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VIP专享】

合集下载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关键意义。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自己以及社会情境。

其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常见的现象。

首因效应指的是在最初接触到信息时形成的印象对后续判断产生较大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起更大作用。

例如,在面试中,最初的表现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首因效应,而结束时的精彩回答可能产生近因效应。

归因理论也是社会认知的重要部分。

我们常常试图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归因(个人性格、能力等)和外部归因(环境、运气等)。

然而,这种归因往往存在偏差,比如基本归因错误,即我们倾向于高估个人特质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

比如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我们可能会首先认为是这个人脾气不好,而忽略了可能是当时的环境压力导致。

另外,图式和刻板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认知。

图式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过滤和错误判断。

刻板印象则是对某一群体的过于简化和概括的看法,容易引发偏见和歧视。

二、社会影响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

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比如在街头看到一群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我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跑。

顺从是在他人直接请求下做出的行为改变。

例如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产品,通过各种策略促使你购买。

服从则是在权威命令下做出的行为。

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就揭示了人们在权威面前服从的程度可能超出想象。

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也值得关注。

在他人在场时,有时我们的表现会更好,这是社会促进;有时则会更差,这是社会抑制。

比如在运动会上观众的加油可能让运动员跑得更快,但在考试时旁边有人注视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而发挥失常。

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因素众多,包括相似性、互补性、熟悉度、外貌等。

相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往往能促进彼此的吸引;而在某些方面的互补,如性格、能力,也可能让关系更加稳固。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内隐的反应”即心理,“外显的反应”即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人的社会化 2、自我 3、社会认知 4、社会态度(二)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三)群体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一般分为一般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又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2.实验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调查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较弱,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使用问卷调查时,这个缺点更为明显。

4.档案研究法:提示:在学习每种研究方法时,除了要明白概念之外,还应该明白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思路,即根据研究的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和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所以,1908年常被认作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P23)再社会化: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P26)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

《社会心理学》考点复习1、SSP和PSP的区别。

⑴ SSP是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PSP是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⑵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⑶在研究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

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上产生发展过程与条件.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⑴实验室研究法。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况和实验者对被实验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小心处理.⑵调查法.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的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⑶观察法。

优点:在于他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

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团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团体中去.3、单一支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⑴快乐说。

代表人物:本瑟姆。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⑵自我说。

代表人物:霍布斯.他认为基本行为是权利的追求.⑶同情说。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他认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心理基础。

⑷模仿说。

代表人物:塔尔特。

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⑸暗示说。

代表人物:黎朋。

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情感、情绪容易受到一种暗示而被激发出来.⑹本能说。

代表人物:麦独孤。

他认为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

⑺习惯说。

代表人物:詹姆士。

他认为习惯是本能的转移,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成为习惯。

⑻态度说。

代表人物:杜马斯。

他认为态度对人们心理活动起一种准备作用。

4、请介绍一下皮克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篇:《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北京(燃气)班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主持人林梅(以下注有※的内容需要学员重点掌握,其它为一般了解)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述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三)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二、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一)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二)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三)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12、试辨析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异同。

P113、试比较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的特点和差异。

P27-32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三)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四)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一)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的冲击(四)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四)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五)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来源。

P39-412、试述20世纪20-40年代由文化人类学家完成的几项经典跨文化比较研究。

P50-523、二战时期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之间主要有哪些研究发现?P52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63第三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二、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实验法的功与过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一)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二)抽样调查(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四、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一)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二)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三)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三)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取向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考核方式●●●●●●●课程完成(20%)平时小测(15%)讨论(5%)期末随堂闭卷考试(60%)选择(40)简答(40)论述(20)学习通考试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五章:社会动机第七章:社会态度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九章:沟通心理第三章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吸引3 亲密关系4 攻击行为5 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深度的参考指标。

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4个阶段。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Z. Rubin & S. Shenker,1978)把自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次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通过了解暴露的层次,判断彼此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规则●●●●Irving Altman于1973年提出了关于自我暴露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 。

互惠性规范(Self-disclosure reciprocity):即自己的暴露水平与他人的暴露自我水平相对应,他人暴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暴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全部内容。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1。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法庭、监狱、劳动教养所等。

可分为两大类: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监狱、劳教所);非系统、非正规教育(社会风俗、团体亚文化、传播媒介)个体内化: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包括: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朋辈团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3。

主要的社会动机:(1)亲和动机的理论:1.本能论(麦独孤、亚里士多德)2.生存论(柏拉图)3。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4。

