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合集下载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摘要】《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指当合同一方在合同成立后面临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时可以提出不安抗辩,并暂时免除履行责任。

本文通过研究考察了这一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在优点方面,不安抗辩权制度能够平衡合同双方的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合同的履行与和谐。

但是不安抗辩权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容易被恶意利用,可能导致合同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

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以及加强对不安抗辩的审查和监督来解决这些问题。

不安抗辩权制度在维护合同公平和稳定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完善和调整。

【关键词】引言、介绍、研究目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不足、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合同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法律工具,是私人之间自愿约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在《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当一方当事人面临无法履行合同的困难时,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或者减轻自己的责任。

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合同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为今后的完善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于合同法律关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文将首先分析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包括其在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秩序、促进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作用。

而后,我们将探讨该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在法律适用上的局限、执行难度、滥用可能性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也可以为日后对该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合同法作为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对于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当合同一方发现合同存在缺陷或不平等的情况时,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即合同的效力可以被主张无效。

本文将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探讨《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特点。

一、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1. 保护弱势当事人权益不安抗辩权制度对于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而弱势当事人在信息获取和决策方面存在困难。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为弱势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救济的途径,使其在合同成立后,有权主张合同的无效,避免因合同缺陷或不公平导致的损失和压力。

2. 促进交易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实现合同法作为私法领域的基础法律,强调交易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不安抗辩权制度通过规定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原则,使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能够享受相对平等的地位,避免了恶意或不公平的合同行为。

这对于维护合同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鼓励公平合理的交易行为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对于促进公平合理的交易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将会更加审慎和谨慎地对待交易细节和条款的确定。

这也将更加激发交易双方的合作意愿,提高交易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不足1. 法律效力的不确定性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可能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当事人无法预知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对方是否会主张不安抗辩权,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给商业交易带来一定的不便和阻碍,也可能导致一些交易无法有效实现,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 领域适用的限制不安抗辩权制度的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主张该权利。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篇一一、引言不安抗辩权是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平衡交易双方的风险与利益。

本文将围绕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进行深入分析,从其定义、适用条件、司法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不安抗辩权的定义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存在难以履行合同义务的迹象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这种权利的设定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三、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 合同有效成立: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前提是合同已经有效成立。

2. 履行顺序: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应当是在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

3. 对方存在难以履行合同的迹象:如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丧失商业信誉等。

4. 及时通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

四、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分析1. 适用范围:不安抗辩权主要适用于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租赁合同等双务合同中。

在这些合同中,一方当事人的履行是另一方当事人履行的基础,因此存在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可能。

2. 适用情形:在对方存在难以履行合同的迹象时,如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这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3. 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会依据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进行判断。

如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存在难以履行合同的迹象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行使不安抗辩权,并提交相关证据。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合同约定、交易习惯等因素,判断是否支持行使不安抗辩权。

五、案例分析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为例,买方与卖方签订了购销合同,约定买方向卖方购买一批货物。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买方发现卖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且已经转移了部分财产。

不安抗辩权如何理解

不安抗辩权如何理解

不安抗辩权如何理解我们知道,如果合同相对⽅不履⾏债务的,相对⼈是享有请求权,针对他⼈的请求权,民法上有抗辩权与之对抗,抗辩权其中包括了不安抗辩权。

那么,不安抗辩权如何理解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安抗辩权如何理解理解不安抗辩权需要从以下⼏⽅⾯了解:不安抗辩权的概念不安抗辩权是基于双务合同,双⽅当事⼈互负义务,合同约定⼀⽅有先履⾏的义务,另⼀⽅有后履⾏的义务,先履⾏义务⽅有证据表明⾃⼰履⾏义务以后对⽅将不能履⾏或者不予履⾏,有权拒绝⾃⼰的履⾏,要求对⽅提供担保。

