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标)

合集下载

三氯乙烯中毒

三氯乙烯中毒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2007-4-17 10:22:28 来源: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ll505—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接触三氯乙烯的职业活动中,可引起急性三氯乙烯中毒。

为保护接触者身体健康,规范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有效地防治三氯乙烯中毒,制定本标准。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诊断标准中突出三氯乙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并在条文上对原标准GBll505—1989进行了修改。

同时对近年来发生的变应性皮肤损害进行了补充说明。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及深圳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四川大学华西职业病院、西安市中心医院及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Trichloroethylene PoisoningGBZ38-2002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指在职业活动中短时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少数接触者出现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疾患。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三氯乙烯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在非职业性活动中接触三氯乙烯所引起的急性中毒,也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l8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Z59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74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WS/T64 尿中三氯乙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3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职业史、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参考尿三氯乙酸含量的测定,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性氯气中毒是吸入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

轻症者表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

1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 综合分析,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氯气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尚未达到中毒程度。

胸部X线表现: 无异常发现。

2.2 轻度中毒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

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 一般以下肺野较为明显。

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3 中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2.3.1 临床表现a. 咳嗽、洛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b. 气短、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2.3.2 胸部X线表现a. 肺纹理增多、增粗,两下肺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

b. 两肺野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性细粒状阴影,肺野透明度降低。

c. 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

以上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2.4 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2.4.1 临床表现a. 咳嗽、咯大量白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 ,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b. 严重窒息。

c. 中、深度昏迷。

d. 猝死。

e.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4.2 胸部X线表现a. 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b. 大小与密度不一和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 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8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症状、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等39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告 -国家规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等39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告 -国家规
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
153
GB 14589-1993
核电厂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技术规定
154
GB 14648-1993
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
155
GB 14861-1993
应用电视设备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156
GB 14938-19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157
GB 15143-1994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7
GB 3234-198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8
GB 3376-19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
9
GB 3869-1997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0
GB 3971.2-1983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
11
GB 4285-1989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氧化物卫生标准
124
GB 11530-1989
车间空气中三甲苯磷酸酯卫生标准
125
GB 11531-1989
车间空气中铜尘(烟)卫生标准
126
GB 11532-1989
车间空气中抽余油(50~220℃)卫生标准
127
GB 11667-1989
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128
GB 11719-1989
GB 10329-1989
车间空气中皮毛粉尘卫生标准
85
GB 10330-1989
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准
86
GB 10331-1989
车间空气中珍珠岩粉尘卫生标准
87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的调查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的调查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的调查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清洗剂之一,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TCE广泛应用于电路板清洗、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衣服干洗,以及用于印刷油墨、粘合剂、斑点去污剂等。

近几年在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常发生三氯乙烯中毒病例甚至中毒死亡事件,成为非常关注的职业卫生问题。

笔者对某五金制品厂1例接触三氯乙烯清洗液而发生中毒死亡的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黄某,男,32岁,于2004年5月28日进入深圳某五金制品厂从事清洗工作。

在2004年7月4日该患者因“右上腹不适10d、皮疹8d、巩膜黄染5d”而收入某医院。

入院时患者自述10天前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右上腹疼痛,自以为是感冒而在个体诊所按感冒治疗,随后皮肤骚痒并出现皮疹,食欲下降,巩膜黄染,发烧。

入院时查体:T36.8℃,P84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面部和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性潮红、红斑、丘疹,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嘴唇与口腔粘膜糜烂渗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区叩痛,脾肋下未扪及。

实验室检查:WBC18.4×109/L,Hb153g/L,血小板46×109/L,ALT264U/L,AST219.7U/L,T-BIL112μmol/L,总蛋白56g/L,白蛋白38g/L,球蛋白18g/L。

入院3d后患者病情加重,发生肺部感染,肝肿大,经采用抗感染治疗无效,2004年7月9日患者昏迷,后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检测患者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五金制品,为使产品表面保持清洁光亮,都要将产品进行清洗。

清洗车间面积大约450m2,有两排清洗槽,槽内盛有清洗液,工人将五金制品放入清洗液内侵泡清洗。

清洗车间主要靠打开窗户通风,清洗槽上方没有抽风排毒设施,工人操作时未戴橡胶手套和防毒口罩。

急性中毒诊断与处理制度

急性中毒诊断与处理制度

急性中毒诊断与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在急性中毒事件中的诊断和处理流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的诊断和处理。

第三条定义1.急性中毒:指短时间内暴露在某种有害物质下,导致人体发生中毒反应的疾病状态。

2.中毒诊断:通过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试验室检查等手段,确认患者是否发生急性中毒。

3.中毒处理:在中毒诊断确定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包含急救、解毒、找寻中毒原因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二章急性中毒诊断流程第四条中毒诊断的目标中毒诊断的重要目标是确认患者是否发生急性中毒,并尽快确定中毒的类型、原因和程度。

第五条中毒诊断的步骤中毒诊断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患者病史:认真询问患者和目击者有关中毒发生前的情况,包含接触物质、时间、地方、症状等。