适宜唤起层次理论(赫伯)5.条件作用理论:合群在个体早期表现为亲子的依恋。

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4。

相似性5.享受交流的乐趣6。

找到自我评价的基准亲和动机概念: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高亲和动机的人特点:1.喜欢交往,并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2.渴望友谊,喜欢合作3.对人际冲突的回避4.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亲和的作用:1。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变化和印象管理。

-人类的认知偏差:知觉的参差、幻觉、偏见等。

-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支持,自尊、情绪、信息接受等。

2.社会认知作用-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知觉的形成和作用。

-社会认知的作用:自我确认和自我增强。

-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确定。

3.人际互动与沟通-人际关系:人际接触、亲密关系和群体行为等。

-非言语沟通:言语之外的信息传递,例如姿势、面部表情等。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个体差异、情感表达和信任等。

4.社会影响与合规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启发法和权威性等对个体的影响。

-合规行为:顺从、因循和服从等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支援: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对个体的影响。

5.群体行为与社会认同-群体行为:奥斯曼尼著名的“集体心理”,群体决策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认同: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6.人类攻击与合作行为-侵略行为:进化心理学解释和文化因素对侵略行为的影响。

-合作行为: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社会行为。

7.群体决策与领导力-小组决策:小组决策的优劣和小组决策优化的策略。

-领导力:领导行为和领导特质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8.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观察研究: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的区别和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另外,还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源,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1、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指由社会团体因素导致的并非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社会行为不仅包括了流行、社会动荡、选举、生产管理、政府决策等宏观行为,也包括人际交往、助人、吸引和排斥等微观行为。

(课本第2页)2、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将关于人类行为的经济模式和斯金纳条件反射的观念集合起来,试图证明,稳定的社会规范能够作为个体利益的结果产生。

创始人是霍曼斯。

(课本第31页)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指的是存在个人无意识深处的更深广、更隐晦、年代更久远的东西,它不是源于个人获得物,而是源于遗传的一般心理功能的潜能,即源于遗传的大脑的结构,它是个体按照其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的先在的决定因素。

由卡尔.荣格提出(课本第36页)4、自我意识(sel f–consciousness):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还应包括伴随自我认识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控制。

(课本第64页)5、获得自我认识的途径(课本69~74页):1)、通过他人认识自己:①社会比较:把我们自己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来得出关于自己特点的认识;②其他人的评价:表现为别人对自己清晰的反馈2)、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自我知觉理论:①态度的自我知觉;②情绪的自我知觉;③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3)、通过内省认识自己:内省指个体往深处探索,直接检视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的过程。