不安抗辩权和同时履⾏抗辩权的区别:不安抗辩权是在⼀⽅先履⾏义务,另⼀⽅后履⾏义务的情况下,先履⾏义务的⼀⽅提出的抗辩。

不安抗辩权的构成条件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先履⾏⽅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于合同成⽴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能⼒时中⽌履⾏合同的权利,并且在后履⾏⽅于⼀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能⼒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它是兼有抗辩权与形成权性质的复合性权利,⽽且是⼀种积极性的权利。

《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债务的当事⼈,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有下列情形之⼀的,可以中⽌履⾏:(⼀)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债务能⼒的其他情形。

第六⼗九条规定:中⽌履⾏后,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能⼒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履⾏的⼀⽅可以解除合同。

不安抗辩权的构成条件:(⼀)因同⼀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

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抗辩权⼀样,均只能发⽣于双务合同。

因此,单务合同以及不完全的双务合同均不能产⽣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适⽤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

异时履⾏是指双⽅履⾏存在的时间顺序,即⼀⽅先履⾏,另⼀⽅后履⾏。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些买卖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般采⽤同时履⾏主义。

⽽对于以下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除当事⼈有特别规定外,应采⽤异时履⾏主义,这些合同包括租赁、承揽、保管、仓储、委托、⾏纪、居间等。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规定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规定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规定不安抗辩权是法律上的一项重要规定,其目的是确保公民在被指控犯罪时,能够有机会合法抗辩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安抗辩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减少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以及确保公民权利方面。

首先,不安抗辩权有助于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候由于证据不完全、目击者证词不可靠等原因,错误的定罪可能会发生。

通过不安抗辩权,被告人可以提出合理的抗辩,揭示事实真相,为自己辩护,避免了错误定罪的可能性。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无辜公民的不公正对待,也可以帮助司法系统更加准确地找出真正的犯罪者,维护社会公正。

其次,不安抗辩权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每个人都享有合法权益,包括在被指控犯罪时有权遵循正当的程序进行辩护。

不安抗辩权为被告人提供了在指控前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包括获取法律援助、查阅相关材料、申请证人传唤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旨在确保被告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能够平等地与控方进行辩论,提供自己的证据和证词,保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不安抗辩权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司法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公正。

通过不安抗辩权,被告人有机会对指控提出质疑,揭示潜在证据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辩解。

这有助于平衡控方和被告人的权力,避免了司法系统对被告人的过度侵害,保障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最后,不安抗辩权对保护公民权利至关重要。

公民权利是社会法治的基石,不安抗辩权为公民提供了在面临指控时保护自己权益的法律途径。

公民可以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得司法决定更加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

这鼓励公民对法律和司法系统保持信心,并促使他们更活跃地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综上所述,不安抗辩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具有减少冤假错案、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以及保护公民权利的意义。

这一权利的存在和保障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法治社会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篇一一、引言不安抗辩权,作为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其存在旨在保护合同一方在对方出现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迹象时,能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

二、不安抗辩权的定义及法律依据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一方在发现对方出现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该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文件中均有明确规定。

其核心在于,当一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存在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三、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不安抗辩权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必须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且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是明确的。

其次,必须有一方当事人出现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这种可能性的存在需要有确切的证据支持。

最后,采取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应当是合理的,且必须及时通知对方。

四、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场景及案例分析不安抗辩权在多种场景下均可适用。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买方在支付货款前发现卖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等情形,可能会影响其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此外,在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中也均可适用。

案例分析:某建筑公司与一家材料供应商签订了购销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筑公司发现材料供应商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且存在转移财产的迹象。

于是,建筑公司决定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中止支付货款并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担保。

经过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新的协议,保障了建筑公司的合法权益。

五、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影响及建议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对合同双方均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对方的担忧,以维护合同的继续履行。

对于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其必须合理行使权利,避免滥用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针对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强合同管理,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 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 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不安抗辩权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相关事项,是保障合同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因不安抗辩的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