2.进行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含皮肤、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3.进行试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试验室检查,包含血液、尿液、毒物检测等。

4.订立中毒诊断:依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试验室检查结果,订立中毒诊断,包含类型、原因和程度等。

5.录入病历系统:将中毒诊断结果及时录入电子病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查性。

第六条中毒诊断的要求中毒诊断应具备以下要求:1.快速准确:中毒诊断应尽快完成,并确保准确性。

2.系统全面:中毒诊断应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采用多种检查手段取得信息。

3.专业权威:中毒诊断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毒物学专家负责,并参考相关的研究和指南。

第三章急性中毒处理流程第七条急性中毒处理的原则急性中毒处理应遵从以下原则:1.救治生命: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2.解毒治疗:依据中毒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解毒治疗措施,包含洗胃、呼吸支持、药物解毒等。

3.找寻中毒原因:及时查找中毒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开再次中毒和扩大中毒范围。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 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6-2002)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 大量化学物所致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 (直接影响脑组织代谢或抑制酶活性 的毒物,如铅、有机锡、砷化物、汽 油、甲醇、有机磷、毒鼠强等;导致 脑组织缺氧的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 氢、氰化物等)
预防性治疗
a)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病变。 b)妥善处理治疗矛盾。
其它
a)中医中药。根据辩证论治原则。 b)良好护理。 保证护理质量也是抢救 成败的关键之一。
总的治疗原则
人体是一有机整体,急性中毒时虽 某一系统或器官的病变较突出,但都 是全身性疾病;各系统、器官的病变 也必相互影响,因此在整个病程中, 必须以整体观来指导治疗。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 (GBZ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MODS是指急 性化学物中毒所致的,同时或序贯发 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以至衰 竭的临床综合征。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 标准 (GBZ78-2002)
是指在职业性活动中,由于职业性化学 物的直接毒作用或导致机体缺氧所引起 的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
本标准的诊断原则
根据中毒品种的毒作用性质、剂 量—效应关系的原则,结合接触和发 病的时间因素等三项主要指标,综合 分析,以明确病因(毒物)和疾病(急 性中毒)的因果关系,作为诊断的主 要依据。
本标准的诊断原则
病因:根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 学调查、生物材料检测等,明确接触 毒物品种、现场条件以及侵入途径、 吸收的估计剂量等;如同时接触一种 以上毒物或其他危害因素,应考虑联 合作用的影响。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指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在不觉察情况 下,吸收大剂量职业性化学物所引起的 中毒。

2024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三篇)

2024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三篇)

2024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三氯乙烯(TCE)是我国的职业危害高风险毒物,每年都有很多工人因为TCE职业危害而死亡。

TCE所致职业病有两种,一种为TCE所致中毒,一种为TCE所致药疹样皮炎。

最近国际癌症登记组织把TCE登记为确认致癌物。

xx年代,由于对其治疗方法尚没能完全掌握,病死率高达16.9%~100%。

进入xx年以来,由于对激素剂量和使用方法的有效掌握,病死率明显降低。

如某市xx~xx年5年间,共报告TCE所致职业病83例,只3例病死。

常用作清洗剂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常作为清洗剂与干洗剂,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电子、玩具、印刷等行业。

如电子行业被用于清洗线路板,五金行业被用于清洗金属材料,电镀行业被用于清洗金属材料,洗衣行业被用作干洗剂。

常见症状与体征TCE是一种高度致敏毒物,容易经呼吸道与皮肤进入体内。

病情程度与车间空气中TCE浓度高低无关,仅极少数人发病。

一般入职30天左右发病。

某科技有限公司一女工,从事电路板清洗工作,作业车间气味非常重。

起初闻到后,她成天只想睡觉,她以为是工作太累,没太在意。

16天后,两边耳根起了一些疹子并发烧,以为是感冒,就去诊所买了一些平时经常吃的感冒药。

三天后仍未见好转,反而在下颌、脖子、胸前、背部、四肢都先后出了疹子。

诊所医生以为是麻疹,当作麻疹治疗。

有一天,她看到职业病防治宣传材料,怀疑自己的皮疹跟职业有关,就去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来经过专家现场调查与诊断,确认为TCE引起的皮炎。

住了30多天院后,痊愈出院。

典型的TCE所致药疹样皮炎,表现为皮肤起疹子、瘙痒,发烧,口腔溃烂,吃饭疼痛,容易疲劳,成天昏昏欲睡。

疹子的部位遍布手脚、面部、脖子、胸部等地方,呈两边对称性,经数天后发展到全身。

如不及时脱离原有岗位,治疗不及时,最后会因为肝脏等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职业危害识别为防控TCE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应开展职业危害识别,包括职业接触识别、敏感人群识别,以确定产生TCE危害的工种与岗位、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标)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标)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标)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是工作中接触高浓度三氯乙烯蒸气或液体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除神经系统受损外,亦可累及心、肝、肾等脏器。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接触三氯乙烯的作业,如使用三氯乙烯清洗金属表面油污、干洗、用作溶剂或萃取剂以及三氯乙烯的生产等所发生的急性中毒。