6、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课本第129~137页):⑴、信息来源:①可信度:专业性、可靠性,可信度与睡眠者效应②喜爱性:一个说服者是否收到说服对象的喜欢与能否引起态度改变也有一定联系,比如外表和相似性⑵沟通过程:①差距;②恐惧唤醒;③单面船舶与双面传播;④修辞性疑问⑶说服对象:①自我卷入:事件卷入、反应卷入、承诺;②免疫:支持性防御和免疫性防御;③人格因素:自尊、智能、认知需求;④性别差异与年龄⑷情境:①预先警告:立场预警、意图预警;②分心:可以用认知反应的观点来解释;③心境;④信息重复7、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特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简答论述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人的社会动机③社会认识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系;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①人际关系→认知;功能;改善②人际沟通→类型;功能;程序;效果③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①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②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③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④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科学..①环境社会心理学②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③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2.社会交换论3.认知理论答: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心理动力场:认为部门与整体之间存在心理关系;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可以通过心理场来进行;心理场包括环境与个体两个方面..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2认知相符理论①认知相符平衡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来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②认知失调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会不愉快;而激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③认知一致性理论: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④认知——情感理论: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的..4.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答: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2三维理论:a.人与人之间“包容”的需要;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在“权利”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出某种良好的调节作用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系某种良好关系..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3交往原则4人道原则:①被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的②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大的事③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答: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在;它从属于叫做民族的“超个体的整体”..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归结为本能7.社会化的特征答: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2具有独特的个性3具有普遍的共性4具有能动性5贯穿人生全程8.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答:内容:▲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类型:★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8.社会化的途径答:1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①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a.教授基本生活技能b.教导行为规范c.培养社会角色d.树立面向未来的社会目标②社会教化的类别:a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劳教所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家庭;习俗2个体内化: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①替代性强化模仿学习②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联系③角色扮演: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④主观认同: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⑤自我强化: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获得精神满足9.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答:1社会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点;都会使文化带上时代特点;民族特点;阶级特点和地区特点..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家庭;①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②家庭影响的研究:a.父母态度;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鲍姆林德将父母态度分为三种:专断型;随意型;权威型..▲控制点: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b.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中的孩子爱吵架;人缘不好;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民主家庭中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上进心;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厉程度高的家庭中的孩子不体谅别人;麻木不仁;优柔寡断▲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没有显着差异▲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承担的责任;没有显着差异▲兄弟姐妹间的亲密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很少有嫉妒心;不爱吵架;行为不放纵;合作性强;诚实;情绪稳定;讲道理..③父母的文化素养;相关④父母的教养方式;显着相关⑤父母的冲突;显着相关3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教师▲同学▲校规校纪▲责任义务4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广播▲图书;杂志;报纸等10.自我意识的成分答:1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3自我控制:对行为;思想的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11.自我意志的发生与发展答:1人——我知觉分化:①3个月分化性微笑②7——8个月关心镜中形象③10个月主动看镜中自己并与之玩耍④2岁确定镜中的形象是自己2有关自我词的掌握:①6——8个月对直接身体有了连续感觉②1岁半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知道是谁③2岁左右会使用自己的名字知道是在叫自己④3岁时会用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自我意识的建立1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答:1产生社会知觉: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属性的一种整体性知觉2社会印象形成: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知在头脑中保留下来3进行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知一对他人的知觉1内容:a.对他人情感;情绪的判断b.对他人人格的判断方法:时间考验;利益考验;危难考验;世态炎凉考验 2过程如何对他人产生社会知觉a.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中心品质的影响”:中国:两性关系西方:诚信b.注重显着性信息中国人:以貌取人负向效果: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过程中;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息的作用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产生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功能: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信息13.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答:1个体对自己态度;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他们自己外显行为或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推断出来2在某种程度上;内在线索是微弱的;模糊的..因此个体要站在外部观察者的角度依据外部线索推断人的行为..如果个体没有受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行为;该行为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个体..14.印象形成的主要法则答1累加法则:指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2平均法则: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后再算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3加权平均法则:人们在平均化所有特质的同时;给他们认为更重要的特质以更高的权重..15.认知启发答: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在认识他人时常不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操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1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事件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获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更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3锚定启发: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16.印象管理的方法答:1.保持形象的一致性1“登门槛“效应: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以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2门面效应:一个有很好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2.讨好卡耐基6条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方法:1真诚关注2记住对方的名字3做一个好的倾听者4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东西5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6微笑琼斯:1恭维抬举2意见;判断上行为上尊重别人3自我表现4给予好处3.恰当的自我表露17.社会认知偏差+巴纳姆效应答:1首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作用..★个体相信第一印象的原因:a.人们之间的陌生会增加相互之间的相互吸引b.新异的刺激给人的印象c.第一印象是人们首次交往的产物;受外界和他人影响较小d.人们认为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就不会再注意以后信息2近因效应: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3信念因素:人们一旦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难以改变;人们还会寻找更多信息和理由来支持这种印象4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5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的人形成一种比较笼统;固定而概括的想法;是类别化的产物6积极性偏差宽大效应: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对他人作出积极性评价;有一种特殊的宽大倾向7证实偏差:a.