本文将围绕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展开论述,从概念、适用条件、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的违约、欺诈、威胁或者非法行为等原因,对方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时,有权主张合同履行存在不安全因素,从而免除或者减轻自己的责任。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方的违约行为:不安抗辩权只有在对方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违约行为可以包括合同条款的不履行、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行为等。

2. 危害合同目的的行为:不安抗辩权要求违约行为对合同的目的造成危害,即违约行为使得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安全。

3. 存在因果关系:被主张不安抗辩权的违约行为必须与合同的履行不安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违约行为直接导致了合同的不安全性。

4. 主张不安抗辩权的责任: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需要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并承担举证责任。

即需要证明自己是合理的、被迫的履行合同义务,而不是履行义务的过错方。

三、举证责任在不安抗辩权中的作用在不安抗辩权中,举证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履行合同义务是合理的、被迫的结果。

举证责任在不安抗辩权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公平性原则:举证责任可以保障合同双方在争议解决中的公平性,避免不合理的指责。

2. 减轻证明负担: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可以通过提供证据来减轻自己的证明负担,使争议解决更加高效。

3. 事实查明:举证责任可以促使双方提供事实证据,使争议真相得以查明。

四、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果当不安抗辩权得到成立时,对方可以主张以下几种法律效果:1. 终止合同:不安抗辩权的主张方可以要求终止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由此产生的合理损失。

浅析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运用及启示

浅析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运用及启示

浅析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运用及启示【摘要】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其设立的目的在于防止合同纠纷、合同欺诈,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

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安抗辩权的运用条件,法律效力以及从一则案例中得到的正确运用不安抗辩权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不安抗辩法律效力预期违约《合同法》第68,69条对不安抗辩权所作的明确规定,弥补了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项空白,不安抗辩制度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体现了民法中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适应了市场经济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合同履行中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损失的出现或避免损失的扩大,保护了合同守约方的合法权益。

一、不安抗辩权的运用条件根据《合同法》第68条、第69条的规定,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当事人必须因同一双务合同而发生的互为债务,并且这两项债务存在对价关系。

只有在当事人互为对待给付、一方不履行是导致对方履行利益无法实现的情形下,才产生另一方的履行抗辩权。

2.双方的合同中或法律规定,合同的履行必须有先后顺序。

不安抗辩权是合同的先履行方在其预期利益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时享有的履行抗辩权,其发生的前提是权利人负有先履行义务。

3.须合同成立后,后履行方的当事人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导致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可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先履行方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

4.先履行方必须提供后履行方不能履行或可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确切证据。

即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在先履行方,其应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

没有确切证据即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我国颁布的新合同法中的第68条明确规定了发生不安抗辩的四种原因:(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1]二、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合同法》第68,69条的立法本意,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依法享有“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的两项不安抗辩权力。

试论不安抗辩权

试论不安抗辩权

试论不安抗辩权引言在法律领域,不安抗辩权(Right of Anxiety Defense)是指被告对于指控其犯罪行为的证据提出合理质疑和辩护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作为一种辩护权利,对于保护被告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司法公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不安抗辩权的定义、法律依据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不安抗辩权的定义不安抗辩权是指被告对于指控其犯罪行为的证据提出合理质疑和辩护的权利。

在司法程序中,被告有权利提出不安抗辩,即在指控方提供的证据中寻找瑕疵或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相关的辩护意见。

不安抗辩权的核心在于保护被告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告有足够的机会对指控其犯罪的证据进行合理质疑和辩护。

这一权利的存在使得审判过程更加公正,降低了错误定罪的风险。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对于不安抗辩权的保障程度有所差异。

在许多国家,不安抗辩权被视为被告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明确的保护。

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不安抗辩权被明确规定于第100条“被告人的权利”之中。

按照该法,被告人有权辩解自己不是被控告的犯罪行为的主体、疑点难点在指控证据中予以辩解、对审查机关已缺少证据未来得及弥补的、以及对审查机关未调查证明的事实提出辩护意见的权利。

