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课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课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教案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3.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

【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案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概念。

2. 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教案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保护、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遗传等。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识记。

2. 植物细胞功能的理解。

教案四: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

2. 植物生长原因的理解。

教案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一、人体的免疫功能1、三道防线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二、计划免疫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2、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资料1: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阻挡病原体入侵)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初一生物公开课教案(三篇)

初一生物公开课教案(三篇)

初一生物公开课教案(三篇)初一生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是神奇的,万物相生相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但是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威胁生命的敌人,那就是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据统计,有四类疾病居于首位,我们称之为“四大杀手”—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

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表,“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大家注意一下:两张图表的单位是万!)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形态和功能的。

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正在进行着分裂和分化的,比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一些不分裂,但执行着重要功能,比如人体的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还有一些正在衰老的凋亡的细胞,比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

但是,有的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细胞就不再受机体的控制,连续的进行恶性增殖,我们就说这样的细胞是癌细胞。

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致癌因子。

由于癌细胞大量的增殖,使机体患病,这样的疾病就是我们大家听到都会惧怕的癌症!这样,大家对于癌症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吧?讲到癌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肿瘤”这一概念。

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呈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生物特征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认识生物》视频资源、《【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观察》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生石花》图片资源、《【教学图片】钟乳石》图片资源、《【教学图片】阳光下的小麦》图片资源、《【教学图片】海豚捕食大马哈》图片资源、《【教学图片】人出汗》图片资源、《【教学图片】猎豹追捕羚羊》图片资源、《【教学图片】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图片资源、《【教学图片】狗的一家》图片资源、《【教学图片】马、驴、牛》图片资源、《【生物世界】生物》知识卡片资源、《【知识探究】生物与非生物》交互动画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认识生物》,从整体上概述《认识生物》一章的主要内容: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进一步认识生物的。

《认识生物》(上图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认识生物》视频截图)认识生物,就需要我们对生物进行观察、比较等,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种科学方法——观察。

展示《【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观察》知识卡片。

《科学方法——观察》(上图为素材库中《【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观察》)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图中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

有的机器人还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与人交流。

生物七年级人教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公开课+教案

生物七年级人教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公开课+教案
5.没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来获取知识,总有不放心的感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可表示为:( )→( )→( )→植物体
主动、积极回答问题
检查学生对本课时的预习情况,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指导自学
合作探究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63页油菜植株六大器官的标注,教师点评。)
2、植物的几种组织
1)分生组织(概念,细胞特点,功能)
2)保护组织
根,茎,叶表面的( )构成保护组织,具有( )的功能.
3)输导组织
根,茎,叶等处有运输( )和( )的导管,也有运输( )的筛管,他们都属于输导组织.
4)营养组织
细胞壁( ),液泡( ),有( )的功能,含有( )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5)机械组织
对植物体主要起( )和( )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分生组织的概念,细胞特点及分布.
2.植物体由器官直接形成个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预期结果
情境导入
目标引领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1.通过对“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回忆,,进而引起学生对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好奇心,引发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方向
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都是由( )六大器官组成的.( )为营养器官,( )为生殖器官.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新)北师版生物七下《第1节 健康及其条件》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北师版生物七下《第1节  健康及其条件》公开课(教案)word版

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健康的定义及其条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行为习惯。

〔2〕、能够概述合理膳食的常识。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健康的理解,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3〕、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4〕、通过法律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意识,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1、健康的概念,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习惯。

2、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收集药品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3----5种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问题:同学们,21世纪什么最重要?答复:学生各抒己见,〔金钱、健康、权利等等〕教师分析解释:在21世纪,健康最重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那么,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健康?如何才能健康的生活呢?〔二〕、新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呢?〔请看图片,并分析是否健康。

在讨论、归纳、总结出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列入健康的范畴。

〔补充:简析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含义以及健康十条小标准的小知识〕二、健康的条件:〔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交流,说明各组的观点。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二〕、创立健康的环境:如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生活有规律即合理安排生活节奏。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生物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

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七年级生物课优秀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生物课优秀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生物课优秀教案范文5篇七年级生物课优秀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

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

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说明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细胞与细胞器的模型;3. 实验室实物展示;4.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呈现一个细胞的图像,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5分钟)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讲解细胞的功能:营养吸收、合成代谢、生物能量转化;3. 通过实验室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20分钟)1. 依次介绍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2. 通过细胞与细胞器的模型和实验室实物展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四、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如蛋白质合成、细胞运输、能量转化等;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是如何维持细胞正常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复习今天的教学内容,梳理细胞与细胞器的知识点;2. 引发学生对细胞和细胞器的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深入了解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能够说明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二、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考记忆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对对号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猜猜看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2、视觉的形成探究:(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学生汇报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2、怎样矫正3、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要”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四、寄语学生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公开课课程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细胞实验: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植物细胞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并理解各结构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2. 成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并解释各结构的功能。