2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大量接触三氯乙烯的职业史和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参考尿三氯乙酸含量测定,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有关疾病后,方可诊断。

3 诊断及分级标准3.1 观察对象短期大量接触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等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现象。

一般在24h内可恢复正常。

3.2 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欣快感、易激动、频繁呕吐、步态不稳、嗜睡或短暂的浅昏迷者。

3.3 重度中度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 昏迷;b. 以三叉神经为主的颅神经损害;c. 明显的心、肝或肾损害。

4 治疗原则4.1 观察对象应立即离开现场,安静休息,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并观察24h。

4.2 中毒者应卧床休息,对有意识障碍及心、肝、肾等损害者,应尽早积极进行处理。

有昏迷、心跳及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脑、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有颅神经损害者,其治疗与神经科同。

重度中毒患者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忌用肾上腺素。

5 劳动能力鉴定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者必须脱离三氯乙烯及其他有害作业,根据病情恢复程度,适当安排休息与工作。

6 健康检查的要求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及每1-2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

健康检查应做详细的内科、神经科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

有条件时可测定尿三氯乙酸含量。

7 职业禁忌证a.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b. 明显的心、肝、肾疾病;c. 眼底病变。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hemicals Poisoning(GeneralRules)GBZ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收大剂量职业性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毒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在非职业性活动中由于一般性毒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也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Z7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3 诊断原则根据有确切的职业史,包括接触职业性毒物的品种、接触方式以及导致短期内大量吸收的原因等,并出现相应的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短期内接触较大剂量毒物,或接触致病潜伏期较长的毒物后,当时虽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度症状而未能确诊急性中毒者,须作进一步医学监护,列为观察对象。

5 诊断及分级标准5.1 轻度中毒出现接触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轻度中毒损害的临床表现者。

5.2 中度中毒中毒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中毒之间者。

5.3 重度中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出现吸收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者;b)出现吸收毒物所致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者。

c)急性中毒留有较重的后遗症者。

6 处理原则6.1 现场抢救a)救出现场,至安全地带。

b)采取紧急措施,维持生命体征。

c)眼部污染应及时、充分以清水冲洗。

d)脱去污染衣着,立即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GBZ 39-200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45-2002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46-2002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 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 48-2002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51-2009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2-200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5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 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 55-2002职业性座疮诊断标准GBZ 56-2002棉尘病诊断标准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8-2002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 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60-200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 61-2002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 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 63-2002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 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66-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 67-2002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GBZ 69-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 72-200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GBZ 73-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4-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 75-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7-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8-2002职血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9-2002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GBZ 80-2002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1-2002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 82-200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 83-2002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86-2002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 87-2002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88-2002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 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90-2002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91-2008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92-2008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3-2002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0-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1-2002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 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 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6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 123-2006汽车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5-2002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44-2002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5-2002个人胶片剂量计GBZ/T 146-2002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 147-2002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 148-2002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T 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50-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1-2002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2-2002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3-2002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T 154-2006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5-2002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T 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GBZ/T 157-2009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 160.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1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 160.2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 160.2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 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 160.2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 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 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 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 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9-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 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 160.5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 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 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 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 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 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 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 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 160.7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脂类农药GBZ/T 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T 160.8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T 160.8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GBZ/T 160.84-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T 160.8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2-2004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65-200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6-2005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7-2005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8-2005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GBZ/T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7-2006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06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9-200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 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2-2006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GBZ/T 183-2006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T 184-2006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 185-2006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86-2007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7-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 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T 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C 60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201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发布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总则…………………….3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3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4.6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5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6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84. 10常规医学检查………………….8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0)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0)5.2四乙基铅………….……………1l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2)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3)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4)0.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5)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6)5. 8氧化锌...............“ (17)0.9砷…….……- 185. 10砷化氢(砷化三氢)…………..……- 19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05. 12磷化氢............. (21)5. 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2)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35.15三烷基锡………一……- 23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45. 17羰基镍…………“……- 25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6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 20二硫化碳………一……- 285. 2l四氯化碳………一……- 29GBZ 188-2014GBZ 188-20145. 22甲醇 (30)5. 23汽油 (31)5.24溴甲烷 (32)5. 25 1,2二氯乙烷 (32)5.26正己烷 (33)5. 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5. 28三硝基甲苯 (34)5. 29联苯胺 (34)5. 30氯气 (36)5.31二氧化硫 (37)5. 32氮氧化物 (38)5. 33氨 (39)5. 34光气 (40)5. 35甲醛 (41)5.36 一甲胺 (43)5. 37 一氧化碳 (44)5. 38硫化氢………………- 445. 39氯乙烯 (45)5. 40三氯乙烯 (46)5. 41氯丙烯 (47)5.42氯丁二烯 (48)5. 43有机氟 (49)5. 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0)5. 40二甲基甲酰胺.... (50)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1)5. 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25.48五氯酚 (53)5. 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3)5.50丙烯酰胺 (54)5. 51偏二甲基肼 (55)5.52硫酸二甲酯 (55)5. 53有机磷杀虫剂 (56)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7)5.55拟除虫菊酯类 (58)5. 56酸雾或酸酐 (59)5. 07致喘物 (60)5. 58焦炉逸散物 (62)6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3)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3)6.2煤尘 (64)6.3石棉粉尘 (65)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6)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8)GBZ 188-20146.6有机粉尘 (68)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7.1噪声 (70)7.2手传振动………………………7l7.3高温 (72)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73)7.5紫外辐射(紫外线) (75)7.6微波 (7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7)8.1布鲁菌属 (7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7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0)9.1电工作业 (80)9.2高处作业 (81)9.3压力容器作业 (82)9.4结核病防治工作 (82)9.5肝炎病防治工作 (83)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3)9.7视屏作业 (80)9.8高原作业 (85)9.9航空作业 (87)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9)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90)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IOO 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102)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104)ⅢGBZ 188-20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分析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分析