其他国家的法律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定,例如美国的宪法第六修正案赋予了被告人以适当的辩护权,其中包括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重要性不安抗辩权的存在对于司法公正和合法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双方权利不安抗辩权的存在平衡了指控方和被告之间的权力关系。

如果没有不安抗辩权,指控方将具备更多权力和优势,可能会滥用其权力,导致司法不公正。

2. 避免错误定罪通过对指控证据的合理质疑和辩护,被告有机会揭示证据中的瑕疵和不合理之处。

这有助于避免因为错误的证据或偏见而导致的错误定罪。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可以确保审判过程更加公正和准确。

3. 保护合法权益不安抗辩权的存在保护了被告的合法权益。

论双务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

论双务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

论双务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双务合同在商业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签订双务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方对合同内容或履行条件的不安和担心。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法律将不安抗辩权赋予了合同当事人。

本文将探讨双务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的意义、适用范围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不安抗辩权的意义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对合同内容或履行条件感到不安时,可以通过提出合理的理由来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在双务合同中,不安抗辩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保护当事人权益:不安抗辩权确保了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的自由和平等。

在合同过程中,当一方认为合同条款或履行条件不合理或不公平时,可以通过行使不安抗辩权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2.促进合同交易的顺利进行:不安抗辩权的存在,使得合同成立的条件更加有保证。

当一方拥有不安抗辩权时,另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更倾向于更公正和合理的条件,以避免合同的纠纷和争议。

3.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当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合同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合同的内容或履行条件被认为是不公正或违法的,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因此,不安抗辩权的存在可以促使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更加慎重地考虑合同的条款和条件。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不安抗辩权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条款不平衡:当一方认为合同中的条款过于倾向于对方,或者合同内容中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例如,如果一方在合同中享有更多的权利或利益,而另一方则面临更多的责任或风险,可以理由合理地拒绝履行合同。

2.条件变更:当一方发现签订合同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使得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切实际或不合理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例如,如果一方由于不可抗力事件无法履行合同,或者合同中约定的履行方式变得不现实,可以合理地拒绝履行合同。

3.隐藏信息或欺诈:当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隐瞒重要信息或采取欺诈手段,导致另一方在签订合同时产生不安或误解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不安抗辩权是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权益,让先履行方在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有权暂时中止合同义务。

本文将详细解析不安抗辩权的定义、应用场景及效力影响。

一、什么是不安抗辩权法律常识: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对方有难以履行债务的,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对方当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3、丧失商誉;4、已经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一、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抗辩是各种合同抗辩权的总称,包括了不安抗辩权等内的所有抗辩权,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是有履行顺序的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抗辩权种类分为那几类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履行抗辩权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

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履行自己所负的债务,在一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前,他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先履行抗辩权。

当合同的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关于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关于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论文摘要:〕不安抗辩权是双务合同中有先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因他方财产显著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有难为对待给付的情形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国家现代合同法的重要制度,我国199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不安抗辩权作为一项新的重要的合同履行制度加以确立,目的在于防止合同纠纷、合同欺诈,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对之加以确认。

不安抗辩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适用的,其适用是有严格条件的。

如果具备了所有的适用条件,先履行方即取得不安抗辩权。

通过对《合同法》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评析,虽然该制度有不少的成功之处,但是由于我国立法经验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而,如何在实践中操作,如何使理论与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效交流,从而不断完善不安抗辩权理论,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法院和法官逐步的总结和归纳,也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就此尽快做出司法解释,以指导审判实践,同时也是法学理论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合同法抗辩权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关于《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甘电大正宁工作站2010秋法专王芳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如何完善我国合同法上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建议,笔者重点对不安抗辩权的立法渊源、适用条件、法律效力等重要问题作以深入的探讨。