2.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包括植物叶片、显微镜、显微镜片、滴管、镊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植物叶片放在显微镜片上,滴一滴水在叶片上。

b. 用镊子轻轻压紧叶片,使其均匀分布在显微镜片上。

c. 将装有叶片的显微镜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植物细胞。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植物细胞的结构?它们有什么功能?3.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观察情况。

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彩教案认识生物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彩教案认识生物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彩教案——认识生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特征。

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视频3.学生实验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

2.新课讲解(1)生物的特征①需要营养:生物需要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②能够进行呼吸:生物需要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和能量。

③排泄废物: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物,需要排出体外。

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对光、声、温度等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案例分析(1)展示生物图片:动植物、微生物等。

(2)展示非生物图片:岩石、水、空气等。

(3)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视频:生物的生长、繁殖、呼吸等过程。

4.小组讨论(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3)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5.实验探究(1)观察生物的呼吸:将一只小虫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观察其呼吸过程。

(2)观察生物的生长:将一颗种子种在土壤中,观察其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重难点补充:1.生物的特征师:同学们,生物的第一个特征是它需要营养,就像我们人类需要吃饭一样。

比如,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动物则需要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营养。

七年级生物教案7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7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7篇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7篇其实生物是一项很有趣的学科,因为它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关系到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关于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

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

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6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6篇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6篇七年级生物学教案1一、教学设计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教学对象及课时初中二年级、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五、教学方法激趣法六、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

(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五)教师总结全文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

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2——4段《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七)作业七年级生物学教案2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常见生物的名称,增强关爱生物的情感。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总是表达观点的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公开课获奖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节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19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19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19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

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分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过程叫细胞分化。

大屏幕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肌纤维。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

脑、胃、心脏等是器官。

问:为何胃、脑、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皮肤也是一种器官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评价并总结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

并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的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小结并对同学们寄以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生物公开课教案

生物公开课教案

生物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生物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解释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将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3. 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解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物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3.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的比较和描述。

2.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解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示例图片或模型。

3. 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或实地考察的安排。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生物的定义和特征有什么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探究: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解释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遗传信息和能够进行代谢等。

2. 给学生展示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示例图片或模型,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原则和组织结构的多样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拓展: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解释生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2. 安排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调查。

鼓励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理解的要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小结,包括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学生进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态系统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一篇报告。

七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生物的教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

2、教学重点:(1)掌握衣藻和水绵的特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海带、紫菜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点。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和茎的生长;花的结构;雌蕊和雄蕊的组成;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3)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根适于吸水的特点以及水运输的结构特点;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4)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生物圈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呼吸作用;(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6)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难点:(1)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两类藻类体内叶绿体的特点;(2)藻类植物的特征;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种子植物更适应环境的特(3)花的结构;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受精过程;(4)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5)植物的呼吸作用;(6)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中重要作用;(7)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因此在两次大考中成绩都还可以,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够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尊重生物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及特征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的异同比较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分类鉴定表、图示实物(昆虫标本、植物样本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生物的概念,让学生回答“生物是什么?”2.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分析生物分类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介绍现代生物分类的原则,如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活习性等。

3.通过PPT展示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并解释其分类依据。

三、分类实践(30分钟)1.将学生分组,并发放生物分类鉴定表和实物。

2.每组选择一个实物进行观察,并根据鉴定表上的特征进行分类。

3.学生讨论并达成共识后,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四、比较总结(15分钟)1.分组展示各自的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类有什么作用?五、归纳总结(15分钟)1.总结生物的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更多生物类群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分类依据。

2.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生物类群进行深入研究,并用PPT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描述自己对生物的分类认识和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通过分类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比较总结和归纳总结,学生了解了生物分类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分类的认识和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

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

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

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

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

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

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
(回答:线粒体)
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

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
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

(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

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因为: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

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
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
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原型创设
2.实验创设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通过设立对照实验:馒头碎屑+唾液+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馒头块+唾液+不搅拌;全部37℃恒温水浴,加碘液检验。

然后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多媒体创设。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4.生物学史创设
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把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以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和卡门、.
希尔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学生通过思考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

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

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

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体会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史上几乎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于千万,起点是一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强调问题意识不但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
的发现。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会得以发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