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带:基因组的图型思维导图
核酸及DNA思维导图脑图

核酸及DNA核酸核酸(nucleic 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组成碱基(base)DNAATCG RNAAUCG碱基的酮基和氨基可以形成酮-烯醇互变异构体或氨基-亚氨基互变异构体,为形成氢键形成提供结构基础嘌呤的N-9原子或嘧啶的N-1原子连接核糖核糖(ribose)有β-D-核糖和β-D-2'-脱氧核糖之分脱氧核糖的化学稳定性优于核糖核苷(nucleoside)是碱基与核糖的缩合反应产物,核糖的C-1'原子和嘌呤的N-9原子或嘧啶的N-1原子形成了β-N-糖苷键天然情况形成反式构象核酸衍生物核苷酸ATP和GTP可以环化形成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甘酸(cGMP)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第二信使,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辅酶1(NAD+)辅酶2(NADP+)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辅酶A(CoA)是生物氧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传递质子或电子发挥重要作用碱基衍生物6-巯基嘌呤(6-MP) 阿糖胞苷(araC) 5-氟尿嘧啶(5-FU)干扰肿瘤核苷酸代谢,抗肿瘤磷酸二酯键DNA是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线性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5’-磷酸二酯共价键连接方向DNA、RNA均为5‘→3’方向核酸的一级结构人们把RNA的核苷酸和DNA的脱氧核苷酸从5‘→3’的排列顺序定义为核酸的一级结构长度短于50个核苷酸的核酸片段称为寡核苷酸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反向平行的右手螺旋一条链5‘→3’自上而下一条链5‘→3’自下而上直径2.37nm,螺距3.54nm互补碱基对AT两个氢键,CG三个氢键碱基对平面与螺旋结构的螺旋轴近乎垂直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的旋转角度为36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内部两个碱基对平面重叠产生了碱基堆积作用与蛋白质螺旋对比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左手螺旋Z型-DNA右手螺旋B型-DNA相对湿度降低后仍稳定A型-DNADNA的多链结构Hoogsteen氢键含有三个碱基的C+GC平面,其中C+G之间是以Hoogsteen氢键结合的DNA三链结构的生成条件富含嘧啶的单恋环境为酸性嘧啶与双链中的嘌呤形成Hoogsteen氢键端粒(telomere)真核生物染色体3‘-端是一段高度重合的富含GT的片段可以自身回折形成一个称为G-四链的特殊结构核心是4个鸟嘌呤通过8对Hoogsteen氢键形成功能用来保护端粒的完整性DNA双链经过盘绕折叠形成致密的高级结构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当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时,其超螺旋结构为正超螺旋,反之为负超螺旋自然状态下主要是负超螺旋封闭环状DNA具有超螺旋结构在大肠杆菌的环状DNA中,平均每200个碱基就有一个负超螺旋线粒体DNA也是具有封闭环状的双螺旋结构真核生物DNA被逐级有序地组装成高级结构DNA→核小体→染色体核酸的理化性质多元酸,具有酸性DNA为线性分子,粘度极大,粘度:RNA<DNA在260nm波长具有最大吸收峰,吸收强度由碱基共轭双键决定,可用作定性、定量的分析A260=1.0对应50ug/ml的双链DNA,40ug/ml的单链DNA,20ug/ul的寡核苷酸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某些极端的理化条件可以断裂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以及破坏碱基堆积力,使一条DNA双链解离成为两条单链DNA的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DNA解链过程中,包埋在双螺旋结构内部的碱基得以暴露,在260nm的吸光度增加解链温度(Tm)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被定义为DNA的解链温度影响因素DNA越长Tm越高GC含量越高Tm越高离子浓度越高Tm越高复性与退火复性(renaturation)两条解离的DNA互补链可以重新互补配对形成DNA双链,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退火(annealing)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但若变性后立即冷却至4度,则被固定至单链状态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mRNA特点占比最小,种类最多,寿命最短,半衰期最短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结构5‘帽结构(5'-cap structure)大部分真核细胞mRNA的5’-端都有一个反式7-甲基嘌呤-三磷酸核苷(m7Gppp)的起始结构该结构可以与一类帽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形成复合体有助于维持mRNA的稳定性,协同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运,促进核糖体和翻译起始因子结合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结构多聚腺苷酸尾/多聚尾(poly-tail)真核生物mRNA的3’-端是一段由80~250个腺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腺苷酸结构与帽功能类似hnRNA细胞核内的初级转录产物为hnRNA,含有许多交替相隔的外显子(exon)和内显子(intron),外显子是构成mRNA的序列片段,内含子是非编码序列m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