一、不安抗辩权的立法渊源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对之加以确认。

不安抗辩权真正源于德国法,《德国民法典》第321条规定:“因双方契约负担债务并应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后明显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出担保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现行《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范文

《不安抗辩权适用分析》篇一一、引言不安抗辩权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合同履行中不可或缺的权利保障。

在合同关系中,当事人之间常常存在一方因对方未来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而感到不安,这时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不安抗辩权的定义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对方的行为或状况导致其产生合理的不安,认为对方可能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该方当事人有权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设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平与正义。

三、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 合同的有效性: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前提是合同有效存在。

若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则无法适用不安抗辩权。

2. 合理的不安:当事人必须因对方的行为或状况产生合理的不安,这种不安应当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断。

3. 对方存在违约风险: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基于对方存在违约风险,如对方经济状况恶化、丧失履约能力等。

4. 通知义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当事人需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对方采取补救措施。

四、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主要涉及金钱给付类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在这些合同中,若一方当事人因对方的行为或状况产生合理的不安,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构成违约。

五、具体应用分析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为例,买方在支付部分货款后,因卖方经济状况恶化而感到不安,担心卖方无法按时交付剩余货物。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中止支付剩余货款。

在行使该权利时,买方需及时通知卖方并说明原因,以便卖方采取补救措施。

若卖方能够提供担保或恢复履约能力,则买方应继续履行合同;若卖方无法提供担保或恢复履约能力,则买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货款。

六、结论不安抗辩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合同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规范了人们在经济交往中所订立的合同关系。

其中,不安抗辩权制度作为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维护合同公平和保护当事人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

本文将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不安抗辩权的优点1. 维护权益平衡不安抗辩权制度使得合同各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其意见和要求。

通过这一制度,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履行中主动提出抗辩,否则合同的履行可能会造成一方利益过大、权益受损的状况。

这种制度让合同的相关方都能够在交易中平等地进行权益的博弈,从而维护了合同双方的合理权益。

2. 促进积极合作不安抗辩权制度促进了合同各方的积极合作和友好共同发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通过争议的解决和协商,有助于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争议的发生,为合作提供更加友好的氛围,有利于项目的进展和有效的履行合同。

3. 拓宽司法裁量空间不安抗辩权制度给予了司法机关一定的裁量权和决策空间,有利于司法判断的灵活性和公正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的行为和争议的处理可能会存在很多复杂的因素。

不安抗辩权制度使得法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合同的特点进行裁决,有利于司法判断的灵活性和公正性,维护了司法公正和合同法的适用性。

二、不安抗辩权的不足1. 法律不明确在现实中,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合同法对于不安抗辩权的范围和条件并未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该权利的行使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使得合同当事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产生误解和争议,对于合同履行的预测性和可依赖性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 极端行使的威胁一些不良当事人可能会滥用不安抗辩权制度,通过提出无谓的抗辩以达到自身的利益目的,对于合同履行的正常进行造成干扰和威胁。

这种极端行使给予当事人过大的操作自由度,使得合同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存在着更大的困难。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知识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知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知识担心抗辩权的法律学问担心抗辩权是什么?什么状况下可以行使担心抗辩权?我具体许多人都不清晰上面的问题,本文就由我整理担心抗辩权的法律学问为您介绍上述疑问,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一、什么是担心抗辩权担心抗辩权是民法中抗辩权的一种。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是指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挨次的,先履行的一方有准确的证据证明后履行方有丢失或可能丢失履行力量的状况下,可临时中止履行的权利。

规定担心抗辩权是为了切实爱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担心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如下:(一)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

(二)主见担心抗辩权的一方应当先履行债务,且其债务已届清偿期。

假如履行期未届至,先履行方只能临时停止履行的预备,无从停止履行。

担心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

是指双方履行存在的时间挨次,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

(三)先履行方有准确证据证明后履行方履行力量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急。

它包括三个要素:1、后履行方丢失或可能丢失履行力量。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后履行方丢失或可能丢失履行力量的缘由有:①财产显形削减。

