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争、革命和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潮,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一阶段:西方列强入侵与鸦片战争的启示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这种压力迫使中国开放海港并签署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揭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对西方的技术和制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阶段:太平天国与戊戌维新在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中国帝制面临严重威胁。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后来的革命和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0年,中国签署了《北京条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
1898年的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它试图通过启蒙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然而,戊戌维新的变革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最终宣告失败。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革命后的中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知识青年的爱国运动,鼓舞了中国的革命意识。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雏形。
第四阶段: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在其成立后立即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三史教育心得体会一千字(3篇)
第1篇一、引言三史教育,即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哲学史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三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汲取历史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三史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中国历史教育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多次变革,民族融合、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人民的勤劳智慧、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
2. 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历史,让我深感自豪。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发展,我国人民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中国历史,让我更加热爱祖国。
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提高综合素质学习中国历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历史人物和事件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三、世界历史教育心得体会1. 拓宽国际视野学习世界历史,让我拓宽了国际视野。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2.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世界历史教育使我们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世界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从而提高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也对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动荡,但最终的胜利和稳定都是人民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的结果。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不是由少数人决定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决定的。
只有人民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现代社会的崛起。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弊端。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和革命,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这让我明白了现代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世界的步伐。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矛盾。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而国内的分裂和内战更加削弱了中国的抵抗力。
只有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和解决内部矛盾,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这让我明白了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明白了历史的教训。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每一次挫折都是对中国人民的警示。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辜负先烈的牺牲。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教训和启示的历史时期。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也对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与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与政治发展一、中国近现代史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现代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
这个时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其中,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环,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并缔结不平等条约。
随着这些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样的情况在19世纪后半期进一步加重,中国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政治发展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呈现出从封建时代向现代转型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历经了很多重要的事件和运动。
1.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
发生在1900年的戊戌年,它是继洋务运动之后,清政府又一次试图自力更生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现代化。
变法措施包括取消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建设工业、改革税制等方面。
但是,戊戌变法并没有得到成功,因为它遇到了清政府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1911年爆发的一场政治革命。
革命的结果是清朝满清政权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这个事件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
但是,在中华民国的初期,政局仍然不稳定,经济发展也十分缓慢。
同时,中国在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压迫下,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倡导学术自由、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它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打下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认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认识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认识总结中国的近现代史涵盖了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思想认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殖民侵略、内战、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的巨变,思想认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深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认识的总结。
第一,思想启蒙和国家独立近现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挑战,思想启蒙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当务之急。
中国的近现代思想启蒙主要以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为代表。
太平天国运动提倡天理教的思想,以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意识为基础,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洋务运动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强化国家实力,以抵抗列强的侵略。
这些思想都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第二,维新变法与思想解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一次重要解放。
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思想解放使得中国社会开始有了一种开放的氛围,出现了一批在传统道德约束下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知识分子。
第三,民主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是民主、自由和平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在中国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通过对阶级斗争、剥削制度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思想上的突破和认识的更新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四,抗日战争与人民运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获得了国际的尊重和民族的奋起,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触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提出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等理论和策略,为中国的抗战努力提供了思想指导。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质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吧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上的历史。
重视历史和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注意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历史。
“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说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懂得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的主卖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了旧民族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族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发展时期
中国近代史发展时期一、宏观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上好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构建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脉络,这才能够做到历史教学的高屋建令区、水到渠成,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以课论课从而缺失课堂教学灵魂的不足,因而,宏观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是历史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必备前提。
因此必须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中心环节。
1.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众所周知,由于清朝末年封建制度的落后,致使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也发生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任务,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落后而挨打,因为不挨打就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就要使国家走向近代化,因此实现近代化是中国革命的原因,也是中国革命的目的,所以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诚如胡绳所说:“只有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为走向近代化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抗争与探索。