认知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地解释和记忆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即存在信念或图式的信息;他们使人过分相信即时判断的准确性 b.行为证实偏差:人们对某人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图式使人交往时作出符合图式的新行为..即行为表现符合他人对他行为的期望8后视效应事后诸葛亮效应:人们自傲回忆自己曾作出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这种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9投射偏差虚假一致性偏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认为自己的信念判断很普遍10自我中心偏差: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1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性;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特性18.琼斯和戴维斯对应推论说答:1“对应推论”即由外显行为推论其人格特质2三个基本要素①非共同效应:是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他共同因素产生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非共同性理解为独特性..不同的行为产生的效应不同;非共同效应越少;相应推断可靠性上升..②社会赞许性:行为的赞许性越小;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③选择自由性:行为是自由选择的;相应推断就容易..19.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答1人们思索行为原因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环境..2三条原则:①区别性:针对刺激物;行动者对同类其他刺激也会作出这样反应吗②一贯性:针对情境;行动者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出的反应相同吗③一致性:针对人;其他人也会和行动者一样对同一刺激作出同样反应吗19.常见的归因偏差答:1基本归因偏差:过高估计内在因素;原因a.我们社会规范的要求b.在社会环境中;行为者比其他因素更突出2行为者与观察者效应:a.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外在归因自我防御归因b.观察者作出内在归因3自我防御性偏差:归因容易因自尊心的需要而带上偏见..一方面;成功了就做内在归因;失败了就做外在归因..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有可能采取自我贬低来逃避责任..4拟人化错误:社会中某些自然现象本不具有社会意义;但人们作拟人化归因20.社会态度的特征答:社会性;对象性;价值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内在性21.劝说情境模式答个人与外界的看法存在差异→引起内心冲突;不平衡压力→为了减少差异;压力→接受外来影响;改变态度或者否定;抵制外部影响;以维持原有态度内部情境目标靶中介过程结果传达者1专长性态度学习2可靠性3喜爱性信奉信息学习预先注射感情转移沟通人格相持机制信息贬损1差异性反驳信息曲解2恐惧唤起掩盖措施情境1强化作用2预先警告3分心2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答1本能论●洛伦兹认为动物侵犯行为有两种;掠食行为目的是果腹;争斗行为●洛伦兹认为;动物存在着内在的攻击需要;侵犯行为是动物天生的本能行为..洛伦兹还用本能论解释人类侵犯行为;从而认为侵犯行为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2社会学习论●贝克威兹认为人类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学习在人的攻击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就人类而言;攻击性倾向和后天习得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相互作用的函数●这种学习出现的第一种作用机制是强化●模仿在儿童行为的形成中式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3挫折——侵犯论●米勒:挫折不一定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其他后果●博克威茨:小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愤怒;愤怒引发了侵犯..●武器效应:武器增加侵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23.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答:1宣泄2报复与惩罚3提供非攻击性榜样4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5感情净化6避免去个性化7社交技能训练8习得性抑制9置换和寻找替罪羊10创造良好环境11培养成熟的个性2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答:一利他者个人因素1性别:一般来说;需要较大体力或不适合女性性别角色的助人行为;以及当助人时情境较为尴尬时;女性前去协助的倾向性较低..但在善解人意;将自己置于他人情绪空间之中关怀他人方面;女性更强..2年龄:6——12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利他行为有所增加;年龄越大利他行为不一定越多3人格特征:具有较高积极情绪性;共情能力高;高自我效能感;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更关心人;也易表现利他行为4助人者的心境:好心情总带来好行为二受助者因素1性别:女性被助多余男性2相似性:人们更愿意帮助和他们相似的人;容易和相似的人产生共情3外部特征:有魅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正派;质朴;漂亮;帅气 4责任推断:老人;孩子三情境因素1自然环境:a.阳光灿烂和气温舒适的情况b.在帮助陌生人行为方面;城市越小;提供帮助的人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利他行为越多2时间压力:没有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多;有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少3社会环境:东方——赞扬利他;西方——个人主义四社会文化因素1群体规范2价值取向3社会风气五亲社会行为的教育1规范2责任明确3移情能力的培养4助人技能的培养5价值取向的教育24.社会交换论答:1G.霍曼斯强调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2提出参加者的报偿与代价问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交往无法进行..3分配上的公平原则;也称公平理论..交换理论一项富有成效的结果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规范;人们指望通过交往;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成比例..25.人际吸引的原则答:接近性1在陌生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接近性是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曝光效应: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的现象2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越容易成为知己3邻近性因素并不是持之以恒地发生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双方关系紧张时;空间距离越接近;人际反应更消极相似性1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重要的2在相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其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越大3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4名片效应:指药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互补性:当双方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熟悉性: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能偶减少戒心;满足安全需要能力:能力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关系;超出了了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选择外貌:第一印象很重要外貌辐射效应:人们对外貌好的人会作出更积极参与的评价个人的性格特质:开朗的性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热情”被证明是影响形成的核心品质25爱情三角理论答:1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代表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策2亲密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亲密是指两个人的关系中感到亲近;彼此相互关联激情是爱情关系中强烈的情绪体验;包含浪漫;身体的吸引和性驱力承诺是爱情关系中对保持彼此关系的一个决定;是对对方作出爱的承诺3 亲密喜欢:不是爱情;友谊一样;双方只有喜欢的情感;不存在激情和责任亲密+激情亲密+承诺同伴的爱浪漫的爱情:只在乎曾经拥有情:有亲密和责任;但没激情;不在乎天长地久传统中国的婚姻模式激情激情+承诺承诺空洞的爱情迷恋:一见钟情的爱情形式; 愚昧的爱情:有激情和责任没有爱与情;只迷恋于美貌和性;迷恋者可以做却没有亲密感的培养有承诺出令人发昏的事;包括海誓山盟甜言蜜语26.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社会促进①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而其活动效率提高;这种现象叫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②他人在场→唤起→促进优势反应a.促进简单行为 b.消除复杂行为③结伴效应:由于结伴活动而使活动效率提高eg.小朋友在家不好好吃饭;到幼儿园后争先恐后地抢饭吃观众效应:有人在场观看而使活动效率提高eg.演唱会;上课2)社会抑制1.他人在场并不总会提高个人的绩效;也会出现相反效果;叫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2.如何解释社会抑制和社会促进同时存在的现象A.优势反应强化说a优势反应:对于那些简单的事或个体已经熟练到不假思索表现出来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称为优势反应..b.过程: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增强→1 促进熟练工作成绩2 干扰非熟练工作成绩eg.台球玩得好的人在有观众情况下;表现更好;而技术差的相反..c. 原因: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精神不集中;尤其是完成复杂的活动;他人的存在造成了个体过大的压力;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被评价的焦虑降低;责任意识下降3社会惰化:当个体参加群体活动;其绩效不能单独被评估时;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一些..这种效应称为社会惰性化或社会携带..eg.“搭集体便车”现象27竞争心理优势答1道奇的实验实验:要求被试两人一组;分别充当甲乙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第1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要点:社会行为(领会)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知识点:社会心理3.宏观的社会层面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情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知识点:哲学思辨阶段知识点:经验描述阶段知识点: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要点:伦理原则1.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3.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4.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5.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6.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社会心理学自我熬夜整理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自我熬夜整理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自我熬夜整理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扩大一点说就是哲学了。