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躲避债务;②丢失商业信誉;③供应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丢失劳动力量;④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丢失。

2、后履行方丢失或可能丢失履行力量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3、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先履行方主见担心抗辩权,必需有对方丢失或可能丢失履行债务力量的准确证据,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想。

否则,将会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担当违约责任,从而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二、什么状况下可以行使担心抗辩权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准确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峻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躲避债务;(三)丢失商业信誉;(四)有丢失或者可能丢失履行债务力量的其他情形。

最新-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救济思考 精品

最新-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救济思考 精品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救济思考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先履行抗辩权[1],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其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应当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之虞时,在对方没有对待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在性质上属于一时抗辩权[2]或延迟抗辩权[3]。

笔者认为,结合《合同法》有关规定,在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救济问题上,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一、关于履约担保权问题即先履行方暂时中止合同的履行后,是否可以请求后履行方提供履约担保?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不安抗辩权包括请求提供履约担保权。

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不安抗辩权不应当包括主动要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的权利。

理由如下从法理上分析,抗辩权是一种对抗权,是权利人用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抗辩的作用在于防御,而不在于攻击,因而必得等他人之请求,始得对其行使抗辩权,因而请求权与抗辩权是处于对立位置上的。

不安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一种,其必然囿于抗辩权的性质,与请求权不同,也只是一种不带有任何攻击性的防御性权利。

所以说,如果允许先履行方在后履行方不能履行之虞时,可以要求提供其履约担保的权利,是不符合抗辩权性质的,在理论上也是站不脚的。

以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为例,第69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68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

笔者认为,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中止履行人没有获得请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的权利,在其尽了通知义务后,只能处于等待的状态,而无权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提前履约。

这一规定可以说充分考虑到了后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为在后履行方履行期限届至前,其履约能力降低难为给付,可能只是暂时的,在履行期限到来时可能恢复履行能力,如果这时中止履行人可以请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的权利,这对对方来讲明显不公平。

不安抗辩权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思考

不安抗辩权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思考
第 9 第 1期 卷
21 0 0年 0 3月
安徽职 业技术 学院学报
J RNA OU L OFANHUI C I AL T C I ALC L E E VO AT ON E HN C O L G
Vo . . 19No 1
M a .2 1 r 00
不 安抗 辩权 在 合 同履 行 中 的法 律思 考
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建议 。
关键词 : 同履行 ; 合 不安抗辩权 ; 必要性 ; 法律思考
中图分类号 : 9 3 6 D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93 (0 0 0—0 10 1 7—5 6 2 1 ) 10 3—3
Ab ta t I h e f r n e o h o ta t u e s e rig rg ts se S e tb ih n o sr c :nt e p ro ma c ft e c n r c , n a y d mu rn ih y tm sa l me tt s man an t eta s cin o d ra d t es fg a d ta s c in s c rt ly h o i v o e Th a it i h r n a to r e n h ae u r r n a t e u iy pa s t ep st er l. o i ep — p ra ay e h a ig a da pia in o hsrg t e n l sst eme n n n p l to ft i ih .Th o g h n l ss t ep p rf c s so h c r u h t ea ay i,h a e o u e n t e
12 不安 抗辩 权 的适用条 件 .
的一种权利, 它是在双务合 同中保 障先履行方权 益 的一种 自我 补救制 度 。我 国现 行 的《 同法 》 合 作

不安抗辩权建议

不安抗辩权建议

不安抗辩权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不安抗辩权的经验。

我觉得不安抗辩权这东西啊,乍一听挺复杂的。

就想我们平常生活中,比如说我和我朋友有个约定,我给他提供个东西,他给我一笔钱。

但要是我突然发现他财务状况不行了,可能还不了我钱,那我心里肯定就犯嘀咕了。

这时候我就有那种不安的感觉,在法律上就有点像不安抗辩权。

我之前就有次经历。

当时我和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合同都签了,我这边货物都准备好了,按说我就该发货了。