一条成熟的真核mRNA包括5‘非翻译区5’帽结构到核苷酸序列中的第一个AUG(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可读框ORF)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3‘非翻译区可读框下游到多聚A尾tRNA转运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底物——氨基酸的载体参与蛋白质合成,为合成中的多肽链提供活化氨基酸特点微量,分子量最小稀有,稀有碱基最多特定的空间结构三叶草结构“三环一柄”(二级结构)靠近5‘端的是DHU环,靠近3’端的为TΩC环,位于上方的茎为氨基酸臂倒“L”型(三级结构)3‘端连接着氨基酸所有tRNA的3’端都是以CCA三个核苷酸结束的tRNA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mRNA的密码子rRNA核糖体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三个重要结合部位A位结合氨酰-tRNA的氨酰位P位结合肽酰-tRNA的肽酰位E位释放已经卸载了氨基酸的tRNA排出位其余RNA及功能催化小RNA(核酶)催化特定RNA降解,在剪切修饰中有重要作用核仁小RNA(snoRNA)定位于核仁,参与rRNA的加工核小RNA(snRNA)参与真核细胞mRNA的成熟过程,切除内含子胞质小RNA(scRNA)引导含有信号肽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进行合成siRNA 降解外源mRNA,维持基因组稳定microRNA与mRNA结合,抑制或降解mRNA,调控生长发育piRNA调控基因沉默InRNA长非编码RNA协助基因调控circleRNA结合miRNA,解除基因抑制,提高基因表达水平。
思维导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答案版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唐氏综合症等。 禁止近亲结婚:因近亲携带相同致病基因概率大,会(增加)后代患遗传病概率
性别决定
人体细胞中染色体(23对):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未能显现出的亲本的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ABO血型,人的左利手和右利手。
性状由(基因)基因控制,也受到(环境)影响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为DD和Dd,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只有基因型为(dd)时,才表现为隐性性状。
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23条):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
男性:(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女性:(22条常染色体+X)
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精子(含X或者Y)且比例为1:1 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卵细胞(含X)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遗传和变异
染色体、DNA、基因
关系 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性状遗传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能显现出的亲本的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生物变异及应用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思维导图

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在子一代中,虽然隐性基 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选择繁育高产奶牛、小麦杂交、诱变的太空椒
生物的变异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是变异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性状)=基因型+环境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性状
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人的性别遗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不同,它们两者之间形态差别较大,而且与性别有关,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与此对应的 这对染色体两者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第十章基因组和染色体

每个9KD
凝聚,刺激复制, 体
A.B
和1HF有关
H
两 个 相 同 促使双链的互补、 3万个二聚 H2A
?
亚 基 , 各 复性
体
28KD
IHF α:10.5KD; 有助于att位点配对 ?
?
him
β:9.5KD 重组
A.D.
H1(H 15KD亚基 和 DNA 结 合 , 与 1万
?
osZ
-NS)
DNA拓扑结构有关
一. 组蛋白
表12-2 小牛胸腺DNA的组蛋白的特点
组蛋白 类型
碱性氨基酸
Lys
Arg
氨基酸 分子量
数
(Da)
H1
29%
1%
215
23,000
H2A
11%
9%
129
13,960
H2B
16%
6%
125
13,775
H3
10%
13%
13%
102
11,280
二. 核小体(nucliesome)
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模型。
核小体的 梯度离心 和电泳
1956年Wilkins和Vittorio Luzzati对染色质进行了X 衍射研究,发现染色质具有间隔为100埃的重复性 结构。这意味着甚麽?
Clark和Felsenfeld于1971年首先用葡萄球菌核酸酶 (Staphylococcal nuclease)来作用染色质,不敏感的 区域比较均一。这暗示甚麽?