378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分析朱志良1,王德明1,肖惠贞1,林炳杰2,陈伟武2【职业卫生】[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职业性三氯乙烯(triehloroethylene,TeE)中毒发病和死亡情况,为三氯乙烯中毒预防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以1993。

2003年诊断的三氯乙烯中毒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工龄、累积时间加权浓度、行业等构成特征。

结果:TCE中毒病人共83例,其中14人死亡,病死率16.9%。

TCE职业中毒病例I临床表现有如下共同特征:1、发热;2、皮肤损害,以弥漫性斑丘疹最为常见,严重者发展为表皮坏死松解症;3、化学性肝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等指标显著增高;4、潜伏期为30d左右;5、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年龄构成差异;6、有明确的接触TCE职业史,但无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7、尿三氯乙酸与中毒无明确对应关系,中毒患者三氯乙酸浓度不一定超标,超标者也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结论:TCE引起的职业损伤是本区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其所引起的病症与传统的毒理学描述不同,应加强"ICE作业工人的就业前筛检与就业中的健康监护工作。

[关键词】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皮炎[中图分类号]R1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303.8507(2005)04-0378.03ANALYSISOFoCCI】P!A田【0NALDISEASEINDUCEDBYTRICItIX)ROE'THYLENE.ZhUZ九扣Z妇孵,WANGDe-ruing,XIAOHui-炯,da1.BaoanC白灯』撕DiseaseControlandPretent/on,Shenzhen,518101.Abstract:Objective:Tommly∞theeharaetefisreofoccupationaldiseaseinducedbytrlehloroethylenefrom1993to2003andprovidebasisforpreventingandcontrollingoftriehloroethyleneoccupationalhazardsinBaoandistrict.Methods:AllpadentsoftriehloroethyleneOC-eupafionalexposurediagnosedinlast11yearswerechosenasstudiedobjects.Thenthesufferingagedistribution,SeXconstitution,tradedis—tribufionanddose-respomiverelatiomhipbetweentimecumulativeconcentrationandincideneewere删vzed.Results:Therewere83OCA3U-pationaldiseasepatientsinducedbytriehloroethyleneinlast1lyearsand14ofthemdied.ThefatalityrateWas16.9%.Thereweretoni/lioncharacteristic:1.Fever,2.Skindiffusinjure,3.ChemicalfiverinjuIe,4.IncubationperiodWasabout30days,5.Therenosignificanceinagesandsex,6.Therewerespecificoccupationalexposurehistory,7.Urinetriehloroacetieacidwasnostartlediagnosisindex.Conclusion:OccupationaldiseasesbytriehloroethylenewereoneoftheIllainoccupationalhazardsinBaoandistrict.thesymptomsweredifferentfromtradi‘tionaldescripfionintoxicologytextbooks,pre-employeehealthexaminationandoccupationalscreeningshouldhekeypointobjectsforoccupa。