可是我那几天听到点风声,说这家公司好像资金链断了,员工工资都发不出。

我就想我要是把货发出去了,我这钱不就打水漂了嘛。

我开始还犹豫这不安抗辩权到底能不能用呢。

我感觉法律这东西很严谨啊,我可不能乱用。

我觉得如果要行使不安抗辩权,首先你得确定你的证据是比较实在的。

不能光靠道听途说。

像我那次听到风声可不行,最后我还得通过一些正当途径去核查,比如说查看他们企业的一些公开报表之类的。

我觉得在发现有这些危及自己权益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通知对方。

就像我和合作方说,我听说你那边有点资金问题,我现在不敢发货了,这也是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嘛。

不过我觉得也有个问题啊,有时候你发出通知了,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在毁约,还跟你对峙起来。

这时候就麻烦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要多看看合同条款,有没有对这种情况的预先设定。

哦对了还有,如果真的要因为不安抗辩权暂停履约,自己这边也得有个记录,把自己的调查依据啊,通知对方的记录啊都保存好。

我就犯过这个错,当时没太注意保存,结果差点被对方倒打一耙。

当然啦,我这些建议也不是完美的。

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合同约定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要是想更深入了解,我觉得可以去看看一些专门的法律书籍,比如说《合同法解读》之类的。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在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时候同样如此。

我现在也还在不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大伙带来点帮助。

还有啊,有时候多和行业里的人交流交流,也能学到不少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呢。

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摘要:不安抗辩权,是⼤陆法系国家现代民法典的重要制度,该制度最初起源于德国民法,对许多国家的合同⽴法产⽣了重⼤的影响。

我国1999年3⽉颁布的《民法典》将不安抗辩权作为⼀项新的重要的合同履⾏制度加以确⽴,⽬的在于防⽌合同纠纷、合同欺诈,保护先履⾏⽅的合法权益。

对于不安抗辩权制度,虽然⾃上个世纪九⼗年代初以来,尤其在民法典颁布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极⼤的关注,相关的⽂章也有近百篇之多,但系统论述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对该制度在中国的落实提出具体建议的⽂章似乎尚不多见。

有鉴于此,本⽂结合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观点和我国民法典的实践,着重对不安抗辩权的⽴法渊源、适⽤条件、法律效⼒、合理性以及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作了⽐较深⼊的探讨,客观评价了我国民法典上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些如何完善我国民法典上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民法典抗辩权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1引⾔1999年3⽉,我国颁布了《民法典》,从⽽结束了我国长期缺乏统⼀民法典的历史。

可以说,这部民法典借鉴了⼤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量的⽴法、司法经验以及学者的学说理论,在某些⽅⾯还有突破性的发展。

然⽽,在这样⼀个继承、发展、突破的过程中,如何消化传统的民法典制度,使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成功移植到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并能够接纳新理论、新经验,这的确是⼀个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实践来充分验证的复杂问题。

同时,⼀部法律的孕育和制定,包含着⼀系列法律制度的创造和更新。

任何⼀项法律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的,它有⼀定的法学知识资源和理论背景。

不安抗辩权就是在这部法律中所正式确⽴的,有着丰富的法学知识资源和理论背景的⼀项法律制度,不⾔⾃明,也同样充满着不确定性,同样需要实践来验证。

应该说,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和制度对当今世界诸多国家的合同⽴法及实践都产⽣了重⼤影响。

⽽如今要将其纳⼊我国现⾏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使之发挥预期的作⽤,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些问题:不安抗辩权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能否在我国现⾏的民法典律制度框架下找到合适的定位?如何合理的界定其与预期违约制度的逻辑关系?现⾏⽴法有关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是否完美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对于这些问题,⾃上个世纪九⼗年代初以来,尤其是新民法典颁布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都给予了极⼤的关注,相关的⽂章也有近百篇之多。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张学军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国家现代合同法的重要制度。