正如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认识到中国到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已快半年时间,恕我直言,我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没什么兴趣,对中国的古代史还是有点了解的,但我我仍斗胆讨论一下中国在近现代的一些发展,特别是社会生活方面的。
许多文字都是摘录,我只是总结归纳一下,好与不好敬请谅解。
近现代的中国可谓是风雨飘摇,虽然有列强的阻挠,但中国在近170年里仍然保持着进步,这不能不称颂中国人的伟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一直在迷失方向,一直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有的,正确的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预示着中国会走在中国的道路上,实现快速的发展。
抛开那些经济,政治的变化,仅仅从社会生活的变化,就能看到近现代中国的变化,下面我从几个发面讨论一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化: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先例,另外,维新运动中《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都对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的影视事业也快速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在互联网发面,中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中国近现代习俗的变化:○1礼仪习俗的变化,传统的社交习俗中,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
开国以后,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取代了传统的习俗。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光荣革命,次年,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近现代史也翻开了第一页。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序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扩张道路遍及全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自然不可幸免,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境况,它在鸦片战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这一声炮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也开始了中国长达110年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西交往的演化和深化,大半都是在战争先为前导,之后又由条约确立法则的过程中实现的。
西方人以战争起衅,给中国人带来创深痛剧,而要的则是固化于条约之中的物利和权利。
1840至1842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作为战争结果的《南京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就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猎取的对象,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
通过签定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
不平等条约象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规模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1842年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南京条约》之后,列强又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各地赔款使得中国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俄国鲸吞蚕食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895年4月,由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双方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在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
在你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呢?以下店铺为你带来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本质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吧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上的历史。
重视历史和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注意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历史。
“要懂得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所以说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懂得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了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通过学习近现代史纲要,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发展过程和国家的命运。
以下是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的总结。
一、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民族危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封建社会的腐败导致了民族的衰退和国家的危机,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弊端,尤其是思想观念的束缚和经济制度的落后,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实地考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有机会实地考察了一些历史遗址和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了近现代历史的真实面貌。
例如,我们参观了中华民族园和辛亥革命博物馆,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民族解放的艰辛和英勇。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成就,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三、文献研究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著作,我们了解了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近现代的转型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思想交流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还与其他团队进行了思想交流,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与其他团队的交流,我们不仅巩固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还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其他团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成果。
思想交流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理论学习、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思想交流,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和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涵盖了从清朝灭亡到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认识时代背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总结和相关参考内容:一、近现代史总体框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晚清、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共内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这五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不同特点和变革情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二、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晚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面临重大危机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事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导,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的辛亥革命运动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四、国共内战及建国初期: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决定中国前途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这场内战最终以中共的胜利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正式成立。
建国初期面临的挑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
五、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革,理解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增加历史和国际观,培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8篇】
【导语】学习作为⼀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式,已经成为⼈们⽇常⽣活中不可缺少的⼀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主学习已是⼈们不断满⾜⾃⾝需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取得成功的法宝。
今天为各位搜集整理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得体会【8篇】,供您查阅。
【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近现代史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
古⼈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关键并⾮只掌握知识⽽在于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思想。
这种思想可以改变⼈们的观念,培养⼈们判断是⾮、分辨善恶的能⼒。
⽽当⼈们的观念和思维⽅式发⽣改变时,他的⾏为⽅式必然随之发⽣变化,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
【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得体会 虽然我是⼀个⽂科⽣,但是⾼考之后历史知识就忘的差不多了。
⼤学后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开始以为会跟⾼中历史⼀样枯燥⽆味,只是死记硬背⼀些时间、事件。
但是后来发现,⼤学课堂展⽰⽅式多了,其中穿插着历史故事和视频,其实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挺有趣的。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知前事,也可以鉴今,所以说,学习历史是很重要的。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近现代的兴衰、中国被压迫被奴⾪的时代⼀些事,还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民在外敌⾯前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被他们的爱国情怀感染,也学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个政策要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等,还更加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活其实是来之不易的。
总之,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管是知识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很⼤的收获,当然,仅仅上学期的学习,我还不能很好的深⼊了解历史,我会更加努⼒的学好今后的课的。
【篇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得体会 记得上⼩学的时候,除了动画⽚之外我喜欢的电视节⽬就是百家讲坛。
那些名师⼤家凭借渊博的历史知识,深刻的历史见解,总是能够⽣动有趣地将历史的精华展现在我的⾯前。
2024年近现代史学习小结
2024年近现代史学习小结2024年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年份,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国际关系紧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
在2024年的学习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战及其影响、二战及其影响、冷战和现代社会问题。
首先,一战及其影响是我在近现代史学习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是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特别是帝国主义地位的争夺。
一战的结果导致了战争结束后的巨大国际秩序调整,从而催生了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
另外,一战还加速了列强殖民地的瓦解过程,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传统大国的衰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