安全评价工作中使用的各类标准名称

安全评价工作中使用的各类标准名称

安全评价工作中使用的各类标准名称各类标准名称管理类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94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 1.8-86 UDC 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 6721 — 8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T16180--199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276-199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GB 5306 — 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8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91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8187-8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辐射安全培训规定GB 11924-89辐射防护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基本要求GB/T 14570-9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 3723-83(旧标准)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 / T 3723—1999代替 GB / T 3723—198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6944-8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2463-90危险货物命名原则GB 7694-87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86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90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6483-199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 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258-1999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GB57-93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B 6720-86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 GB 53-93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 6389-86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基准GB 13284-91(旧标准)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 GB 13284—1998代替 GB 13284—1991 GB/T 13629—1992核电厂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要求GB/T 7163—1999代替GB/T 7163—1997核电厂安全系统定期试验与监测 GB 5204-94核电厂安全重要系统和部件的实体防护 GB 13285-91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 6249-86热电厂辐射防护规定 GB 14317-93液化气体船水上过驳作业安全准则 GB 17422—1998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 10631-89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B 16910-1997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5630-1995矿山安全术语 GB/T 15259-94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SY5727-199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规程类标准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1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2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3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4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5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7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8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 HG 23016 - 1999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容器检修安全规程 (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2001年10月8日发布)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8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94(代替GB5144-85)建设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85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 6077-85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 4655-84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91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86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65-89冷冲压安全规程GB 13887-92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 4674-84磨具安全规则GB 2494-84电链锯使用安全规程 GB 17668—1999铸造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3318-91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88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1341-89木工机床结构安全通则GB 12557-90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GB 4387 — 84热喷涂操作安全规程GB 11375-89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9-88保温瓶喷漆车间安全技术规程ZBY 22009-88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规程GB 15081-9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 16424-1996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 12434-9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 13348-9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 8958-88 UDC614.8:628.5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85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89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93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 13746-92锌-锰干电池生产防尘毒技术规程GB 13011-91石英砂(粉)厂防尘技术规程 GB/T 17270—1998制革安全卫生规程LD 35-92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8—1998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l7397—1998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1998保温瓶喷漆车间安全技术规程 ZBY 22009-8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1995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1998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90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程GB 14444-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程GB 14443-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 6514-8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 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通风净化GB 6515-8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GB 7691-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 7692-87(旧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通风净化GB 7693-87(旧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2—1999 代替 GB 7692~7693-19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91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12475-90机械、设备设施、器具类标准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 12265.3-199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 10055-88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 12602-90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 15052-94工业蒸汽锅炉系列GB 1921-88热水锅炉系列参数GB 3166-88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 JB 3350—83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 5091-85压力机用感应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 5092-85压力机用光线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 4584-84压力机用手持电磁吸盘技术条件GB 5093-85插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GB 17585—1998拉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 17586—1998牛头刨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GB 17584—1998木工平刨床的结构安全标准 JB 3380 — 8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90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 8196-87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类GB 12299-90架空索道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规范GB 9075-88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11部分:电焊钳 GB 15579.11—1998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 GB 15579.12—1998代替GB 7945—87防护屏安全要求GB 8197-87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GB/T 17045—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87带电铁丝网和电围栏的安装和安全运用GB 7946-87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3486-92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90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080-88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90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GBJ41-79液化石油气GB 11174-89石油库设计规范GB 74-84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91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91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 17266—1998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 17265—1998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 17267—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GB 17264—1998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 12137-89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258—87固定式钢直梯 GB 4053.1—83(旧标准)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1-93 代替GB 4053.1-83固定式钢斜梯GB 4053·2 — 83(旧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93 代替GB 4053.2-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GB 4053.4—8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 GB 4053.3—83(旧标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93 代替GB 4053.3-83 移动式木直梯安全标准 GB 7059.1 — 86移动式木折梯安全标准 GB 7059.2 — 86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 GB 7059.3 — 86电气类标准电气安全名词术语 GB 4776-84带电作业术语GB/T 14286-93安全电压 GB 3805-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 4046-83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92电热设备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的要求GB 5959.1-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一部分一般规定GB 6995.1-86电气设备电源额定值的标记安全要求 GB 17285—1998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 2501-90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 GB 4793-84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 4942.1-85弧焊设备、焊接电缆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的安全要求GB 7945-87漏电保护器安装与运行GB 13955-9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3787-8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208-84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维护与操作的安全要求GB 12641-90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 8877-88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95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 12350-90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GB 7947-87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GB 10320-8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2158-90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GB 6830-86带电铁丝网和电围栏的安装和安全运用 GB 7946-87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 2501-90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5-96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96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9-9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摘录)GB 50194-93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职业病类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T 16854.1 — 1997职业病诊断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2部分:职业病诊断术语 GB / T 16854. 