B:K 和 $+%%()- 考察了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