而且,一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及其影响也是我近现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二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使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
战后的国际组织建设,特别是联合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消除战争的可能性。
同时,二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解放和独立运动,人权和民主意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冷战是我在学习中关注的第三个方面。
冷战是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对抗。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导致了东西方分裂、核武器扩散和各种局部冲突。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化和多极化成为主要趋势。
最后,现代社会问题也是我在近现代史学习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学习近现代史使我意识到,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口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等。
近代史学习心得(精选4篇)
近代史学习心得(精选4篇)近代史学习心得【篇1】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
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
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
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
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勇,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与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认识与感悟中国近现代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这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奋斗史。
鸦片战争使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了对中国百年的屈辱,同时也唤醒了广大的中国人民,探索出新的道路,使中国走向富强。
近代中国演绎着民族的沉沦哀伤和奋勇崛起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妥协投降,压制人民的反侵略,致使战争全面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权贵逃亡西安。
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令国人为耻。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
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挽救了民族的存亡。
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可以看到,近代史上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到至辛亥革命在资产阶级的努力下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处境。
这些失败昭示,农民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虽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范文(3篇)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1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史、国情,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特别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策略的正确和中国人民历史抉择的必然结果。
之所以这么讲,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中华大地沉寂在一片哀鸣之中。
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些资本主义主张,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1860年,洋务派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企图在不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也最终失败。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很多人企望中国就此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但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之后,各路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生灵涂炭,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九年级历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九年级历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变革。
本文将通过介绍晚清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重要时期和事件,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政治动荡以及社会问题的困扰。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晚清政府的腐败、甲午战争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等事件,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及其矛盾。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
学生可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推动力量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学生可以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目标和影响,理解学生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的改变与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觉醒的标志,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富强和民主。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尝试,了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九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巨大转变,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一个被殖民和割据的国家到独立自主的国家的转变。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理解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从晚清的崩溃到近代化的迈进,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这些转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现代面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进行归纳总结。
一、晚清的崩溃与列强侵略19世纪末,晚清王朝的崩溃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的压力。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侵蚀。
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为了改革与挽救国家危机,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这一改革试图以西方的现代化理念来改造中国社会。
然而,由于改革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列强的干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而义和团运动则是封建保守势力对外来侵略的一次反抗,然而由于运动的极端行为,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
随后,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政治上的改变,也为中国社会的民主与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由于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压迫而爆发,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代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对付日本侵略者的彻底抗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团结。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击精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合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
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姓名:
指导教师:张利
【摘要】:回顾近代史,我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好奇的心态,想细致的了解我们的祖国近代史,了解我们当时人民的思想,体会他们的努力为我们祖国后代造福的腾腾热血。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了解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
【关键词】: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1 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
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其四,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其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
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少了现代化的标尺,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本土文化。
抛弃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现代化也终将不可能实现。
至于二者孰主孰副,我们大可把视野放的长远一些,历史和人民会决定它的走向。
2 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
只有首先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开辟道路[1]。
在中国,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政治上远见卓识的党。
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个理论一旦同中国的实际系统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就成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铸造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样三件夺取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规划了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等等。
从而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正是在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对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建国方案、政治主张和实际行动的反复比较,逐步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广泛地团结起来。
无产阶级怎样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呢?毛泽东同志指出,这需要四个条件:“首先,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
”“第二,是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
”“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
”“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
性,纪律的严格性。
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
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的政治领导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执行了上述四个条件,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才逐步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最终成了他们公认的政治代表和领导核心。
3 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2],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3]。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
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4 总结
通过对“我们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是怎样做出的选择?”这一问题的研究,我更坚定的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同时自己获得了激励,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司,2008,1,72~76
[2] 王金铅,略论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J],历史研究.1983,(4)
[3] 朱哲芳,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