2—1997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 GB 3230—1997代替 GB 3230—82职业性磷中毒的诊断 GB 17059—1997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T 16852. 1—1997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第2部分: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规则 GB 16852.2—1997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第10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GB 17058—1997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第1部分:工业X射线探伤 GB/T 17150—1997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0-87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2-1996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6384-1996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 GB 3230-1997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三硝基甲苯除外)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8-88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4868 -1996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799-87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6370-1996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1-87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3233-8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6-89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8-1996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4-89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3234-82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7-88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3-87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798-87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2-87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3-1996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91-88金属烟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5-89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7-89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797-87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9-88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4865-85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4866-1996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90-88职业性磷中毒的诊断 GB 17059-1997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3232-8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4-89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5-88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3231-1996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4-88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5-89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1-89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2-89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3-89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9-89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03-89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85-1996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6-88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92-88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796-87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的诊断 GB 17056-1997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8781-88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4867-1996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794-87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1510-89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 GB 7804-87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6-87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7-87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7808-87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5-1996棉尘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6-1996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9-1996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的诊断 GB17057-1997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81-1996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80-1996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82-1996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7-1996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1-1996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74-1996尘肺病的诊断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1651-89安全帽 GB 2811-89防静电工作服 GB 12014-89阻燃防护服GB 8965-88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 GB 12799-91X 射线防护服 GB l7269—1998防X线手套 LD 34.5-92低压绝缘胶鞋GB 12015-89绝缘鞋(靴)绝缘性能试验方法 GB 12016-89护耳器—耳塞GB 5893.1-86护耳器主观测量方法GB 5893.3-86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GB 4385-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炉窑护目镜和面罩GB 4015-83焊接护目镜面罩GB 3609.1-83焊接眼面防护具 GB/T 3609.1-94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 6223-86安全网GB 5725—1997代替 GB 5725~5726—85密目式安全立网 GB 16909—199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GB 8159-87 UDC 614.894-001.4:622.86作业场所类标准高温作业分级 GB/T 4200—1997代替 GB 4200—84高处作业分级 GB 3608—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代替GB 3869—83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9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86袋式除尘器分类及规格性能表示方法GB 6719-86聚氯乙烯塑料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ZBY 09001-88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92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GB 5984-86聚氯乙烯塑料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ZBY 09001-88橡胶加工配炼车间防尘规程 GB 5833-86橡胶加工配炼车间防尘规程GB 5833-86玻璃生产配料车间防尘技术规程GB 6528-86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 10436-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GB 10435-89 UDC 614.875:628.518 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 10437-89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 GB 11725-89 车间空气中氨乙醇卫生标准 GB 11524-89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卫生标准 GB 11519-89车间空气中皮毛粉尘卫生标准 GB 10329-89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卫生标准 GB 10330-89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TJ 33 — 79 (试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试行草案79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82城市区域振动标准GB 10070-8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349-90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85小型氮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66-89普通过磷酸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65-89氨丁橡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5-89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7-89黄磷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6-89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60-89氯丁橡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5-89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8-89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59-89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61-89烧结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62-89硫酸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63-89钙镁磷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 11664-89Folders{parent folder}022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files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files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filesa06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filesa11.filesa11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filesa13弧焊设备安全要求.filesa1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1999.files fhypzhiyebiaozhun安全帽.files电气设备电源额定值的标记安全要求.files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files高温作业分级.files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files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files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files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files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files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files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1999.files