Olins夫妇(1974)和Pierre Chambon等(1975) 在电镜下观察到染色质的“绳珠”状结构,小球 的直径为100埃,Olins并把这种小球称为小体。
基因工程思维导图(1)

是编码产生蛋白质或RNA 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孟德尔——遗传因子Yohannsen ——基因摩尔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DNA ) 三联子密码转录与翻译控制生物形状是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分析、改造、重组、转移、检测和表达等操作的简称获得目的基因基因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重组子 基本步骤 重组子转化受体细胞,获得转化子转化子检测和筛选目的基因在受体中被表达,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产物 基因操作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操作的针线:连接酶 基因操作的载体:质粒与病毒基因操作的车间:细菌(大肠杆菌)、真菌(酵母)和病毒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基因是可切割和可粘合的基因是可转移的 多肽与基因之间有对应关系 遗传密码通用基因可以复制遗传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并具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
1973年(基因工程元年)生物感应器遗传改良基因治疗DNA分子内部某种特殊的核苷酸序列,限制性内切酶第一个字母:取宿主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
第二、三个字母:取宿主种名前两个字母,小写斜体第四个字母:为宿主的株号,正体第五个字母:发现顺序号,大写罗马字体,正体现象限制与修饰 1型种类 2型3型识别长度:4-8个碱基,最常见6个碱基限制酶识别序列识别序列结构:回文结构切割位置:在识别位置的内部或两侧平末端黏末端不同或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
即不同来源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相同的序列。
限制酶产生的末端同序同切酶(完全同裂酶)同序异切酶(非完全同裂酶)同尾酶:指来源各异,识别靶序列各不相同,但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
同尾酶切割DNA得到的产物可进行互补连接。
DNA末端长度对限制酶切的影响位点偏爱星星活性缓冲液酶切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终止酶切方法:EDTA螯合镁离子,加热,苯酚抽提去除蛋白质或试剂盒纯化DNA影响限制酶活性因素:DNA样品浓度,甲基化程度,分子结构,缓冲液性质,酶切温度时间概念:催化3'羟基和5'磷酸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断开的DNA连接起来的酶。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人工传粉过程 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相关符号意义P :亲本;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母本;♂:父本;×: 杂交; 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双眼皮) 、生理特征( B 型血)和行为方式(左撇子)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③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结 论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证明了萨顿假说的正确性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 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隐形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 dd 、YYRR 、 yyrr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 、YyRr 、Yyrr 、yyRr 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分为相关概念实验过程及现象P 高茎×矮茎→F 1(全为高茎);F 1自交→F 2(高茎:矮茎 =3: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特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解释(提出假说)遗传因子 的发现分离定律的发现 过程及其内容自由组合定律的 发现过程及其内容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关于果蝇 的实验证据验证(演绎推理)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设计测交实验: 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推测后代高茎:矮茎 =1:1 实验验证:在得到的 64株后代中, 30株是高茎, 34株是矮茎,比例接 近 1:1,验证了以上解释的正确性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定律内容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验过程及现象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 1(全为黄色圆粒);F 1自交→F 2实验过程及现象(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①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成分别是 YYRR 和yyrr,F 1 的基因型是 YyRr解释(提出假说)验证(演绎推理)自由组合定律内容②F 1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思维导图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课件

部是高的。 ③ 再将杂种高豌豆所结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
有高有矮,统计的结果是高豌豆与矮豌豆的比例近似于3:1。
思维导图解读——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注意! 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的变异
重点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高产奶牛 人工选择培育 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 基因可能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 这种奶牛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奶牛不但能 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产奶量还会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高产抗倒伏小麦 杂交 把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就得到了新的品 种——高产抗倒伏小麦。
解 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高茎和皱
粒不是同一性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 现类型;兔的白毛和粗毛不是同一性状;苹果的红果和番茄的黄果不是 同种生物,故B项正确。
思维导图解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重点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的变异
重点 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基础的不同, 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根据变异是否能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 可遗传变异。 可以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如基因、染色体)的变化引起 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如栽种高秆小麦的地里出现了一株矮秆 (茎)小麦,矮茎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 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豌豆特点人工杂交过程拓展:玉米、果蝇特点不同类型生物的杂交过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过程探究(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两个小桶-分别是雌雄生殖器官球的数量抓取注意事项可模拟产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题型判定相对性状杂交过程分析假说-演绎法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判定显隐性---杂交、自交判定纯杂合---自交、测交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连续自交/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连续自交最后淘汰曲线、公式连续自由交配/连续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子房与果实形成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母本受精卵---种子致死配子合子1/2问题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联系的问题(安哥拉兔)喷瓜验证分离定律3:11:1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过程(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现象与对应问题亲本型重组型区分亲本基因型与亲本型区分重组基因型与重组型做出假设(注意雌雄数量关系不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范围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进行对比基本题型判定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种类问题区分一个精(卵)原细胞和一个个体产配子种类配子间结合方式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概率问题求某个子代基因型概率求某子代是一具体表现型种类求纯合子和杂合子概率(1-.. )常见比值问题自交9:3:3:1以及变型测交1:1:1:1以及相应的变型注意判断题连锁和互换问题患病问题系谱图与电泳结果相结合的题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部分)具体过程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图形、曲线以及与有丝分裂类似过程的区分受精作用定义意义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推论原因推论的具体内容摩尔根--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果蝇过程假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3节 