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

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的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群体心理具有群体;界限性。

3、群体心理形成于群体的群体活动中。

大众心理也称为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

民族心理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了解定义须注意的三点:(1)社会心理是指互有影响的心理现象(2)社会心理的形成条件是社会生活状况(3)社会心理是在“社会互动”下产生的研究领域:(老师说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粗可分为三个领域:个体心理与行为、人与人的互动作用的领域、群体心理(资料)(一)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三)群体心理(四)应用社会心理学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心理学的研究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期待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第二章:研究步骤:1.研究问题确定2.查阅参考文献3.研究设计4.资料或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5.做出研究的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研究的效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特点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3、期望效应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档案研究法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一)社会心理学的准备时期(19世纪)1、德国民族心理学(1)拉扎劳斯、施坦泰尔1859年,《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2)冯特(1832-1921)《民族心理学》2、法国群体心理学(1)塔尔德(1843-1904):暗示——模仿(2)迪尔凯姆(1858-1917):集合表象(3)勒朋:群集性兴奋的社会控制(二)以学科名义登场(20世纪初—20年代)1908年,英、美出版了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1、(英)麦独孤:用本能论解释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_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_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和道德标准社会兴趣广泛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两个方面: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和人格推论中国人比美国人在团体中跟容易达成一致)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中国1986到2001入世)二.查阅文献三. 选择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身高衣服颜色)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更容易收集到资料(温度和犯罪的关系);劣势:通常因果关系是模糊的2.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探寻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研究四.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老师鼓励对孩子表达态度的影响)2.调查法(被试自我报告):失真,应用最多3.实验:无法重现情景4.档案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异质性2.实验者偏差:实验者和情景标准化3.被试偏差4.伦理问题: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4.人际关系定义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
①医学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 ③内省经验标准 ④社会适应标准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②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四单元 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 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 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 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 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 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 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 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 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 二 、临床相、诊断
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 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 第二单元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 第三单元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 (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三)身心统一原则 (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一)生理方面的途径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第三节 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 一、认知障碍(领会、应用)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过敏(识记)、错觉(识记)、幻觉(识记) (二)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贫乏(识记)、思维迟缓(识记)、强制性思维(识记)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识记)、超价观念(识记)、强迫观念(识记) (三)记忆障碍(领会)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 ①统计学角度 ②人类学角度 ③社会学角度 ④精神医学角度 ⑤认知心理学角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记忆减退、错构、虚构 (四)注意障碍(领会) 1、注意增强 2、注意涣散 3、注意减退 4、注意转移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