Filename022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htm030密目式安全立网.htm060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htm06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htm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tm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htma06铝%20电%20解%20生%20产%20防%20尘%20防%20毒%20技%20术%20规%20程.htma09电%20气%20设%20备%20电%20源%20额%20定%20值%20的标%20记%20安%20全%20要%20求.htma11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htma13弧%20焊%20设%20备%20安%20全%20要%20求.htma17涂%20装%20作%20业%20安%20全%20规%20程%20浸%20涂%20工%20艺%20安%20%20全1999.htma6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20.htmheader.htmnew_page_2.htmX%20%20射%20%20线%20%20防%20%20护%20%20服.htm安%20%20全%20%20帽.htm安%20全%20电%20压.htm安%20全%20网.htm氨丁橡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保温瓶喷漆车间安全技术规程%20ZBY%2022009-88.htm保温瓶喷漆车间安全技术规程.htm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htm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htm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htm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规程%20GB%2015081-94.htm玻璃生产配料车间防尘技术规程%20GB%206528-86.htm插%20床%20安%20全%20防%20护%20技%20术%20要%20求.htm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htm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20GB13690-92.htm车间空气中氨乙醇卫生标准.htm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htm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卫生标准.htm车间空气中皮毛粉尘卫生标准.htm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卫生标准.htm尘肺病的诊断.htm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0GB%203096-82.htm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20GB%2010070-88.htm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20GB%208176-87%20UDC%20658.htm带电铁丝网和电围栏的安装和安全运用%20GB%207946-87.htm带电铁丝网和电围栏的安装和安全运用.htm带电作业术语.htm袋式除尘器分类及规格性能表示方法%20GB%206719-86.htm低%20压%20绝%20缘%20胶%20鞋.htm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htm低压绝缘胶鞋%20GB%2012015-89.htm电%20链%20锯%20使%20用%20安%20全%20规%20程.htm电%20气%20设%20备%20电%20源%20额%20定%20值%20的标记%20安全要求.htm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20GB-T%202501-90.htm电火花加工机床%20安全防护技术要求.htm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htm电机外壳防护分级%20GB%204942.htm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htm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tm电气安全名词术语.htm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20GB%204064-83.htm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htm电热设备的安全%20第一部分通用的要求%20GB%205959.htm电线电缆识别标志%20第1部分:一般规定%20GB%206995.htm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htm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htm防X线手套.htm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htm防护屏安全要求%20GB%208197-87.htm防静电工作服.htm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20GB%204385-84%20UDC685.htm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htm粉尘防爆安全规程.htm辐射安全培训规定%20GB%2011924-89.htm辐射防护技术人员资格基本要求%20GB-T%2014570-93.htm钙镁磷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高%20温%20作%20业%20分%20级.htm高处作业分级.htm高温作业分级.htm工%20业%20X%20射%20线%20探%20伤.htm工%20业%20用%20化%20学%20产%20品%20采%20样%20安%20全%20通%20则.htm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htm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20GB%2011291-89.htm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htm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20GB%2012349-90.htm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htm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20GB%206222-86%20UDC%20658.htm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htm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tm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20GB%203723-83=ISO%203165-1976.htm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20GB%201921-88.htm固定式钢斜梯.htm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htm固定式钢直梯.htm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htm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htm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htm固定式工业钢平台.htm过滤式防微粒口罩%20GB%206223-86%20UDC%20614.htm焊接护目镜面罩%20GB%203609.htm焊接眼面防护具.htm核%20电%20厂%20安%20全%20系%20统%20的%20可%20靠%20性%20分%20析%20要%20求.htm核电厂安全系统定期试验与监测.htm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基准%20GB%2013284-91.htm核电厂安全重要系统和部件的实体防护.htm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20GB%206249-86.htm弧焊设备、焊接电缆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的安全要求%20GB%207945-87.htm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htm护耳器--耳塞%20GB%205893.htm护耳器主观测量方法%20GB%205893.htm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htm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htm黄磷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htm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htm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0GB%2012299-90.htm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20GB%208196-7.htm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htm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20GB%2010320-88.htm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20GB%209361-88.htm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20GB%208877-88.htm架空索道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规范%20GB%209075-88.htm剪切机械安全规程%20GB%206077-85%20UDC%20621.htm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2050194-93(摘录).htm建设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20GB%205144-85%20UDC%20621.htm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htm焦化安全规程%20GB%2012710-91.htm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htm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htm金属烟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tm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htm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B57-93).htm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聚氯乙烯塑料生产%20防尘防毒技术规程%20ZBY%2009001-88.htm聚氯乙烯塑料生产%20防尘防毒技术规程.htm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20GB%207947-87.htm绝缘鞋(靴)绝缘性能试验方法.htm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htm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2010080-88.htm矿山安全术语.htm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htm拉%20床%20%20%20%20安%20全%20防%20护%20技%20术%20要%20求.htm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20GB%2011651-89%20UDC%20675-682.htm冷冲压安全规程%20GB%2013887-92.htm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20GB%205984-86.htm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粮%20食%20加%20工、储%20运%20系%20统%20粉%20尘%20防%20爆.htm 硫酸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20GB%2013955-92.htm炉窑护目镜和面罩%20GB%204015-83%20UDC%20614.htm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htm氯丁橡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氯气安全规程%20GB%2011984-89.htm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2014544-93.htm棉尘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tm磨具安全规则%20GB%202494-84%20代替%20GB%202494-81%20UDC%20621.htm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0GB%204674-84%20UDC%20621.htm木工机床结构安全通则%20GB%2012557-90.htm木工平刨床的结构安全标准.htm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20GB%2012434-90.htm牛%20头%20刨%20床%20%20%20安%20全%20防%20护%20技%20术%20要%20求.htm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20GB%2012475-90.htm普通过磷酸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20GB%2011665-89.htm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20GB%206442-86.htm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20GB%206441-86.htm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htm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条文说明.htm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20GB%206720-86.htm起重机械安全规程%20GB%206067-85.htm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20GB12602-90.htm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20GB%2015052-94.htm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htm铅%20冶%20炼%20防%20尘%20防%20毒%20技%20术%20规%20程.htm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20GB%2013746-92.htm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20GB%204962-85%20UDC%20614.htm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htm热电厂辐射防护规定.htm热喷涂操作安全%20GB%2011375-89.htm热水锅炉参数系列%20GB%203166-88.htm溶%20解%20乙%20炔%20气%20瓶%20充%20装%20站%20安%20全%20技%20术%20条%20件.htm烧结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htm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htm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htm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20GB%205817-86.htm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20GB%2010055-88.htm石%20英%20砂%20(粉)%20厂%20防%20尘%20技%20术%20规%20程.htm石油库设计规范%20GBJ%2074-84.htm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20GB%2015599-95.htm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htm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系统维护与操作的安全要求%20GB%2012641-90.htm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20GB%203787-83.htm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htm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2013691-92.htm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htm体%20%20力%20%20劳%20%20动%20%20强%20%20度%20%20分%20%20级.htm体力劳动强度分级.htm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卫生防护距离标准.htm涂%20装%20前%20处%20理%20工%20艺%20安%20全%20及%20其%20通%20风%20净%20化GB7692-1999.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20静电喷漆工艺安全%20GB%2012367-90.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20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20GB%2014444-93.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20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20GB%2014443-93.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作废).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20涂漆工艺通风净化(作废).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20GB%207691-87.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作废).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通风净化(作废).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2012942-91.htm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htm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20GB%204208-84.htm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htm。