伴性遗传定义(混淆点)性别决定方式XYZW染色体数目决定的--雄峰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蝗虫、蟋蟀(雌:XX、雄:X0)发育过程中性别转变:黄鳝温度影响性别:青蛙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应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DNA与RNA的异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人物:格里菲斯材料:小鼠肺炎链球菌种类以及特点S型细菌R型细菌实验过程推论曲线体外转化实验人物:艾弗里方法: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过程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人物:赫尔希、蔡斯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材料:T2噬菌体T2噬菌体的特点结构获得带有标记大肠杆菌方法获得带有标记的T2噬菌体方法搅拌的目的离心的目的搅拌不充分的影响保温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的影响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产物质的原因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第2节 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科学界--4种碱基威尔金斯、富兰克林:获得DNA的衍射图谱沃森、克里克-推测--DNA是呈螺旋结构查哥夫A = T,G =C沃森、克里克:DNA呈双螺旋DNA的结构结构“五四三二一”氢键不是化学键,形成不需要酶G、C越多,热稳定性越强每个双链有2个游离的PP连接一个或者两个脱氧核糖计算原则:碱基互补配对第3节 DNA的复制推测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数据人物:梅塞尔森、斯塔尔材料:大肠杆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过程结论DNA复制过程定义时期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意义拓展:复制叉、冈崎片段第4节 基因通常是局域遗产信息的DNA片段基因与DNA的关系(3个资料)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DNA分子特点基因描述基因、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RNA的结构RNA的种类(转录产物)以及作用转录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过程遗传信息的翻译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翻译实质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种类终止密码子种类特点区分启动子、终止子与密码子区别反密码子翻译过程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分裂能力高度分化复制型RNA逆转录型RNA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总述: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内容:典例皱粒豌豆直接原因:淀粉分之酶异常-保留水分效果差根本原因:基因突变白化病直接原因: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区分:白化病和白头发根本原因:基因突变拓展:喝酒红脸和白脸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内容示例: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生物体细胞多种性状的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管家基因--呼吸酶基因奢侈基因表观遗传--基因转录不同-蛋白质形成含量不同-表达结果哦不同例子小鼠毛色柳穿鱼定义特点作用机理思维训练:表型模拟(典型)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例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细胞癌变(内容变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注意事项定义概念解析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意义基因重组定义类型意义拓展--基因组编辑第2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定义种类染色体数目变异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区段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组定义每一套非同源染色体组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初中学过,病毒属于生物。
但不清楚病毒必须 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地完成新陈代谢学习误区3结升华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没弄清系统和生命系统的区别生命活动离 不开细胞,基本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 非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1.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 之间, 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3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 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等层次。
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生命系 统生物圈,尽管层次复杂多样,大小不同, 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
因此,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V知识梳理主要特征2.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3.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4.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胞病毒的 相关知识病毒分类按寄生宿主不同 陛:生命整的结构层丈—结构层次 概念举例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 细胞间质构成心肌组织 器官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某一 生理功能的组合心脏系统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的组合血液循环系统个体 由若干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 动的单个生物。
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 构成一个个体 龟 种群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 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某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 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态 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无 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其他生物和这些生物 所生活的环境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 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学法指导生命系统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结构层次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离不开细胞 X单细胞生物生命 .•活动离不开细人的缩手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的生殖和发育离不 开细胞,建立在细胞 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 多细胞生物生命 活逝禹不开细施"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非细胞结构生命 、体的淋巴细胞并增殖丿涪动离不开细胞、个体、 生物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按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常见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DNA 病毒 细菌病毒 即噬菌体RNA 病毒人类流感病毒 (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引起艾滋病(AIDS )]禽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人类天花病毒 狂犬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高中生物第一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走进细胞第二节显微鏡放大倍数的计算=物镜放 大倍数X 目镜放大倍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区分不了带“菌”字 -------------- ------------------------------------ 的生物,哪是原核生 略" •目镜1.取镜和放置目鏡、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一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真核细胞:具核膜;有各种 ................国赢异物窈 显微镜的使用|丞蔓的*电把显微镜中的目镜物镜 长想与放大倍数弄混淆准旋准旋臂粗螺细螺鏡—镜筒 ―换器 ―瑚镜新T 物台 匸通光孔显微镜的使用2.对光细胞器:核内有染色丝也r味核细胞:无核成'貝有核気冃竺构上的呉^ 种细胞器;拟核内是裸露的D 业丿星物种类疗、 真核生物:酵母菌、黑藻、水绵 判断及易考一: 匾核生物:蓝藻、乳酸菌 丿 曲胞的多样、 统一性;具细胞膜、细胞质、性与统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物像大小看到细 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鏡与玻 片的距萬 视野范围 高倍鏡 大 少 暗近 小 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结构图(丁稳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解决办法]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
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个染色体了。
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2课时。