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合集下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 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政治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经济政治理论: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混合经济等;3. 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社会福利等;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1. 板书与讲解: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4. 视频观看:展示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2. 板书与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观点和问题;6. 总结与延伸: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和思考当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

教学资源:1. 板书工具;2. 相关教学PPT;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资料;4. 相关视频资源。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2. 案例分析的成果和分析思路;3. 参与和理解视频观看的程度;4. 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和写作,提高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与市场-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经济增长与发展2. 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国家与政府- 政治制度与政府职能-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3. 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体验等。

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知识讲解(40分钟)- 设计教学PPT,结合图表、案例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学生就案例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4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政府机构,亲身体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关活动。

-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撰写参观心得和体会。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 学生进行小结,阐述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定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等。

-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参观经历的整理和表达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2、理解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类思维能力,将商品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识别商品的质量和真伪。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物质生活的态度,避免盲目消费。

2、培养学生珍惜物质财富,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难点:1、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2、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交换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商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商品的正确态度和消费观念。

课时序号:1年月日教师姓名:XXX学制:任教班级:教材版本:国家统编教程学科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XXX课时数:2课题: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课型:新授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新课: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

2、理解政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包括国家职能、政党政治、国际关系等。

3、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分工、技术创新、人口流动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经济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2、政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三、教学重点1、市场的机制和作用2、国家的职能和改革进程3、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分析2、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国际关系的策略3、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影响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

2、教学PPT:教师制作的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视频: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视频,包括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等。

4、习题库:教师准备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选择一个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话题,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3、小论文:根据观点阐述、逻辑性、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估。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经济建设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1.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章:政治建设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2.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引发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章:社会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3.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4.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4.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2 教学内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5.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现象,引发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6.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2 教学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全面从严治党7.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了解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2 教学内容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和效果7.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党的建设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八章:国家安全与国防8.1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2 教学内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意义和影响8.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影响和作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外交与国际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2 教学内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9.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10.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难点解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全教案【精选文档】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全教案【精选文档】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一)多种多样的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学生分析A。

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需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导入新课: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货币出现2.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3.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价格。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纸币A:含义: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2.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3.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1.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2.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3.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经济政治与社会关系的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2.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经济政治的影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经济政治与社会案例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美国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欧洲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影响关系。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辅助工具1.投影仪2.讲义、教材、案例分析资料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问题示例:你认为经济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讲授:通过讲解,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经济政治是指经济与政治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而社会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总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经济政治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社会也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政治的变化会对社会的结构、组织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案例分析。

–学生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具体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

–学生还可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经济政治对社会的影响等。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课题: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 商品和货币1、 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 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 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 商品的基本属性:(1) 使用价值: 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 货币的基本职能1、 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 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的职能4、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教案主要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考试要点。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理解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我国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了解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政治运作的流程和机制。

4.了解我国社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

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经济方面(1)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3)我国经济的基本规律。

(4)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和影响。

2.政治方面(1)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2)我国政治运作的流程和机制。

(3)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作用。

(4)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战略。

3.社会方面(1)我国社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2)我国社会主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3)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变革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以教师的讲述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图表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或情境开展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动态,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试要点本课程的考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几种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中职_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_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姓名:司坤课程所属系部:德育教学部授课班级:1512 1513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主题商品交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清点人数: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提问与思考:[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预习新课4分钟讲解新课: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同学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什么是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满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等。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基本概念,认识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掌握基本的经济术语。

1.2 教学内容:1.2.1 经济现象的概念与分类1.2.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1.2.3 基本经济术语解析1.3 教学重点:1.3.1 经济现象的分类1.3.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辨析1.3.3 基本经济术语的应用1.4 教学难点:1.4.1 经济现象的识别与分析1.4.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实际运用1.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授法1.6 教学准备:1.6.1 教学案例及资料1.6.2 课堂讨论话题1.7 教学过程:1.7.1 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7.2 讲授基本概念: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关系1.7.3 分析案例:识别与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7.4 小组讨论: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1.7.5 总结与作业:基本经济术语的应用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运作2.1 教学目标: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2.2 教学内容:2.2.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2.2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2.3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3 教学重点:2.3.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3.2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3.3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4 教学难点:2.4.1 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运作2.4.2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与挑战2.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授法2.6 教学准备:2.6.1 教学案例及资料2.6.2 课堂讨论话题2.7 教学过程:2.7.1 导入新课: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2.7.2 讲授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7.3 分析案例: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7.4 小组讨论: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7.5 总结与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运作第三章: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3.1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掌握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经济政治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内容和步骤:第一节:经济领域1. 引入经济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介绍经济基本概念,如资源、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等。

3. 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体制的不同类型。

4. 引导学生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第二节:政治领域1. 介绍政治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政治对社会组织和决策的影响。

2. 解释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的基本概念,如民主、专制、选举等。

3. 分析不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政治体制的看法。

4. 引导学生讨论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第三节:社会领域1. 引入社会领域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社会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2. 介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家庭、教育、劳动等。

3. 分析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展示,评估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个人写作和反思: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个人观点和反思,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测验:设计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教案扩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深入了解实际运作和问题解决的情况。

2.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辩论赛,培养他们的辩论和说服能力。

3. 项目研究: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中职 经济政 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 经济政 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经济现象。

能够根据货币的职能区分不同的经济活动。

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商品观和货币观,理性对待消费和金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认识到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区分货币的不同职能。

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商品图片,如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

(二)讲授新课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调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通过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一件衣服,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保暖、美观,价值是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劳动。

2、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1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

四、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价值决定价格第二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供求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低于价值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生产扩大价格下跌——供过于求——生产缩小,2、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学生思考:3、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方面: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1884年我国9家冰箱厂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线,10年后,阿里斯顿9兄弟有的赚钱,有的亏本。

为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五、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分为:钱货两清消费和信贷消费2、常见的消费心理第一求同心理第二求异心理第三求名心理第四求实心理3、科学的消费观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第二统筹兼顾,合理消费第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第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小结新课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2课题: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3、如何理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课外作业(或复习题)::1、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3、如何理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4、为什么企业规模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2、企业的含义和类型(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类型第一、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二、按组织形式划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3)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小企业一般选择这种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公司形式适合大中型企业3、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1)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2)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3)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学习形象(4)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5)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二、企业中的劳动者1、劳动模范显身手王洪军的例子企业中的劳动者包括: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当代工人杰出代表——孔祥瑞3、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第一,树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小结新课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3课题: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透视财富增植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3、如何理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复习旧课要点:1、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3、如何理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4、为什么企业规模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纳税人意识的培养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课堂表现好,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解问题。

新课小结学生进行检测练习布置课后作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一、个人收入与分配1、多元的家庭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组成。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组成。

2、个人的收入和分配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关注社会:《最低工资规定》正式实施二、依法纳税1、个人纳税面面观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特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类型: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2、个人所得税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纳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3、确立纳税人意识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违反税法的现象,如: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三、投资理财1、财富增值进行时2、安全方便的储蓄3、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证券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4、冷暖相知的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4课题:第四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活动所处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背景,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增强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3、如何理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4、为什么企业规模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课外作业(或复习题):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什么?2,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什么?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基本掌握,但有些学生不够专心第四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2)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三种实现形式(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两个表现(5)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看不见的手”(1)计划和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机制的内容(4)市场调节的缺陷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3,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1)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2)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5课题: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全面实现小康的时代背景,认同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增强历史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