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三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长期接触或暴露于高浓度的三氯乙
烯蒸气中可能导致中毒。

三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
嗜睡、共济失调、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呼吸
道刺激症状、皮肤刺激症状等。

2. 暴露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史或者生活史,包括接触的时间、频率、剂量等。

3. 生化指标,三氯乙烯中毒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出现丙酮、丙二醇、氯化氢等物质的升高,血清肝酶、肌酐激酶等指标也可能异常。

4.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排除其
他疾病,如颅内出血、脑卒中等。

5. 其他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
查等,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需要指出的是,三氯乙烯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谨慎对待。

如果怀疑患者中毒,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hemicalsPoisoning(General Rules)GBZ71-2002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6852.1-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系列规定的各项规则,涉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这些规则用来保证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体系的统一,不论是病因已知或隐匿的情况,也不论是中毒后所造成的哪个靶器官的损害,都可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规则作诊断。

在《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标题下,包括以下10个部分:每一部分所界定的范围将在各个部分的前言及引言中说明。

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第2部分: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第3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第4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第5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6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第7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第8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第9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心脏疾病诊断标准;第10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hemicalsPoisoning(General Rules)GBZ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收大剂量职业性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

三氯乙烯中毒与急救

三氯乙烯中毒与急救

三氯乙烯中毒与急救
三氯乙烯为无色液体。

有似氯仿的气味分解。

产物是有氯化氢和光气。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累及脑神经、心、肝、肾。

诊断要点:
(1)吸入中毒:①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欣快感、步态不稳、嗜睡等,并可伴有轻度的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②重度中毒出现昏迷或以三叉神经为主的脑神经损害。

部分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肝、肾损害。

(2)口服中毒除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外,口腔和咽部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较明显,肝、肾损害较突出。

(3)三氯乙烯液体吸入肺内,可致吸入性肺炎。

(4)实验室检查可见尿三氯乙醇和三氯乙酸含量增高。

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

口服患者必须尽快洗胃。

洗胃前,可先从胃管注入液体石蜡或植物油以溶解四氯化碳。

皮肤和眼受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

(2)卧床休息,早期吸氧,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

(3)早期进行心电图监护,给予保护心肌药物。

(4)积极防治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

国外报道在接触后12小时内服用乙酸半胱氨酸可防止或减轻肝、肾损害。

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及早应
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5)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6)忌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巴比妥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标)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是工作中接触高浓度三氯乙烯蒸气或液体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除神经系统受损外,亦可累及心、肝、肾等脏器。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接触三氯乙烯的作业,如使用三氯乙烯清洗金属表面油污、干洗、用作溶剂或萃取剂以及三氯乙烯的生产等所发生的急性中毒。

2 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大量接触三氯乙烯的职业史和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参考尿三氯乙酸含量测定,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有关疾病后,方可诊断。

3 诊断及分级标准
3.1 观察对象
短期大量接触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等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现象。

一般在24h内可恢复正常。

3.2 轻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欣快感、易激动、频繁呕吐、步态不稳、嗜睡或短暂的浅昏迷者。

3.3 重度中度
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 昏迷;
b. 以三叉神经为主的颅神经损害;
c. 明显的心、肝或肾损害。

4 治疗原则
4.1 观察对象应立即离开现场,安静休息,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并观察24h。

4.2 中毒者应卧床休息,对有意识障碍及心、肝、肾等损害者,应尽早积极进行处理。

有昏迷、心跳及呼吸停止者,迅速进行脑、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有颅神经损害者,其治疗与神经科同。

重度中毒患者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忌用肾上腺素。

5 劳动能力鉴定
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者必须脱离三氯乙烯及其他有害作业,根据病情恢复程度,适当安排休息与工作。

6 健康检查的要求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及每1-2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

健康检查应做详细的内科、神经科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

有条件时可测定尿三氯乙酸含量。

7 职业禁忌证
a.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b. 明显的心、肝、肾疾病;
c. 眼底病变。

附录A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参考件)
A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接触三氯乙烯的作业,如使用三氯乙烯清洗金属表面油污、干洗、用作溶剂或萃取剂以及三氯乙烯的生产等所发生的急性中毒。

A2 急性三氯乙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颅神经和明显的心、肝、肾损害虽有发生, 但均较少见。

根据接触情况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但应与其他原因引
起的意识障碍、颅神经及心、肝、肾疾病相鉴别。

A3 轻度中毒表现的短暂浅昏迷系指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深、浅反射仍存在,且在一小时内迅速恢复、预后良好的浅昏迷状态。

持续时间较长的浅昏迷应列入重度中毒。

A4 轻度中毒患者可伴有轻微的心、肝、肾功能改变,但这些变化往往不如意识障碍出现得早,且多为一过性,故未列入轻度中毒的诊断标准中。

A5 三氯乙烯中毒引起三叉神经等颅神经损害主要见于国外文献报道,对其病理性质的意见尚不统一, 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A6 急性中毒时,尿三氯乙酸含量往往增高,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尚难普及此项检查,因此尿三氯乙酸测定仅列为参考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