它不仅是兼抗辩
权与形成权性质的复合性权利,而且是一种积极性的权利。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观点和我国合同法的实践.着重对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法律效力、优缺点、必要性等重要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张学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6
【相关文献】
1.关于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 [J], 贺卫红
2.试论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 [J], 赵志虎
3.论《合同法》中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适用——重新解析《合同法》第
69条 [J], 刘巧丽
4.《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浅析 [J], 裴巧玲
5.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J], 叶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摘要: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国家现代合同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最初起源于德国民法,对许多国家的合同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199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不安抗辩权作为一项新的重要的合同履行制度加以确立,目的在于防止合同纠纷、合同欺诈,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

对于不安抗辩权制度,虽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尤其在合同法颁布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关的文章也有近百篇之多,但……
1引言
1999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从而结束了我国长期缺乏统一合同法的历史。

可以说,这部合同法借鉴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大量的立法、司法经验以及学者的学说理论,在某些方面还有突破性的发展。

然而,在这样一个继承、发展、突破的过程中,如何消化传统的合同法制度,使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成功移植到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并能够接纳新理论、新经验,这的确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实践来充分验证的复杂问题。

同时,一部法律的孕育和制定,包含着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创造和更新。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一定的法学知识资源和理论背景。

不安抗辩权就是在这部法律中所正式确立的,有着丰富的法学知识资源和理论背景的一项法律制度,不言自明,也同样充满着不确定性,同样需要实践来验证。

应该说,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和制度对当今世界诸多国家的合同立法及
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如今要将其纳入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使之发挥预期的作用,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不安抗辩权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能否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律制度框架下找到合适的定位?如何合理的界定其与预期违约制度的逻辑关系?现行立法有关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是否完美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对于这些问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尤其是新合同法颁布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人士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关的文章也有近百篇之多。

但是,就笔者阅读范围所及,全面系统论述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对该制度在中国的落实提出具体建议的文章似乎尚不多见。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现在这个时间,结合我国合同法实践和学者专家的观点,博采众长,对不安抗辩权进行一下理论上的检讨与整合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不安抗辩权的法律界定和立法渊源
2.1不安抗辩权之法律界定
抗辩是一法律专用术语,它既适用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用于否定针对其所进行的控告的辩解,也适用民事诉讼中被告对原告诉求的反驳或对原告请求的拒绝,或是一种反诉的请求。

所谓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也被称为异议权。

[1]其功能在于通过行使权利而使对方请求权消灭,或使效力延期发生。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合同义务)的权利。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和后履行抗辩权
[2]三种类型,在性质上属于一时抗辩权[3]或延迟抗辩权[4]。

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先履行抗辩权[5],传统大陆法将它定义为:“当事人一方应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后明显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出担保前,得拒绝自己之给付。

”[6]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其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应当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之虞时,在对方没有对待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我国的统一合同法首次正式、全面地引进了不安抗辩权这一合同制度。

[7]
2.2不安抗辩权之立法渊源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上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对之加以确认。

不安抗辩权真正源于德国法,《德国民法典》第321条规定:“因双方契约负担债务并应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后明显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出担保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而法国学说称之为“不履约的抗辩”,它来自中世纪罗马法,是从“约因(consideration)”[8]学说出发,认为一方的义务是另一方约因,因此一方不履行合同为另一方不履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国民法典》第1613条规定:“如买卖成立,买受人陷于破产或处于无清偿能力致使出卖人有丧失价金之虞时,即使出卖人曾同意延期支付,出卖人亦不负交付标的的义务。

但若买受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证则不在此限。

”另外,瑞士债务法、意大利民法、奥地利民法、中国台湾省民法等都对不安抗辩权有所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